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6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治疗结直肠癌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蒋海涛 许阳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199,共7页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范围内的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尽管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在治疗转移性CRC中显示出显著疗效,但耐药性的出现仍然是影响患者治疗成功率和生存期的关键障碍。本文综述了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CRC治疗中的研究进...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范围内的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尽管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在治疗转移性CRC中显示出显著疗效,但耐药性的出现仍然是影响患者治疗成功率和生存期的关键障碍。本文综述了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CR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耐药机制以及如何解决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抗血管生成 耐药机制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在抗肿瘤药物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璘 邱蓉丽 +2 位作者 魏凯峰 程海波 孙东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1-566,共6页
斑马鱼作为独具特点的新兴实验动物,广泛应用于人类多种疾病的研究。斑马鱼具有发育迅速、基因组与哺乳类动物高度同源、基因编辑操作简便和成本低廉等优势,目前已成为肿瘤研究不可或缺的模式动物之一。本文对斑马鱼抗肿瘤药物和临床治... 斑马鱼作为独具特点的新兴实验动物,广泛应用于人类多种疾病的研究。斑马鱼具有发育迅速、基因组与哺乳类动物高度同源、基因编辑操作简便和成本低廉等优势,目前已成为肿瘤研究不可或缺的模式动物之一。本文对斑马鱼抗肿瘤药物和临床治疗肿瘤研究的应用特点进行概述,以期为斑马鱼在抗肿瘤药物筛选、药物效应、毒副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等方面的进一步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抗肿瘤 药物 筛选 耐药性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意大利《成人超重、肥胖和代谢合并症行为治疗抵抗的管理指南》解读与启示
3
作者 张鹏 刘力滴 +5 位作者 张颖 杨梓钰 刘长明 唐以俊 廖晓阳 贾禹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0期3747-3752,共6页
肥胖症常合并代谢相关疾病,是代谢相关疾病的重要病因或危险因素且与不良预后相关,有效减重可改善甚至缓解这些合并症。仅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欠佳且行为治疗抵抗普遍,我国目前尚缺乏针对行为治疗抵抗患者的指南。2024年意大利内分泌学会... 肥胖症常合并代谢相关疾病,是代谢相关疾病的重要病因或危险因素且与不良预后相关,有效减重可改善甚至缓解这些合并症。仅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欠佳且行为治疗抵抗普遍,我国目前尚缺乏针对行为治疗抵抗患者的指南。2024年意大利内分泌学会基于最新循证研究证据发布了《成人超重、肥胖和代谢合并症行为治疗抵抗的管理指南》,重点探讨药物和手术治疗在这些患者中的应用。本文结合我国相关指南,重点分析该指南中肥胖症评估和治疗,以期为我国行为治疗抵抗的超重或肥胖患者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管理 超重 代谢合并症 行为治疗抵抗 药物疗法 减重代谢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医学科护士药物外渗防治知识的掌握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张京慧 于海霞 +6 位作者 吕嘉欣 田钰洁 马艳艳 彭莎 侯剑媚 徐彬斌 周霞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6-331,共6页
目的:调查老年医学科护士药物外渗防治知识掌握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老年医学科护士药物外渗防治培训课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24年8月—11月对全国15家医院的1131名老年医学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 目的:调查老年医学科护士药物外渗防治知识掌握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老年医学科护士药物外渗防治培训课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24年8月—11月对全国15家医院的1131名老年医学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为一般资料调查表与药物外渗防治知识问卷。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老年医学科护士药物外渗防治知识掌握现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110份,老年医学科护士药物外渗防治知识得分为(76.81±12.94)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医学科护士药物外渗防治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学历、职称、所在医院级别、有无药物外渗患者的护理经历、接受药物外渗培训次数(P<0.05),共解释药物外渗防治知识得分总变异的55.8%。结论:老年医学科护士药物外渗防治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仍有提升的空间。护理管理者应重视老年医学科护士药物外渗防治知识的薄弱点,开展药物外渗防治专项知识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静脉治疗 药物外渗 防治知识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dHCl和TNZ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5
