期刊文献+
共找到8,86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孔La_(1-x)Sr_(x)MnO_(3)催化剂的COK-12纳米浇铸法制备
1
作者 黄学辉 胡祥奥 +1 位作者 陈文臻 邓鹏辉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79-3088,共10页
钙钛矿型催化剂在汽车尾气净化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本文以表面活性剂P123为软模板剂,廉价的硅酸钠为硅源,在近中性条件下制备了介孔材料COK-12。并以此为基础,以对二甲苯为扩容剂对COK-12进行改性,得到了大孔径、有序的介孔材料。... 钙钛矿型催化剂在汽车尾气净化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本文以表面活性剂P123为软模板剂,廉价的硅酸钠为硅源,在近中性条件下制备了介孔材料COK-12。并以此为基础,以对二甲苯为扩容剂对COK-12进行改性,得到了大孔径、有序的介孔材料。随后以改性介孔材料为模板剂,采用纳米浇铸法结合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介孔La_(0.8)Sr_(0.2)MnO_(3)催化剂。结果显示,在550℃下合成的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72.11 m^(2)/g),表面Mn^(4+)/Mn^(3+)和O_(ads)/O_(lat)摩尔比最高。此外,样品的CO催化性能测试转化表明,550℃下合成的样品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和优秀的高温稳定性,其特征温度T_(50)和T_(90)分别为180和2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K-12 介孔材料 纳米浇铸法 溶胶-凝胶法 CO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含量对12%Cr铁素体耐热钢冲击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马廷威 王平 +2 位作者 王玉红 郝宪朝 雷腾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7-392,共6页
对3种不同氮含量(0.005%,0.020%,0.050%,均为质量分数)下的12%Cr铁素体耐热钢微观组织和冲击性能进行观察与测试,研究了氮含量对其微观组织和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试验钢中氮的质量分数从0.005%增加到0.050%时,其马氏体板条尺寸从... 对3种不同氮含量(0.005%,0.020%,0.050%,均为质量分数)下的12%Cr铁素体耐热钢微观组织和冲击性能进行观察与测试,研究了氮含量对其微观组织和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试验钢中氮的质量分数从0.005%增加到0.050%时,其马氏体板条尺寸从468 nm减小到264 nm, MX相(即钒的氮化物)的摩尔分数从0.03%增加到0.26%;当试验钢中氮的质量分数从0.005%增加到0.020%时,第二相析出强化作用明显,其韧脆转变温度升高了10.2℃,高阶能减小了29.8 J;当试验钢中氮的质量分数从0.020%增加到0.050%时,细晶强化作用显著,其韧脆转变温度降低了7.6℃,高阶能增加了19.1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含量 12%Cr铁素体耐热钢 冲击性能 韧脆转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G12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3
作者 刘伟 田瑞 +1 位作者 周策凡 唐景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81-1098,共18页
自噬是一种真核细胞中保守的、依赖于液泡或溶酶体的物质降解途径,其调控异常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自噬相关蛋白12(ATG12)是一种泛素样(ubiquitin-like,UBL)蛋白,在自噬、细胞稳态及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TG12能够通过泛素级联反... 自噬是一种真核细胞中保守的、依赖于液泡或溶酶体的物质降解途径,其调控异常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自噬相关蛋白12(ATG12)是一种泛素样(ubiquitin-like,UBL)蛋白,在自噬、细胞稳态及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TG12能够通过泛素级联反应与ATG5结合,从而调控自噬的发生。此外,ATG12还促进线粒体途径的凋亡,并维持线粒体的稳态。它还可以调节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和干扰素信号通路,从而影响宿主对病毒感染的抵抗能力。值得注意的是,ATG12的缺失会改变细胞内的能量代谢状态。研究表明,ATG12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及化疗耐药性密切相关,并在乳腺癌、肝癌、胃癌等多种肿瘤中表现出异常高表达,因此成为潜在的诊疗靶点。此外,ATG12基因的多态性与头颈鳞癌、肝细胞癌等疾病的遗传易感性显著相关,为精准医学提供了新视角。本文综述了ATG12的结构与功能、在自噬启动中的角色、所调控的生理功能以及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联,同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面临的挑战,强调了ATG12作为自噬相关疾病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相关蛋白12 肿瘤 自噬 凋亡 抗病毒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光热效应的多级Ti_(3)C_(2)/Bi_(12)O_(17)Br_(2)肖特基异质结简单合成及其太阳能驱动抗生素光降解的研究
4
作者 刘超 余欢 +6 位作者 李佳明 余茜 郁壮志 宋玉玺 张峰 张勤芳 邹志刚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7,共14页
