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宁疗护理念下破解终末期患者参与临床试验困境的建议
1
作者 洪雪 许丽杰 +1 位作者 李海燕 陈亚红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4-928,共5页
安宁疗护是公认的、提高疾病终末期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而此类患者参与到人类攻克重大疾病的临床试验的意义和作用也已成为广泛共识。但因疾病终末期受试者在身心和社会情况等方面的特殊性,导致在试验过程中遇到的伦理问题也更加严... 安宁疗护是公认的、提高疾病终末期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而此类患者参与到人类攻克重大疾病的临床试验的意义和作用也已成为广泛共识。但因疾病终末期受试者在身心和社会情况等方面的特殊性,导致在试验过程中遇到的伦理问题也更加严重和复杂。结合伦理实践经验,对这些看似共性的现象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并结合针对终末期患者的安宁疗护理念,研究提出了贯穿临床试验全生命周期的一系列改进建议,希望能够提高终末期患者作为研究参与者参加的临床研究的质量,同时有效保护研究参与者的安全与权益,并使其在参加临床试验或临床相关科学研究过程中得到合适的安宁照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终末期受试者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级式双有源桥型AC-DC变换器电压增益分析及优化调制策略
2
作者 王要强 闫武庆 +2 位作者 聂福全 刘文君 梁军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3-109,118,共8页
为了解决单级式双有源桥型AC-DC变换器在宽电压范围内软开关范围受限和漏感电流峰值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计及电压增益的扩展移相变频调制策略。分析了副边侧扩展移相调制在宽电压范围内存在的漏感电流峰值较大的问题,继而提出一种计及... 为了解决单级式双有源桥型AC-DC变换器在宽电压范围内软开关范围受限和漏感电流峰值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计及电压增益的扩展移相变频调制策略。分析了副边侧扩展移相调制在宽电压范围内存在的漏感电流峰值较大的问题,继而提出一种计及电压增益的双模式调制;在此基础上,分析升压与降压模式的软开关条件,通过约束特定开关管开通时刻的漏感电流值,推导得出移相比和开关频率的数学表达式。该调制策略可以实现全范围软开关,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漏感电流峰值。通过仿真和实验证明了所提调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级式AC-DC变换器 双有源桥变换器 宽电压增益 扩展移相 软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针刺频次与疗程的研究现状及其量效规律
3
作者 罗钦 孙铭声 +7 位作者 田昊 徐桂兴 杨春滟 黄柳杨 李茜 刘亦琳 冀来喜 梁繁荣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6-274,共9页
目的:通过总结近10年针刺刺激量研究现状,分析针刺频次、疗程的量效规律特征,为临床针刺时间参数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3年3月至2023年3月PubMed、Embase、Scopus、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以及中... 目的:通过总结近10年针刺刺激量研究现状,分析针刺频次、疗程的量效规律特征,为临床针刺时间参数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3年3月至2023年3月PubMed、Embase、Scopus、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以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的针刺频次、疗程量效研究相关文献,按疾病类别及其临床分期对针刺优次时间剂量、起效时间剂量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纳入62篇临床研究;“针刺频率”“疼痛”“慢性期”关注较多。针刺频率:在一定疗程内,疗效与针刺频率正相关,提高针刺频率可更快起效;低频针刺起效较缓,但同次数长疗程时疗效更优。在特定疗程,疗效可能与针刺频率(≥2次/周)无关。疾病临床分期不同,其最优针刺频率存在差异,特发性面神经炎急性期宜≥3次/周,缺血性卒中亚急性期宜≥5次/周,慢性疾病稳定期宜3~4次/周。针刺疗程、次数:慢性期针刺疗程较急性、亚急性期长;疼痛、妇科疾病多在1~2周、2~6次针刺起效,而神经受损、复杂内科疾病则需超4周、10次以上针刺起效。结论:针刺宜以中高频率快速取效,达到效应峰值后,以低频率针刺延长疗程稳固疗效;不同疾病起效、最优时间剂量存在差异,同临床分期的不同疾病最优针刺频率存在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量效规律 针刺次数 针刺频率 针刺疗程 疼痛 临床分期 文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HS-SPME-GC-MS方法表征香菇不同成熟阶段的关键挥发性化合物 被引量:3
4
作者 侯振山 许贺然 +4 位作者 夏榕嵘 李昀婷 王娅飞 潘松 辛广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2,共9页
通过优化的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香菇不同成熟阶段挥发性化合物,并采用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 通过优化的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香菇不同成熟阶段挥发性化合物,并采用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1.0 g香菇样品在50℃提取25 min,解吸3 min;在香菇不同成熟阶段共鉴定出71种挥发性化合物,不同成熟阶段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PLS-DA和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筛选出18种挥发性化合物,可作为区分香菇不同成熟阶段的挥发性生物标志物;OAV结果表明,有16种挥发性化合物为香气活性化合物,其中,1-辛烯-3-醇、3-辛醇、1-辛烯-3-酮、3-辛酮、苯乙醛、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2,3,5-三硫杂己烷和1,2,4-三硫杂环戊烷同时满足VIP>1和OAV≥1,是香菇不同成熟阶段最重要的差异挥发性化合物。本研究为探究香菇成熟过程中香气形成机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成熟阶段 香气 挥发性化合物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高危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5
