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9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运动对男青年BMD、肌肉适能和肌骨共调节因子的影响
1
作者 李庆 卜淑敏 +1 位作者 张丽 李龙菡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6-1121,1132,共7页
目的比较8周抗阻联合高强度间歇同期训练、单独高强度间歇训练和单独抗阻训练对男青年骨密度、肌肉适能以及血清肌骨共调节因子骨钙素和鸢尾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39名男青年,随机分为抗阻训练(RT)、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和抗阻联合高... 目的比较8周抗阻联合高强度间歇同期训练、单独高强度间歇训练和单独抗阻训练对男青年骨密度、肌肉适能以及血清肌骨共调节因子骨钙素和鸢尾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39名男青年,随机分为抗阻训练(RT)、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和抗阻联合高强度间歇同期训练(CT)三组后,分别进行为期8周的运动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48 h测试受试者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体成分、最大摄氧量、肌肉力量、爆发力以及血清骨钙素和鸢尾素水平。结果三种运动干预均能显著提高男青年的瘦体重,但只有HIIT(P<0.01)和CT干预(P<0.05)能显著降低男青年的体脂率;三种运动干预均能显著提高男青年的股骨BMD,但只有HIIT(P<0.05)和RT(P<0.05)干预能显著提高男青年的腰椎BMD;RT和CT干预能显著提升男青年的卧推、硬拉、划船、深蹲的最大力量(P<0.01)和反向纵跳高度(P<0.01),而HIIT干预只能显著提升深蹲的最大力量(P<0.01);三种运动干预均能显著提高男青年的血清鸢尾素和骨钙素水平。结论三种运动干预均能增加男青年的瘦体重、股骨BMD以及血清肌骨调节因子鸢尾素和骨钙素水平,但CT对腰椎BMD的提升效果小于HIIT和RT,而RT和CT对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提升效果大于HI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训练 抗阻训练 抗阻联合高强度间歇同期训练 骨密度 鸢尾素 骨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激素治疗对绝经期女性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
2
作者 王威 胡红霞 +6 位作者 孙晓乐 耿力 李蓉 周江华 毕仙民 梁菊艳 闫小艳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了解绝经激素治疗(MHT)对绝经期女性骨转换标志物(BTMs)的影响,探讨BTMs作为MTH的疗效监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本院更年期门诊及妇科内分泌门诊就诊的绝经期女性,接受MHT并定期复查BTMs的患者。根据启动MHT... 目的:了解绝经激素治疗(MHT)对绝经期女性骨转换标志物(BTMs)的影响,探讨BTMs作为MTH的疗效监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本院更年期门诊及妇科内分泌门诊就诊的绝经期女性,接受MHT并定期复查BTMs的患者。根据启动MHT时的治疗方案分为雌激素组(连续序贯治疗或连续联合治疗)及替勃龙组。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12及24个月均复查BTMs,包括骨钙素(OC)、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血清I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同时收集其在本院的骨密度检查结果。比较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BTMs情况和两组治疗后BTMs较治疗前的变化量,同时分析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雌激素组和替勃龙组治疗后6、12、24个月BTMs(β-CTX、P1NP、OC)水平及异常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后BTMs较治疗前的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24个月患者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骨密度在MHT治疗后12、24个月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及髋骨骨密度在MHT治疗后12、24个月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两种MHT方案抗骨吸收效果相似,BTMs(OC、β-CTX、P1NP)在治疗6月后明显降低并能维持效果,BTMs可作为MHT效果的重要监测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激素治疗 绝经后女性 骨转换标志物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提高生长期小鼠骨强度的研究
3
作者 李亮 唐汉琴 +5 位作者 马智慧 轩莹莹 杨玉田 高玉海 申栋帅 陈克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目的探究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inoresinol diglucoside,PDG)对生长期小鼠骨强度的影响,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方法选取1月龄的C57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等体积的蒸馏水)、PDG-L组[PDG,36 mg/(kg·d)]和PDG-H组[PDG,72 m... 目的探究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inoresinol diglucoside,PDG)对生长期小鼠骨强度的影响,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方法选取1月龄的C57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等体积的蒸馏水)、PDG-L组[PDG,36 mg/(kg·d)]和PDG-H组[PDG,72 mg/(kg·d)],每组15只,6周后处死所有动物。进行Micro-CT成像分析、生物力学检测、双荧光标记分析、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和骨组织相关蛋白表达分析等。结果PDG给药对小鼠主要脏器未发生明显病理改变;与Control组相比,PDG-L组胫骨的Tb.BMD显著增加(P<0.01),Tb.N、Tb.Th、Tb.BV/TV明显增加(P<0.05),Tb.Sp显著降低(P<0.01),PDG-H组Tb.BMD明显增加(P<0.05);PDG-L组股骨的最大载荷和弯曲模量显著提高(P<0.01),弯曲强度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5),PDG-H组最大载荷和弯曲强度也高于Control组(P<0.05);PDG各组胫骨皮质骨荧光间距显著增加(P<0.01),骨形成速率提高,骨矿化沉积速率加快;PDG-L组OPG水平相比于Control组显著提高(P<0.01),RANKL水平显著降低(P<0.01);PDG各组成骨相关蛋白BMP2、OSX和Runx2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1),骨调节蛋白OPG显著提高(P<0.01),RANKL显著降低(P<0.05)。结论PDG能有效提高骨密度,改善骨微结构,提高骨质量,促进骨形成及抑制骨吸收,提高生长期小鼠的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脂醇二葡萄糖苷 骨密度 骨微结构 骨强度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成像的VBQ评分对骨质疏松筛查的诊断效能
