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力定位海洋平台-立管刚柔多体系统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大朋 白勇 +3 位作者 张仡 严谨 张一宁 吴宗铎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63,共21页
全面概述动力定位海洋平台-立管刚柔多体系统领域的研究现状,突出分析系统设计、控制算法、刚柔多体系统和工程应用等核心方面。介绍了动力定位海洋平台-立管刚柔多体系统的系统设计,探讨了各类控制算法在该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刚柔多体... 全面概述动力定位海洋平台-立管刚柔多体系统领域的研究现状,突出分析系统设计、控制算法、刚柔多体系统和工程应用等核心方面。介绍了动力定位海洋平台-立管刚柔多体系统的系统设计,探讨了各类控制算法在该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刚柔多体系统在工程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在这些关键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并对技术发展、系统设计和控制算法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了当前领域研究的亮点和系统设计和控制算法存在的问题,同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为动力定位海洋平台-立管刚柔多体系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定位 海洋平台 刚柔多体系统 控制算法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gmented Eigenvector and Its Orthogonality of Linear Multi-rigid-flexibel-body System 被引量:2
2
作者 芮筱亭 贠来峰 +1 位作者 王国平 陆毓琪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8年第2期100-105,共6页
The orthogonality of eigenvector is a precondition to compute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linear multi-rigid-flexible-body system using the classical modal analysis method. For a linear multi-rigid-flexible-body system, ... The orthogonality of eigenvector is a precondition to compute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linear multi-rigid-flexible-body system using the classical modal analysis method. For a linear multi-rigid-flexible-body system, the eigenfunction does not satisfy the orthogonality under ordinary meaning. A new concept--augmented eigenvector is introduced, which is used to overcome the orthogonality problem of eigenvectors of linear multi-rigid-flexible-body system. The constitution method and the orthogonality of augmented eigenvector are expatiated. After the orthogonality of augmented eigenvector is acquired, the coupling of coordinates in dynamics equations can be released,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analyze exactly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linear multi-rigid-flexible-body system using the classical modal analysis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波 正交性 特征向量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四点接触球轴承-腕部关节系统接触动力学分析
3
作者 赵宝旭 姚廷强 +1 位作者 钱建伟 赵德春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0-877,共8页
在机器人实际工况中,针对含有薄壁四点接触球轴承的机器人腕部关节系统的运动稳定性问题,对腕部系统模型进行了简化设计和仿真研究。在考虑薄壁结构的弹性变形和动态接触作用耦合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刚柔耦合工业机器人腕部关节系统模型... 在机器人实际工况中,针对含有薄壁四点接触球轴承的机器人腕部关节系统的运动稳定性问题,对腕部系统模型进行了简化设计和仿真研究。在考虑薄壁结构的弹性变形和动态接触作用耦合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刚柔耦合工业机器人腕部关节系统模型,分析了不同受载工况和正反转驱动下的变形规律和动态特性。首先,基于多体动力学和Hertz接触理论,设计了包含薄壁四点接触球轴承和中空轴及基座的腕部关节系统刚柔耦合接触动力学仿真模型;然后,考虑薄壁中空轴、基座、轴承套圈和保持架的结构弹性变形、钢球和套圈滚道、保持架的动态接触作用,研究了机器人腕部关节系统两种实际工况对保持架和钢球角速度、保持架和薄壁基座振动位移、钢球与套圈的动态接触力的影响;最后,计算分析了两种工况下腕部关节系统的动态载荷规律和振动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对较大的径向载荷作用下,保持架和钢球会出现打滑现象,速度呈现周期波动,保持架和基座具有更好的运动稳定性,其薄壁轴承内部载荷降低,主副接触对均承担联合载荷,轴承内部载荷稳定性也更好。该仿真模型及结果可以为薄壁腕部关节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柔耦合工业机器人 腕部关节系统模型 薄壁四点接触球轴承 结构弹性变形 振动特性 动态接触 薄壁中空轴-球轴承-基座的刚柔耦合多体接触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齿轮箱动力学仿真与实验研究
