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4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diction of Blood-to-Brain Barrier Partitioning of Drugs and Organic Compounds Using a QSPR Approach 被引量:1
1
作者 GOLMOHAMMADI Hassan DASHTBOZORGI Zahra KHOOSHECHIN Sajad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60-1170,共11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QSPR) model based on the enhanced replacement method(ERM)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 to predict the blood-to-brain barrier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QSPR) model based on the enhanced replacement method(ERM)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 to predict the blood-to-brain barrier partitioning behavior(log BB) of various drugs and organic compounds. Different molecular descriptors were calculated using a dragon package to represent the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the compounds studied. The enhanced replacement method(ERM) was used to select the variables and construct the SVM model.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2, between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predicted log BB was 0.878 and 0.986,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btained demonstrated that, for all compounds, the log BB values estimated by SVM agre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demonstrating that SVM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model development, and can be used as a powerful chemometric tool in QSPR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blood-to-brain barrier partitioning drug Enhanced replacement metho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替考拉宁血药浓度监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晶 吴泽君 +2 位作者 金路 罗雪梅 朱怀军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298,共6页
替考拉宁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感染疾病的首选药物之一。其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绝大部分药物进入人体后与蛋白结合,只有部分药物以游离形式存在,但仅游离药物可透过生物膜,进入靶组织发挥疗效,因此对游离替... 替考拉宁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感染疾病的首选药物之一。其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绝大部分药物进入人体后与蛋白结合,只有部分药物以游离形式存在,但仅游离药物可透过生物膜,进入靶组织发挥疗效,因此对游离替考拉宁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具有个体化用药指导价值和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文总结对比游离替考拉宁药物浓度测定方法并分析其优劣势,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游离替考拉宁药物浓度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为后期开发新的游离替考拉宁浓度检测方法及基于游离浓度提供更精准的个体化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考拉宁 血药浓度监测 游离药物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药代动力学的临床常见药物急性中毒血液净化治疗共识 被引量:5
3
作者 《基于药代动力学的临床常见药物急性中毒血液净化治疗共识》专家组 潘龙飞 +6 位作者 马青变 朱华栋 张国强 马岳峰 裴红红 孙宝妮 张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33-1043,共11页
近年来,药物导致的急性中毒逐年增多,但多数药物中毒缺乏特效解毒剂。血液净化治疗在药物急性中毒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关于其在临床常见药物急性中毒方面的应用尚无统一推荐意见。本专家共识以药代动力学为核心,对血液净化... 近年来,药物导致的急性中毒逐年增多,但多数药物中毒缺乏特效解毒剂。血液净化治疗在药物急性中毒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关于其在临床常见药物急性中毒方面的应用尚无统一推荐意见。本专家共识以药代动力学为核心,对血液净化治疗在临床常见药物急性中毒治疗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增进临床医生对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相应血液净化治疗模式的理解,从而使其在诊治药物急性中毒患者时可以基于导致中毒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选择合理的血液净化治疗模式并制订恰当的血液净化治疗方案,最终提高临床常见药物急性中毒患者的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药物过量 药代动力学 连续性肾替代疗法 急性中毒 药物中毒 血液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联合抗菌药对动物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4
作者 黄慧 罗梦东 +5 位作者 娄飞 祁宇彤 裴亚玲 王晓琳 彭志锋 李利红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71-3478,共8页
