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9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Cleft Lip and Palate Repair on Craniofacial Morphology in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 and Palate. 被引量:2
1
作者 YUShi-bin LIZu-bing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1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 :通过对替牙期正常儿童及单侧完全唇腭裂 (UCLP)患者X线头影测量侧位片进行比较研究 ,了解唇腭裂及其手术对颌骨发育的影响 ,探索继发畸形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替牙期的正常儿童及UCLP患者分为四组 :①正常对照组 (Normal) ,本组包... 目的 :通过对替牙期正常儿童及单侧完全唇腭裂 (UCLP)患者X线头影测量侧位片进行比较研究 ,了解唇腭裂及其手术对颌骨发育的影响 ,探索继发畸形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替牙期的正常儿童及UCLP患者分为四组 :①正常对照组 (Normal) ,本组包括 48名替牙期正常湖北地区儿童 ;②未手术组 (NO) ,本组 10名UCLP患者未经任何手术治疗 ;③唇裂修复组 (OL) ,34名UCLP患者已行唇裂修复 ,腭裂暂未手术 ;④唇腭裂修复组 (OLP) ,16名UCLP患者已行唇、腭裂修复。各受试对象拍摄X线头影测量侧位片 ,测量描述颌骨的形态特征及生长方向 ,对各组之间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未行手术治疗的U CLP患者颌骨形态除腭部先天性发育不足外 ,颌骨侧位头影测量与正常无显著性差异 ;OL和OLP组较正常存在严重的颌骨畸形 ,主要表现为上颌后缩、位置后移 ,同时下颌骨向后下旋转移位 ;OL和OLP组上颌后缩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UCLP患者颌骨具有趋于发育正常的生长能力 ;手术是导致颌骨继发畸形的主要因素 ;对于单侧完全唇腭裂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唇腭裂 颌骨形态 头影测量 修复术 唇裂 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性腭裂患者辅音构音表现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尹恒 蔡易廷 +4 位作者 张博宇 张乐汶 吴敏 罗枭 石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分析隐性腭裂患者辅音构音表现及语音清晰度,为临床隐性腭裂患者语音评估和后期语音康复提供参考。方法纳入4.5岁以上隐性腭裂术前患者333例,其中腭咽闭合完全196例,腭咽闭合不全137例;男184例,女149例,对比分析不同性别和不同腭咽... 目的分析隐性腭裂患者辅音构音表现及语音清晰度,为临床隐性腭裂患者语音评估和后期语音康复提供参考。方法纳入4.5岁以上隐性腭裂术前患者333例,其中腭咽闭合完全196例,腭咽闭合不全137例;男184例,女149例,对比分析不同性别和不同腭咽闭合功能下患者辅音正确率(PCC)、错误类型及其发生率。结果333例患者中,145例(43.54%)全部辅音构音正常,188例(56.46%)存在不同程度的构音障碍,其中66例(19.82%)有代偿性构音行为,男、女性患者间构音错误没有显著差异。所有辅音正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鼻音、边音、擦音、塞音、塞擦音。在构音错误类型中,替代是最常见的错误,发生率为35.93%,其次为省略(34.62%)、代偿(25.51%)。塞音平均正确率为73.27%,擦音为78.20%,塞擦音为69.29%,边音和鼻音为93.39%。塞音和擦音发生率最高的错误类型是替代,塞擦音发生率最高的错误是省略;代偿性错误发生率最高的是塞擦音,鼻音和边音没有出现代偿性错误。结论替代、省略和代偿依次为隐性腭裂患者最常见的构音错误,可发生在所有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构音障碍严重程度与性别无关,与腭咽闭合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腭裂 辅音正确率 构音障碍 代偿性构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唇裂整复的创新理念、方法与技术
3
作者 石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9-304,共6页
单侧唇裂整复术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成绩与困难依然并存。虽然唇裂整复术方法已经度过了快速发展期,但临床仍迫切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以改进单侧唇裂整复术方法为目标,对唇裂整复术的属性、理念转变、术式、... 单侧唇裂整复术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成绩与困难依然并存。虽然唇裂整复术方法已经度过了快速发展期,但临床仍迫切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以改进单侧唇裂整复术方法为目标,对唇裂整复术的属性、理念转变、术式、技术、继发畸形的分类及整复方法等方面,结合笔者的研究与体会,进行了剖析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 整复 理念 术式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性腭咽闭合不全临床诊断方法的初步探索及可靠性分析
4
作者 黄欣怡 毛奇蓉 +4 位作者 尹恒 吴敏 石冰 郑谦 李精韬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6-382,共7页
