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周期尾巨桉连栽林分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朱宇林 温远光 +2 位作者 曹福亮 梁宏温 王凌晖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0-94,共5页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和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东门林场3.6年生尾巨桉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连栽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平均单株生物量及林分生物量3代〉1代〉2代,不同代数尾巨桉器官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干材〉干皮〉根蔸〉...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和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东门林场3.6年生尾巨桉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连栽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平均单株生物量及林分生物量3代〉1代〉2代,不同代数尾巨桉器官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干材〉干皮〉根蔸〉粗根〉光枝〉叶〉枯枝〉叶枝〉吸收根〉细根,地上与地下部分的比例分别为84.48%-84.75%和15.25%~15.52%;不同代数林分乔木层生产力为3代〉1代〉2代,连栽对尾巨桉林分生产力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人工林 连栽 生物量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5
2
作者 竹万宽 陈少雄 +3 位作者 王志超 许宇星 张利丽 杜阿朋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7-135,共9页
为正确认识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凋落物和土壤C、N、P时空分配格局及两者间的关系,对5个林龄尾巨桉林分凋落物及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凋落物的C含量均显著大于土壤,且不同林龄间凋落物C含量无显... 为正确认识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凋落物和土壤C、N、P时空分配格局及两者间的关系,对5个林龄尾巨桉林分凋落物及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凋落物的C含量均显著大于土壤,且不同林龄间凋落物C含量无显著差异,1年生人工林土壤表层(0~20 cm)的C含量显著小于3~7年生,其他土层C含量在不同林龄间差异不显著。凋落物的N含量均显著高于土壤,且1年生人工林显著大于其他林龄的,而土壤表层的N含量以7年生人工林最大,1年生的最小。凋落物的P含量除1年生人工林显著大于3年生外,其他林龄间均无显著差异,土壤的P含量在不同林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凋落物C∶N随林龄呈逐渐增大趋势,且显著大于土壤层。凋落物的C∶P和N∶P在不同林龄间的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大于土壤层。凋落物的N含量与表层土壤的C、N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凋落物的C∶N与表层土壤的C∶P,N∶P呈显著正相关,表层土壤C、N积累受到凋落物N的制约。因此,在桉树人工林经营管理过程中如何降低凋落物分解的N限制性、提高养分传递效率及合理施肥显得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人工林 凋落物 土壤 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燕燕 樊后保 +4 位作者 刘文飞 黄荣珍 袁颖红 苏兵强 廖迎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32,共5页
对闽南山区不同林龄(2、3、4、5、6年生)尾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其中林木生物量采用标准木法,林下植被和地被物生物量采用样方收获法。结果表明:乔木层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分别为45.14、69.22、92.20、111... 对闽南山区不同林龄(2、3、4、5、6年生)尾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其中林木生物量采用标准木法,林下植被和地被物生物量采用样方收获法。结果表明:乔木层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分别为45.14、69.22、92.20、111.82、175.09t/hm2,其中树干占的比例最大(44.5%~60.4%),细根最小(0.2%~0.6%);各林龄尾巨桉生产力依次为22.86、26.07、32.63、32.70、46.69t/(hm2·a),叶的生产力随林龄增长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林下植被生物量依次为5308.83、7201.62、5676.47、4033.42、9183.13kg/hm2,其中灌木生物量在3年生时最大,为2121.89kg/hm2,而草本生物量在6年生时最大,达到1062.19kg/hm2;不同年龄尾巨桉地被物现存量大小表现为6年生>3年生>5年生>2年生>4年生,2~5年生时未分解层现存量小于分解层,6年生时则是分解层现存量小于未分解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生态系统生物量 初级生产力 林下植被 地被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DZ对巨尾桉(GL9)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裘珍飞 曾炳山 +1 位作者 李湘阳 刘英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40-743,共4页
