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木薯北移的成功实践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洪鑫 袁展汽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40-145,共6页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素有“地下粮仓”和“淀粉之王”的美誉,是中国酒精加工和淀粉生产的重要原料。文章简述了木薯北移的广义和狭义定义,阐述了木薯北移对于提升木薯产能、土地利用和农民增收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木薯北移...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素有“地下粮仓”和“淀粉之王”的美誉,是中国酒精加工和淀粉生产的重要原料。文章简述了木薯北移的广义和狭义定义,阐述了木薯北移对于提升木薯产能、土地利用和农民增收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木薯北移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概述了木薯北移在高产品种筛选、种茎越冬贮藏技术、间作套种种植模式、加工利用方式和配套栽培技术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和成功实践,总结了木薯北移的发展概况和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北移 酒精加工 淀粉生产 木薯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品种不同收获期块根淀粉积累规律分析
2
作者 郑永清 李开绵 +2 位作者 李伯松 马旭东 陈松笔 《热带生物学报》 2025年第2期172-180,共9页
为解析木薯(Manihot esculenta)品种不同收获期块根中淀粉积累规律,以4个木薯栽培品种‘SC205’、‘SC8’、‘SC9’和‘SC6068’为材料,测定其种植6个月至10个月的块根鲜质量及生物量、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率,并分析内在机制... 为解析木薯(Manihot esculenta)品种不同收获期块根中淀粉积累规律,以4个木薯栽培品种‘SC205’、‘SC8’、‘SC9’和‘SC6068’为材料,测定其种植6个月至10个月的块根鲜质量及生物量、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率,并分析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木薯不同收获期的鲜薯质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直链淀粉比率在同一个品种不同收获期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木薯生育后期的直链淀粉的比例增加。高产品种‘SC205’和‘SC8’的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的含量在植后7~10个月普遍低于产量较低的‘SC6068’和‘SC9’。在植后的7~10个月,‘SC8’的PSⅡ放氧复合体的含量逐渐增加,‘SC205’的PSⅡ的放氧复合体的含量相对比较稳定,‘SC9’和‘SC6068’的PSⅡ的放氧复合体含量在植后的9~10个月逐渐降低。在木薯产量最高的10月份,‘SC205’、‘SC9’和‘SC6068’的PSⅡ的放氧复合体的含量达到最高值。‘SC205’、‘SC8’、‘SC9’和‘SC6068’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含量在10月份后呈增长的趋势,9—10月份β-淀粉酶的活性提高,11—12月份变低。‘SC6068’在9—12月份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蛋白含量相对稳定。‘SC205’、‘SC8’和‘SC9’在9—12月份APX含量处于增长的趋势。可见,不同品种间产量与淀粉组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机制与品种间叶片光合作用、抗氧化活性和根茎淀粉合成酶活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产量 淀粉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原胶-木薯淀粉混合凝胶对3D打印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李柯新 温纪平 +2 位作者 陈梦珂 张朝阳 高青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07-314,共8页
