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氮耦合对斜坡滴灌春小麦冠层结构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1
作者 王子健 李刘龙 +7 位作者 赵焰辉 徐林峰 邱治中 李召锋 雷钧杰 王笑 万文亮 姜东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6,共12页
【目的】研究水氮耦合效应及其对春小麦冠层结构和光合速率的影响,为斜坡种植模式的节本高效生产提供水氮管理策略和理论依据。【方法】以新春44号为供试材料,设置TR6H和TR8H(一条滴灌带位于坡顶,分别供应6行和8行小麦水分,斜坡坡面斜度... 【目的】研究水氮耦合效应及其对春小麦冠层结构和光合速率的影响,为斜坡种植模式的节本高效生产提供水氮管理策略和理论依据。【方法】以新春44号为供试材料,设置TR6H和TR8H(一条滴灌带位于坡顶,分别供应6行和8行小麦水分,斜坡坡面斜度为15度)2种模式;设置W_(3)、W_(2)和W_(1)(4500、4050和3600 m^(3)/hm^(2))3个灌水额度和N_(3)、N_(2)、N_(1)和N_(0)(300、270、240和0 kg/(N·hm^(2)))4个施氮量水平,其中W_(3)N_(3)为对照(常规水氮处理)。【结果】TR6H开花期的株高、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冠层光截获辐射率和光合速率均高于TR8H。株高和冠层光辐射截获的总体趋势表现为(W_(3)和W_(2))>W_(1),(N_(3)和N_(2))>N_(1)>N_(0)的趋势,而叶角则呈相反的趋势,低水低氮处理叶角越大。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总体趋势表现为W_(3)>W_(2)>W_(1)、N_(2)>N_(3)>N_(1)>N_(0)。相较于常规水氮处理(W_(3)N_(3)),TR6H和TR8H 2种模式均显著提高了冠层光截获辐射率和光合速率,增幅分别为3.6%~4.9%和3.9%~10.2%。【结论】斜坡模式下合理的水氮耦合会优化冠层结构,通过保持较高的茎蘖数和叶面积指数,获得较高的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同时具有较高的株高和紧凑的株型保持了一定的漏光损失量。筛选出模式为TR6H,水氮处理为W_(3)N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斜坡滴灌 水氮耦合 冠层结构 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食用型向日葵现蕾期叶片光合性能与冠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董睿潇 王永庆 +7 位作者 王鑫博 李玉义 王希全 张宏媛 宋佳珅 于茹 逄焕成 王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52,共12页
为探明不同程度盐胁迫对现蕾期食用型向日葵(下称“食葵”)光合作用的影响,测定分析轻度(全盐量1.00 g∙kg^(−1),LS)、中度(全盐量2.68 g∙kg^(−1),MS)和重度(全盐量4.93 g∙kg^(−1),HS)盐胁迫下,现蕾期食葵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性能和冠层... 为探明不同程度盐胁迫对现蕾期食用型向日葵(下称“食葵”)光合作用的影响,测定分析轻度(全盐量1.00 g∙kg^(−1),LS)、中度(全盐量2.68 g∙kg^(−1),MS)和重度(全盐量4.93 g∙kg^(−1),HS)盐胁迫下,现蕾期食葵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性能和冠层结构参数。结果表明,盐胁迫降低了食葵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其中MS和HS处理的Pn最大值较LS分别降低5.09%和38.69%,并减少了具有较高光合速率的叶片数量。盐胁迫降低了食葵顶叶的Pn,MS、HS处理的食葵顶叶Pn最大值较LS分别降低8.08%、14.66%。LS处理的光合速率受到气孔和非气孔双重因素的影响,而MS、HS处理主要受非气孔因素的影响。盐胁迫改变了食葵的株型,LS处理的冠层结构呈宝塔型,而MS和HS处理的冠层结构分别呈平展型和圆柱体型。盐胁迫会减小食葵总叶面积和主要功能叶面积,其中HS处理的总叶面积较LS、MS处理分别降低56.03%、47.74%,HS处理的最大单叶面积较LS、MS处理分别降低38.71%、49.46%;同时HS处理叶倾角最大值与LS、MS处理相比分别提高30.92%、14.59%。总之,盐胁迫会明显降低食葵主要功能叶片的光合性能和叶面积,并使其冠层结构由伸展型向收缩型变化,进而抑制植株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型向日葵 盐胁迫 光合速率 冠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种小麦及其亲本光合碳同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肖凯 谷俊涛 +2 位作者 邹定辉 张荣铣 钱维朴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81-388,共8页
