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炭资源型城市资源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
1
作者 赵开功 李严肃 +2 位作者 张晓蕾 潘涛 李长明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8,共11页
煤炭资源开采导致地区面临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煤炭资源型城市为避免落入资源衰竭困境,必须寻求资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资源、经济、环境系统进行了全面分析,对研究... 煤炭资源开采导致地区面临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煤炭资源型城市为避免落入资源衰竭困境,必须寻求资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资源、经济、环境系统进行了全面分析,对研究区域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特征进行识别分析并探究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煤炭资源型城市在近10年内经济发展迅猛,REE系统综合发展指数由2013年的0.3488增长到了2022年的0.6740,年均增长10%;耦合协调程度整体上差异显著,在空间上呈现东部发展较优的态势,需要加强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障碍度模型的结果显示,水资源总量、第二产业占比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是阻碍REE系统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型城市 协调发展 耦合协调度模型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ftGIS在京津冀地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2
作者 孙楠 秦沛 +1 位作者 潘雪婷 邢宇鑫 《资源与产业》 2015年第4期25-33,共9页
城市地质环境管理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多维度的城市地质环境"群测群防"体系,可鼓励公众参与,有效弥补传统信息采集方式的不足。以北京市门头沟煤矿区的王平镇南港村、东马各庄村为研究案例,建立SoftGIS网络... 城市地质环境管理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多维度的城市地质环境"群测群防"体系,可鼓励公众参与,有效弥补传统信息采集方式的不足。以北京市门头沟煤矿区的王平镇南港村、东马各庄村为研究案例,建立SoftGIS网络调研平台和评价指标体系,探讨构建城市地质环境"群测群防"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践证明将人的感知体验与地质环境监测结合起来,集公众智慧,群测群防,能更加及时准确地收集和分析城市地质环境数据,加强了公众对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应用SoftGIS技术搭建起公众参与式的城市地质环境管理信息化平台,可以有效促进人的城镇化和城市的协调发展,这也是在城市地质环境领域走"群众路线"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SoftGIS 城市 地质环境 公众参与 群测群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乡村集群的空间协同发展路径——以黄河滨州段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赵亮 黄仲 +2 位作者 卞士雷 苏丙震 张宇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8,共8页
立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在山东的地域性实践背景,基于对黄河流域乡村集群的空间协同发展路径研究,阐释乡村集群的概念并归纳沿黄乡村集群特征,从黄河流域乡村的发展壁垒入手,将乡村集群类型划分为城乡融... 立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在山东的地域性实践背景,基于对黄河流域乡村集群的空间协同发展路径研究,阐释乡村集群的概念并归纳沿黄乡村集群特征,从黄河流域乡村的发展壁垒入手,将乡村集群类型划分为城乡融合型、带状集聚型、组团提升型等3种集群空间模式,提出统筹体系架构与空间优化两层面的协同路径。随后,以《滨州市黄河沿岸国土空间规划》为例,以229个村庄为样本,构建由城乡融合示范区、特色集聚段、门户提升段构成的“一区三段”乡村集群空间格局,提出“尺度嵌合、显隐结合、城乡融合”的空间协同路径,以及空间多尺度的分类传导和规划多嵌套的分级传导体系,以期为黄河流域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参考的路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乡村集群 空间协同 发展路径 滨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城市发展协调水平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屹 解泽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0,108,共6页
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城市发展交互状态是影响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亟须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探讨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为探索黄河流域城市群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机制提供新思路。以黄河流域5个城市群为例,依据联合... 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城市发展交互状态是影响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亟须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探讨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为探索黄河流域城市群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机制提供新思路。以黄河流域5个城市群为例,依据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2010—2019年水足迹与城市发展指数的耦合协调度及水资源利用差异分析框架,采用Theil变异指数方法,对耦合协调结果的空间差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0—2019年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足迹年均减少0.43%,城市发展指数年均增长0.73%,二者耦合协调等级呈升—降—升的不稳定状态;城市群水资源利用水平差异是造成城市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且在不同城市群发展阶段中水资源利用与城市发展协调关系差异显著。建议构建跨域水资源共治体系、发挥城市群水资源公共政策的调节作用、系统规划城市群水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安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城市发展指数 耦合协调度 Theil变异指数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黄城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嘉嘉 张轲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0,28,共6页
