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8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γ-谷氨酸对直播稻抗倒伏性的影响
1
作者 李子翔 黄绒 +5 位作者 王志超 李鸿雁 谭俊行 程宇 杜雪竹 盛锋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54-1664,共11页
探究聚-γ-谷氨酸(γ-PGA)对直播稻抗倒伏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高产优质的水稻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于2022和2023年在湖北省武穴市花桥镇开展田间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直播方式水直播(W)和旱直播(D)为主区,不施加... 探究聚-γ-谷氨酸(γ-PGA)对直播稻抗倒伏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高产优质的水稻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于2022和2023年在湖北省武穴市花桥镇开展田间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直播方式水直播(W)和旱直播(D)为主区,不施加γ-PGA发酵液(P0)和施加25 kg hm–2γ-PGA发酵液(P1)为副区,共4个处理,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相关指标、产量、稻米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施加γ-PGA能分别使水、旱直播下水稻第一基节茎粗增加10.3%~10.6%和7.5%~13.3%,第二基节茎粗增加10.5%~11.8%和8.2%~17.5%,茎秆壁厚增加23.7%~27.9%和12.5%~22.0%,抗折能力提高37.3%~52.7%和50.8%~54.5%,弯曲力矩提高3.8%~7.6%和4.1%~5.9%,折断弯矩提高37.3%~52.7%和50.8%~54.5%,倒伏指数降低21.9%~29.1%和30.2%~32.2%。施加γ-PGA能改变水稻的茎秆强度,提高产量和稻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γ-谷氨酸(γ-PGA) 茎秆强度 产量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chee seed saponins improve cognitive function and ameliorate hippocampal neuronal injury in Alzheimer disease rat model induced by Aβ_(25-35) through AKT/GSK3β pathway 被引量:1
2
作者 Jian-ming WU Xiao-xuan LI +8 位作者 Xiu LI Bing-jin JIN Yong TANG Jian LIU Xiu-ling WANG Hai-xia CHEN Shou-song CAO Chong-lin YU Da-lian QIN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93-993,共1页
OBJECTIVE Lychee seed,a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cently were reported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ies in mice.However,it is still unclear whether lychee seed saponins(LSS)can improve the cogn... OBJECTIVE Lychee seed,a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cently were reported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ies in mice.However,it is still unclear whether lychee seed saponins(LSS)can improve the cognitive function and associated mechanisms.METHODS In present studies,we established the Alzheimer disease(AD)model by injecting Aβ25-35 into the lateral ventricle of rats.Then the spatial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ies of LSS-treated rats were evaluated with the Morris water maze,meanwhile the protein expressions of AKT,GSK3β and Tau in the hippocampal neuron were analyz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ting.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LSS can improve the cognitive functions of AD rats through shortening the escape latency,increasing the number across the platform,platform quadrant dwell time and the percentage of the total distance run platform quadrant.