供试化杀型(CHA)、T型三系杂种小麦及各自亲本在旗叶一生中的净光合速率(P_n)、叶绿素含量(Chl)和可溶蛋白含量(Sp)均在全展时达到最大值,以后逐渐下降.在春季生育期中群体光合速率(CAP)的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于开花期达到最大值.与亲... 供试化杀型(CHA)、T型三系杂种小麦及各自亲本在旗叶一生中的净光合速率(P_n)、叶绿素含量(Chl)和可溶蛋白含量(Sp)均在全展时达到最大值,以后逐渐下降.在春季生育期中群体光合速率(CAP)的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于开花期达到最大值.与亲本和对照相比,杂种小麦在生育期间于上述性状上多表现正向优势,且优势随生育进程不断增大.杂种小麦在旗叶叶绿素含量缓降期(RSP)、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PAD)和叶源量(LSC)上的表现也优于亲本.LSC与RSP和PAD呈显著正相关.在群体水平上,杂种和亲本、对照品种单位叶面积的光合速率值(CAP/LAI)相近,表明杂种在CAP上的优势主要起因于其LAI的增大.杂种小麦较亲本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可变荧光/最大荧光(FV/FM)比值,这可能是其开花期间午间CAP衰减值低及表现较明显光合优势的原因之一.进一步改善杂种小麦的光合性能,增加光合产物向收获器官的转运效率,对于椎动杂种小麦在生产中的早日应用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小麦 净光合速率 群体光合速率 叶源量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条件下冷型小麦叶片气体交换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冯佰利 王长发 +2 位作者 苗方 张嵩午 何永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8-51,共4页
通过两年试验 ,对干旱条件下不同温型小麦开花至成熟期间群体冠层温度、光合作用、叶片气体交换等生理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温型小麦在籽粒灌浆期间的冠层温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有明显差异 ,冷型... 通过两年试验 ,对干旱条件下不同温型小麦开花至成熟期间群体冠层温度、光合作用、叶片气体交换等生理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温型小麦在籽粒灌浆期间的冠层温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有明显差异 ,冷型小麦具有明显的优势 ,特别在籽粒灌浆后期 ;抗旱小麦具有与冷型小麦一致的特点。因此 ,在旱地小麦栽培和育种工作中 ,重视冷型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型小麦 干旱 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蒸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谷群体光合作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5
作者 管延安 王忠孝 +2 位作者 李群 李晓云 任莲菊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74,共4页
在试验大田,利用Li-Cor6200光合测定系统,以中秆大穗型品种鲁谷10号和矮秆紧凑型品 种矮88为材料,初步研究了夏谷群体光合作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夏谷光合日变化呈单峰 曲线,上午11时前后群体光合达最大... 在试验大田,利用Li-Cor6200光合测定系统,以中秆大穗型品种鲁谷10号和矮秆紧凑型品 种矮88为材料,初步研究了夏谷群体光合作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夏谷光合日变化呈单峰 曲线,上午11时前后群体光合达最大值,其趋势与光照强度的变化基本吻合。两品种的群体光补偿点 为 180~190 μE· m-2· s-1,鲁谷 10号对高光强的利用率高于矮 88。矮 88的 CO2补偿点为 45μL· L-1,低于鲁谷 10号(65 μL· L-1)。土壤呼吸释放的CO2对群体光合有较大的贡献,平均所占 比重达25.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群体光合作用 光合特性 影响因素 夏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群体光合速率的比较及其与稻米碾磨和外观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赵全志 吴坤 +3 位作者 李梦琴 朱永义 吕强 高桐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11,共4页
1999年和2002年在田间条件下,对水稻群体光合速率及稻米碾磨和外观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群体光合速率和稻米品质各指标存在差异,齐穗后15天左右的群体光合速率与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精米率... 1999年和2002年在田间条件下,对水稻群体光合速率及稻米碾磨和外观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群体光合速率和稻米品质各指标存在差异,齐穗后15天左右的群体光合速率与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精米率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光合速率 外观品质 碾磨 2002年 1999年 田间条件 稻米品质 水稻品种 垩白粒率 正相关 垩白度 负相关 精米率 齐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刺五加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韩忠明 王云贺 +3 位作者 张永刚 刘翠晶 韩梅 杨利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52-1859,共8页
