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发生动态及气象因子 被引量:33
1
作者 吕欣 韩诗畴 +4 位作者 徐洁莲 黄鸿 吴华 欧剑峰 孙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50-1856,共7页
2002-2005年期间,在广东广州利用性引诱剂对桔小实蝇进行了全年种群动态监测,调查可知桔小实蝇可在广州全年发生。该虫数量从5月开始迅速上升,6-9月份是发生盛期;10月份虫口密度逐渐下降,11月到翌年3月份种群数量很低。对桔小实蝇发生... 2002-2005年期间,在广东广州利用性引诱剂对桔小实蝇进行了全年种群动态监测,调查可知桔小实蝇可在广州全年发生。该虫数量从5月开始迅速上升,6-9月份是发生盛期;10月份虫口密度逐渐下降,11月到翌年3月份种群数量很低。对桔小实蝇发生数量和气象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温雨因子作用最大,其中月平均降雨量是影响桔小实蝇种群变动的关键因子;日照因子作用次之,但月总日照时数对该虫的发生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 种群动态 气象因子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ARP生态位模型预测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在中国的适生区域 被引量:44
2
作者 周国梁 陈晨 +2 位作者 叶军 胡白石 刘凤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362-3369,共8页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一种多食性害虫,明确其可能适生的区域对该虫的科学监测及防治意义重大。利用桔小实蝇在我国的已知分布点数据和亚洲地区的14个环境地理变量图层,运用GARP生态位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模块预测了该...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一种多食性害虫,明确其可能适生的区域对该虫的科学监测及防治意义重大。利用桔小实蝇在我国的已知分布点数据和亚洲地区的14个环境地理变量图层,运用GARP生态位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模块预测了该虫在亚洲的地理分布。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可分布在中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北部、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这与EPPO报道的分布区域一致。将拟合过程中获得的生态位运算法则投影到我国,并考虑模型间的一致性,预测桔小实蝇在我国各省及市县范围的分布:云南大部、四川南部和东部、贵州大部、重庆大部、广西、广东、台湾、香港、澳门、海南、福建、江西、浙江大部、湖南大部、湖北大部、上海、江苏南部、河南局部及安徽部分地区为桔小实蝇的适生区。次适生区沿适生区周围分布,为四川、贵州、重庆、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和江苏南部的一些零星地区。适生区和次适生区大多有较高密度的寄主果树,为桔小实蝇的生存提供了条件。预测结果经独立验证数据的适合性测验表明,选择的最优模型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显示了很好的预测能力。GARP生态位模型可以解决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物种已知基础分布点资料的综合分析以及有害生物的适生性分析、监测和防治提供了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GARP生态位模型 GIS 潜在分布预测 适合性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标记的怒江流域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迁移扩散 被引量:33
3
作者 陈鹏 叶辉 母其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468-2476,共9页
2005年7月在云南怒江流域地区,以荧光粉作为标记物,采用“标记-释放-回收”方法,对怒江流域桔小实蝇迁移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以释放点潞江坝为中心,东南西北4个方位设立桔小实蝇回收点,经过7d的回捕,从释放点沿潞江以北至六库沿线共回... 2005年7月在云南怒江流域地区,以荧光粉作为标记物,采用“标记-释放-回收”方法,对怒江流域桔小实蝇迁移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以释放点潞江坝为中心,东南西北4个方位设立桔小实蝇回收点,经过7d的回捕,从释放点沿潞江以北至六库沿线共回收到的标记桔小实蝇43头,最远在距释放点以北97km的地方回收到标记桔小实蝇5头。沿怒江在释放点以南,仅在小于29km的范围内回收到标记桔小实蝇17头。释放点东面和西面未能回收到标记桔小实蝇。