4
作者 刘斋 刘冲 +2 位作者 张家恺 赵君禄 任庆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4-848,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椎体骨质量(VBQ)评分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进一步评价VBQ评分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腰椎MRI扫描及腰椎定... 目的分析基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椎体骨质量(VBQ)评分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进一步评价VBQ评分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腰椎MRI扫描及腰椎定量CT检查的139例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通过计算矢状位T1WI L_(1~4)椎体的信号强度(SI)除以L3水平椎管内脑脊液的SI获得VBQ评分。使用定量CT测量L_(1~3)椎体的BMD值。根据QCT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多组间参数的差异,两两比较应用LSD法。VBQ评分与BMD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采用ROC曲线分析VBQ评分对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诊断效能。结果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组间VBQ评分分别为2.37±0.31、2.77±0.42和2.90±0.54,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VBQ评分与QCT测量的BMD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0.68,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VBQ评分预测骨质疏松的AUC值为0.84、阈值为2.90、敏感性为78.70%、特异性为76.60%。VBQ评分预测骨量正常的AUC值为0.88、阈值为2.55、敏感性为79.31%、特异性为87.27%。结论基于MRI成像的VBQ评分对于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预测能力,VBQ评分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性筛查骨质疏松症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腰椎 骨质疏松症 椎体骨质量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运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骨密度的影响——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结果
5
作者 郝莹 杨宁宁 +2 位作者 孙梦莹 周晓彬 陈卓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44-1559,共16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一种由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慢性代谢性骨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其引发的公共卫生负担日趋严峻。运动作为防治骨质疏松的最佳非药物干预手段,能够全面改善肌肉-骨骼协同功能... 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一种由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慢性代谢性骨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其引发的公共卫生负担日趋严峻。运动作为防治骨质疏松的最佳非药物干预手段,能够全面改善肌肉-骨骼协同功能,调节内分泌和炎症微环境。但由于骨的机械适应性受雌激素水平的影响,现有的运动方案不能有效改善PMOP女性的骨密度。最有效的运动类型、剂量和个体化适配仍在不断地探索中。本文在充分考虑性别和激素水平差异性的基础上,检索并筛选PubMed、CNKI等数据库有关运动改善PMOP女性骨密度的随机对照试验,通过网状Meta分析系统回顾和比较不同类型运动方式对PMOP女性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影响,为探索最佳运动方式以维持或改善PMOP女性的骨密度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运动干预 骨密度 网状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敏感性指标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研究
6
作者 张媛 陈冠华 +1 位作者 吕珊珊 荆亚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9期3653-3659,共7页
背景随着老龄化的加剧,2型糖尿病(T2DM)并发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逐年上升,同时发现甲状腺激素敏感性受损与骨代谢异常发生相关,但目前关于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敏感性与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 背景随着老龄化的加剧,2型糖尿病(T2DM)并发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逐年上升,同时发现甲状腺激素敏感性受损与骨代谢异常发生相关,但目前关于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敏感性与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敏感性指数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2023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723例,并依据骨密度(BMD)测定结果将其分为三组:骨量正常组(n=362)、骨量减少组(n=291)以及骨质疏松症组(n=70)。