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层优化元学习的域自适应红枣缺陷检测
1
作者 任晶晶 郭中原 鞠剑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110,共7页
针对自动化分拣任务中不同品种特征和光照环境导致红枣缺陷表现的差异,提出一种基于元学习的算法实现域自适应红枣缺陷的检测。首先收集不同品种、不同环境的红枣缺陷图像,构建跨域数据集,并通过StyleGAN3网络生成缺陷样本来改善训练样... 针对自动化分拣任务中不同品种特征和光照环境导致红枣缺陷表现的差异,提出一种基于元学习的算法实现域自适应红枣缺陷的检测。首先收集不同品种、不同环境的红枣缺陷图像,构建跨域数据集,并通过StyleGAN3网络生成缺陷样本来改善训练样本不均衡情况,通过数据增强丰富测试样本的多样性。随后提出一种基于双层优化元学习的红枣域自适应缺陷检测方法,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构建基学习器,双层优化策略构建元学习器,并在损失函数中添加L2正则化项以降低过拟合风险。以平均准确率作为评价指标,对基学习器和元学习器进行消融实验,并与不同类型的深度学习算法和模型无关的元学习算法进行比较,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原始目标域和数据增强后的目标域数据集上的平均准确率分别为78.6%、86.5%,比模型无关的元学习算法高出6.4%和7.6%,能够快速适应不同条件下的跨域红枣缺陷检测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缺陷检测 域自适应 元学习 双层优化 L2正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相二硫化铼中点缺陷的形成与稳定性
2
作者 何诗颖 赵宇清 +3 位作者 邹代峰 许英 廖雨洁 禹卓良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3-150,共8页
二硫化铼是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的成员,由于层间的范德华作用、合适的带隙、高的光吸收系数和长的载流子迁移距离在光电子研究领域引起广泛的关注.其中光电材料及器件的优良特性由电子结构决定,而半导体的缺陷能级对电子结构具有重要... 二硫化铼是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的成员,由于层间的范德华作用、合适的带隙、高的光吸收系数和长的载流子迁移距离在光电子研究领域引起广泛的关注.其中光电材料及器件的优良特性由电子结构决定,而半导体的缺陷能级对电子结构具有重要的调控,且体相二硫化铼的缺陷研究尚且缺乏.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对体相二硫化铼的铼空位、硫空位、钨掺杂(或替代)铼、钨掺杂硫、锝掺杂铼和锝掺杂硫的缺陷形成能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钨掺杂硫和锝掺杂硫形成深施主能级缺陷,铼空位形成浅施主能级缺陷.在富铼和富硫条件下,钨掺杂铼的缺陷形成能低且能有效降低体系总能,提高体系稳定性.钨掺杂硫的缺陷虽然能降低体系的总能提高二硫化铼的稳定性,但较大的缺陷形成能表明钨掺杂硫缺陷难以形成.上述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缺陷能级对半导体深浅能级和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也为未来实验上设计基于二硫化铼的高效的光电子器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相二硫化铼 形成能 缺陷能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缺陷检测技术及失效机理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龙飞 郑永泉 +6 位作者 万旺军 徐至宏 汪清利 王琛 贺馨平 夏新辉 夏阳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7-15,共9页
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和检测技术对认识电池失效机理、监测电池状态、诊断和预警电池故障、评估电池寿命和安全性意义重大,同时对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开发和性能提升具有指导价值。本文从“材料-电芯-模组-管理系统”多层级角度对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和检测技术对认识电池失效机理、监测电池状态、诊断和预警电池故障、评估电池寿命和安全性意义重大,同时对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开发和性能提升具有指导价值。本文从“材料-电芯-模组-管理系统”多层级角度对锂离子电池缺陷检测方法进行介绍,并以电池“内生性”失效和“外源性”失效的双视角角度对锂离子电池的失效进行分类,详细讨论了电池缺陷检测技术在锂离子电池双视角失效分析方面的应用。最后,本文提出将失效检测技术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构建快速高通量检测新体系,并对未来电池失效分析技术进行展望,以期为高安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失效分析 缺陷检测 多层级 双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轮机转轮叶片缺陷与近场噪声的关联分析
4
作者 潘泓江 于凤荣 +3 位作者 曾云 刘宇晨 郭建平 丁文华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71-677,共7页