目的针对边缘性腭咽闭合不全(MVPI)缺乏统一诊断标准的问题,探索较为可靠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收集腭裂术后患者的鼻咽纤维镜检查和语音评估结果,分析不同腭咽闭合度下鼻腔共鸣情况分布的差异及二者的相关性。以轻/中度高鼻音及对应的... 目的针对边缘性腭咽闭合不全(MVPI)缺乏统一诊断标准的问题,探索较为可靠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收集腭裂术后患者的鼻咽纤维镜检查和语音评估结果,分析不同腭咽闭合度下鼻腔共鸣情况分布的差异及二者的相关性。以轻/中度高鼻音及对应的腭咽闭合度建立MVPI的诊断标准,并验证该标准的可重复性及有效性。结果腭咽闭合度与鼻腔共鸣情况较强相关(P<0.001)。轻/中度高鼻音主要对应的腭咽闭合度为90%~99%,二者结合作为MVPI诊断标准具备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89,P<0.001),且该标准下腭咽闭合不全与MVPI患者的鼻腔共鸣(P<0.001)、鼻漏气(P=0.007)及构音错误(P<0.001)分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主观判听轻/中度高鼻音和鼻咽纤维镜下高于90%的腭咽闭合度是诊断MVPI可靠有效的临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咽闭合不全 诊断 腭裂 构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mmerlad-Furlow法修复腭裂术后儿童上颌牙弓发育影响因素的研究
5
作者 王珏 李媛媛 +4 位作者 吴敏 石冰 郑谦 刘人恺 李承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3,共7页
目的研究0~6岁腭裂患者经Sommerlad-Furlow(SF)法腭裂修复术后上颌牙弓的发育变化影响因素。方法纳入18月龄前行SF法腭裂一期整复的患者共183例,术后在不同年龄段随访并收集上颌牙弓数字化模型,使用3-matic Research 12.0测量牙弓及腭... 目的研究0~6岁腭裂患者经Sommerlad-Furlow(SF)法腭裂修复术后上颌牙弓的发育变化影响因素。方法纳入18月龄前行SF法腭裂一期整复的患者共183例,术后在不同年龄段随访并收集上颌牙弓数字化模型,使用3-matic Research 12.0测量牙弓及腭弓的长度和宽度,探究SF法腭裂修复术后患者0~6岁上颌牙弓的发育变化规律,以及性别、年龄、腭裂类型和松弛切口对上颌牙弓发育的影响。结果SF法腭裂修复术后,0~2岁与3~6岁上颌牙弓长度及宽度部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各年龄段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后牙弓宽度及后腭弓宽度大于女性(P=0.001),男性前牙弓长度及全牙弓长度小于女性(P<0.05);相较于单纯腭裂组,单侧唇裂伴腭裂组牙弓长度更短(P<0.01),而后腭弓更宽(P<0.01);有无硬腭松弛切口组间上颌牙弓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0~6岁SF法腭裂修复术后儿童牙弓宽度的主要因素是性别和年龄,而影响牙弓长度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和腭裂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Sommerlad-Furlow法腭裂修复术 鼻咽旁松弛切口 上颌牙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侧入路改良Le Fort Ⅰ型截骨术矫正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的临床初步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吴煜 李自力 +2 位作者 王兴 伊彪 马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0-554,共5页
目的:评价腭侧入路改良Le FortⅠ型截骨术矫正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腭侧入路改良Le FortⅠ型截骨术矫正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畸形的11例患者(男性7例,女... 目的:评价腭侧入路改良Le FortⅠ型截骨术矫正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腭侧入路改良Le FortⅠ型截骨术矫正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畸形的11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21岁(17-28岁),其中9例患者同期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和颏成形术以获得良好的容貌。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时拍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测量上齿槽座点(A)水平移动量、蝶鞍中心点-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角(angle of sella-nasion-subsipmale,SNA)和蝶鞍中心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angle of sella-nasion-supramental,SNB)的度数以评价畸形矫正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颌骨畸形矫正效果满意,咬合关系良好。术后即刻上颌骨A点水平前徙量平均为(6.6±1.1)mm,术后6个月时平均为(6.0±1.2)mm。SNA术前平均为75.9°±2.8°,术后即刻时平均为81.6°±8.6°,术后6个月时平均为81.0°±2.6°;SNB术前平均为82.6°±3.7°,术后即刻时平均为78.0°±2.4°,术后6个月时平均为78.5°±2.4°。结论:腭侧入路改良Le FortⅠ型截骨术可成功矫正唇腭裂术后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畸形,并获得良好的咬合功能;该术式术中解除了腭侧瘢痕组织的牵拉,能使上颌骨前移更充分,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术 Le ForT 唇裂 腭裂 上颌骨发育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头盒E1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关联研究
7
