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rotoplasts isolation,culture and shoots regeneration of broccoli(Brassica oleracea var.italica)
1
作者 王怀名 A.Schfer-Menuhr G.Mix-Wagner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2期28-34,共7页
Eight F<sub>1</sub>-hybrid cultivars of broccoli were studied.We obtained cell division,celled colonies and p-calli in 5 cultivars,roots and shoots regeneration in one cultivar.The leavesof propagated plan... Eight F<sub>1</sub>-hybrid cultivars of broccoli were studied.We obtained cell division,celled colonies and p-calli in 5 cultivars,roots and shoots regeneration in one cultivar.The leavesof propagated plantlets in vitro were cut into 1—2mm pieces,isolated with an enzyme solutioncontaining 2% cellulase and 1%macerase on a rotary shaker(50 rpm,21℃,3h,2500 lux light),and purified with a 0.5M sucrose solution.The purified protoplasts were placed on a drop of 1%agarose.2—3 ml liquid medium was added around the agarose drops,and all of the cultures wereincubated at 25℃ under light(4000 lux)for 16 hours.3—5 days after isolation the cell divisionwas found.About 7 days after incubation 4 multicellular colonies were formed.After 3—5 wksome p-calli were developed.When the p-calli were 2—3 mm in diameter it was transferred to asolidified medium.Once they were developed to 1 cm in diameter they were transferred on a re-generation medium.About 5 months after incubation some roots and shoots grown from the calliw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OPLASTS CULTURE SHOOTS REGENERATION broccoli( brassica oleracea var. ITALICA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兰花灰霉病响应基因BoWRKY15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2
作者 蒋明 张胜 +1 位作者 陈孝赏 张慧娟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3-1732,共10页
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是西兰花(Brassica oleracea var.italica)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WRKY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调控蛋白,在逆境防御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西兰花为材料,在克隆BoWRK... 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是西兰花(Brassica oleracea var.italica)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WRKY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调控蛋白,在逆境防御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西兰花为材料,在克隆BoWRKY15基因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明确BoWRKY15的序列特征,采用qRT-PCR技术检测其在灰葡萄孢菌侵染下的表达模式,并利用过表达技术明确转基因西兰花的抗病性变化,从而明确该基因在抗病响应中的功能。结果表明,BoWRKY15的基因组全长为1172 bp,有2个内含子,分别为90 bp和86 bp;编码区全长为996 bp,编码331个氨基酸,包含1个由61个氨基酸组成的WRKY结构域,其锌指结构类型为C2H2。多重序列比对发现,BoWRKY15及其同源序列的WRKY结构域十分保守,仅个别氨基酸残基存在差异。系统发育分析显示,BoWRKY15与来自芸薹属植物的同源序列聚于一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BoWRKY15在细胞核中表达,与在线预测结果一致。qRT-PCR结果表明,BoWRKY15的表达受灰葡萄孢菌诱导,在接种48 h时的表达量最大,为对照组的2.64倍。BoWRKY15过表达导致西兰花对灰葡萄孢菌的抗性显著降低,同时病程相关蛋白基因BoiPR1的表达量升高。BoWRKY15在灰霉病抗性响应中起负调控作用,该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为后续开展西兰花抗病机理研究和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兰花 WRKY转录因子 过表达 灰霉病 灰葡萄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兰花标准化穴盘育苗