分别测量并计算患者的甲状腺反馈分位指数(TFQI)、促甲状腺激素指数(TSHI)、促甲状腺素抵抗指数(TT4RI)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游离甲状腺素比值(FT_(3)/FT_(4)),以评估甲状腺激素敏感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敏感性指数与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的关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TFQI预测骨质疏松症的价值。结果骨质疏松症组年龄、女性所占比例、糖尿病病程、收缩压、餐后2 h血糖(2 h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FQI高于骨量正常组,舒张压、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三酰甘油、FT_(3)、FT_(3)/FT_(4)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质疏松症组年龄、女性所占比例、糖尿病病程、收缩压、2 hPG、HDL-C、TFQI高于骨量减少组,ALT、肌酐、三酰甘油、FT_(3)和FT_(3)/FT_(4)低于骨量减少组(P<0.05)。Spearme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与TFQI呈正相关(r_(s)=0.553,P<0.001),与FT_(3)和FT_(3)/FT_(4)呈负相关(r_(s)=-0.098,P=0.009;r_(s)=-0.080,P=0.0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调整混杂因素后,TFQI是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OR=6.612,95%CI=5.793~8.192,P<0.05)。TFQI预测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1(95%CI=0.794~0.867),最佳截断值为-0.02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0%、55.4%。结论甲状腺功能正常T2DM患者TFQI水平的升高与更高的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相关,提示在该群体中甲状腺激素中枢敏感性降低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骨质疏松 骨密度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类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定量CT定义的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映娜 孙侃 +5 位作者 李娜 王成芷 黄楚霖 李玲玲 肖辉盛 劳国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3,共7页
【目的】本研究拟明确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定量CT(QCT)测量的体积骨密度及定义的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在骨质疏松症早期筛查、诊治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与代... 【目的】本研究拟明确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定量CT(QCT)测量的体积骨密度及定义的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在骨质疏松症早期筛查、诊治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住院并行腰椎QCT检查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横断面分析,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血浆纤维蛋白原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有441人,年龄为(46.0±14.5)岁,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6.4%(28/441)。随着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显著增加(P<0.0001);L1和L2的平均骨密度显著降低(P<0.05)。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处于第一分位(1.99g/L~2.37g/L)的人群相比较,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年龄、性别、BMI)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处于第四分位(3.67g/L~4.46g/L)的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风险增加了8.85倍。【结论】本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骨密度呈负相关,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作为骨质疏松症的潜在筛查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这一发现为骨代谢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值得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高血压 纤维蛋白原 定量CT 体积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OP)危险分层与定量超声骨密度(QUS-BMD)及双能X线骨密度(DXA-BMD)的相关性 被引量:25
8
作者 查小云 庞晓娜 +2 位作者 李锂 常桂林 胡予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4-510,共7页
目的分析亚洲人骨质疏松(osteporsis,OP)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OSTA)指数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并探讨跟骨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测定BMD对中老年男性OP的... 目的分析亚洲人骨质疏松(osteporsis,OP)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OSTA)指数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并探讨跟骨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测定BMD对中老年男性O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93例45岁以上男性研究对象行QUS-BMD检查,记录跟骨QUS-BMD及QUS-T值,测量身高、体重,计算OSTA指数,其中255例研究对象同时行双能X线(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nmetry,DXA)BMD测定,按OSTA分层标准将受试者分为OP高、中、低风险组。比较各组间跟骨QUS-BMD、QUS-T以及各部位DXA-BMD的差异,分析OSTA指数与髋部、腰椎DXA-BMD的相关性。根据WHO的OP诊断金标准(骨质疏松:T值≤-2.5,骨量减少:-2.5<T值<-1,骨量正常:T值≥-1)将受试者分为OP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评价跟骨QUS-T值对OP的诊断价值。