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基于临床缓解率替代终点上市抗癌新药的现状及特征研究
1
作者 朱婷 钟锦佳 +1 位作者 吴昊 黄亚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2523-2529,共7页
背景癌症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因,占疾病死亡人数的23.1%。为满足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或亟需患者要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允许使用临床缓解率作为替代终点支持新药附条件批准。目的分析我国基于临床缓解率替代终点上市抗癌新药的现... 背景癌症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因,占疾病死亡人数的23.1%。为满足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或亟需患者要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允许使用临床缓解率作为替代终点支持新药附条件批准。目的分析我国基于临床缓解率替代终点上市抗癌新药的现状及特征。方法系统采集NMPA 2017—2023年批准的抗癌新药,以基于临床缓解率替代终点上市抗癌新药及适应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首次获批类型(常规批准、附条件批准)、后续转为常规批准所用疗效终点类型、临床治疗线、用于初始药物批准和上市后确认的试验设计、药物机制分类、癌症类型等。并比较不同NMPA批准类型间抗癌新药临床缓解率的差异。结果2017—2023年,针对晚期或转移性癌症,NMPA基于临床缓解率替代终点批准了68种抗癌新药的95个适应证,其中21个(22.1%)为常规批准,74个(77.9%)为附条件批准。74个附条件批准中,13个(17.6%)转为常规批准。95个适应证临床缓解率中位数为59.0%(35.8%,75.8%),其中47个(49.5%)适应证的临床缓解率≥60%,16个(16.8%)适应证的临床缓解率<30%[15个(93.8%)为二线或更高线治疗]。附条件批准抗癌新药与常规批准抗癌新药临床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结论我国抗癌新药基于临床缓解率通过的附条件批准上市的标准严格,其与常规批准无明显差异。绝大多数的抗癌新药临床缓解率高于国际建议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 适应证 临床缓解率 完全缓解率 附条件批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合成酶综合征重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免疫学特征
2
作者 赵亮 史成龙 +7 位作者 马柯 赵静 王潇 邢晓燕 莫万星 练益瑞 高超 李玉慧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2-979,共8页
目的:探究抗合成酶综合征(anti-synthetase syndrome,ASS)重叠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免疫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104例ASS伴有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皮疹、肌肉损害... 目的:探究抗合成酶综合征(anti-synthetase syndrome,ASS)重叠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免疫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104例ASS伴有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皮疹、肌肉损害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治疗用药,依据患者是否重叠RA进行分组并比较。结果:104例ASS伴有关节炎的患者中,明确诊断RA的患者占23.1%(24/104例),ASS重叠RA组患者的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炎(rapid progressiv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P-ILD)发生率(41.7%vs.17.6%,P=0.032)、压痛关节数[10(7,14)个vs.4(0,8)个,P<0.001]、肿胀关节数[4(2,8)个vs.2(0,4)个,P=0.012]及骨侵蚀发生率(47.8%vs.2.5%,P<0.001)均显著高于非RA组。实验室检查方面,血小板水平[(289.57±68.74)×10^(3)/μL vs.(247.94±77.04)×10^(3)/μL,P=0.022]、红细胞沉降率[43(19,59)mm/h vs.18(10,44)mm/h,P=0.019]和C反应蛋白[19.20(4.80,55.36)mg/L vs.5.68(1.10,14.96)mg/L,P=0.006]在ASS重叠RA组的患者中显著升高。免疫学指标检查显示,与ASS合并关节炎的患者组相比,ASS重叠RA组患者的外周血CLA^(+)Treg细胞[(11.12±4.10)%vs.(17.22±8.49)%,P=0.003]、B细胞[8.56%(4.80%,11.90%)vs.14.55%(8.75%,20.29%),P=0.025]、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7.56%(4.65%,13.20%)vs.13.25%(7.46%,19.25%),P=0.045]的比例显著降低,Na6ve Th细胞[(52.66±17.66)%vs.(40.76±14.96)%,P=0.033]的比例显著升高。治疗反应方面,ASS重叠RA组患者的完全临床应答率较低(16.7%vs.43.8%,P=0.031)。结论:ASS重叠RA患者的肺部及关节受累更严重,治疗应答率低,对此类患者需早期识别并积极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合成酶综合征 类风湿关节炎 淋巴细胞亚群 完全临床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F方案应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费菲 陈灿铭 +5 位作者 张斌 吴诚义 王永胜 王水 邵志敏 沈镇宙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64-567,共4页