该研究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通过添加不同比例(0%、2%、4%、6%、8%和10%,质量分数)的黄原胶改善黄原胶-木薯淀粉混凝体系的3D打印成型性和品质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黄原胶的添加增加了淀粉体系G′、G″以及tanδ值,表明其具有明显的弹性行为... 该研究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通过添加不同比例(0%、2%、4%、6%、8%和10%,质量分数)的黄原胶改善黄原胶-木薯淀粉混凝体系的3D打印成型性和品质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黄原胶的添加增加了淀粉体系G′、G″以及tanδ值,表明其具有明显的弹性行为,有利于3D打印后打印物体的形状稳定性;降低了淀粉体系的直链淀粉含量、回生值、弛豫时间以及体系中水的流动性,直链淀粉含量最高降低了4.47 g,回生值最高降低了339 mPa·s,弛豫时间最高降低了164.74 ms,使3D打印样品的纹路更加清晰,提高样品的精确度,也进一步促进了淀粉样品的挤出顺畅性以及打印样品表面的光滑度。8%黄原胶添加量在打印时间为14 min时,表现出较好的打印外观和打印高度。此时,淀粉凝胶体系有较适的流动性和机械强度来保持样品形状和维持样品高度。综上,黄原胶添加量在8%时,淀粉混凝体系表现出最佳的打印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黄原胶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酯木薯淀粉对鲜湿面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苏倩 任秀娟 +4 位作者 刘远晓 岳琪 赵阳 安艳霞 张剑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170,共9页
为探究醋酸酯木薯淀粉对鲜湿面条食用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将醋酸酯木薯淀粉添加至小麦粉中制作鲜湿面条,比较在添加不同比例的醋酸酯木薯淀粉后鲜湿面条食用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醋酸酯木薯淀粉后,小麦粉糊化时的峰值黏度、最低黏度... 为探究醋酸酯木薯淀粉对鲜湿面条食用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将醋酸酯木薯淀粉添加至小麦粉中制作鲜湿面条,比较在添加不同比例的醋酸酯木薯淀粉后鲜湿面条食用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醋酸酯木薯淀粉后,小麦粉糊化时的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衰减值和回生值均降低;鲜湿面的最佳蒸煮时间缩短,吸水率升高。随着醋酸酯木薯淀粉添加量的增加,L^(*)值和a^(*)值增大,生面条的色泽得到显著改善(P<0.05);面条的硬度、黏合性和咀嚼性整体低于对照组,面条的剪切力增加。当醋酸酯木薯淀粉的添加量为6%时,面条的感官评分最高,生面条面筋网络结构更紧密,且生面条和熟面条的淀粉晶体结构得到改善。综上所述,添加6%的醋酸酯木薯淀粉可以显著提升鲜湿面条的食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湿面条 醋酸酯木薯淀粉 面筋网络结构 食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食用木薯品种升糖指数的评价
5
作者 段品顺 李开绵 +5 位作者 叶剑秋 肖鑫辉 羊春秋 薛茂富 韦卓文 张洁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16-1825,共10页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具有耐贫瘠、耐干旱、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其块根富含碳水化合物,可为全球10亿人提供口粮,在食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升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是表示在一定时间内,进食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后血糖...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具有耐贫瘠、耐干旱、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其块根富含碳水化合物,可为全球10亿人提供口粮,在食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升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是表示在一定时间内,进食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后血糖升高快慢的指标。升糖指数低的食用木薯,可以改善血糖水平,控制体重,推进木薯食用化和多元化发展,资源评价可为实现低升糖指数木薯品种选育和生物育种改良提供依据。以国内3个受欢迎的食用木薯品种华南9号(SC9)、华南12号(SC12)、华南6068(SC6068)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块根的重要农艺性状及蒸煮前后的总淀粉、快速消化淀粉、慢速消化淀粉、抗性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粗蛋白、粗纤维等品质性状和体外升糖指数。结果表明:3个品种平均单株薯质量为3.31~4.13 kg,鲜薯淀粉率为25.07%~27.53%,干物率为37.07%~38.91%;蒸煮前SC9、SC12和SC6068的GI分别为42.6、43.5和43.4,均属于低升糖指数食物,蒸煮加工后升糖指数分别为69.4、66.9和64.0,均属于中升糖指数食物。