作者 贾思璇 张思荻 +4 位作者 尤玥 孙嘉琳 段世均 石冰 贾仲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6,共9页
目的探究叉头盒E1(FOXE1)基因所在单倍型区域hg19 chr9:100560865-100660865附近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与中国西部汉族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SCL/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第一阶段纳入159名NSCL/P患者,采用目标区域捕获测序的方法,... 目的探究叉头盒E1(FOXE1)基因所在单倍型区域hg19 chr9:100560865-100660865附近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与中国西部汉族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SCL/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第一阶段纳入159名NSCL/P患者,采用目标区域捕获测序的方法,拟筛查FOXE1基因所在单倍型区域附近与NSCL/P发生相关的SNPs位点。第二阶段,选择21个常见SNPs位点,在1000名非综合征型单纯唇裂(NSCLO)患者,1000名非综合征型单纯腭裂(NSCPO)患者和1000名正常对照样本中进行验证。使用PLINK软件对研究人群进行哈迪-温伯格平衡(HWE)分析,对常见变异进行关联分析,对罕见变异进行基因负荷分析并使用Mutation Taster等软件对非同义突变的SNPs进行功能预测。结果第一阶段,共筛选出126个变异位点,包括76个SNPs变异位点和50个插入/缺失。纳入的所有SNPs在研究人群中遵循HWE。对筛选出的罕见变异进行功能有害性预测和基因负荷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常见变异的关联分析表明,FOXE1基因的rs13292899位点与NSCL/P发生显著相关(P=1.85E-27),并且该位点与NSCLO(P=6.41E-23)、NSCLP(P=2.36E-15)发生也有相关性。随后在验证阶段,发现rs79268293(P=0.013,P=0.022)、rs10983951(P=0.0092,P=0.0076)、rs117227387(P=0.0092,P=0.0076)、rs3758250(P=0.0092,P=0.0076)和rs116899397(P=0.0092,P=0.0076),这5个SNPs位点与NSCLO和NSCPO均有显著关联性;另外,rs13292899(P=0.0085)、rs74606599(P=0.0083)、rs143226042(P=0.0083)和rs117236550(P=0.01),这4个SNPs位点与NSCLO发生相关;rs12343182(P=0.0087)、rs10119760(P=0.012)、rs10113907(P=0.012)和rs13299924(P=0.012),这4个SNPs位点与NSCPO发生相关。结论本研究在FOXE1基因上发现了一个新的易感SNPs位点rs13292899与NSCL/P及NSCLO发生密切相关,以及其他13个SNPs位点与NSCLO或NSCPO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叉头盒E1基因 目标区域捕获测序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唇腭裂病儿TORCH感染的血清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伟良 何英明 +2 位作者 潘朝斌 陈光晔 任材年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9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为了探讨弓形虫(TO),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和单纯疱疹病毒Ⅱ(HSVⅡ)感染与先天性唇腭裂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20例2月龄至10岁唇腭裂病儿和62名正常儿童血清抗TO-IgM,抗RV-IgM... 目的:为了探讨弓形虫(TO),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和单纯疱疹病毒Ⅱ(HSVⅡ)感染与先天性唇腭裂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20例2月龄至10岁唇腭裂病儿和62名正常儿童血清抗TO-IgM,抗RV-IgM,抗CMV-IgM和抗HSVⅡ-IgM用ELISA法作检。结果:病儿阳性率分别为4.2%,3.3%,33.3%和3.3%,正常儿分别为1.6%,3.2%,21.0%和3.3%,两者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2~3月龄组病儿抗CMV-IgM阳性率为43.8%,显著高于正常儿的9.1%(P<0.05)。结论:唇腭裂的发生与TO,RV和HSVⅡ感染可能无明显关系,与先天性CMV感染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腭裂 TorCH感染 血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伴有软腭裂的Muenke综合征病例报告及文献综述
9
作者 孙嘉琳 王艺儒 +1 位作者 石冰 贾仲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79,共5页
Muenke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通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冠状缝早闭、大头畸形、面中部发育不全和发育迟缓。本文报道了一例伴有软腭裂的Muenke综合征患者,通过基因检测发现患者存在FGFR3基因c.749C>G(p.P250A)杂合错义突变。... Muenke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通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冠状缝早闭、大头畸形、面中部发育不全和发育迟缓。本文报道了一例伴有软腭裂的Muenke综合征患者,通过基因检测发现患者存在FGFR3基因c.749C>G(p.P250A)杂合错义突变。患者表现出冠状缝早闭、双耳听力障碍、右侧副耳和发育迟缓,接受了软腭裂修复手术。通过汇总和比较文献中伴有腭裂的Muenke综合征病例,发现该类型病例较为罕见,常见伴发症状为冠状缝早闭和听力障碍。本文还进行了与其他颅缝早闭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enke综合征 FGFR3基因突变 颅缝早闭 软腭裂 听力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家系IFT172基因突变的功能分析