作者 刘里 王开燕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124,共8页
通过实验和理论模拟研究了盐酸利多卡因(LidHCl)和替硝唑(TNZ)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作用。结果显示,在缓冲液(pH=7.40)和不同温度(299、309 K和319 K)条件下,LidHCl和TNZ可显著猝灭蛋白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BSA的荧光是由Lid... 通过实验和理论模拟研究了盐酸利多卡因(LidHCl)和替硝唑(TNZ)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作用。结果显示,在缓冲液(pH=7.40)和不同温度(299、309 K和319 K)条件下,LidHCl和TNZ可显著猝灭蛋白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BSA的荧光是由LidHCl和TNZ通过静态猝灭机制发生的。多光谱测量结果显示,LidHCl-TNZ可影响BSA的二级结构,特别是对酪氨酸残基微环境的疏水性影响更大。荧光抑制曲线和分子对接研究显示,LidHCl和TNZ结合在位于Sudlow位点Ⅱ的亚结构ⅢA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硝唑 盐酸利多卡因 牛血清白蛋白 分子模拟 联合用药 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药代动力学的临床常见药物急性中毒血液净化治疗共识 被引量:5
6
作者 《基于药代动力学的临床常见药物急性中毒血液净化治疗共识》专家组 潘龙飞 +6 位作者 马青变 朱华栋 张国强 马岳峰 裴红红 孙宝妮 张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33-1043,共11页
近年来,药物导致的急性中毒逐年增多,但多数药物中毒缺乏特效解毒剂。血液净化治疗在药物急性中毒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关于其在临床常见药物急性中毒方面的应用尚无统一推荐意见。本专家共识以药代动力学为核心,对血液净化... 近年来,药物导致的急性中毒逐年增多,但多数药物中毒缺乏特效解毒剂。血液净化治疗在药物急性中毒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关于其在临床常见药物急性中毒方面的应用尚无统一推荐意见。本专家共识以药代动力学为核心,对血液净化治疗在临床常见药物急性中毒治疗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增进临床医生对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相应血液净化治疗模式的理解,从而使其在诊治药物急性中毒患者时可以基于导致中毒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选择合理的血液净化治疗模式并制订恰当的血液净化治疗方案,最终提高临床常见药物急性中毒患者的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药物过量 药代动力学 连续性肾替代疗法 急性中毒 药物中毒 血液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脊柱侧弯的诊治要点
7
作者 曹隽 李海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1-306,共6页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患者可以出现牛奶咖啡斑,丛状神经纤维瘤,骨骼系统畸形等,其中脊柱侧弯是最常见的骨骼合并畸形。儿童NF1脊柱侧弯常伴随脊柱骨骼营养不良性改变,此类脊柱侧弯发病早...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患者可以出现牛奶咖啡斑,丛状神经纤维瘤,骨骼系统畸形等,其中脊柱侧弯是最常见的骨骼合并畸形。儿童NF1脊柱侧弯常伴随脊柱骨骼营养不良性改变,此类脊柱侧弯发病早,进展快,在造成患者外观畸形的同时,还影响脊柱的正常生长发育,应早期进行干预。可根据脊柱侧弯的部位,类型,程度,结合患者年龄和生长潜力,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在治疗脊柱侧弯的同时,需要注意合并畸形的处理及预防并发症。NF1脊柱侧弯在整体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多学科联合,力争给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精细化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脊柱侧弯 诊断 外科手术 保守治疗 药物疗法 多学科诊治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偶联药物在肺癌靶向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许杨悦 马佩 束永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4,共7页
肺癌作为我国主要的癌症死因日益受到关注,目前治疗上主要依赖于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但这些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常出现耐药性、疾病进展等问题,亟需探索更为有效的手段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 肺癌作为我国主要的癌症死因日益受到关注,目前治疗上主要依赖于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但这些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常出现耐药性、疾病进展等问题,亟需探索更为有效的手段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作为一种新兴的抗肿瘤治疗手段,由3个核心部分构成: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药物载荷,以及将二者连接的连接子。ADC通过特异性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结合,将细胞毒性载荷定向运送至肿瘤细胞,克服了传统化疗药物和单克隆抗体治疗的局限性。本文综述了ADC在肺癌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其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治疗潜力,旨在为临床治疗肺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偶联药物 肺癌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雨心 郑铭 《生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6-313,共8页