4
作者 张建超 夏子阳 +1 位作者 胡玉飞 陈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95,共5页
针对高速列车齿轮箱振动特性问题,利用3D扫描设备对高速列车齿轮箱箱体进行了逆向三维建模。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分别建立了含齿轮箱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和齿轮箱传动系统刚柔耦合仿真模型,通过整车动力学仿真得到了箱体在轨道谱激励下... 针对高速列车齿轮箱振动特性问题,利用3D扫描设备对高速列车齿轮箱箱体进行了逆向三维建模。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分别建立了含齿轮箱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和齿轮箱传动系统刚柔耦合仿真模型,通过整车动力学仿真得到了箱体在轨道谱激励下的载荷特征,并将其与齿轮箱传动系统耦合模型相联立,对箱体在内外激励下的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获得了上箱体小齿轮上端与下箱体底部振动位移及加速度较大,上箱体大齿轮附近振动位移及振动加速度相对较小等规律,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齿轮箱 刚柔耦合 多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重机中滑轮绳索系统晃动冲击的动力学仿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天堉 齐朝晖 +1 位作者 赵天骄 徐金帅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197,242,共9页
起重机中的滑轮绳索系统在作业过程中容易出现晃动、倾斜等问题,严重降低了作业效率且增加安全隐患。在处理滑轮与绳索接触状态实时变化的问题时,采用单元节点与物质点绑定的假设导致单元形函数不能精确描述各段圆弧曲线,需要缩小单元尺... 起重机中的滑轮绳索系统在作业过程中容易出现晃动、倾斜等问题,严重降低了作业效率且增加安全隐患。在处理滑轮与绳索接触状态实时变化的问题时,采用单元节点与物质点绑定的假设导致单元形函数不能精确描述各段圆弧曲线,需要缩小单元尺寸,降低了求解效率。引入空间描述方法,以滑轮上接触区域的边界点划分不同接触状态的绳索,采用离散角度的圆弧插值和Hermite插值分别描述接触段绳索和滑轮间绳索的形状,求得各节点物质速度与物质加速度。考虑绳索的轴向变形,依据虚功率原理建立了滑轮绳索系统的动力学方程。通过与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对起重设备中常见的滑轮绳索系统进行建模,研究不同绕绳方式、吊重质量和滑轮间距对滑轮架基体晃动和受冲击程度的影响。该研究所提出的滑轮绳索动力学建模方法为工程实践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轮绳索系统 晃动冲击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 空间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发电机在地震-风力作用下的载荷计算 被引量:15
6
作者 吴春艳 金鑫 +2 位作者 何玉林 王磊 刘桦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236-2240,共5页
为了对风力发电机在地震-风力作用下的受力情况进行仿真计算,采用多柔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风力发电机结构动力学分析模型,并在FORTRAN下编程实现;采用动态入流理论进行气动载荷计算,用Euro code 8生成地震谱。以某企业开发的大型风... 为了对风力发电机在地震-风力作用下的受力情况进行仿真计算,采用多柔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风力发电机结构动力学分析模型,并在FORTRAN下编程实现;采用动态入流理论进行气动载荷计算,用Euro code 8生成地震谱。以某企业开发的大型风力机为对象,应用该方法,首先进行了模态分析和地震载荷谱计算,同权威计算软件GH Bladed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建立的计算模型正确可行;然后,对该风力机在地震-风力联合作用下的载荷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此时风力机所受载荷比正常情况下高出许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理论 地震 风载 载荷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齿轮-柔性转子-滑动轴承系统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冯海生 王黎钦 +2 位作者 郑德志 赵小力 戴光昊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4-388,403,共6页