【目的】探究小檗碱与抗菌药联用对动物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效果。【方法】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小檗碱及抗菌药(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黏菌素)对18株动物源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棋盘稀... 【目的】探究小檗碱与抗菌药联用对动物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效果。【方法】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小檗碱及抗菌药(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黏菌素)对18株动物源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棋盘稀释法测定小檗碱与抗菌药联合作用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I);针对FICI≤0.50的药物联用组合,测定时间-杀菌曲线分析其抑菌动力学特点。【结果】18株大肠杆菌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黏菌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5.56%、55.56%、50.00%、88.89%和27.78%;小檗碱与恩诺沙星联用的FICI为0.31~2.00,协同率为33.33%;小檗碱与环丙沙星联用的FICI为0.31~2.00,协同率为27.78%;小檗碱与多西环素联用的FICI为0.50~1.00,协同率为27.78%;小檗碱与氟苯尼考联用的FICI为0.63~0.75,协同率为0;小檗碱与黏菌素联用的FICI为0.31~1.00,协同率为66.67%。时间-杀菌曲线显示,1/2 MIC小檗碱与1/2 MIC黏菌素联合作用于菌株E-01和E-06、1/2 MIC小檗碱与1/2 MIC恩诺沙星联合作用于菌株E-06、1/2 MIC小檗碱与1/2 MIC多西环素联合作用于菌株E-03,24 h内菌液浓度比单药作用时降低≥2 lg CFU/mL,呈现明显的协同作用。【结论】小檗碱与抗菌药联用对多数大肠杆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协同或相加作用,试验结果为兽医临床小檗碱与抗菌药联用增强抗菌药的作用效果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抗菌药 最小抑菌浓度(MIC) 分级抑制浓度指数(FI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谱法检测血液中免疫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潘菲 谢洁 +6 位作者 屈子裕 刘粮泽 易可可 张谛 方向 江游 叶子弘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264,I0006,共12页
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对抗器官移植术后出现的排斥反应,具有降低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作用。然而,一些免疫抑制剂具有治疗范围窄、药动学个体差异大、药物间存在相互作用等特点。由于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与疗效和毒性密切相关,因此,检... 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对抗器官移植术后出现的排斥反应,具有降低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作用。然而,一些免疫抑制剂具有治疗范围窄、药动学个体差异大、药物间存在相互作用等特点。由于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与疗效和毒性密切相关,因此,检测血液中免疫抑制剂浓度以充分了解患者体内的药物暴露情况,优化给药剂量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对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质谱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选择性、快速、微量等特点。本文综述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原位电离质谱法在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检测中的应用,并对质谱技术检测血液中免疫抑制剂浓度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剂 血药浓度监测 质谱 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免疫细胞中潜在药物成瘾生物标记物及其m RNA定量分析的动态特征与应用前景
6
作者 吴美霖 王一凡 +4 位作者 段文劲 党王杰 韩静 任维 段海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3-614,共12页
药物成瘾是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防止药物复吸行为产生是当前戒毒工作面临的难点。外周血生物标记物可动态反映中枢系统中相关标记物的含量水平,相比传统行为心理分析具有更加有效地识别成瘾状态的潜力。通过分析外周血中成瘾相关的... 药物成瘾是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防止药物复吸行为产生是当前戒毒工作面临的难点。外周血生物标记物可动态反映中枢系统中相关标记物的含量水平,相比传统行为心理分析具有更加有效地识别成瘾状态的潜力。通过分析外周血中成瘾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含量变化来辅助评估戒治人员的易感性、戒治反应和戒治成效,有助于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减少成瘾药物复吸的发生概率。本文综述了当前药物成瘾主要的外周血免疫细胞潜在生物标记物,总结了在不同药物成瘾类型和成瘾状态的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中相关生物标记物m RNA表达水平变化的趋势,并对其应用前景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成瘾 外周血 生物标记物 免疫细胞信使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浓度或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最低抑菌浓度引导下万古霉素在肥胖患者中的个体化给药
7
作者 张慧芳 范亚新 +5 位作者 周芳庆 崔泽林 朱冠华 陈梦婷 张菁 王瑞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4,共8页