10
作者 罗雯迪 曹海燕 +1 位作者 左伊宁 何淼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7-520,共4页
目的:对两个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家系中筛查到的IFT172(intraflagellar transport 172)基因突变进行功能分析,进一步明确IFT172在唇腭裂中的致病机制。方法:对前期工作中鉴定的IFT172突变进行保守性分析和蛋白质结构预测。构建野生型和突... 目的:对两个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家系中筛查到的IFT172(intraflagellar transport 172)基因突变进行功能分析,进一步明确IFT172在唇腭裂中的致病机制。方法:对前期工作中鉴定的IFT172突变进行保守性分析和蛋白质结构预测。构建野生型和突变体质粒,转染人胚胎腭板间充质细胞(human embryonic palatal mesenchyme, HEPM),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IFT172基因中的两个错义突变位点,c.4163A>G(p.Y1388C)和c.1507A>G(p.R503G),在物种间均高度保守,两个突变均导致蛋白质空间构象改变。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富集于坏死性凋亡、调控细胞多能性等信号通路。结论:IFT172基因错义突变可能通过改变蛋白质构象,影响细胞凋亡和细胞多能性并参与唇腭裂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T172 初级纤毛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部瘢痕挛缩力对腭裂上颌牙槽骨位移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11
作者 刘奕斐 陈关越 +3 位作者 王宇 刘静 耿红宝 黄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8-472,共5页
目的:模拟比较不同区域腭部瘢痕挛缩力对腭裂术后上颌牙槽骨位移的影响。方法:采用ANSYS17.0软件,在原腭裂上颌骨有限元模型硬腭区域分组添加相同的瘢痕力并进行运算。根据施力区域分为4组:前半区(第1组)、后半区(第2组)、外侧半区(第3... 目的:模拟比较不同区域腭部瘢痕挛缩力对腭裂术后上颌牙槽骨位移的影响。方法:采用ANSYS17.0软件,在原腭裂上颌骨有限元模型硬腭区域分组添加相同的瘢痕力并进行运算。根据施力区域分为4组:前半区(第1组)、后半区(第2组)、外侧半区(第3组)和内侧半区(第4组)。选取裂侧和非裂侧牙槽骨区的节点作为观察点,获得三维位移数值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第1组>第3、4组>第2组(P<0.01)。结论:硬腭不同部位瘢痕均会导致上颌牙槽骨长、宽、高度降低,其中前部瘢痕影响最重,内外侧瘢痕次之,后部瘢痕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瘢痕挛缩力 上颌牙槽骨 位移 三维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ordhoff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霍永力 朱德军 +2 位作者 李骅 邢建峰 张雷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1-514,共4页
目的:采用Noordhoff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分析与常规方法的不同设计,提出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通过对随机选择用Noordhoff法修复52例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患儿的手术效果分析,提出Noordhoff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手术方法... 目的:采用Noordhoff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分析与常规方法的不同设计,提出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通过对随机选择用Noordhoff法修复52例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患儿的手术效果分析,提出Noordhoff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手术方法的特点,阐明手术设计的思想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52例中除其中1例因切口摔倒而裂开重新缝合外,余51例切口均I期愈合。所有患儿术后鼻、唇弓及红唇形态近期效果满意。结论:Noordhoff法手术方法的设计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唇的软组织,避免了鼻翼外侧的切口,鼻唇畸形同期整复使单侧不完全性唇裂能达到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法 单侧 不完全性唇裂 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年龄和先天性唇(腭)裂患儿之间的关系
13
作者 焦建军 柴丛娜 +2 位作者 靳书滨 石光 马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7-962,共6页