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AKT wa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and that of GSK3β and Tau were decreased remarkably in the hippocampal CA1 area.CONCLUSION Our study is the first to show that LSS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ognitive function and prevent hippocampal neuronal injury of the rats with AD by activation of the PI3K/AKT/GSK3βsignaling pathway,suggesting LSS may be developed into the nutrient supple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chee seed saponins Alzheimer disease AΒ25-35 cognitive function AKT GSK3Β Ta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0.75)Sr_(0.25)Cr_(0.5)Mn_(0.5)O_(3)-δ−Ce_(0.8)Gd_(0.2)O_(1.9) composite electrodes as anodes in LaGaO_(3)-based direct carbon solid oxide fuel cells 被引量:2
3
作者 CHEN Tian-yu XIE Yong-min +7 位作者 LU Zhi-bin WANG Liang CHEN Zhe-qin ZHONG Xiao-cong LIU Jia-ming WANG Rui-xiang XU Zhi-feng OUYANG Shao-b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788-1798,共11页
Direct carbon solid oxide fuel cells(DC-SOFCs)are promising,green,and efficient power-generating devices that are fueled by solid carbons and comprise all-solid-state structures.Developing suitable anode materials for... Direct carbon solid oxide fuel cells(DC-SOFCs)are promising,green,and efficient power-generating devices that are fueled by solid carbons and comprise all-solid-state structures.Developing suitable anode materials for DC-SOFCs is a substantial scientific challenge.Herein we investigated the use of La_(0.75)Sr_(0.25)Cr_(0.5)Mn_(0.5)O_(3)-δ−Ce_(0.8)Gd_(0.2)O_(1.9)(LSCM−GDC)composite electrodes as anodes for La_(0.9)Sr_(0.1)Ga_(0.8)Mg_(0.2)O_(3)-δelectrolyte-based DC-SOFCs,with Camellia oleifera shell char as the carbon fuel.The LSCM−GDC-anode DC-SOFC delivered a maximum power density of 221 mW/cm^(2) at 800℃ and i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o 425 mW/cm^(2) after Ni nanoparticle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LSCM−GDC anode through wet impregnation.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prepared anodes were characterized,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anode in a DC-SOFC and the influence of catalytic activity on open circuit voltage were studied.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SCM–GDC anode is promising to be applied in DC-SOF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carbon solid oxide fuel cells anode material La_(0.75)Sr_(0.25)Cr_(0.5)Mn_(0.5)O_(3)-δ−Ce_(0.8)Gd_(0.2)O_(1.9) composite electrodes Ni nanoparticl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直播模式下水稻种子丸化包衣处理对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于居龙 张国 +7 位作者 张新凤 朱阿秀 张海波 王晓琳 缪康 张建华 束兆林 姚克兵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9-345,351,共8页
为了明确水稻利用药剂丸化包衣后对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为种子丸化包衣技术推广及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在湿直播播种模式下,以常规拌种包衣和裸种播种作为对照,研究了种子处理药剂丸化包衣后对水稻出苗安全性、茎蘖动态... 