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CD^(16+56+)的随访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姚翠婵 曾华松 +2 位作者 韦茹 王蓓 熊小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64-1766,共3页
目的:探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systemic onset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SOJIA)患儿治疗过程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cells)CD16+56+比率、骨髓细胞形态学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在提示病情发展、改善预后方面的意义... 目的:探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systemic onset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SOJIA)患儿治疗过程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cells)CD16+56+比率、骨髓细胞形态学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在提示病情发展、改善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30例SOJIA病例,分析治疗早期及联合治疗后多项炎症指标、外周血NK cells CD16+56+比率、骨髓细胞形态学动态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患儿中10例病情反复难治者,均出现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升高,9例外周血NK cells CD16+56+比率降低,8例骨髓细胞形态学发生变化(4例发现异形淋巴细胞,4例有吞噬现象)。及时采用强联合治疗方案后,8例病情得到控制,2例进展为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结论:SOJIA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指标非特异性指向,治疗中同时警惕NK cells CD16+56+比率和骨髓细胞形态学等变化,及早采用个体化强联合治疗方案,是阻止病情发展,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幼年型类风湿 自然杀伤细胞cd16+56+ 骨髓细胞形态学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免疫调节性T细胞对CD4^+T细胞介导的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韩梅 王冠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研究CD4+CD25+免疫调节性T(Treg)细胞在小鼠骨髓移植后,对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C3H(H2k)小鼠骨髓作为供体,提取C3H(H2k)小鼠CD4+T及CD4+CD25+T细胞,C3H×B6(H2k/b)F1小鼠为骨髓移植的受者。在受者接... 目的:研究CD4+CD25+免疫调节性T(Treg)细胞在小鼠骨髓移植后,对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C3H(H2k)小鼠骨髓作为供体,提取C3H(H2k)小鼠CD4+T及CD4+CD25+T细胞,C3H×B6(H2k/b)F1小鼠为骨髓移植的受者。在受者接受致死量全身放射后,输注供者去除T细胞的骨髓(ATBM),使其造血功能重建(ATBM组)。于不同的实验组给予CD4+(CD4组)T细胞,CD4+CD25+T(CD25组)或二者同时输注(CD4/CD25组)。观察各组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结果:所有10只ATBM组小鼠至骨髓移植后60天仍全部存活,无GVHD发生;所有10只CD4组小鼠在骨髓移植10天内全部死于GVHD(P<0.01);所有5只CD25组小鼠于骨髓移植后60天仍全部存活,无明显GVHD发生(P>0.05);同样,所有6只CD4/CD25组小鼠至骨髓移植后仍全部存活,无明显GVHD发生(P>0.05)。结论:在同种异基因小鼠的骨髓移植模型中,CD4+CD25+T不诱导GVHD的发生,并有预防CD4+T细胞介导的GVHD发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TREG 骨髓移植 GV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CD_(44)的表达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延方 李国玲 王锦绣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93-595,共3页
目的 :了解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4 4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表面表达的情况。方法 :采集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 ,用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识别CD4 4分子的两种单克隆抗体 (IM7和S5)结合的阳性率 ;并结合临床分析其意义。结果 :急性白血病... 目的 :了解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4 4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表面表达的情况。方法 :采集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 ,用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识别CD4 4分子的两种单克隆抗体 (IM7和S5)结合的阳性率 ;并结合临床分析其意义。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表达CD4 4分子的多寡存在极大差异 (0 %~ 10 0 % ) ,不同FAB分型之间也存在差别 ,以M3 及M5型表达率最高。同时 ,两种单克隆抗体识别CD4 4分子的阳性率亦不同。结论 :CD4 4分子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的表达存在异常 ,其构型可能发生改变 ,这可能是某些类型急性白血病易于发生髓外侵润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 急性白血病 FAB分型 骨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CD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C6大鼠胶质瘤体内抑制作用研究