为分析柔性齿轮对齿轮传动系统动特性的影响,建立考虑时变啮合刚度、非线性摩擦力的柔性齿轮-柔性转子-滑动轴承的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相对于刚性体模型,考虑柔性齿轮和柔性转子的齿轮系统模型更加适合大变形的轻薄化齿轮系... 为分析柔性齿轮对齿轮传动系统动特性的影响,建立考虑时变啮合刚度、非线性摩擦力的柔性齿轮-柔性转子-滑动轴承的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相对于刚性体模型,考虑柔性齿轮和柔性转子的齿轮系统模型更加适合大变形的轻薄化齿轮系统动特性研究;柔性齿轮系统启动阶段存在明显的亚异步振动及齿轮轴向振动幅值的获取;高速重载有利于齿轮系统稳态工况的平稳运转及维持,但会引起齿轮轴向辐射噪声的增加;相对加减速、停机工况,启动工况下的轴向辐射噪声和动态啮合力波动最大。研究结果对齿轮轻薄化设计和认识齿轮传动系统的全工况动特性等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传动系统 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 柔性齿轮 柔性转子 动态啮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刚-柔混合建模的时变结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黎业飞 邱清盈 冯培恩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1-314,共4页
为适应液压挖掘机高速、轻量化的要求,以具有时变固频特性的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角加速度判断时变结构的关键工况,利用刚性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对液压挖掘机在整个作业循环中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建模和分析.分析了液... 为适应液压挖掘机高速、轻量化的要求,以具有时变固频特性的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角加速度判断时变结构的关键工况,利用刚性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对液压挖掘机在整个作业循环中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建模和分析.分析了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在受力最大处的动态应力分布,并与传统刚性体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刚-柔混合建模方法与刚性体建模方法相比,获得的位移和应力较小,反映出以往的设计偏于保守,为轻量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结构 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 柔体多体动力学 -柔混合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Craig-Bampton法的导弹发射过程多柔体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高星斗 毕世华 陈阵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9-563,共5页
应用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方法,将车载导弹发射装置关键零部件如车架、起落架等作为柔性体,通过改进的Craig-Bampton方法融合在车载导弹发射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中,建立了柔性多体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发射过程的动力学仿真,并和刚体... 应用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方法,将车载导弹发射装置关键零部件如车架、起落架等作为柔性体,通过改进的Craig-Bampton方法融合在车载导弹发射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中,建立了柔性多体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发射过程的动力学仿真,并和刚体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获得了导弹在发射过程中的姿态参数和发射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考虑柔体效应的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比刚体模型更贴近导弹实际发射的情况。为今后更精确的研究车载导弹的发射过程动力学特性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导弹 柔性多体动力学 发射过程 改进的Craig-Bampton法 姿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多旋翼/倾转机翼气弹耦合动特性研究
10
作者 程毅 赵金瑞 +2 位作者 黄水林 余智豪 邓旭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7-1650,共14页
基于准线性化隐式气弹建模方法,建立适用于分布式多旋翼/倾转机翼飞行器的耦合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研究其气弹耦合动力学特性。基于中等变形梁模型和准定常理论,采用Pitt-Peters动态入流模型和Floquet理论,建立求解多旋翼/大展弦比柔性... 基于准线性化隐式气弹建模方法,建立适用于分布式多旋翼/倾转机翼飞行器的耦合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研究其气弹耦合动力学特性。基于中等变形梁模型和准定常理论,采用Pitt-Peters动态入流模型和Floquet理论,建立求解多旋翼/大展弦比柔性倾转机翼气弹耦合系统动特性的计算方法。在验证理论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研究分布式多旋翼/倾转机翼耦合系结构动特性、回转颤振特性和气弹耦合动响应特性。结果表明:旋翼和短舱对机翼扭转模态影响最大,旋翼与机翼耦合情况下会加大旋翼整体模态振型;增加旋翼个数并将升力桨展开可提高系统低速状态下的稳定性,但增加旋翼个数会降低机翼扭转频率,进而降低颤振速度,增加旋翼有效迎角和机翼攻角可提高系统颤振速度,而增加旋翼转速则会降低系统颤振速度;随前飞速度增加,系统先发生机翼扭转失稳后发生机翼弦向弯曲失稳的回转颤振现象,系统振动响应经历了振动收敛、小幅极限环颤振和大幅多频极限环颤振,其中,机翼颤振形式是垂向、弦向弯曲和扭转运动耦合,其三维耦合效应显著,而旋翼与机翼的模态耦合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推进 柔性多体 气弹动特性 大展弦比 回转颤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电耦合效应下刚柔模型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11