在去除盐酸四环素(TC)方面,光催化技术被认为是一种高效和绿色的方法,可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本研究采用简单的搅拌过程来构建具有多级结构的Ti_(3)C_(2)/Bi_(12)O_(17)Br_(2)(命名为TBOB)肖特基异质结,其中Bi_(12)O_(17)Br_(2)组分... 在去除盐酸四环素(TC)方面,光催化技术被认为是一种高效和绿色的方法,可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本研究采用简单的搅拌过程来构建具有多级结构的Ti_(3)C_(2)/Bi_(12)O_(17)Br_(2)(命名为TBOB)肖特基异质结,其中Bi_(12)O_(17)Br_(2)组分紧密地沉积在Ti_(3)C_(2)表面。通过模拟太阳光下降解TC来评价所有样品的光催化性能。与Bi_(12)O_(17)Br_(2)相比,所制备的TBOB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好的光降解活性,活性的增强归功于Ti_(3)C_(2)和Bi_(12)O_(17)Br_(2)之间的协同效应,增加Ti_(3)C_(2)的负载量可提高光捕获能力,肖特基异质结的形成可促进有效的电荷载流子分离,以及光热效应可促进表面反应动力学。此外,对影响TBOB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自由基捕获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证实了•O2−和e−是TC光催化降解的主要活性物种。结合实验分析和理论计算,提出并讨论了可能的电荷载流子转移途径和光催化降解机理。本研究为合理设计高效光热辅助Ti_(3)C_(2)基光催化剂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12)O_(17)Br_(2) Ti_(3)C_(2) 肖特基异质结 光热效应 光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小分子C_(12)H_(13)Cl_(3)O单晶衍射测试条件的优化
5
作者 公祥南 杨钏瑶 周小元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59-1963,共5页
单晶X射线衍射是手性小分子晶体结构解析的核心技术与金标准,它能直接地、可视化地提供原子级分辨率的三维分子结构。基于X射线的反常散射效应,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能唯一确凿地测定分子的绝对构型,明确区分对映体(如R/S构型)。为优化C_(1... 单晶X射线衍射是手性小分子晶体结构解析的核心技术与金标准,它能直接地、可视化地提供原子级分辨率的三维分子结构。基于X射线的反常散射效应,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能唯一确凿地测定分子的绝对构型,明确区分对映体(如R/S构型)。为优化C_(12)H_(13)Cl_(3)O单晶衍射测试条件,该文通过改变数据收集策略、晶体与面探测器的距离、收集温度、单幅曝光时间和晶体尺寸5个方面来改善衍射数据质量,从而寻求适合Agilent SuperNova型单晶衍射仪在小分子手性单晶体结构测定的主要设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单晶衍射 手性小分子 测试条件 C_(12)H_(13)Cl_(3)O单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根碱调节CXCL12/CXCR4信号通路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6
作者 田佳玉 冯丹 +3 位作者 胡焓 张书力 童胜雄 李少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根碱调节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信号通路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血根碱低剂量(50 mg/kg)组、血根碱高剂量(100 mg/kg)组、NU... 目的:探讨血根碱调节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信号通路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血根碱低剂量(50 mg/kg)组、血根碱高剂量(100 mg/kg)组、NUCC-390(CXCL12/CXCR4信号激活剂,2.2 mg/kg)组、血根碱高剂量(100 mg/kg)+NUCC-390(2.2 mg/kg)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药物处理组大鼠腹腔注射树脂毒素(RTX)建立PHN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含10%Tween 80和10%乙醇的生理盐水,血根碱和NUCC-390处理后,检测大鼠长时程自发痛、机械性痛觉过敏及热痛觉过敏症状,比较自发缩足反射次数、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MT)、热刺激反应潜伏期(PWTL);TUNEL染色检测脊髓神经细胞凋亡;ELISA检测大鼠脊髓组织及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环氧化酶-2(COX-2)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CXCL12/CXCR4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WMT显著降低(P<0.05),自发缩足反射次数、PWTL、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指数、脊髓组织及血清TNF-α、IL-1β、COX-2水平、脊髓组织CXCL12、CXCR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血根碱低、高剂量组大鼠PWMT均升高(P<0.05),自发缩足反射次数、PWTL、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指数、脊髓组织及血清TNF-α、IL-1β、COX-2水平、脊髓组织CXCL12、CXCR4