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and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Tb(Ⅲ) complexes with pyridine-2,6-di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s 被引量:2
1
作者 唐瑞仁 郑由浒 顾国梁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8年第5期599-605,共7页
Two novel ligands named 4-styrylpyridine-2,6-dicarboxylic acid (4-SPDA) and 4-(4-(2-(2, 6-dicarboxypyridin-4-yl)- vinyl)styryl)pyridine-2,6-dicarboxylic acid(DSPDA) and their complexes with Tb(Ⅲ) were synthesized and... Two novel ligands named 4-styrylpyridine-2,6-dicarboxylic acid (4-SPDA) and 4-(4-(2-(2, 6-dicarboxypyridin-4-yl)- vinyl)styryl)pyridine-2,6-dicarboxylic acid(DSPDA) and their complexes with Tb(Ⅲ)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infrared spectrometry, 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lemental analysis and 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 The ligand synthetic route was optimized. The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the complex in solid state, in different kind of solvents and in solutions with different pH values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yields of DSPDA and 4-SPDA reach over 78% by Wittig-Horner reaction and other eight pyridine-2, 6-di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s with different substituents on pyridine ring, and their complexes with Tb(Ⅲ) are also obtained.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of the complexes with electron-donating groups are more intense than those of the complexes with electron-withdrawing groups on pyridine ring;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of the complexes are the strongest in neutral solution (pH=7), and the less the dipole moment of solvent molecule is, the stronger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is. It is found that the two ligands (4-APDA and DSPDA) are the good sensitizers for Tb(Ⅲ) 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ⅲ complexes pyridine-2 6-di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s SYNTHESIS fluorescence proper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酸配体对Tb(Ⅲ)离子荧光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喜贵 吴红英 +1 位作者 翁诗甫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91-994,共4页
对合成的七种Tb-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进行了比较研究,重点比较了七种Tb-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并从配体结构、能量传递和能级匹配等方面分析了不同配体对Tb(Ⅲ)离子荧光效率的影响,同时讨论了七种Tb-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 对合成的七种Tb-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进行了比较研究,重点比较了七种Tb-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并从配体结构、能量传递和能级匹配等方面分析了不同配体对Tb(Ⅲ)离子荧光效率的影响,同时讨论了七种Tb-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研究表明,配体不影响Tb(Ⅲ)离子的特征发射峰位置,只影响其荧光效率。配体的共轭性、刚性越好,配合物荧光效率越高,二元酸比一元酸更有利于增强Tb(Ⅲ)离子的荧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荧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羧酸功能化的聚苯乙烯与Tb(Ⅲ)离子形成的高分子-稀土配合物的荧光发射性能 被引量:8
3
作者 位霄鹏 高保娇 张瑞霞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9-145,共7页