抗肿瘤药物(anti-tumor drugs)尤其是化疗药物因具有价格低廉、疗效显著等优势成为目前最为广泛的治疗癌症的方法,然而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毒副作用尤其是心脏毒性(cardiotoxicity)作用极大限制了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随着活性成分提取、... 抗肿瘤药物(anti-tumor drugs)尤其是化疗药物因具有价格低廉、疗效显著等优势成为目前最为广泛的治疗癌症的方法,然而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毒副作用尤其是心脏毒性(cardiotoxicity)作用极大限制了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随着活性成分提取、纳米材料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策略被开发用于减轻抗肿瘤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本文从抗肿瘤药物引发心脏毒性的机制入手,对目前缓解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更安全的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心脏毒性 心脏保护 纳米材料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相互作用动力学分析方法及其CoDrug软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郑青山 孙瑞元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1-82,共2页
在药物治疗学领域 ,复方新药的组方筛选和优化、临床联合用药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以及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的定量研究 ,均需要药物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分析。本文结合其专用软件CoDrug ,简介了多药物联合应用时优选最佳组份、剂量和比例的权重... 在药物治疗学领域 ,复方新药的组方筛选和优化、临床联合用药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以及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的定量研究 ,均需要药物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分析。本文结合其专用软件CoDrug ,简介了多药物联合应用时优选最佳组份、剂量和比例的权重配方法 ;分析药物相互作用动态规律的参数法和映射法 ,以及多指标综合分析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治疗 药物协同作用 Codrug软件 动力学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靶向治疗新时代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郡 孟娟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7,共9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关节内外、器官及系统受累,临床异质性强,但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关节炎症明显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出现肢体残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RA的靶向...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关节内外、器官及系统受累,临床异质性强,但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关节炎症明显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出现肢体残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RA的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热点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对RA靶向药物(包括生物制剂类和小分子靶向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加以阐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思路,更好地指导RA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靶向治疗 生物制剂 小分子靶向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炎微环境响应型聚合物药物递送系统在结肠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志刚 林玉红 +2 位作者 王静安 徐山根 赵凯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3-610,共8页
聚合物作为常见的药物递送材料,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化学结构可调节和出色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许多疾病的响应递送方面,特别是在结肠疾病的药物递送中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利用聚合物的结构可调节的特点,目前已构建出基于pH响应、... 聚合物作为常见的药物递送材料,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化学结构可调节和出色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许多疾病的响应递送方面,特别是在结肠疾病的药物递送中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利用聚合物的结构可调节的特点,目前已构建出基于pH响应、微生物酶响应、活性氧响应、生物黏附等递送策略的聚合物药物递送系统,在结肠炎治疗中展现出优异效果。该文综述了结肠炎微环境响应型聚合物药物递送系统在结肠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结肠炎微环境 刺激响应 药物递送系统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管制药物转移的解读
13
作者 张奕 刘畅 +2 位作者 陈家欣 曹秀珠 赵林芳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5,共4页