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NUCC-390组大鼠PWMT降低(P<0.05),自发缩足反射次数、PWTL、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指数、脊髓组织及血清TNF-α、IL-1β、COX-2水平、脊髓组织CXCL12、CXCR4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血根碱高剂量组比较,血根碱高剂量+NUCC-390组大鼠PWMT降低(P<0.05),自发缩足反射次数、PWTL、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指数、脊髓组织及血清TNF-α、IL-1β、COX-2水平、脊髓组织CXCL12、CXCR4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血根碱可通过下调CXCL12/CXCR4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表达,进而阻止PHN大鼠炎症反应发生,抑制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减轻大鼠长时程自发痛、机械性痛觉超敏反应和热痛觉减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根碱 CXCL12/CXCR4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治疗作用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水旱兼用型常规水稻新品种泉珍12号
7
作者 陈锦文 谢旺有 +4 位作者 谢少和 陈惠清 余文昌 王天生 侯凯强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1期37-41,共5页
泉珍12号是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佳辐占为母本,榕籼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常规早稻新品种,201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3—2024年连续2 a成为福建省农业主导品种。在水田和具备微喷灌设施旱地种植均表现高产... 泉珍12号是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佳辐占为母本,榕籼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常规早稻新品种,201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3—2024年连续2 a成为福建省农业主导品种。在水田和具备微喷灌设施旱地种植均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合在福建省作早稻及节水抗旱稻种植。介绍了水旱兼用型常规稻新品种泉珍12号的主要特性及水旱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 水稻 泉珍12 水旱兼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12-ARIMA-BP模型的某省铁路企业工伤发生人数预测研究
8
作者 韩雪梅 易济琨 +6 位作者 张笑琳 司苗苗 康盼 张雨佳 马桂妮 闫欢 丁明峰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7,84,共6页
目的基于某省历年工伤发生人数,构建X-12-ARIMA-BP模型对某省铁路企业工伤发生人数进行预测,提高其工伤事故管理能力。方法基于某省铁路企业2011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3季度的工伤发生人数数据,利用X-12-ARIMA模型以及BP模型对该企业工伤... 目的基于某省历年工伤发生人数,构建X-12-ARIMA-BP模型对某省铁路企业工伤发生人数进行预测,提高其工伤事故管理能力。方法基于某省铁路企业2011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3季度的工伤发生人数数据,利用X-12-ARIMA模型以及BP模型对该企业工伤发生人数进行拟合预测。根据X-12-ARIMA模型对铁路企业工伤发生数的预测值和BP对误差的预测值,建立X-12-ARIMA-BP模型,对比三种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ES)、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评价指标,选择最优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某省铁路企业工伤人数进行预测。结果X-12-ARIMA-BP模型的RMSE、MAE和MAPE值分别为0.4205、0.2648、1.8719%,优于X-12-ARIMA模型的2.2627、1.8361、11.9141%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1.8590、1.5194、11.9709%,因此X-12-ARIMA-BP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是预测该铁路企业工伤发生人数的最佳模型。通过该模型对铁路企业2021—2023年每季度的工伤发生人数进行预测,结果显示,2021—2023年该企业工伤发生趋势总体平稳。结论X-12-ARIMA-BP模型是预测该省铁路企业工伤发生人数的最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企业 工伤 X-12-ARIMA-B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TCPA-CRISPR/Cas12a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9
