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8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气工程专业双创人才CDCA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肖迁 贾宏杰 +3 位作者 余晓丹 穆云飞 李天翔 田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8-152,共5页
从教学内容、教育目标、培养模式3个角度,深入剖析传统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痛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梳理电气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明确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目标,构建“后备人才、攻关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金字... 从教学内容、教育目标、培养模式3个角度,深入剖析传统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痛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梳理电气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明确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目标,构建“后备人才、攻关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金字塔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框架。通过这一框架,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提出一种“思考—设计—合作—应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实践表明,该模式符合电气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人才培养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思考—设计—合作—应用模式 电气工程 教学探索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下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治理创新 被引量:1
2
作者 常亮 赵显嵩 杨春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得的历史性进展与宝贵经验,指出有组织科研将引发高校科技创新的深刻变革。作为大学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高校科技创新治理结构的网络化育成,是推动和实现高校有组织科研治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从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等方面着手,探索以治理创新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 科技创新 高校有组织科研 新型举国体制 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双三螺旋型审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海滨 刘儒昞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0,共9页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质生产力对审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对现有审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反思和重构以适应新质生...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质生产力对审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对现有审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反思和重构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基于三螺旋理论,构建以“大学-企业-政府”外三螺旋为培养主体、“德-能-行”内三螺旋为培养目标的双三螺旋型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是双三螺旋型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最后从平台搭建、教学团队等七方面构建了“政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双三螺旋模型 审计人才 培养模式 “政产学研”协同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脉络演进、历史成就及未来政策取向 被引量:2
4
作者 毛世平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部署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论文立足中国国情与农情,分别从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节等视角,探究农业科技创...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部署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论文立足中国国情与农情,分别从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节等视角,探究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脉络演进,厘清我国农业科技力量布局优化、农业基础研究创新能力提高、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效显著和农业科技赋能后脱贫时代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等方面的农业科技历史成就,最后从落实“分链条、分层级、分类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布局、加快培育涉农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多层次农业科技人才体系、建立农业科技优先投入机制、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协同攻关体系和统筹布局农业科技计划体系六个方面提出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未来政策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协同攻关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二元体系:德国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协同创新的“汉堡模式”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谢莉花 占梦君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3-82,共10页
面对劳动世界、教育体系和个人需求端的新诉求和新挑战,教育领域之间的协同和融通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其中,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协同创新超越了传统二元体系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模式,有助于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体系的优化。... 面对劳动世界、教育体系和个人需求端的新诉求和新挑战,教育领域之间的协同和融通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其中,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协同创新超越了传统二元体系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模式,有助于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体系的优化。德国近年来着力于建设渗透、融通的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协同的“汉堡模式”尤具特色。该模式在制度设计上,打破教育区隔,实现职普协同;在办学体制上,各方资源互惠,提供多样化选择;在课程教学上,多元优势整合,塑造职普复合能力。基于德国经验,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协同创新应丰富教育选择、多样供给,等价供应、优势互补,衔接沟通、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学术教育 协同创新 “三教”统筹 高等教育 继续教育 职普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团队学:提高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新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梅红 朱钰 田佳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1,共10页