3
作者 赵艳梅 郭丽 +1 位作者 田晶华 合梅 《云南农业》 2025年第9期56-57,共2页
西兰花(Brassica oleracea var.italica)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一个以绿色花蕾组成花球的变种,中文名青花菜,风味好,营养价值高,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很大,需要周年生产和供应。西兰花属低温长日照作物,喜光,生长适温15~20℃。玉溪市光... 西兰花(Brassica oleracea var.italica)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一个以绿色花蕾组成花球的变种,中文名青花菜,风味好,营养价值高,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很大,需要周年生产和供应。西兰花属低温长日照作物,喜光,生长适温15~20℃。玉溪市光热资源丰富,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适宜西兰花生长,产品能一年四季供应国内外市场,全市西兰花种植面积6667 hm^(2),年总产值约4亿元,是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蔬菜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穴盘育苗 brassica oleracea var.italica 西兰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花菜转录因子基因BoiWRKY8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蒋明 何佳薇 +2 位作者 方宇洁 尹龙飞 张慧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3-621,共9页
WRKY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调控蛋白,在抵御生物和非生物逆境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初步明确该基因在抗病反应中的功能,本研究在分离青花菜BoiWRKY8基因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明确其在... WRKY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调控蛋白,在抵御生物和非生物逆境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初步明确该基因在抗病反应中的功能,本研究在分离青花菜BoiWRKY8基因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明确其在核盘菌、灰霉菌侵染下的表达模式,并对过量表达植株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BoiWRKY8的基因组全长为3170 bp,具2个内含子,长度分别为776和1422 bp。编码区全长为972 bp,编码323个氨基酸,WRKY结构域由60个氨基酸组成,包括一个WRKYGQK序列和一个C_(2)H_(2)锌指结构C-X_(4)-C-X_(23)-H-X_(1)-H。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BoiWRKY8与芸薹属植物的同源序列聚为一组,支持率达100%,与野甘蓝的关系最近。qRT-PCR结果显示,BoiWRKY8受核盘菌和灰霉菌的诱导,在6和12 h时的表达量最大,为对照的3.18/2.68和3.22/2.90倍;BoiWRKY8过量表达植株对核盘菌、灰霉菌的抗性显著增强,JA/ET通路标志基因BoPDF1.2的表达量显著提高。本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青花菜抗病机理研究和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表达分析 核盘菌 灰霉菌 过量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仪对甘蓝花粉倍性的测定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鼎 李崇娟 +4 位作者 吕凤仙 和江明 兰梅 胡靖峰 徐学忠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8-81,117,共5页
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花粉的倍性,以甘蓝GL21028的花粉为材料,以叶片为对照,比较花粉2种处理方式、3种不同细胞裂解液、2种核酸染料的效果差异。通过B缓冲液处理后获取的花粉细胞可以直接染色,为最... 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花粉的倍性,以甘蓝GL21028的花粉为材料,以叶片为对照,比较花粉2种处理方式、3种不同细胞裂解液、2种核酸染料的效果差异。通过B缓冲液处理后获取的花粉细胞可以直接染色,为最简便处理方式;采用“Aru”buffer和Y 2种裂解液,染色剂DAPI,处理甘蓝叶片和花粉,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样本细胞DNA成峰集中,细胞碎片很少;配制的Y裂解液能够适用甘蓝材料流式细胞仪的观察。甘蓝花粉通过B缓冲液处理后,可以直接作为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的材料,不再需要其他处理,配制的Y裂解液可以得到较好的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 流式细胞仪 花粉 测定 倍性 裂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花椰菜产量、品质、光合特性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05
6
作者 李杰 贾豪语 +2 位作者 颉建明 郁继华 杨萍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5,共9页