分析释放点以北各回收点标记桔小实蝇与非标记桔小实蝇的相互关系揭示,非标记桔小实蝇与标记桔小实蝇在空间动态中具有相同的行为模式,由此推论非标记桔小实蝇与标记桔小实蝇可能来自同一种群。分析怒江流域区的自然地理发现,潞江坝桔小实蝇可借助怒江两边高大山脉形成的天然河谷通道,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在北上气流的携带下,实现由南向北的远距离迁移扩散;同时,由于高大山脉的阻隔,使潞江坝桔小实蝇没能向东西两个方向作远距离扩散迁移。研究首次揭示了在特定峡谷地区桔小实蝇扩散迁移现象,为桔小实蝇迁移扩散研究提供了新鲜实例,为在当地制定切实有效的桔小实蝇防治策略提供了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标记 桔小实蝇 怒江流域 迁移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季节性分布区4个地理种群遗传结构 被引量:15
4
作者 施伟 叶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477-2482,共6页
对云南桔小实蝇季节分布区内六库、大理、昆明和曲靖4个典型地区桔小实蝇种群(Bactrocera dorsalis),共52个个体的线粒体DNACOⅠ基因中的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分析。在获得的503bp序列中,共发现15个多态位点,定义了14种单倍型,其中种群间... 对云南桔小实蝇季节分布区内六库、大理、昆明和曲靖4个典型地区桔小实蝇种群(Bactrocera dorsalis),共52个个体的线粒体DNACOⅠ基因中的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分析。在获得的503bp序列中,共发现15个多态位点,定义了14种单倍型,其中种群间的共享单倍型有4个。通过对桔小实蝇4个地理种群的K2P遗传距离、Fst值,种群间和种群内遗传差异平均数的统计检测,以及4个种群之间基因流状况分析表明,研究的各种群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六库种群与其余3个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最大,遗传差异显著(p<0.05)。大理种群与曲靖种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遗传分化(p<0.10),但与昆明种群间的分化程度较低。昆明种群与曲靖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最低。简言之,在桔小实蝇季节性分布区内,位于西部的种群遗传分化程度最高,由西向东,遗传分化程度渐次下降,位于东部的两个种群遗传结构相近。研究认为,地理隔离是导致六库种群与其余3个种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而大理、昆明和曲靖种群之间遗传分化较低,可能是这些种群来自相近或相同的虫源地。研究结果对于在桔小实蝇季节性分布区的不同地点制定桔小实蝇治理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季节分布区 地理种群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氧化酶Ⅰ基因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对甲基丁香酚及其类似物2-烯丙基-4,5-二甲氧基苯酚的行为和电生理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盼盼 张杰 +3 位作者 张艳 严善春 刘伟 王桂荣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5-796,共12页
【目的】针对全球重要果蔬害虫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基于雄性引诱剂的雄性歼灭技术(male annihilation technique,MAT)已被广泛应用,其中甲基丁香酚(methyl eugenol,ME)作为核心引诱剂,对雄虫表现出高效的引诱作用。然而,现有... 【目的】针对全球重要果蔬害虫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基于雄性引诱剂的雄性歼灭技术(male annihilation technique,MAT)已被广泛应用,其中甲基丁香酚(methyl eugenol,ME)作为核心引诱剂,对雄虫表现出高效的引诱作用。然而,现有技术主要针对雄虫,雌虫对ME的行为反应及其嗅觉感知能力尚不明确,成为限制以ME为基础的雌性引诱剂全面优化的瓶颈。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统揭示橘小实蝇雌成虫对ME的行为反应及嗅觉感知能力,探索ME在橘小实蝇雌虫中的潜在生物学作用,为优化应用ME的雌虫防控策略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为明确橘小实蝇雌成虫对ME的行为反应和感知能力,选择生理状态活跃的12日龄雌雄成虫作为试虫,首先利用嗅觉陷阱实验与四臂嗅觉仪实验测试了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对剂量为1000和100μg的ME以及具有类似诱雄功能的2-烯丙基-4,5-二甲氧基苯酚(2-allyl-4,5-dimethoxy phenol,DMP)的趋向行为,对剂量为1000μg ME和DMP的取食行为;其次利用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反应实验测定剂量为0.1,1,10和100μg的ME和DMP引起的橘小实蝇雌雄成虫的EAG反应;最后利用单感器技术(single sensillum recording,SSR)记录了橘小实蝇雌雄成虫触角上锥形感器对ME和DMP的SSR反应。