为分析转轮叶片缺陷情况下水轮机流道内的流致噪声分布规律,以HLA855a-LJ-250水轮机模型为研究对象,建立6种不同转轮叶片缺陷数量的水轮机模型,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和宽频噪声源声学模型,在额定工况下对水轮机流道内近场噪声进... 为分析转轮叶片缺陷情况下水轮机流道内的流致噪声分布规律,以HLA855a-LJ-250水轮机模型为研究对象,建立6种不同转轮叶片缺陷数量的水轮机模型,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和宽频噪声源声学模型,在额定工况下对水轮机流道内近场噪声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双列叶栅和转轮叶片是水轮机主要的偶极子声源;缺陷叶片数量不同的情况下,双列叶栅特征叶片与转轮特征叶片声功率级出现显著性分布差异,而活动导叶叶面噪声呈现“W”形声功率级分布规律,叶面两端声功率级较高,相对而言,进水边声功率级更高;转轮缺陷叶片数目不同对蜗壳及尾水管声功率级影响较小,而其余过流部件声功率级有增大趋势,其中双列叶栅区域影响较大;当转轮叶片全部缺损时,双列叶栅声功率级峰值变化率比转轮室大,双列叶栅声功率级峰值变化率增幅为59.1%,而转轮室的声功率级峰值增幅为2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机 转轮叶片 缺陷 流致噪声 声功率级 声类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G和Cu/vG体系对H_(2)O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5
作者 李门 李天鹏 +2 位作者 郭爱强 刘建国 高欣宝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66,共5页
针对空位缺陷石墨烯(vG)和Cu原子掺杂空位缺陷石墨烯(Cu/vG)对H_(2)O的吸附,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开展了vG和Cu/vG体系的静电势(Electrostatic potential,ESP)分析,结果表明vG倾向于吸附H_(2)O的H原子侧,而Cu/vG吸... 针对空位缺陷石墨烯(vG)和Cu原子掺杂空位缺陷石墨烯(Cu/vG)对H_(2)O的吸附,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开展了vG和Cu/vG体系的静电势(Electrostatic potential,ESP)分析,结果表明vG倾向于吸附H_(2)O的H原子侧,而Cu/vG吸附H_(2)O则有两种构型;进行了vG和Cu/vG体系的态密度分析,结果表明vG的化学活性高于Cu/vG,主要是由于vG中空缺位的C原子的2px和2p_(y)轨道对费米能级附近轨道有显著贡献;计算表明,vG吸附H_(2)O的吸附能介于Cu/vG吸附H_(2)O的两种构型之间;vG和Cu/vG体系吸附H_(2)O时的轨道态密度分析表明,对于吸附能较大的Cu/vG吸附H_(2)O构型,其Cu 3d与O 2p轨道的相互重叠是该体系吸附更强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位缺陷 石墨烯 掺杂石墨烯 态密度 静电势 费米能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水平集协同FLICM的汽车零部件表面缺陷识别 被引量:2
6
作者 林晶 问轲 +1 位作者 张学昌 刘永跃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7-321,325,共6页
针对汽车机械零部件中检测效率低、误检率高等瓶颈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图像处理技术的方法。基于汽车副车架表面结构复杂以及缺陷异形等特征,首先通过小波邻域收缩去噪和多尺度增强算法对零件图像进行预处理,再通过水平集函数初步定位... 针对汽车机械零部件中检测效率低、误检率高等瓶颈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图像处理技术的方法。基于汽车副车架表面结构复杂以及缺陷异形等特征,首先通过小波邻域收缩去噪和多尺度增强算法对零件图像进行预处理,再通过水平集函数初步定位缺陷区域,最后结合空间模糊聚类进一步精确定位缺陷区域,达到对零件表面缺陷识别的目的。对工件表面划伤、压痕、气孔三种缺陷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相对于其它两种算法的检测率分别93.3%、86%和90%,具有较高的检测成功率。为后续缺陷零部件分类奠定良好的基础且可以满足工业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铸件 缺陷检测 图像处理 水平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周土对桩身振动波传递及缺陷识别影响研究
7
作者 杜思义 李刘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03-1708,共6页