作者 蒙琦 常亮 +2 位作者 杨明 曹映辉 贺泂杰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8,共9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RT-CPA-CRISPR/Cas12a方法。选取BVDV的E0蛋白基因序列为基础,设计CPA特异性引物。同时,依据CRISPR/Cas12a的设计原则,设计了crRNA靶向RT-RAA扩增产物,并优化了RT-CPA-CRISPR/Cas12a反应体系,...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RT-CPA-CRISPR/Cas12a方法。选取BVDV的E0蛋白基因序列为基础,设计CPA特异性引物。同时,依据CRISPR/Cas12a的设计原则,设计了crRNA靶向RT-RAA扩增产物,并优化了RT-CPA-CRISPR/Cas12a反应体系,此外,借助建立的该方法,开展了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对BVDV的最低检出限为8.0 copies/μL,并具有高度特异性,对42份临床样品检测显示,该方法与传统PCR方法的一致性好,符合率能达到92.86%。该研究建立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RT-CPA-CRISPR/Cas12a检测方法,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 CRISPR/Cas12a 灵敏度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噬流及CXCL12/CXCR4轴研究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证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
10
作者 王晓丽 邵静 +6 位作者 张薇 田萍 张雪侠 刘长河 李开言 杨丹 郭晓燕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37-1048,共12页
目的:探讨肝阳上亢证缺血性脑卒中的自噬状态及天麻钩藤饮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天麻钩藤饮高、中、低剂量组(20.52、10.26、5.13 g生药·kg^(-1)·d^(-1))及尼莫地平组(30 mg·kg^(-1)·... 目的:探讨肝阳上亢证缺血性脑卒中的自噬状态及天麻钩藤饮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天麻钩藤饮高、中、低剂量组(20.52、10.26、5.13 g生药·kg^(-1)·d^(-1))及尼莫地平组(30 mg·kg^(-1)·d^(-1)),附子汤(2 g生药·kg^(-1)·d^(-1))灌胃和线栓法构建肝阳上亢证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于附子汤灌胃21 d开始给药,连续12 d。观察肝阳上亢证候体征指标易激惹程度、24 h饮水量、24 h尿量、面温,ELISA法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Zea Longa法和mNSS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LC3B、可溶性及不可溶性蛋白p62的表达以评价自噬流,PCR阵列技术分析细胞自噬差异表达基因功能,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L12)的基因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易激惹程度、24 h饮水量、24 h尿量、面温及NE、E、cGMP水平升高(P<0.01),神经功能评分升高(P<0.01),皮层神经元受损严重,可溶性蛋白p62表达降低(P<0.01),LC3BⅡ、不可溶性蛋白p62表达升高(P<0.01),CXCR4、Lamp1、Tgfb1、APP、Rab24等多个与自噬与凋亡共调节、自噬囊泡及自噬溶酶体融合过程相关基因表达失衡,CXCR4、CXCL12的mRNA、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天麻钩藤饮各剂量组易激惹指数、24 h饮水量、24 h尿量、面温及NE、E、cGMP水平降低(P<0.05,P<0.01),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P<0.01),皮层神经元病理结构得以改善,可溶性、不可溶性p62蛋白表达降低(P<0.01),LC3BⅡ表达升高(P<0.01),逆转CXCR4、Lamp1、Tgfb1、APP、Rab24等基因的mRNA表达,降低CXCR4、CXCL12的m RNA、蛋白水平(P<0.01)。结论:肝阳上亢证脑缺血再灌注病证结合模型多种功能的自噬基因被激活,但自噬流受阻,天麻钩藤饮可能通过改善自噬流和阻断CXCL12/CXCR4轴保护大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钩藤饮 缺血性脑卒中 肝阳上亢证 自噬流 PCR阵列 CXCL12/CXCR4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G12的NHX8000卧式加工中心后置处理优化设计研究
11
作者 叶选林 孙波 +1 位作者 陈丽 张丽 《南方农机》 2025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直接利用通用后置处理器生成的NC代码一般与用户使用的数控机床和系统的要求不符,导致数控加工不能安全、可靠地进行。【方法】针对NHX8000卧式加工中心,结合UG/Post Builder后置处理器开发工具和后置处理算法,成功开发了该机... 【目的】直接利用通用后置处理器生成的NC代码一般与用户使用的数控机床和系统的要求不符,导致数控加工不能安全、可靠地进行。【方法】针对NHX8000卧式加工中心,结合UG/Post Builder后置处理器开发工具和后置处理算法,成功开发了该机床的专用后置处理器。该处理器基于FANUC数控系统进行配置,设定了机床参数、程序头、尾部及相关刀轨参数,并通过TCL(Tool Command Language)语言编写程序逻辑,实现了在加工过程中自动插入M10/M11、M29等指令的功能。【结果】该后置处理器支持多坐标系输出,包括G54-G59和G54.1 P1-P48的精确输出,确保生成的NC程序能够完全匹配满足NHX8000机床的需求。【结论】该后置处理器大幅缩短了程序的修改及加工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解决了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为类似机床的后置处理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G12 后置处理器 NHX8000卧式加工中心 TCL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固相聚合法制备聚酰胺PA12T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雪冰峰 张烨 +8 位作者 张世元 付鹏 崔喆 张袁铖 李鑫 庞新厂 赵蔚 张晓朦 刘民英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9-1569,共11页