“有组织科研”背景下,科研团队建设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国家科技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科研团队学作为一门国际上新兴的交叉学科,其核心是对科研团队从事研究探索活动的特点和有效性开展研究。阐释了科研团队学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 “有组织科研”背景下,科研团队建设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国家科技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科研团队学作为一门国际上新兴的交叉学科,其核心是对科研团队从事研究探索活动的特点和有效性开展研究。阐释了科研团队学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当前科研团队发展的现实问题。运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主题建模方法梳理了2006—2022年Web of Science上的692篇文献,凝练分析国际学术研究概况,从科研团队合作动机及协调发展、成员多样性与互动、跨学科协同环境、科研团队有效性等关键研究领域进行学术领域分析和价值阐释。从科研团队分层分类治理体系存在的“难点”、面向科技创新前沿的有组织科研探索存在的“卡点”以及支持系统推进创新突破的生态环境存在的“断点”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发展科研团队学研究的迫切性。据此提出深入挖掘并分析科研团队资源禀赋特征、关注“有组织科研”的政策设计、营建科研团队成长的良好生态环境等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团队学 有组织科研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 团队合作 跨学科协同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政校企”乡村振兴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铁牛 曾文平 +3 位作者 陈海涛 胡亮 丁首斌 陈立林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4期168-171,176,共5页
该文针对众多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倾向于与科研实力突出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较少与高职院校合作的情况,提出“政校企”乡村振兴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思路,指出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各企业参与的新... 该文针对众多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倾向于与科研实力突出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较少与高职院校合作的情况,提出“政校企”乡村振兴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思路,指出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各企业参与的新型协同创新平台,打造“企业项目驱动+科研团队引领+学生工作室实施”的实战型育人模式,探讨“政校企”乡村振兴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乡村振兴 “政校企”共建 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研究型大学联盟如何引领非洲突破全球科研网络的边缘地位——机制、载体、战略、行动
8
作者 张琪仁 曹阳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95,共17页
非洲研究型大学联盟(ARUA)顺应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趋势,通力合作,贡献解决非洲发展问题的方案。ARUA在非洲科研和博士教育双双落后的背景下诞生,致力于非洲大学资源的流动调配与整合,以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课程改革三个领域耦合... 非洲研究型大学联盟(ARUA)顺应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趋势,通力合作,贡献解决非洲发展问题的方案。ARUA在非洲科研和博士教育双双落后的背景下诞生,致力于非洲大学资源的流动调配与整合,以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课程改革三个领域耦合增效。ARUA的运行机制为非洲本土三级垂直管理,其核心载体为当前的13个跨学科“卓越中心”,即非洲语境中的一流学科建设。ARUA的第一个战略计划阶段(2015-2021)旨在扩大联盟规模、突破科研指标;第二个战略计划阶段(2022-2027)制定了10年内将非洲全球尖端研究产出贡献率提高到5%的目标行动框架,涵盖突出科研合作、加强博士教育、建设科研管理体系、扩大宣传影响力四个战略目标,联盟将从自主发展与科研协作的内在挑战中把握非盟《2063年议程》所带来的机遇。ARUA战略计划与实践行动对我国扩展教育外交格局、制定国际教育合作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科研协作 非洲研究型大学联盟 非洲大学卓越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认证视角下高校护理学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满意度调查研究
9
作者 周丽霞 程欣 +2 位作者 解军 商临萍 韩世范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998-2004,共7页
目的:了解护理学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满意度,为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并促进专业建设。方法:选取山西省6所高等院校护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结果:护理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各条目的满意度均超过6... 目的:了解护理学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满意度,为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并促进专业建设。方法:选取山西省6所高等院校护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结果:护理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各条目的满意度均超过60%,其中学生对课程中教师指导有助于了解护理学科知识前沿动态的满意度最高(75.2%),对创业课程内容与护理学专业知识结合紧密的满意度最低(62.6%)。不同性别、创业实践、亲属创业经历、高考前居住地和班级成绩的护理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满意度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不同群体间存在差异。因此,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培养兼具护理学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性、专业性和创新性护理人才,以适应国家医药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和护理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护理教育 创新创业课程 满意度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驱动下包装印刷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构建与实践路径研究
10
作者 李大红 李伟 高峰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5-273,共9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包装印刷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新动能。本文基于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视角,系统剖析当前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机制松散化、利益诉求差异化和人才培养滞后等结构性矛盾,提出人工智能赋能的协同创新...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包装印刷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新动能。本文基于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视角,系统剖析当前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机制松散化、利益诉求差异化和人才培养滞后等结构性矛盾,提出人工智能赋能的协同创新框架。通过构建“动态耦合机制”与“三阶递进式协同路径”,实现教育端、产业端与创新端的资源精准匹配与价值共创。具体实践路径包括:构建智能教学平台,推动个性化学习与跨域协作;校企共建智能研发中心,加速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推动智能工厂柔性生产体系落地;搭建创新转化平台,实现知识产权透明化治理。实践结果表明,人工智能通过数据驱动与流程重构,显著提升产学研协同效率,为包装印刷产业智能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产学研协同 动态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TR:教研新范式
11
作者 孙发勤 曾祥翊 冯锐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33,48,共10页