通过大分子反应将苯甲酸(BA)键合在聚苯乙烯(PS)侧链,制得芳羧酸功能化的聚苯乙烯PSBA。以PSBA为大分子配基,以邻菲啰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与Tb(Ⅲ)离子配位,分别制备了二元配合物PS-(BA)3-Tb(Ⅲ)与三元配合物PS-(BA)1-Tb(Ⅲ)-(Phen)2... 通过大分子反应将苯甲酸(BA)键合在聚苯乙烯(PS)侧链,制得芳羧酸功能化的聚苯乙烯PSBA。以PSBA为大分子配基,以邻菲啰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与Tb(Ⅲ)离子配位,分别制备了二元配合物PS-(BA)3-Tb(Ⅲ)与三元配合物PS-(BA)1-Tb(Ⅲ)-(Phen)2及PS-(BA)1-Tb(Ⅲ)-(Phen)3,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吸收光谱(UV)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深入研究了配合物(溶液与薄膜)的荧光发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大分子配基PSBA与Tb(Ⅲ)离子所形成的二元或三元高分子-稀土配合物均能发射出很强的Tb(Ⅲ)离子特征荧光,即键合在PSBA侧链的配基BA能有效地敏化Tb(Ⅲ)离子的荧光发射。与二元配合物相比较,以小分子Phen为第二配体所形成的两种三元配合物具有强度更高的荧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苯甲酸 tb()离子 高分子-稀土配合物 敏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聚砜侧链合成与键合双齿席夫碱配基及功能化聚砜-Tb(Ⅲ)离子配合物荧光发射性能初探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丹丹 查显宇 高保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3-62,共10页
使氯甲基化聚砜(CMPSF)的氯甲基与乙醛酸(GA)的羧基发生酯化反应,将乙醛(AL)基团键合在聚砜侧链,制得改性聚砜PSF-AL;接着,又使3-氨基吡啶(AP)的伯氨基与PSF-AL的醛基发生席夫碱反应,在聚砜侧链合成与键合了具有特定结构的双齿席夫碱配... 使氯甲基化聚砜(CMPSF)的氯甲基与乙醛酸(GA)的羧基发生酯化反应,将乙醛(AL)基团键合在聚砜侧链,制得改性聚砜PSF-AL;接着,又使3-氨基吡啶(AP)的伯氨基与PSF-AL的醛基发生席夫碱反应,在聚砜侧链合成与键合了具有特定结构的双齿席夫碱配基AA,从而获得了双齿席夫碱配基功能化聚砜PSF-AA,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等技术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功能化聚砜PSF-AA为大分子配体,与Tb(Ⅲ)离子及Eu(Ⅲ)离子分别配位,制得了二元高分子-稀土配合物PSF-(AA)3-Tb(Ⅲ)和PSF-(AA)3-Eu(Ⅲ),初步探索了两种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重点研究了功能化聚砜PSF-AA的制备反应,考察与分析了主要因素对CMPSF与GA之间酯化反应的影响规律,优化了反应条件。CMPSF与GA之间的酯化反应属氯烷的亲核取代反应,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溶剂为极性较强的N,N-二甲基乙酰胺,75℃为适宜的反应温度。大分子配体PSF-AA对Eu(Ⅲ)离子不产生敏化作用,而对Tb(Ⅲ)离子的荧光发射则产生强烈的敏化作用,配合物PSF-(AA)3-Tb(Ⅲ)发射出较强的Tb(Ⅲ)离子的特征荧光,即表现出发射绿光的光致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高分子-稀土配合物 双齿席夫碱配基 敏化作用 铽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吡嗪型双齿席夫碱配基功能化聚砜的制备及其与Tb(Ⅲ)离子配合物的荧光发射特性
5
作者 王晓刚 王蕊欣 +1 位作者 谢美娜 李林洪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2-440,共9页
首先,通过苯甲醛(BA)改性的聚砜(BA-PSF)与氨基吡嗪(AP)发生席夫碱反应,制得了侧链含氨基吡嗪型双齿席夫碱配基(APSB)的功能化聚砜APSB-PSF。使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FT-IR)表征其化学结构。然后,以APSB-PSF为... 首先,通过苯甲醛(BA)改性的聚砜(BA-PSF)与氨基吡嗪(AP)发生席夫碱反应,制得了侧链含氨基吡嗪型双齿席夫碱配基(APSB)的功能化聚砜APSB-PSF。使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FT-IR)表征其化学结构。然后,以APSB-PSF为大分子配体,邻菲罗啉(Phen)为第二配体,使它们与Tb(Ⅲ)离子进行配位螯合反应,分别制备了二元高分子-稀土配合物Tb(Ⅲ)-(APSB)3-PSF与三元配合物(Phen)1-Tb(Ⅲ)-(APSB)3-PSF,研究了配合物Tb(Ⅲ)-(APSB)3-PSF和(Phen)1-Tb(Ⅲ)-(APSB)3-PSF的荧光发射特性与发光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大分子配体APSB-PSF不但能够强烈地吸收紫外光,且其本身荧光强度很高;当APSB-PSF与Tb(Ⅲ)离子配位生成新的二元配合物后,其自身的吸光强度基本不变,但荧光强度却大为削弱,即能量发生了转移,该配合物同时发射出Tb(Ⅲ)离子的特征荧光,且由于接受了APSB-PSF转移的能量使其发光强度大大增强,即APSB-PSF对Tb(Ⅲ)离子发生了敏化作用。而配体APSB-PSF的三线态与Eu(Ⅲ)离子的共振能级不匹配,使APSB-PSF与Eu(Ⅲ)离子的配合物几乎不发射荧光。三元配合物不仅发射出Tb(Ⅲ)离子的特征荧光,且其发光强度高于二元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稀土配合物 聚砜 氨基吡嗪型双齿席夫碱配基 铽离子 敏化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探针Tb(Ⅲ)与葡萄糖淀粉酶的络合作用
6
作者 翟国堂 袁静明 袁滔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939-941,共3页
以Tb(Ⅲ)作荧光探针探索葡萄糖淀粉酶分子与该离子的成键位置数、成键环境及键合Tb(Ⅲ)的解离常数K_D。
关键词 荧光探针 tb 葡萄糖淀粉酶 络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Tb^(3+)混配配合物的激光诱导荧光 被引量:6
7
作者 尚海蓉 赵新生 +2 位作者 唐有祺 刘德文 宝春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586-592,共7页
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研究了两种三价稀土金属离子(EU3+,Tb3+)的μ-二酮与有机配体混配络合物中金属离子的寿命及其能级结构,得到了Eu3+的能级常数.
