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9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cro kinetics for synthesis of dimethyl carbonate from urea and methanol on Zn-containing catalyst 被引量:1
1
作者 ZHAO Wen-bo HAN Bing +2 位作者 ZHAO Ning XIAO Fu-kui WEI W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期85-92,共8页
In a stainless steel autoclave,the synthesis kinetics of dimethyl carbonate(DMC) from urea and methanol was separately investigated without catalyst and with Zn-containing catalyst.Without catalyst,for the first react... In a stainless steel autoclave,the synthesis kinetics of dimethyl carbonate(DMC) from urea and methanol was separately investigated without catalyst and with Zn-containing catalyst.Without catalyst,for the first reaction of DMC synthesis(the reaction of urea with methanol to methyl carbamate(MC)),the reaction kinetics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first order with respect to the concentrations of both methanol and urea.For the second reaction of DMC synthesis(the reaction of MC with methanol to DMC),the results exhibit characteristics of zero-order reaction.For Zn-containing catalyst,the first reaction is neglected in the kinetics model since its rate is much faster than the second reaction.The macro-kinetic parameters of the second reaction are obtained by fitt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to a pseudo-homogenous model,in which a side reaction in forming process of DMC is incorporated since it decreases the yield of DMC drastically at high temperature.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reaction from MC to DMC is 104 kJ/mol while that of the side reaction of DMC is 135 kJ/mol.The highest yield of DMC is 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ro-kinetics dimethyl carbonate UREA METHANOL methyl carbam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缺陷结构的UiO-66-SO_(3)H-X催化CO_(2)和CH_(3)OH合成DMC研究
2
作者 张奥森 张忠琪 +5 位作者 沈英杰 王培贤 王自庆 王贺云 熊新阳 田芳芳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59,共11页
CO_(2)大量排放造成全球变暖引起了广泛关注,如何减少CO_(2)排放并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已成为研究热点。以2-巯基苯甲酸(MBA)和对苯二甲酸(H_(2)BDC)作为配体,合成了一系列UiO-66-SH-X,然后利用H_(2)O_(2)氧化制备了UiO-66-SO_(3)H... CO_(2)大量排放造成全球变暖引起了广泛关注,如何减少CO_(2)排放并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已成为研究热点。以2-巯基苯甲酸(MBA)和对苯二甲酸(H_(2)BDC)作为配体,合成了一系列UiO-66-SH-X,然后利用H_(2)O_(2)氧化制备了UiO-66-SO_(3)H-X(X=n(MBA):(n(H_(2)BDC)+n(MBA)))催化剂,并研究了n(MBA):(n(H_(2)BDC)+n(MBA))对UiO-66-SO_(3)H-X的物理化学性质、催化性能和重复使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UiO-66-SO_(3)H-X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随着n(MBA):(n(H_(2)BDC)+n(MBA))增大,UiO-66-SO_(3)H-X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迅速减小。与UiO-66相比,UiO-66-SO_(3)H-X催化性能更优,其中UiO-66-SO_(3)H-0.3催化性能最优。在温度140℃、CO_(2)压力3.5 MPa、催化剂用量0.1 g和反应时间8 h条件下,DMC收率为0.92%,较UiO-66提高2.83倍。UiO-66-SO_(3)H-0.3具有良好的水热稳定性,经过3次循环测试后,活性比(3次循环后DMC收率与新鲜催化剂DMC收率之比)为9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碳酸二甲酯 UiO-66 连接体缺陷 酸性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气氛对棒状CeO_(2)催化CO_(2)和甲醇直接合成DMC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范长帅 丁传敏 +4 位作者 宋清文 石子兴 刘平 张侃 王俊文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110,119,共8页