输液治疗中的管制药物转移对医疗、法律和社会均具有潜在威胁,管制药物转移的管理面临着挑战。对2024版美国静脉输液护士学会《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首次提出的关于药物转移的预防、识别和处理等内容进行解读,旨在为我国医护人员的临床... 输液治疗中的管制药物转移对医疗、法律和社会均具有潜在威胁,管制药物转移的管理面临着挑战。对2024版美国静脉输液护士学会《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首次提出的关于药物转移的预防、识别和处理等内容进行解读,旨在为我国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和相关决策制订提供参考,以减少输液治疗中的药物转移,保护患者和临床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制药物 药物转移 输液治疗实践标准 静脉治疗 药物管理 药物滥用 护理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zein@QT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微流控精准构建及性能研究
14
作者 陈明慧 刘谟浩 +6 位作者 李勇 程航 耿鹏 邱昆成 邓改改 曾建红 黄文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2,共10页
玉米醇溶蛋白(Zein)在抗癌药物递送系统(DDS)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但传统zein基DDS存在功能单一、粒径不均一、重现性差和抗癌效果差等缺陷.本文以槲皮素(化学药物)-TCPP(光敏剂)为模型药(QT),基于微流控技术调控载体与模型药物的共组装... 玉米醇溶蛋白(Zein)在抗癌药物递送系统(DDS)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但传统zein基DDS存在功能单一、粒径不均一、重现性差和抗癌效果差等缺陷.本文以槲皮素(化学药物)-TCPP(光敏剂)为模型药(QT),基于微流控技术调控载体与模型药物的共组装,精准构建了HA-zein@QT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达到协同增效抗肿瘤的目的.采用透明质酸(HA)功能化α-zein,以提高载体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和细胞摄取能力.采用计算机仿真筛选出混合效率为99.54%的高效混合芯片,通过该芯片制备的HA-zein@QT平均粒径为(50.6±1.7)nm,PDI为0.196.稳定性实验表明,HA-zein@QT与去离子水、PBS缓冲溶液和1640培养基共孵育后,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活性氧和·OH检测结果表明,HA-zein@QT暴露于近红外光可促进^(1)O_(2)和·OH生成.生物相容性实验表明,所制备DDS与血红细胞孵育后的溶血率仅为3.75%,且与非肿瘤细胞共孵育后细胞存活率均大于84.57%,证明其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通过肿瘤细胞毒性研究发现,A549,HCT116和HCT8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28.2%,20.2%和24.6%,表明HA-zein@QT对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抑制能力.本文通过微流控精准构建zein基DDS,为抗肿瘤药物的递送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毒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微流控 药物递送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原发性肺癌的治疗进展
15
作者 肖影 陈小波 +3 位作者 童兴和 杨旭东 杨延龙 赵云平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0-466,共7页
近年来,多发性原发性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MPLC)不断增加,在临床工作中不容忽视。MPLC的治疗方式目前仍有争议,但手术被公认为最主要的治疗方式,目前研究表明,MPLC的治疗需根据不同的患者制定多模式治疗。本文综述了MPLC... 近年来,多发性原发性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MPLC)不断增加,在临床工作中不容忽视。MPLC的治疗方式目前仍有争议,但手术被公认为最主要的治疗方式,目前研究表明,MPLC的治疗需根据不同的患者制定多模式治疗。本文综述了MPLC的多种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消融、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旨在促进对MPLC治疗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多模式治疗 手术 消融 放疗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新 曲琳卓 +2 位作者 王勇 关宏锏 吴艳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2,共5页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指使用抗肿瘤药物导致外周神经功能紊乱而表现出来的一些症状与体征,与化疗药物呈剂量相关性。CIP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现有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疗...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指使用抗肿瘤药物导致外周神经功能紊乱而表现出来的一些症状与体征,与化疗药物呈剂量相关性。CIP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现有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疗效有限,因此探究CIPN的发病机制、研发新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该文将从分子和细胞层面阐述CIPN的发病机制,以及对CIPN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 外周神经毒性 化疗诱导疾病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中医药疗法 中医药熏洗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光动力疗法的羧基取代酞菁光敏剂 及其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17
作者 沈丹 黄洪杰 +2 位作者 陈锦灿 李博文 陈卓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0-510,共11页