The embryogenic callus induction and shoot regeneration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in elite clone GL9 of Eucalyptus cultivated widely in south China.We investigated TDZ 0.02-0.05 mg·L-1 was the proper concentrat... The embryogenic callus induction and shoot regeneration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in elite clone GL9 of Eucalyptus cultivated widely in south China.We investigated TDZ 0.02-0.05 mg·L-1 was the proper concentration.The callus induction rate was 92.9%—100%.When TDZ concentration was higher than 0.1 mg·L-1,the axillary bud germination was completely inhibited.TDZ 0.02 mg·L-1 with combinations of CoCl2 0.125 mg·L-1 could induct the embryogenic callus.The direct regeneration rate was 13.39%±1.03%,and with combinations of NAA 0.1mg·L-1 could not differentiate directly from callus,but higher regeneration rate(20.2%±13.3%) could be obtained by transferring callus onto regeneration medium.The size of callus can increase to 1.4 fold of its original size in the first subculture in modified MS+TDZ 0.02 mg·L-1 +NAA 0.1 mg·L-1medium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deep-pink-coloured masses of embryogenic cells on each callus was 8.4.In the second and third subculture,callus stopped growing further and the number of masses of embryogenic cells decreased gradually.Regeneration system coul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transformation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Z 巨尾桉GL9 愈伤诱导率 再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16
5
作者 时伟伟 彭晚霞 +3 位作者 宋同清 黄国勤 杜虎 范夫静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52-1458,共7页
基于对广西东南部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下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测定及典范对应分析,探讨了不同林龄尾巨桉林土壤养分、微生物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下土壤有效磷和pH值的林龄效应不显著,土壤有机质、全氮、全... 基于对广西东南部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下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测定及典范对应分析,探讨了不同林龄尾巨桉林土壤养分、微生物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下土壤有效磷和pH值的林龄效应不显著,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随林龄增加基本上呈先增后减趋势,但各养分含量最高点的林龄有所不同。(2)土壤微生物种群总数、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含量的林龄效应明显,土壤微生物种群总数量、细菌、真菌均在3a和8a龄林地含量较高,而且微生物种群中细菌比例最大,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小;细菌、真菌数量变化趋势相似,随林龄增长表现为增长减少再增长的趋势,放线菌数量变化没有一定规律。(3)微生物量碳(Cmic)、氮(Nmic)、磷(Pmic)的林龄效应均比较明显,Cmic从1a~8a龄林地呈折线变化,最高峰位于8a龄林地,1a龄林地次之;Nmic的变化趋势呈"V"状,1a和8a龄林地含量基本相同,最低点出现在3a龄林地;Pmic含量变化情况则相反,最高点位于5a龄林地,1a、8a龄林地含量较低。(4)典范对应分析表明,5个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地土壤主要养分与微生物大部分不呈正相关或相关性不显著,说明影响土壤养分、微生物及其之间的关系不仅受林龄的影响,地形等其他因素也起到很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微生物 尾巨桉 林龄 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林九号桉叶精油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田玉红 周琪 +2 位作者 颇俊华 孟陆丽 李梓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5193-5196,共4页
研究了广林九号桉[Eucalyptus urophylla×Eucalyptus grandis(Guanglin 9)]叶精油的抑菌活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桉叶精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滤纸片法评价其抑菌活性,以平板稀释法测定了精油的最小抑菌浓度。广林九号桉... 研究了广林九号桉[Eucalyptus urophylla×Eucalyptus grandis(Guanglin 9)]叶精油的抑菌活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桉叶精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滤纸片法评价其抑菌活性,以平板稀释法测定了精油的最小抑菌浓度。广林九号桉叶精油的主要成分有:1,8-桉叶油素(40.844%)、α-蒎烯(24.221%)、α-松油醇(4.661%)、反式-松香芹醇(3.735%)、龙脑(2.762%)、乙酸α-松油脂(3.592%)和松香芹酮(1.978%)。广林九号桉叶精油对测试的菌种均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但对细菌和霉菌的抑菌效果有所差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橘青霉(Penicillum citrinum)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20、20、10、10、5 m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林九号桉[eucalyptus urophylla×eucalyptus grandis(Guanglin 9)]叶 精油 抑菌活性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尾桉光合特征与水分消耗的季节适应 被引量:7