关键词 混配配合物 寿命 能级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酰基-双(1,3-二苯基-5-吡唑啉酮)铽(Ⅲ)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建宇 薛卫星 +2 位作者 张金娜 刘玉平 叶志殷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8-162,共5页
合成了 3种 4-酰基 -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 ,1 ,5 -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4 -基 ) -1 ,5 -戊二酮 ;1 ,6-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4 -基 ) -1 ,6-己二酮和 1 ,1 0 -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合成了 3种 4-酰基 -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 ,1 ,5 -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4 -基 ) -1 ,5 -戊二酮 ;1 ,6-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4 -基 ) -1 ,6-己二酮和 1 ,1 0 -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4 -基 ) -1 ,1 0 -癸二酮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组成进行了表征 .合成了它们的 Tb( )二元和三元 [1 ,1 0 -二氮杂菲 (Phen)或 2 ,2 -联吡啶 (Dipy) ]配合物 ,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 ,对其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配合物发射 Tb( )的特征荧光 ,4-酰基 -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配体的三重态能级与Tb( )的最低激发态 (5D4 )能级匹配较好 ;配合物荧光强度随 4-酰基 -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配体 2个吡唑环间碳链的增长而减弱 ;第 2配体 Phen和 Dipy具有荧光增强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 配合物 荧光性质 铽() 合成 4-酰基-双(1 3-二苯基-5-吡唑啉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氮支套索冠醚的铕(Ⅲ)、铽(Ⅲ)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
9
作者 陆广农 唐宁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6-68,73,共4页
以4个氮支套索冠醚为配体,分别合成了一系列Eu(Ⅲ),Tb(Ⅲ)配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及荧光性能测量,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可能结构式为Ln(NO_3)_2L·(NO_3)·xH_2O (x=1~4,Ln=Eu,Tb);推测出中心离子配位数... 以4个氮支套索冠醚为配体,分别合成了一系列Eu(Ⅲ),Tb(Ⅲ)配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及荧光性能测量,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可能结构式为Ln(NO_3)_2L·(NO_3)·xH_2O (x=1~4,Ln=Eu,Tb);推测出中心离子配位数为9,4个配体与Eu(Ⅲ),Tb(Ⅲ)形成的配合物都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并且Tb(Ⅲ)配合物较Eu(Ⅲ)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支套索冠醚 稀土Eu()-tb()配合物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三重螺旋链的二氯苯氧乙酸铽(Ⅲ)配位聚合物的晶体结构与荧光性质 被引量:4
10
作者 安苗 高楼军 +2 位作者 高小玲 柴红梅 任宜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5-209,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金属配位聚合物[Tb2(2,4-D)6(2,2'-bipy)2]n(1)(2,4-D=2,4-二氯苯氧乙酸;2,2'-bipy=2,2'-联吡啶),用X-衍射单晶结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荧光光谱法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标题配合...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金属配位聚合物[Tb2(2,4-D)6(2,2'-bipy)2]n(1)(2,4-D=2,4-二氯苯氧乙酸;2,2'-bipy=2,2'-联吡啶),用X-衍射单晶结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荧光光谱法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标题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2.792(1)nm,b=0.851(3)nm,c=3.335(1)nm,β=113.6470(1)°,V=7.2575(5)nm3,Z=4。