4
作者 宋飞 邢琪 +6 位作者 宋克东 刘健 姬广春 马郁芳 刘天庆 马学虎 田晓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8-457,共10页
为了研究自杀基因——胞嘧啶脱氨酶基因(cytosine deaminase gene,CD基因)对大鼠脑胶质瘤的体内治疗效果,采用基因转导系统将慢病毒包装的CD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并使其长时间、高效表达,然后移植到使用颅内立体定向接种法制作... 为了研究自杀基因——胞嘧啶脱氨酶基因(cytosine deaminase gene,CD基因)对大鼠脑胶质瘤的体内治疗效果,采用基因转导系统将慢病毒包装的CD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并使其长时间、高效表达,然后移植到使用颅内立体定向接种法制作的40只SD大鼠胶质瘤模型中.按接种细胞类型将实验SD大鼠分为5组,每组8只:①C6胶质瘤;②C6+MSCs细胞(1∶1);③C6+MSCs细胞(1∶2);④C6+MSC-codA/eGFP细胞(1∶1);⑤C6+MSC-codA/eGFP细胞(1∶2).瘤龄7天后腹腔注射500 mg/(kg.d)5-氟胞嘧啶(5-flucytosine,5-FC),共14天.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监测肿瘤的体积并进行了大鼠存活期观察、常规病理分析、RT-PCR检测、HE染色.结果显示,第①组瘤龄14天时病灶呈圆形,中心见坏死区,肿瘤平均246 mm3,均存活期15.3天,第②组平均生存期16.0天,第③组平均生存期16.6天,第④⑤组自然存活期均大于30天,14天时病灶平均体积分别为55 mm3、40 mm3,28天时肿瘤抑制率分别为77.24%、83.28%.MRI扫描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与病理结果高度相关;MRI动态观察可证实携带CD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5-FC治疗系统治疗C6颅内胶质瘤有效;RT-PCR检测结果证实肿瘤组织内有胞嘧啶脱氨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胶质瘤 基因治疗 cd基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激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中LPL和ALP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高飞 林梅 +1 位作者 葛志敏 郭中豪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60-1464,共5页
目的利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建造体外实验模型,探讨间歇应用甲状旁腺激素1-34(parathyroid hormone 1-34,PTH 1-34)对BMSCs成脂分化中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和碱性磷酸酶(a... 目的利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建造体外实验模型,探讨间歇应用甲状旁腺激素1-34(parathyroid hormone 1-34,PTH 1-34)对BMSCs成脂分化中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影响。方法 (1)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出BMSCs,体外培养与鉴定;(2)以P3代BMSCs为体外实验模型,分为两组:单纯诱导液组和PTH组。单纯诱导液组:BMSCs+DMEM培养基+诱导液;PTH组:BMSCs+DMEM培养基+诱导液+PTH 1-34;(3)采用间歇方式将不同浓度的PTH 1-34加入PTH组的BMSCs培养基,14天后采用ELISA法测定LPL活性,采用RT-PCR法测定ALP的活性。结果 (1)P3代细胞表达抗原CD29、CD44,不表达抗原CD45,基本符合BMSCs表面标志物特征;(2)成脂诱导液诱导BMSCs分化21天后,油红O染色可见胞内脂滴出现,符合脂肪细胞的特性;(3)间歇应用不同浓度的PTH作用于BMSCs后,与对照组比较,LPL的表达量下降,ALP活性增加,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小剂量间歇应用PTH 1-34可使BMSCs的成脂分化中LPL表达量降低,ALP表达量增加,证明小剂量PTH 1-34可抑制BMSCs成脂分化,促进其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激素1-3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脂分化 脂蛋白脂肪酶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韧带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琼 谢昊 李五一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比较骨髓基质细胞与正常人牙周韧带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探讨牙周韧带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周韧带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细胞中CD14、CD44、CD105、CD34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目的:比较骨髓基质细胞与正常人牙周韧带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探讨牙周韧带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周韧带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细胞中CD14、CD44、CD105、CD34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与骨髓基质细胞相似,人的牙周韧带细胞上表达CD44、CD105,不表达CD34、CD14。结论:人的牙周韧带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在表面抗原特性上有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周韧带细胞 骨髓基质细胞 cd14cd34cd44cd10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