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YB5R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孙书凝 龚予希 +5 位作者 杨野梵 甘芠源 陈刚 肖菁娇 张诗婷 张智弘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4-651,共8页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B5还原酶2(NADH⁃cytochrome B5 reductase 2,CYB5R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对临床预后的指示价值,为DLBCL分子分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生物...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B5还原酶2(NADH⁃cytochrome B5 reductase 2,CYB5R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对临床预后的指示价值,为DLBCL分子分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与临床验证相结合的策略。首先于TCGA数据库获取DLBCL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数据集,应用DAVID 6.8平台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关键基因CYB5R2。基于TCGA和GTEx数据库整合分析CYB5R2在DLBCL组织与正常淋巴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基于免疫组化判读分析CYB5R2蛋白在DLBCL和小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差异。进一步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经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59例DLBCL患者,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CYB5R2蛋白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包括Ann Arbor分期、细胞起源(cell of origin,COO)分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CD10表达状态等]及治疗反应[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差异。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YB5R2在DLBCL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5)。临床队列验证发现CYB5R2在LDH升高病例中的阳性表达高于LDH正常病例(χ^(2)=4.832,P=0.028);在Non⁃GCB亚型病例的阳性表达高于GCB亚型病例(χ^(2)=4.468,P=0.035);在CD10阳性病例中的阳性表达高于CD10阴性病例(χ^(2)=4.468,P=0.035)。生存分析表明,CYB5R2高表达患者的5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显著低于CYB5R2零或低表达患者(χ^(2)=4.799,P=0.028);高表达患者的CR率显著低于CYB5R2零或低表达患者(χ^(2)=4.015,P=0.045)。结论:CYB5R2在DLBCL中呈现特征性高表达模式,其过表达与Non⁃GCB亚型、LDH升高等不良预后因素显著相关,提示其可为完善DLBCL的分子分型体系及开发靶向代谢治疗策略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cyb5R2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NC5B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对黑素瘤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左元玲 杨剑峰 +1 位作者 何杨 赵益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59-1262,共4页
目的制备非协调性分子5同源蛋白B(UNC5B)的单克隆抗体(mAb),分析其功能。方法将UNC5B基因片段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连接,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原核诱导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用UNC5B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杂交瘤技术... 目的制备非协调性分子5同源蛋白B(UNC5B)的单克隆抗体(mAb),分析其功能。方法将UNC5B基因片段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连接,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原核诱导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用UNC5B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杂交瘤技术筛选可稳定分泌抗UNC5B的杂交瘤细胞株,并用Western blot法、ELISA和流式细胞术鉴定。利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UNC5BmAb对黑素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达并纯化了UNC5B重组蛋白;筛选出1株高效价的2C9mAb,通过ELISA、Western blot法和流式细胞术证实该m Ab特异性识别UNC5B;划痕实验证明在netrin-1存在的条件下,UNC5BmAb可促进黑素瘤细胞迁移。结论成功制备了UNC5B的特异性m Ab,在netrin-1存在时,该抗体可促进黑素瘤细胞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协调性分子5同源蛋白b(UNC5b) 蛋白纯化 单克隆抗体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TD5介导AKT1磷酸化调控结肠癌细胞的迁移和5-FU敏感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开禹 史建国 程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6-591,共6页
