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ransformer-Isolation Forest的地壳形变异常提取
1
作者 王雪鉴 王毅恒 +4 位作者 孙新坡 柳川 加明 赵超 杨超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24-729,共6页
GPS地壳变形监测在地震前兆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观测数据的积累,传统数据处理方法在大数据处理方面面临挑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网络和重构误差训练策略的算法。该算法通过训练Transformer网络学习无地震时的GP... GPS地壳变形监测在地震前兆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观测数据的积累,传统数据处理方法在大数据处理方面面临挑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网络和重构误差训练策略的算法。该算法通过训练Transformer网络学习无地震时的GPS地壳位移数据,输出正常数据,并将异常时的地震GPS地壳位移数据重构误差输入到Isolation Forest异常检测算法模型中来判别是否是地震异常前兆。从GPS地壳变形数据中提取了2个Mw>5的地震事件前异常,获得了比以往研究更全面且普遍的异常数据现象。统计分析显示,相同地区的观测站在2次地震前的GPS地壳变形数据中存在相似的异常现象,表明相同地区存在相似的地壳形变积累和释放模式。这些发现,强调了通过理解地震机制来提高地震预测和防范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形变 异常提取 TRANSFORMER 全球定位系统 isolation For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role of isolators in two-phase kerosene/air rotating detonation engines
2
作者 Wenbo Cao Fang Wang +1 位作者 Chunsheng Weng Huangwei Zh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7期260-274,共15页
In this study, the three-dimensional non-premixed two-phase kerosene/air rotating detonation engines with different isolator configurations and throat area ratios are simulated by the Eulerian-Lagrangian method. The e... In this study, the three-dimensional non-premixed two-phase kerosene/air rotating detonation engines with different isolator configurations and throat area ratios are simulated by the Eulerian-Lagrangian method. The effects of the divergence, straight, and convergence isolators on the rotating detonation wave dynamics and the upstream oblique shock wave propagation mechanism are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rotating detonation wave behaviors between ground and flight operations are clarifi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agation regimes of the upstream oblique shock wave depend on the isolator configurations and operation conditions. With a divergence isolator, the airflow is accelerated throughout the isolator and divergence section, leading to a maximum Mach number(~1.8) before the normal shock. The total pressure loss reaches the largest, and the detonation pressure drops. The upstream oblique shock wave can be suppressed within the divergence section with the divergence isolator.However, for the straight and convergence isolators, the airflow in the isolator with a larger ψ_(1)(0.3 and0.4) can suffer from the disturbance of the upstream oblique shock wave. The critical incident angle is around 39° at ground operation conditions. The upstream oblique shock wave tends to be suppressed when the engine operates under flight operation conditions. The critical pressure ratio β_(cr0) is found to be able to help in distinguishing the propagation regimes of the upstream oblique shock wave. Slightly below or above the β_(cr0) can obtain different marginal propagation results. The high-speed airflow in the divergence section affects the fuel droplet penetration distance, which deteriorates the reactant mixing and the detonation area. Significant detonation velocity deficits are observed and the maximum velocity deficit reaches 26%.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engine channel design should adopt different isolator configurations based on the purpose of total pressure loss or disturbance suppression. This study can provide useful guidance for the channel design of a more complete two-phase rotating detonation eng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ating detonation TWO-PHASE isolATOR Upstream oblique shock wa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High-Static-Low Dynamic Torsional Vibration Isolator for Ship Shafting