为了解决半芳香聚酰胺聚合过程中存在的反应温度高、反应时间长所带来的能耗高、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欠佳的问题,本文以PA12T盐为原料,通过直接固相聚合(DSSP)的方法制备粉末状半芳香聚酰胺PA12T。系统研究聚合工艺对产物特性黏数和初... 为了解决半芳香聚酰胺聚合过程中存在的反应温度高、反应时间长所带来的能耗高、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欠佳的问题,本文以PA12T盐为原料,通过直接固相聚合(DSSP)的方法制备粉末状半芳香聚酰胺PA12T。系统研究聚合工艺对产物特性黏数和初生态的影响,得到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实现反应物料在聚合过程中始终处于固体状态,采用了不同升温速率的方法:先以3℃/min的速率从室温升至180℃(180℃为第一预定温度),再以阶梯升温的方式从180℃逐步升至210℃(210℃为第二预定温度),升温速率为每30min 5℃,水用量与设备的体积比为25g/L,负压保温时间为1~6h。整个聚合过程的最高反应温度为210℃,时间为7~12h。得到产物的特性黏数为0.80~1.73dL/g,熔点为317℃,初始热分解温度为392℃,拉伸强度为76.1MPa,断裂伸长率为39.4%,弯曲强度为42.6MPa,缺口冲击强度为9.47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固相聚合 聚合物 聚酰胺PA12T 热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L12/CXCR4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红梅 李浩林 +6 位作者 杨娟娟 苏小军 雷海桃 芦栋生 阚丽丽 陶鹏飞 王海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0-234,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致关节破坏和畸形。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2(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12,CXCL12)作为一种小分子细胞因子,通过与特异性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致关节破坏和畸形。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2(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12,CXCL12)作为一种小分子细胞因子,通过与特异性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结合调控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因此,该文基于CXCL12和CXCR4的生物学特征,对CXCL12/CXCR4在RA中的致病机理作一介绍,并对其在RA相关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理解RA发病及开发新的靶点药物提供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L12 CXCR4 趋化因子 类风湿关节炎 拮抗剂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液联合rhGH对特发性矮小症儿童骨密度和胰岛素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立娟 李斌 杨丽昕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1-735,共5页
目的观察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液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特发性矮小症儿童骨密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rhGH组采用0.15 U/kg·d剂量的rhGH治疗,... 目的观察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液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特发性矮小症儿童骨密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rhGH组采用0.15 U/kg·d剂量的rhGH治疗,综合组在rhGH基础上联合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生长发育指标、IGF-1、骨代谢、血钙、血磷、维生素D水平,并统计两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生长发育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个月生长速度、身高标准差积分、体质量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综合组治疗12个月较rhGH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特发性矮小症患儿IGF-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12个月IGF-1均较治疗前升高,综合组治疗6、12个月较rhGH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骨代谢、血钙、血磷、维生素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个月骨密度、骨碱性磷酸酶(BA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血钙、血磷、维生素D均较治疗前升高,综合组治疗12个月较rhGH组更高(P<0.05)。综合组累计不良反应与rhG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液联合rhGH可改善特发性矮小症儿童改善骨代谢,促进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液 重组人生长激素 特发性矮小症 骨代谢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B_(12)和叶酸对种鹅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养分表观利用率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15