目的:探讨含SET结构域蛋白5(SETD5)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对5-氟尿嘧啶(5-FU)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常规培养结肠癌细胞,用Lipofectamine 2000将siSETD5-NC、si-SETD5-1~3质粒转染至HT-29细胞中,将其分为对照组(未处理)、si-... 目的:探讨含SET结构域蛋白5(SETD5)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对5-氟尿嘧啶(5-FU)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常规培养结肠癌细胞,用Lipofectamine 2000将siSETD5-NC、si-SETD5-1~3质粒转染至HT-29细胞中,将其分为对照组(未处理)、si-SETD5-NC组、si-SETD5组和si-SETD5+SC79组,si-SETD5+SC79组HT-29细胞转染质粒的同时用10µmol/L SC79处理。qPCR法检测NCM460、HT-29和LoVo细胞中SETD5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细胞划痕法、WB法和CCK-8法分别检测各组HT-29细胞的凋亡情况、迁移能力、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对5-FU的敏感性。结果:SETD5 mRNA在HT-29、LoVo细胞中均呈高表达(均P<0.01)。在HT-29细胞中成功地敲减了SETD5 mRNA(P<0.01)。敲减SETD5 mRNA可明显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活性(P<0.01)、迁移能力(P<0.01)、相关蛋白(SETD5、p-PI3K、p-AKT1、p-mTOR蛋白)的表达(均P<0.01)、促进细胞凋亡(P<0.01),且提高其对5-FU的敏感性(P<0.01),这些作用均可被AKT激活剂SC79部分阻挡(P<0.05或P<0.01)。结论:SETD5在HT-29、LoVo细胞中高表达,SETD5通过PI3K/AKT1通路促进结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迁移,且降低其对5-FU的敏感性,SETD5是结肠癌临床诊断、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含有SET结构域蛋白5 蛋白激酶b磷酸化 增殖 迁移 5-氟尿嘧啶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ptm5 3'UTR对小鼠B细胞淋巴瘤38B9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艳青 李艳 +4 位作者 朱明明 丁懿 庞磊 王继军 郁多男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稳定过表达溶酶体相关穿膜蛋白5(lysosomal associated protein transmembrane 5,Laptm5)3'不翻译区(3'UTR)的B细胞淋巴瘤38B9细胞株,探讨Laptm5 3'UTR对小鼠B细胞淋巴瘤38B9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荧... 目的:通过建立稳定过表达溶酶体相关穿膜蛋白5(lysosomal associated protein transmembrane 5,Laptm5)3'不翻译区(3'UTR)的B细胞淋巴瘤38B9细胞株,探讨Laptm5 3'UTR对小鼠B细胞淋巴瘤38B9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B细胞及38B9细胞中Laptm5 mi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将小鼠Laptm5 3'UTR及其含有的microRNA结合位点突变的突变型基因片段构建入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 MSCV-PIG,包装成逆转录病毒,感染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38B9,流式细胞术检测逆转录病毒感染率,细胞计数法及流式细胞术观察Laptm5 3'UTR或其突变型过表达后389B9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结果:相比小鼠B细胞,B细胞淋巴瘤细胞中Laptm5的miRNA及蛋白均显著降低(P<0.01)。成功获得稳定过表达Laptm5 3'UTR(突变型)的38B9细胞株。Laptm5 3'UTR细胞株比Laptm5 3'UTR突变型过表达细胞株的增殖能力显著减慢,凋亡率显著增加[(7.87±1.08)%vs(0.45±0.07)%,P<0.01]。结论:小鼠Laptm53'UTR具有抑制B细胞淋巴瘤增殖、促进其凋亡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影响相关microRNA的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酶体相关跨膜蛋白5 3'不翻译区 b细胞淋巴瘤细胞 3889株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B组5型非结构蛋白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
5
作者 张佳玉 滕培英 +2 位作者 吕维民 杨帆 陈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03-1410,共8页
目的 柯萨奇病毒B组5型(CVB5)是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可导致发热、皮疹或疱疹等临床症状,重症者出现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死亡。天然免疫应答是机体抗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其中核因子κB (NF-κB)是宿主天然免疫反应中的重要蛋白质,... 目的 柯萨奇病毒B组5型(CVB5)是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可导致发热、皮疹或疱疹等临床症状,重症者出现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死亡。天然免疫应答是机体抗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其中核因子κB (NF-κB)是宿主天然免疫反应中的重要蛋白质,然而关于CVB5感染后调控NF-κB介导信号通路的研究尚鲜有报道。方法 本研究通过检测启动子活性、促炎因子水平以及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等,阐明CVB5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机制。结果 CVB5感染可抑制促炎因子表达和p65的磷酸化。CVB5非结构蛋白(NSP)可抑制促炎因子表达以及重要蛋白p65和IκBα的磷酸化。经STRING11.1数据库预测表明,CVB5 3CD蛋白与宿主多聚胞嘧啶结合蛋白1 (PCBP1)具有相互作用,且PCBP1可促进IκBα和p65的磷酸化,抑制病毒复制。结论 CVB5 NSP可负调控NF-κB信号通路,且与3CD相互作用的PCBP1蛋白可通过调控NF-κB通路抑制CVB5复制。本研究探索病毒与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调控作用,从而为研制抗CVB5感染的药物提供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b5型(CVb5) 核因子κb(NF-κb) 非结构蛋白(NSP) 3CD 多聚胞嘧啶结合蛋白(PCb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K5对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运 王莉莉 +2 位作者 赵茜 马士程 贺茂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7-583,共7页