结果 DXA-BMD测定者中,OP者71例(27.8%),骨量减少者143例(56.1%),骨量正常者41例(16.1%)。OSTA分层高、中、低不同OP风险组中,股骨颈、全髋和全腰椎BMD逐渐升高,高危组明显低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5),而中、低危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风险高、中、低危3组中OP患病例数分别为37例(48.7%)、17例(17.5%)和17例(20.7%),高危组中OP患病例数显著高于中、低危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示OSTA指数与股骨颈、全髋及全腰椎BMD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48、0.439和0.141。跟骨QUS-BMD和QUS-T值在不同OP风险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QUS-T值诊断OP的曲线下面积为0.753,最佳截断值为-1.3,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5%和61.4%。结论随着OSTA指数升高,OP风险降低,股骨颈、全髋及全腰椎的BMD升高,OSTA指数与各部位DXA-BMD成线性正相关。OSTA指数和跟骨QUST值对诊断中老年男性OP症筛查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OP)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 骨密度(b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调整腰围指数与儿童青少年骨密度的最佳平衡状态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瑞林 于照祥 +6 位作者 赵斌 赵姣雅 李硕 王延刚 杨泽旭 田一凡 安艳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1-506,共6页
目的探索体重调整腰围指数(WWI)对儿童青少年骨密度(BMD)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饱和效应。方法采用NHANES数据库2011-2018年的健康数据,使用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评估WWI与BMD之间的关系。通过RCS回归曲线分析饱和效应来确定非线性关系和饱... 目的探索体重调整腰围指数(WWI)对儿童青少年骨密度(BMD)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饱和效应。方法采用NHANES数据库2011-2018年的健康数据,使用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评估WWI与BMD之间的关系。通过RCS回归曲线分析饱和效应来确定非线性关系和饱和值。同时,还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了2777名12~20岁的儿童青少年。我们发现WWI与总BMD显著负相关(β=-0.06,95%CI:(-0.07~-0.06),P<0.001),在按年龄、性别分层的亚组中仍然呈显著负相关(P<0.001)。WWI和BMD具有特定的饱和效应,总人群中WWI与BMD之间的饱和效应值为9.22 cm/kg^(0.5),当WWI低于9.22 cm/kg^(0.5)时,效应值为-0.24。然而,当BMI超过9.22 cm/kg^(0.5)时,效应值变为-0.17。结论WWI与儿童青少年的总BMD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和饱和效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调整腰围指数 青少年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酶解产物对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大鼠的改善作用
10
作者 马文语 杨维 +2 位作者 秦小明 曹文红 林海生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190,共9页
牡蛎具有多种生物活性,随着对其活性开发的深入研究,发现其在骨质疏松的改善方面有巨大潜力。以牡蛎酶解产物(Oyster enzymatic products,OP)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s osteoporosis,GIOP)的缓解作用... 牡蛎具有多种生物活性,随着对其活性开发的深入研究,发现其在骨质疏松的改善方面有巨大潜力。以牡蛎酶解产物(Oyster enzymatic products,OP)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s osteoporosis,GIOP)的缓解作用。通过建立地塞米松诱导的GIOP模型,使用不同剂量的OP进行干预,从血清生化指标、微型CT(Micro-CT)、三维重建及组织病理切片等方面评估其对大鼠骨质疏松症的缓解作用。结果发现,与模型组对比,OP低、中、高剂量组的血清中成骨细胞标志物骨保护素、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和睾酮平均提高了13.67%、11.51%和17.80%(p<0.05);破骨细胞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蛋白酶K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平均下降了15.44%、31.20%和14.43%(p<0.05);骨密度测定、Micro-CT和股骨组织病理分析结果显示,OP高剂量组的骨密度、骨小梁面积占比和骨盐沉积面积分别比模型组增加了56.31%、18.59%和22.51%(p<0.05)。综上,OP可通过提高成骨细胞合成骨胶原能力来加速新骨的形成,降低骨基质降解速度和骨代谢的速度,减少骨量流失,并提高性激素水平从而增加大鼠的骨密度、骨体积分数,增强骨的钙盐沉积能力,改善地塞米松诱导的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酶解产物 骨质疏松症 糖皮质激素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人群反式番茄红素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相关性
11
作者 夏贤霆 王卫明 +3 位作者 黄昊强 陈勇 林华 汪青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4-548,共5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反式番茄红素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8年的NHANES研究,搜集患者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骨密度,使用多元Logistic逻辑回归分析探讨血清反式番茄红素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反式番茄红素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8年的NHANES研究,搜集患者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骨密度,使用多元Logistic逻辑回归分析探讨血清反式番茄红素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症组的女性患者占比、血清α胡萝卜素、α隐黄素、β隐黄素、反式β胡萝卜素、顺式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玉米黄素I高于非骨质疏松症组。