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的思想文化对哲学的影响
1
作者 王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5,共12页
伴随着改革开放,西方哲学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中西方哲学比较研究逐渐呈现出热度。近年来,中国哲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些反思,对中国哲学研究中使用西方哲学的概念和方法、借鉴其研究方式提出批评,主张进行自主的具有独具特色的中国哲学... 伴随着改革开放,西方哲学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中西方哲学比较研究逐渐呈现出热度。近年来,中国哲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些反思,对中国哲学研究中使用西方哲学的概念和方法、借鉴其研究方式提出批评,主张进行自主的具有独具特色的中国哲学研究。相比之下,人们较少思考我国西方哲学的研究是不是使用了中国哲学中的概念和方法、借鉴其研究方式并受其影响。无论是在术语的形成还是观念的导向上,中国的思想文化对我国西方哲学的研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的哲学研究涵盖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以及众多哲学领域,其发展需要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相互借鉴、相互融通和共同进步。正确地认识中国思想文化对我国哲学研究发展的影响,对于更好地认识哲学的实质,更好地发展我国哲学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中国的哲学 中西方哲学比较 中国思想文化 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学习科学研究早期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钟祖荣 张笛梅 林明榕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9,共12页
学习科学是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学者提出并创立的专门研究学习问题的一门学科,是研究人类学习活动现象及规律,并用来指导人学习的综合性学科。美国也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学习科学,侧重研究学习的脑神经机制和学习的设计。我国学习科学的... 学习科学是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学者提出并创立的专门研究学习问题的一门学科,是研究人类学习活动现象及规律,并用来指导人学习的综合性学科。美国也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学习科学,侧重研究学习的脑神经机制和学习的设计。我国学习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与改革开放后的独特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学习科学研究在这一时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中西学习科学研究在基础理论、内容、方法、人员、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未来的学习科学建设要从人类学习的主体形式、分析水平,学科方向和维度以及学科的性质等方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科学 学习指导 学习科学研究会 中外学习科学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方身体训练哲学的差异与身体训练方法的融合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昊 吕韶钧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6-149,163,共5页
以中西方文化差异为研究背景,采用文献资料法、推理、归纳、演绎及逻辑分析法,从中西方的自然观和身体观的视角切入,探讨东方"身心一元论"与西方"身心二元论"的特征,从身体哲学视角比较中西方身体训练指导思想的差... 以中西方文化差异为研究背景,采用文献资料法、推理、归纳、演绎及逻辑分析法,从中西方的自然观和身体观的视角切入,探讨东方"身心一元论"与西方"身心二元论"的特征,从身体哲学视角比较中西方身体训练指导思想的差异。对比近年来国内新引进的训练理论,阐析中国传统的身体训练方法和手段的优势,说明依托西方的现代体育科学理论下的身体训练方法和手段正在不自觉地向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训练方法和手段靠拢、转化、融合。结论: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中西方对身体的认识与训练理念的差别,在西方强势文化主导下竞技体育抑制了中国传统体育训练优势的发挥。近年来,西方所谓的先进训练理念,在中国传统武术和养生中早有运用。发掘和整理中国武术和养生等项目中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已经成为现代竞技体育训练的突破点。在国际语境下,构建中国传统身体训练的理论框架,为现代体育的身体训练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方文化 身体训练哲学 武术训练 对比研究 中西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法律史学研究方法的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马小红 张岩涛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6,共14页