作者 张盛敏 孟鑫宇 +11 位作者 徐颖珍 孙静雯 茆致康 周书喆 周天航 袁艺琳 谢晨妹 赵心瑞 马燕桃 马弘 于欣 管丽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071,共11页
目的:比较双相情感障碍临床高危(CHR-BD)患者、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和低风险健康对照者(HC)的临床特征差异,为CHR-BD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在16~30岁门诊就诊者中首次联合使用BD风险标准和前瞻性结构化评估工具,纳入43例CHR-BD患者,以... 目的:比较双相情感障碍临床高危(CHR-BD)患者、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和低风险健康对照者(HC)的临床特征差异,为CHR-BD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在16~30岁门诊就诊者中首次联合使用BD风险标准和前瞻性结构化评估工具,纳入43例CHR-BD患者,以确保判定的准确性,同时纳入33例BD患者和32例HC,使用他评和自评工具评估3组研究对象临床症状、神经认知和整体功能水平。将CHR-BD和BD患者进行整合,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与诊断状态有关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CHR-BD组和BD组患者整体功能水平与症状及神经认知特征的相关性。结果:HC组、CHR-BD组和BD组研究对象症状及整体功能水平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C组比较,CHR-BD组和BD组患者心境症状(焦虑、抑郁和躁狂/轻躁狂)、精神病性症状、情感气质问卷总分及部分维度(循环、抑郁、易激惹和焦虑气质)得分均明显升高(P<0.001),整体功能水平明显降低(P<0.001)。与BD组比较,CHR-BD组患者过去1年最低整体功能水平得分明显升高(P=0.022),当前整体功能水平得分明显降低(P=0.005)。3组研究对象神经认知功能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去1年最低整体功能水平得分是研究对象诊断为BD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OR)=0.952,95%置信区间(CI):0.917~0.988,P=0.010]。CHR-BD和BD患者当前整体功能水平均与抑郁(r=-0.417,P=0.005;r=-0.617,P<0.001)和焦虑症状(r=-0.360,P=0.018;r=-0.506,P=0.003)呈负相关关系。BD患者当前整体功能水平与终身躁狂/轻躁狂症状(r=-0.360,P=0.039)、精神病性症状(r=-0.502,P=0.003)和情感气质得分(r=-0.479,P=0.005)呈负相关关系,过去1年最低整体功能水平与终身躁狂/轻躁狂症状呈负相关关系(r=-0.391,P=0.024)。结论:CHR-BD与BD患者具有相似的心境症状特征,其整体功能水平与抑郁焦虑症状呈负相关关系。已发展为BD患者过去1年最低整体功能水平更差,且整体功能水平与躁狂/轻躁狂症状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临床高危 前驱期 临床特征 躁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春林基于筋骨理论论治粘连期冻结肩理论探析及验案举隅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乙志 唐成波 +4 位作者 向勇 李玉荣 王林 李武鹏 王春林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5,共4页
探讨王春林教授基于“筋骨理论”论治粘连期冻结肩的理论探析及临床经验。认为该病的主要病理特点是“筋出槽,骨错缝”,采用“松筋、动骨、强筋”三步筋骨整体手法防治冻结肩,遵循“动则松、松则通、通则不痛”的原则,以“经筋理论”为... 探讨王春林教授基于“筋骨理论”论治粘连期冻结肩的理论探析及临床经验。认为该病的主要病理特点是“筋出槽,骨错缝”,采用“松筋、动骨、强筋”三步筋骨整体手法防治冻结肩,遵循“动则松、松则通、通则不痛”的原则,以“经筋理论”为出发点,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注重“筋骨同治”,认为筋伤能损骨,损骨亦能伤筋,即“骨错缝”必然伴有“筋出槽”,强调“筋骨并重,治筋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提倡手法“以柔为贵”,所谓以柔克刚,将“筋骨整体观”与“筋骨同治观”作为指导思想,治以“筋骨并重,应以筋为先”,主张“筋强则骨健”的运用。并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理论 冻结肩 粘连期 理论探析 推拿手法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芪白术方辅助化疗在中晚期胃癌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应鸿莺 叶益平 傅荣铃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归芪白术方辅助化疗在中晚期胃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8月—2022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7例中晚期胃癌分为Ⅰ组(63例)与Ⅱ组(64例)。Ⅰ组采取常规化疗治疗,Ⅱ组在Ⅰ组基础上使用归芪白术方辅助治疗,两组... 目的探讨归芪白术方辅助化疗在中晚期胃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8月—2022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7例中晚期胃癌分为Ⅰ组(63例)与Ⅱ组(64例)。