针对基桩完整性的低应变检测方法仅能定性识别桩身缺陷程度,不能定量识别问题,本文根据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桩周土作用的基桩动力控制方程,利用波动理论求得桩身任意截面的速度响应。通过不同龄期下模型桩试验和数值计算结果,研究发现... 针对基桩完整性的低应变检测方法仅能定性识别桩身缺陷程度,不能定量识别问题,本文根据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桩周土作用的基桩动力控制方程,利用波动理论求得桩身任意截面的速度响应。通过不同龄期下模型桩试验和数值计算结果,研究发现:随着龄期的增加桩周土阻尼逐渐增大,速度反射波幅值与入射波幅值之比逐渐衰减的规律,依据此衰减规律和截面阻抗变化处的反射规律,建立了缺陷程度定量识别关系式,利用该关系式可以简便、快捷地定量识别桩身缺陷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桩 振动波 桩土相互作用 阻尼 桩顶速度响应 反射波 缺陷程度 定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景三维模型缺陷修复关键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龚元夫 熊忠招 +4 位作者 陈关州 孙玉峰 廖溥昀 杨皓博 张晓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339-8345,共7页
为了有效提高实景三维模型反映各类型地理要素的准确度和精细度以充分支撑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工作,首先将当前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重建后的三维模型中存在的模型缺陷系统性分为四大类型,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随后,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种关键技... 为了有效提高实景三维模型反映各类型地理要素的准确度和精细度以充分支撑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工作,首先将当前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重建后的三维模型中存在的模型缺陷系统性分为四大类型,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随后,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种关键技术:一是基于连通性和欧氏距离聚类的交互式悬浮物去除,利用图割理论和随机一致性抽样算法识别和删除悬浮物;二是基于图割理论的水面半自动整平,在利用Grabcut算法提取水面区域的同时为其赋予统一高程以实现水面的平整;三是基于深度网络模型的水体纹理inpainting填充,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和深度对抗训练以获得水体纹理的特征和结构从而实现水体缺失纹理的修复。最后,利用湖北省宜昌市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了修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各项关键技术能够有效修复三维模型缺陷,从而使实景三维模型具备更精细的地理实体和地理景观还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测量 模型缺陷修复 城市级实景三维 纹理填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辐照对4H-SiC MOS材料缺陷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帅 熊慧凡 +3 位作者 杨霞 杨德仁 皮孝东 宋立辉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36-1541,共6页
4H-Si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基器件在电子辐照环境下应用时可能产生新的材料缺陷,导致其电学性能发生退化。本文选取结构最简单的MOS基器件(4H-SiC MOS电容器)为对象,研究了一系列电子辐照剂量下材料缺陷的演变情况。在10 MeV电子束下... 4H-Si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基器件在电子辐照环境下应用时可能产生新的材料缺陷,导致其电学性能发生退化。本文选取结构最简单的MOS基器件(4H-SiC MOS电容器)为对象,研究了一系列电子辐照剂量下材料缺陷的演变情况。在10 MeV电子束下对MOS样品进行30、50、100、500、1 000 kGy剂量的辐照,对辐照前、后样品进行深能级瞬态谱测试(DLTS)和电容-电压(C-V)曲线表征。DLTS实验结果表明,低剂量电子辐照前、后4H-SiC/SiO_(2)界面及近界面处的缺陷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而高剂量辐照导致双碳间隙原子缺陷的构型发生了改变,演变后的构型能级位置更深,化学结构更加稳定。C-V曲线测试结果发现,不同电子辐照剂量导致MOS电容器平带电压发生不同程度的负向漂移,这很可能是SiO_(2)氧化层中氧空位数量和4H-SiC/SiO_(2)界面及近界面处缺陷数量共同影响的结果。本文研究结果对研发和优化抗电子辐照的4H-SiC MOS制备工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H-SiC MOS 电子辐照 缺陷变化 双碳间隙原子 深能级瞬态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带式输送机胶带表面缺陷检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雷高阳 李俊杰 +2 位作者 王凯旋 李根生 李海超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8-164,共7页