当代中国法律史研究经过"前十七年"(1949-1966)"文革十年"(1966-1977)与"改革开放"(1978-至今)三个阶段。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每个时期的研究成果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前十七前"主要采用的&qu... 当代中国法律史研究经过"前十七年"(1949-1966)"文革十年"(1966-1977)与"改革开放"(1978-至今)三个阶段。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每个时期的研究成果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前十七前"主要采用的"阶级分析"的方法曾对推动中国法律史的研究起到过重要作用,但"文革十年"中这一方法的绝对化却成为学术发展的桎梏。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使学术研究方法多元化,中国法律史的研究也随着方法的多元而繁荣兴盛,与以往相比,研究成果剧增,多角度地探讨中国历史上的法律拓展了中国法律史的研究领域,但对研究方法的过度重视也带来研究中的其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方法 中国法律史 国学视域 中西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全盘化西”——论“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之“拐点”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耀南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0-96,共7页
甲乙两种异质文化相遇相融,大致会有三种结果:一是以乙化甲,二是甲乙并尊或并斥,三是以甲化乙。具体到"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就是比较研究的三大格式:以西化中,援中入西;中西并尊,或中西并斥;以中化西,援西入中。考察明末以降... 甲乙两种异质文化相遇相融,大致会有三种结果:一是以乙化甲,二是甲乙并尊或并斥,三是以甲化乙。具体到"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就是比较研究的三大格式:以西化中,援中入西;中西并尊,或中西并斥;以中化西,援西入中。考察明末以降四百余年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我们发现这门学问已经来到"全盘化西"的"拐点"上:止步于"以西化中"已经没有出路,止步于"中西并尊"已经没有出路,止步于构建"普世哲学"已经没有出路;只有"全盘化西",才是中国哲学之唯一出路。所谓"化西",就是"吃掉"西学,"消化"西学;所谓"全盘化西",就是"全方位地吃掉"西学",全方位地消化"西学。我们祖先在五千年的长史中,已经创造出一套完整的"格式系统",我们就可以拿这个"格式系统"去吃掉西学、消化西学,最终把"西方哲学"变成"中国哲学"的一部分,产出"新中国哲学",就象我们曾经拿这个"格式系统"吃掉佛学、消化佛学,最终产出"禅宗"一样。中国当代学人,要拿出"禅师"的勇气与气魄来。我们曾经用八个世纪的时间"全盘化佛",明末以降中西哲学之较量,已历四个世纪,再用四百年,我们还是有机会用中华"格式系统"吃掉、消化"西方哲学",开启中华文明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西化中 中西并尊 以中化西 全盘化西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哲学底本中的Being问题 被引量:10
6
作者 俞宣孟 《哲学分析》 2013年第2期4-21,197,共18页
中西哲学各有自己的传统,它们今后的发展虽然会相互影响,但是传统仍然是它们各自发展的底本。所谓"底本",是历史上形成的哲学形态,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考察它的特征:语言的特征、与语言密切相关的哲学问题的方向和表述方式,以及... 中西哲学各有自己的传统,它们今后的发展虽然会相互影响,但是传统仍然是它们各自发展的底本。所谓"底本",是历史上形成的哲学形态,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考察它的特征:语言的特征、与语言密切相关的哲学问题的方向和表述方式,以及围绕着哲学问题的争论而产生的哲学分支或流派。通过重论述Being与西方哲学的形态特征,并结合评述杨国荣先生的哲学成果,可期为总结中国哲学形态总结做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哲学比较 Being问题 底本 杨国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以降中外学者“以中化西”之努力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耀南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9-95,共7页
"以中化西"是明末"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四大批评格式之一。"五四"前后,"以西化中"格式获得单独发展、一家独大之机会;庚辰(2000)前后,"中西并尊"与"普世哲学"格式又渐获发... "以中化西"是明末"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四大批评格式之一。"五四"前后,"以西化中"格式获得单独发展、一家独大之机会;庚辰(2000)前后,"中西并尊"与"普世哲学"格式又渐获发展;唯独"以中化西"格式却没有得以发展。故当前"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之首要任务,就是壮大此格式,发展此格式,最终达成以中国哲学之格式系统消化西方哲学之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中化西 援西入中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哲学范式比较研究的可能和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余卫国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7-21,共5页
中西哲学范式的比较研究和平等对话是中西哲学研究在目前取得真正进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哲学范式所具有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看,中西哲学的范式比较可以赋予中西哲学以各自相对平等的地位,从而为中西哲学比较提供了可资比较的前提和基... 中西哲学范式的比较研究和平等对话是中西哲学研究在目前取得真正进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哲学范式所具有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看,中西哲学的范式比较可以赋予中西哲学以各自相对平等的地位,从而为中西哲学比较提供了可资比较的前提和基础;从哲学范式所具有的内在性和超越性来看,中西哲学的范式比较可以为深刻揭示各自哲学原创建构的历史特点、发展规律及其理论和方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从哲学范式所具有的整体性和强烈地问题意识来看,中西哲学的范式比较可以从根本上克服特征的一般比较的局限性,为深刻揭示中西哲学之所以不同的深层原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哲学 比较哲学 范式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狄德罗与中国哲学 被引量:2