以郁闭度分别为40%、60%和70%的蒙古栎林、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3种生境下野生刺五加种群为材料,考察了其生长发育、光合色素和光合特性的变化,探讨刺五加种群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机制,寻找有利于刺五加种群生长和更新的适宜天然条件,为... 以郁闭度分别为40%、60%和70%的蒙古栎林、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3种生境下野生刺五加种群为材料,考察了其生长发育、光合色素和光合特性的变化,探讨刺五加种群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机制,寻找有利于刺五加种群生长和更新的适宜天然条件,为人工抚育生境的选择和促进天然次生林更新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下刺五加种群个体株高、基径和生物量均表现为蒙古栎林>针阔混交林>次生杂木林;随着郁闭度的增加,刺五加种群叶构件生物量比率呈现增加的趋势,而茎构件和根茎构件生物量比率则呈现下降的趋势.(2)刺五加种群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生境郁闭度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而叶绿素a/b却呈下降趋势.(3)随着郁闭度的增加,刺五加种群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限制值、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等光合参数均显著降低,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却显著提高.(4)蒙古栎林下刺五加种群具有相对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从而带动种群各构件旺盛生长,使其个体株高、基径、各功能构件生物量均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种群;光能不足是限制次生杂木林刺五加种群生长的主要因子之一.因此,在抚育刺五加人工林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郁闭度对刺五加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其他植物对刺五加种群生态位的竞争,并以在郁闭度40%的蒙古栎林下抚育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净光合速率 叶绿素 郁闭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灌溉下的水稻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邹君 杨玉蓉 谢小立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2-215,共4页
以大田水分控制方法设置4个不同的灌溉水分处理,旨在探究不同水分条件对水稻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以及冠层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表现为晴天天灌的“长峰距”特点,光合速率以淹灌最强,天灌最弱;光合“午睡”现象... 以大田水分控制方法设置4个不同的灌溉水分处理,旨在探究不同水分条件对水稻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以及冠层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表现为晴天天灌的“长峰距”特点,光合速率以淹灌最强,天灌最弱;光合“午睡”现象因日照条件而变化,晴天较阴天严重,但晴天和阴天有不同的特点,晴天天灌上午的峰值提前,下午推后,阴天不出现峰值的移动.蒸腾速率以淹灌的最大,天灌最小;晴天蒸腾速率日变化有“午睡”现象,阴天为单峰型.4处理中以天灌的冠层温度最高,淹灌最低,湿灌和配灌区别甚微;早晚时分温度趋同,中午时分温差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溉方式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冠层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桉林草间作模式中牧草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6
9
作者 刘闯 胡庭兴 +3 位作者 李强 李仁洪 谢财永 吴小山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58-65,共8页
在不同郁闭度巨桉林下间作鸭茅、多年黑麦草和扁穗牛鞭草,对3种牧草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日进程和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并探讨各牧草在不同郁闭度的巨桉林分下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加,3种牧草的叶绿素(C... 在不同郁闭度巨桉林下间作鸭茅、多年黑麦草和扁穗牛鞭草,对3种牧草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日进程和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并探讨各牧草在不同郁闭度的巨桉林分下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加,3种牧草的叶绿素(Chl)含量增大,间作下牧草的Chl含量和叶绿素b(Chlb)都高于对照(CK),鸭茅和多年黑麦草叶绿素a/b(Chla/Chlb)值随郁闭度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2)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加,鸭茅和多年黑麦草光系统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先增加后下降,下降时的林分郁闭度为0.60;鸭茅和多年黑麦草Fv/Fm值大于扁穗牛鞭草,但在间作条件下其Fv/Fm值增加程度小于扁穗牛鞭草;3)3种牧草在对照和间作条件下的光合日进程都是单峰曲线;鸭茅在林分郁闭度小于0.53时,多年黑麦草在林分郁闭度小于0.42时,其日平均净光合速率(Pn)都高于对照,间作条件下扁穗牛鞭草的Pn低于对照;4)扁穗牛鞭草对照的生物量最高,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加,其生物量逐渐减小,但在不同郁闭度下的生物量均比其他牧草对应郁闭度下的生物量高,在郁闭度为0.56时,扁穗牛鞭草生物量仍大于其他牧草的最大生物量。