二氧化碳(CO_(2))和甲醇(MeOH)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DMC)是一条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DMC制备路线,并可实现CO_(2)资源化利用。氧化铈(CeO_(2))基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该反应,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形貌调控与杂原子掺杂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二氧化碳(CO_(2))和甲醇(MeOH)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DMC)是一条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DMC制备路线,并可实现CO_(2)资源化利用。氧化铈(CeO_(2))基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该反应,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形貌调控与杂原子掺杂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棒状CeO_(2)前驱体,然后在不同的焙烧气氛(分别为H_(2)、N_(2)、air和O_(2))中处理前驱体得到相应催化剂,然后将催化剂应用于2-氰基吡啶(2-cp)作脱水剂的CO_(2)和MeOH直接合成DMC(加入0.10 mol MeOH、0.05 mol 2-cp和0.32 g催化剂,在120℃、5 MPa的条件下反应2 h)中,研究了焙烧气氛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RD、N2吸/脱附和SEM等对催化剂的晶相结构、织构性质和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4种催化剂在结构性质和形貌方面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而催化剂表面的Ce价态与酸碱位点密切相关。催化剂表面存在的丰富缺陷位点使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CeO_(2)-air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分别为65.44m^(2)/g和30.06nm),催化剂主要暴露的CeO_(2)(111)晶面能促进DMC的生成。与其他3种催化剂相比,CeO_(2)-air因表面含有最丰富的中强酸碱位点和总的酸碱位点,以及较强的弱酸酸性而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性能,该催化剂作用下的DMC产率和DMC选择性分别为83.2%和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直接合成 CeO_(2)催化剂 焙烧气氛 酸碱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汽化-热泵精馏工艺分离DMC-MeOH共沸物
4
作者 王济杰 杨立秋 周浩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5,共11页
碳酸二甲酯(DMC)-甲醇(MeOH)共沸物分离存在能耗高、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渗透汽化(PV)作为液-液分离技术,不受汽-液平衡限制,广泛用于共沸物体系的分离.传统的PV过程需要外部提供热量来维持恒定的原料侧温度;同时,渗透侧需要外部提供... 碳酸二甲酯(DMC)-甲醇(MeOH)共沸物分离存在能耗高、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渗透汽化(PV)作为液-液分离技术,不受汽-液平衡限制,广泛用于共沸物体系的分离.传统的PV过程需要外部提供热量来维持恒定的原料侧温度;同时,渗透侧需要外部提供冷量来冷凝收集,降低了能源利用效率.本研究设计开发了PV-热泵精馏工艺,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膜分离DMC-MeOH共沸物体系,用热泵进行热集成,并将模拟结果与文献报道的萃取精馏、变压精馏和传统PV-精馏等过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常压、共沸点进料、PV单元渗透液与进料质量流量的比值(stage-cut)为0.3时,PV-热泵精馏工艺节能效果较好,与有热集成的变压精馏相比,可降低能耗约47%,能效提高90%.本研究设计的PV-热泵精馏工艺为共沸物的分离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碳酸二甲酯-甲醇共沸物 热泵精馏 热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喷油策略和EGR耦合控制的单缸共轨柴油机燃用DMC/柴油调和燃料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梅德清 任华 +1 位作者 王忠 Roland Baar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2,共6页