目的 比较谷浓度和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最低抑菌浓度(AUC_(24h)/MIC)引导下万古霉素在肥胖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肥胖患者的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2024年上海市2所三甲医院因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 目的 比较谷浓度和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最低抑菌浓度(AUC_(24h)/MIC)引导下万古霉素在肥胖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肥胖患者的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2024年上海市2所三甲医院因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并使用万古霉素静脉治疗的成年肥胖[体重指数(BMI)≥30 kg/m~2]患者,根据患者入组时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的方法分为谷浓度和AUC_(24h)/MIC监测组,比较万古霉素两种TDM监测靶标下肥胖患者的肾毒性及疗效。结果 共纳入22例肥胖患者,其中谷浓度监测组12例,AUC_(24h)/MIC监测组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用药前肌酐清除率、基础疾病、感染类型、病原菌类型及合并用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UC_(24h)/MIC监测组患者入住ICU的比例更高,但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万古霉素疗程、细菌清除率和综合有效率没有显著差异。万古霉素谷浓度监测组的平均日剂量显著低于AUC_(24h)/MIC监测组[(1.63±0.59) g对(2.29±0.72) g,P=0.026],两组患者的平均疗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33±10.28) d对(14.90±6.92) d,P=0.911]。与谷浓度监测组相比,AUC_(24h)/MIC监测组万古霉素初始峰浓度[(30.99±16.22)mg/L对(19.41±5.42)mg/L,P=0.025]和总体峰浓度[(33.67±16.53)mg/L对(22.08±3.96)mg/L,P=0.045]都更低,但两组患者初始谷浓度[(11.03±8.66)mg/L对(6.33±4.45)mg/L,P=0.139]、总体谷浓度[(13.75±9.74)mg/L对(9.74±4.24)mg/L,P=0.218]接近。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万古霉素相关性肾损伤,但谷浓度监测组有41.7%的患者达到了谷浓度≥15 mg/L的肾毒性阈值。结论 在当前万古霉素常规治疗剂量下,肥胖感染患者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AUC_(24h)/MIC引导下的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可在较低浓度或暴露量下实现目标参考值,在降低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谷浓度 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最低抑菌浓度 治疗药物监测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血液寄生虫耐药性研究进展
8
作者 柳志成 车金 +13 位作者 柴宜均 杨来康 陈伟 李丽霞 贠秀君 马艳萍 吴韬 徐利军 杨小梅 马利军 马长春 马鹏 关贵全 殷宏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1,共5页
血液寄生虫的感染对牲畜种群构成严重威胁。最常见的牛血液寄生虫为锥虫、泰勒虫、巴贝斯虫和无浆体,这些血液寄生虫每年给全世界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抗寄生虫药物种类单一且被长期重复使用,使得全世界牛血液寄生虫耐药性的... 血液寄生虫的感染对牲畜种群构成严重威胁。最常见的牛血液寄生虫为锥虫、泰勒虫、巴贝斯虫和无浆体,这些血液寄生虫每年给全世界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抗寄生虫药物种类单一且被长期重复使用,使得全世界牛血液寄生虫耐药性的问题日益严重。本文概述了寄生虫耐药性的产生及表现形式,列举了国内外部分抗血液寄生虫药物耐药性的现状,分析了各药物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总结了一些血液寄生虫耐药性的分析方法,旨在为科研和生产实践中血液寄生虫耐药性的分析及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寄生虫 耐药性 锥虫 泰勒虫 巴贝斯虫 无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生物被膜形成前后药物敏感性分析
9
作者 吴莹 邵长军 刘文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2,共5页
为了检测5株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形成生物被膜能力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首先用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测定5株不同来源的产气荚膜梭菌对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筛选高敏药物测定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 为了检测5株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形成生物被膜能力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首先用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测定5株不同来源的产气荚膜梭菌对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筛选高敏药物测定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不同来源产气荚膜梭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高敏药物对生物被膜的抑制和清除能力。药敏结果显示,5株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均对氨苄西林高度敏感,对其余6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氨苄西林对不同菌株的MIC值在0.031~2.000μg/mL之间;所有菌株均能生成生物被膜,但生物被膜生成能力有差异;不同菌株在各自4、2、1 MIC下生物被膜的生成受到不同程度抑制,而亚抑菌浓度的氨苄西林能刺激生物被膜的生成,氨苄西林对已经生成的生物被膜不能完全清除。结果表明,不同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形成生物被膜前后对药物敏感性不同,可为产气荚膜梭菌的临床用药选择及使用剂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生物被膜 最小抑菌浓度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水产渔药对斑鰶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10
作者 李安 马建忠 +2 位作者 单乐洲 任鹏 邵鑫斌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724-729,共6页