7
作者 邓云 张磊 +3 位作者 王冰 苏文华 张光飞 邓晓保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4-90,共7页
使用Li-6400于旱季和雨季分别对云南省澜沧地区种植巨尾桉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进行测定。研究发现:雨季巨尾桉光饱和点达1590μmol photon·m-2s-1,而旱季土壤水分不足时光饱和点仅867μmol photon·m-2s-1,光补... 使用Li-6400于旱季和雨季分别对云南省澜沧地区种植巨尾桉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进行测定。研究发现:雨季巨尾桉光饱和点达1590μmol photon·m-2s-1,而旱季土壤水分不足时光饱和点仅867μmol photon·m-2s-1,光补偿点亦有下降。旱季气孔导度对蒸腾和光合的限制作用明显强于雨季。旱季巨尾桉气孔限制强度及蒸腾对光强变化的响应均与本地植物红木荷类似,而雨季巨尾桉的净光合速率远高于后者。巨尾桉具有与环境水分供应变化相协调的水分利用策略,旱季减少水分消耗以尽量节水,雨季则充分光合以获得更多生长。其类似本地植物季节变化的蒸腾特征和水分利用对策有利于维持群落地段的水分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光合速率 蒸腾特征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色度学参数研究3种桉树木材的透明涂饰性能 被引量:19
8
作者 侯新毅 姜笑梅 殷亚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7-62,共6页
使用国内木器涂饰常见的3种清漆:硝基清漆、醇酸树脂清漆、聚氨酯清漆,系统测试3种桉树木材涂饰前后色度学参数的变化,以期揭示涂饰过程中3种桉树木材材色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涂饰工艺的确定及控制涂饰后的材色提供参考。试验表明:涂饰前... 使用国内木器涂饰常见的3种清漆:硝基清漆、醇酸树脂清漆、聚氨酯清漆,系统测试3种桉树木材涂饰前后色度学参数的变化,以期揭示涂饰过程中3种桉树木材材色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涂饰工艺的确定及控制涂饰后的材色提供参考。试验表明:涂饰前后木材色度学特征的变化是渐变过程,与涂饰次数有关;使用不同清漆,不同树种色度学参数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柠檬桉 窿缘桉 透明涂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尾巨桉和马占相思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动态变化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宁南 许涵 +3 位作者 徐大平 李意德 杨曾奖 时忠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2-268,共7页
采用固定样地连续定位监测法对广东省高要市2种主要的速生丰产林树种尾巨桉和马占相思人工林群落的下木层、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物种组成等参数自2004年到200... 采用固定样地连续定位监测法对广东省高要市2种主要的速生丰产林树种尾巨桉和马占相思人工林群落的下木层、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物种组成等参数自2004年到2007年的动态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与2004年相比,2007年尾巨桉林下木层的物种数稍有减少(减少3种,占2004年物种数的12.0%),草本层的物种数显著增多(增加16种,占2004年物种数的51.6%);下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明显增大;2007年复查时,下木层消失的物种数比增加的物种数稍多,但草本层消失的物种数远少于增加的物种数。(2)马占相思林下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数均稍有减少(分别减少:3种,占2004年物种数的10.3%;4种,占2004年物种数的19.0%);下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有减少或变化不明显;2007年复查时,下木层和草本层消失的物种数均比增加的物种数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生丰产林 物种多样性 尾巨桉 马占相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巨桉S2层微纤丝角及组织比量的径向变异 被引量:10
10
作者 胡进波 刘元 +2 位作者 苌姗姗 吴义强 朱林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4,共5页
对8个尾巨桉家系木材的S2层微纤丝角和组织比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S2层微纤丝角自髓心向外呈缓慢的减小趋势.(2)导管组织比量径向上呈递增趋势,随后在第5至第11生长轮间略有降低或基本保持平稳;纤维组织比量从髓心向外的数个... 对8个尾巨桉家系木材的S2层微纤丝角和组织比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S2层微纤丝角自髓心向外呈缓慢的减小趋势.(2)导管组织比量径向上呈递增趋势,随后在第5至第11生长轮间略有降低或基本保持平稳;纤维组织比量从髓心向外的数个生长轮内变异规律不明显,近树皮处有上升或下降的现象;木射线组织比量随树龄的增加而减小,以后又呈波动性的增加或基本保持稳定;轴向薄壁组织比量径向上变动幅度较大,无一定规律.(3)家系间及家系内个体间的组织比量在个体水平上分布范围较广,呈正态分布,开展个体选择的潜力大.(4)S2层微纤丝角和纤维长度间存在一定负相关,但关系密切程度比针叶材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学 尾巨桉家系 微纤丝角 组织比量 木材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对铝胁迫下尾巨桉生长生理方面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侯文娟 胡厚臻 +3 位作者 鲁莹莹 李桃祯 滕维超 王凌晖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19,共6页