该研究聚焦于智能精准教研(IPTR)范式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基于2021—2024年覆盖全国28个省108个区县和276所学校的大规模试点实践,系统阐述了智能精准教研的理论框架,将其定位为一种以数据循证为基础、人机协同为核心机制、精准赋能... 该研究聚焦于智能精准教研(IPTR)范式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基于2021—2024年覆盖全国28个省108个区县和276所学校的大规模试点实践,系统阐述了智能精准教研的理论框架,将其定位为一种以数据循证为基础、人机协同为核心机制、精准赋能教师个性化与规模化专业发展为价值旨归的教研新形态;揭示了智能精准教研的五大特征:数据化、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和规模化,并分析了教研主体、证据、情境、模式和生态等核心要素的转型;技术层面,构建了多模态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技术基座,包括课堂教学行为数据、教学质量评价数据和课堂话语文本数据;实践层面,提炼了系统化的教学诊断方法、动态发展的教师画像体系及创新的教研活动模式;生态层面,提出了包含政府、教研机构、企业、高校和学校的GEBUS多元协同生态系统模型,并探讨了教研文化重塑的必要性。研究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区域教研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精准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 人机协同 教研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
12
作者 曲善民 刘香萍 +6 位作者 张冬梅 刘国富 杨伟光 臧辉 李国良 鞠晓峰 曹阳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5年第2期88-91,共4页
草业科学作为由植物学、农学及生命科学等组成的交叉学科,在草原生态恢复、牧草生产、草原资源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实践价值。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与草牧业的高质量发展,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产业适应性的草业科学人才,即形成草业科学专业创... 草业科学作为由植物学、农学及生命科学等组成的交叉学科,在草原生态恢复、牧草生产、草原资源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实践价值。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与草牧业的高质量发展,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产业适应性的草业科学人才,即形成草业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学科教育首要任务。研究通过建立草业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能够提高创新能力的平台,该模式通过导师制及学校自身培育、校研企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历练,探索适应当今草业科学与生态修复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此,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打造“三位一体”学生为中心、实践为平台途径、“导师制”为核心主导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确立创新人才培养标的,服务社会,反馈社会,感恩社会,源源不断地塑造创新应用型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业科学 导师制 课程 校研企协同育人 创新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江苏涉水高校水情教育实践路径研究
13
作者 张莉 陈静漪 崔海新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6,共9页
水情教育是国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情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高校是实施水情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对江苏涉水高校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江苏涉水高校在教育组织架构、教育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育评... 水情教育是国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情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高校是实施水情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对江苏涉水高校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江苏涉水高校在教育组织架构、教育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育评价与激励应用、育人成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初步实现了水情教育的体系化建设。然而,实践中仍存在教育组织机制不完善、教育内容与方法适配度低、教育评价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实训、教育激励与学生需求不相容、学生水情素养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从江苏水情教育高质量发展视域出发,提出了涉水高校水情教育实践创新路径,包括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创新教育内容与方法、完善评价体系、优化激励机制、利用数字化工具促进现代化教学等,以提升水情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与实效性,为培养具备全面水情素养的新时代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情教育 实践路径创新 协同机制 高质量发展 江苏涉水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纤维企业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研究——基于主体选择视角
14
作者 赵君丽 刘馨元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共12页
中国碳纤维技术研发已进入自主创新阶段,但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企业间协同创新少。为研究引入高校是否对碳纤维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有促进作用,文章首先构建“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双边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明晰关键因素的影... 中国碳纤维技术研发已进入自主创新阶段,但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企业间协同创新少。为研究引入高校是否对碳纤维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有促进作用,文章首先构建“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双边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明晰关键因素的影响路径,分析稳定策略,并用Matlab软件仿真模拟;其次基于产学研实践,构建“核心企业-高校-核心企业”三边协同模型,分析高校介入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协同行为受到协同成本、负面效应成本、创新转化能力、创新量、搭便车收益等因素的影响。相比双边协同,高校介入的三边协同模式效果更佳,尤其当高校具有高创新转化与协同成本降低能力时,其“沟通桥梁”的角色更为关键,对推动碳纤维企业协同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企业 协同创新 演化博弈 高校介入 产学研合作 创新转化 成本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的统筹“三教”协同创新:意义向度、话语转向与实现进路
15
作者 祁占勇 桑晓鑫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6,共11页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这一战略命题,在统筹论、系统论和协同论的交互催生下,以“教育统筹”为逻辑主轴,以“协同创新”为驱动内核,确立了未来推动“三教”系统性整合与创新型发展的行动方略。面向2035年建成教...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这一战略命题,在统筹论、系统论和协同论的交互催生下,以“教育统筹”为逻辑主轴,以“协同创新”为驱动内核,确立了未来推动“三教”系统性整合与创新型发展的行动方略。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统筹“三教”协同创新要在结构复合意义上破解教育体系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在价值相容意义上助力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与一体化推进,在载体协调意义上实现各级各类高校的分类建设与结构优化。在高质量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语境下,切实推进统筹“三教”协同创新,应实现从“普职分流”到“职普融通”的理念转向、从“沟通衔接”到“协同创新”的目标转向、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的制度转向。为应对统筹“三教”协同创新所面临的现实挑战,未来需要高位统筹谋划,完善类型融通、层次贯通的中学后教育体系;加强载体融合,构筑多元联动、联合办学的协同治理新格局;鼓励区域先行,建设数智赋能、开放共享的全民学习型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教育统筹 协同创新 职普融通 学习型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学教学改革研究热点及趋势