另外,各营养成分蒸煮前后变化显著,其中快速消化淀粉含量和粗纤维含量上升,抗性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升糖指数与快速消化淀粉含量和粗纤维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均为0.95,与抗性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和-0.88,且升糖指数与糊化特性各值均存在相关性。木薯品种差异、加工处理方式、淀粉含量、纤维含量等对升糖指数具有较大影响,蒸煮前SC9升糖指数最低、食味评价最高,且在加工方面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因此在3个品种中最具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升糖指数 农艺性状 淀粉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腐菌发酵木薯淀粉渣的工艺条件优化及其发酵品质研究
6
作者 魏才翔 姚毅沛 +5 位作者 覃呈欢 顾啟超 晏琦 黄金霞 梁广芬 邹彩霞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31-137,共7页
试验旨在探究白腐菌发酵木薯淀粉渣的适宜发酵条件及其发酵品质。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4因素分别为白腐菌添加量、发酵时间、初始pH值和蔗糖添加量,每个因素3个水平,共9组试验,每组3个重复。结果显示,影响白腐菌发酵木薯淀粉... 试验旨在探究白腐菌发酵木薯淀粉渣的适宜发酵条件及其发酵品质。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4因素分别为白腐菌添加量、发酵时间、初始pH值和蔗糖添加量,每个因素3个水平,共9组试验,每组3个重复。结果显示,影响白腐菌发酵木薯淀粉渣主要因素的次序分别为白腐菌添加量=发酵时间>初始pH值>蔗糖添加量,最优组合为白腐菌添加量3%、发酵时间30 d、初始pH值5.25和蔗糖添加量1%,在此条件下发酵木薯淀粉渣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分别为57.97%、34.95%和3.82%,较发酵前分别降低了2.73%、8.68%和13.18%。研究表明,在试验优化的发酵条件下,白腐菌处理可提升木薯淀粉渣的饲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渣 白腐菌 正交试验 发酵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马铃薯淀粉掺假分析中的应用
7
作者 白静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9期85-88,95,共5页
运用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和化学计量法对马铃薯淀粉掺假体系进行检测和判别。以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玉米淀粉为研究对象,构建淀粉的二元、三元掺假体系,探索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掺假体系检测中的可行性,获得每一种掺假物质掺假量的最优... 运用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和化学计量法对马铃薯淀粉掺假体系进行检测和判别。以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玉米淀粉为研究对象,构建淀粉的二元、三元掺假体系,探索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掺假体系检测中的可行性,获得每一种掺假物质掺假量的最优检测模型。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与木薯淀粉掺假模型最优的光谱预处理方法为S-G导数和SNV这2种方式联用,主因子数为10,样品的相关系数达到0.993,最佳波段为1 000~1 700 nm,预测相关系数达0.996;马铃薯淀粉与玉米淀粉掺假模型最优的光谱预处理方法为MSC处理,样品的相关系数达到0.996,主因子数为10,最佳波段为1 000~1 350 nm,预测相关系数达0.997;3种淀粉掺假模型的最优光谱预处理方法为S-G导数和Baseline处理联合使用,主因子数为10,样品的相关系数达到0.998,最佳波段为1 000~1 350 nm,预测相关系数达0.999。近红外光谱所建立的模型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可用于马铃薯淀粉掺假样品的预测,对食品行业发展有正向的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马铃薯淀粉 木薯淀粉 玉米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新品种桂薯150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8
作者 梁振华 陈会鲜 +6 位作者 李恒锐 韦婉羚 黄珍玲 阮丽霞 何文 兰秀 杨海霞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9-637,共9页