高原夏季蔬菜生产面临着化肥过量使用导致的蔬菜品质下降、肥料利用率低和地下水污染等问题,通过研究生物肥部分替代化肥,探讨生物肥的增效作用、替代量和肥料利用率,为菜田合理施肥与提高蔬菜品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不... 高原夏季蔬菜生产面临着化肥过量使用导致的蔬菜品质下降、肥料利用率低和地下水污染等问题,通过研究生物肥部分替代化肥,探讨生物肥的增效作用、替代量和肥料利用率,为菜田合理施肥与提高蔬菜品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不施肥(CK)、100%常规施肥(100CF)、80%常规施肥(80CF)、60%常规施肥(60CF)、100%常规施肥+生物肥(100CFB)、80%常规施肥+生物肥(80CFB)、60%常规施肥+生物肥(60CFB)7个处理,研究了化肥配施生物肥对花椰菜产量、品质、养分分配、肥料利用率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配施生物肥可显著提高花椰菜花球单重,同时提高了氮、磷、钾肥利用率及其吸收量;与100%常规施肥相比,化肥减施20%配施生物肥提高了花球产量,而化肥减施40%配施生物肥显著降低了花球产量,化肥减量配施生物肥显著降低了花球硝酸盐含量,显著提高了花球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以80CFB处理氮肥利用率和功能叶吸氮量最高,100CF处理花球吸氮量最高,易造成硝酸盐的积累;配施生物肥增加了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减小了叶片胞间CO2浓度。因此,适当减施化肥配施生物肥(80%常规施肥+生物肥)在不影响花椰菜产量的同时,能够显著改善花椰菜的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光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生物肥 产量 品质 光合特性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性花椰菜的小孢子胚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顾宏辉 唐桂香 +1 位作者 张国庆 周伟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38,共5页
以2个冬性花椰菜F1杂交种为供体材料,研究了不同热击温度与时间组合、更新培养液和冷击预处理对花椰菜小孢子培养胚发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热击组合是32℃、24h;先用17%蔗糖浓度的NLN-17培养液热击培养24h后换成10%蔗糖的NLN-10培养... 以2个冬性花椰菜F1杂交种为供体材料,研究了不同热击温度与时间组合、更新培养液和冷击预处理对花椰菜小孢子培养胚发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热击组合是32℃、24h;先用17%蔗糖浓度的NLN-17培养液热击培养24h后换成10%蔗糖的NLN-10培养液,并转入24℃继续培养,能显著提高出胚产量;更换培养液和冷击预处理能明显提高胚体质量,减少愈伤状胚的形成.分离小孢子在NLN-13培养液中经32℃、24h热击暗培养后转入24℃下培养,产生了大量正常胚体.小孢子分离30d后将正常胚体移入固体MS培养基中萌发、长根,并经2次继代培养后获得了大量正常的再生植株,其多为自发双单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性花椰菜 小孢子 植株再生 胚胎发生 倍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和青花菜杂种小孢子培养 被引量:22
8
作者 陈文辉 方淑桂 +2 位作者 曾小玲 朱朝辉 廖晓珍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1-326,共6页
对甘蓝(Brassicaoleraceavar.capitata)×青花菜(Brassicaoleraceavar.italica)的20个杂种及相应的父母本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并对影响甘青杂种小孢子胚胎发生的主要因子进行探讨,适于小孢子培养的培养基为1/2NLN,附加0.5mgL-1NAA、... 对甘蓝(Brassicaoleraceavar.capitata)×青花菜(Brassicaoleraceavar.italica)的20个杂种及相应的父母本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并对影响甘青杂种小孢子胚胎发生的主要因子进行探讨,适于小孢子培养的培养基为1/2NLN,附加0.5mgL-1NAA、0.05mgL-1BA、5mgL-1AgNO3、0.2mgL-12,4-D和0.1mgL-1活性炭。结果有14个杂种能产生胚状体,诱导率70%;不同杂种间小孢子胚胎发生频率存在很大差异,最高的是绿洲808×夏宝,平均每蕾16.2个胚。诱导杂种胚状体发生的最佳时期是小孢子单核靠边期至双核期,34℃热激2d有利于小孢子细胞对称分裂。在含糖170gL-1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3d,添加低糖(含糖110gL-1)的培养液,可显著提高出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青花菜 杂种 小孢子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荫处理对早熟花椰菜花球的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汪炳良 徐敏 +2 位作者 钱琼秋 史庆华 曹家树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5-540,共6页