为了明确水稻利用药剂丸化包衣后对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为种子丸化包衣技术推广及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在湿直播播种模式下,以常规拌种包衣和裸种播种作为对照,研究了种子处理药剂丸化包衣后对水稻出苗安全性、茎蘖动态、病虫害防效、缓释增效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三氟苯嘧啶、氯虫苯甲酰胺和噻呋酰胺丸化包衣水稻种子后,比拌种包衣和裸种处理出苗率分别提高2.25百分点和3.00百分点,田间出苗成苗数、分蘖数及最终有效穗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水稻种子药剂丸化包衣播种后45 d,对田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84.29%、89.98%和90.86%,播种后76 d,对田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85.24%、83.69%和81.69%,防效优于拌种包衣处理;播种后45 d药剂残留检测结果表明,丸化包衣处理后氯虫苯甲酰胺在水稻叶片中、三氟苯嘧啶和噻呋酰胺在水稻茎秆中分布量均显著高于拌种包衣处理,药剂利用率得到提升;水稻成熟时,丸化包衣处理田间有效穗达到384.0穗/m^(2),千粒重为28.96 g,实测产量达到9321.30 kg/hm^(2),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千粒重及实测产量均显著高于裸种对照。因此,利用三氟苯嘧啶、氯虫苯甲酰胺和噻呋酰胺丸化包衣处理水稻种子,可显著提高种子出苗率、增加分蘖数,提升药剂利用率,增强对病虫害防治效果,且对水稻具有一定增产作用,可为水稻湿直播安全生产提供一条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直播 丸化包衣 种子包衣 防治效果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茬田油菜直播秸秆覆盖还田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青松 齐涛 +3 位作者 燕桓 廖庆喜 杜文斌 蔡家顺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6,共11页
针对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油菜直播作业时,地表留存的水稻秸秆质量大,直播机触土部件进行秸秆混埋、深埋等作业时,存在秸秆全量还田难度大、机具易堵塞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稻茬田油菜直播秸秆覆盖还田装置,该装置可与油菜直播机配合作业,... 针对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油菜直播作业时,地表留存的水稻秸秆质量大,直播机触土部件进行秸秆混埋、深埋等作业时,存在秸秆全量还田难度大、机具易堵塞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稻茬田油菜直播秸秆覆盖还田装置,该装置可与油菜直播机配合作业,完成秸秆后铺覆盖还田、开畦沟、灭茬旋耕碎土、施肥播种等作业工序,实现部分秸秆厢面覆盖还田,可以通过液压系统控制装置作业参数调节部分秸秆混埋还田作业效果和厢面覆盖秸秆质量。秸秆覆盖还田装置主要由拨秸部件、割秸部件、提秸部件、输秸部件和液压系统等组成,通过动力学与运动学分析,确定秸秆覆盖还田装置关键部件结构及运行参数。开展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直播秸秆覆盖还田装置各工作部件作业正常,机组作业通过顺畅,当秸秆覆盖输入量为1.9~2.7 kg/s时,机具作业后厢面秸秆覆盖作业均匀性好,当输入秸秆量达2.7 kg/s时,秸秆覆盖作业均匀性系数可达90.8%,研究结果为稻茬田油菜直播秸秆覆盖还田装置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直播 秸秆覆盖还田装置 稻茬田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中晚熟地区旱直播水稻适宜品种筛选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晴 高世伟 +4 位作者 刘宇强 常汇琳 马成 王婧泽 聂守军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1-28,共8页
为促进旱直播水稻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以黑龙江省第二、第三、第四积温带26个主栽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区对比法研究供试品种生长发育特性、出苗情况、生育期、抗倒伏相关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差异情况,筛选适合黑龙... 为促进旱直播水稻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以黑龙江省第二、第三、第四积温带26个主栽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区对比法研究供试品种生长发育特性、出苗情况、生育期、抗倒伏相关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差异情况,筛选适合黑龙江省中晚熟地区的旱直播品种。结果表明,绥粳25、绥粳306、龙庆稻8号、龙庆稻5号、龙粳66、龙粳31、绥粳27、绥粳103、绥粳18、龙粳1624和绥粳309出苗率高、出苗整齐。其中绥粳18、龙粳31、龙粳1624、绥粳27和龙庆稻5号,表现为抗倒伏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另外还筛选出实际产量在7400 kg·hm^(-2)以上的品种包括绥粳106、三江6号、绥粳18、龙粳31、绥粳27、龙粳1624、龙庆稻8号、龙庆稻5号和绥粳309。综上,绥粳18、龙粳31、龙粳1624、绥粳27和龙庆稻5号可作为中晚熟地区的旱直播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中晚熟 水稻 旱直播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质资源苗期田间耐直播性鉴定技术规程
7
作者 陈丽 马静 +5 位作者 韩冰 马洪文 马小定 刘炜 韩龙植 孙建昌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7-1060,共4页