为选育株型好、高产、高淀粉、广适性等综合性状优良的木薯新品种,本研究以高产品种新选048为母本,通过杂交获得F1优良单株的无性系后代,后经播种育苗、大田移栽、单株评选、单排试验、系比试验、区域性试验、生产性试验等一系列系统选... 为选育株型好、高产、高淀粉、广适性等综合性状优良的木薯新品种,本研究以高产品种新选048为母本,通过杂交获得F1优良单株的无性系后代,后经播种育苗、大田移栽、单株评选、单排试验、系比试验、区域性试验、生产性试验等一系列系统选育程序,育成了具有高产、高淀粉、低氢氰酸、适应性强等特点的鲜食及加工兼用型木薯新品种桂薯1505。该品种主要特征为株型直立,成熟种茎外皮为灰白色,内表皮为绿色;块根呈无规则集中分布,薯形为圆柱-圆锥形,块根外表皮呈淡褐色,内表皮呈浅红色,块根肉质白色。桂薯1505在区域性试验和生产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分别达到46.68、49.69t/hm^(2),均高于对照NZ199;块根淀粉含量稳定在29.05%以上;鲜薯平均氢氰酸含量为20~30mg/kg,低于对照;抗螨性田间鉴定结果为中抗。适合在广西、广东和云南等木薯主产区推广种植,本研究为我国实现木薯良种化生产提供新的种质资源,对促进薯农增收、企业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桂薯1505 品种选育 栽培 高产高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植物源性成分多重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食用淀粉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范维 高晓月 +4 位作者 董雨馨 刘虹宇 李贺楠 赵文涛 郭文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0-216,共7页
建立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红薯、木薯、马铃薯、玉米源性成分的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方法。分别以红薯g3pdh基因、木薯g3pdh基因、马铃薯UGPase基因、玉米zSSIIb基因为靶基因设计... 建立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红薯、木薯、马铃薯、玉米源性成分的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方法。分别以红薯g3pdh基因、木薯g3pdh基因、马铃薯UGPase基因、玉米zSSIIb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以18S rRNA基因为内参基因,建立多重real-time PCR方法,开展方法学验证,并对不同掺入比例模拟样品和实际淀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高通量、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与15种非目标源性均无交叉反应;对目标DNA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3×10^(-3) ng/μL,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和扩增效率;对淀粉样品的检出限可达0.1%,对50份实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参比方法一致,说明建立的多重real-time PCR法可用于食用淀粉种类掺假鉴别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 食用淀粉 木薯 红薯 马铃薯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的改性及其对淀粉/PBAT/碳酸钙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小红 卢杏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6,共7页
采用甘油、六偏磷酸钠(SHMP)和聚乙二醇(PEG)改性木薯淀粉并制备改性淀粉/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碳酸钙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 采用甘油、六偏磷酸钠(SHMP)和聚乙二醇(PEG)改性木薯淀粉并制备改性淀粉/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碳酸钙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仪(TG)等对改性淀粉和复合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改性淀粉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油的外增塑作用和PEG、SHMP的内增塑作用使淀粉化学结构改变、无定形成分增加,淀粉颗粒由饱满的圆球状变成了不规则的大颗粒,250℃前稳定性提高,250℃后稳定性降低,有利于使用加工和热分解,不同改性剂改性淀粉结晶熔融行为存在差异;复合不会改变PBAT、碳酸钙和淀粉的原有晶型,但相容性的差异导致复合材料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差异,改性淀粉增加了复合材料的韧性,甘油、SHMP和PEG的协同改性使淀粉与PBAT、碳酸钙的相容性最佳,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碳酸钙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养分亏缺对木薯农艺性状、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云霞 韦卓文 +1 位作者 黄洁 许瑞丽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93-1401,共9页