骨质疏松症组的BMI、反式番茄红素、番茄红素总量及视黄醇低于非骨质疏松症组。多元Logistic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反式番茄红素与骨质疏松症发生有关。结论在中老年人群中,低水平的血清反式番茄红素可能与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反式番茄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卵巢切除大鼠血清E_2、腰椎BMD及骨髓细胞IL-6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胜虎 刘兴炎 +2 位作者 王湘辉 白孟海 葛宝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946-948,共3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卵巢切除(去势)大鼠血清E2、腰椎BMD及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葛根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治疗机理。方法 40只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去卵巢(OVX)组、尼尔雌醇组和葛根素组,每组10只...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卵巢切除(去势)大鼠血清E2、腰椎BMD及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葛根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治疗机理。方法 40只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去卵巢(OVX)组、尼尔雌醇组和葛根素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进行假手术,其余各组通过切除双侧卵巢,术后分别给予尼尔雌醇(0.1 mg/kg体重)和葛根素(0.5 g/kg体重)治疗。3个月后测量腰椎骨密度(BMD),然后处死各组动物,从骨髓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相对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IL-6 mRNA表达。结果去势组大鼠血清E2、腰椎BMD值与对照组、尼尔雌醇组和葛根素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骨髓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表达与对照组、尼尔雌醇组和葛根素组比较显著升高。结论 去势大鼠血清E2和腰椎BMD值显著降低,同时IL-6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葛根素可降低IL-6 mRNA表达,提高血清E2和腰椎BMD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卵巢切除(去势)大鼠 白细胞介素6 骨密度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252例正常人BMD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何玉香 潘信群 孟昭亨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59-162,共4页
252例正常人,男性117例,女性135例,年龄范围20~78岁,每10岁为一个年龄组。用SPA测量桡骨BMD,用DEXA测量腰椎、左右髋骨BMD及全身BMC,结果表明桡骨、腰椎及全身的峰值骨量年龄在30~39岁,股... 252例正常人,男性117例,女性135例,年龄范围20~78岁,每10岁为一个年龄组。用SPA测量桡骨BMD,用DEXA测量腰椎、左右髋骨BMD及全身BMC,结果表明桡骨、腰椎及全身的峰值骨量年龄在30~39岁,股骨颈、wand's三角的峰值骨量年龄在20~29岁,没有性别差异。女性40岁以后骨丢失速度明显快于男性,到60岁时,桡骨、股骨颈、ward's三角BMD及全身BMC低于T评分临界值。男性70岁时股骨颈骨丢失低于T评分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d 桡骨 股骨颈 正常人 全身 男性 双能X线吸收法 骨丢失 腰椎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XA测量松质骨BMD与其生物力学相关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丛 徐世田 +1 位作者 汪宏斌 王志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52-157,共6页
目的研究人股骨头主要承重区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骨生物力学相关性;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对股骨颈骨折治疗的临床参考价值。方法收集2002年1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 目的研究人股骨头主要承重区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骨生物力学相关性;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对股骨颈骨折治疗的临床参考价值。方法收集2002年1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假体置换术取下的股骨头共42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量离体股骨头主要承重区BMD值;在股骨头主要承重区取柱状试件,行纵向压缩力学试验,记录极限应力、极限能量和弹性模量。利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后,采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法(Pearson相关分析法或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判定BMD与极限应力、极限能量和弹性模量的相关性。结果(1)BMD测量值在0.39~1.05g/cm2之间,呈正态分布,为0.71±0.17g/cm2;(2)极限应力在2.09~23.49MPa范围之间,呈非正态分布,为9.69±6.36MPa;(3)极限能量在2.04~11.76J范围之间,呈非正态分布,为5.45±2.80J;(4)弹性模量在16.59~218.58MPa之间,呈非正态分布,为88.89±48.45MPa;(5)人股骨头主要承重区BMD与极限应力具有线性正相关性,rs=0.765,P<0.001;(6)人股骨头主要承重区BMD与极限能量具有线性正相关性,rs=0.717,P<0.001;(7)人股骨头主要承重区BMD与弹性模量具有线性正相关性,rs=0.669,P<0.001;结论BMD与极限应力、极限能量和弹性模量具有线性正相关性,通过测量股骨头的BMD可以初步预测骨的抗压强度和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密度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卵巢切除联合地塞米松注射对成年雌兔下颌骨骨密度的影响
15