针对矿用带式输送机胶带表面缺陷识别困难、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可靠区域融合的矿用带式输送机胶带表面缺陷检测系统。首先,利用迁移学习方法和公开数据集训练了YOLOv4及SSD模型,并根据预测分数和重叠情况提出了缺陷检测结果决... 针对矿用带式输送机胶带表面缺陷识别困难、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可靠区域融合的矿用带式输送机胶带表面缺陷检测系统。首先,利用迁移学习方法和公开数据集训练了YOLOv4及SSD模型,并根据预测分数和重叠情况提出了缺陷检测结果决策级融合方法,决策级融合YOLOv4和SSD两个模型的最大化可靠区域,以此实现带式输送机胶带缺陷识别和定位。结合公开数据集和胶带表面缺陷数据集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充分利用YOLOv4和SSD模型的检测结果,取得较高的准确率、召回率和重叠率,且在胶带表面缺陷数据集中达到超过85%的准确率和0.6以上的重叠率,这有利于胶带的缺陷检测和维修保养,从而保证矿用带式输送机的安全可靠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带式输送机 缺陷检测 决策级融合 区域融合 图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8s的轻量级绝缘子多缺陷检测模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蓝贵文 任新月 +2 位作者 徐梓睿 郭瑞东 钟展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72-80,共9页
YOLO系列算法已广泛用于识别电力线路中的各类缺陷目标。由于巡检图像背景复杂、缺陷目标的尺度不一等,直接利用YOLO算法难以有效避免绝缘子闪络、破损等小目标的错检漏检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在YOLOv8s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轻量化绝... YOLO系列算法已广泛用于识别电力线路中的各类缺陷目标。由于巡检图像背景复杂、缺陷目标的尺度不一等,直接利用YOLO算法难以有效避免绝缘子闪络、破损等小目标的错检漏检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在YOLOv8s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轻量化绝缘子缺陷检测算法。在骨干网络中引入双层路由注意力机制(BRA),以提升对全局特征的关注度,抑制背景噪声,降低小目标缺陷的错检漏检率。通过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FPN)实现跨尺度特征之间的加权融合,获取各类缺陷更全面的特征信息。重构Neck网络来消除低贡献度的网络节点,在增强检测性能的同时减少了模型的参数量,实现了性能提升和参数效率之间的平衡。实验结果显示,改进后的网络模型平均检测精度达到84.9%,而参数量仅为8.4×10^(6),可实现对绝缘子缺陷的快速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化网络 YOLOv8s 绝缘子缺陷 小目标缺陷检测 双层路由注意力机制 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锌矿结构砷化镓纳米线中的深能级缺陷研究
12
作者 乔旭冕 李新化 +5 位作者 谷毛毛 龚书磊 弓紫燕 吴超可 吴超 赵雷鸣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1-678,共8页
深能级缺陷是造成纤锌矿结构砷化镓纳米线中持续光电导效应的主要原因。采用基于高斯分布的缺陷复合动力学方程分析了纤锌矿结构砷化镓纳米线的光电导衰减曲线,得到平均载流子捕获势垒为60.2 meV。通过分析光照下光电导瞬态行为,提出了... 深能级缺陷是造成纤锌矿结构砷化镓纳米线中持续光电导效应的主要原因。采用基于高斯分布的缺陷复合动力学方程分析了纤锌矿结构砷化镓纳米线的光电导衰减曲线,得到平均载流子捕获势垒为60.2 meV。通过分析光照下光电导瞬态行为,提出了基于缺陷光电离模型来提取特定缺陷能级水平特征的方法。通过拟合纤锌矿结构砷化镓纳米线的光离化谱,得到了0.69 eV的光电离能。光离化能和热捕获能之间的较大能量差异意味着缺陷与晶格有强耦合作用,这与闪锌矿结构砷化镓中EL2中心的行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学 光电导 纤锌矿结构砷化镓 深能级缺陷 分子束外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GBS-YOLOv7t的钢材表面缺陷检测 被引量:6
13
作者 梁礼明 龙鹏威 +1 位作者 卢宝贺 李仁杰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65,共12页
针对钢材表面缺陷区域小目标居多,现有大部分方法无法均衡检测精度和速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7-tiny的钢材表面缺陷检测算法(GBS-YOLOv7t)。该方法一是设计GAC-FPN网络,采用渐进和跨层的方式充分融合目标语义信息,以改善传统特征... 针对钢材表面缺陷区域小目标居多,现有大部分方法无法均衡检测精度和速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7-tiny的钢材表面缺陷检测算法(GBS-YOLOv7t)。该方法一是设计GAC-FPN网络,采用渐进和跨层的方式充分融合目标语义信息,以改善传统特征金字塔中存在限制信息流问题;二是嵌入双层路由注意力模块,使模型具备动态查询和感知稀疏性能力,以提高对小目标的检测精度;三是引入SIoU损失函数,提升模型训练和推理能力,增强网络鲁棒性。最后在公共数据集NEU-DET进行实验验证,mAP和精确度分别为72.9%和69.9%,相较于YOLOv7-tiny原模型分别提升4.2%和8.5%;FPS达到104.1帧,具有较强实时性;与其他检测算法相比,GBS-YOLOv7t算法对钢材表面区域小目标的检测更有效,实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能够更好地均衡检测精度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检测 YOLOv7-tiny GAC-FPN网络 双层路由注意力 SIo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GeI_(3)全无机钙钛矿太阳电池的数值分析