在柴油中掺入10%碳酸二甲酯(10%DMC,简称为D10),进行了D10燃料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特定负荷下,对于3种燃油(D10无喷油调整、D10有喷油调整和柴油)供给状态下,发动机的着火几乎出现在同一时刻;发动机燃用D10时,其瞬... 在柴油中掺入10%碳酸二甲酯(10%DMC,简称为D10),进行了D10燃料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特定负荷下,对于3种燃油(D10无喷油调整、D10有喷油调整和柴油)供给状态下,发动机的着火几乎出现在同一时刻;发动机燃用D10时,其瞬时放热率在初始阶段比柴油高,指示热效率明显得到提高;HC和CO排放下降明显,但这两者遵循不同的机理,其中CO在高负荷下对较低的过量空气系数更敏感,而HC则更多地与着火延迟期长短有关;NOx排放因含氧燃料DMC的加入而增加,同时燃料中的氧对PM排放的降低起到了重要作用。PM排放的降幅和NOx排放的升幅为后续调节这两者排放提供了较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含氧燃料 碳酸二甲酯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Br催化剂上DMC与苯酚甲基化合成苯甲醚的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冰 赵宁 +1 位作者 魏伟 孙予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结合原位FT-IR,热力学分析及反应规律研究了KBr催化剂上碳酸二甲酯(DMC)氧位甲基化苯酚合成苯甲醚的反应机理。FT-IR显示KBr催化剂高于100℃活化苯酚生成酚盐,但至200℃也不活化DMC。共吸附的FT-IR及反应数据均显示苯甲醚高于150℃时生... 结合原位FT-IR,热力学分析及反应规律研究了KBr催化剂上碳酸二甲酯(DMC)氧位甲基化苯酚合成苯甲醚的反应机理。FT-IR显示KBr催化剂高于100℃活化苯酚生成酚盐,但至200℃也不活化DMC。共吸附的FT-IR及反应数据均显示苯甲醚高于150℃时生成。反应中检测到少量羰基甲氧基化产物苯基甲基碳酸酯(MPC)先于苯甲醚而生成,结合热力学计算及MPC分解转化的实验结果分析,生成MPC的反应是与生成苯甲醚的甲基化反应并行的可逆副反应。甲基化反应的机理为苯酚先被去质子化而形成酚盐,高于150℃时,酚盐的酚氧负离子亲核进攻DMC的甲基碳而生成苯甲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dmc) 苯酚 氧位甲基化 苯甲醚 原位FT-IR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Al水滑石催化DMC与苯酚的酯交换反应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忠 李彦君 +1 位作者 崔丽萍 阴丽华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4-587,592,共5页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Ni/Al水滑石催化剂,并测试了其催化DMC与苯酚酯交换反应的性能,考察了沉淀剂和镍铝摩尔比对Ni/Al水滑石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Ni/Al水滑石具有较好的酯交换催化活性,且以尿素为沉淀剂制备的Ni/Al水滑石晶型较好,目...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Ni/Al水滑石催化剂,并测试了其催化DMC与苯酚酯交换反应的性能,考察了沉淀剂和镍铝摩尔比对Ni/Al水滑石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Ni/Al水滑石具有较好的酯交换催化活性,且以尿素为沉淀剂制备的Ni/Al水滑石晶型较好,目标产物的选择性也较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均一的水滑石物相对酯交换反应的催化活性有利,在镍铝摩尔比为1:1,n(Urea):n(NO3-)=1:1,100℃水热合成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好,碳酸二甲酯(DMC)的转化率为20.2%,甲基苯基碳酸酯(MPC)和碳酸二苯酯(DPC)的收率分别为13.1%和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碳酸二苯酯 Ni/Al水滑石 尿素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C-CH_3OH二元共沸物的分离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卫敏 李忠 谢克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34-1238,共5页
综述了碳酸二甲酯-甲醇二元共沸物汽液平衡和分离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在各种分离方法中,膜分离和吸附分离能耗低、效率高,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方法;萃取精馏和共沸精馏具有设备简单、操作安全等优势,是分离提纯DMC CH3OH共沸物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甲醇 共沸物 分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吴子锋 王红娟 +3 位作者 王浩帆 曹永海 余皓 彭峰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033-5042,共10页
碳酸二甲酯作为一种环保型化工产品,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而电化学合成碳酸二甲酯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制备技术,具备反应体系简洁、高效、易于控制等优势,这是未来工业化生产所追求的目标。本文首先介绍了碳酸二甲酯的性质、应用领... 碳酸二甲酯作为一种环保型化工产品,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而电化学合成碳酸二甲酯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制备技术,具备反应体系简洁、高效、易于控制等优势,这是未来工业化生产所追求的目标。本文首先介绍了碳酸二甲酯的性质、应用领域、传统合成方法,简述了电化学合成的优点。其次,对国内外电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尽管电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合成过程不够绿色、产率及选择性尚未达到理想状态、未实现产业化等。最后,对电合成碳酸二甲酯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包括电极材料、电解质、电化学池、反应条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合成 碳酸二甲酯 二氧化碳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C和丙醇酯交换合成MPC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春香 赵天生 丁永杰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21,25,共4页