作者 赖王杰 蔡陈生 +2 位作者 黄昌洋 高海铭 张顺琦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0-18,共9页
针对刚柔耦合模型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柔性振动问题,研究了考虑机电耦合影响的刚柔模型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基于Lagrange原理推导了刚柔模型的运动常微分方程和柔性部件偏微分方程,实现柔性部件与刚体之间的耦合动力学计算。在此基础上引入... 针对刚柔耦合模型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柔性振动问题,研究了考虑机电耦合影响的刚柔模型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基于Lagrange原理推导了刚柔模型的运动常微分方程和柔性部件偏微分方程,实现柔性部件与刚体之间的耦合动力学计算。在此基础上引入压电本构,建立考虑机电耦合影响的刚柔耦合连续动力学方程,采用假设模态法将连续动力学方程离散化,建立系统特征方程。分别通过ANSYS软件单独仿真及ANSYS-ADAMS软件联合仿真的方式验证了推导模型的准确性与高效性。基于截断模态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压电结构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控制进行动力学响应计算,验证了基于压电本构的电压控制对高精度刚柔模型振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动力学 刚柔耦合 假设模态法 机电耦合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MFBD双向耦合技术的采煤机摇臂壳体疲劳寿命预测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丽娟 杨世杰 +1 位作者 张海宁 韩立国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52-258,共7页
采煤机摇臂壳体是采煤机的重要部件及薄弱环节,其寿命直接影响采煤机的工作性能。为研究采煤机截割复杂煤层时滚筒所受载荷对其摇臂壳体寿命的影响,以MG325型采煤机截割兖州矿区杨村煤矿17层含夹矸煤壁为工程背景,通过虚拟样机技术和离... 采煤机摇臂壳体是采煤机的重要部件及薄弱环节,其寿命直接影响采煤机的工作性能。为研究采煤机截割复杂煤层时滚筒所受载荷对其摇臂壳体寿命的影响,以MG325型采煤机截割兖州矿区杨村煤矿17层含夹矸煤壁为工程背景,通过虚拟样机技术和离散单元法-多柔体动力学(Discrete Element Method-Multi Flexible Body Dynamics,DEM-MFBD)双向耦合技术,利用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和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RecurDyn,基于实际工况获得采煤机螺旋滚筒的外负载。在RecurDyn仿真平台中,建立采煤机摇臂三维实体模型并进行边界条件的设置及摇臂壳体的柔性化,通过软件本身的Durability疲劳耐久分析模块,计算摇臂壳体的疲劳寿命。利用专业绘图软件Origin绘制2个软件后处理的载荷曲线图,发现其走势较为一致,其后处理数据均值,标准差等相接近,证明两者耦合效果较好。结果表明:MG325型采煤机以滚筒转速83.5 r/min,截深600 mm,牵引速度5 m/min截割复杂煤层时,滚筒所受载荷具有较为强烈的载荷波动现象,由等效应力云图可得摇臂壳体的最大等效应力为230.51 MPa,且应力较大处集中位于壳体的各个齿轮轴孔处、凹槽处以及上下耳过渡处,经应力疲劳分析后得其最小寿命位于壳体的齿轮轴孔处,循环次数为8.3215×10~6次。本研究方法可为复杂条件下工矿装备大型结构件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摇臂壳体 DEM-MFBD双向耦合技术 刚柔耦合仿真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的Craig-Bampton法的大长径比助推器分离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月 冯韶伟 +2 位作者 王建明 宋漪萍 姜沂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0-245,共6页
在芯级周围布置助推器是提升运载能力的有效手段。对于长径比较高的助推器,结构呈现明显的局部弹性效应,这将对助推器分离的安全性产生影响。针对传统Craig-Bampton方法无法适用于大范围运动弹性体的不足,本文采用修正的Craig-Bampton... 在芯级周围布置助推器是提升运载能力的有效手段。对于长径比较高的助推器,结构呈现明显的局部弹性效应,这将对助推器分离的安全性产生影响。针对传统Craig-Bampton方法无法适用于大范围运动弹性体的不足,本文采用修正的Craig-Bampton法获得系统的正则化模态,使研究对象的所有模态与频率一一对应,实现分离体大范围刚体运动与弹性变形的有效耦合。基于该方法开展柔性多体动力学仿真,获得了不同模态阶数和结构刚度的弹性助推器分离系统的分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刚体模型相比,考虑助推器弹性效应的分离动力学模型更加贴近真实飞行情况。基于此,获得了各阶模态和结构刚度对分离安全边界的影响规律,其中以一阶横向模态最为敏感。通过研究弹性助推器的分离特性,为运载火箭助推器分离系统的工程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研究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推器分离 改进的Craig-Bampton法 柔性多体动力学 分离安全边界 敏感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的平面3-RRR并联机构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振海 杨帅 +2 位作者 陈丽霞 郭训薇 夏椰林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4-118,共5页