作物田间耐直播性是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准确的表型鉴定是数量性状基因发掘和遗传基础研究的关键。在大田条件下进行水稻种质资源耐直播表型鉴定的方法一直是直播稻育种工作者所关注的技术难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在多年田间稻种资源耐... 作物田间耐直播性是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准确的表型鉴定是数量性状基因发掘和遗传基础研究的关键。在大田条件下进行水稻种质资源耐直播表型鉴定的方法一直是直播稻育种工作者所关注的技术难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在多年田间稻种资源耐直播性鉴定和研究基础上,对田间耐直播性鉴定体系进行探索优化,总结制定了包括一般要求、整地、备种、播种、施肥、水层管理、病虫草害防治、苗期群体耐直播性调查与评价等全过程的操作规范和基本要求,为作物种质资源苗期田间耐直播性鉴定提供技术参考。该技术规程适用于西北地区每年春季(3月中旬-6月下旬)的田间苗期耐直播性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种资源 苗期 田间耐直播性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式大豆高速导种装置籽粒姿态矫正元件设计与试验
8
作者 衣淑娟 王光宇 +3 位作者 李衣菲 王淞 李帅霏 卫睿勇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8-278,424,共12页
为解决带式导种装置在高速(13~16 km/h)播种时单种腔内籽粒姿态不稳定、位置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带式导种装置籽粒姿态矫正元件,该元件由5阶平行横纹构成,每3阶横纹对应1个种腔,横纹凸起高度为1 mm。并采用丁腈橡胶材料制作,当大豆... 为解决带式导种装置在高速(13~16 km/h)播种时单种腔内籽粒姿态不稳定、位置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带式导种装置籽粒姿态矫正元件,该元件由5阶平行横纹构成,每3阶横纹对应1个种腔,横纹凸起高度为1 mm。并采用丁腈橡胶材料制作,当大豆接触到第1阶横纹后会被其调整成籽粒长轴垂直于输种带运行方向进行稳定导种。通过分析籽粒在碰撞形变阶段和碰撞恢复阶段的状态,明确籽粒在矫正区内的理论二维输种位置。利用EDEM离散元仿真软件进行矫正横纹最佳高度仿真试验,以倾角合格率和偏移合格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籽粒从限位-矫正过渡阶段至矫正阶段终点的位移曲线,明确矫正横纹高度对籽粒横向运移规律,并得到横纹高度1.00 mm下籽粒倾角合格率平均值为95.7%,籽粒偏移合格率平均值为98.2%。利用高速摄像技术进行单因素对比试验,并以姿态变异系数和株距变异系数为指标进行矫正效果对比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有矫正元件的带式导种装置姿态变异系数和株距变异系数均低于无矫正元件的带式导种装置;安装横纹高度为1 mm、厚度为4 mm的矫正元件后,籽粒姿态变异系数平均值为16.45%,株距变异系数平均值为12.78%,可满足高速精量播种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高速精量播种机 带式导种装置 籽粒姿态矫正 定向导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量播深互作对直播稻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9
作者 陈丽 马静 +2 位作者 马洪文 杨文伟 孙建昌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6期1-7,58,共8页
为探寻宁夏灌区直播水稻栽培的适宜播量和播深,以宁夏主栽水稻品种富源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覆土直播栽培方式,比较分析了16个不同播量播深处理(A1B1~A1B4、A2B1~A2B4、A3B1~A3B4、A4B1~A4B4)下水稻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差异。... 为探寻宁夏灌区直播水稻栽培的适宜播量和播深,以宁夏主栽水稻品种富源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覆土直播栽培方式,比较分析了16个不同播量播深处理(A1B1~A1B4、A2B1~A2B4、A3B1~A3B4、A4B1~A4B4)下水稻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播深和播量对水稻叶绿素SPAD值、群体干物质质量、光合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其中:播深播量组合A3B2的剑叶叶绿素SPAD值在孕穗期和开花期显著高于其他播深播量组合,A3B3的剑叶叶绿素SPAD值在灌浆中期显著高于其他组合;A3B2组合的干物质质量在苗期、拔节期显著高于其他组合,A2B1、A3B1和A3B3组合干物质质量在抽穗期显著高于其他组合,A1B1和A2B1组合的干物质质量在灌浆期显著高于其他播量播深组合,A2B2、A2B3组合的干物质质量在成熟期显著高于其他播量播深组合;A2B4光合速率及A3B2的胞间CO_(2)摩尔分数在始穗期显著高于其他组合,A2B2的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摩尔分数在齐穗期显著高于其他组合;穗长和每穗实粒数整体表现为随着播量增加呈逐渐减小趋势,667m^(2)穗数随着播量增大呈逐渐增加趋势;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则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中A3B3的结实率、A3B2组合的产量高于其他播量播深组合。通过综合比较分析可知,组合A2B2和A3B3整体表现较优,说明覆土直播水稻最佳播深为2~3cm、播量为187.5~262.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播量 播深 生长发育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直播稻通禾2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10
作者 于亚彬 韩康顺 +9 位作者 孟令君 金大伟 牛宏伟 王锋 罗瑶 郝鑫 刘宁宁 武子茜 曹嘉雯 李彦利 《北方水稻》 2025年第2期27-29,共3页