为丰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并为沿黄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对策建议,分别构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60个沿黄地级市为样本单元,采用熵值法对指标赋权并计算2010—2020年沿黄各市生态保护指数、高质量发展指数,... 为丰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并为沿黄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对策建议,分别构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60个沿黄地级市为样本单元,采用熵值法对指标赋权并计算2010—2020年沿黄各市生态保护指数、高质量发展指数,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度、协调度并划分协调等级,计算相对发展度以判断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类型,分析沿黄城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动态演变情况,结果表明:2010—2020年沿黄城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调度大都稳中有升、少数城市呈下降趋势,2020年协调等级整体上还较低,尚有37个城市处于失调状态,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任重道远;从空间上看,沿黄城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度总体上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格局,研究时段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调度平均值大小排序前十位的城市多为沿海城市或省会城市、后十位的城市多为各省(区)的边缘城市,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扶持程度和经济发展模式等对耦合协调度有重要影响;2020年沿黄城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类型为生态保护滞后型的城市有31个、为均衡型的城市有5个、为生态保护领先型的城市有24个,表明沿黄城市生态保护整体上滞后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耦合度 协调度 沿黄城市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智”协同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1
6
作者 于静 郭鹏 +2 位作者 涂蓝方 薛云飞 张华 《中外建筑》 2024年第7期70-74,共5页
文章阐述了“双智”协同的内在逻辑,从政策标准、城市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3个方面分析了“双智”协同的外在影响。文章梳理了国外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情况,介绍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在政策、产业化和行业方向的发展情况,着重提出了我国目前... 文章阐述了“双智”协同的内在逻辑,从政策标准、城市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3个方面分析了“双智”协同的外在影响。文章梳理了国外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情况,介绍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在政策、产业化和行业方向的发展情况,着重提出了我国目前在商业模式、技术标准和数据安全方面的问题,从完善商业模式、健全政策标准、强化安全保障体系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并展望了产业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双智”协同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与路径--以陕西省宝鸡市金渠镇为例
7
作者 余侃华 韩宵 +1 位作者 张睿婕 党睿洁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1-128,共8页
在梳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传统乡村产业发展特征和空间承载的基础上,剖析新质生产力与乡村产业的耦合机理、赋能路径以及适配空间载体之间的关系。基于人口、土地、产业的空间关系,解构“内外联动—绿色循环—数智创新”的关联机理... 在梳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传统乡村产业发展特征和空间承载的基础上,剖析新质生产力与乡村产业的耦合机理、赋能路径以及适配空间载体之间的关系。基于人口、土地、产业的空间关系,解构“内外联动—绿色循环—数智创新”的关联机理,研判乡村新型产业的发展新趋势,并提出空间规划视域下乡村产业振兴的优化策略:一是激发资源潜力,构建新型产业结构;二是引入创新科技,助力乡村新质规划;三是营建新型空间,畅通生产要素循环;四是优化人地关系,搭建新质保障平台。在此基础上,结合陕西省宝鸡市金渠镇乡村振兴规划展开实证研究,以期为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乡村产业规划转型提供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乡村产业规划 高质量发展 宝鸡市金渠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小镇建设与高质量就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内蒙古特色小镇为例
8
作者 李娜 史主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220-225,共6页
特色小镇的出现,为小城镇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发展模式,推动了人才、技术、金融、信息等要素在乡村地区的延伸,拉动了乡村产业融合和高级化发展,对促进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实现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推动小... 特色小镇的出现,为小城镇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发展模式,推动了人才、技术、金融、信息等要素在乡村地区的延伸,拉动了乡村产业融合和高级化发展,对促进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实现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推动小镇居民高质量就业和高品质生活同步发展。以内蒙古为例,从理论层面与实际层面系统地剖析了特色小镇建设与高质量就业的协同发展关系。研究发现,内蒙古特色小镇建设与高质量就业的协同效应不强,在分布上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同时探究了特色小镇与高质量就业协同发展的路径,以期为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小镇 高质量就业 城乡融合 空间异质性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河谷城镇“川—沟”融合单元发展路径研究
9