金属离子Tb3+处于扭变的四方反棱柱构型中,金属离子之间通过配体2,4-D的羧基的桥联作用,链接成为一维三重螺旋链状配位聚合物。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有望成为潜在的绿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tb()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联吡啶-5,5-二羧酸与稀土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继元 李云涛 邓建国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83-989,共7页
利用2,2-联吡啶-5,5-二羧酸作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稀土配合物[Ln2(bpydc)_3·2DMF]_n(1,Ln=Eu,Tb;Hbpydc=2,2-联吡啶-5,5-二羧酸)。单晶X射线测试表明Tb配合物与Eu配合物具有相同结构。配合物1·Tb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 利用2,2-联吡啶-5,5-二羧酸作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稀土配合物[Ln2(bpydc)_3·2DMF]_n(1,Ln=Eu,Tb;Hbpydc=2,2-联吡啶-5,5-二羧酸)。单晶X射线测试表明Tb配合物与Eu配合物具有相同结构。配合物1·Tb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39657(2)nm,b=1.40874(1)nm,c=1.45241(1)nm,α=90.887(1)°,β=115.261(1)°,γ=113.951(1)°,V=2.29931(5)nm^3,Z=2;同时,配合物1·Tb具有新颖的三维结构,七个氧原子在稀土离子周围形成一个略微变形的单帽三棱柱配位环境。利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磷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u(Ⅲ)与Tb(Ⅲ)配合物分别在612 nm与542 nm处有强烈的特征荧光发射;配体三重态能级(26178 cm^(-1))与Eu(Ⅲ)、Tb(Ⅲ)的最低激发态能级匹配,配合物具有优良的能量传递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联吡啶-5 5-二羧酸 Eu()配合物 tb()配合物 晶体结构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量子化学计算预测铽离子配体三重态能级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爱琴 潘启亮 +1 位作者 贾虎生 许并社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3-256,260,共5页
以邻氨基苯甲酸(HL)为第一配体,邻菲啰啉(Phen)、三苯基氧膦(TPPO)为中性配体合成了3种铽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邻氨基苯甲酸的氨基和羧基均与稀土离子发生配位,邻菲啰啉和三苯基氧膦也均与稀土离子配位;通过紫外光... 以邻氨基苯甲酸(HL)为第一配体,邻菲啰啉(Phen)、三苯基氧膦(TPPO)为中性配体合成了3种铽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邻氨基苯甲酸的氨基和羧基均与稀土离子发生配位,邻菲啰啉和三苯基氧膦也均与稀土离子配位;通过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比研究了其发光性能,发光强度顺序为Tb(L)3(TPPO)2>Tb(L)3(H2O)2>Tb(L)3(Phen),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出配体的最高已占分子轨道(HOMO)、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能级及单重态和三重态能级,对比分析了不同中性配体铽配合物的能量传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铽配合物 邻氨基苯甲酸 发光性能 量子计算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酰代-双(1,3-二苯基-5-吡唑酮)螯合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建宇 张金娜 +2 位作者 刘玉平 薛卫星 叶志殷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8-270,共3页
于 90℃ ,以二氧六环为溶剂 ,Ca(OH) 2 为缩合剂 ,由 1,3 二苯基 5 吡唑酮分别与戊、己和癸二酰氯作用 (量比为 2∶1) ,合成了三种新的 β 二酮螯合剂 4 酰代 双 (1,3 二苯基 5 吡唑酮 )(各以符号P、H和D表示 ) ,收率为 6 5 .5 %、6... 于 90℃ ,以二氧六环为溶剂 ,Ca(OH) 2 为缩合剂 ,由 1,3 二苯基 5 吡唑酮分别与戊、己和癸二酰氯作用 (量比为 2∶1) ,合成了三种新的 β 二酮螯合剂 4 酰代 双 (1,3 二苯基 5 吡唑酮 )(各以符号P、H和D表示 ) ,收率为 6 5 .5 %、6 7.4%和 6 1.0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证实了产物的结构。测定了以它们为配体的Tb(Ⅲ )配合物的荧光光谱 ,结果表明 :这三种化合物的Tb(Ⅲ )配合物的荧光强度高于 4 酰代 双 (1 苯基 3 甲基 5 吡唑酮 )的Tb(Ⅲ )配合物 ;这三种化合物的Tb(Ⅲ )配合物荧光强度的顺序为P >H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酰代-双(1 3-二苯基-5-吡唑酮) 螯合剂 合成 表征 钺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席夫碱类三明治型铽/镝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磁性(英文)