【结果】行为学测试结果表明,橘小实蝇雌成虫未对ME和DMP表现出明显的趋向行为或取食倾向,而雄成虫表现强烈的行为反应。然而,EAG实验则显示,橘小实蝇雌成虫与雄成虫类似,对ME和DMP均产生了显著的嗅觉响应;进一步的SSR实验发现,橘小实蝇雌成虫具有与雄成虫类似的嗅觉感器,负责ME和DMP的感知。【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橘小实蝇雌成虫具备与雄成虫类似的ME嗅觉感知机制,但ME对雌成虫的行为的影响不同于对雄成虫的诱集功能,ME对雌成虫可能具有其他潜在的生物学作用。这些结果为深入理解橘小实蝇对ME的感知与行为反应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同时为改良雌虫行为调控技术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性二态行为 甲基丁香酚 2-烯丙基-4 5-二甲氧基苯酚 行为反应 电生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载体SPc提升橘小实蝇中的RNA干扰效率 被引量:1
6
作者 谢超 曾彪 +3 位作者 闫硕 杜相革 沈杰 张俊争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6-743,共8页
【目的】提供一种用于提高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中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效率和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稳定性的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手段。【方法】采用琼脂糖凝胶阻滞实验(agarose gel shiftin... 【目的】提供一种用于提高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中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效率和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稳定性的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手段。【方法】采用琼脂糖凝胶阻滞实验(agarose gel shifting test)检测橘小实蝇成虫血淋巴对dseGFP的降解能力,星形阳离子聚合物(star polycation,SPc)与dseGFP结合的最佳质量比,以及SPc对dseGFP的保护作用。通过向橘小实蝇成虫腹部注射常用于dsRNA递送体系的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lkyl polyglucoside,APG),计算死亡率,评估其毒性。在体外合成的dshsp68与纳米载体SPc混合后,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将纳米复合物注射入橘小实蝇成虫的腹部,运用RT-qPCR检测RNAi效率。【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橘小实蝇血淋巴能迅速降解dseGFP,当SPc与dseGFP的质量比大于或等于1∶1时能自发形成SPc/dseGFP纳米复合物,减缓橘小实蝇血淋巴对dseGFP的降解。表面活性剂APG对橘小实蝇成虫毒性较强,注射APG后48 h时橘小实蝇的平均死亡率为78.33%,不适宜作为注射法的助剂。单独注射dshsp68后48 h时的RNAi效率为49.53%,在72 h时失去RNAi效果,而注射SPc/dshsp68纳米复合物的RNAi效率更高,48 h时达到了85.99%,且在72 h时的RNAi效率为40.87%,具有更长的RNAi持效时间。【结论】SPc可以结合dsRNA形成复合物,减缓dsRNA被橘小实蝇血淋巴RNase的降解,从而实现持续高效的RNAi敲降效果。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通过纳米载体SPc实现高效RNAi的方法,可以用于橘小实蝇基因功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纳米载体 星形阳离子聚合物 hsp68 RN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云南省橘小实蝇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7
作者 冯新颖 王璇 +4 位作者 李冰艳 曾彪 李虎 刘志琦 宋凡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22,共13页