以早熟花椰菜品种丰喜45天为材料,在花球开始形成期进行遮荫处理,以研究遮荫对花球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遮荫处理使花椰菜花球纵径、横径和鲜重分别比对照减少17.97%、18.9%和38.59%.(2)除了叶片中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 以早熟花椰菜品种丰喜45天为材料,在花球开始形成期进行遮荫处理,以研究遮荫对花球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遮荫处理使花椰菜花球纵径、横径和鲜重分别比对照减少17.97%、18.9%和38.59%.(2)除了叶片中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OD)活性显著提高外,遮荫处理降低了花椰菜叶片、花蕾和花茎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G-POD的活性,但与叶片相比,花蕾和花茎中这些酶活性的下降幅度较小.(3)遮荫处理显著降低了花椰菜叶片、花蕾、花茎中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4)遮荫处理降低了花椰菜叶片、花蕾和花茎中抗坏血酸含量(花蕾中还原型抗坏血酸除外)和叶片中谷胱甘肽含量,但花蕾和花茎中谷胱甘肽反而有所提高(花茎中还原型谷胱甘肽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花球 遮荫 抗氧化酶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椰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27
10
作者 方淑桂 朱朝辉 +3 位作者 曾小玲 陈文辉 郑学立 廖晓珍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38-142,共5页
以80份早中熟花椰菜栽培种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了影响胚胎诱导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有20份材料诱导出胚状体,诱导率为25%;16%蔗糖培养液能较好地保持小孢子活性;13%蔗糖是小孢子发育的最适浓度;加液培养可显著提高产... 以80份早中熟花椰菜栽培种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了影响胚胎诱导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有20份材料诱导出胚状体,诱导率为25%;16%蔗糖培养液能较好地保持小孢子活性;13%蔗糖是小孢子发育的最适浓度;加液培养可显著提高产胚量;取材前6d内气温在10~20℃、取盛花前期至盛花中期的花蕾、选择单核靠边期至双核期的小孢子、经33℃热激处理48h后暗静止培养的产胚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游离小孢子培养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甘蓝对根肿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30
11
作者 司军 李成琼 +3 位作者 宋洪元 任雪松 宋明 王小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30,共5页
分别利用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田间自然诱发鉴定3种方法,对19份甘蓝材料的抗性进行鉴定,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日本甘蓝’、‘皱叶甘蓝’、‘大楠木’3份材料对根肿病表现为抗病,可以作为抗病育种的材料.3份材... 分别利用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田间自然诱发鉴定3种方法,对19份甘蓝材料的抗性进行鉴定,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日本甘蓝’、‘皱叶甘蓝’、‘大楠木’3份材料对根肿病表现为抗病,可以作为抗病育种的材料.3份材料‘天津圆球甘蓝’、‘北黑大平头’、‘小楠木’对根肿病表现为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根肿病 抗性鉴定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梗花椰菜和白梗花椰菜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林珲 薛珠政 +4 位作者 李永平 李大忠 刘建汀 朱海生 温庆放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08-1720,共13页
为探讨花椰菜花梗颜色的遗传基础,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 Seq 4000)对青梗和白梗花椰菜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52 253 822个序列读取片段(reads),对测序的结果从头组装获得66 450个单基因(Unigene),N50为1 285 bp,平均长度为717... 为探讨花椰菜花梗颜色的遗传基础,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 Seq 4000)对青梗和白梗花椰菜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52 253 822个序列读取片段(reads),对测序的结果从头组装获得66 450个单基因(Unigene),N50为1 285 bp,平均长度为717.40 bp。转录物注释结果显示,45 390个基因有同源比对信息;21 060个基因无匹配序列信息,可能为花椰菜特异的基因序列。对所得差异基因(DEGS)进行不同数据库注释,GO注释到2 540个DEGS,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及生物学过程3大类54个功能组;COG注释到的753个Unigene功能系统分为24类;以KEGG数据库为参考,将946个DEGS定位到119个代谢途径分支,注释到6个差异基因与类胡萝卜合成途径有关,9个DEGS与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有关,1个DEGS与叶绿素代谢相关,且与花椰菜的花梗颜色形成密切相关。16个差异基因通过qRT-PCR验证,结果与RNA-Seq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花椰菜花梗颜色的形成机理,为花椰菜品种遗传改良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转录组 测序 基因分析 功能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油菜和羽衣甘蓝种间杂交的初步研究 Ⅰ.取材时间对子房离体培养结籽率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周清元 李加纳 +3 位作者 殷家明 唐章林 谌利 陶澜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95-497,509,共4页