通过研究长期养分亏缺对木薯农艺性状及产量、淀粉含量的影响,为木薯连作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在长期定位田间试验时间轴上,选取2019-2021年(连作28~30年)的试验材料,对CK(施氮磷钾肥)、–N(不施氮肥)、–P(不施磷肥)和–K(不施钾肥)... 通过研究长期养分亏缺对木薯农艺性状及产量、淀粉含量的影响,为木薯连作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在长期定位田间试验时间轴上,选取2019-2021年(连作28~30年)的试验材料,对CK(施氮磷钾肥)、–N(不施氮肥)、–P(不施磷肥)和–K(不施钾肥)4个处理,测定木薯品种SC205和SC124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淀粉含量。结果表明:(1)与CK相比,–N、–K均显著降低木薯的株高,–N、–P和–K显著降低木薯的茎径,–K显著降低叶片SPAD值;主体间效应检验表明,品种和施肥对各农艺性状均有显著影响,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2)与CK相比,–N显著提高2021年的鲜薯淀粉含量;–K显著降低鲜薯淀粉含量,3年平均降幅为14.2%。(3)–N、–P、–K较CK均显著降低鲜薯产量、淀粉产量、单株结薯数和单条薯重,各养分亏缺处理鲜薯产量的3年平均降幅均大于40.0%,各养分亏缺处理间的产量效应差异不显著;–K淀粉产量的3年平均降幅为53.3%,降幅显著高于–N、–P。(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鲜薯产量、淀粉产量均与单株结薯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条薯重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氮、磷、钾亏缺均显著抑制木薯生长,连作前期氮是木薯产量的首要限制因素,钾其次,磷效应不明显,随连作年限延长,钾、磷效应逐渐显著,氮、钾上升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而后,氮、磷、钾肥间的鲜薯产量效应无显著差异,三者均同等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长期定位施肥 养分亏缺 产量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和木薯复配淀粉理化特性及粉条品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欢欢 高飞虎 +4 位作者 张玲 杨世雄 李雪 张雪梅 梁叶星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101,共8页
为考察木薯淀粉添加量对甘薯粉条品质的影响,实验将木薯淀粉(cassava starch,CS)按一定比例添加到甘薯淀粉中,测定复配淀粉的膨润性、糊化特性和流变学特性,并对复配淀粉所制粉条的外观、蒸煮食用品质和质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木... 为考察木薯淀粉添加量对甘薯粉条品质的影响,实验将木薯淀粉(cassava starch,CS)按一定比例添加到甘薯淀粉中,测定复配淀粉的膨润性、糊化特性和流变学特性,并对复配淀粉所制粉条的外观、蒸煮食用品质和质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木薯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势显著高于甘薯淀粉;随CS添加比例的增加,复配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势逐渐升高,谷值黏度、最终黏度线性下降,而崩解值线性升高,复配淀粉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先降低后升高,损耗角正切值tanδ呈上升趋势;与纯甘薯粉条相比,木薯淀粉的添加可提高粉条的白度值,降低粉条的断条率,减弱粉条的抗拉伸强度,提高粉条的延展性和韧性;当复配淀粉中CS的添加比例增加到40%及以上时,粉条的口感逐渐变差。此研究可为甘薯淀粉与木薯淀粉复配制作粉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淀粉 木薯淀粉 复配 理化特性 粉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葛淀粉与木薯淀粉混粉理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方东方 蔡芳 +6 位作者 李少斌 宦吉运 施建斌 隋勇 蔡沙 熊添 梅新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4,共9页