作者 马璞玉 赵鹏 +5 位作者 齐宇 张子涵 常静 陈杰 岳增文 吴豪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究双侧卵巢切除联合地塞米松注射对成年雌兔下颌骨骨密度的影响。方法:15只成年雌兔用双能X射线吸收骨密度仪测腰椎骨密度后随机分为3组(n=5),假手术组开腹后切除临近卵巢的脂肪组织,去势组切除双侧卵巢,联合组切除双侧卵巢后第... 目的:探究双侧卵巢切除联合地塞米松注射对成年雌兔下颌骨骨密度的影响。方法:15只成年雌兔用双能X射线吸收骨密度仪测腰椎骨密度后随机分为3组(n=5),假手术组开腹后切除临近卵巢的脂肪组织,去势组切除双侧卵巢,联合组切除双侧卵巢后第3周开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5 mg/kg),余2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周2次,连续注射8周。术后12周再次测腰椎骨密度后处死,取下颌骨进行MicroCT扫描,根据三维重建结果获取骨密度相关指标,包括松质骨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骨小梁间隔、骨小梁模式因子等,HE染色观察下颌骨组织形态学。结果:术后12周,根据腰椎骨密度,联合组骨质疏松模型构建成功,去势组未达到骨质疏松状态,为骨质减少状态。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去势组比较,联合组骨小梁明显稀疏,骨小梁之间的间距增大,可见到骨缺损、骨断端,呈现明显骨质破坏等骨质疏松的微观表现;联合组下颌骨松质骨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均低于假手术组,骨小梁间隔和骨小梁模式因子高于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去势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相比假手术组,联合组可见骨小梁稀疏、变细甚至中断,失去正常拱桥状结构,去势组与假手术组差异不明显。结论:双侧卵巢切除联合地塞米松注射可快速、有效降低兔下颌骨骨密度,破坏骨微观结构,建立下颌骨骨质疏松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卵巢切除 去势 地塞米松 下颌骨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近10年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一项单中心30599例汉族人群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16
作者 周莹 张丹阳 +8 位作者 吴立凡 王桂杉 母杰丹 崔成文 石秀秀 董继革 王瑜 许王莉 李晓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3-452,共10页
目的分析本中心DXA检查人群骨量分布及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23年7月在本院行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检查的30599例20岁以上汉族人群的骨密度结果,并收集其身高、体质量和性别等一般信息,使用R语言软件进行描述性和相... 目的分析本中心DXA检查人群骨量分布及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23年7月在本院行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检查的30599例20岁以上汉族人群的骨密度结果,并收集其身高、体质量和性别等一般信息,使用R语言软件进行描述性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本中心男性腰椎、股骨颈和全髋的骨量峰值分别为1.00±0.12 g/cm^(2)、0.94±0.14 g/cm^(2)、0.99±0.13 g/cm^(2),女性分别为0.99±0.12 g/cm^(2)、0.79±0.11 g/cm^(2)、0.88±0.11 g/cm^(2),男性显著高于女性(腰椎P=0.022,股骨颈P<0.001,全髋P<0.001);成年男性和女性腰椎、股骨骨密度(BMD)值在达到峰值后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男性和女性各个部位BMD值与体质量指数(BMI)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2013~2014年男性和女性患者腰椎、髋部、股骨颈BMD值均为近10年最低值,2015~2023年男性和女性患者腰椎、髋部、股骨颈BMD值呈上升趋势。结论不同人群的BMD值存在差异。未来需要采用更精准的BMD检测技术,开展多中心有代表性人群的临床研究,以探索人群BMD值随人口统计学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双能X射线吸收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吕源 龚沈初 王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7-462,共6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往的观念认为OP是一种单纯的代谢性骨病。然而,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OP可以被视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OP的发生与某些慢性疾病相关。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常见...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往的观念认为OP是一种单纯的代谢性骨病。然而,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OP可以被视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OP的发生与某些慢性疾病相关。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此外,AS和OP都与年龄显著相关。OP和AS之间的影响因素众多,本文从临床风险因素、微观分子机制、影像学评估方法三个方面总结了OP和AS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动脉粥样硬化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球囊压力评估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强度的研究
18
作者 穆雪萌 张恒岩 张嘉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8-293,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方法,测量人体生理情况下真实的骨强度数值。方法纳入3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通过病历系统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获得临床特征、骨密度等变量。提取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手术记录中术中椎体... 目的建立一种方法,测量人体生理情况下真实的骨强度数值。方法纳入3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通过病历系统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获得临床特征、骨密度等变量。提取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手术记录中术中椎体内球囊压力数值以反映患者骨强度水平。