黄籽白菜型油菜和黄籽甘蓝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是解决现有甘蓝型油菜黄籽不稳定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以黄籽白菜型油菜和黄籽羽衣甘蓝进行种间杂交,通过子房离体培养克服种间杂交的不亲和型,并对授粉后取材时间和子房培养效率进行分析,... 黄籽白菜型油菜和黄籽甘蓝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是解决现有甘蓝型油菜黄籽不稳定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以黄籽白菜型油菜和黄籽羽衣甘蓝进行种间杂交,通过子房离体培养克服种间杂交的不亲和型,并对授粉后取材时间和子房培养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羽衣甘蓝和白菜杂交结籽率有一定差异;授粉后10~17d取材进行子房培养都是有效的,其中15d左右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衣甘蓝 白菜型油菜 种间杂交 子房离体培养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 取材时间 结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花椰菜小孢子高效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9
14
作者 顾宏辉 朱丹华 +3 位作者 杨加付 饶立兵 陆艳婷 张晓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365-368,共4页
以7个早熟花椰菜F1杂交品种和1个中熟花椰菜杂交品种为供体材料,对早熟花椰菜小孢子培养的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绝大多数能诱导出胚,其胚状体产量与供体基因型有关,最高每花蕾胚状体产量达到112个。其中,‘... 以7个早熟花椰菜F1杂交品种和1个中熟花椰菜杂交品种为供体材料,对早熟花椰菜小孢子培养的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绝大多数能诱导出胚,其胚状体产量与供体基因型有关,最高每花蕾胚状体产量达到112个。其中,‘厦雪40天’的平均每花蕾胚产量最高,达到45.6个,而‘早花45天’未能诱导出胚。小孢子胚状体萌发率一般在30%左右,其中高的达到80%,但有未能诱导出再生苗的。小孢子再生植株间在生育期及育性上存在较大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小孢子培养 早熟 胚胎发生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APD方法鉴定两个春甘蓝品种的纯度 被引量:24
15
作者 庄木 王晓武 +3 位作者 杨丽梅 刘玉梅 孙培田 方智远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9,共2页
利 用 R A P D ( 随机 扩增多 态性 D N A) 方 法, 通过 对100 个 随机 引物 的 筛选 获得 能 区分中甘11 号及其 亲本和8398 及其 亲本的引 物 O P R15 ,并 得到 单株 验证。 结果 表明 ,利 用 R A P... 利 用 R A P D ( 随机 扩增多 态性 D N A) 方 法, 通过 对100 个 随机 引物 的 筛选 获得 能 区分中甘11 号及其 亲本和8398 及其 亲本的引 物 O P R15 ,并 得到 单株 验证。 结果 表明 ,利 用 R A P D 方法对中甘11 号和8398 这 两个早熟 春甘蓝一 代杂种 进行快速 、准确的 纯度鉴定 是可行 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RAPD 品种纯度 一代杂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 被引量:17
16
作者 方淑桂 曾小玲 +3 位作者 朱朝辉 林碧英 陈文辉 廖晓珍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0-534,共5页
以结球甘蓝品种“强夏”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与胚胎发生关系密切的因子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盛花前期取材最适宜;单核晚期至双核期的小孢子才能发育成胚状体;含17%蔗糖的培养液在培养初期有利于小孢子存活;培养3 d后胚胎... 以结球甘蓝品种“强夏”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与胚胎发生关系密切的因子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盛花前期取材最适宜;单核晚期至双核期的小孢子才能发育成胚状体;含17%蔗糖的培养液在培养初期有利于小孢子存活;培养3 d后胚胎诱导则以14%蔗糖浓度为最好;高浓度(17%)蔗糖培养3 d后添加低浓度(11%)蔗糖培养液能大大提高胚胎发生能力,比一直在14%蔗糖培养液培养的提高282.4%,比更新培养液培养的提高12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游离小孢子培养 胚胎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四倍体青花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比较 被引量:12
17
作者 万双粉 张蜀宁 +2 位作者 张伟 张杰 侯喜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38,共5页