作者 赵宸溪 凡文磊 +5 位作者 王宝维 张名爱 王秉翰 岳斌 孔敏 谭绍兴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7-1058,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维生素B_(12)和叶酸对种鹅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养分表观利用率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采用2×3(叶酸×维生素B_(12))双因素随机交叉试验设计,饲粮中叶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5、2.0 mg/kg,...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维生素B_(12)和叶酸对种鹅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养分表观利用率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采用2×3(叶酸×维生素B_(12))双因素随机交叉试验设计,饲粮中叶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5、2.0 mg/kg,维生素B_(12)添加水平分别为15、25、75μg/kg。选取体况相似的180只34周龄健康产蛋期五龙鹅,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鹅(公∶母=1∶4)。预试期1周,正试期18周。结果表明:1)维生素B_(12)和叶酸及二者交互作用对料蛋比、产蛋量、平均蛋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无影响显著(P>0.05)。2)维生素B_(12)对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白蛋白含量及白蛋白/球蛋白有显著影响(P<0.05),维生素B_(12)和叶酸交互作用对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球蛋白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3)维生素B_(12)对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叶酸对血清IgA含量有影响显著(P<0.05),维生素B_(12)和叶酸交互作用对血清IgM含量有影响显著(P<0.05)。25μg/kg维生素B_(12)+2.0 mg/kg叶酸组的血清Ig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维生素B_(12)对粗蛋白质(CP)表观利用率有显著影响(P<0.05)。5)维生素B_(12)对空肠绒毛高度(VH)、隐窝深度(CD)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H/CD)有显著影响(P<0.05),叶酸对空肠VH有显著影响(P<0.05),维生素B_(12)和叶酸交互作用对空肠VH/CD有影响显著(P<0.05)。25μg/kg维生素B_(12)+2.0 mg/kg叶酸组的空肠VH/CD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维生素B_(12)和叶酸能够提高种鹅的平均蛋重和机体免疫机能,改善种鹅空肠组织形态。在本试验条件下,种鹅饲粮中维生素B_(12)和叶酸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25μg/kg和2.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_(12) 种鹅 叶酸 生产性能 养分表观利用率 肠道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X12基因在Vero细胞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过程中的功能研究
16
作者 向娇娇 元娜 +6 位作者 李慧慧 邵明珠 赵福平 张龙超 王立贤 石丽君 陈斌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9-297,共9页
[目的]探究SOX12基因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复制的影响,以期为抗PEDV育种提供有效分子标记。[方法]本研究合成3条SOX12基因干扰序列(siRNA1、siRNA2、siRNA3)及其阴性对照(siNC)并转染至非洲绿猴... [目的]探究SOX12基因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复制的影响,以期为抗PEDV育种提供有效分子标记。[方法]本研究合成3条SOX12基因干扰序列(siRNA1、siRNA2、siRNA3)及其阴性对照(siNC)并转染至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转染48 h后收集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干扰效率。将有效的干扰片段和siNC分别转染至Vero细胞24 h后,用感染复数为0.05的PEDV感染细胞,分为4组:感染PEDV 12 h试验组(12 hpi-siRNA)、感染PEDV 12 h对照组(12 hpi-siNC)、感染PEDV 24 h试验组(24 hpi-siRNA)及感染PEDV 24 h对照组(24 hpi-siNC),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EDV N及SOX12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PEDV N蛋白表达水平,利用组织半数感染量(50%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 TCID_(50))检测PEDV的病毒滴度,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EDV复制情况。