3
作者 LI Lin-tao LU Jia-zhong +2 位作者 YANG Zhi-rong XIAO Wang-qiang RAO Zhu-shi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70-1982,共13页
High-static-low-dynamic stiffness (HSLDS) vibration isolator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an effective means of attenuating low-frequency vibrations, and may be utilized for ship shafting applications to mitigate tor... High-static-low-dynamic stiffness (HSLDS) vibration isolator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an effective means of attenuating low-frequency vibrations, and may be utilized for ship shafting applications to mitigate torsional vibr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onstruction of a highly compact HSLDS torsional vibration isolator by connect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stiffness components in paral lel. Based on mechanical model analysis, the restoring torque of negative stiffness components is de rived from their springs and connecting rods, while that of positive stiffness components is obtained through their circular section flexible rods. The quasizero stiffnes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SLDS iso lator are achieved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static structur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test. The tor sional vibration isolation performance is assessed by mean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ory analy sis. Finally, the frequency-sweep vibration test is conducted.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SLDS torsional vibration isolator exhibits superior low-frequency isolation performance compared to its linear counterpart, rendering it a promising solution for mitigating low-frequency torsional vi bration in ship shaf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p shafting high-static-low-dynamic stiffness torsional vibration isola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and optimization design of non-obstructive particle damping-phononic crystal vibration isolator in viaduct structure-borne noise reduction
4
作者 SHI Duo-jia ZHAO Cai-you +3 位作者 ZHANG Xin-hao ZHENG Jun-yuan WEI Na-chao WANG P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513-2531,共19页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vibrations of viaducts and low-frequency structural noise radiation caused by train excitation continue to increase in importance.A new floating-slab track vibration isolator-non-obstructi...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vibrations of viaducts and low-frequency structural noise radiation caused by train excitation continue to increase in importance.A new floating-slab track vibration isolator-non-obstructive particle damping-phononic crystal vibration isolator is proposed herein,which uses the particle damping vibration absorption technology and bandgap vibration control theory.The vibration redu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NOPD-PCVI was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ibration control.The paper explores the structure-borne noise redu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NOPD-PCVIs installed on different bridge structures under varying service conditions encountered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The load transferred to the bridge is obtained from a coupled train-FST-bridge analytical model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bridges.The