【目的】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明晰云南省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揭示其在云南的扩散路径,为橘小实蝇防控策略的制定和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2年7-9月收集云南省橘小实蝇15个地理种群,使用DNBSE... 【目的】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明晰云南省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揭示其在云南的扩散路径,为橘小实蝇防控策略的制定和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2年7-9月收集云南省橘小实蝇15个地理种群,使用DNBSEQ-T7平台进行线粒体基因组测序、组装与注释;基于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protein-coding genes,PCGs)序列使用MEGA-X 10.0.5,DnaSP 6.12和Arlequin 3.5.2软件分析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基于13个PCG和COI序列使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使用PopART4.8.4软件构建单倍型网络;通过中性检验和错配分布分析种群历史动态。【结果】共获得云南橘小实蝇15个地理种群149条线粒体全基因组,包含共1697个变异位点,总体表现出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Pi=0.00783,K=87.591,Hd=0.9994);种群间遗传距离为0.00702~0.00874,遗传分化指数为-0.02345~0.05203;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网络均未呈现出明显的种群结构;橘小实蝇云南种群历史上发生过扩张,云南西部和南部为橘小实蝇最早入侵区域,北部地区橘小实蝇入侵时间较晚。【结论】云南省橘小实蝇不同组群均呈现出高水平遗传多样性和弱遗传结构,线粒体基因组变异位点丰富且广泛分布在所有种群中,不同地理种群间没有明显分化,推测橘小实蝇由云南西部及南部向北部地区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线粒体基因组 遗传多样性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鱼胺、多巴胺对桔小实蝇嗅觉学习和记忆的差异性调控研究
8
作者 张学风 林涛 +4 位作者 林小军 瞿佳宝 项前 曾鑫年 刘家莉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9,共12页
章鱼胺(Octopamine,OA)和多巴胺(Dopamine,DA)作为普遍存在于昆虫体内的生物胺,参与调控其学习和记忆行为。OA以及DA通过与相应的章鱼胺受体(Octopamine receptors,OARs)或多巴胺受体(Dopamine receptors,DARs)专一性结合,进而对昆虫的... 章鱼胺(Octopamine,OA)和多巴胺(Dopamine,DA)作为普遍存在于昆虫体内的生物胺,参与调控其学习和记忆行为。OA以及DA通过与相应的章鱼胺受体(Octopamine receptors,OARs)或多巴胺受体(Dopamine receptors,DARs)专一性结合,进而对昆虫的生理过程产生调控效果。本研究旨在通过药理干涉的方法来探索OA和DA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嗅觉学习和记忆提取的差异性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在桔小实蝇的学习形成中,注射2种OARs拮抗剂酚妥拉明、育亨宾可显著降低其奖赏性嗅觉学习,但不影响其惩罚性嗅觉学习,且两种拮抗剂的效应受到注射浓度和时间的影响。注射2种DARs拮抗剂SCH23390和螺哌隆可显著降低其惩罚性嗅觉学习,但不影响其奖赏性嗅觉学习,2种拮抗剂的效果主要受到注射浓度的影响。在桔小实蝇的记忆提取中,发现注射2种OARs拮抗剂可显著降低桔小实蝇奖赏性记忆的提取能力,但不影响其惩罚性记忆的提取,酚妥拉明的效果受到注射时间的影响,而育亨宾的效果受到注射浓度的影响。注射DARs可同时降低桔小实蝇奖赏性和惩罚性记忆的提取,其中注射SCH23390主要降低惩罚性嗅觉记忆的提取能力,而螺哌隆主要降低奖赏性嗅觉记忆的提取能力。以上结果显示,OA和DA在调控桔小实蝇的嗅觉学习和记忆提取中存在差异性,研究结果可为靶向昆虫学习的行为调节剂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章鱼胺 多巴胺 受体 嗅觉学习与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元江地区芒果园桔小实蝇发生特点与关键气象因子分析
9