通禾2号是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选小粒、高产、抗病、株型及穗型理想材料通禾12-6175为母本,以优质、株型理想材料通禾12-3222-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代经海南加代,采用集团育种方法、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在旱直播条件下表现出... 通禾2号是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选小粒、高产、抗病、株型及穗型理想材料通禾12-6175为母本,以优质、株型理想材料通禾12-3222-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代经海南加代,采用集团育种方法、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在旱直播条件下表现出米质优良、产量高等特点,于2024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吉林省除辽源、四平地区外的稻区直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通禾2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浅覆土旱直播栽培技术
11
作者 孙建昌 马洪文 +2 位作者 马静 陈丽 刘炜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6期24-27,共4页
宁夏是直播稻发展最快的省(区)之一,当前直播稻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比例已达到98%以上。旱直播播后上水是宁夏直播稻最主要的种植方式,占到了直播稻种植面积的70%以上。浅覆土旱直播是旱直播播后上水的一种,具有节水、节种、丰产... 宁夏是直播稻发展最快的省(区)之一,当前直播稻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比例已达到98%以上。旱直播播后上水是宁夏直播稻最主要的种植方式,占到了直播稻种植面积的70%以上。浅覆土旱直播是旱直播播后上水的一种,具有节水、节种、丰产、稳产、提质等优点。介绍了水稻浅覆土旱直播种植模式下整地、肥料运筹、种子准备、播种、水层管理、除草、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关键技术要点,以期为宁夏直播水稻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浅覆土 旱直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滨海稻区直播水稻后代材料品质性状及其产量的关系分析
12
作者 王彤 陈广红 +8 位作者 王绍林 夏明 郑英杰 王莹 王睿鹏 张丽丽 于亚辉 李振宇 阙补超 《北方水稻》 2025年第4期26-29,共4页
以68个辽宁滨海稻区直播水稻后代材料为试材,探究直播水稻品质性状及其产量的关系分析。研究表明:直播水稻后代材料食味值水平普遍较高,但在产量水平上有待提升。相关性分析发现,产量与食味值并无显著相关性,但随着产量的增加,食味值有... 以68个辽宁滨海稻区直播水稻后代材料为试材,探究直播水稻品质性状及其产量的关系分析。研究表明:直播水稻后代材料食味值水平普遍较高,但在产量水平上有待提升。相关性分析发现,产量与食味值并无显著相关性,但随着产量的增加,食味值有上升趋势,且变化幅度逐渐降低。表明直播水稻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提升食味值是可行的,尤其是在产量较低时,产量的增加对食味值的提升有积极作用。研究还表明,适当地调整稻米的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可以兼顾稻米的外观、加工品质、食味值和米饭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滨海稻区 直播水稻 品质性状 产量 关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机械化播种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花登峰 姜鹏 +7 位作者 高进 施洋 孙健雄 陆镇威 王海洋 程芳梅 杨华 王为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3-403,共11页
玉米机械化播种是玉米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农机产品技术创新型研发的重要途经。根据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的实施应用情况,本文从玉米种植模式、玉米机械化播种配套装备、玉米机械化播种关键技术及... 玉米机械化播种是玉米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农机产品技术创新型研发的重要途经。根据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的实施应用情况,本文从玉米种植模式、玉米机械化播种配套装备、玉米机械化播种关键技术及智能化技术在玉米机械化播种中的应用4个方面进行综述,阐述了当前中国玉米的种植概况及种植模式,重点介绍了玉米直播和移栽2种播种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动态,结合精准农业背景,分析了智能化现代测控技术在玉米播种机械上的应用研究情况,涵盖播量监测、变量播种、自动导航等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玉米播种机械化的发展难点,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玉米播种机械化技术研究与装备创制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播种 直播 移栽 机械化 精准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种子精量直播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海 杜铮 +3 位作者 郭翔 李华 马翔远 廖宜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5-238,共14页