作者 田达睿 卫雨欣 +1 位作者 白钰 席佳榕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111,共8页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河谷城镇独特的城乡关系与发展困境,认为川道与次沟空间结构一体化、功能结构差异化发展是振兴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重要突破口,由此提出“川—沟”融合单元的概念内涵与划定方法。以榆林市绥德县为例,打破镇域行政边...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河谷城镇独特的城乡关系与发展困境,认为川道与次沟空间结构一体化、功能结构差异化发展是振兴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重要突破口,由此提出“川—沟”融合单元的概念内涵与划定方法。以榆林市绥德县为例,打破镇域行政边界和小流域镇村体系,基于川道城镇和次沟乡镇的空间关联关系划定10个融合单元,并从用地形态结构、产业经济地理、服务设施配置等方面对融合单元的空间构型、功能类型和服务水平进行剖析,探讨川道与次沟协同视角下以融合单元为抓手推动黄土高原河谷城镇高效发展和管控治理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沟”融合单元 城乡发展路径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河谷城镇 榆林市绥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松原市: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人口聚集耦合协调研究
10
作者 吕静 王桐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4期124-126,共3页
松辽流域是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生态研究基地。松花江流域的协调发展对促进东北区域经济振兴战略、落实国家旅游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2—2021年松花江流域吉林段市区数据,从对外贸易、经济、生态环... 松辽流域是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生态研究基地。松花江流域的协调发展对促进东北区域经济振兴战略、落实国家旅游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2—2021年松花江流域吉林段市区数据,从对外贸易、经济、生态环境三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进行计算,评估松花江流域各市区对外贸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发展对外贸易、实施东北振兴、坚持生态保护举措、加快推动松花江流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流域 松原市 熵值法 耦合协调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反磁力中心”到“区域节点城市”——论新时代大城市新城建设的功能迭代与规划策略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素 赵民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8,66,共7页
新时代的新城建设,在应对大城市(含超大、特大城市,下同)发展挑战中的作用与规划策略正在发生变化。本文基于田园城市、区域多中心主义、全球城市网络和“流空间”等理论概念,以“基础性”和“战略性”为视角,对国内外新城建设历程作回... 新时代的新城建设,在应对大城市(含超大、特大城市,下同)发展挑战中的作用与规划策略正在发生变化。本文基于田园城市、区域多中心主义、全球城市网络和“流空间”等理论概念,以“基础性”和“战略性”为视角,对国内外新城建设历程作回溯,并对发展趋势作阐释:一方面,新城作为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的“反磁力”中心的作用仍在延续;另一方面,新城的功能亦不断迭代,以至蜕变为“区域节点城市”。鉴于此,本文最后探讨新时代的新城认知更新和规划策略。由于大城市往往具有全球城市的链接特性,而先进生产服务业在空间上呈现集聚和分散两种趋势,可在不同等级中心布局;某些重点新城作为市域的副中心,则可成为全球/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网络中的节点城市。因而,在新时代的规划中,要主动谋划和引导新城功能迭代,发挥新城作为大城市的功能疏解与区域节点城市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 新城规划建设 反磁力中心 区域节点城市 规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四水四定”统筹推进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特征及规律认识
12
作者 李原园 李云玲 +1 位作者 马睿 何君 《中国水利》 2024年第24期21-25,共5页
我国水资源分布与人口、生产力布局以及土地等资源不相匹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贯彻落实“四水四定”,核心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科学处理水资源与城市... 我国水资源分布与人口、生产力布局以及土地等资源不相匹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贯彻落实“四水四定”,核心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科学处理水资源与城市、土地、人口、产业之间的关系,实现人口-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水资源基本形势基础上,探讨了以“四水四定”统筹推进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特征和基本规律,从优化时空格局、强化要素调控、实施风险调控、加强质量管控等方面阐述了以“四水四定”统筹协调发展的总体调控思路,提出合理优化城市布局规模、因水制宜发展农业生产、保障公平合理水事服务、促进工业产业适水发展等调控策略,以期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水四定” 水资源 水资源承载能力 经济社会要素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市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凯丽 陈学刚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3期114-124,共11页
为了探究天水市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本文首先通过构建天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综合指数法测算了2010—2021年天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数据,其次使用耦合协调... 为了探究天水市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本文首先通过构建天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综合指数法测算了2010—2021年天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数据,其次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天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还运用障碍度模型识别了妨碍天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21年天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指数值由2010年的0.1201增加至2021年的0.8395;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则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指数值从2010年的0.1845上升至2021年的0.8669,以上表明2010—2021年天水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2)天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值从2010年的0.2728波动上升至2021年的0.6531,耦合协调等级从中度失调逐步提升到初级耦合,表明2010—2021年天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性得到了不断改善。