以野葛淀粉和木薯淀粉为原料,将木薯淀粉分别以10%、30%、50%和70%的质量分数掺入野葛淀粉。研究了原粉基本成分、原粉和混粉的结构、凝胶特性、抗氧化活性、热特性、冻融稳定性、消化特性、冲调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木薯淀粉比例的增多... 以野葛淀粉和木薯淀粉为原料,将木薯淀粉分别以10%、30%、50%和70%的质量分数掺入野葛淀粉。研究了原粉基本成分、原粉和混粉的结构、凝胶特性、抗氧化活性、热特性、冻融稳定性、消化特性、冲调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木薯淀粉比例的增多,可以根据扫描电镜中的颗粒形状明显区别原粉及混粉,混粉平均粒径(10.68~13.05μm)均比野葛淀粉(9.47μm)高。野葛淀粉与木薯淀粉分别为C型及A型晶体结构,混粉后并未改变其结构及红外光谱图。混粉的糊化起始温度随添加量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更难糊化。混粉抗氧化能力降低、多次冻融后趋于稳定、冲调黏度增大;混粉后硬度增大,最高达到2410.46 g,质地硬化,凝胶性能变差;混粉的抗性淀粉(质量分数0.37%~1.59%)相对野葛淀粉较低(5.65%)。木薯淀粉的掺入对混粉影响较大,有利于从淀粉的结构和理化特性等方面为鉴别野葛淀粉中是否掺有木薯淀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葛淀粉 木薯淀粉 混粉 结构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海鹏 汪进文 +3 位作者 董春雷 朱刚 杜官本 邓书端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6,共8页
为消除传统人造板的甲醛释放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将木薯淀粉(CS)降解后与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制备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CS-AAGC)胶黏剂,并对其外观、黏度、固含量等基本性能进行测定。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为消除传统人造板的甲醛释放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将木薯淀粉(CS)降解后与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制备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CS-AAGC)胶黏剂,并对其外观、黏度、固含量等基本性能进行测定。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及扫描电镜(SEM)分析其固化性能,探究木薯淀粉与丙烯酰胺(AM)的物质的量比对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胶黏剂胶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胶黏剂外观为乳白色均一液体,随着丙烯酰胺添加量的增加,共聚物的黏度也随之增加;丙烯酰胺上的双键与淀粉中的羟基发生了反应;当n(淀粉基本单元)∶n(AM)=1∶5时,相应的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胶合性能相对最好,以其制备的胶合板干状剪切强度为1.46 MPa、(23±2)℃冷水浸泡24 h后的剪切强度为0.87 MPa、(63±1)℃热水浸泡3 h后的剪切强度为0.84 MPa,符合GB/T 9846—2015《普通胶合板》对Ⅱ类胶合板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丙烯酰胺 木材胶黏剂 接枝共聚 胶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淀粉和改性淀粉结构特性及其与粉圆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盛周杨 邹波 +5 位作者 吴继军 肖更生 徐玉娟 余元善 陈晓维 钟思彦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27-135,共9页
【目的】粉圆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探究不同淀粉对粉圆品质的影响,明确淀粉结构特性与粉圆品质的关系,为高品质粉圆的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市售的3种木薯淀粉和2种木薯改性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淀粉、醋酸酯淀粉)为原料... 【目的】粉圆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探究不同淀粉对粉圆品质的影响,明确淀粉结构特性与粉圆品质的关系,为高品质粉圆的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市售的3种木薯淀粉和2种木薯改性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淀粉、醋酸酯淀粉)为原料制作粉圆,分析淀粉的粒径、直链淀粉含量、膨胀度、溶解度、热力学特性和冻融稳定性差异,以及粉圆的质构特性,并对淀粉结构特性与粉圆的质构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木薯淀粉和改性淀粉的粒径、膨胀度和溶解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改性淀粉的粒径离散度(1.17~1.27)、膨胀度(30.48%~30.91%)显著高于木薯淀粉(粒径离散度0.89~1.08、膨胀度24.60%~26.38%)。