从总体来看,3种牧草对弱光环境的响应方式不同,鸭茅和多年黑麦草主要表现在提高Chlb含量,而扁穗牛鞭草主要表现在提高Fv/Fm值,3种牧草的耐荫性为鸭茅>多年黑麦草>扁穗牛鞭草。鸭茅在林分郁闭度小于0.54时,多年黑麦草在林分郁闭度小于0.34时,其生物量随郁闭度增加而增加,表明适度的遮荫有助于提高这2种牧草的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 林草间作 郁闭度 叶绿素 叶绿素荧光 光合速率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根系与群体光合速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赵全志 熊淑萍 +3 位作者 吕强 高桐梅 殷春渊 宁惠峰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30,共4页
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剪根等处理后水稻群体光合速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剪上层根使子粒灌浆盛期的群体光合速率下降24 41%~33 26%,单株产量降低22 17%.说明在经济产量形成期,上层根对群体光合速率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 水稻 根系 群体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植物沙拐枣群体光合作用及土壤呼吸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苏培玺 周紫鹃 +2 位作者 张海娜 李善家 解婷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64,共9页
为了探讨荒漠植物群体光合作用和干旱荒漠区碳源汇特征,联合利用改进同化箱和LI-8100土壤CO2通量自动测量系统,选择高温强光和适宜环境期,连续2年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沙拐枣群体光合速率(CAP)在不同年份、不同月份差异较大,土壤... 为了探讨荒漠植物群体光合作用和干旱荒漠区碳源汇特征,联合利用改进同化箱和LI-8100土壤CO2通量自动测量系统,选择高温强光和适宜环境期,连续2年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沙拐枣群体光合速率(CAP)在不同年份、不同月份差异较大,土壤水分改善可显著提高群体光合能力,高温强光期和适宜环境期日平均(08:00—18:00)CAP分别为1.82和2.89μmol/(m2·s);用同化枝水平光合速率(Pn)计算群体水平光合速率时,高温强光期和适宜环境期分别用公式CAP=0.12Pn+0.39(r=0.86,P<0.0001)和CAP=0.18Pn+0.28(r=0.92,P<0.0001)。沙拐枣生长期植冠下土壤CO2释放速率平均为0.29μmol/(m2·s),荒漠裸地为0.15μmol/(m2·s)。沙拐枣群体生长期固定碳为3.82g/(m2·a);相应时期植冠下土壤释放碳为1.03g/(m2·a),荒漠裸地为0.53g/(m2·a)。研究表明:在水分短缺的荒漠地区,荒漠植物沙拐枣群体光合速率提高幅度超过根系主要分布层土壤水分提高幅度,适宜环境期可提高近1倍。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呼吸速率较低,荒漠裸地土壤呼吸速率约为植冠下的50%。荒漠植物沙拐枣种群区为弱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 群体光合速率 土壤CO2释放速率 碳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作小麦群体的光分布特征及其对不同叶位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升东 王法宏 +5 位作者 司纪升 孔令安 冯波 张宾 刘建军 秦晓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5-468,共4页
利用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TriticumaestivumL.)品种(大穗型品种"烟辐188"和"淄麦12"、多穗型品种"济麦22"和"济麦20")对比研究了垄作和传统平作两种栽培方式对小麦群体内部光分布特征及其对不同... 利用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TriticumaestivumL.)品种(大穗型品种"烟辐188"和"淄麦12"、多穗型品种"济麦22"和"济麦20")对比研究了垄作和传统平作两种栽培方式对小麦群体内部光分布特征及其对不同叶位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栽培方式显著改善了小麦冠层内光的垂直分布状况,使冠层内不同垂直高度的光照强度显著高于传统平作,并显著提高了小麦冠层内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垄作栽培能够显著降低多穗型小麦品种冠层温度,而对大穗型小麦品种作用不明显;垄作栽培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多穗型小麦品种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明显改善小麦生长状况;垄作栽培方式可显著提高小麦的千粒重,增加穗粒数,使小麦的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垄作栽培方式更适合分蘖成穗率较高、群体相对较大的多穗型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群体 垄作 光分布 光合速率 冠层温度 归一化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及基追比例对玉米冠层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6
