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adherin、N-cadherin与CD44^+/CD24^(-/low)表型在乳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 被引量:16
1
作者 包俊杰 吴诚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96-601,共6页
背景与目的: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可以诱导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表达CD44+/CD24-/low表型细胞,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和神经性钙黏蛋白(N-cadherin)是分别表达于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两个重要... 背景与目的: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可以诱导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表达CD44+/CD24-/low表型细胞,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和神经性钙黏蛋白(N-cadherin)是分别表达于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两个重要钙黏蛋白,癌细胞从E-cadherin表达向N-cadherin表达转移是EMT的一个重要机制,此钙黏蛋白转移增加了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性。本研究旨在探讨CD44+/CD24-/low表型、E-cadherin及N-cadher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5例正常乳腺组织、20例乳腺癌癌旁组织(癌边缘2~5cm)、58例乳腺癌组织及18例腋窝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D44+/CD24-/low表型、E-cadherin及N-c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癌旁组织、乳腺癌组织和腋窝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D44+/CD24-/low表型表达率分别为6.7%、10.0%、41.4%和44.4%,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0.0%、51.7%和33.3%,N-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15.0%、44.8%和55.6%,3种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癌旁组织、乳腺癌组织和腋窝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CD24-/low表型表达与E-cadherin及N-cadherin表达有显著差异,且与E-cadherin表达关联程度较强,与N-cadherin表达关联程度相对较弱。E-cadherin表达与N-cadherin表达有显著差异,且具有高度相关性(P<0.05)。结论:CD44+/CD24-/low表型表达增加、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及N-cadherin蛋白反常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有密切的关系;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E-cadherin向N-cadherin转化及CD44+/CD24-/low表型表达增加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d44+/cd24-/low表型 E-CADHERIN蛋白 N-cadherin蛋白 双重免疫组织 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霉素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抑制MMP-2、9降低CD44+/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被引量:9
2
作者 尹燕雪 李传伟 +3 位作者 于爱莲 李玲玉 曹露 王学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2-267,共6页
目的分析盐霉素对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通过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技术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收集两种细胞,对其CD24、CD44标志物进行荧光染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 目的分析盐霉素对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通过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技术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收集两种细胞,对其CD24、CD44标志物进行荧光染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 /CD24^(-/low)亚群细胞的比例;盐霉素培养MCF-7细胞株和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MTT法筛选出引起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细胞凋亡低于IC50的浓度;Transwell技术检测MCF-7和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以筛选出的浓度诱导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以排除盐霉素对该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Transwell技术检测该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GFβ1、Smad2、Smad3、p-Smad2、pSmad3、MMP-2、MMP-9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和有血清培养中的比例分别为(86.93±0.53)%和(19.98±0.62)%(P<0.01),CD44^+ /CD24^+ 表型细胞的比例分别是(12.68±0.59)%和(79.90±0.57)%(P<0.01);MTT法筛选出低于IC50的浓度是1、3、5、7μmol/L;Transwell技术检测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高于MCF-7细胞株,并随盐霉素浓度的上升呈下降趋势(P<0.05)。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GFβ1、Smad2、Smad3、p-Smad2、p-Smad3、MMP-2、MMP-9蛋白水平下调(P<0.01)。结论盐霉素可能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下调MMP-2、MMP-9蛋白水平,从而降低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癌干细胞 cd44+/cd24-/low表型干细胞 盐霉素 迁移能力 侵袭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培养与贴壁培养对乳腺癌MCF-7细胞形态及CD44、CD2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曹露 李传伟 +4 位作者 于爱莲 王兆辉 牛丽婷 吴开祥 王学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69-971,975,共4页