简述了国内外蔬菜精量播种技术装备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内外蔬菜生产概况和主要播种装备,重点阐述了蔬菜直播环节的精量和变量排种、种床成型、种沟成型和控制检测等关键技术装备及蔬菜智能化机械直播的动态,阐明了蔬菜机械化直播的研... 简述了国内外蔬菜精量播种技术装备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内外蔬菜生产概况和主要播种装备,重点阐述了蔬菜直播环节的精量和变量排种、种床成型、种沟成型和控制检测等关键技术装备及蔬菜智能化机械直播的动态,阐明了蔬菜机械化直播的研究重点和难点,归纳了蔬菜精量直播机排种系统和种床成型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总结了蔬菜精量机械化直播的基础和核心,从蔬菜精量直播关键技术角度探讨了影响排种精度的关键因素,并阐明了蔬菜种子精量直播技术的实现方式。在系统总结和分析我国蔬菜种植特点和精量直播技术装备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了现阶段蔬菜精量播种技术难点,提出了研究重点在于突破排种技术中的精量和变量排种、高速和高效播种的方法。同时通过分析国内外精量播种机发展现状,展望蔬菜精量直播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精量播种 排种器 直播 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BFS-8型水稻芽种播种施肥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9
15
作者 夏俊芳 许绮川 +1 位作者 王志山 周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4-47,共4页
设计了2BFS-8型水稻芽种播种施肥机,可一次完成平田、开沟(厢沟、畦沟、肥沟)、作畦、播种、施肥、压种、盖肥等工序。采用振动阀门的槽轮排种器,可实现水稻芽种定量精密分行条播,并防止伤芽和断条。采用常规槽轮排肥器与施肥开沟器,可... 设计了2BFS-8型水稻芽种播种施肥机,可一次完成平田、开沟(厢沟、畦沟、肥沟)、作畦、播种、施肥、压种、盖肥等工序。采用振动阀门的槽轮排种器,可实现水稻芽种定量精密分行条播,并防止伤芽和断条。采用常规槽轮排肥器与施肥开沟器,可实现常态化肥分行深施。由组合式开沟器形成的多沟并举,有利于水肥有效管理和光、温充分利用。室内台架和田间生产试验表明,该机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芽种 播种施肥机 直播 设计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辅助的网络协议模糊测试 被引量:1
16
作者 颜晨 张翼 +2 位作者 龚汉文 薛吟兴 郭燕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3-409,共7页
协议安全是保证互联网应用安全的基础,而模糊测试是验证协议安全的重要手段.协议测试的难点在于必须严格按照协议RFC中规定的结构和顺序生成数据包.为了生成能够满足协议需要的数据包,现有方法通常将一组记录的数据序列作为种子,但所记... 协议安全是保证互联网应用安全的基础,而模糊测试是验证协议安全的重要手段.协议测试的难点在于必须严格按照协议RFC中规定的结构和顺序生成数据包.为了生成能够满足协议需要的数据包,现有方法通常将一组记录的数据序列作为种子,但所记录的数据序列往往存在数量和多样性不足等问题,难以覆盖协议状态,而种子随机变异后的数据极有可能再次失效.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探索了基于大语言模型(LLMs)进行网络协议模糊测试的方法,大语言模型充分理解了包括RFC协议在内的大量协议文本信息,从而获得了理解协议和生成测试所需的用例的能力.本文从状态获取、基于状态的种子生成和定向策略变异三方面,基于AFLNET探索了使用LLM进行网络协议模糊测试的方法 LLMAFL.为测试LLMAFL的效果,本文在ProfuzzBench中针对多项协议的测试,从代码覆盖和状态覆盖两方面,与当前领先的AFLNET和CHATAFL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同测试时间内,LLMAFL的代码覆盖和状态覆盖相比AFLNET均有提升,部分协议中的效果也大幅超过了CHATAF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协议模糊测试 大语言模型 种子生成 定向策略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衢地区稻-麦(油)不同种植方式效益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珊宇 闫川 +5 位作者 纪国成 秦叶波 黄益峰 徐彬彬 洪晓富 郑学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1期10796-10797,10802,共3页
[目的]筛选适宜金衢地区的稻(Oryza sativa L.)-麦(Triticum aestivum L.)[油(Brassica napus L.)]种植方式和主栽品种。[方法]选取在金衢地区种植的油菜品种(浙双6号、浙双3号、浙双72、浙油50、浙油18)、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甬优9号... [目的]筛选适宜金衢地区的稻(Oryza sativa L.)-麦(Triticum aestivum L.)[油(Brassica napus L.)]种植方式和主栽品种。[方法]选取在金衢地区种植的油菜品种(浙双6号、浙双3号、浙双72、浙油50、浙油18)、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甬优9号)、小麦品种(扬麦14),分别进行了免耕直播、翻耕直播等种植方式比较研究,筛选直播油菜品种,对比考察油菜、水稻、小麦不同种植方式下的产量、产值、农资投入、人力投入等。[结果]油菜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其中浙油50和浙双72产量最高,同一品种翻耕直播产量较免耕直播高,适宜金衢地区的油菜的种植方式是免耕直播,可选择产量高、株高适中的浙油50;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与甬优9号直播时的产量与移栽差异不显著,但应用直播技术较移栽可分别节本增收1 911和1 716元/hm2,综合效益较好;小麦品种扬麦14采用不同栽培方式其生育期、产量没有明显差异,但免耕直播节本增效1 110元/hm2,适宜采用免耕直播。[结论]该研究可以为金衢地区油菜(小麦)免耕直播-单季稻的直播栽培及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油菜 免耕直播 翻耕直播 效益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sted-PCR检测种传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 被引量:6