Ⅰ组采取常规化疗治疗,Ⅱ组在Ⅰ组基础上使用归芪白术方辅助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化疗周期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功能状态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治疗后6个月总有效率更高;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两组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 QLQ-C30)、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arnofsky functional status,KPS)评分、血清CD_(3)^(+)、CD_(4)^(+)、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水平均上升,Ⅱ组高于Ⅰ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CD_(8)^(+)、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21-1,CYFRA21-1)、癌抗原19-9(cancer antigen 19-9,CA19-9)、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组织多肽特异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specific antigen,TPS)水平均降低,Ⅱ组低于Ⅰ组;与Ⅰ组比较,治疗期间Ⅱ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更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芪白术方辅助化疗在中晚期胃癌治疗中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增强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缓解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功能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中晚期 化疗 归芪白术方 临床疗效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节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8
作者 “肺结节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项目组 林丽珠 孙玲玲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44-1652,共9页
目前,国内对于肺结节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缺乏共识。为制定肺结节诊断、治疗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指导,经中医学、肿瘤学、呼吸学、影像学等多学科专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共识项目组按照临床实践指南制定规范制定肺结节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目前,国内对于肺结节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缺乏共识。为制定肺结节诊断、治疗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指导,经中医学、肿瘤学、呼吸学、影像学等多学科专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共识项目组按照临床实践指南制定规范制定肺结节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该专家共识为肺结节的定义、病因、诊断、分层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建议,明确了不同风险等级肺结节的治疗策略,强调了中医药介入的时机和辨证施治原则,提出了“辨病+辨证”“辨病+辨体质”的治疗策略,并提出基于影像学和症状学的疗效评估标准。该共识有助于提高肺结节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早期肺癌 中西医结合 诊断 分层管理 临床路径 辨证治疗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二级压缩耦合储能装置的空气源热泵性能研究
9
作者 李勇 赵雨菲 +2 位作者 宋春雨 刘世豪 马素霞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91-1999,共9页
针对空气源热泵在低温环境下性能衰减问题,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准二级压缩耦合储能装置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中储能装置是利用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大量潜热的相变蓄热器,它可在相对稳定的温度区间内高效蓄热。借助实验方法测试... 针对空气源热泵在低温环境下性能衰减问题,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准二级压缩耦合储能装置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中储能装置是利用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大量潜热的相变蓄热器,它可在相对稳定的温度区间内高效蓄热。借助实验方法测试了该系统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制热能力、性能系数(COP)、制冷剂质量流量、排气温度和能效方面的一系列参数,并对其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和制热量显著降低。然而与常见带经济器的系统相比,准二级压缩与储能装置耦合系统COP、制热量和㶲效率即使在恶劣环境温度下仍表现出强劲优势,在-30°C的环境温度下,耦合系统的COP显著提高了39.9%,制热量提升了43.46%,㶲效率改善了41.8%,日运行成本费用降低4.63元,其中严寒气候条件下日运行成本减小11%,运行成本费用合理,具备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在-5~-30℃的环境温度范围内,排气温度可降低4.55~12.78℃,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可增加11.8%~4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二级压缩 相变储能装置 经济器 空气源热泵 制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一季稻发育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10
作者 王芬 吴东丽 张全军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34-1948,共15页