14
作者 杨立国 王芳 +5 位作者 郁有祝 王鑫 张永辉 杨华 王大奇 李大成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91-1898,共8页
以N,N′-二(4-甲氧基水杨基)邻苯二胺(H2L)为配体合成了2个新的稀土配合物[M_2L_3(H_2O)](M=Tb (1),Dy (2)),并对它们进行了红外分析、元素分析和单晶结构分析。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均为三明治型双核配合物。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 以N,N′-二(4-甲氧基水杨基)邻苯二胺(H2L)为配体合成了2个新的稀土配合物[M_2L_3(H_2O)](M=Tb (1),Dy (2)),并对它们进行了红外分析、元素分析和单晶结构分析。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均为三明治型双核配合物。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和2的磁学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都表现出反铁磁性作用和场诱导效应引起的慢弛豫行为。配合物2的有效能垒和驰豫时间分别为35.45 cm-1和2.7×10^(-1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铽()和镝()配合物 席夫碱 晶体结构 磁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铽-依诺沙星-邻菲啰啉络合物荧光猝灭法测定ATP
15
作者 李桂芝 刘永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共3页
研究了铽-依诺沙星(enx)-邻菲啰啉(phen)络合物作为荧光探针,荧光猝灭法测定三磷酸腺苷二钠(ATP)的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pH6.7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λex=340nm,λem=545nm时,荧光强度的减小值与ATP的浓度在0.1~10.0... 研究了铽-依诺沙星(enx)-邻菲啰啉(phen)络合物作为荧光探针,荧光猝灭法测定三磷酸腺苷二钠(ATP)的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pH6.7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λex=340nm,λem=545nm时,荧光强度的减小值与ATP的浓度在0.1~10.0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2mg·L^-1。该体系直接用于三磷酸腺苷二钠片剂中ATP含量的测定,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8.4%~104.0%,相对标准偏差为2.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铽配合物 依诺沙星 邻菲啰啉 荧光猝灭法 三磷酸腺苷二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联吡啶-6,6-二羧酸与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继元 徐海兵 +1 位作者 邓建国 李云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38,共6页
利用2,2-联吡啶-6,6-二羧酸作为配体,合成了稀土配合物[Ln 2(bpydc)3·3H 2O]·H 2O·3CH 3OH(1,Ln=Eu,Tb,Yb,Gd;Hbpydc=2,2-联吡啶-6,6-二羧酸)。使用单晶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磷光光... 利用2,2-联吡啶-6,6-二羧酸作为配体,合成了稀土配合物[Ln 2(bpydc)3·3H 2O]·H 2O·3CH 3OH(1,Ln=Eu,Tb,Yb,Gd;Hbpydc=2,2-联吡啶-6,6-二羧酸)。使用单晶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磷光光谱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和配体与发光中心的能级匹配程度的测定,探讨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能与能量传递效率。结果表明:配合物具有两种不同环境的配位中心,促使配合物在空间上具有层状堆积结构;Eu(Ⅲ)与Tb(Ⅲ)配合物分别在612与548nm处有强烈的红色与绿色荧光发射,特征荧光敏化效果明显;配体三重态能级26666cm-1与稀土离子Eu 3+(5D 0,17300cm-1)、Tb 3+(5D 4,20500cm-1)最低激发态能级匹配,存在明显天线效应,具有优良的能量传递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联吡啶-6 6-二羧酸 Eu()配合物 tb()配合物 晶体结构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