实验以尾巨桉DH32-29(E.urophylla×E.grandis DH32-29)为实验材料,用沙培法研究外源磷(P)对铝胁迫下尾巨桉生长和生理方面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1)5 mmol·L^(-1)铝显著抑制尾巨桉的根、茎、叶生物量,显著提高根冠比。(2)铝... 实验以尾巨桉DH32-29(E.urophylla×E.grandis DH32-29)为实验材料,用沙培法研究外源磷(P)对铝胁迫下尾巨桉生长和生理方面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1)5 mmol·L^(-1)铝显著抑制尾巨桉的根、茎、叶生物量,显著提高根冠比。(2)铝胁迫抑制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降低ω(叶绿素a)/ω(叶绿素b)值。(3)铝胁迫下叶片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大,膜脂过氧化的产物丙二醛显著增加,细胞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显著降低,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显著增大。(4)P缓解铝胁迫对光合色素的影响以及调节活性氧代谢以维持细胞膜结构稳定,有效缓解铝胁迫对尾巨桉生长、光合色素以及抗性生理造成的伤害,磷铝互作有利于缓解铝胁迫,P施用浓度为200μmol·L^(-1)时,缓解铝胁迫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DH32-29 铝胁迫 生长 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分胁迫下巨尾桉苗期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凌晖 施福军 +2 位作者 朱宏光 邓荣艳 吴国欣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4-177,共4页
通过分析盐分胁迫下巨尾桉幼苗的生长与生理特性变化,研究巨尾桉的耐盐性。结果表明,盐分胁迫对巨尾桉苗高、地径生长以及叶片质膜透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巨尾桉苗高、地径均随盐浓度增加... 通过分析盐分胁迫下巨尾桉幼苗的生长与生理特性变化,研究巨尾桉的耐盐性。结果表明,盐分胁迫对巨尾桉苗高、地径生长以及叶片质膜透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巨尾桉苗高、地径均随盐浓度增加而减少,当盐分浓度达到0.6%时,巨尾桉的生长受到了极大地抑制;叶片质膜透性随着盐浓度增大而增大,而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大而减少,叶绿素含量在处理30 d内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盐分胁迫 生长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尾桉叶中皂苷的提取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增 刘雄民 +2 位作者 黄丽葵 陈华玲 黄红铭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13-1117,1121,共6页
开展了从巨尾桉叶中提取皂苷的工艺优化研究。考察了温度、时间,溶剂用量对皂苷得率的影响,并对粗提物进行纯化。结果表明,巨尾桉叶皂苷的优化条件是:提取温度61.8℃,提取时间5.02 h,溶剂与巨尾桉叶的液料比为20.09∶1,皂苷的提取得率(g... 开展了从巨尾桉叶中提取皂苷的工艺优化研究。考察了温度、时间,溶剂用量对皂苷得率的影响,并对粗提物进行纯化。结果表明,巨尾桉叶皂苷的优化条件是:提取温度61.8℃,提取时间5.02 h,溶剂与巨尾桉叶的液料比为20.09∶1,皂苷的提取得率(g/g)为5.51%。提取物经大孔树脂-丙酮沉淀联用分离法纯化后皂苷含量由16.22%提高到50.35%。对粗提物、大孔树脂纯化物和大孔树脂吸附-丙酮沉淀纯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对DPPH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3.02%、84.20%和85.62%,对过氧化氢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0.10%、55.02%和48.21%,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16.62%、13.43%和1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皂苷 提取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代巨尾桉无性繁殖植株的内源激素变化 被引量:12
14
作者 谭健晖 王以红 蔡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40,共7页
以巨尾桉不同无性繁殖方法和不同繁殖代数的幼树叶片为材料,应用间接酶联免疫法(En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测定脱落酸(ABA)、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玉米核苷(ZR)4种内源激素,并结合生长性状分析不同无性繁殖方... 以巨尾桉不同无性繁殖方法和不同繁殖代数的幼树叶片为材料,应用间接酶联免疫法(En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测定脱落酸(ABA)、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玉米核苷(ZR)4种内源激素,并结合生长性状分析不同无性繁殖方法和不同繁殖代数的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关系,探讨桉树不同繁殖方法和繁殖代数衰退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差异。结果表明:叶片内源IAA、GA3和ZR的含量、ABA/GA3(k值)、ABA/ZR值和ZR/GA3值等6个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可以较准确、稳定地反映巨尾桉无性繁殖抗衰退能力和预测幼林生长量。叶片内源IAA、GA3和ZR的含量与抗衰退成正相关,叶片内源IAA、GA3和ZR的含量越高,抗衰退能力越强,幼林生长量越大;内源k值、ABA/ZR值和ZR/GA3值的数值大小和内源k值和ZR/GA3值变化幅度与抗衰退能力成负相关,以上指标的数值越大且变化幅度越大,表明抗衰退的能力越差,幼林生长量也越小。