为了深入研究一季稻发育期及发育期长度(growth periods lengths,GLs)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1991—2020年湖北省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发育期观测数据和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湖北省一季稻发育期及GLs的变化特征,量化了发育期及GLs变化对日平... 为了深入研究一季稻发育期及发育期长度(growth periods lengths,GLs)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1991—2020年湖北省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发育期观测数据和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湖北省一季稻发育期及GLs的变化特征,量化了发育期及GLs变化对日平均气温、日平均地温、气温日较差、相对湿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991—2020年湖北省一季稻发育期以推后趋势为主(平均2.97 d 10 a^(-1)),即每10年平均推后2.97d,其中成熟期推后趋势最明显(4.99d10a^(-1))。GLs以延长的趋势为主(3.22d10a^(-1)),其中分蘖—拔节延长趋势最明显(8.17d10 a^(-1))。发育期及其长度的变化对日平均气温敏感性最高。其中日平均气温与移栽、返青、分蘖、拔节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45、–0.47和–0.49(P<0.05)。日平均气温对拔节—孕穗、孕穗—抽穗、抽穗—乳熟、生殖生长期的敏感系数分别为7.79、7.62、5.69和9.17。研究表明,影响湖北省一季稻发育期的主导气候因子是气温、地温和气温日较差,而相对湿度、降水和日照时数作用较小。然而气候因子也只能解释发育期及其长度变异的48.22%,可以推测除气候因子外,一季稻发育期及其长度变化可能还受到品种更换、技术进步及栽培管理方式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量化这些因素的贡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一季稻 发育期 气候变化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踝关节炎治疗方案选择原则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恒宇 阮耀宽 +5 位作者 姜振德 张汉阳 牛宇璇 李璞 梅南 常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6-274,共9页
中晚期踝关节炎是一种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其特征为明显的软骨退化和软骨下骨硬化,同时伴随关节周围骨赘的生成,常导致关节畸形。这一病症导致患者在行走时出现剧烈疼痛,活动受到严重限制,影响其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医... 中晚期踝关节炎是一种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其特征为明显的软骨退化和软骨下骨硬化,同时伴随关节周围骨赘的生成,常导致关节畸形。这一病症导致患者在行走时出现剧烈疼痛,活动受到严重限制,影响其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针对中晚期踝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限制活动、矫形支具、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以及胫距关节腔内注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关节牵张成形术、关节周围截骨术、全踝关节置换术以及踝关节融合术;组织工程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方法,也备受关注。本文系统性地综述中晚期踝关节炎的传统治疗、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和组织工程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案的选择原则及研究进展。通过深入分析各治疗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优劣势,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构建科学完整的临床决策参考体系,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清晰全面的治疗选择,从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踝关节炎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组织工程治疗 踝关节融合术 临床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童期百合营养生长阶段转变的重要通路筛选
12
作者 郭振峰 徐蕴晨 +5 位作者 梅宏建 康婕 杨中振 杨燕 夏宜平 吴昀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6-276,共11页
百合(Lilium spp.)是最具代表性的球根花卉之一,但绝大多数百合存在童期长问题,已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种质与不同规格百合鳞茎童期转换情况,并以短童期新铁炮百合(Lilium×formolongi)实生苗为材料,取童期... 百合(Lilium spp.)是最具代表性的球根花卉之一,但绝大多数百合存在童期长问题,已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种质与不同规格百合鳞茎童期转换情况,并以短童期新铁炮百合(Lilium×formolongi)实生苗为材料,取童期(0~4月)、转换期(4~6月)和成年期(6~24月)植株的茎顶端分生组织(shoot apical meristem, SAM)进行二代转录组测序,并对转录组数据进行组装和注释,结果共筛选到15 172个差异表达基因,同时挖掘出新铁炮百合从童期向成年期阶段转变的关键候选调控通路,如碳水化合物代谢及胚后发育调控等。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ogenic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方法对6个差异表达基因在童期向成年期阶段转变过程中的表达模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选基因在不同发育期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决定系数达0.913 0,证明转录组测序数据具有可靠性。本研究在利用特异性优质资源的基础上,以实生苗生长过程为基础开展的转录组测序可为后续共表达网络的构建和核心基因挖掘奠定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铁炮百合 短童期 营养生长阶段转变 通路筛选 差异种质 胚后发育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Ⅰ期临床试验参与者权益保护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
13
作者 杨皓 尹梅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81-988,共8页