淀粉的离散度、膨胀度与粉圆的硬度、咀嚼性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淀粉的溶解度与粉圆的粘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5种淀粉的热力学特性与冻融稳定性同样存在显著差异(P<0.05),改性淀粉的初始凝胶温度(55.45~59.90℃)和析水率显著低于木薯淀粉的初始凝胶温度(63.80~65.00℃)和析水率。淀粉的凝胶温度、焓变和析水率与粉圆的硬度、咀嚼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品牌木薯淀粉的粒度分布离散度、膨胀度和冻融稳定性与粉圆的硬度和咀嚼性具有显著相关性。3种木薯淀粉中,以TPK木薯淀粉制作的粉圆品质最好;改性淀粉具有较高的膨胀度和冻融稳定性,能降低粉圆的硬度和咀嚼性,具有抗老化效果,适合用于速冻粉圆和免煮速冻粉圆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改性淀粉 冻融稳定性 粉圆 质构特性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淀粉-聚乙烯醇胶黏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威 王婷 +4 位作者 茶联红 张俊 夏炎 杜官本 邓书端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49,共11页
为了提升淀粉基胶黏剂的耐水性能,采用3种酸作为催化剂(甲酸、乙酸、硫酸)水解木薯淀粉,再与聚乙烯醇聚合,制备环保型木薯淀粉-聚乙烯醇树脂(cassava starch-polyvinyl alcohol,CS-PVA)木材胶黏剂,测试胶黏剂的黏度、固体含量等基本性能... 为了提升淀粉基胶黏剂的耐水性能,采用3种酸作为催化剂(甲酸、乙酸、硫酸)水解木薯淀粉,再与聚乙烯醇聚合,制备环保型木薯淀粉-聚乙烯醇树脂(cassava starch-polyvinyl alcohol,CS-PVA)木材胶黏剂,测试胶黏剂的黏度、固体含量等基本性能,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与热重分析(TG)对其固化性能进行表征,利用接触角测试分析其润湿性能。结果表明,木薯淀粉经酸催化水解后,与PVA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增强,更好地形成醚键和氢键的交联结构,有效抑制水分子的渗透,从而提高胶黏剂的耐水性;SEM观察可见,相较于对照由未水解木薯淀粉(CS)制备的CS-PVA胶黏剂,水解CS制备的CS-PVA胶黏剂结构更加紧密且稳定。试验进一步探究甲酸添加量对CS-PVA胶黏剂性能的影响,其中,以1%质量分数的甲酸作为催化剂时,胶合板试样的干状、冷水24 h及63℃热水3 h剪切强度分别为2.45、1.31及0.93 MPa,符合GB/T 9846—2015《普通胶合板板》对II类胶合板强度的要求,相对于对照CS-PVA胶制备胶合板的剪切强度,分别提升了41.6%、151.9%与66.1%,表明酸水解木薯淀粉对CS-PVA胶黏剂耐水性和胶合强度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聚乙烯醇树脂 木材胶黏剂 结构与性能 交联改性 耐水性 胶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淀粉对3D打印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柯新 石松业 +2 位作者 温纪平 耿浩 刘非凡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42-148,共7页
3D食品打印技术应用于食品工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淀粉特殊的理化性质使其在流出喷嘴和打印成型方面具备天然优势。以荞麦、木薯和甘薯淀粉为原料进行3D打印,研究了这3种淀粉的理化特性、糊化特性、流变特性及其与3D打印特性的关系,... 3D食品打印技术应用于食品工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淀粉特殊的理化性质使其在流出喷嘴和打印成型方面具备天然优势。以荞麦、木薯和甘薯淀粉为原料进行3D打印,研究了这3种淀粉的理化特性、糊化特性、流变特性及其与3D打印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选用的3种淀粉中,木薯淀粉的损耗角正切值(tanδ)较大,在打印过程中流动性好,不易断条,易挤出成型,使用木薯淀粉打印的样品精度最高。荞麦淀粉凝胶的储能模量(G′)较大,有利于打印制品自身形状的保持,但打印制品易粘连。甘薯淀粉具有较低的黏度和较好的流动性,可以更容易地从3D打印机的喷嘴中挤出,并在打印过程中均匀地分布,但打印样品的尺寸略有收缩。综上,木薯淀粉作为3D打印材料是可行的,荞麦淀粉和甘薯淀粉若应用于3D打印的油墨,需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淀粉 木薯淀粉 甘薯淀粉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界熔融协同冻融处理对木薯淀粉/魔芋胶复配物理化及结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楚云 陈慧敏 +4 位作者 吴颖 徐梦蝶 李菁菁 李欣雨 张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5,共9页