为分析出唇(腭)裂疾病的发生概率和其父母年龄的关系,通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675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包括404例唇(腭)裂(cleft lip with/without cleft palate,CL±P),271例腭裂(isolated cleft palate,CP),并记录父母生育... 为分析出唇(腭)裂疾病的发生概率和其父母年龄的关系,通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675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包括404例唇(腭)裂(cleft lip with/without cleft palate,CL±P),271例腭裂(isolated cleft palate,CP),并记录父母生育年龄。根据裂隙的严重程度分为两组:唇(腭)裂(CL±P)及腭裂(CP)。单侧裂分为左侧裂及右侧裂。研究发现在唇(腭)裂(CL±P)中,父母双方年龄都大时,后代患唇(腭)裂(CL±P)的风险要比父母双方都年轻的高很多。在腭裂(CP)中,父母年龄大比父母年轻的后代更易患腭裂,但是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分析父母年龄和左右侧裂之间的关系,发现父母年龄和左右侧裂统计学无意义。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后代患唇(腭)裂的风险越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只有当父母双方的年龄都很高时,这种风险才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唇(腭)裂 左右侧裂 父母年龄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与外周血FOXN3-SIN3A复合物表达量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多力昆·吾甫尔 地丽拜尔·依明江 +2 位作者 卡米力江·买买提明 李军 乌丽凡·托勒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318,共6页
目的研究FOXN3-SIN3A复合物表达量与新疆地区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SOC)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NSOC患者60例为病例组,其中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SCL/P)30例,单纯腭裂(CPO)30例,对照组为30例健康儿童... 目的研究FOXN3-SIN3A复合物表达量与新疆地区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SOC)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NSOC患者60例为病例组,其中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SCL/P)30例,单纯腭裂(CPO)30例,对照组为30例健康儿童。采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各组外周血中FOXN3、SIN3A和NEAT1的表达量,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采用卡方检验对NSOC和对照组FOXN3、SIN3A和NEAT1的表达量进行比较。结果NSCL/P组和CPO组患者FOXN3、SIN3A、NEAT1基因表达较对照组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P组FOXN3、SIN3A、NEAT1的基因序列AUC分别为0.933[95%CI=(0.864,1.000)]、0.822[95%CI=(0.713,0.932)]、1.000[95%CI=(1.000,1.000)];CPO组FOXN3、SIN3A、NEAT1的基因序列AUC分别为0.891[95%CI=(0.806,0.976)]、0.688[95%CI=(0.552,0.824)]、1.000[95%CI=(1.000,1.000)]。结论外周血FOXN3、SIN3A、NEAT1基因表达上升与新疆地区NSOC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可以对将来进一步研究FOXN3-SIN3A复合物作为生物标记物,从而对NSOC的早期筛查、患病预测和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FOXN3 SIN3A NEAT1 生物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在上颌骨前段牵引成骨中的应用及精度测量
15
作者 万腾 姜腾飞 +1 位作者 朱敏 王旭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目的·评估上颌骨前段牵引成骨(anterior maxillary segment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AMSDO)在治疗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中的作用以及3D打印导板在截骨中的精度。方法·收集12例接受了AMSDO治疗的唇腭裂患者的病例资料... 目的·评估上颌骨前段牵引成骨(anterior maxillary segment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AMSDO)在治疗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中的作用以及3D打印导板在截骨中的精度。方法·收集12例接受了AMSDO治疗的唇腭裂患者的病例资料。手术前在患者的三维模型上进行虚拟手术,并通过3D打印将患者的截骨线制成牙支持式导板。术前(T0)、巩固期结束(T1)以及巩固期后6个月(T2)进行头影测量以评估AMSDO的效果及稳定性。导板的精度通过术后即刻CT与术前设计CT进行叠加,并通过计算位置和角度误差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了牵引治疗,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SNA(S-N-A角)和覆盖从T0到T1以及T0到T2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ANB(A-N-B角)、面部突度、硬腭长度都发生了变化,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SNB(S-N-B角)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从T1到T2,所有的参数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导板截骨精度在矢状向的线性均方根误差为0.90 mm,角度均方根误差为5.07°。