为了解亚甲基蓝、硫酸铜硫酸亚铁(5∶2)和聚维酮碘3种水产渔药对斑鰶幼鱼的急性毒性,探讨其安全的使用剂量,在水温(25±0.6)℃,pH值7.43±0.33,溶解氧含量>6.56 mg·L^(-1)的条件下,开展了3种药物对体长(2.68±0.24... 为了解亚甲基蓝、硫酸铜硫酸亚铁(5∶2)和聚维酮碘3种水产渔药对斑鰶幼鱼的急性毒性,探讨其安全的使用剂量,在水温(25±0.6)℃,pH值7.43±0.33,溶解氧含量>6.56 mg·L^(-1)的条件下,开展了3种药物对体长(2.68±0.24)cm、体重(1.97±0.23)g的斑鰶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亚甲基蓝、硫酸铜硫酸亚铁(5∶2)和聚维酮碘对斑鰶幼鱼24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6.282、8.984和7.004 mg·L^(-1),48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9.577、7.545和6.551 mg·L^(-1),72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8.199、7.400和6.031 mg·L^(-1),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4.613、7.063和5.900 mg·L^(-1),3种渔药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2.461、0.706和0.590 mg·L^(-1)。根据有毒物质对鱼类毒性的评价标准,亚甲基蓝属于低毒药物,硫酸铜硫酸亚铁(5∶2)和聚维酮碘属于中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鰶 水产渔药 急性毒性试验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考拉宁治疗脓毒症患者的血药谷浓度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岑菁 高倩 +1 位作者 刘睿翔 马攀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8,共7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使用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C_(min))达标情况与疗效和安全性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2022年7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脓毒症患者使用替考拉宁治疗后的血药谷浓度达标情况、临...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使用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C_(min))达标情况与疗效和安全性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2022年7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脓毒症患者使用替考拉宁治疗后的血药谷浓度达标情况、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16例脓毒症患者共监测替考拉宁C_(min)169例次。第4剂前和第6剂前C_(min)平均值分别为(16.35±10.05)mg/L和(20.46±10.2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剂前和第6剂前C_(min)≥15 mg/L的达标率分别为43.97%(51/116)和62.26%(3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6)。116例患者临床有效率85.34%,不良反应发生率6.03%。75例目标性治疗患者共检出90株革兰阳性菌,临床总有效率86.67%,细菌清除率87.78%,不良反应发生率6.67%。目标性治疗中按C_(min)达标情况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18%(41/44)和77.42%(24/31),细菌总清除率分别为92.98%(53/57)和78.79%(2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55%(2/44)和9.68%(3/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替考拉宁起始负荷剂量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06%(33/34)和78.05%(32/41),细菌总清除率分别为97.73%(43/44)和78.79%(36/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88%(2/34)和7.32%(3/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考拉宁在治疗脓毒症革兰阳性菌感染时疗效好,安全性较高。替考拉宁起始负荷剂量及C_(min)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且未导致不良反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考拉宁 脓毒症 血药谷浓度 负荷剂量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鼠血浆奈玛特韦含量
12
作者 黄松涛 夏志发 +4 位作者 史振伟 胡瑄 姚树森 吴琼 徐风华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35-1039,共5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小鼠血浆奈玛特韦浓度的方法,测定给药后小鼠血浆药物浓度。方法以卡马西平为内标,检测设备选用ACQUITY超高效液相分离系统串联API 4000三重四级杆质谱仪,色谱条件:以Waters BEH C_(1...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小鼠血浆奈玛特韦浓度的方法,测定给药后小鼠血浆药物浓度。方法以卡马西平为内标,检测设备选用ACQUITY超高效液相分离系统串联API 4000三重四级杆质谱仪,色谱条件:以Waters BEH C_(18)(2.1 mm×5.0 mm,1.7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水(含0.1%甲酸)和甲醇(含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柱温40℃,进样量5μL;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定量分析奈玛特韦母/子离子对m/z 500.3→110.3,卡马西平母/子离子对m/z 237.3→193.3。结果该方法选择性好,定量下限10 ng·mL^(-1),浓度范围10~2560 ng·mL^(-1)线性方程为Y=0.0036X+0.00295(r=0.9974),定量下限、低、中、高浓度质控样品的批内、批间准确度均<±15%,批内、批间精密度均<15%,血浆奈玛特韦室温放置24 h、-80℃反复冻融3次、经提取后4℃放置3 d等几种条件下稳定性良好。小鼠给药后采样检测,该方法能够灵敏、准确对奈玛特韦浓度进行定量检测。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专属性和灵敏度,线性范围能满足定量检测需求,方法准确度与精密度均符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可用于小鼠血浆奈玛特韦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玛特韦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血药浓度 新型冠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药物浓度筛选微流控器件的设计与制作