13
作者 鱼欢 杨改河 王之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6-273,共8页
以加拿大魁北克地区推广的玉米品种Pioneer 38B84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例对玉米最上一片全展开叶SPAD值、Dualex值、净光合速率(PN)、叶面积指数(LAI)、地上部生物量、冠层叶绿素密度(SPAD×LAI)、冠层光合能力(PN&... 以加拿大魁北克地区推广的玉米品种Pioneer 38B84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例对玉米最上一片全展开叶SPAD值、Dualex值、净光合速率(PN)、叶面积指数(LAI)、地上部生物量、冠层叶绿素密度(SPAD×LAI)、冠层光合能力(PN×LAI)以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N0(基0+追0)、N20+93(基20 kg/hm2+追93 kg/hm2)、N45+68(基45 kg/hm2+追68 kg/hm2)、N113(基113 kg/hm2+追0)和SAT225[基225(播种时施氮45 kg/hm2,播种后10 d再沟施180 kg/hm2)+追0],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基本苗为79000株/hm2。结果表明,追肥前,叶片SPAD值、PN、LAI、地上部生物量、SPAD×LAI及PN×LAI均随基肥氮量的增加而增加,Dualex值则降低。同等施氮量下,基肥配合追肥显著提高叶片SPAD值,而追肥对叶片Dualex值和PN无显著影响。虽然基肥配合追肥处理的LAI、地上部生物量、SPAD×LAI、PN×LAI在追肥后均显著低于氮肥一次性基施,但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基施氮肥20 kg/hm2与45 kg/hm2处理之间玉米产量无差异,但前者过早地表现出缺氮。总施氮量为113 kg/hm2时,其SPAD值、Dualex值、PN、LAI、地上部生物量、SPAD×LAI以及PN×LAI等指标在出苗后256~0 d与SAT225处理差异不显著,但产量却显著低于SAT225处理。本试验条件下,基肥量45 kg/hm2能较好地满足玉米前期生长,但总施氮量113 kg/hm2不能满足玉米全生育期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地评估适宜的施氮量。同等施氮量下,基肥配合追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SPAD值和Dualex值均与玉米植株氮含量显著相关,SPAD和Dualex可以作为实时快速指导玉米追肥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SPAD值 Dualex值 冠层叶绿素密度 冠层光合能力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稻群体光合速率的比较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全志 高桐梅 +1 位作者 李梦琴 刘迎春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共3页
在田间条件下对6个糯稻品种的群体光合速率的动态变化及稻米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糯稻群体光合速率随生育期的变化基本上为单峰曲线,在齐穗期达最大值,但不同类型品种间有差异。齐穗期的群体光合速率与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呈显著... 在田间条件下对6个糯稻品种的群体光合速率的动态变化及稻米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糯稻群体光合速率随生育期的变化基本上为单峰曲线,在齐穗期达最大值,但不同类型品种间有差异。齐穗期的群体光合速率与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齐穗后26 d的群体光合速率与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稻 群体光合速率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对王林苹果冠层环境及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汝 王金政 +3 位作者 薛晓敏 王贵平 聂佩显 王来平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13-16,共4页