通过分析英、美、日等国家在Ⅰ期临床试验阶段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应对方法,基于试验参与者的尊重自主权、生命健康权、个人隐私权、知情同意权等各项权益,结合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借鉴国际经验,思考对中国Ⅰ期临床试验参与者权益保护的可... 通过分析英、美、日等国家在Ⅰ期临床试验阶段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应对方法,基于试验参与者的尊重自主权、生命健康权、个人隐私权、知情同意权等各项权益,结合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借鉴国际经验,思考对中国Ⅰ期临床试验参与者权益保护的可行方法。参与者权益涉及多个方面,各因素之间彼此关联、相互制约。更为关键的是,要完善相关的制度与法律,出台适宜的医疗政策,这不仅可以推动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还可以关注临床试验中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此外,加强伦理审查工作,是确保参与者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一个重要环节。还需要不断扩展中国临床试验参与者的权益保护范围,并提升保护能力,从而建立健全的试验参与者权益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期临床试验 试验参与者 权益保护 知情同意 伦理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态7B04铝合金的均匀化退火工艺优化
14
作者 周晓平 田壮壮 刘玉芬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4,共7页
对挤压态7B04铝合金分别进行了单级均匀化退火(退火温度450~490℃,退火时间4~36 h)以及在优化的单级均匀化退火基础上的双级均匀化退火(第二级均匀化退火工艺480℃×4 h/10 h或495℃×4 h/10 h),研究了2种工艺下退火温度和退火... 对挤压态7B04铝合金分别进行了单级均匀化退火(退火温度450~490℃,退火时间4~36 h)以及在优化的单级均匀化退火基础上的双级均匀化退火(第二级均匀化退火工艺480℃×4 h/10 h或495℃×4 h/10 h),研究了2种工艺下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合金物相组成、显微组织和硬度等影响,以获得适宜的均匀化退火工艺。结果表明:在单级均匀化退火工艺下,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中MgZn_(2)、Al_(2)MgCu等第二相面积分数先减后增,硬度先升后降,而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第二相的面积分数降低,硬度先升后降;单级均匀化退火的优化工艺为退火温度460℃、退火时间24 h,此时大量第二相发生回溶,组织未发生过烧和晶粒长大,合金硬度最高。在双级均匀化退火工艺下,480℃×4 h/10 h第二级均匀化退火后,铝合金中的第二相进一步回溶,组织未发生过烧,且10 h退火时间下的第二相面积分数更低,合金硬度更高;当第二级均匀化退火温度升高至495℃时,铝合金发生过烧。挤压态7B04铝合金适宜的双级均匀化退火工艺为460℃×24 h+480℃×10 h,此时合金中第二相已基本回溶,仅存在少量尺寸约为1μm的类球形Al_(2)MgCu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B04铝合金 单级均匀化退火 双级均匀化退火 显微组织 第二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稠油油藏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及控水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岳 蔡晖 +2 位作者 朱建敏 王公昌 邓景夫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0,I0007,共11页
海上稠油油田进入特高含水阶段,钻遇部分水淹储层的分段水淹水平井成为新投产油井的主要类型。为解决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难度大、机械控水措施界限不清等问题,基于微元理论,将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等效为多个微元水平段段间干扰,... 海上稠油油田进入特高含水阶段,钻遇部分水淹储层的分段水淹水平井成为新投产油井的主要类型。为解决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难度大、机械控水措施界限不清等问题,基于微元理论,将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等效为多个微元水平段段间干扰,油相流动考虑稠油启动压力梯度,应用势的叠加原理和镜像原理,建立油藏渗流与井筒压降耦合的水驱稠油油藏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研究分段水淹水平井产液规律。结果表明:考虑井筒摩擦阻力后,水平井微元段的径向流量呈不对称“U”型,跟部水淹段对产能的影响高于趾部和中部的;定液量条件下,水淹水平段渗流阻力小,阻碍未水淹段油相的产出,导致水平井生产初期高含水,在相同水淹程度下,水淹水平段长度比例越大,水平井含水率越高,对水平井干扰程度越大。该结果对水驱稠油油田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和机械控水策略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油水两相渗流 分段水淹水平井 特高含水期 水平井控水 启动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喷流对可回收火箭底部热环境的影响
16
作者 刘浩 李钧 冯刚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74,共10页
为获得可回收火箭底部热环境数据,采用离散坐标法与灰气体加权和热辐射模型对底部热环境进行数值仿真,考虑真实燃气组分、热辐射和热对流的综合影响,得到了可回收火箭上升段多喷管喷流以及一子级返回段逆向喷流状态下底部热流密度变化... 为获得可回收火箭底部热环境数据,采用离散坐标法与灰气体加权和热辐射模型对底部热环境进行数值仿真,考虑真实燃气组分、热辐射和热对流的综合影响,得到了可回收火箭上升段多喷管喷流以及一子级返回段逆向喷流状态下底部热流密度变化特性。结果表明,火箭上升段,高度低于10 km,底部以辐射热流为主,随着高度增加,部分高温燃气回流至箭体底部,对流热流急剧升高,热流峰值出现在40 km高度左右,其值为193 kW/m^(2)。一子级返回第一次点火减速,燃气处于极度的欠膨胀状态,由于中心喷管的遮挡,底部热流整体较小,其值在60 kW/m^(2)以下,返回过程的热流峰值出现在第二次减速过程中,此时三台发动机开机,在自由来流作用下部分燃气回流至底部,热流峰值可达283 kW/m^(2)。着陆段由于地面效应,辐射热流急剧增加,最大可达216 k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回收火箭 发动机喷流 一子级返回段 热环境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前牵引联合个性化钛板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