作者 张柳 余代宏 +4 位作者 李红卫 石旺鹏 王雅娜 于艳雪 谌爱东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198,共7页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芒果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害虫。本研究对2020-2022年云南元江县桔小实蝇的周年发生动态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气象因子与该虫数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元江芒果园中桔小实蝇周年发生,总体呈现出种群数量冬季...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芒果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害虫。本研究对2020-2022年云南元江县桔小实蝇的周年发生动态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气象因子与该虫数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元江芒果园中桔小实蝇周年发生,总体呈现出种群数量冬季低、夏季高的规律。该地区桔小实蝇种群每年有2个快速增长期,3月种群数量快速增长,4-5月发生下降或增幅变缓,6月后种群数量再次快速增长,至7月达到发生高峰,后开始下降,到12月和次年1月为发生低谷。相关性分析表明,元江芒果园中桔小实蝇发生量与月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月降水量、月日照时数、月平均相对湿度和月最小相对湿度对桔小实蝇的发生影响小。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月平均气温是影响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化的最关键气象因子,这为元江县或相同气候区蔬菜瓜果等重要经济作物的桔小实蝇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种群动态 气象因子 干热河谷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对橘小实蝇雄虫的诱集作用
10
作者 赵志毅 王静 +4 位作者 吴德仙 张锐 柯贤江 查友贵 肖春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6期39-45,共7页
利用β-环糊精为缓释载体制备甲基丁香酚(ME)/β-环糊精包合物,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分析,并测定了引诱剂ME对性成熟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雄虫的诱集效果和持效期。结果显示:ME/β... 利用β-环糊精为缓释载体制备甲基丁香酚(ME)/β-环糊精包合物,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分析,并测定了引诱剂ME对性成熟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雄虫的诱集效果和持效期。结果显示:ME/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率为42.78%,收率为89.11%,同时表征测定进一步证实了包合物的形成。在持效期测定中,固体包合物对橘小实蝇雄虫的作用时间为54 d,相同剂量的液体ME作用时间为30 d,包合物较液体ME的持效期增加了24 d。由此可知,以β-环糊精包埋ME的方法可行,提高了对橘小实蝇雄虫诱集作用的持效期,可以为后续田间试验和橘小实蝇缓释引诱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甲基丁香酚/β-环糊精包合物 持效期 诱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配前后雌性橘小实蝇触角和脑部组织比较转录组分析
11
作者 刘晨浩 杨明寰 +3 位作者 王齐 严善春 刘伟 王桂荣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4,60,共18页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我国水果产业的重要害虫,雌虫初次交配后再次交配的行为有明显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受神经系统调节。本研究通过行为学试验观察12日龄的橘小实蝇成虫初次交配后连续4 d的再交配行为;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我国水果产业的重要害虫,雌虫初次交配后再次交配的行为有明显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受神经系统调节。本研究通过行为学试验观察12日龄的橘小实蝇成虫初次交配后连续4 d的再交配行为;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交配前后橘小实蝇雌虫的触角及脑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交配前后差异表达的基因;以P<10-4为标准筛选交配后雌虫脑组织中与交配行为变化相关的候选基因,并利用qPCR对候选基因转录水平进行验证;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全基因组中鉴定候选基因的基因家族成员并分析其在外周神经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初次交配后连续4 d橘小实蝇雄虫交配率均在94%以上,而雌虫在未产卵的情况下交配率均低于11%;与未交配状态相比,交配后橘小实蝇雌虫触角组织中有1个基因的转录显著上调,3个基因显著下调;脑组织中有20个基因显著上调,22个基因显著下调。