用Benson基团贡献法计算了碳酸二甲酯(DMC)和丙醇酯交换合成碳酸甲丙酯(MPC)反应相关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fH0m、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fG0m和等压摩尔热容Cp,m;计算了300~800K反应温度内主副反应的焓变△rHm、自由能变化△rGm、和平... 用Benson基团贡献法计算了碳酸二甲酯(DMC)和丙醇酯交换合成碳酸甲丙酯(MPC)反应相关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fH0m、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fG0m和等压摩尔热容Cp,m;计算了300~800K反应温度内主副反应的焓变△rHm、自由能变化△rGm、和平衡常数Kp。结果表明:合成MPC的反应是热力学上有利的反应,并且高温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副产物碳酸二丙酯(DPC)通过MPC和丙醇的进一步酯交换反应生成,从而为合成反应条件的控制提供了热力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甲丙酯合成 MPC 碳酸二甲酯 dmc 丙醇 酯交换反应 热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oO_3/La^(3+)-TiO_2/ZrAlO光催化CO_2和CH_3OH直接合成DMC 被引量:3
11
作者 薛茹君 朱峰 李丽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30,共4页
制备了CO_2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光催化剂Ni-MoO_3/LT-ZAO(复合载体La^(3+)-TiO_2/ZrAlO),以XRD、H_2-TPR、N_2吸附脱附表征了催化剂及载体的物相组成及还原性能,测定了催化剂及载体的比表面积和比孔容,采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 制备了CO_2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光催化剂Ni-MoO_3/LT-ZAO(复合载体La^(3+)-TiO_2/ZrAlO),以XRD、H_2-TPR、N_2吸附脱附表征了催化剂及载体的物相组成及还原性能,测定了催化剂及载体的比表面积和比孔容,采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表征了光催化剂的光吸收性能,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评价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TiO_2中掺杂La_2O_3使得催化剂的光吸收边带向可见光区迁移;MoO_3和La_2O_3使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强度增强,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12%(Ni-MoO_3)/LT-ZAO光催化剂显示出最好的活性和较好的选择性,其甲醇转化率高达12.1%而对DMC的选择性为9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O3/La3+-TiO2/ZrAlO 光催化剂 碳酸二甲酯(dmc) 直接合成 二氧化碳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C催化CO_2和环氧丙烷的调节共聚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统昌 邹志强 +3 位作者 刘言平 罗建新 张敏 陈立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20,共4页
以聚醚多元醇、二缩三乙二醇或季戊四醇作为分子量调节剂,用Zn-Co双金属氰化物(DMC)高效催化CO2和环氧丙烷(PO)调节共聚合成了数均分子量为3000~8000的多官能度脂肪族聚碳酸酯多元醇,共聚物的分子量基本符合设计要求。几种分子量调... 以聚醚多元醇、二缩三乙二醇或季戊四醇作为分子量调节剂,用Zn-Co双金属氰化物(DMC)高效催化CO2和环氧丙烷(PO)调节共聚合成了数均分子量为3000~8000的多官能度脂肪族聚碳酸酯多元醇,共聚物的分子量基本符合设计要求。几种分子量调节剂均能成功合成两官能度或四官能度的共聚产物,产物中碳酸酯键含量最高可达60%,催化效率最高达663 g/g催化剂,副产物最低可控制到4%。文中还考察了温度、压力、调节剂及催化剂用量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发现60℃的低温更有利于CO2和环氧丙烷的共聚反应,而且要获得碳酸酯键含量较高的产物,需控制调节剂和催化剂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 调节共聚 CO2 环氧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DMC产业链碳足迹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于涵 蒋庆哲 +1 位作者 宋昭峥 袁波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13,共5页