结论·AMSDO是治疗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的一种有效方法。3D打印的截骨导板具有良好的精度,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同时降低了手术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前段牵引成骨 唇腭裂 3D打印 截骨导板 上颌骨发育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her-McDade鼻唇评价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初步研究
16
作者 陈丽先 曾妮 +1 位作者 石冰 黄汉尧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3,共7页
目的检测Asher-McDade鼻唇评价量表汉化后的信效度,明确其在中国唇裂术后效果评价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翻译、回译、调试及预调查形成中文版Asher-McDade鼻唇评价量表,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收治的80例唇腭裂患者的术后照片,并由唇腭... 目的检测Asher-McDade鼻唇评价量表汉化后的信效度,明确其在中国唇裂术后效果评价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翻译、回译、调试及预调查形成中文版Asher-McDade鼻唇评价量表,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收治的80例唇腭裂患者的术后照片,并由唇腭裂外科的手术医生、护理人员、研究生共10名等进行问卷调查,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量表克隆巴赫系数为0.804,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95。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1.000,量表平均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5。量表Kaiser-Meyer-Olkin(KMO)值为0.706,巴特利球体检验显示χ^(2)值为962.260(P<0.01),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3.095%。结论中文版Asher-McDade鼻唇评价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且适用于中国唇裂患者术后照片的效果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鼻唇外观 跨文化调适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的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恩慈 陈曦 +12 位作者 王雪珩 王斯悦 王梦莹 李劲 秦雪英 武轶群 李楠 李静 周治波 朱洪平 吴涛 陈大方 胡永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5-780,共6页
目的:探索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 NSCL/P)全基因组常见遗传变异对NSCL/P风险的影响。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数据,以全基因组单... 目的:探索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 NSCL/P)全基因组常见遗传变异对NSCL/P风险的影响。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数据,以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遗传度和基因组不同分区SNP遗传度评估基因组上常见变异的效应。对GWAS汇总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标准包括数据中无缺失值、弱势等位基因频率≥1%、P值在0~1、SNP正负链明确等。利用连锁不平衡得分回归计算NSCL/P的SNP遗传度,采用分层的连锁不平衡得分回归计算基因组编码区、启动子区、内含子区、增强子区和超级增强子区的分区SNP遗传度,并评估不同分区内的富集度,分析工具为LDSC (v1.0.1)软件。结果:纳入中国人群806个NSCL/P核心家系(2 418人)的GWAS数据,490 593个SNP通过质量控制,被纳入到SNP遗传度的计算中。观测样本中NSCL/P的SNP遗传度为0.55(95%CI:0.28~0.82),由于观测样本患病率较高,按中国人群患病率转换为一般人群后SNP遗传度为0.37(95%CI:0.19~0.55)。SNP遗传度在增强子区的富集度为15.70(P=0.04),在超级增强子区的富集度为3.18(P=0.03)。结论:基因组常见变异有助于解释一部分中国人群NSCL/P目前未被解释的遗传度,同时中国人群NSCL/P的SNP遗传度在增强子分区和超级增强子分区中显著富集,提示该区域中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遗传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 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度 核心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性腭咽闭合不全临床诊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毛奇蓉 尹恒 李精韬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3,共8页