平面3-R R R并联机构的柔性杆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柔性变形会影响机构的输出精度。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建立含有柔性杆、刚性动平台的平面3-R R R并联机构刚柔耦合模型,对并联机构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获得并联机构各时刻的位姿和动平台... 平面3-R R R并联机构的柔性杆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柔性变形会影响机构的输出精度。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建立含有柔性杆、刚性动平台的平面3-R R R并联机构刚柔耦合模型,对并联机构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获得并联机构各时刻的位姿和动平台质心运动轨迹。结果表明,柔性杆的弹性变形使动平台不能按照预期的轨迹运行。建立柔性杆局部坐标系,得到了柔性杆中点处挠度值,发现主动杆的弯曲变形远大于从动杆,柔性杆对机构输出精度的影响主要由主动杆产生。仿真结果可以为机构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节点坐标法 平面3-R R R并联机构 柔性多体系统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发射模式下发射车动力学建模与响应特性研究
15
作者 周迪 周元春 +2 位作者 王惠娟 马张健 蒋圣鹏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107,共7页
为准确模拟冷发射模式下发射装置内部复杂的载荷传递关系,基于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方法分析车载发射系统在发射载荷下的动态响应,校验结构强度。在采用刚体和模态柔性体的基础上引入有限元柔性体,构建了某型发射车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模... 为准确模拟冷发射模式下发射装置内部复杂的载荷传递关系,基于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方法分析车载发射系统在发射载荷下的动态响应,校验结构强度。在采用刚体和模态柔性体的基础上引入有限元柔性体,构建了某型发射车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结合实车冷发射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发射角度对发射装置振动响应与应力状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发射角度接近90°有助于减小发射装置内的载荷传递、降低发射筒附近结构的应力幅值。该研究所采用的建模与分析方法可为发射装置的改进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发射 发射车 刚柔耦合动力学 仿真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字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建模和振动特性研究
16
作者 李金超 方朝野 阙洪军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4-1044,共11页
为掌握服役过程中,人字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以某人字齿轮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动态啮合力和箱体振动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首先,依据人字齿传动系统的基本参数和结构,采用了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箱体-轴承-轴-齿... 为掌握服役过程中,人字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以某人字齿轮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动态啮合力和箱体振动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首先,依据人字齿传动系统的基本参数和结构,采用了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箱体-轴承-轴-齿轮啮合作用”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然后,将输入条件和约束条件添加到所建模型中,对模型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得到了箱体的振动响应频谱,其与现场实物测试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利用上述模型研究了偏心和轴线倾斜情况下人字齿传动系统的动态响应,两种误差均会引起齿轮啮合力的低频波动,并分析了齿面修鼓对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轴线倾斜引起的波动主要是转频谱线,偏心引起的波动产生了非转频谱线,且该谱线频率与齿轮的重合度有关;偏心或轴向倾斜引起的波动左右齿面相差180°,存在相互抵消现象,非啮合频率的箱体振动响应没有明显表现;齿面修鼓可以明显降低齿轮啮合引起的振动,轴线倾斜误差情况下,振动从1433 mm/s^(2)下降到1207 mm/s^(2),偏心误差情况下,振动从1444 mm/s^(2)下降到1218 mm/s^(2)。该研究成果可为人字齿传动系统的减振避振和实现低噪声设计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字齿轮传动系统 动态啮合力 多体动力学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 动态响应特性 频谱 轴线倾斜 偏心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柔-热耦合多体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捷 刘锦阳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1-507,624,共7页