光动力疗法研究的核心通常聚焦于提高光源穿透深度、改善氧气供给以及优化光敏剂递送这三大要素。其中,光敏剂的递送效率是决定光动力疗法效果的关键。羧基取代酞菁作为一类重要光敏分子,凭借其独特的化学修饰位点,可通过靶向修饰直接... 光动力疗法研究的核心通常聚焦于提高光源穿透深度、改善氧气供给以及优化光敏剂递送这三大要素。其中,光敏剂的递送效率是决定光动力疗法效果的关键。羧基取代酞菁作为一类重要光敏分子,凭借其独特的化学修饰位点,可通过靶向修饰直接实现递送,或作为功能模块嵌入多元化的递送系统。其合成主要采用混合或交叉缩合反应法、选择性合成法及轴向修饰法引入羧基基团。然而,羧基取代酞菁固有的疏水性仍显著制约其有效递送。为克服其成药性不足的局限,可利用多肽或季铵盐衍生物进行修饰,从而实现靶向肿瘤细胞和致病菌的分子递送。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羧基取代酞菁可作为核心光敏剂模块,有效整合嵌入生物大分子、无机金属以及高分子聚合物等纳米材料中,借助这些纳米载体,可实现光敏剂的主动与被动递送。近年来,为提高药物利用度,研究者利用羧基取代酞菁分子间的π-π堆叠效应及其他分子间作用力,驱动其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该策略实现了光敏剂的无载体递送,或与其他治疗药物联合递送以达成协同治疗。本综述系统阐述羧基取代酞菁的合成策略,并以单羧基取代酞菁锌为模型分子,比较单分子靶向递送、纳米载体包裹递送和无载体自组装递送三种递送模式在光动力治疗效能、生物相容性及成像示踪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旨在为新型模块化光敏剂的理性设计提供系统性技术框架,并为光动力疗法在精准肿瘤治疗及抗感染领域的临床转化开辟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羧基取代酞菁 药物递送系统 肿瘤治疗 微生物感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英国日本药物治疗路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司成 凌俐 +1 位作者 李丹滢 葛卫红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9-1093,共5页
药物治疗路径是临床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明确的药物治疗步骤,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医疗差错率,并最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美国的药物治疗路径强调多学科团队合作,药师在路径的制订... 药物治疗路径是临床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明确的药物治疗步骤,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医疗差错率,并最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美国的药物治疗路径强调多学科团队合作,药师在路径的制订和实施中发挥关键作用;英国的药物治疗路径由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和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共同制订,药师在路径制订和实施中提供专业建议;日本的药物治疗路径管理由日本临床路径学会负责,药师在路径的推广和执行中扮演重要角色。该文分析美国、英国、日本在药物治疗路径发展中的经验和模式,以期为我国药物治疗路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治疗路径 临床路径 多学科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用抗血栓药物患者牙周基础治疗期间的出血风险管理
19
作者 朱然 严静 +2 位作者 孙卫斌 吴文蕾 刘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0-676,共7页
牙周病是口腔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尽管口腔医生治疗牙周疾病的经验丰富,但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的患者通常全身情况复杂且个体差异大,在牙周基础治疗前的药物管理策略尚存在争议。在临床治疗中,患者可能自行更改药物方案,忽视了因停药... 牙周病是口腔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尽管口腔医生治疗牙周疾病的经验丰富,但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的患者通常全身情况复杂且个体差异大,在牙周基础治疗前的药物管理策略尚存在争议。在临床治疗中,患者可能自行更改药物方案,忽视了因停药而引起的血栓潜在风险。牙周基础治疗前,对服用抗血栓药物的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有助于降低患者出血和血栓风险。本文总结了该类患者牙周基础治疗期间药物方案和牙周治疗方案制定策略、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及术中术后出血处理,以帮助医生合理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抗血栓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抗肿瘤双层微针的数值模拟
20
作者 谭昕 卢少梅 +4 位作者 代诗威 俞骁 王成勇 秦思 袁志山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7-248,共12页
针对目前光动力治疗皮肤癌中光敏剂传递效率低及光穿透深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光动力抗肿瘤的双层微针,双层微针由可溶针尖和不溶基底两部分组成.可溶针尖能够精准地将光敏剂递送至肿瘤组织内部,提高传递效率.针尖溶解后留存在组... 针对目前光动力治疗皮肤癌中光敏剂传递效率低及光穿透深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光动力抗肿瘤的双层微针,双层微针由可溶针尖和不溶基底两部分组成.可溶针尖能够精准地将光敏剂递送至肿瘤组织内部,提高传递效率.针尖溶解后留存在组织内的不溶基底为高能光子提供稳定的光传输通道,增强光穿透深度,以激活深层光敏剂.为设计递送性能及光导性能良好的光动力抗肿瘤双层微针,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双层微针针尖结构在皮肤组织内的光敏剂扩散模型,研究针尖几何尺寸与药物扩散浓度的关系.同时,基于蒙特卡洛方法建立双层微针基底结构的皮肤黑色素瘤组织光学模型,研究基底几何尺寸对光导性能的影响.最终获得性能最优的双层微针几何尺寸.借助ANSYS Workbench软件建立其力学模型以验证该微针的刺入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光动力抗肿瘤双层微针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能够顺利刺穿皮肤组织,并通过可溶针尖将光敏剂靶向递送至肿瘤部位.不溶基底在肿瘤组织内建立稳定光导路径,有效促进光子传输.该微针设计建立了高效光动力抗肿瘤治疗方案,拓展了肿瘤非手术治疗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微针 光动力疗法 药物扩散 光分布 刺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