目的采用悬浮培养和贴壁培养两种方法分别孵育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观察细胞形态及干细胞标志物CD44、CD24的变化。方法将乳腺癌MCF-7细胞株同时进行第一代悬浮培养和贴壁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悬浮细胞及贴壁细胞形态及生长方式,收集... 目的采用悬浮培养和贴壁培养两种方法分别孵育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观察细胞形态及干细胞标志物CD44、CD24的变化。方法将乳腺癌MCF-7细胞株同时进行第一代悬浮培养和贴壁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悬浮细胞及贴壁细胞形态及生长方式,收集贴壁细胞及第二代悬浮细胞,对其表面分子CD24及CD44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亚群的细胞数量。结果悬浮细胞以大小不等的微球方式进行生长,并在第二代悬浮培养中维持此生物学特性;贴壁细胞呈单层贴壁簇状生长。与贴壁细胞相比,CD44分子在悬浮细胞中表达含量增高,CD24分子表达含量减少。CD44+/CD24-/low表型细胞在悬浮细胞和贴壁细胞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7.0±0.43)%和(40.1±1.05)%(P<0.05);CD44+/CD24+表型所占比例分别为(11.7±0.39)%和(57.2±0.75)%(P<0.05)。结论悬浮培养法可使乳腺癌MCF-7细胞株贴壁细胞去分化,可富集CD44+/CD24-/low表型的乳腺癌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癌干细胞 悬浮微球细胞 cd44 cd24 - low表型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乳腺癌4T1细胞中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的富集和鉴定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欣荣 单保恩 +5 位作者 艾军 刘丽华 刘月彩 张超 张海谱 刘登湘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1-385,共5页
目的:无血清培养基(serum-free medium,SFM)悬浮培养小鼠乳腺癌细胞株4T1,富集并鉴定4T1细胞株中肿瘤干细胞样细胞。方法:通过含EGF、bFGF和B27等细胞因子的SFM培养富集4T1细胞中肿瘤干细胞样细胞,将其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serum-su... 目的:无血清培养基(serum-free medium,SFM)悬浮培养小鼠乳腺癌细胞株4T1,富集并鉴定4T1细胞株中肿瘤干细胞样细胞。方法:通过含EGF、bFGF和B27等细胞因子的SFM培养富集4T1细胞中肿瘤干细胞样细胞,将其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serum-supplemented medium,SSM),观察4T1肿瘤干细胞样细胞分化情况。应用细胞表面标志CD44^+CD24^-/low和Hoechst33342染色法检测4T1细胞中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的比例,小鼠致瘤实验验证不同培养条件下4T1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的致瘤能力。结果:4T1细胞在SFM中能够存活、增殖,并形成细胞球,细胞球可连续传代,若重新接种于SSM中可贴壁分化。4T1细胞球中CD44^+CD24^-/low细胞比例为6.4%68.9%,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比例为7.3%61.2%,均显著高于SSM中培养的4T1细胞(P〈0.05);随着SFM中细胞球传代次数增加,CD44^+CD24^-/low细胞和SP细胞的比例逐渐升高。小鼠致瘤实验结果显示,富集了肿瘤干细胞的细胞球比常规培养4T1细胞的致瘤性更强。结论:乳腺癌4T1细胞可在含多种生长因子的SFM中悬浮生长并形成细胞球,4T1细胞中含有的乳腺癌干细胞样细胞可通过SFM培养法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血清悬浮培养 乳腺癌4T1细胞 肿瘤干细胞 ^cd44^+cd24^-/low 侧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1B蛋白缺陷型溶瘤腺病毒对乳腺癌干细胞的作用
5
作者 马越 张凤春 +3 位作者 徐迎春 黄明主 林叔成 张雁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30-933,共4页
目的研究E1B蛋白缺陷型溶瘤腺病毒(E1B--OLV)对乳腺癌干细胞的作用。方法E1B--OLV感染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实验组),常规培养MCF-7细胞作为对照组。两组细胞分别行流式细胞仪(FCM)分析CD44+CD24-细胞的表型比例。两组细胞同时行微... 目的研究E1B蛋白缺陷型溶瘤腺病毒(E1B--OLV)对乳腺癌干细胞的作用。方法E1B--OLV感染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实验组),常规培养MCF-7细胞作为对照组。两组细胞分别行流式细胞仪(FCM)分析CD44+CD24-细胞的表型比例。两组细胞同时行微球体培养,观察微球体形成的大小及数量,计算微球体形成率(MFE),用FCM分析微球体CD44+CD24-细胞的比例。结果实验组MCF-7细胞的CD24-、CD44+和CD44+CD24-比例分别为43.90%、63.26%和22.19%,对照组为6.74%、88.30%和2.30%。实验组中微球体成球时间早于对照组,球体体积大于对照组,MFE高于对照组(1.26%和0.9%);实验组和对照组微球体中CD44+CD24-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8.08%和23.35%。结论ElB--OLV在短期内杀死MCF-7细胞,但主要是乳腺癌分化细胞,可能促进了乳腺癌干细胞的生长,加快了其自我更新和分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瘤腺病毒 乳腺癌干细胞 微球体培养 ^cd44^+cd24^-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血清培养有效富集乳腺癌干细胞 被引量:1
6
作者 尹燕雪 李传伟 +1 位作者 于爱莲 王学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66-970,共5页