通过GeneMANIA网站预测SOX12基因的互作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抑制SOX12基因表达后其互作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SOX12基因3条干扰片段的干扰效率为30%~60%,其中siRNA3干扰效率最高,可达60%。与12 hpi-siNC和24 hpi-siNC组相比,12 hpi-siRNA和24 hpi-siRNA组PEDV N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病毒滴度表型测定结果表明,12 hpi-siRNA和24 hpi-siRNA组的PEDV病毒滴度显著低于各自对照组(P<0.05);IFA结果也表明,12 hpi-siRNA和24 hpi-siRNA组的PEDV复制明显少于对照组。基因互作预测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siNC组相比,干扰SOX12基因的表达后,其互作基因SOX17、DDX51、ZMIZ2、SSRP1、TAF6和ABCB8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揭示了SOX12基因在PEDV感染Vero细胞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发现SOX12基因的下调表达能显著抑制PEDV复制和其互作基因SOX17、DDX51、ZMIZ2、SSRP1、TAF6和ABCB8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SOX12基因 VERO细胞 基因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_(12)H_(x)]^(2-)催化乙烯中微量乙炔半加氢反应的理论研究
17
作者 陈康杰 王婉楠 +2 位作者 史秀锋 任瑞鹏 吕永康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9-647,共9页
【目的】乙烯中微量乙炔半加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度加氢。高浓度的乙烯是导致过度加氢的主要原因,因此,设计具备乙炔富集能力的催化剂对于乙炔半加氢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设计了具有乙炔富集能力的模型催化剂——[MB_(12)H_(x)]^... 【目的】乙烯中微量乙炔半加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度加氢。高浓度的乙烯是导致过度加氢的主要原因,因此,设计具备乙炔富集能力的催化剂对于乙炔半加氢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设计了具有乙炔富集能力的模型催化剂——[MB_(12)H_(x)]^(2-)(M=Pd、Ni、Ag;x=9、10),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系统研究了乙烯和乙炔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行为,及其催化乙炔选择性加氢的反应机理。乙炔加氢反应涉及的各物种(C_(2)H_(2)、C_(2)H_(3)、CHCH_(3)、C_(2)H_(4)、C_(2)H_(5)、H_(2)以及H原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能、反应热和活化能进行了详细计算。【结果】计算结果表明,在[PdB_(12)H_(9)]^(2-)、[NiB_(12)H_(9)]^(2-)、[AgB_(12)H_(10)]^(2-)上,过度加氢(C_(2)H_(4)+H=C_(2)H_(5))的能垒明显高于半氢化反应(C_(2)H_(4)脱附)的能垒,其中[PdB_(12)H_(9)]^(2-)表现出了最好的乙烯选择性(2.02 eV),同时[PdB_(12)H_(9)]^(2-)较低的限速步骤活化能垒体现出该催化剂具备较高的反应活性(1.18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_(12)H_(x)]^(2-) 乙炔 乙烯 密度泛函理论 选择性加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耳聋人群线粒体基因12S rRNA的突变频谱筛查
18
作者 黄露莎 岑晓晴 +5 位作者 梁悦 王月莹 王娟 方淑斌 姜鸿彦 陈垲钿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1-437,共7页
目的 研究华南地区耳聋人群线粒体12S rRNA基因在非综合征型耳聋和药物性耳聋中的突变谱特点,对发现的候选突变位点进行初步功能探讨。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20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来自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江西等省... 目的 研究华南地区耳聋人群线粒体12S rRNA基因在非综合征型耳聋和药物性耳聋中的突变谱特点,对发现的候选突变位点进行初步功能探讨。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20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来自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江西等省份的散发性或家族性听力障碍患者312例,另选取同期年龄匹配的听力正常者180例。对312例非综合征型耳聋和药物性耳聋患者进行病史、临床表型分析,采用Sanger测序对患者线粒体12S rRNA基因进行检测,采用焦磷酸测序方法对TRMU基因m.7445A>G,m.7444G>A和线粒体突变阈值进行定量。采用线粒体结构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潜在的致病位点进行功能分析。