9
作者 许苏民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在18世纪法国启蒙学者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中,狄德罗提出了"中国人有两只眼而西方人只有一只眼"的著名论断和很多富有新意的独到见解。他把伏羲比作"中国的赫尔墨斯或俄尔甫斯",肯定孔子学说教人"爱真理,爱美德... 在18世纪法国启蒙学者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中,狄德罗提出了"中国人有两只眼而西方人只有一只眼"的著名论断和很多富有新意的独到见解。他把伏羲比作"中国的赫尔墨斯或俄尔甫斯",肯定孔子学说教人"爱真理,爱美德"、"品行端正地接人待物",但却认为"很难确定孔夫子就是中国的苏格拉底或阿拉克萨哥拉";他赞扬中国人智理深邃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认为中国哲学的思辨性并不逊于西方哲学,理学著述与斯宾诺莎的著作一样对西方学者的思维能力具有挑战性;他肯定中国哲人把善意与道德的科学放在一切科学的首位,并预言这一原则有朝一日会得到西方学界的广泛认同,这一论述成为他的中国哲学观最突出的闪光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德罗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两只眼与一只眼之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哲学的开端问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俞宣孟 《哲学分析》 2016年第3期70-90,168,共22页
哲学的开端与哲学史的开端不同,哲学史的开端是学术史的问题;追问哲学的开端是追问哲学这门学问本身的根据。开端与根据相关,是因为开端总是一种设定,它规定着一门学问的对象、方法等。哲学没有特定的对象,其方法也不定于一格,这不是说... 哲学的开端与哲学史的开端不同,哲学史的开端是学术史的问题;追问哲学的开端是追问哲学这门学问本身的根据。开端与根据相关,是因为开端总是一种设定,它规定着一门学问的对象、方法等。哲学没有特定的对象,其方法也不定于一格,这不是说哲学本身没有设定,而是哲学在其开端处的设定是最少的。作为常常为其他学科提供设定的哲学,其自身的设定又必须是最可靠的。对自身根据的追问是哲学这门学问的尊严。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从其各自传统出发对自身根据不断挖掘的历史。哲学的最终根据是唯一的,中西哲学在这里会面。哲学就是一再从生活的各种角度追问其最终根据,又将这个最终根据作为开端贯彻到生活中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的开端 中西哲学比较 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束依傍,探根寻源 被引量:1
11
作者 俞宣孟 《哲学分析》 CSSCI 2021年第5期40-57,197,共19页
一百多年前就有了第一部冠以“中国哲学史”名称的著作,至今各种版本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已不可胜数,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学界出现了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的疑虑。这一疑虑竟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哲学本身有望在此得到深入发展。摒弃传统“... 一百多年前就有了第一部冠以“中国哲学史”名称的著作,至今各种版本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已不可胜数,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学界出现了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的疑虑。这一疑虑竟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哲学本身有望在此得到深入发展。摒弃传统“学案”,转向“哲学史”,这是中国学术现代化的要求,它决不仅是要求从古汉语到白话的表述方面的转变,更蕴含着学术观念的更新。前辈学者正是出于对新观念的追求而依傍了西方哲学,而依傍的过程也是不断深入了解的过程,最终,依傍上了西方哲学的所谓“本体论”。这是依傍的必然归宿,因为,本体论是西方传统哲学的精华和核心,是哲学之为哲学的最终标准。也正是因为到了这个地步,作为依傍西方哲学而产生的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遭到了质疑——原来中国传统学术中并不存在本体论那种形态的哲学,对本体论的勉强依傍,势必掩盖中国哲学的真实面目。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质疑促使人们思考:哲学究竟是怎样一门学科?西方哲学是不断追求事物普遍真理的学问,中国古人也不乏对自然、人事的深入追问。亘古不变的哲学精神或许在于它不绝的探索精神。与其他一切学科相比,哲学的原初设定应当是:其包容范围最广,且孕育着各种思想活动方法的可能。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形态上的差别归根结底是它们各自原初设定的差别。在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质疑中,呈现出了对哲学原初起点的探寻的课题。这种探寻不仅有助于论证中国哲学之为哲学,也有助于哲学本身通过观念的更新在我们的时代得到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哲学比较 本体论 依傍 哲学的原初假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比较哲学史上“并置派”的重要尝试——张东荪用知识社会学“重写”中华哲学史的一个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耀南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97,共8页