从交配后雌虫脑组织中20个上调基因中共筛选到5个候选差异基因,其中2个属于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Vg)基因家族,3个属于类蜕皮素激酶(ecdysteroid kinase-like,EcKL)基因家族;橘小实蝇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到59个EcKL基因家族成员和11个Vg基因家族成员,其中49个EcKL和9个Vg在脑和外周神经组织中有表达。本研究结合行为学试验及组学数据对交配后橘小实蝇雌虫触角及脑组织中转录组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与交配后再次交配行为相关的候选基因的基因家族成员和表达模式,为进一步研究调控橘小实蝇交配行为的关键基因及开发相关防控技术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交配行为 触角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橘小实蝇离子型受体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注释及分析
12
作者 杨明寰 王齐 +2 位作者 严善春 刘伟 王桂荣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8,共13页
【目的】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s,IRs)在昆虫的嗅觉、味觉、温度和湿度感受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合转录组数据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离子型受体基因家族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橘小实蝇离子... 【目的】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s,IRs)在昆虫的嗅觉、味觉、温度和湿度感受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合转录组数据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离子型受体基因家族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橘小实蝇离子型受体基因功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隐马尔可夫模型、多序列比对、基因结构域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在橘小实蝇全基因组中鉴定IR基因。利用TBtools对IR基因家族进行染色体定位、基因全长结构、蛋白保守基序和共线性分析,并通过EasyCodeML计算进化压。利用Hisat2及Stringtie软件计算分析橘小实蝇IR基因在外周神经组织(触角、口器、前足、中足、后足和生殖器)中的表达模式,并利用qPCR进行验证。【结果】在橘小实蝇全基因组中共鉴定获得39个候选IR基因,全部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26个IR基因获得了转录组支持的CDS全长结构;全长IR基因共享2~8个相同的蛋白保守基序,说明其结构的保守性;28个候选IR基因与果实蝇属Bactrocera其他实蝇的IR基因存在共线性关系,其中1个IR基因受到强烈的负选择;17个候选IR共线性基因在橘小实蝇外周神经组织中表达,其中10个IR基因仅表达于触角,2个IR基因仅表达于口器,1个IR基因仅表达于产卵器。另外,1个IR基因仅在触角和雄性生殖器中表达,1个IR基因除产卵器不表达其余组织都表达,2个IR基因在所有外周神经组织中都表达,另有6个IR基因存在雌雄表达差异,其他11个候选IR基因在外周神经组织中无表达。【结论】本研究利用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对橘小实蝇离子型受体基因家族进行了系统鉴定,并对该基因家族成员的结构特征、进化关系和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橘小实蝇离子型受体基因的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离子型受体 全基因组鉴定 基因特征 系统发育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酵母菌发酵物对橘小实蝇的引诱作用
13
作者 杨怡诗 任学明 +2 位作者 张桂健 魏冰冰 牛长缨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3-932,共10页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果蔬重要害虫,成虫诱杀是防治该害虫的方法之一,但绿色高效的实蝇诱剂目前仍然缺乏。因此,本研究基于橘小实蝇肠道共生物宏转录组测序结果,筛选具有活性的优势真菌,通过吸引和产卵选择试验,测定其对橘小...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果蔬重要害虫,成虫诱杀是防治该害虫的方法之一,但绿色高效的实蝇诱剂目前仍然缺乏。因此,本研究基于橘小实蝇肠道共生物宏转录组测序结果,筛选具有活性的优势真菌,通过吸引和产卵选择试验,测定其对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同时,通过对比酵母菌混合发酵果浆与商品化聪绿饵剂、果瑞特的引诱效果,明确优势真菌对橘小实蝇的引诱作用。