14
作者 胡伟霞 杨记鑫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09-2314,共6页
为了开发高效稳定的新型太阳电池,采用SCAPS-1D软件,对以RbGeI_(3)为吸收层的全无机无铅钙钛矿太阳电池进行数值模拟,其电池结构为FTO/TiO_(2)/RbGeI_(3)/Spiro-OMeTAD/Au。影响电池性能的因素包括RbGeI_(3)吸收层厚度及缺陷态密度、掺... 为了开发高效稳定的新型太阳电池,采用SCAPS-1D软件,对以RbGeI_(3)为吸收层的全无机无铅钙钛矿太阳电池进行数值模拟,其电池结构为FTO/TiO_(2)/RbGeI_(3)/Spiro-OMeTAD/Au。影响电池性能的因素包括RbGeI_(3)吸收层厚度及缺陷态密度、掺杂浓度和金属背电极的功函数。通过数值模拟对这些参数进行了优化,提高了电池性能。结果表明:当RbGeI_(3)吸收层厚度为600 nm,缺陷态密度为1013 cm^(-3),RbGeI_(3)吸收层掺杂浓度为1017 cm^(-3),TiO_(2)和Spiro-OMeTAD掺杂浓度分别为1020和1017 cm^(-3)时,电池效率趋于稳定。基于以上参数,优化后的电池输出特性为:V_(oc)=0.92 V,J_(sc)=32.97 mA/cm^(2),FF=78.10%,hPCE=23.65%。研究表明RbGeI_(3)钙钛矿太阳电池具有成为新型高效光伏器件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电池 能级分布 厚度 缺陷态密度 掺杂浓度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辅助的汽车微小零部件内部缺陷无损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关亮亮 田国红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330,共7页
为了更准确、全面地分析汽车微小零部件缺陷,基于超声辅助的方式,设计了内部缺陷无损检测方法。根据超声波传播反射情况及声场变化,采集微小零部件图像;通过融合边缘信息消除图像中噪声,分割图像主体并完成边缘识别,确定存在内部缺陷的... 为了更准确、全面地分析汽车微小零部件缺陷,基于超声辅助的方式,设计了内部缺陷无损检测方法。根据超声波传播反射情况及声场变化,采集微小零部件图像;通过融合边缘信息消除图像中噪声,分割图像主体并完成边缘识别,确定存在内部缺陷的区域;利用核主成分分析技术,通过降维处理方式确定缺陷区域特征,进而完成无损检测。结果表明:利用所提方法获取的零部件图像清晰,缺陷检测准确率始终高于95%,对气泡和气孔缺陷的检测时间小于6 s,对裂纹缺陷的检测时间小于8 s,说明所提方法对内部缺陷的定位准确度和识别效率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方式 超声声场 微小零部件 形态学 灰度分割法 核主成分分析 内部缺陷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单水热法制备棒状纳米氧化锌及其表征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世帅 冯秀鹏 +2 位作者 黄金昭 张仲 陶冶微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113-116,共4页
以Zn(NO3)2和NaOH为原料,在不使用任何添加剂的条件下,采用水热合成法在不同的合成时间和合成温度下制备棒状纳米ZnO颗粒。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光致发光谱(PL)、电导率测试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ZnO粉... 以Zn(NO3)2和NaOH为原料,在不使用任何添加剂的条件下,采用水热合成法在不同的合成时间和合成温度下制备棒状纳米ZnO颗粒。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光致发光谱(PL)、电导率测试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ZnO粉末具有六方红锌矿结构并沿(101)面择优生长;随着合成时间和温度的增加,样品的纯度逐渐增加;合成时间为25h,温度为200℃时,样品的结晶最好,样品基本成棒状,平均直径约为30~40nm,长度约为300~400nm、电阻率最大,且在376nm和500~600nm处有明显发射现象。深入分析了上述结果的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纳米ZNO 光致发光 电阻率 缺陷能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han-Vese模型的TFT-LCD Mura缺陷快速分割算法 被引量:10
17
作者 卢小鹏 李辉 +2 位作者 刘云杰 梁平 李坤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6-151,共6页