基于全生命周期法(LCA)对CO_2-DMC(碳酸二甲酯)产业链碳足迹进行了分析,分别以常规反应塔工艺、膜反应塔工艺和反应精馏塔工艺为对象,考察了各工艺在不同能源供应情景下产业链的碳足迹情况,对原料的获取、原料的运输、燃料的使用、燃料... 基于全生命周期法(LCA)对CO_2-DMC(碳酸二甲酯)产业链碳足迹进行了分析,分别以常规反应塔工艺、膜反应塔工艺和反应精馏塔工艺为对象,考察了各工艺在不同能源供应情景下产业链的碳足迹情况,对原料的获取、原料的运输、燃料的使用、燃料的运输以及产品的配送等环节进行了碳足迹分析。结果表明:3种工艺中反应精馏塔工艺能耗、碳足迹最小,常规反应塔工艺最大;以渣油为燃料常规反应塔工艺单位产品碳足迹最大,碳足迹为1.67 t CO_2/t DMC,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反应精馏塔工艺碳足迹最小,单位产品碳足迹为0.70 t CO_2/t DMC;燃料消耗碳足迹在总碳足迹中占比最大,其次为原料上游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法 CO2 碳酸二甲酯 产业链 碳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O对合成DMC用Cu- Ni/V_2O_5- SiO_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黎汉生 钟顺和 +1 位作者 王建伟 肖秀芬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2-554,共3页
V2O5- SiO2(VSiO) supported Cu- Ni- K2O catalysts for the synthesis of dimethyl carbonate were prepared using isovolumic impregnation. Based on TPR,TPD, IR and micro- reactor techniques, the effect of K2O on the adso... V2O5- SiO2(VSiO) supported Cu- Ni- K2O catalysts for the synthesis of dimethyl carbonate were prepared using isovolumic impregnation. Based on TPR,TPD, IR and micro- reactor techniques, the effect of K2O on the adsorption and reaction of CO2 and CH3OH on the catalyst were character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ddition of K2O exerts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charge distribution of the active sites on Cu- Ni/VSiO catalyst,increases the intensities of CO2 horizontal adsorption state, while that of the dissociation state of methanol descends. When the ratio of K is above 15% , K2CO3 is formed on the catalyst. Moreover,the main reaction products of CO2 and CH3OH on Cu- Ni- K2O/VSiO catalyst are still DMC, H2O, CO and CH2O,and with the addition of K2O, the conversion of reactants rise, but the selectivity of by- products de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钾助剂 负载型铜-镍催化剂 二氧化碳 甲醇 碳酸二甲酯 催化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C与苯胺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贺玲 王杲 +1 位作者 何鑫凯 田恒水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0-74,共5页
苯氨基甲酸甲酯是非光气法生产MD I的重要原料,碳酸二甲酯(DMC)与苯胺甲氧羰基化法是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文中用基团贡献法计算了该反应体系的反应热、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化学反应平衡常数,所得结果可指导实验室研... 苯氨基甲酸甲酯是非光气法生产MD I的重要原料,碳酸二甲酯(DMC)与苯胺甲氧羰基化法是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文中用基团贡献法计算了该反应体系的反应热、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化学反应平衡常数,所得结果可指导实验室研究及工业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氨基甲酸甲酯 碳酸二甲酯 苯胺 合成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分子筛催化剂用于合成DMC 被引量:6
16
作者 常雁红 杨彩虹 +3 位作者 李文彬 白亮 韩怡卓 王心葵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33-35,共3页
本文研究了以过渡金属氧化物为活性组分的改性分子筛催化剂对甲醇与碳酸丙烯酯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影响 ,同时对制备条件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加入不同的活性组份改性后的分子筛催化活性有所提高 ;添加助剂有利于反应... 本文研究了以过渡金属氧化物为活性组分的改性分子筛催化剂对甲醇与碳酸丙烯酯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影响 ,同时对制备条件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加入不同的活性组份改性后的分子筛催化活性有所提高 ;添加助剂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而且添加顺序的不同 ,催化效果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酯交换反应 固体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C/汽油混合燃料电喷汽油机非常规污染物的排放特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崇林 董素荣 +3 位作者 赵昌普 张延峰 郭振鹏 徐冠鹏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3-307,共5页