边缘性腭咽闭合不全(MVPI)是腭裂术后腭咽功能的一类特殊状态。MVPI患者的腭咽生理和语音特征同典型腭咽闭合不全存在显著差异。目前针对MVPI病理机制和诊断标准尚存争议,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方式选择问题上循证依据有限,治疗模式也缺乏... 边缘性腭咽闭合不全(MVPI)是腭裂术后腭咽功能的一类特殊状态。MVPI患者的腭咽生理和语音特征同典型腭咽闭合不全存在显著差异。目前针对MVPI病理机制和诊断标准尚存争议,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方式选择问题上循证依据有限,治疗模式也缺乏相应的公认标准。本文基于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明确目前对MVPI诊疗认识不足的具体问题,为进一步探索更加规范合理的MVPI干预模式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腭咽闭合不全 语音训练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极微型唇裂诊断中的应用与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欣 谢莹 +2 位作者 李健 杨小红 赵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99-1003,共5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极微型唇裂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12例极微型唇裂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2.6岁,所有患儿在术前拍摄正面照片并行高频超声检查,测量并评价皮下结缔组织与口轮匝肌浅层厚...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极微型唇裂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12例极微型唇裂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2.6岁,所有患儿在术前拍摄正面照片并行高频超声检查,测量并评价皮下结缔组织与口轮匝肌浅层厚度、口轮匝肌深层厚度、口轮匝肌的交叉纤维束厚度和角度等各项指标。结果:高频超声下可见红唇与人中嵴凹陷,患侧上唇口轮匝肌浅层与皮下结缔组织层可见不规则低回声,浅层口轮匝肌层厚度较健侧薄(P=0.005);深层口轮匝肌及结缔组织均未见明显的异常回声。患侧口轮匝肌交叉纤维束与水平参考线之间的角度较健侧大(P<0.001)。结论:通过高频超声检查可显示极微型唇裂患者上唇皮下结缔组织与口轮匝肌的异常,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极微型唇裂 口轮匝肌 交叉纤维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发病风险的基因-基因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20
作者 侯天姣 周治波 +12 位作者 王竹青 王梦莹 王斯悦 彭和香 郭煌达 李奕昕 章涵宇 秦雪英 武轶群 郑鸿尘 李静 吴涛 朱洪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389,共6页
目的:探索亚裔人群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信号通路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裂合并或不合并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NSCL/P)的关联及可能存在的基因-基因、基因-... 目的:探索亚裔人群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信号通路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裂合并或不合并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NSCL/P)的关联及可能存在的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方法:选取1038个NSCL/P核心家系作为研究对象。对TGF-β信号通路上的10个基因的34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进行了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TDT),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分析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研究收集的环境因素包括患儿母亲孕期吸烟、被动吸烟、乙醇摄入量以及维生素使用情况。由于患儿母亲孕期吸烟和饮酒暴露率较低(<3%),因此,仅对母亲孕期被动吸烟及补充多种维生素这两个环境因素与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采用Bonferroni法对结果进行多重检验校正,显著性的阈值设置为P=1.46×10-4。结果:共有4个基因的23个SNP位点与NSCL/P之间存在关联(P<0.05),但经过Bonferroni多重检验校正后,这些关联均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经过Bonferroni多重检验校正之后,6对SNP[rs4939874(SMAD2)与rs1864615(TGFBR2),rs2796813(TGFB2)与rs2132298(TGFBR2),rs4147358(SMAD3)与rs1346907(TGFBR2),rs4939874(SMAD2)与rs1019855(TGFBR2),rs4939874(SMAD2)与rs12490466(TGFBR2),以及rs2009112(TGFB2)与rs4075748(TGFBR2)]存在显著的统计学交互作用(P<1.46×10-4),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分析没有达到多重检验校正阈值的显著结果。结论:未发现TGF-β通路基因多态性与NSCL/P的关联,该通路上部分基因可能通过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影响NSCL/P的发病风险。未来仍需其他独立研究的证据支持,以进一步的探索其中潜在的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核心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