针对传统的Chan-Vese模型(C-V模型)分割背景不均匀的TFT-LCD Mura缺陷速度慢的问题,将水平集函数与符号距离函数的偏差作为能量项引入C-V模型,去掉了符号距离函数重初始化步骤;为了平衡图像的整体亮度不均匀,在传统的C-V模型中引入轮廓... 针对传统的Chan-Vese模型(C-V模型)分割背景不均匀的TFT-LCD Mura缺陷速度慢的问题,将水平集函数与符号距离函数的偏差作为能量项引入C-V模型,去掉了符号距离函数重初始化步骤;为了平衡图像的整体亮度不均匀,在传统的C-V模型中引入轮廓曲线内、外部区域之间的亮度差项,提高了分割准确性。在数值实现上,采用无条件稳定的半隐差分格式,适当加大步长,加速曲线演化过程,相比于有限差分格式和AOS格式,分割速度明显提高。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准确地分割背景不均匀的Mura缺陷图像,并且分割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Vese模型 TFT-LCD Mura缺陷 水平集 半隐差分格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焊缝缺陷等级磁记忆定量化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邢海燕 葛桦 +3 位作者 秦萍 刘长海 王犇 党永斌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38,共6页
针对金属磁记忆技术的焊缝缺陷等级定量化评定这一难题,通过对预制不同缺陷的Q345焊接试件进行疲劳试验,获得焊缝损伤演化临界状态的磁记忆信号特征规律.首次对照X射线定量检测标准和磁记忆检测结果,将焊缝损伤演化状态分为4个等级,即... 针对金属磁记忆技术的焊缝缺陷等级定量化评定这一难题,通过对预制不同缺陷的Q345焊接试件进行疲劳试验,获得焊缝损伤演化临界状态的磁记忆信号特征规律.首次对照X射线定量检测标准和磁记忆检测结果,将焊缝损伤演化状态分为4个等级,即正常状态、应力集中、隐性损伤和宏观损伤.首次引入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焊缝等级进行磁记忆定量化评价.研究表明,遗传优化的BP网络模型与未优化的BP网络相比,预测结果更加稳定、误差更小,为工程实际中焊缝缺陷等级评定提供新的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磁记忆 焊缝 缺陷等级 遗传算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掺杂ZnO薄膜的制备及其光谱特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邱春霞 阮永丰 +2 位作者 张灵翠 刘雅丽 王帅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30-1135,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铟锡氧化物(ITO)导电玻璃基底上制备了不同掺杂浓度的Cu:ZnO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薄膜样品的晶相结构和形貌,用荧光光谱仪测量了薄膜样品的光致发光谱。结果表明:Cu:ZnO薄膜均为六角纤锌矿结构...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铟锡氧化物(ITO)导电玻璃基底上制备了不同掺杂浓度的Cu:ZnO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薄膜样品的晶相结构和形貌,用荧光光谱仪测量了薄膜样品的光致发光谱。结果表明:Cu:ZnO薄膜均为六角纤锌矿结构,呈c轴择优取向,且因压应力的存在使其晶格常数略小于未掺杂薄膜样品的晶格常数;低温和高温退火处理的薄膜样品的光致发光谱(PL)中分别观察到414 nm、438 nm的蓝光双发射峰和510 nm左右的绿光发射峰。蓝光发射峰与样品中的VZn和Zni有关,而绿光发射峰与样品中的VO-Zni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Zn1-xCuxO薄膜 光致发光谱 缺陷能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脱空模式下隧道结构安全状态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叶艺超 彭立敏 +1 位作者 雷明锋 林越翔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875-2883,共9页
结合范家沟隧道工程,基于荷载-结构法平面计算分析模型,设置不同脱空范围及不同脱空模式,分析衬砌脱空对在役隧道结构安全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脱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空洞范围内及其邻近位置处,脱空的范围越大,影响的范围也越大;... 结合范家沟隧道工程,基于荷载-结构法平面计算分析模型,设置不同脱空范围及不同脱空模式,分析衬砌脱空对在役隧道结构安全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脱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空洞范围内及其邻近位置处,脱空的范围越大,影响的范围也越大;衬砌不同位置对脱空的敏感性表现为:拱腰>拱顶>脱空邻近处,且拱腰邻近处>拱顶邻近处,较之拱顶脱空的情况,拱腰处出现脱空时对结构更为不利;特征位置安全系数与结构最小安全系数随脱空范围的增大均表现为先增大后急剧减小,正弯矩处轻度的脱空可以有效改善隧道结构的受力形态,而重度脱空将使结构承载性能大幅降低。根据计算与统计结果,划分脱空病害等级,并界定相应的处治措施。同时讨论人为在结构正弯矩处设置轻度脱空的可行性,并初步提出设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衬砌脱空 脱空模式 结构安全性 脱空病害等级 处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