18
作者 闵现华 刘箐 +6 位作者 韩跃武 文朝慧 王军平 刘姝彤 刘雅莉 宋蕤 施颖波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8-31,共4页
利用番茄溃疡病菌特异性引物对纯菌液、模拟带菌种子及自然感染种子提取液分别进行Direct-PCR和Nested-PCR检测。结果在纯菌液中,Direct-PCR的检测灵敏度为105cfu/mL,Nested-PCR为102cfu/mL;在模拟带菌种子提取液中,Direct-PCR的检测灵... 利用番茄溃疡病菌特异性引物对纯菌液、模拟带菌种子及自然感染种子提取液分别进行Direct-PCR和Nested-PCR检测。结果在纯菌液中,Direct-PCR的检测灵敏度为105cfu/mL,Nested-PCR为102cfu/mL;在模拟带菌种子提取液中,Direct-PCR的检测灵敏度为107cfu/mL,Nested-PCR为104cfu/mL;在自然感染种子提取液中,稀释104倍后Nested-PCR仍然可以检出。建立的番茄种子Nested-PCR检测技术,无需经过核酸提取步骤,可以在8 h内完成整个检测过程,方便快捷,成本低廉,可作为番茄种子带菌的常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溃疡病 番茄种子 direct-PCR NESTED-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高速带状微垄联合直播机浅耕犁设计与试验
19
作者 杜文斌 林建新 +3 位作者 李晓冉 李林 张青松 廖庆喜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8-48,共11页
针对现有微垄种床制备装置与传统旋耕装置组合作业效率低且耕层浅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先抬-后抛高速带状浅耕成垄、微垄种床整形、垄顶垄沟播种的油菜高速微垄直播工艺,研制了一种用于高速作业的定向抛土浅耕犁。通过分析微垄垄形... 针对现有微垄种床制备装置与传统旋耕装置组合作业效率低且耕层浅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先抬-后抛高速带状浅耕成垄、微垄种床整形、垄顶垄沟播种的油菜高速微垄直播工艺,研制了一种用于高速作业的定向抛土浅耕犁。通过分析微垄垄形和变螺距扭曲螺旋犁体曲面,确定了浅耕犁的犁铧铧刃角为120°、入土角为30°、犁铧宽度为120 mm;构建了犁体导曲线数学模型并开展了土垡抬升-抛送过程的运动学分析;利用EDEM仿真软件探究了各因素对土壤定向抛送效果的影响,确定犁体高度为375 mm,犁体开度为200 mm,末端螺距角为40°。在砂质黏壤土和壤土两种土壤条件下开展不同作业速度与整机性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浅耕犁在高速(12 km/h)比常规(4 km/h)作业速度下的抛土性能要好,高速作业土壤定向抛送明显,垄沟明显且土壤成条状堆积于起垄区域,土壤回流垄沟比为26.18%,土壤定向迁移比为57.42%,土壤抛送堆积高度为160.60 mm;整机作业通过性好,垄形稳定,垄高为148.64 mm,垄宽为349.06 mm,垄高及垄宽变异系数均小于5%,表明浅耕犁定向抛送位置、土壤量及抛送堆积高度满足微垄要求且稳定性较好;出苗效果说明微垄种床满足油菜种植农艺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油菜高质量种床制备和微垄直播装备开发提供一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油菜 微垄 高速 直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麦轮作下播种量对不同熟期直播杂交稻产量和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鹏 徐富贤 +5 位作者 熊洪 张林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 郭晓艺 《中国稻米》 2020年第4期31-34,共4页
为探明成都平原稻-麦轮作模式下播种量和品种熟期对直播稻产量和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早熟杂交稻品种川作优8727、中熟杂交稻品种辐优838、迟熟杂交稻品种内6优107为材料,于2019年采用人工撒播栽培方式在成都平原进行不同播种量(15.0、... 为探明成都平原稻-麦轮作模式下播种量和品种熟期对直播稻产量和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早熟杂交稻品种川作优8727、中熟杂交稻品种辐优838、迟熟杂交稻品种内6优107为材料,于2019年采用人工撒播栽培方式在成都平原进行不同播种量(15.0、22.5、30.0、37.5、45.0 kg/hm^2)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直播稻产量和光能利用效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川作优8727以播种量30.0 kg/hm^2的处理产量和光能利用效率最高,辐优838和内6优107以播种量22.5 kg/hm^2的处理产量和光能利用效率最高;与辐优838和内6优107相比,川作优8727产量分别增加了8.8%、3.7%,其增产优势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结实率和收获指数上,光能利用效率分别增加15.3%、13.3%。可见,成都平原稻-麦两熟区水稻麦后直播种植宜采用早熟杂交稻品种,其适宜播种量为3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 杂交稻 播种量 光能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