13
作者 霍兆林 丁来钱 +2 位作者 亓东锋 刘冲 魏娟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28-1237,共10页
为筛选靶向药物浓度,设计制作了集成浓度梯度发生器的细胞共培养微流控器件。对器件内的浓度梯度生成原理、浓度场、速度场和细胞共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等效电路原理设计了可以生成5∶1∶0浓度梯度的微通道模型,采用串并联结... 为筛选靶向药物浓度,设计制作了集成浓度梯度发生器的细胞共培养微流控器件。对器件内的浓度梯度生成原理、浓度场、速度场和细胞共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等效电路原理设计了可以生成5∶1∶0浓度梯度的微通道模型,采用串并联结构形式设计了药物浓度作用细胞共培养单元,进行了浓度梯度单元与细胞共培养单元集成。然后,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中的层流和物质传递模块进行了速度场和浓度场仿真验证。最后,采用软刻蚀技术制作了该微流控器件,分别采用荧光素纳溶液和1μm直径聚苯乙烯悬浮液模拟药物浓度分布;在器件内进行了Hela细胞与A549细胞的共培养,并分析了两种细胞的生长曲线和叶酸受体靶向性。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微流控器件能够生成设定的浓度梯度(浓度比例5∶1∶0),每一分支的细胞培养单元内浓度差异在0.1%以内;细胞培养单元内流速分布均匀,培养单元内的平均流速为(7.1±0.3)μm/s;两种细胞的生长符合S型生长规律,细胞膜染色实验表明在该微流控器件内能够实现两种细胞的平行共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该微流控器件能够模拟细胞在体内的流动环境,为靶向药物浓度筛选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细胞微环境 靶向药物浓度筛选 平行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P-MS测定硼中子俘获治疗中全血硼浓度的方法探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傅霜 孙晓萍 +2 位作者 卞亚 陈腊梅 周平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0-543,共4页
该文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建立了一套人体全血硼浓度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0.1%硝酸和0.1%Triton X-100的混合溶液直接稀释全血样品,并验证了方法的系统适用性、定量范围、精密度和准确度、基质效应等。结果表明,在^(1... 该文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建立了一套人体全血硼浓度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0.1%硝酸和0.1%Triton X-100的混合溶液直接稀释全血样品,并验证了方法的系统适用性、定量范围、精密度和准确度、基质效应等。结果表明,在^(10)B为2~50μg/mL的定量范围内,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且无基质效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快速、数据可取用等特点,适用于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期间患者血液中^(10)B浓度的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血硼浓度 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氧疗在儿童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龙 杨佳 +3 位作者 钮明杨 张晓文 贾理博 王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23-1828,共6页
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氧疗与双鼻导管吸氧在儿童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氧疗支持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流... 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氧疗与双鼻导管吸氧在儿童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氧疗支持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流量氧疗组和鼻导管吸氧组,各30例。高流量氧疗组给予经鼻高流量吸氧,氧流量为15~40 L/min,温度为34℃,初始吸入氧浓度(FiO_(2))为40%;鼻导管吸氧组给予双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4 L/min。比较两组患儿的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术中最低经皮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及呼吸频率峰值、术中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观察并记录高流量氧疗组FiO_(2)升高的例次数和平均FiO_(2)。结果:经鼻高流量氧疗组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呼吸频率峰值低于鼻导管吸氧组,术中最低SpO_(2)高于鼻导管吸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心率峰值、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流量氧疗组FiO_(2)升高16例次,FiO_(2)为(50.67±15.52)%。结论:与鼻导管吸氧相比,经鼻高流量氧疗用于儿童支气管镜检查能够降低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维持患儿更高的SpO_(2)和更稳定的呼吸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高流量氧疗 鼻导管吸氧 电子支气管镜 血氧饱和度 氧浓度 儿童 氧疗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阳县人民医院血培养常见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16
作者 罗根 韩林妍 +6 位作者 廖兰 王若愚 陈飞帆 谭孝忠 樊恩情 陈志军 潘彬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7,共8页