目的:观察CTF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临床缓解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和不良反应。方法:前瞻性,多中心,开放的入组12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观察CTF作为新辅助化疗方案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同时比较CTF 3周方案和4周... 目的:观察CTF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临床缓解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和不良反应。方法:前瞻性,多中心,开放的入组12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观察CTF作为新辅助化疗方案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同时比较CTF 3周方案和4周方案之间的差异,并与其他同类方案相比较之优缺点。结果:CTF 3周方案组的临床完全缓解率(CCR),客观有效率(OR)和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分别为6.19%,84.07%和8.57%;4周方案组的CCR,OR,PCR分别为7.69%,53.85%和7.6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常见血液学不良反应方面,3周方案Ⅰ~Ⅱ度和Ⅲ~Ⅳ度白细胞降低分别为44.25%和24.78%,而4周方案分别为46.15%和15.38%。3周方案Ⅰ~Ⅱ度和Ⅲ~Ⅳ度中性粒细胞降低分别为34.51%和24.78%,而4周方案分别为38.46%和7.69%。3周方案组中,6.19%患者出现Ⅲ~Ⅳ度粒缺性发热,而4周方案组中没有。3周方案组中,23.89%患者出现Ⅰ~Ⅱ度血小板减少,而4周方案组中没有;此外2组中均无Ⅲ~Ⅳ度血小板减少。两组比较,除了在粒缺性发热方面3周方案组高于4周方案组外,其余相似。其他方面不良反应,如脱发,恶心呕吐,两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CTF方案应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有效率高,毒副作用小且易耐受,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3周方案组临床有效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均好于4周方案组,血液学毒性基本与4周方案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临床完全缓解率(ccr) 客观有效率(OR) 病理完全缓解率(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临床效果的评估 被引量:20
4
作者 高卫峰 李会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60-362,共3页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直肠癌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是直肠癌的最主要治疗手段,但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高、保肛率低,新辅助放化疗成为局部晚期直肠癌的优选治疗手段...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直肠癌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是直肠癌的最主要治疗手段,但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高、保肛率低,新辅助放化疗成为局部晚期直肠癌的优选治疗手段。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预测及评估关系到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 临床完全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I期临床试验设计方案及其C++编程
5
作者 金华 陈亮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II期临床试验通常用于新的治疗方法疗效的初步评估.传统的二阶段设计只考虑总的响应这一个解释变量.陆盈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试验方案,同时考察总的响应和完全响应两个变量,他们的试验设计为II期临床试验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但是相应... II期临床试验通常用于新的治疗方法疗效的初步评估.传统的二阶段设计只考虑总的响应这一个解释变量.陆盈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试验方案,同时考察总的响应和完全响应两个变量,他们的试验设计为II期临床试验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但是相应的计算程序是用S-P lus编写的,运行时间过长.改用C++编程,制作的软件计算速度相对较快,而且在W indows环境下就可运行,这将方便广大医学工作者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期二阶段临床试验设计 总响应 完全响应 C++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术前同期放化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周梦龙 王亚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52-856,共5页
近年来,胃癌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术前同期放化疗的临床试验,大部分采用45 Gy的放射剂量。联合氟尿嘧啶、顺铂、紫杉醇等胃癌的基础化疗药物行同期增敏。部分试验在同期放化疗前先行诱导化疗。试验的有效性通过R0切除率、病理学完全缓解... 近年来,胃癌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术前同期放化疗的临床试验,大部分采用45 Gy的放射剂量。联合氟尿嘧啶、顺铂、紫杉醇等胃癌的基础化疗药物行同期增敏。部分试验在同期放化疗前先行诱导化疗。试验的有效性通过R0切除率、病理学完全缓解率及生存期等指标进行评价。安全性采用放化疗不良反应、治疗相关病死率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予以评价。结果表明,术前同期放化疗可以显著提高R0切除率,为患者预后带来获益。同时,其安全性及其对手术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Ⅱ期,大部分有理想获益,但缺乏大型的随机对照研究,若要全面开展术前同期放化疗这一治疗手段,仍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及远期疗效指标等予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胃食管结合部腺癌 临床研究 术前同期放化疗 R0切除 病理学完全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