vibration responses are obtained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while the structural noise radiation is simulated using the frequency-domain boundary element method.Using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the parameters of the NOPD-PCVI are optimized so that its frequency bandgap matches the dominant bridge structural noise frequency range.The noise redu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NOPD-PCVIs is compared to the steel-spring isolation under different service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obstructive particle damping phononic crystal vibration isolator band gap optimization floating-slab track bridge structure-borne noise control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和马铃薯淀粉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3D打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丽莉 段京瑶 +5 位作者 郭悦 邵贝贝 谢天怡 程伟伟 丁玥 肖枫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53-260,共8页
为研究不同比例明胶/马铃薯淀粉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凝胶性能及3D打印性能的影响,该文以SPI、明胶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热诱导的方式制备SPI复合凝胶,并对复合凝胶的水分分布、质构、流变特性、结构、微观... 为研究不同比例明胶/马铃薯淀粉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凝胶性能及3D打印性能的影响,该文以SPI、明胶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热诱导的方式制备SPI复合凝胶,并对复合凝胶的水分分布、质构、流变特性、结构、微观结构以及3D打印特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在1∶8~6∶8(质量比,下同)范围内,随着比例增加,自由水比例降低,不易流动水比例升高,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为6∶8时,不易流动水比例最高,占比为2.48%。复配凝胶的硬度、内聚性和咀嚼性随着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的增加逐渐降低,6∶8时达到最低,质地最为柔软。随着剪切速率升高,凝胶的黏度均下降,样品的G′和G″随着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的增加也均呈升高趋势。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添加了明胶和马铃薯淀粉的样品在波长3295.44 cm-1处的—OH振动发生红移,氢键作用增强。随着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的增加,复配凝胶孔径逐渐减小,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为6∶8时,凝胶孔隙分布呈现出最高的均匀性,打印精度最好,高度打印精确度99.60%,直径打印精确度99.92%,且在1 h内未出现明显塌陷。综上所述,明胶/马铃薯淀粉比例为6∶8时,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3D打印性能的改善最为显著,这为开发蛋白基3D打印油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 马铃薯淀粉 大豆分离蛋白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荷载作用下的磁浮轨道梁响应极值条件 被引量:1
6
作者 向活跃 刘科宏 李永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4,136,共9页
为研究磁浮轨道梁动力响应的变化规律,将磁浮列车简化为移动的均布荷载,采用解析法得到简支轨道梁动力响应的解析解,并讨论轨道梁最大值随车速、跨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推导磁浮轨道梁动力响应的极值条件,利用有限元方法和车-桥耦合振动... 为研究磁浮轨道梁动力响应的变化规律,将磁浮列车简化为移动的均布荷载,采用解析法得到简支轨道梁动力响应的解析解,并讨论轨道梁最大值随车速、跨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推导磁浮轨道梁动力响应的极值条件,利用有限元方法和车-桥耦合振动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列车与轨道梁跨度比值较大时,随列车速度的增加轨道梁跨中最大响应以波动形式增加,最大响应存在极值,轨道梁响应随轨道梁跨度、质量等参数也有类似规律;当车速和跨度的乘积为特定常数,或轨道梁一阶竖弯频率与跨度的乘积为车速特定倍数时,轨道梁产生消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轨道梁 动力响应 均布荷载 解析法 消振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鸡群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分离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侯宏艳 沈学怀 +7 位作者 赵瑞宏 胡晓苗 戴银 尹磊 殷冬冬 王洁茹 郝胜杰 潘孝成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82-85,91,共5页