按照一定的体积比将碳酸二甲酯(DMC)添加到90#无铅汽油中,现场配制出DMC/汽油混合燃料.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研究了电喷汽油机燃用不同掺混比例DMC/汽油混合燃料的非常规排放特性以及催化器净化效率.结果表明,在不改变汽油机任何参数... 按照一定的体积比将碳酸二甲酯(DMC)添加到90#无铅汽油中,现场配制出DMC/汽油混合燃料.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研究了电喷汽油机燃用不同掺混比例DMC/汽油混合燃料的非常规排放特性以及催化器净化效率.结果表明,在不改变汽油机任何参数的情况下,汽油机燃用DMC/汽油混合燃料,在中等负荷时,催化前的苯排放有明显降低,尤其添加比例为1.20/0(体积分数)时,与基础油相比降低约250/0,但排气中甲醛、乙醛和未燃DMC排放升高,三效催化器对苯和乙醛的平均净化效率分别为850/0和450/0,而催化后排气中未检测出甲醛和未燃DMC,说明催化器对其净化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碳酸二甲脂 气相色谱技术 催化器 非常规排放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C-甲醇-水三元混合物的萃取精馏分离工艺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玉春 张志浩 +2 位作者 高源 李忠 郑华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196-4204,共9页
运用Aspen Plus软件回归文献数据校正了碳酸二甲酯(DMC)-水(H2O)混合物的UNIQUAC热力学模型参数,并以该模型为基础分析了水作为萃取剂萃取精馏分离DMC-甲醇(CH3OH)-水三元混合物的分离原理,结合混合组分的三角相图和物料组成设计了反向... 运用Aspen Plus软件回归文献数据校正了碳酸二甲酯(DMC)-水(H2O)混合物的UNIQUAC热力学模型参数,并以该模型为基础分析了水作为萃取剂萃取精馏分离DMC-甲醇(CH3OH)-水三元混合物的分离原理,结合混合组分的三角相图和物料组成设计了反向萃取精馏工艺,发现选用水为萃取剂可以利用DMC-水的部分互溶特性,通过三塔精馏即可分离DMC-甲醇-水三元混合物,沸点较高的DMC和少量水由塔顶馏出,而沸点较低的甲醇和大部分水由塔底采出,避免了DMC-甲醇二元共沸物的形成。同时,在相同分离要求下设计了变压精馏工艺,通过对两个精馏工艺参数模拟优化,发现萃取精馏工艺的总冷凝负荷和总加热负荷分别为888.7kW和898.2kW,其总能耗较变压精馏工艺节约了47.2%,萃取精馏工艺的年总费用(TAC)比变压精馏工艺下降了4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精馏 分离 共沸物 碳酸二甲酯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丙烯酯和甲醇酯交换制备DMC的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江琦 李向升 +1 位作者 黎钦源 黄仲涛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4,共4页
研究了碳酸丙烯酯和甲醇经酯交换制备碳酸二甲酯的催化剂及反应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无机碱对酯交换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且其活性与碱性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其中甲醇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物种活性较高。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 研究了碳酸丙烯酯和甲醇经酯交换制备碳酸二甲酯的催化剂及反应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无机碱对酯交换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且其活性与碱性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其中甲醇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物种活性较高。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33~353K;反应时间1h;催化剂含量1.0%~2.5%;m(酯)/m(醇)=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酯交换 催化剂 反应工艺 d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气相氧化羰化合成DMCⅡ.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兴权 王丽琼 +1 位作者 赵天生 鲍晓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52-755,共4页
考察了复合载体Cu基催化剂催化甲醇气相氧化羰化合成DMC的工艺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反应温度越高 ,甲醇转化率越高 ,DMC的选择性降低 ,当温度升高到 15 0℃后 ,DMC的选择性急剧下降 ;压力越高 ,甲醇转化率越高 ,DMC... 考察了复合载体Cu基催化剂催化甲醇气相氧化羰化合成DMC的工艺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反应温度越高 ,甲醇转化率越高 ,DMC的选择性降低 ,当温度升高到 15 0℃后 ,DMC的选择性急剧下降 ;压力越高 ,甲醇转化率越高 ,DMC的选择性不变 ;CO/O2 摩尔比控制在 10~ 16有利于DMC的生成 ;当空速为 160 0~ 3 60 0h- 1 时 ,外扩散和接触时间的影响已被消除 ,甲醇转化率和DMC产率不再变化 ,但DMC的选择性下降。在优化的制备条件下 ,甲醇转化率超过 5 % ,DMC的选择性近 1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载体 氧化羰化 碳酸二甲酯 Cu基催化剂 甲醇 一氧化碳 氧气 工艺条件 催化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