以木薯淀粉(cassava starch,CS)和魔芋胶(konjac gum,KGM)为原材料,以“临界熔融-冻融”(critical melting and freeze-thawing,CMFT)为主要手段制备CS/KGM复配物,研究了临界熔融协同冻融处理对CS/KGM复配物理化性质及结构特性的影响。... 以木薯淀粉(cassava starch,CS)和魔芋胶(konjac gum,KGM)为原材料,以“临界熔融-冻融”(critical melting and freeze-thawing,CMFT)为主要手段制备CS/KGM复配物,研究了临界熔融协同冻融处理对CS/KGM复配物理化性质及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MFT有效促进了可溶性淀粉组分的释放,显著增加了其与KGM相互作用的位点。所制备的复配物耐热加工特性显著提升(溶解度、膨胀度显著降低),其中熔融起始温度从64.13℃(天然)增加至69.73℃(0.7%KGM,P<0.05)。CMFT还显著改善了复配物的糊化特性,其中崩解值从1246.00 mPa·s(天然)显著下降至949.12 mPa·s(0.7%KGM),而最终黏度从2182.00(天然)显著提高至2447.00 mPa·s(0.7%KGM,P<0.05)。此外,CMFT显著增加了复配物的相对结晶度(从22.19%增加到25.50%,P<0.05),表明复配物内部结构相对致密。较高浓度的KGM添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CMFT处理中CS与KGM间的协同作用。综上,该研究证明CMFT可通过部分弱化淀粉颗粒结构和释放可溶性淀粉组分增强CS/KGM协同作用,使所制备的复配物具有显著提高的耐热加工特性及糊化特性,并有望作为功能性复配材料应用到食品加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魔芋胶 理化特性 临界熔融 冻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纳米淀粉的制备及乳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翦秋 毕会敏 范方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248,共6页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木薯纳米淀粉,探究淀粉添加量、超声波振幅、乙醇体积分数、搅拌时间对纳米淀粉粒径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木薯纳米淀粉的基本特质和乳化性能。结果表明,淀粉添加量5%(质量分数)、超声波振幅70%、乙醇体积分...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木薯纳米淀粉,探究淀粉添加量、超声波振幅、乙醇体积分数、搅拌时间对纳米淀粉粒径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木薯纳米淀粉的基本特质和乳化性能。结果表明,淀粉添加量5%(质量分数)、超声波振幅70%、乙醇体积分数60%、搅拌时间15 min时,粒径最小为75.91 nm。核磁共振氢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分析表明,沉淀法成功制备木薯纳米淀粉,淀粉基本化学结构不变;与原淀粉相比,用纳米淀粉为乳化剂制备的Pickering乳液粒径较小,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及贮藏稳定性均得到显著提升。该研究结果可为木薯淀粉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纳米淀粉 沉淀法 乳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木薯淀粉胶黏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颜小凤 谭佳妮 +5 位作者 李祥刚 仝婧婧 谢涛 黄煜琪 孙俊军 饶秋华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70,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含量的氧化剂、糊化剂以及交联剂对木薯淀粉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红外、流变学表征方法系统研究了糊化剂(NaOH)和氧化剂(NaClO)用量对淀粉胶黏剂性能的影响。结果当加入16%(相于干淀粉质量而言)的NaClO作为氧化剂时,淀粉胶... 目的探究不同含量的氧化剂、糊化剂以及交联剂对木薯淀粉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红外、流变学表征方法系统研究了糊化剂(NaOH)和氧化剂(NaClO)用量对淀粉胶黏剂性能的影响。结果当加入16%(相于干淀粉质量而言)的NaClO作为氧化剂时,淀粉胶黏剂的初黏力和黏度都达到最佳。当加入10%(相对干淀粉质量而言)的NaOH作为糊化剂时,淀粉在室温下就能发生糊化,形成黄色透明状胶黏剂,此时,胶黏剂有明显的触变性。结论NaClO的加入可以很好地改变淀粉胶黏剂的流动性,但过量的NaClO会使胶黏剂黏度过小,并致耐水性和黏结性不足。适量的NaOH加入可以使淀粉的黏度增加,但过量的NaOH会减弱重新缠结的淀粉高分子链间的作用力,导致黏度下降。硼砂的加入能与淀粉分子形成络合物,使淀粉胶黏剂的黏度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胶黏剂 交联剂 氧化剂 糊化剂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