目的:探讨培养新生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5(GRK5)基因沉默后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变化及其与胶质细胞活化、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别或联合RNA干扰沉默GRK5基因表达与NF-κB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干... 目的:探讨培养新生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5(GRK5)基因沉默后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变化及其与胶质细胞活化、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别或联合RNA干扰沉默GRK5基因表达与NF-κB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干预进行实验分组。利用免疫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GFAP与活性caspase-3表达,细胞分泌TNF-α与NO的浓度,p65、TNF-α、IL-1β和iNOS的表达情况等。结果:GRK5 siRNA刺激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并检测到NF-κB表达增多(P<0.01),TNF-α、IL-1β和iNOS 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1),细胞分泌TNF-α和NO增多(P<0.01),活性caspase-3表达增多(P<0.01)。采用GRK5 siRNA+NF-κB抑制剂联合干预可部分逆转GRK5 siRNA引起的上述变化(P<0.05)。结论:GRK5基因沉默可能通过刺激NF-κB表达增多引起星形胶质细胞活化。GRK5的正常表达可能具有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相关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5 NF-Kb 星形细胞 炎症 氧化性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抑制SFRP5启动子的活性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林林 谢青 +5 位作者 单晓亮 权会琴 陈庆美 周帆 聂丹 唐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0-204,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抑制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启动子活性的分子机制。方法:扩增不同长度的SFRP5启动子区片段,构建到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上,并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染入正常肝细胞系LO2细胞,再分别感染编...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抑制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启动子活性的分子机制。方法:扩增不同长度的SFRP5启动子区片段,构建到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上,并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染入正常肝细胞系LO2细胞,再分别感染编码HBx的腺病毒(Ad-HBx)或编码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Ad-GFP),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病毒感染效率,检测萤光素酶活性以观察HBx对SFRP5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1)含不同长度的SFRP5启动子区截短突变报告质粒构建成功。(2)截短突变报告质粒的萤光素酶活性与pGL3-Basic对照组相比,分别为(6.32±0.04)倍(-478 bp~+47 bp)、(5.79±0.32)倍(-811 bp~+47 bp)、(3.59±0.34)倍(-1 235 bp~+47 bp)、(3.86±0.39)倍(-1 677 bp~+47 bp)、(3.26±0.42)倍(-2 072 bp~+47 bp)(均P<0.05)。过表达HBx可以明显抑制SFRP5启动子活性,抑制率分别为44%(-478 bp~+47 bp)(P<0.05)、46%(-811 bp~+47 bp)(P<0.05)、28%(-1 235 bp~+47 bp)、24%(-1 677 bp~+47 bp)和40%(-2 072 bp~+47 bp)。结论:HBx可以明显抑制SFRP5启动子区活性,可能导致SFRP5基因表达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 启动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抗病毒蛋白MxA和2',5'-OAS在肝胚瘤细胞株中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管世鹤 杨东亮 +2 位作者 陆蒙吉 Michael Roggendorf Joerg F.Schlaak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49-153,共5页
目的了解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诱导的抗病毒蛋白MxA和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OAS)在人肝胚瘤细胞株HepG2和HBV稳定转染的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培养的HepG2和HepG2.2.15细胞用IFN-α刺激6h... 目的了解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诱导的抗病毒蛋白MxA和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OAS)在人肝胚瘤细胞株HepG2和HBV稳定转染的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培养的HepG2和HepG2.2.15细胞用IFN-α刺激6h,分离细胞总RNA,经逆转录、32P标记后与尼龙膜上的探针微矩阵(macroarray法)进行分子杂交;并以此来分析HepG2和HepG2.2.15细胞IFN抗病毒基因表达谱。用免疫印迹分析IFN抗病毒蛋白;如,MxA、2',5'-OAS等在肝胚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分析发现在HepG2和HepG2.2.15细胞仅有部分IFN诱导基因表达,多数IFN诱导基因呈低表达或不表达。比较HepG2和HepG2.2.15细胞,发现两者表达IFN诱导基因有差异,即对IFN应答有差异。研究中发现,MxA蛋白在HepG2.2.15细胞中不表达,而在HepG2细胞中却能正常表达。另一种重要的IFN抗病毒蛋白2',5'-OAS,在HepG2.2.15和HepG2细胞中均能表达;在拉米夫啶处理下,HepG2.2.15细胞甚至比HepG2细胞能更好地表达。结论IFN抗病毒蛋白MxA和2',5'-OAS在人肝胚瘤细胞株HepG2和HBV稳定转染的HepG2.2.15细胞中表现出差异的表达模式;HBV及其抗原成分影响人肝胚瘤细胞株的IFN抗病毒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干扰素 微矩阵 MXA蛋白 2′ 5′-寡腺苷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酚酸B上调AMPK改善糖尿病小鼠血管内皮功能 被引量:8
9
作者 侯霁芯 王丹 +6 位作者 阚竞宇 万进东 刘森 王芳 刘家欣 黄鸣清 王沛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3367-3371,共5页