中西比较哲学之格式,不外三款:西化、并置、化西。晚清以降,谢无量、胡适、冯友兰所撰三部《中国哲学史》,虽不能说完全"抹煞"了中华哲学之特殊性,但至少对此种特殊性凸显不够。只有张东荪是一个典型例外。他旗帜鲜明地以金... 中西比较哲学之格式,不外三款:西化、并置、化西。晚清以降,谢无量、胡适、冯友兰所撰三部《中国哲学史》,虽不能说完全"抹煞"了中华哲学之特殊性,但至少对此种特殊性凸显不够。只有张东荪是一个典型例外。他旗帜鲜明地以金岳霖所谓"第二种态度"从事"中华哲学史"研究,始终不移地把"中华哲学"当作"中华特有的哲学",把"中华哲学史"当作"中华哲学的史"。其《中国哲学史讲义》等著述,是一项专门凸显中华哲学特殊性的"中华哲学史书写"。此种书写之哲学基础,就是当时流行欧西的"知识社会学",以及他本人"接着"欧西所创发的"知识文化学"。他用知识社会学"重写"中华哲学史,乃是中西比较哲学史上"并置派"的重要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比较哲学 并置派 中华哲学史 知识社会学 张东荪 冯友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13
作者 张立波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12,共8页
在90年代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 ,比较研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比较研究 ,旨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 ,旨在澄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与世界性 ;与社会理论的比较研究 ,... 在90年代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 ,比较研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比较研究 ,旨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 ,旨在澄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与世界性 ;与社会理论的比较研究 ,则旨在表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一种历史哲学 ,而且也是一种现实的社会理论。比较研究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但究竟如何展开 ,则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 社会理论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杜威对西方哲学的批评及其中西哲学比较
14
作者 许苏民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104,共11页
杜威通过揭示康德如何从"启蒙运动的儿子"走向"与启蒙运动决裂",以及法国哲学与英美经验论哲学的不足,奠定了其心仪中国哲学的思想基础。他评说了中西道德哲学的不同流派,在哲学和文化的一些基本问题上,他的观点多... 杜威通过揭示康德如何从"启蒙运动的儿子"走向"与启蒙运动决裂",以及法国哲学与英美经验论哲学的不足,奠定了其心仪中国哲学的思想基础。他评说了中西道德哲学的不同流派,在哲学和文化的一些基本问题上,他的观点多有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相通之处。他看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味儿"或"中国特点",提出了"两个适应"的理论,即:使古老的中国观念"适应现代的情况",使西方思想的精华"适应中国的情况"。他从老子和孔子的哲学中发现了为世界上其他民族所不及的精神品格,强烈谴责西方列强向中国转移其社会危机,以中国的人生哲学为"救世之灵药"。他说中国哲学更多地把大自然"当作娱心悦目的事物看",以及他所提出的"像中国人那样思考"的主张,是后来诺斯罗普关于中国哲学审美特征之研究、公正的世界秩序之建立应引进中国价值观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德国古典哲学 老子哲学 孔子哲学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宫廷理筋术手法与现代关节松动术手法干预膝骨关节炎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韩思宇 李多多 +1 位作者 蔡美玲 于长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背景正确有效地对膝骨关节炎(KOA)进行防治已成为目前各医疗机构所面临的难题之一,临床证据表明中医宫廷理筋术手法与现代医学关节松动术手法治疗KOA均具有临床疗效,但目前两者干预KOA的临床特点比较研究鲜见报道。目的比较中医宫廷理... 背景正确有效地对膝骨关节炎(KOA)进行防治已成为目前各医疗机构所面临的难题之一,临床证据表明中医宫廷理筋术手法与现代医学关节松动术手法治疗KOA均具有临床疗效,但目前两者干预KOA的临床特点比较研究鲜见报道。目的比较中医宫廷理筋术手法与现代关节松动术手法治疗KOA的差异,促进世界范围内手法医学的规范化、标准化。方法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科门诊招募符合要求的KOA患者67例,随机分为宫廷理筋术手法组(33例)与关节松动术手法组(34例),两组患者接受4周10次治疗,中途脱落4例,最终纳入63例患者。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混合方法,定量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治疗前后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定性研究采用半结构化个体访谈法,围绕两种手法治疗KOA的疗效、对推拿治疗的认知和对两种手法的评价等问题开展访谈,比较两种手法的异同,采用主题分析法构建主题框架。并通过并排比较与联合展示的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混合研究的整合分析。结果疗效评价:定量研究显示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WOMAC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WOMAC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定性研究显示4周治疗后,患者对两种手法治疗后的疗效评价(正、中、负向评价)无明显差异。