为进一步了解鸡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在安徽鸡群中的感染情况和流行菌株的遗传进化特征,对10个不同类型鸡群进行血清学和抗原核酸检测,分离并鉴定菌株,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安徽鸡群中MS的平均抗体阳性率为71.... 为进一步了解鸡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在安徽鸡群中的感染情况和流行菌株的遗传进化特征,对10个不同类型鸡群进行血清学和抗原核酸检测,分离并鉴定菌株,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安徽鸡群中MS的平均抗体阳性率为71.02%,平均核酸阳性率为72.19%,血清学检测结果和核酸检测结果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通过不同类型鸡群的比较发现,青年鸡群MS的感染率最低,其次为种鸡群。经过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从发病鸡群中分离到2株MS分离株,命名为AHH-01和AHH-02,分离株具有典型的MS菌株特征;基因分型结果显示,2株分离株均为K基因型,在遗传进化关系上与四川分离株SMU-SCYA-LF1/2019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分离株存在一定的遗传距离。该研究为深入分析安徽地区鸡群MS的感染情况和流行菌株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滑液囊支原体 血清学 核酸 分离鉴定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下基础隔震结构软碰撞防护研究
8
作者 金建敏 刘彦辉 +1 位作者 陈鹏 周惠蒙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针对基础隔震结构在超罕遇地震的强震作用下隔震层位移超限问题,采用已有弹性软碰撞防护装置和所研发的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考虑上部结构非线性,建立设置两类软碰撞防护装置的基础隔震结构模型,进行不同地震设防水准地震作用下设置... 针对基础隔震结构在超罕遇地震的强震作用下隔震层位移超限问题,采用已有弹性软碰撞防护装置和所研发的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考虑上部结构非线性,建立设置两类软碰撞防护装置的基础隔震结构模型,进行不同地震设防水准地震作用下设置两类软碰撞防护装置的基础隔震结构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不同防护距离、不同力学性能参数的弹性及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对隔震层限位效果及上部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罕遇地震的强震作用下,两类软碰撞防护装置均可起到限制隔震层位移的作用;与仅能为隔震层附加刚度的弹性软碰撞装置相比较,能够为隔震层同时附加刚度和阻尼力的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隔震层限位效果和上部结构层间位移角响应控制效果均较优。合理设置弹性及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在将隔震层位移限制在规范限值以内的同时,上部结构最大加速度可限制在地震波输入峰值50%以下,确保基础隔震结构发挥正常的隔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隔震层位移 软碰撞防护 限位效果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牛源睡眠嗜组织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9
作者 李富祥 赵文华 +1 位作者 高华峰 宋建领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1-347,共7页
为鉴定云南某奶牛场犊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原,本研究采用含5%牛血清的哥伦比亚琼脂培养板从2头牛的肺脏样品中分别分离到嗜CO_(2)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YN24101和YN24102,通过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分离菌;采用PCR扩增分离菌16S rDNA基因并测序,经B... 为鉴定云南某奶牛场犊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原,本研究采用含5%牛血清的哥伦比亚琼脂培养板从2头牛的肺脏样品中分别分离到嗜CO_(2)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YN24101和YN24102,通过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分离菌;采用PCR扩增分离菌16S rDNA基因并测序,经BLAST比对后下载与分离菌同源性较高的巴氏杆菌科参考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采用MegAlign软件分析分离菌16S rD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利用MEGA 6.0软件中的N-J法构建分离菌16S rDNA基因的遗传进化树,分析分离菌的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2株分离菌大部分生化特征与睡眠嗜组织菌(Histophilus somni)ATCC 43625T株和其他H.somni参考株相同;2株分离菌与H.somni ATCC 43625T株16S rD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均达99.9%,与其他H.somni参考株16S rD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2%~99.9%;2株分离菌与全部H.somni参考株处于16S rDNA基因进化树的同一进化分支,2株分离菌均鉴定为H.somni。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对7类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2株H.somni分离菌均对青霉素类的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类的头孢唑林和头孢曲松以及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敏感,但对氨基糖苷类的链霉素、酰胺醇类的氯霉素和氟苯尼考、喹诺酮类的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以及磺胺类的磺胺甲恶唑耐药,表明2株分离菌的耐药性均较强,且均呈多重耐药性。将分离菌以不同剂量感染小鼠,通过改良寇氏法计算分离菌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析分离菌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2株H.somni分离菌均能导致小鼠的呼吸道症状,且死亡小鼠仅出现肺脏出血的剖检病变;2株分离菌YN24101和YN24102对小鼠的LD50分别为7.0×10~5cfu和3.3×10~5cfu;表明2株分离菌的致病性均较强。本研究于国内首次报道了牛源H.somni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丰富了我国H.somni菌株库,并为牛H.somni的分离培养提供参考方法,为其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嗜组织菌 分离 鉴定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塞内卡病毒A型的分离鉴定及演化分析
10
作者 王淑娟 王东方 +6 位作者 马震原 赵雪丽 刘影 杨海波 柴茂 王翠 闫若潜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41-3046,共6页