目的观察丹参酚酸B(Sal B)对db/db小鼠血管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20只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Sal B组,每组10只;另选取10只同龄雄性C57BL/Ks 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Sal B组用Sal B以100 mg/(kg·d)的剂量进行灌胃;db/db对... 目的观察丹参酚酸B(Sal B)对db/db小鼠血管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20只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Sal B组,每组10只;另选取10只同龄雄性C57BL/Ks 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Sal B组用Sal B以100 mg/(kg·d)的剂量进行灌胃;db/db对照组和C57BL/KsJ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周测体质量、血压、心率及空腹血糖,干预6周后取胸主动脉观察:血管舒张功能,血管内膜超氧阴离子和NO水平;e NOS,p-e NOS,AMPK,p-AMPK水平。结果 Sal B可显著降低db/db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对血压及心率无显著影响;可减少超氧阴离子水平,增加NO水平,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增加p-e NOS及p-AMPK的水平。结论 Sal B可降低db/db小鼠血管超氧阴离子水平,增加NO水平,从而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激活AMPK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丹参酚酸b 血管功能 氧化应激 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蛋白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的抗HBV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丙发 范鲁雁 +2 位作者 范清林 魏伟 宋礼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4-275,共2页
关键词 rHSA—IFNα-2b 乙肝病毒 STAT1 ISGF3 2'-5’-O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eNOS信号通路在三磷酸腺苷后处理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2
11
作者 高妮妮 王芳 廉哲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I3K-Akt-eNOS)信号通路在三磷酸腺苷(ATP)后处理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将动物分为4组:即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ATP后处理... 目的:探讨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I3K-Akt-eNOS)信号通路在三磷酸腺苷(ATP)后处理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将动物分为4组:即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ATP后处理组、磷酯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Wortmannin)+ATP后处理组(Wortmannin+ATP组)、线粒体ATP依赖性钾通道抑制剂5-羟葵酸(5-HD)+ATP后处理组(5-HD+ATP组)。再灌注结束后,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心肌病理组织变化、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Bcl-2、Bax蛋白表达、Bcl-2/Bax比值及磷酸化eNOS(p-eNOS)蛋白表达。结果 :ATP后处理组心肌细胞核变小及细胞间质水肿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Wortmannin+ATP组和5-HD+ATP组心肌细胞核大小及细胞间质水肿程度与对照组相似;ATP后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减低,抗凋亡因子Bcl-2表达及Bcl-2/Bax比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ortmannin+ATP组和5-HD+ATP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Bcl-2/Bax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NOS蛋白阳性表达ATP后处理组较对照组和Wortmannin+ATP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5-HD+AT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P后处理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eNOS信号通路最终作用于线粒体ATP依赖性钾通道,减少细胞凋亡,减轻兔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磷酯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在多功能性系统萎缩中的调控作用
12
作者 王海龙 邓玉林 +4 位作者 张泽波 王晨 杨祖业 李福涛 马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1-378,共8页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一类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胶质细胞中出现含有不溶性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的胞质包涵体.研究显示,α-synuclein在多系统萎缩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但其毒性的分子机制目...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一类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胶质细胞中出现含有不溶性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的胞质包涵体.研究显示,α-synuclein在多系统萎缩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但其毒性的分子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本文在前期研究氧化应激条件下α-synuclein引起细胞内钙稳态失衡,提出了以氧化应激为连接的多系统萎缩中,胶质细胞死亡的新假说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α-synuclein过表达导致U251细胞变性死亡的分子机制.首先证明过表达α-synuclein的U251细胞出现生长速度减慢、氧化应激水平增加和钙离子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1,TRPC1)表达量升高,而且细胞存活率的变化可通过下调TRPC1的表达得以恢复,说明TRPC1在α-synuclein过表达细胞死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研究发现α-synuclein稳转U251细胞中出现了明显的自噬水平增加和细胞凋亡的特征,表明α-synuclein通过作用于内质网钙泵以及细胞膜上的瞬时受体电位钙通道TRPC1,破坏了细胞内的钙稳态,进而影响自噬和凋亡,增加了U251细胞对于过氧化氢的敏感性,这可能是导致多系统萎缩病人脑内胶质细胞死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SYNUCLEIN 多系统萎缩 钙离子通道 TRPC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1) MAP1LC3b(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beta) DR5(death RECEPTOR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