17
作者 李雷 韩露 吴更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231-2236,共6页
目的探讨上颌前牵引联合个性化钛板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96例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奇数为对照组(n=48),偶数为观察组(n=48),对照组予以... 目的探讨上颌前牵引联合个性化钛板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96例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奇数为对照组(n=48),偶数为观察组(n=48),对照组予以上颌前牵引治疗,观察组予以上颌前牵引联合个性化钛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颌面部软组织指标(LL-EP、NLA、G-SnPg)、硬组织指标[上牙槽座角(SNA)、下牙槽座角(SNB)、上下牙槽座角(ANB)、下颌平面角度(MP-SN)、颌平面与眶耳平面(FH)角度(MP-FH)、上颌骨位置(A-OLP)、下颌骨位置(Pg-OLP)、Y轴角度(Y轴角)]、舌骨位置、牙性指标[H-X、H-Y、H-MP、H-FH]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LL-EP较对照组小(P<0.05);观察组SNA、ANB、MP-SN、MP-FH、A-OLP及Y轴角均较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H-X、H-Y较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U1-NA较对照组大,覆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颌前牵引联合个性化钛板治疗可显著提升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软硬组织结构、舌骨位置及牙性指标,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牵引 个性化钛板 生长发育期 骨性Ⅲ类错[牙合]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DCE-MRI定量分析参数与微血管生成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宋丹 柴亚欣 葛延平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0-325,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微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的重要基础,其特征包括血管新生、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毛细血管结构异常等。微血管生成不仅影响肿瘤的供血和代谢,还与肿瘤的侵袭性、患者预后及治疗反应直接相关。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 背景与目的:肿瘤微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的重要基础,其特征包括血管新生、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毛细血管结构异常等。微血管生成不仅影响肿瘤的供血和代谢,还与肿瘤的侵袭性、患者预后及治疗反应直接相关。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通过定量分析对比剂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和动态变化,能够反映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通透性和血流灌注状态。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直肠癌DCE-MRI定量分析参数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其在直肠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推动该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普及和优化。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6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48例拟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并收集直肠癌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距离肿瘤边缘>5 cm)。本研究经新乡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号:2021-144-01K)。比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DCE-MRI定量分析参数[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ep))、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细胞外间隙对比剂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e)]和MVD。对比不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直肠癌患者的DCE-MRI定量分析参数和MVD。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直肠癌患者的DCE-MRI参数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MVD的相关性。结果:直肠癌组织的K^(ep)值、K^(trans)值、Ve值及MVD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低分化和中分化直肠癌患者的K^(ep)值、K^(trans)值、Ve值及MVD均高于高分化直肠癌患者(P<0.05),低分化直肠癌患者的K^(ep)值、K^(trans)值、Ve值及MVD均高于中分化直肠癌患者(P<0.05)。Ⅱ期、Ⅲ期和Ⅳ期直肠癌患者的K^(ep)值、K^(trans)值、Ve值及MVD均高于Ⅰ期直肠癌患者(P<0.05),Ⅲ期和Ⅳ期直肠癌患者的K^(ep)值、K^(trans)值、Ve值及MVD均高于Ⅱ期直肠癌患者(P<0.05),Ⅳ期直肠癌患者的K^(ep)值、K^(trans)值、Ve值及MVD均高于Ⅲ期直肠癌患者(P<0.05)。直肠癌患者的K^(ep)值、K^(trans)值及Ve值与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r=-0.683、-0.743、-0.721,P<0.05),直肠癌患者的K^(ep)值、K^(trans)值及Ve值与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r=0.764、0.703、0.814,P<0.05),直肠癌患者的K^(ep)值、K^(trans)值及Ve值与MVD均呈正相关(r=0.812、0.754、0.835,P<0.05)。结论:DCE-MRI参数与直肠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微血管生成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定量参数 分化程度 临床分期 微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itu observations on interphase boundary migration and grain growth during α/γ phase transformation in iron-4.2%Cr alloy