河南某免疫过口蹄疫疫苗的猪场出现水泡样疫病,疑似感染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该病毒,并进行遗传演化分析。将RT-PCR和FQ-PCR检测为核酸阳性的样品接种BHK-21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 河南某免疫过口蹄疫疫苗的猪场出现水泡样疫病,疑似感染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该病毒,并进行遗传演化分析。将RT-PCR和FQ-PCR检测为核酸阳性的样品接种BHK-21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电镜观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等对该毒株进行鉴定,并进行演化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为SVA,将其命名为HeNXX/swine/2017;电镜观察发现该病毒粒子呈典型的二十面体,直径30 nm左右;该毒株可在BHK-21细胞上高效增殖,病毒滴度最高为10^(9.5) TCID_(50)·mL^(-1);基因组全长7288 bp(不含PolyA),与美国毒株同源性最高。本研究成功分离到一株SVA,为相关疾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塞内卡病毒 分离 鉴定 演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源反刍动物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11
作者 李富祥 高华峰 赵文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2,38,共7页
为了鉴定云南省某养殖场患呼吸道疾病奶牛的细菌性病原,本研究将2份奶牛鼻腔拭子样品接种含5%牛血清的营养琼脂,并观察分离菌的菌落形态和经革兰氏染色特性,结果显示分离到2株革兰氏阳性链状球菌YN240515和YN240516。采用Rapid ID32 STR... 为了鉴定云南省某养殖场患呼吸道疾病奶牛的细菌性病原,本研究将2份奶牛鼻腔拭子样品接种含5%牛血清的营养琼脂,并观察分离菌的菌落形态和经革兰氏染色特性,结果显示分离到2株革兰氏阳性链状球菌YN240515和YN240516。采用Rapid ID32 STREP kit对2株分离菌进行生化鉴定,采用PCR扩增分离菌16S rDNA基因序列并测序,采用MegAlign软件分析16S rD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采用MEGA软件构建16S rDNA基因序列的遗传进化树并分析2株分离菌的遗传进化特征,采用小鼠腹腔接种方法分析2株分离菌的致病性,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2株分离菌对8大类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细菌的生化、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和遗传进化鉴定结果显示,2株分离菌生化特征与反刍动物链球菌(Streptococcus ruminantium)模式菌株DSM104980T以及其他链球菌参考株基本一致。分离菌YN240515和YN240516与S.ruminantium DSM104980T 16S rD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100%和99.9%,与其他S.ruminantium参考株16S rD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8.8%~100%。2株分离菌在16S rDNA基因序列遗传进化树中与全部S.ruminantium参考株形成同一进化分支。基于上述特征,将2株分离菌鉴定为S.ruminantium。致病性实验结果显示,2株分离菌以4.0×107 cfu经腹腔接种小鼠均能导致小鼠100%死亡率,对小鼠的致病性均较强。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株分离菌均对青霉素类的青霉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以及头孢菌素类的头孢噻吩和头孢曲松等7种抗菌药物敏感,对氨基糖苷类的链霉素和卡那霉素等5种抗菌药物耐药。本研究是国内首次从患呼吸道综合征的奶牛中分离到S.ruminantium,证实我国奶牛存在S.ruminantium的感染,为我国奶牛S.ruminantium感染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动物链球菌 分离 致病性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鲜皮化学成分研究
12
作者 刘艳 温田田 +4 位作者 孙野 陈庆山 张丽莉 匡海学 杨炳友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2-821,共10页
目的研究白鲜皮化学成分。方法白鲜皮70%乙醇提取物采用HP-20大孔树脂、硅胶、MCI、ODS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3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芦丁(1)、芹菜素(2)、儿茶素(3)、... 目的研究白鲜皮化学成分。方法白鲜皮70%乙醇提取物采用HP-20大孔树脂、硅胶、MCI、ODS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3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芦丁(1)、芹菜素(2)、儿茶素(3)、橙皮素(4)、leonuriside A(5)、草夹竹桃苷(6)、2-methoxy-4-acetylphenol-O-α-rhamnopyranosyl-(1″-6′)-β-glucopyranoside(7)、香草酸(8)、没食子酸(9)、4-羟基苯甲酸(10)、苯甲酸(11)、involcranoside B(12)、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3)、bphenylethyl-rutinoside(14)、1-溴萘(15)、升麻素(16)、9(S),12(S),13(S)-trihydroxyoctadeca-10(E),15(Z)-dienoic acid(17)、methyl-9,12,13-trihydroxyoctadeca-10,15-dienoate(18)、7,8-dihydroxy-9,12(Z,Z)-octadecadienoic acid(19)、斑鸠菊酸(20)、9,10(erythro)-dihydroxy-11E-octadecadienoic acid methyl ester(21)、(7Z,9E,13Z)-11-hydroxyhexadeca-7,9,13-trienoic acid(22)、(7Z,10Z,14E,16Z,19Z)-13-hydroxydocosa-7,10,14,16,19-pentaenoic acid(23)、(9E)-8,11,12-trihydroxyoctadecenoic acid methyl ester(24)、n-hexanol-O-rutinoside(25)、己基β-槐苷(26)、3-pentyl 6′-(3-hydroxy-3-methylglutaryl)-β-D-glucopyranoside(27)、3-methylbut-3-enyl-6-O-β-D-gluc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28)、3-methyl-but-2-en-1-ylβ-D-glucopyranoside(29)、3-methylbutan-1-ol-β-D-glucopyranoside(30)、孕烯醇酮(31)、2-butoxytetrahydrofuran(32)、psydrin(33)。结论化合物2~4、8~13、15~16、25~28、32~33为首次从芸香科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皮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花生分离蛋白复合菊粉糖基化反应条件的优化及性质研究