以5年生王林/SH40/八棱海棠为试材,研究白色地膜、黑色地布对树体的冠层环境及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色地膜明显提高树冠下层和内膛的相对光照强度,而冠层内温、湿度在各处理间差异性不明显;对提高叶片SPAD和净... 以5年生王林/SH40/八棱海棠为试材,研究白色地膜、黑色地布对树体的冠层环境及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色地膜明显提高树冠下层和内膛的相对光照强度,而冠层内温、湿度在各处理间差异性不明显;对提高叶片SPAD和净光合速率Pn的效果,白色地膜最好,其次为黑色地布。地膜覆盖对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升的效果均以白色地膜为最高,分别为256.15 g、16.93%;白色地膜覆盖处理的果实光洁指数为68.01%,比对照提高了1.01个百分点。综上所述,苹果树盘覆盖白色地膜利于提高冠层光照强度,提高光合能力和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 冠层环境 净光合速率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墒补灌对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闫丽霞 石玉 于振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2-378,共7页
为探究不同土层测墒补灌对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小麦品种济麦22(J22)和泰农18(T18)为材料,设置4个试验处理:全生育期不灌水(W0);拔节期和开花期各灌溉60mm(WCK);拔节期和开花期测定0~40cm(W1)和... 为探究不同土层测墒补灌对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小麦品种济麦22(J22)和泰农18(T18)为材料,设置4个试验处理:全生育期不灌水(W0);拔节期和开花期各灌溉60mm(WCK);拔节期和开花期测定0~40cm(W1)和0~140cm(W2)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并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5%;研究各灌水处理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1)T18拔节期灌溉量为W1〉WCK〉W2,开花期为WCK、W2〉W1,总灌水量W1与WCK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W2处理;J22拔节期灌溉量为W1〉WCK、W2,开花期为WCK、W2〉W1,总灌水量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两个小麦品种W1处理的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在灌浆中后期均显著高于W2和WCK处理,不灌水W0处理最低;T18各灌水处理的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在花后28~35d均显著高于J22。(3)两个小麦品种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率为W1〉W2〉WCK〉W0,PAR透射率与之相反,各处理间的PAR反射率无显著差异;T18各处理冠层平均PAR截获率低于J22,其冠层平均PAR透射率高于J22。(4)两个小麦品种籽粒产量以W1处理最高;T18各灌水处理间的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其灌溉效益为W2〉W1〉WCK;J22各处理间的水分利用效率为W1〉W2、WCK〉W0,灌溉效益为W1〉W2〉WCK。本试验条件下,T18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冠层透射率,使得旗叶衰老延缓,利于穗粒重增加,其产量较J22略高。综合考虑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W1是两个小麦品种兼顾节水和高产的最佳灌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测墒补灌 净光合速率 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种小麦根系生理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肖凯 尹振君 张荣铣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5,共5页
供试杂种小麦及其亲本在春季生育期间,根系TTC还原力、呼吸速率和可溶蛋白含量的变化是单峰曲线,与亲本和对照相比,杂种小麦上述参数均表现较明显优势,且优势随生育进程而增大。根系活跃吸附面积呈逐渐增加趋势,说明生育后期根系... 供试杂种小麦及其亲本在春季生育期间,根系TTC还原力、呼吸速率和可溶蛋白含量的变化是单峰曲线,与亲本和对照相比,杂种小麦上述参数均表现较明显优势,且优势随生育进程而增大。根系活跃吸附面积呈逐渐增加趋势,说明生育后期根系可通过维持较大有效吸附面积,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因根系活力下降造成的水分和养分吸收量的不足。相关分析表明,根系TTC还原力等生理参数在春季不同生育时期均与群体光合速率呈高度正相关,表明杂种小麦较高的根系生理活性对于增强其冠层的光合碳同化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 小麦 根系生理活性 群体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老大豆品种不同冠层籽粒脂肪酸含量与叶片光合速率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展宇 常雨婷 +3 位作者 付良帅 刘鹏 朱末 崔喜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102,共8页