目的 了解2019—2023年云阳县人民医院住院患者血培养分离常见细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2023年云阳县人民医院血培养分离常见细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和耐药性。结果 血培养分离菌共3 78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 ... 目的 了解2019—2023年云阳县人民医院住院患者血培养分离常见细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2023年云阳县人民医院血培养分离常见细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和耐药性。结果 血培养分离菌共3 78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 931株(51.0%),革兰阳性菌1 858株(49.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3.3%)、大肠埃希菌(25.4%)、肺炎克雷伯菌(13.7%)、金黄色葡萄球菌(9.9%)、阴沟肠杆菌(1.8%)位列前5位。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的检出率分别为27.1%、34.5%和49.9%。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MRSE和其他MRCNS)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MSSE和其他MSCNS)。葡萄球菌属未检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耐药菌株。肠球菌属中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两菌中均未检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耐药株。所有链球菌属细菌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者。肠杆菌目中,除了黏质沙雷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达25.0%以外,其他菌属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均<10.0%。肠杆菌目细菌均未发现对替加环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7%和3.8%,未检出对黏菌素类耐药的菌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1.4%和38.0%。结论 血培养分离革兰阴性菌较革兰阳性菌略为多见。MRSA和MRCNS的检出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和黏质沙雷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高。应加强对医院血培养分离细菌的耐药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耐药细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烟肼联合利福喷丁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依非韦伦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17
作者 何张玙璠 阮巧玲 +5 位作者 杨欣平 普琳梅 邵凌云 张文宏 张云桂 杨清銮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目的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使用1个月每周3次异烟肼联合利福喷丁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方案,评估依非韦伦药代动力学影响血药浓度和预防结核活动的有效性。方法 接受600 mg依非韦伦治疗HIV感染者同时使用包含利福喷丁(450 mg)及... 目的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使用1个月每周3次异烟肼联合利福喷丁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方案,评估依非韦伦药代动力学影响血药浓度和预防结核活动的有效性。方法 接受600 mg依非韦伦治疗HIV感染者同时使用包含利福喷丁(450 mg)及异烟肼(400 mg)1个月每周3次(1H3P3)的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分别在第0、2、4、8周进行依非韦仑血药浓度检测,第2、4周进行利福喷丁血药浓度检测,第0、8周测定血HIV-RNA。目标为依非韦伦浓度>1 mg/L,如果80%以上受试者的依非韦仑血药浓度达到目标值则认为该预防性治疗方案是可接受的。随访18个月,评估该方案的有效性。结果 共入组31例HIV感染者,其中2例受试者基线依非韦伦血药浓度<1 mg/L,鉴于依从性较差将其从药代动力学分析中剔除。其余29例受试者中23(79.3%)例为男性,年龄[中位数 (四分位数)]为43.0 (32.5,53.5)岁。第0周的依非韦伦血药浓度[中位数 (四分位数)]为2.33 (1.96,2.34) mg/L;第2周为2.32 (1.90,3.28) mg/L;第4周为2.07 (1.83,3.09)mg/L;第8周2.71(2.14,3.33)mg/L。依非韦伦在第0周、第2周、第4周、第8周四个时间点的血浆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的利福喷丁血药浓度为9.36(6.23,16.47)mg/L;第4周为9.36(6.41,15.56)mg/L。利福喷丁第2周与第4周的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试者在第2、4、8周依非韦伦的血药浓度都大于1 mg/L。此外,男性比女性依非韦伦血药浓度更低 (P<0.05);低体重(<60 kg)比高体重(≥60 kg)受试者依非韦伦血药浓度更高(P<0.05)。对受试者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随访,均未出现活动性结核症状或体征。结论 依非韦伦与1H3P3方案联合使用对依非韦伦血药浓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非韦伦 利福喷丁 血药浓度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致肝硬化患者血小板降低的药学监护
18
作者 朱珊珊 张博 +1 位作者 张可兴 马明明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3-675,共3页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降低的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利奈唑胺致肝硬化患者血小板降低的药学实践,明确危险因素,采取应对措施,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患者肝硬化、肌酐清除率及基础血小板值处于较低水平,与血小板减...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降低的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利奈唑胺致肝硬化患者血小板降低的药学实践,明确危险因素,采取应对措施,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患者肝硬化、肌酐清除率及基础血小板值处于较低水平,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关系密切。药师建议停药后患者血小板回升。在血药浓度监测下再次启用利奈唑胺(0.3 g,静脉滴注,q12h),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未再出现血小板减少。结论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密切关注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更好地保障治疗的安全及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肝硬化 血小板降低 血药浓度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治疗后贝达喹啉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19