目的探讨无血清培养技术从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中有效富集乳腺癌干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和有血清两种培养技术分别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观察并收集两种细胞,对CD24、CD44标志物进行免疫荧光染色;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该标... 目的探讨无血清培养技术从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中有效富集乳腺癌干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和有血清两种培养技术分别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观察并收集两种细胞,对CD24、CD44标志物进行免疫荧光染色;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该标志物的表达差异;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亚群细胞的比例,并检测两种细胞周期的差异。结果无血清培养的细胞以大小不等的微球体形式在培养液中悬浮生长,有血清培养的细胞以类似多边形的形式在培养液中单层贴壁生长。CD44在悬浮微球体细胞和贴壁细胞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CD24在悬浮微球体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减少;悬浮微球体细胞和贴壁细胞中CD44^+/ CD24^(-/low)表型细胞的比例分别为(86.93±0.53)%和(19.98±0.62)%(P<0.05),CD44^+/CD24^+表型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2.68±0.59)%和(79.90±0.57)%(P<0.05)。分裂期(S)细胞在悬浮微球体细胞和贴壁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18.85±2.26)%和(43.91±1.81)%(P<0.05);静止期(G1)细胞的比例分别为(64.92±2.07)%和(39.82±1.77)%(P<0.05)。结论无血清培养技术可以有效富集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干细胞 悬浮微球体细胞 ^cd44^+/cd24^-/low表型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Seq探索基底型乳腺癌干细胞差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婷 李璐 +2 位作者 王姝越 戴晓峰 白仲虎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共6页
基底型乳腺癌许多特性与肿瘤干细胞十分相似,为筛选出基底型乳腺癌的关键靶点,从乳腺癌干细胞入手,采用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CD44^+ CD24^(-/low)流式分选HCC1937和SUM149PT乳腺癌细胞系的干细胞及非干细胞,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筛选干细... 基底型乳腺癌许多特性与肿瘤干细胞十分相似,为筛选出基底型乳腺癌的关键靶点,从乳腺癌干细胞入手,采用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CD44^+ CD24^(-/low)流式分选HCC1937和SUM149PT乳腺癌细胞系的干细胞及非干细胞,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筛选干细胞和非干细胞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对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随机选取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表明筛选出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共134个,其中39个基因在干细胞中上调,95个基因下调。从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分子功能3方面GO功能分类表明,差异基因富集最显著的条目分别是胞外基质组成、胞外区、过氧化物酶活性,KEGG富集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最显著富集的通路是肿瘤相关通路,qRT-PCR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在干细胞中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通过对肿瘤干细胞全转录组水平进行研究,筛选其关键差异表达基因,为揭示肿瘤干细胞的分子机制以及基底型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型乳腺癌 肿瘤干细胞 cd44+ cd24(-/low)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非编码RNA基因Z38对人乳腺癌细胞BT549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胡诗帆 邓日林 +5 位作者 唐泽民 欧阳婧 孙园园 莫林波 张健 杨寅柯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39,F0003,共7页
为探讨稳定干扰长非编码RNA基因Z38对乳腺癌细胞BT549的影响,向BT549细胞转染干扰Z38表达的慢病毒,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干扰的细胞,采用RT-PCR检测Z38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及耐药性、克隆法检测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碘化丙啶... 为探讨稳定干扰长非编码RNA基因Z38对乳腺癌细胞BT549的影响,向BT549细胞转染干扰Z38表达的慢病毒,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干扰的细胞,采用RT-PCR检测Z38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及耐药性、克隆法检测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碘化丙啶染色方法分析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分析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和CD24的表达.结果表明,特异性的慢病毒能显著降低Z38表达水平,使细胞增殖能力、抗化疗药物能力及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显著降低,导致G_2/M期细胞数目显著减少,细胞周期受阻,并且显著降低了CD44^+/CD24^-细胞群百分比而导致细胞的肿瘤干细胞特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38 人乳腺癌 细胞增殖 ^cd44^+/cd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