【目的】分析新老大豆品种生殖生育期不同冠层籽粒中脂肪酸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为大豆品质育种和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大豆品种金元1号、集体5号(老品种)和吉林38、吉农19(新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 【目的】分析新老大豆品种生殖生育期不同冠层籽粒中脂肪酸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为大豆品质育种和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大豆品种金元1号、集体5号(老品种)和吉林38、吉农19(新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开花期(R2)、结荚期(R4)、鼓粒期(R6)不同冠层籽粒中脂肪、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及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结果】新老大豆品种不同冠层籽粒中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均为下层>上层>中层,新品种低于老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在R4期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新品种高于老品种。新品种叶面积在生殖生长初期增长明显快于老品种,且R4到R6期叶面积维持相对稳定。棕榈酸和亚麻酸含量从下层到上层表现为下降趋势;油酸含量从下层到上层表现为上升趋势,新老品种变化趋势相同,其含量为老品种高于新品种;硬脂酸含量老品种呈现为中上层高、下层低,新品种为上层高、下层低。在整个生殖生育期,大豆籽粒中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与叶片净光合速率均呈负相关,叶面积与籽粒脂肪、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在生育后期,通过增加大豆植株叶面积来改善光合能力,能够降低籽粒中亚麻酸含量,提高油酸含量,有利于大豆籽粒油脂品质改良与产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冠层 脂肪酸含量 叶面积 净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间隔耕作秸秆条带还田增密集成技术光热资源利用效率评估 被引量:4
19
作者 米娜 张富荣 +7 位作者 赵一俊 张玉书 纪瑞鹏 于文颖 陈妮娜 姜英 齐华 武晋雯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5-483,共9页
本研究以2019年辽宁省铁岭县蔡牛镇玉米间隔耕作秸秆条带还田增密集成技术示范区和普通农户种植区玉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个区域玉米的光温资源利用率、光能利用率和热量利用效率,并从叶片和冠层尺度净光合速率、光合生产能力与光合参... 本研究以2019年辽宁省铁岭县蔡牛镇玉米间隔耕作秸秆条带还田增密集成技术示范区和普通农户种植区玉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个区域玉米的光温资源利用率、光能利用率和热量利用效率,并从叶片和冠层尺度净光合速率、光合生产能力与光合参数、地上生物量累积等角度分析了集成技术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原因。结果表明,玉米间隔耕作秸秆条带还田增密集成技术与农户技术相比,光温资源利用率、光能利用率和热量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8.6、0.25个百分点和19.4%。示范区各层叶片光合生产能力和光合作用参数均显著高于农户技术;吐丝期至籽粒形成期示范区冠层日净同化量累积较农户技术高35.5%;开花吐丝期前后示范技术地上生物量累积显著高出农户技术19.4%,利于籽粒形成,提高株籽粒数和产量。因此,玉米间隔耕作秸秆条带还田增密集成技术冠层结构设计合理,叶片和冠层尺度光合能力均优于传统农户技术,产量关键期(开花吐丝期前后)地上生物量累积速度快,是一种能有效提高玉米光热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光热资源利用效率 冠层净光合速率 光合生产能力 地上生物量累积 秸秆条带还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群体光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振贤 陈利平 梁书华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39-42,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栽培管理条件下大白菜结球初期的群体光合速率(CPn)一般为11.2~14.45μmolCO_2·m ̄2ground·S ̄(-1),同类型的品种之间差异较小。但结球初期叶面积指数(LAI)不... 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栽培管理条件下大白菜结球初期的群体光合速率(CPn)一般为11.2~14.45μmolCO_2·m ̄2ground·S ̄(-1),同类型的品种之间差异较小。但结球初期叶面积指数(LAI)不同CPn差异显著,LAI在2~9之间单位时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的CPn随LAI的增加而增加,而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的CPn则随LAI的增加而降低,有利于群体光合作用的适宜LAI约为5.5。晴天CPn日变化基本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上午11h左右,水分胁迫使CPn大幅度下降。研究还表明,测定CPn时同化箱的容积要适宜,且以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积计算CPn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群体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