本文研究了柔性多体系统刚-柔-热耦合动力学特性。以哈勃天文望远镜(HST)为研究对象,基于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考虑了柔性附件弹性变形引起的热辐射边界条件的变化,建立了中心刚体和太阳能毯柔性附件多体系统的刚-柔-热耦合的动力学... 本文研究了柔性多体系统刚-柔-热耦合动力学特性。以哈勃天文望远镜(HST)为研究对象,基于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考虑了柔性附件弹性变形引起的热辐射边界条件的变化,建立了中心刚体和太阳能毯柔性附件多体系统的刚-柔-热耦合的动力学方程。通过对热载荷作用下哈勃天文望远镜多体系统的数值仿真研究了热辐射角、阻尼系数、比热容、支撑梁、太阳能毯之间的轴向力等参数对于柔性附件热颤振的影响;并提出增加结构阻尼、减小支撑梁和太阳能毯之间的轴向力、选择阻尼系数和比热容均较大的支撑梁材料、采用柔度较大的主体桶材料等改善热颤振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多体系统 --热耦合动力学 热颤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浮台-复合材料层合板多体系统的刚-柔耦合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宇航 刘锦阳 +1 位作者 武泽 余征跃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3-712,共10页
基于非线性应变和位移关系,忽略横向剪切变形,用绝对节点坐标法建立了大变形复合材料层合板几何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层合板风阻和气浮台风阻的影响,建立了气浮台-复合材料层合板多体系统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为了... 基于非线性应变和位移关系,忽略横向剪切变形,用绝对节点坐标法建立了大变形复合材料层合板几何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层合板风阻和气浮台风阻的影响,建立了气浮台-复合材料层合板多体系统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为了真实反映物体之间的约束关系,将气浮台和层合板之间的约束表示为面与面的固定约束。在单轴气浮台动力学仿真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带有角位移驱动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变形刚-柔耦合动力学实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比较了传统的点固定约束与面固定约束的计算结果差异,阐明了面固定约束的合理性。此外,分析了层合板风阻和气浮台风阻对仿真结果的影响,说明了考虑层合板风阻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系统 -柔耦合动力学 复合材料层合板 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网格法在中心刚体-旋转柔性梁系统动力学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杜超凡 周晓婷 +1 位作者 章定国 高祥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8-187,共10页
将无网格点插值法、径向基点插值法、光滑节点插值法用于中心刚体-旋转柔性梁的动力学分析。基于浮动坐标系方法,考虑梁的纵向拉伸变形和横向弯曲变形,并计入横向弯曲变形引起的纵向缩短,即非线性耦合项,运用第二类Lagrange方程推导得... 将无网格点插值法、径向基点插值法、光滑节点插值法用于中心刚体-旋转柔性梁的动力学分析。基于浮动坐标系方法,考虑梁的纵向拉伸变形和横向弯曲变形,并计入横向弯曲变形引起的纵向缩短,即非线性耦合项,运用第二类Lagrange方程推导得到作大范围运动的中心刚体-旋转柔性梁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将无网格法的仿真结果与有限元法和假设模态法进行比较分析,表明其作为一种柔性体离散方法在中心刚体-旋转柔性梁的刚柔耦合多体系统动力学的研究中具有可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系统 动力学 柔性梁 刚柔耦合 无网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弹-筒柔性的潜载导弹弹射多体动力学分析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子豪 王汉平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5-315,共11页
在潜载导弹垂直弹射过程中,导弹的姿态变化是关系其发射成败的关键。针对潜载导弹垂直弹射过程提出一种可同时考虑弹体和发射筒柔性的弹射发射动力学建模分析方法。运用改进的柔性点线高副模型来模拟适配器的抗压和抗弯载荷,基于弹体水... 在潜载导弹垂直弹射过程中,导弹的姿态变化是关系其发射成败的关键。针对潜载导弹垂直弹射过程提出一种可同时考虑弹体和发射筒柔性的弹射发射动力学建模分析方法。运用改进的柔性点线高副模型来模拟适配器的抗压和抗弯载荷,基于弹体水动力、附连水惯性力的单元线性分布假设,利用Hermite形状函数将单元分布载荷等效简化为单元节点集中力,并编程实现加载。仿真结果表明:导弹姿态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该分析方法可信、实用;该方法为同时考虑导弹弹体-发射筒柔性的潜射动力学建模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拓展柔性体之间接触的简化建模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射导弹 垂直弹射 柔性点线高副 适配器 形状函数 多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