作者 犹太线 舒丞杰 +3 位作者 徐明龙 黄梅 李娜娜 彭章丽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073-2081,共9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使用贝达喹啉(Bedaquilin,BDQ)抗结核治疗后,BDQ血药浓度与临床相关因素及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2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结核病区,使用含BDQ方案治疗的22例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ifam... 目的回顾性分析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使用贝达喹啉(Bedaquilin,BDQ)抗结核治疗后,BDQ血药浓度与临床相关因素及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2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结核病区,使用含BDQ方案治疗的22例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ifampicin-resistant tuberculosis,RR-TB)或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或准广泛耐药结核病(pre-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Pre-XDR-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RR-TB患者6例(27.27%)、MDR-TB患者12例(54.55%)、Pre-XDR-TB患者4例(18.18%)。收集患者治疗不同时间服药后2 h外周血,通过质谱-液相色谱(LC-MS/MS)分析技术监测BDQ血药浓度,通过R studio调取ggplot2及corrplot包,编写相关代码,分析BDQ血药浓度、心电图QTcF(按Fridericia法校正的QT间期)、肝肾功、体质量、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性别、血尿酸、血清肌酐(Scr)等相关指标并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立影响BDQ血药浓度的独立因素。结果22例接受含BDQ治疗患者,服药1.5周后血药浓度达到高峰,2周后逐渐趋于平稳维持在1~3μg/mL之间,24周停用BDQ抗结核治疗,直至抗结核治疗36周仍能在外周血中检测出BDQ,约为1μg/mL。BDQ血药浓度与年龄、体质量、BMI、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DiL)、尿素、尿酸、QTcF无明显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DQ血药浓度与痰涂片抗酸染色变化存在相关性(r=0.35,P<0.05)。BDQ血药浓度变化与血清肌酐有相关性(r=0.3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DQ血药浓度与Scr正相关,是影响BDQ血药浓度的因素。22例患者的治疗结局:20例(90.9%,20/22)治愈,1例死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例复发。结论含BDQ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对于利福平/耐多药肺结核/准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安全性较高,且患者耐受性及预后相对良好,尚未发现与BDQ直接相关的不良事件,BDQ血药浓度与SCr相关,需密切检测BDQ血药浓度及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耐药结核病 贝达喹啉 血药浓度 QT间期 血清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和水溶性番茄浓缩物复合剂的降血脂功效研究
20
作者 陈雨欣 刘文挚 +2 位作者 赵雅欣 郭月逸 赵江燕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4,共8页
【目的】探究银杏叶提取物(GBE)和水溶性番茄浓缩物(WSTC)复合剂对高脂血症(HLP)大鼠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SD大鼠,10只作为空白对照(CON)组,其余30只通过建立高脂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MOD)组、阳性对照(PC)组和GBE+WSTC复合剂组... 【目的】探究银杏叶提取物(GBE)和水溶性番茄浓缩物(WSTC)复合剂对高脂血症(HLP)大鼠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SD大鼠,10只作为空白对照(CON)组,其余30只通过建立高脂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MOD)组、阳性对照(PC)组和GBE+WSTC复合剂组。给药45 d后,测定血清中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机理指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R)和胆固醇7-羟化酶(CYP7A1)的质量浓度;抗氧化指标: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与MOD组相比,在血脂指标中,GBE+WSTC复合剂组血清中TC和LDL-C的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TG浓度极其显著降低(P<0.001),而HDL-C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在机理指标中,LDLR质量浓度显著升高(P<0.05),HMG-CoAR质量浓度显著降低(P<0.05),CYP7A1质量浓度极其显著升高(P<0.001);在抗氧化指标中,MDA浓度极其显著降低(P<0.001),SOD酶活力极其显著升高(P<0.001),而GSH质量浓度和GSH-Px酶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GBE+WSTC复合剂组可有效改善HLP大鼠的症状,该研究为降血脂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银杏叶提取物 水溶性番茄浓缩物 血脂指标 机理指标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