结果表明: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和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为橘小实蝇肠道优势真菌,这两种酵母菌对橘小实蝇成虫的引诱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二者均能引诱橘小实蝇雌虫产卵。两种酵母菌的混合发酵果浆与聪绿饵剂相比,对成虫均有显著引诱效果;与果瑞特相比,混合发酵果浆对性未成熟成虫及性成熟雄虫有显著引诱作用。综上,优势真菌葡萄有孢汉逊酵母和克鲁维毕赤酵母均对橘小实蝇有引诱效果,且混合发酵果浆对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优于聪绿饵剂和果瑞特诱杀剂。研究结果为研发实蝇诱剂、促进实蝇类害虫的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葡萄有孢汉逊酵母 克鲁维毕赤酵母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色胺能神经元在桔小实蝇幼虫神经系统中的分布
14
作者 何丽云 王帆 林涛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7-546,共10页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一种对农业造成严重威胁的害虫,尤其是其幼虫阶段对作物的取食危害最为显著,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5-羟色胺(5-HT)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调节了昆虫的取食等多种行为。因此,探究桔小实蝇幼虫脑内5-羟色...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一种对农业造成严重威胁的害虫,尤其是其幼虫阶段对作物的取食危害最为显著,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5-羟色胺(5-HT)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调节了昆虫的取食等多种行为。因此,探究桔小实蝇幼虫脑内5-羟色胺能神经元网络的功能,能够为明确其具体行为调节机制及开发针对该靶标的行为调节剂提供基础。本研究采用突触蛋白和5-羟色胺抗体进行桔小实蝇3龄幼虫神经系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获取幼虫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及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分布模式。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幼虫的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由脑和胸腹神经节构成,且两者相互融合,整体神经系统呈左右对称排列。研究发现,脑内各神经髓发育不完全,颚神经节和胸神经节均包含3个神经原节,而腹神经节包含8个,且各神经原节间的分界清晰。3龄幼虫脑内共含86个5-羟色胺能神经元,其中中央脑含20个,颚神经节含22个,胸腹神经节含44个。中央脑的20个细胞体可进一步划分为4个细胞体簇,每簇含1~3个细胞体。此外,在脑内发现6条神经连合连接两侧脑半球。颚神经节内的SE2和SE3细胞体簇投射出神经突起形成神经连合。5-羟色胺能神经元呈对称排列在胸腹神经节两侧,并向外投射神经突起形成神经连合。本研究揭示了桔小实蝇幼虫神经系统中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分布特征,为理解该生物胺对其行为调控提供了解剖学结构基础,并为理解该生物胺能神经元在双翅目昆虫中的发育及组装方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幼虫 神经系统 5-羟色胺能神经元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引诱剂对橘小实蝇的诱杀效果评价
15
作者 张秀英 李云国 +8 位作者 吴冬 王顺富 杨龙江 赵庆东 黄先月 王成轶 周仁菲 龚占斌 郭子俊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3-208,共6页
为对比常用实蝇引诱剂对橘小实蝇雌雄成虫的诱杀效果,2023年7—12月,在云南省昭通市守望乡水井湾村梨园和苹果园中比较了5种雌雄双诱引诱剂对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以期为果园橘小实蝇种群监测和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9月中旬... 为对比常用实蝇引诱剂对橘小实蝇雌雄成虫的诱杀效果,2023年7—12月,在云南省昭通市守望乡水井湾村梨园和苹果园中比较了5种雌雄双诱引诱剂对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以期为果园橘小实蝇种群监测和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9月中旬至11月上旬为梨园橘小实蝇种群发生高峰期,持续时间约55 d;9月上旬至11月中旬为苹果园橘小实蝇种群发生高峰期,持续时间约75 d。