13
作者 张彤 戚朝霞 +6 位作者 冯雨禾 谢君兰 陈开垚 曾里 贾利蓉 段飞霞 冉旭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4,111,共9页
以超声辅助花生分离蛋白复合菊粉进行糖基化制备蛋白多糖复合物,考察不同接枝条件对花生分离蛋白与菊粉复合物接枝度、褐变程度和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反应条件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花生分离蛋白... 以超声辅助花生分离蛋白复合菊粉进行糖基化制备蛋白多糖复合物,考察不同接枝条件对花生分离蛋白与菊粉复合物接枝度、褐变程度和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反应条件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花生分离蛋白-菊粉共价复合物的复合工艺。结果表明,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时间42 min、反应温度80℃、PPI浓度15 mg/mL、PPI-INU比例1∶3、超声功率100 W、超声时间17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蛋白质溶解度为95.56%。与花生分离蛋白相比,花生分离蛋白-菊粉共价复合物的溶解性、乳化特性均有所改善,该研究对花生分离蛋白的应用及其产品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分离蛋白 菊粉 糖基化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菌Streptomyces sp.FIM18-327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14
作者 陈丽 谢立君 +5 位作者 周剑 林如 温耀明 邱观荣 江红 江宏磊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0,共8页
目的本文对链霉菌Streptomyces sp.FIM18-327发酵液中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浸提、萃取、硅胶柱层析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次级代谢产物,其结构经MS、NMR波谱数据分析并与文献对比来确定。结果从该菌株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 目的本文对链霉菌Streptomyces sp.FIM18-327发酵液中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浸提、萃取、硅胶柱层析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次级代谢产物,其结构经MS、NMR波谱数据分析并与文献对比来确定。结果从该菌株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6个化合物,均为吲哚并咔唑类生物碱,其结构分别鉴定为7-ethyl-UCN-01(1)、RK-1409(2)、RK-286C(3)、星孢菌素(4)、7-methoxy-RK-286C(5)、K252c(6)。结论化合物1~6均是首次从该菌株中分离获得,其中化合物1是新的天然产物,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3对人源乳腺癌细胞MCF-7和胃癌细胞NCI-N87的抑制活性较好,其IC_(50)值为0.14~2.29μmol/L;同时也发现它们对激酶PKCθ也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其IC_(50)值为IC_(50)值为0.19~60.9 nmol/L。该研究结果对丰富吲哚并咔唑类生物碱的种类、发现候选抗肿瘤药物等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孢菌素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细胞适应性研究
15
作者 孔冬妮 邓永 +7 位作者 陈孟姣 薛麒 王嘉 杨飞 毛娅卿 刘丹 黄小洁 周明旭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52,共5页
对广西某鸭场临床疑似由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感染的雏鸭进行RT-PCR鉴定、NDRV分离、毒株细胞培养特性、雏鸭致病性、S1基因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等研究。结果显示,RT-PCR检测组织病料为NDRV阳性,组织样品处理... 对广西某鸭场临床疑似由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感染的雏鸭进行RT-PCR鉴定、NDRV分离、毒株细胞培养特性、雏鸭致病性、S1基因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等研究。结果显示,RT-PCR检测组织病料为NDRV阳性,组织样品处理后接种SPF鸭胚,鸭胚出现发育迟缓、死亡,胚体全身及多脏器出血等症状;用鸭胚尿囊液接种雏鸭后出现脾脏坏死的特异性病变。S1基因的同源性与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GX2022株与公布的部分NDRV毒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3.7%~98.9%,而与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GX2010株、GX110058株、S1133株,与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815株、ZJM2000M株同源性很低,在21.8%~28.4%之间。进化树分析显示,该毒株与我国流行的NDRV处在同一个分支上,与MDRV和ARV的距离较远,说明分离到的毒株是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毒株接种LMH、CEF、Vero细胞后均产生空泡和细胞崩解等细胞病变。该新型鸭呼肠孤病毒临床感染的致病特征研究,有助于新型鸭呼肠病毒病的防控及疫苗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 分离鉴定 S1基因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双层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试验研究
16