3)2010—2021年妨碍天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有人均水资源占有量(X_(2))、人口密度(X_(3))、工业废气排放量(X_(6))、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X_(8))、第二产业占比(X_(12))、第三产业占比(X_(13))、恩格尔系数(X_(16))共7项;妨碍天水市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Y_(4))、第一产业占比(Y_(5))、第三产业占比(Y_(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_(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_(9))、恩格尔系数(Y_(10))共6项。由以上障碍因素可以看出,天水市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受到了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实力、经济结构、人民生活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经济发展水平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素 天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测度及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柯文岚 李文慧 闫晶晶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为推动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促进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论文首先以京津冀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20年的数据样本,依据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构建了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 为推动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促进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论文首先以京津冀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20年的数据样本,依据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构建了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算了2011—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指数,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剖析了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水平、时空演变趋势及空间集聚效应。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先弱后强的态势,2011—2015年耦合协调度明显下降,2015年之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则明显回升,其中,耦合度持续上升,耦合情况向好及以上的城市占京津冀城市群中城市数量的84%以上;2)协调度时空格局基本未变,除北京协调度始终保持高位以外,沧州、天津、唐山、秦皇岛四个城市始终处于第二梯队;3)从高质量发展空间演变格局来看,北京、天津和廊坊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域,整体呈现出从中心向东南外围辐射,且从东南向东北依次递减的空间格局;4)从空间相关性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质量在空间结构上存在正的全局自相关,发展质量较高的城市在地理上往往更接近,但同时空间异质性明显,即京津冀省会(直辖市)城市主要位于促进区,沧州、衡水、秦皇岛等地处于过渡区,廊坊则处于辐射区,且呈负相关性,因此弥合区域间的发展鸿沟是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加快产业转型,缩小区域落差;加强环保合作,促进绿色发展;盘活区际资源,驱动科技创新;共建公共服务,共享协同红利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空间自相关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特色产业与景观协调发展提升策略——以海口市石山镇为例
15
作者 何国燕 张娟 +2 位作者 黄家健 吴湾 王泽宇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162-167,共6页
优质的乡村产业景观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海口市石山镇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乡土文化资源,具备乡村产业与景观协调发展的良好基础。文章通过对石山镇的实地调研和资料分析,深入剖析特色产业与景观发展... 优质的乡村产业景观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海口市石山镇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乡土文化资源,具备乡村产业与景观协调发展的良好基础。文章通过对石山镇的实地调研和资料分析,深入剖析特色产业与景观发展现状,针对现存问题,结合当地产业和景观优势,从改善乡村景观整体风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完善乡村体系建设等3个方面,提出乡村特色产业与景观协调发展的基本策略,以期挖掘石山镇生产与生活特色,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特色产业 协调发展 提升策略 石山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市滨海新城与平潭综合实验区联动发展规划探析
16
作者 汪波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151,共9页
以福州市滨海新城与平潭综合实验区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各自发展特征,指出滨海新城与平潭综合实验区联动发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系统搭建包括空间统筹、产业互联、设施一体、政策共享的联动发展思路框架,提出共建宜居生活圈、分工协作培育... 以福州市滨海新城与平潭综合实验区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各自发展特征,指出滨海新城与平潭综合实验区联动发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系统搭建包括空间统筹、产业互联、设施一体、政策共享的联动发展思路框架,提出共建宜居生活圈、分工协作培育产业优势、强化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构建共担共享机制等方面的联动发展策略,探索联动发展的新模式与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动发展规划 区域协调发展 福州市 滨海新城 平潭综合实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小城镇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分析