结果 线粒体12S rRNA基因检测共发现28个突变,包括5种已知和可能的致病突变(m.827A>G、m.961insC、m.1005T>C、m.1027A>G和m.1555A>G)和1个新的替换突变m.1236C>T。可能的致病突变比例为5.77%(18/312)。未发现TRMU基因m.7445A>G和m.7444G>A突变。线粒体突变阈值对表型的修饰作用不明确。线粒体结构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支持m.1555A>G,m.827A>G和m.1005T>C为药物性耳聋的致病性突变,m.1027A>G,m.961insC和新发现的m.1236C>T可能与耳聋相关。此外,m.750A>G,m.1438A>G的致病性有待研究。结论 线粒体12S rRNA突变在非综合征型耳聋和药物性耳聋中突变率较高,m.1555A>G,m.827A>G和m.1005T>C为药物性耳聋的致病性突变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12S rRNA GJB2 TRMU 非综合征型耳聋 药物性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12a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霍贯中 张欣濡 +1 位作者 田士军 李君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共11页
CRISPR/Cas系统是细菌和古生菌长期进化形成的适应性免疫系统,科研人员对其进行开发和优化,建立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12a基因编辑技术、单碱基编辑技术和引导编辑技术,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众多基因编辑工具。这些基... CRISPR/Cas系统是细菌和古生菌长期进化形成的适应性免疫系统,科研人员对其进行开发和优化,建立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12a基因编辑技术、单碱基编辑技术和引导编辑技术,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众多基因编辑工具。这些基因编辑工具能够高效精准地编辑目的基因组,产生各种类型的突变体,在基因功能研究、疾病模型构建、基因治疗以及作物育种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CRISPR/Cas12a作为Ⅱ类Ⅴ型成员,Cas12a(Cpf1)核酸酶分子量较小,识别TTTV PAM序列,仅依赖单个crRNA结构,且无需tracrRNA的加工,操作简单以及具有多基因编辑等优点备受关注。CRISPR/Cas12a基因编辑技术自开发以来,已经成功应用在各种动植物基因组编辑中,为基因治疗及作物育种等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本文详细介绍了CRISPR/Cas12a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及基于CRISPR/Cas12a开发的碱基编辑和引导编辑技术,重点阐述了通过提高基因编辑效率、扩展靶向编辑范围和提高特异性等方面对CRISPR/Cas12a进行优化的策略,着重总结了该技术在植物遗传改良方面的应用,以期为CRISPR/Cas12a在植物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12a 基因组编辑 优化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_(10)GeP_(12)S_(2)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热稳定性
20
作者 张文杰 任东生 +4 位作者 吴宇 芮新宇 刘翔 冯旭宁 卢兰光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93-2199,共7页
全固态锂电池具有宽工作温域、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等优势,是最具有潜力的下一代储能候选电池之一。硫化物电解质Li_(10)GeP_(12)S_(2)(LGPS)凭借其超高的锂离子电导率(1×10^(-3)S/cm)吸引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是,高能量密度... 全固态锂电池具有宽工作温域、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等优势,是最具有潜力的下一代储能候选电池之一。硫化物电解质Li_(10)GeP_(12)S_(2)(LGPS)凭借其超高的锂离子电导率(1×10^(-3)S/cm)吸引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是,高能量密度体系下的LGPS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热稳定性并没有被报道。本工作研究了LGPS为固态电解质,正极为LiNi_(0.92)Co_(0.04)Mn_(0.04)O_(2)(NCM92)、负极为SiC的全固态电池的热稳定性。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同步热分析-质谱联用(STA-MS)技术,分析了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正极、负极及其混合物的产热产气特性。在产热产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合能量色散X射线谱(EDS)技术、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不同温度下的产物成分进行了深入分析。当温度升高至200℃时,NCM92正极发生相变,释放大量氧气,与硫化物电解质发生轻微反应,生成P_(2)S_(x)和微量SO_(2)。当温度升高至310℃时,LGPS和正极混合样品发生剧烈放热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和磷酸盐等。本研究揭示了NCM92|LGPS|SiC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热稳定性,为全固态锂电池的材料选择和安全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锂电池 Li_(10)GeP_(12)S_(2) 高能量密度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