19
作者 渡边忠雄 OBARA Kouichi TSUREKAWA Sadahiro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91-91,共1页
In-situ observations on α/γ phase transformation were mad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grain boundary microstructures on the formation of a new phase and the migration of α/γ interphase boundary in an iron4. 2%Cr allo... In-situ observations on α/γ phase transformation were mad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grain boundary microstructures on the formation of a new phase and the migration of α/γ interphase boundary in an iron4. 2%Cr alloy. It was found that triple junctions with more random boundaries could be the primary nucleation sites for a new phase, while triple junctions with low angle or low ∑ coincidence boundaries did not play any role as preferential sites. The migration of α/γ interphase boundary during heating over the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 range showed the two stage behaviour characterized by a stage with a migration velocity of 0. 33-0. 75 mm/s and secondly by a stage with 3. 7-7. 6 mm/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abnormal grain growth and a high density of ∑3 coincidence boundaries could occur in a phase with bcc structure after cycling of α/γ phase transformation. A new mechanism of nucleation and growth of a new phase in α/γ phase transformation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roles of plane-matching interphase boundaries, as previously discussed on the origin of anisotropy of grain growth due to the migration of {110} plane-matching boundaries in Fe-3z%Si alloy. The most recent theoretical work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lane-matching boundaries in solids with different crystal structures was found to be useful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nucleation and growth during α/γ phase trans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itu phase velocity stage effects crystal with random origin the range after new was more play over high MOST for The to DID BCC It b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itu Studies on Phase Transitions in Linear Hydrocarbon Crystals: n-Hexatriacontane (n-C_(36)H_(74))
20
作者 H.B.V.Prasad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08-208,共1页
Results of a hot stage polarization microscopy study on the first order phase-transitions in n-hexatriacontane hydrocarbon are presented.The main points discussed are(i)the intermediatary phase to monoclinic-->orth... Results of a hot stage polarization microscopy study on the first order phase-transitions in n-hexatriacontane hydrocarbon are presented.The main points discussed are(i)the intermediatary phase to monoclinic-->orthorhombic tran-sition and(ii)the transition boundary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ition boundary layer monoclinic orthorhombic transition n hexatriacontane intermediatary phase phase transitions hot stage polarization microscopy linear hydrocarbon crystals hot stage polarization microscopy stud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