16
作者 郭燕 张大瑾 +2 位作者 朱东丽 董珊珊 杨铁林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9-408,共10页
遗传学作为生命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在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遗传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方面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 遗传学作为生命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在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遗传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方面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为了提升遗传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推动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关注重点。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6~2023年间国内外遗传学教学改革领域的690篇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研究内容包括文献的时间分布、研究主题、主要研究机构和作者、关键词共现等多个维度。结果显示,遗传学教学改革研究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关键词分析表明,教学改革、实验教育和医学遗传学等主题已成为研究的焦点,而这些主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等方面。高产机构主要集中在农业和生命科学领域,特别是农业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本文总结了遗传学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借鉴。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促进遗传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创新 文献计量学分析 实验教学 研究热点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畜牧业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17
作者 曹祖兵 郑美娟 +4 位作者 马洋洋 焦俊 曹鸿国 方富贵 张运海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5年第3期77-80,共4页
实践创新是培养应用型畜牧学硕士研究生的核心目标。文章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聚焦畜牧业技术革新,通过安徽农业大学畜牧学研究生参与家畜冷冻精液技术研发与推广的案例,探讨产学研融合的实践创新模式。实践结果表明,引导学生参与从养... 实践创新是培养应用型畜牧学硕士研究生的核心目标。文章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聚焦畜牧业技术革新,通过安徽农业大学畜牧学研究生参与家畜冷冻精液技术研发与推广的案例,探讨产学研融合的实践创新模式。实践结果表明,引导学生参与从养殖基地选择、精液采集与冷冻、保存与解冻等环节入手到提出标准化操作方案等全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与科研素养,推动冷冻精液技术推广的优化升级,为畜牧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畜牧学 实践创新 冷冻精液 产学研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研究方法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18
作者 闵维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共15页
本文首先阐述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在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方面的重要性,接着详细论证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的科学技术进步,为深入探索复杂教育问题和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提供了必要条件,进而推动着教... 本文首先阐述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在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方面的重要性,接着详细论证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的科学技术进步,为深入探索复杂教育问题和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提供了必要条件,进而推动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其中包括定量研究方法的创新、定性研究方法的创新、技术驱动的研究方法创新以及混合研究方法的兴起等。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简要分析三个研究案例,展示了创新教育科学方法对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学 研究方法 方法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对区域基础研究能力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李慧 侯晨晨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共11页
基于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估计考察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对区域基础研究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能够显著提升所在区域的基础研究能力,这一结论在多重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综合性... 基于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估计考察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对区域基础研究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能够显著提升所在区域的基础研究能力,这一结论在多重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对区域基础研究能力的促进作用因其区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相比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对区域基础研究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通过促进人才集聚和协同创新提升区域基础研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区域基础研究能力 人才集聚 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研究的逻辑理路与方法艺术
20
作者 代玉启 程凌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113,204,共8页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法宝,也是理性分析、准确判断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关键问题的逻辑起点。调查研究应精准发力,聚焦青年群体与“硬核问题”,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法宝,也是理性分析、准确判断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关键问题的逻辑起点。调查研究应精准发力,聚焦青年群体与“硬核问题”,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调研开路,以战略性调研确定重大目标和发展定位,以对策性调研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堵点淤点难点,以前瞻性调研洞悉社会历史的新现象新特点新趋势,以跟踪性调研动态掌握问题的规律性认识,以解剖式调研分析异质性群体特征、矛盾和诉求,以督查式调研保障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研究既要注重研究分析的科学性,也要讲求调查方法的艺术性,善用丰富的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善以不同的距离掌握调查节奏,处理好科学性和经验性的相互关系,注重由道德层面上升到方法论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 方法论创新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