作者 邵敏强 利云云 +2 位作者 周徐斌 陈卫东 刘兴天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3,共7页
对一种由欧拉屈曲梁负刚度调节器与双层线性隔振系统并联构成的双层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描述了高静低动刚度的力学原理,对欧拉屈曲梁负刚度调节器样机进行了压缩试验,验证了其负刚度机理。根据负刚度调节器并联形式的... 对一种由欧拉屈曲梁负刚度调节器与双层线性隔振系统并联构成的双层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描述了高静低动刚度的力学原理,对欧拉屈曲梁负刚度调节器样机进行了压缩试验,验证了其负刚度机理。根据负刚度调节器并联形式的不同,设计了约束型和无约束型两类隔振系统,求解系统的消极隔振模型动力学方程,分析了两类隔振系统在不同上、下层刚度组合下的隔振性能。搭建两种高静低动刚度的隔振试验系统,通过扫频和定频试验验证了其隔振性能,并对结果偏差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隔振 欧拉屈曲梁 高静低动刚度 隔振试验 力传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异性隔离和复用的网络切片无线资源分配方案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君 霭振宇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21,共13页
为研究网络切片无线资源复用,同时考虑复用、隔离和优先级三者之间的权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异性隔离和复用的网络切片无线资源分配方案。在现有文献成果基础上,重新定义复用增益和隔离因子2个参数,以复用增益和隔离因子构建加权和函... 为研究网络切片无线资源复用,同时考虑复用、隔离和优先级三者之间的权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异性隔离和复用的网络切片无线资源分配方案。在现有文献成果基础上,重新定义复用增益和隔离因子2个参数,以复用增益和隔离因子构建加权和函数,并引入切片优先级。为求解优化问题设计了复用隔离优先级无线接入(MIPWA)算法,该算法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GA),引入矩阵编码、轮盘赌选择和最优保留方法来解决问题。结果表明,MIPWA算法使切片1、切片2和切片3的隔离性能分别提高了66.37%、52.73%和21.16%,复用增益仅损失了5.82%、3.86%和3.50%。与仅考虑隔离的算法相比,复用增益分别提高了65.35%、52.74%和22.81%,隔离增益仅损失了2.85%、3.85%和1.86%。以复用增益为例,3个切片下MIPWA算法的优化结果要比传统GA分别高出5.07%、1.81%和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切片 资源分配 无线资源隔离 无线资源复用 矩阵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专用横向单向隔离装置安全加固中间件设计及应用
18
作者 马瑞瑞 何清 +3 位作者 杨国栋 王大鹏 王毅 杜保华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6-162,共7页
为了提高电力监控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设计了一种电力专用横向单向隔离装置安全加固中间件。该中间件集成了兼容性适配、文件格式矫正、加密认证、负载均衡及权限控制等功能,在业务系统所在管理信息大区和生产控制大区间构建了一道... 为了提高电力监控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设计了一种电力专用横向单向隔离装置安全加固中间件。该中间件集成了兼容性适配、文件格式矫正、加密认证、负载均衡及权限控制等功能,在业务系统所在管理信息大区和生产控制大区间构建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解决了隔离装置在升级加固过程中面临的业务系统兼容性、硬件故障及明文通信等安全问题,强化了电力监控系统数据传输通道的安全管控,实现了隔离装置的“高效无感知”和“标准化”安全升级加固。该中间件已成功应用于中国华能集团所有火电、水电和新能源电站,提升了电力监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边界防护能力,保障了电力生产的信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装置 安全加固 中间件 电力监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BZ01株的分离鉴定及培养特性研究
19
作者 魏凤 张文通 +4 位作者 孟庆伟 吕素芳 王艳 张志亭 李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1,共6页
用已建立的RT-PCR方法对采集的疑似猪流行性腹泻病猪的粪便样品进行检测,选用Vero细胞分离培养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阳性的样品,连续传3代后用RT-PCR方法鉴定,对其S1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并用Vero细胞对分离毒体外培... 用已建立的RT-PCR方法对采集的疑似猪流行性腹泻病猪的粪便样品进行检测,选用Vero细胞分离培养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阳性的样品,连续传3代后用RT-PCR方法鉴定,对其S1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并用Vero细胞对分离毒体外培养所需的接毒时间、收毒时间、接毒剂量及胰蛋白酶浓度进行试验,筛选出该株PEDV体外培养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G2b型,在Vero细胞增殖最佳接毒时间为培养24 h细胞长成单层时,最佳收毒时间为接毒后48 h,最佳接毒剂量为10%,最佳胰蛋白酶浓度为15μg/mL,研究结果可为PEDV的分离培养及提高病毒效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分离 鉴定 培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丝绳隔振器研究与应用进展
20
作者 周云 康佳州 +2 位作者 梁秋河 梁晓遥 卢梓聪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6,共12页
钢丝绳隔振器具有非线性特性,可以有效抑制工业设备、舰载仪器等装置产生的共振,隔离冲击。本文介绍了钢丝绳隔振器的原理、构造与类型、隔振器的改进与发展;总结隔振器现有力学性能研究成果,包括刚度影响因素、刚度计算方法、滞回性能... 钢丝绳隔振器具有非线性特性,可以有效抑制工业设备、舰载仪器等装置产生的共振,隔离冲击。本文介绍了钢丝绳隔振器的原理、构造与类型、隔振器的改进与发展;总结隔振器现有力学性能研究成果,包括刚度影响因素、刚度计算方法、滞回性能、抗冲击特性以及隔振器力学模型;介绍钢丝绳隔振器在建筑设备、变电站及桥梁工程中应用的研究;分析了钢丝绳隔振器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丝绳隔振器 非线性 隔振 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