以生长性状为主,叶片内源激素的含量和内源激素间的平衡关系作为辅助评价指标,可综合评价桉树无性繁殖的抗衰退能力并预测幼林当年的生长量。研究表明,7种幼林抗衰退能力为组培1代最强,8代次之,3年扦插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无性繁殖 叶片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尾桉单宁的提取分离及其抗菌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增 刘雄民 +2 位作者 库咏峰 黄红铭 殷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4-567,583,共5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了巨尾桉叶中的单宁,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了粗提物,考察了提取物对8种常见菌种的抑制作用和对H2O2、DPPH.和.O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巨尾桉单宁的提取得率为4.01%;经树脂分离纯化后单宁质量分数达到53.12%;巨尾桉...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了巨尾桉叶中的单宁,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了粗提物,考察了提取物对8种常见菌种的抑制作用和对H2O2、DPPH.和.O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巨尾桉单宁的提取得率为4.01%;经树脂分离纯化后单宁质量分数达到53.12%;巨尾桉单宁对除大肠杆菌外的供试菌种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纯化后的单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和痢疾杆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均为1.0 g/L,对蜡状芽孢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优于阳性对照物;粗提物、纯化物在质量浓度为0.50 g/L时对H2O2有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0.00%、89.12%,其IC50分别为0.11、0.12 g/L;抗坏血酸、粗提物和纯化物均在质量浓度为1.50 g/L时对DPPH.有最大清除率,分别为98.43%、88.97%和92.21%。在清除.OH体系中,粗提物、纯化物均在质量浓度为4.00 g/L时有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7.52%和94.32%,各试样对.OH的清除能力依次为抗坏血酸>纯化物>粗提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单宁 抗菌 抗氧化性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巨桉叶片水浸提液化感作用的生物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秦武明 郝建 +3 位作者 王凌晖 施福军 杨梅 韦立秀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7-261,共5页
以尾巨桉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新鲜尾巨桉叶片水浸提液对菜心、白菜、水稻种子萌发及芽生长的影响,对其化感作用进行生物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当尾巨桉叶片水浸提液质量浓度达到5%时,菜心和白菜的种子发芽率下降明显,产生显著或极... 以尾巨桉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新鲜尾巨桉叶片水浸提液对菜心、白菜、水稻种子萌发及芽生长的影响,对其化感作用进行生物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当尾巨桉叶片水浸提液质量浓度达到5%时,菜心和白菜的种子发芽率下降明显,产生显著或极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他处理的作用不显著;尾巨桉叶片水浸提液质量浓度低于1%时,对水稻种子萌发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尾巨桉叶片水浸提液促进菜心、白菜的胚轴生长,而抑制胚根生长,且对胚轴生长的促进作用较明显;对水稻胚轴生长的作用不显著,而对其胚根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尾巨桉叶片中存在某些化感物质,其化感效应因植物种类及器官不同而有所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生长 水浸提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尾巨桉中龄林水量平衡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任世奇 项东云 +4 位作者 肖文发 陈健波 郭东强 唐庆兰 姜英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28-1735,共8页
水量平衡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但桉树人工林水量平衡研究的数据积累不足。以广西南宁桉树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为平台,于2013年7月—2016年5月利用自动气象观测系统、集水区测流堰的定位观测数据,应用水量平衡方程计算各... 水量平衡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但桉树人工林水量平衡研究的数据积累不足。以广西南宁桉树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为平台,于2013年7月—2016年5月利用自动气象观测系统、集水区测流堰的定位观测数据,应用水量平衡方程计算各分量并分析其时间序列动态,以了解南亚热带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水量平衡特征,为桉树人工林培育的水分利用和区域森林水分植被承载力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南宁地区的降水特征符合整个华南地区降水量变化特征,南宁桉树生态站2013年7月—2014年6月、2014年7月—2015年6月、2015年7月—2016年5月的降水特征符合南宁地区和整个华南的降水特征,年均降水量处于枯水年(1 156 mm)与丰水年(1 352 mm)之间,属平水年。观测期间(历时24个月),尾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储水量变化在较小时间尺度上有波动,但2014年和2015年全年的变化量都接近为0。2014年1月—2015年12月径流总量为51 mm,径流系数为1.9%,期间多数月份没有产生径流,只有当降水量较大时才可能产生径流,其中2015年9月的径流量最大,为20 mm,径流系数为9.5%。2014年1月—2015年12月,生态系统蒸散总量为2 669 mm,占降水量的98%,是尾巨桉中龄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水分支出项。蒸散总量与降水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但径流量不完全受降水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土壤储水 径流 蒸散 水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梁宏温 罗宏 +2 位作者 温远光 杨瑶青 杨健基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68-1174,共7页