认知评价:定性资料显示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对推拿认知感受的正、中、负向评价基本持平,经治疗后,患者对于推拿的认知感受向正向评价倾斜;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疗效与既往是否于医院接受过推拿治疗无关,疗效与施盲的成功与否无关,施盲的成功与否与分组、既往推拿治疗情况之间无明显关联;患者对推拿的认知评价与本次治疗的疗效无关,且患者不论接受哪种手法治疗都不影响他们对推拿的认知。手法评价:第1次及4周治疗结束后,患者对于两种手法的力度大小、疼痛程度、手法特点、疗效的起效时间、自觉疗效最明显的次数等评价未见明显差别。结论定量与定性研究显示,中医宫廷理筋术手法与现代关节松动术手法治疗KOA均安全有效,两者在疗效评价、认知评价、手法评价三个层面上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肌肉骨骼手法 中医推拿学 中西医学比较研究 评价研究(主题) 宫廷理筋术 关节松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学中源说”与“中学西源说”先后关系辨正——“西学中源说”是中华学者对于“中学西源说”的高级应对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耀南 王书慧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9-125,共7页
“中学西源说”晚明就已出现,明清间中华学者提出过初级应对方案“中西并置说”,也提出过高级应对方案“西学中源说”。“西学中源说”的核心思想是“以中化西”,尽最大努力把“耶教文化”与“欧西学术”纳入“华夏文化”体系与“中华... “中学西源说”晚明就已出现,明清间中华学者提出过初级应对方案“中西并置说”,也提出过高级应对方案“西学中源说”。“西学中源说”的核心思想是“以中化西”,尽最大努力把“耶教文化”与“欧西学术”纳入“华夏文化”体系与“中华学术”框架之中。围绕此点,以王韬“中国为西土文教之先声”、陈炽“西法之本出乎中”、王仁俊“西学源于中书”三大典型高级应对方案为例,可提出“西学中源说”是中华学者对于“中学西源说”的高级应对这一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西源说 西学中源说 高级应对方案 比较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学人文的变迁、比较与启示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嘉懿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7期877-881,892,共6页
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为人类带来救治疾病的利器,同时也衍生科学伦理异化、医疗趋利化和“药品拜物教”等诸多现实困境。临床医疗被视作纯粹“生理-科技”的简单对抗过程,人的因素疏离于强调物化的诊治系统之外。融合心理与社会因... 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为人类带来救治疾病的利器,同时也衍生科学伦理异化、医疗趋利化和“药品拜物教”等诸多现实困境。临床医疗被视作纯粹“生理-科技”的简单对抗过程,人的因素疏离于强调物化的诊治系统之外。融合心理与社会因素的新医学模式与新健康观重唤医学人性化的理性复归。通过中西医学人文理论溯源与传承流变等比较研究,探索医学人文的演进脉络与现实价值指向,可为临床实践重新发现人性化医疗的核心要义及其应用方式提供路径指引。中西医学人文的相似与不同点对比分析揭示,二者学理前提尽管有着重大差别,发展轨迹迥异,但目标愿景与认知模式却有关键共通之处,从而具有方法论融合、理论互促互补的逻辑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文 中西医医学模式 健康观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中西方文化比较在建筑上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斌 《南方建筑》 2004年第1期4-5,共2页
西方文化这里是指以古希腊文化为起源,并以此为中心,辐射到整个欧洲大陆以及如今北美大陆的文化。从中西方文化的数学、哲学和美学三方面的比较在建筑上的影响,以一斑窥全豹,从中探讨中国建筑设计的未来之路,为振奋中国建筑设计之光而... 西方文化这里是指以古希腊文化为起源,并以此为中心,辐射到整个欧洲大陆以及如今北美大陆的文化。从中西方文化的数学、哲学和美学三方面的比较在建筑上的影响,以一斑窥全豹,从中探讨中国建筑设计的未来之路,为振奋中国建筑设计之光而挥臂呐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方文化 建筑设计 建筑美学 建筑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汤一介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思想
19
作者 高秀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8-105,共8页
在汤一介先生近70年的学术生涯中,他一直都关注中国哲学史方法论问题。如果说1949年前汤先生自主奉行的是"为学术而学术"的研究方法,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奉行的是"两个对子"的教条主义的研究方法,那么自1980年以... 在汤一介先生近70年的学术生涯中,他一直都关注中国哲学史方法论问题。如果说1949年前汤先生自主奉行的是"为学术而学术"的研究方法,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奉行的是"两个对子"的教条主义的研究方法,那么自1980年以后,他一改过去的不成熟和错误,自主而自觉地而且是大胆而坚定地提出并践行了研究中国哲学史的范畴研究法、解释学方法以及"以西方哲学为参照系"的"以西释中"方法等,为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和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为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构建以及中国哲学的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史 方法论 范畴研究法 解释学方法 “以西释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