17
作者 常晨曦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4期34-41,共8页
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与乡村发展的不充分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矛盾的主要表现之一。小城镇作为城乡发展的融合点,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及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本文运用相关分析法探究了湖南省小城镇与乡村振兴的相关性,得出以下结论:(1)在省... 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与乡村发展的不充分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矛盾的主要表现之一。小城镇作为城乡发展的融合点,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及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本文运用相关分析法探究了湖南省小城镇与乡村振兴的相关性,得出以下结论:(1)在省级层面,小城镇对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均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但对乡村劳动力的吸引力有待加强。(2)在县级层面,小城镇发展与农民增收、乡村就业、农业生产的相关程度均呈中等水平,整体小城镇与乡村振兴的协调程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县域小城镇规模差距较大,部分县城或建制镇规模较小,对其乡村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3)湖南省小城镇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还存在小城镇规模效应发挥不明显、小城镇公共服务功能向乡村延伸不充分、小城镇与乡村产业发展“双弱”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 乡村振兴 协调发展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新格局下港口新城规划编制——以武汉经开区为例
18
作者 叶杉 《水运工程》 2024年第5期36-41,129,共7页
港口新城是港口城市拓展发展空间、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对外开发的重要抓手,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承担着更重大的发展使命,亟需从规划设计角度开展系统性研究。以武汉经开区港口新城为研究对象,基于调研分析得出港口新城具备优质岸... 港口新城是港口城市拓展发展空间、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对外开发的重要抓手,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承担着更重大的发展使命,亟需从规划设计角度开展系统性研究。以武汉经开区港口新城为研究对象,基于调研分析得出港口新城具备优质岸线和充足用地资源,主要存在港口现代化水平低、临港产业发展不足、多式联运未成体系、城市配套不完善等发展问题。以“港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为引领,高标准谋划港口新城发展目标、空间规划格局、总体发展路径,针对性提出升级港口基础设施、构建临港产业集群、完善多式联运体系、优化城市配套服务等规划发展策略,以引领推动港口新城全面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我国内陆港口城市规划建设港口新城提供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新城 港产城融合发展 临港产业 多式联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沧州数字化城市建设探析
19
作者 侯志英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5-98,126,共5页
数字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数字城市的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管理的效率和市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 数字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数字城市的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管理的效率和市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沧州市依托本土资源,搭建数据平台,开发智慧民生应用,完善数字安全体系,不断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开放,城市建设由单一发展转为协同发展,从而提高了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城市 大数据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城融合视角下通用航空小镇发展模式研究
20
作者 杨瑛 蔡若夫 王倩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7期66-68,共3页
随着国家陆续出台了促进通航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通用航空小镇作为我国航空产业与文化发展下的特色新形式,其建设数量剧增。但我国通航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脱离、发展模式创新性不足、产业体系不均衡等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使得通用航空... 随着国家陆续出台了促进通航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通用航空小镇作为我国航空产业与文化发展下的特色新形式,其建设数量剧增。但我国通航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脱离、发展模式创新性不足、产业体系不均衡等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使得通用航空小镇的发展面临困境。文章从通用航空小镇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在通航小镇建设过程中强调产城融合的重要性,阐述了通用航空小镇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归纳并对比了通用航空小镇的四个主要发展模式,最后总结了我国通用航空港发展的制约因素并给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在其他通用航空小镇前期策划与规划设计过程中起到借鉴和启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城融合 通用航空港 航空小镇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