以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巨尾桉人工林(10a)和马尾松天然林(15~20a)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木法和样方收获法测定林分生物量,分别样地采集植物和土壤样品,采用重铬酸钾-水合加热法测定碳含量,探讨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 以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巨尾桉人工林(10a)和马尾松天然林(15~20a)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木法和样方收获法测定林分生物量,分别样地采集植物和土壤样品,采用重铬酸钾-水合加热法测定碳含量,探讨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贮量及其分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巨尾桉植株的碳含量(经各器官生物量加权)平均为47.32%,比马尾松(50.17%)的低5.7%。巨尾桉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贮量为123.086t/hm2,是马尾松天然林(88.238t/hm2)的1.40倍;其植被(含凋落物)生物量和碳贮量分别为115.082t/hm2和53.712t/hm2,依次是马尾松天然林(生物量40.686t/hm2和碳贮量19.421t/hm2)的2.83倍和2.77倍,差异极显著(p<0.01)。两种森林植被碳贮量的差异与其生物量的差异相一致,表明桉树人工林取代马尾松天然林可以提高森林植被生产力及其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马尾松 森林生态系统 碳含量 碳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尾巨桉人工林树干液流对台风天气的响应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志超 许宇星 +1 位作者 竹万宽 杜阿朋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9-684,共6页
[目的]为正确认识台风对桉树人工林蒸腾耗水的影响。[方法]采用热扩散茎流计对尾巨桉树干液流在台风前后进行连续监测,分析其对台风天气的响应,并同步测定林分气象条件,分析台风过程中树干液流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台风... [目的]为正确认识台风对桉树人工林蒸腾耗水的影响。[方法]采用热扩散茎流计对尾巨桉树干液流在台风前后进行连续监测,分析其对台风天气的响应,并同步测定林分气象条件,分析台风过程中树干液流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台风当天,树干液流密度与台风登陆前后(单峰)不同,呈不规律多峰型曲线,树干日均液流密度(2.89 mL·h^(-1)·cm^(-2))较台风前减少53%,夜间液流波动较大;日间最大峰值(7.76 mL·h^(-1)·cm^(-2))出现在下午,峰值较台风前降低55%,树干液流日通量极显著小于台风登陆前后;台风登陆前树干液流密度峰值(17.4 mL·h^(-1)·cm^(-2))及平均液流密度(6.15 mL·h^(-1)·cm^(-2))分别是台风登陆过后的1.24倍和1.14倍,台风后树干液流日通量较台风前均有所下降;台风当天,影响液流的主要气象因子为风速、大气温度、空气湿度、水汽压亏缺和降雨量,液流与风速的相关系数较台风前增大52%,与降雨量的相关系数是台风前的2.6倍,与其他因子的相关系数较台风前均下降了50%左右,而台风登陆前后之间的主要影响因子差异不大。[结论]台风当天的日均液流密度、白天的平均液流密度和日通量均极显著小于台风前后,而夜间液流显著大于台风前后;台风前后的日均液流密度差异不显著,夜间液流台风前显著大于台风后;台风过程中风速成为影响液流的关键因子,与太阳辐射相关性不显著,其他影响因子与台风前后相同,但相关系数除风速和降雨量外均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台风 树干液流 热扩散式探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叶桉和巨尾桉叶面积的测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宏光 赵金龙 +1 位作者 温远光 侯日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17568-17570,17584,共4页
[目的]为构建尾叶桉和巨尾桉叶面积优化测算模型。[方法]以尾叶桉和巨尾桉为研究对象,对其叶面积与几个叶形特征值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2个树种的叶形特征值存在一定差异,各自的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长×叶宽、叶... [目的]为构建尾叶桉和巨尾桉叶面积优化测算模型。[方法]以尾叶桉和巨尾桉为研究对象,对其叶面积与几个叶形特征值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2个树种的叶形特征值存在一定差异,各自的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长×叶宽、叶的长宽比、形状因子等均存在显著性相关,可以与叶面积构建回归模型。其中,利用尾叶桉和巨尾桉的叶长×叶宽值构建的2个叶面积测算模型效果最好,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实际应用价值。[结论]该研究为这2个树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叶面积测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 巨尾桉 叶形特征值 叶面积 测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