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9.60±10.17)岁,腰椎L1-L4处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得到的骨密度值为(0.91±0.19)g/cm^(2)。术中测得球囊压力为114.50(103.00,145.00)psi。作为骨强度值替代的椎体松质骨区域灰度平均值为37.43(16.25,55.77)。经过相关性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情况等均与骨强度相关检查数值无显著相关性。L1-L4 DXA骨密度检查的数值与骨强度的相关性为60%,术中球囊测得压力值与其相关性为81%。结论基于PKP手术术中球囊压力测量椎体松质骨骨强度的方法能够直接反映约81%的骨强度,高于传统骨密度测量方法60%的反映率,在骨强度评估中有显著优势,能够为骨折的风险评估和个性化筛查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强度 骨密度 椎体压缩性骨折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U-DPD与BMD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尹晶 王俊华 +2 位作者 王刚 朱小虎 黄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9期773-775,共3页
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电磁场(PEMFs)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尿脱氧吡啶啉(U-DPD)及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钙剂、阿法骨化醇胶囊口服药物治疗6个月,治疗组则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电磁场(PEMFs)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尿脱氧吡啶啉(U-DPD)及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钙剂、阿法骨化醇胶囊口服药物治疗6个月,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口服药物基础上加用PEMFs治疗,磁场强度2×10-3 T,频率20Hz,每天40min/次,连续治疗8周后停用PEMFs,继续口服药物直至满6个月,并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时分别测定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U-DPD与BMD。结果在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治疗组U-DPD含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BMD相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强度PEMFs疗法能明显抑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吸收程度,提高骨密度,达到骨重建目的,本疗法联合钙剂及促进钙吸收药物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低强度脉冲电磁场 尿脱氧吡啶啉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维生素D及骨骼代谢状况研究
20
作者 卢颖 孙磊 +4 位作者 赵豪 邝子峰 葛冠男 李小毅 李梅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6-267,共12页
目的研究年轻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患者维生素D营养状况、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情况,为患者日后接受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治疗期间保护骨骼... 目的研究年轻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患者维生素D营养状况、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情况,为患者日后接受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治疗期间保护骨骼健康奠定基础。方法纳入年龄18~45岁的绝经前女性或男性DTC患者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人群(health controls,HCs),对比两组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etraiodothyronine,FT4)、TSH]、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腰椎及髋部BMD。将年轻DTC患者按照维生素D缺乏程度进行分组,比较组间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AL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β-CTX)水平、BMD、握力的差异,并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645例年轻DTC患者和1290名HCs。年轻DTC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HCs(15.40 vs.15.95 ng/mL,P<0.001),两组维生素D缺乏率为73.33%和72.41%,严重缺乏率为11.16%和7.91%(P=0.032)。与HCs比较,年轻DTC患者血磷水平更低(P=0.048),血清ALP水平更高(P<0.001)。年轻DTC患者与HCs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及全髋BMD的Z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年轻DTC患者按照维生素D严重缺乏(<10 ng/mL)、缺乏(10 ng/mL≤维生素D<20 ng/mL)、不足(20 ng/mL≤维生素D<30 ng/mL)、充足(≥30 ng/mL)分组,发现维生素D缺乏越严重,患者PTH水平越高(P<0.001),血钙(P=0.006)、大转子BMD(P=0.006)、全髋BMD(P=0.022)、右手握力(P=0.001)、左手握力(P<0.001)越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校正体质量指数和甲状腺功能后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PTH呈较弱的负相关(β=-0.177,P<0.001),与钙(β=0.088,P=0.025)、大转子BMD(β=0.072,P=0.044)、右手握力(β=0.148,P<0.001)、左手握力(β=0.175,P<0.001)呈较弱的正相关。结论年轻DTC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且其维生素D缺乏程度较同年龄正常人群更为严重。年轻DTC患者维生素D缺乏越严重,越是呈现更高的PTH水平和更低的血钙水平、骨量和肌力,提示患者需要补充维生素D以保护骨骼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维生素D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