观察二、四倍体青花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并对分裂各时期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与二倍体相比,中期Ⅰ染色体构型复杂,有多价体、四价体、三价体、二价体和单价体;中期Ⅰ及中期Ⅱ有部分染色体... 观察二、四倍体青花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并对分裂各时期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与二倍体相比,中期Ⅰ染色体构型复杂,有多价体、四价体、三价体、二价体和单价体;中期Ⅰ及中期Ⅱ有部分染色体没有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Ⅰ及后期Ⅱ出现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及断片;后期Ⅱ和末期Ⅱ有染色体不同步分离及不等分裂的现象;四分体时期还出现二分体、三分体、含微核的异常四分体及多分体。同源四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平均异常频率高达31.5%,二倍体则只有10.2%的细胞表现异常,说明同源四倍体遗传稳定性比二倍体差,减数分裂不正常是同源四倍体青花菜育性降低的细胞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二倍体 同源四倍体 花粉母细胞 减数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下胚轴的高效再生和农杆菌介导B.t.基因转化甘蓝 被引量:44
18
作者 卫志明 黄健秋 +5 位作者 徐淑平 薛红卫 钟仲贤 顾桢祥 徐悌惟 李贤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1-18,共8页
分别对取材时间和培养基组成进行研究,建立了甘蓝下胚轴外植体的高效再生系统,当选取6~7d苗龄的下胚轴,将其置于MSB+BA2.5mg/L+ZT1mg/L+IBA0.1mg/L的芽分化培养基中,并于培养基中附加AgNO37.5mg/L时,最高的芽分化频率... 分别对取材时间和培养基组成进行研究,建立了甘蓝下胚轴外植体的高效再生系统,当选取6~7d苗龄的下胚轴,将其置于MSB+BA2.5mg/L+ZT1mg/L+IBA0.1mg/L的芽分化培养基中,并于培养基中附加AgNO37.5mg/L时,最高的芽分化频率,“夏光甘蓝”母本“103”可达81.67%,父本“60天早椰菜”可达78.56%。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影响转化频率的不同因素,即:抑制农杆菌生长的抗生素种类及其浓度、预培养的有无及感染时的浓度、下胚轴外植体与农杆菌的感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筛选时抗生素的加入时间进行了探讨。共获得100余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全部移栽成活,生长良好。对转基因植株总DNA进行Southernblotting分析,证明nptⅡ基因已整合到甘蓝植株细胞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下胚轴 再生 农杆菌介导 基因转化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兰花真空冷冻干燥的加工工艺及机理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玉环 杨德江 +2 位作者 冯九海 武治昌 秦良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0-112,共3页
在多年对西兰花的冷冻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对冻干西兰花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运用阿伦纽斯原理,确定西兰花的共晶点温度为-10~-15℃,实际生产中的冻结温度为-30~-35℃。根据西兰花冻结温度,确定了升华干燥和解析干燥的最佳工艺... 在多年对西兰花的冷冻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对冻干西兰花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运用阿伦纽斯原理,确定西兰花的共晶点温度为-10~-15℃,实际生产中的冻结温度为-30~-35℃。根据西兰花冻结温度,确定了升华干燥和解析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真空度分别为:60~80Pa、50~70Pa,需要时间分别为:9~10h、2h。在此条件下给出西兰花的冷冻升华干燥曲线。此时西兰花的含水量可达到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兰花 真空冷冻干燥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与羽衣甘蓝远缘杂交初步研究 被引量:41
20
作者 陈树忠 殷家明 +1 位作者 唐章林 李加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3期208-210,共3页
对甘蓝型油菜和羽衣甘蓝种间杂交杂种进行胚胎挽救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B5+1 .0mg/LBA +0 .2mg/LNAA +0 .5 %Carbon +30g/LSugar+8.0g/LAgar培养基对甘蓝型油菜和羽衣甘蓝杂交子房培养效果较为理想。通过对取材时间研究发现 ,取授粉... 对甘蓝型油菜和羽衣甘蓝种间杂交杂种进行胚胎挽救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B5+1 .0mg/LBA +0 .2mg/LNAA +0 .5 %Carbon +30g/LSugar+8.0g/LAgar培养基对甘蓝型油菜和羽衣甘蓝杂交子房培养效果较为理想。通过对取材时间研究发现 ,取授粉后 1 0天子房培养获得种子成功率较高。实验共获得 7粒种子 ,其中 ,3粒萌发得到再生植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羽衣甘蓝 远缘杂交 杂种鉴定 黄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