在不同果园不同引诱剂对橘小实蝇的诱杀效果有明显差异,其中实蝇浓饵剂对梨园橘小实蝇的诱杀效果最好,试验期间共诱杀雌虫达(689.00±162.61)头/诱捕装置,雌雄比例高(19.139),其次为广谱型实蝇双性饵剂和实蝇食诱剂,实蝇食诱剂诱杀的橘小实蝇雄虫数量达(261.33±56.81)头/诱捕装置,显著高于其他4种引诱剂,但雌雄比例极低(0.064)。在苹果园,广谱型实蝇双性饵剂和实蝇浓饵剂的诱杀效果最好,试验期间共诱杀雌虫分别达(115.33±39.86)头/诱捕装置和(102.67±28.67)头/诱捕装置,雌雄比例分别为9.351和9.935,实蝇食诱剂诱杀的橘小实蝇雄虫数量达(272.33±32.98)头/诱捕装置,显著高于其他4种引诱剂,但雌雄比例极低(0.064)。综上,实蝇浓饵剂、广谱型实蝇双性饵剂和实蝇食诱剂对橘小实蝇的诱杀效果最好,在生产中可推广应用,尤其在采收完成前,可有效减少果园橘小实蝇的种群数量;而广谱物理实蝇饵剂和实蝇双性引诱剂对橘小实蝇的诱杀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诱剂 橘小实蝇 诱杀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橘小实蝇在广东湛江3种果园的发生规律
16
作者 郭一博 陈悠扬 +3 位作者 林境睿 罗海岚 苏是浒 吴正伟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33,共5页
为明确橘小实蝇在广东湛江常见3种果树上的种群消长规律及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湛江的番石榴、杧果、杨桃3种果园设置诱捕器诱捕橘小实蝇成虫,记录种群消长规律,分析其与月平均高温(X_(1))、月平均低温(X_(2))... 为明确橘小实蝇在广东湛江常见3种果树上的种群消长规律及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湛江的番石榴、杧果、杨桃3种果园设置诱捕器诱捕橘小实蝇成虫,记录种群消长规律,分析其与月平均高温(X_(1))、月平均低温(X_(2))、月平均风速(X_(3))、日均空气指数(X_(4))和月总降雨量(X_(5))5个气象要素的相关性,还构建了预测虫量(Y)的线性回归模型。调查发现,橘小实蝇在番石榴园的盛发期为5—6月和9月,在杧果园的盛发期为5—8月,在杨桃园的盛发期为5—6月。月平均高温是影响橘小实蝇种群数量的最主要气象因子,方差贡献率达到57.191%,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94.004%。3个果园虫量预测模型分别为Y_(1)=0.754 X_(1)-0.251 X_(2)-0.031 X_(3)+0.033 X_(4)-0.143 X_(5)-0.559(番石榴);Y_(2)=1.532 X_(1)-0.623 X_(2)-0.099 X_(3)+0.101 X_(4)-0.112 X_(5)-1.301(杧果);Y_(3)=1.048 X_(1)-0.355 X_(2)-0.258 X_(3)+0.004 X_(4)-0.115 X_(5)+1.115(杨桃)。橘小实蝇在湛江番石榴、杧果和杨桃树上的种群消长规律不全相同,整体看,5—9月为橘小实蝇盛发期,月平均高温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番石榴 杧果 杨桃 种群动态 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2种诱剂对桔小实蝇的诱集效果
17
作者 邓代清 全勇 +6 位作者 杜楠 黄国嫣 鲁素君 王顺富 曾岱琪 高兰 张秀英 《果树资源学报》 2025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在云南昭通守望回族乡苹果园和梨园开展不同诱剂对桔小实蝇的田间监测研究,以明确该地区桔小实蝇的发生规律,为昭通果树生产中科学高效的防控该虫提供参考。【方法】在昭通市守望回族乡选择2个苹果园和2个梨园,在选取的每个果... 【目的】在云南昭通守望回族乡苹果园和梨园开展不同诱剂对桔小实蝇的田间监测研究,以明确该地区桔小实蝇的发生规律,为昭通果树生产中科学高效的防控该虫提供参考。【方法】在昭通市守望回族乡选择2个苹果园和2个梨园,在选取的每个果园内设置3个诱虫点,每个诱虫点均悬挂ME性信息素诱捕器和猎虫实蝇食诱剂各1个,进行桔小实蝇的田间监测及综合防控试验。ME性信息素诱瓶一天监测1次,猎虫实蝇食诱剂1周监测两次,记录相关数据。每间隔7 d更换1次诱芯和食诱剂。【结果】结果表明,猎虫实蝇食诱剂对桔小实蝇的监测防控效果优于ME性信息素,且猎虫实蝇食诱对桔小实蝇的诱集量是ME性信息素的1.8~1.9倍。守望乡苹果园和梨园的桔小实蝇虫口数从8月中旬开始上升,在9月—10月达到发生高峰,主要发生期分别为9月8日—10月28日及9月19日—10月23日。【结论】食诱剂对桔小实蝇的诱集效果相对较好,ME性信息素诱剂次之,在持续绿色综合防控桔小实蝇时,应以食诱防治为主,性诱监测防控为辅,对桔小实蝇进行全面高效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诱剂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桃种植中橘小实蝇发生特点与防治
18
作者 于丽萍 李春晓 高正茂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5期68-69,共2页
橘小实蝇是冬桃种植中常见的检疫性害虫,其幼虫多寄生于果实内蛀食,严重影响桃树果实品质,防治难度相对较大。为加强桃园橘小实蝇的有效防控,保障种植效益,该文对云南省昌宁县冬桃种植区域橘小实蝇发生特点进行探究,提出综合性防治措施... 橘小实蝇是冬桃种植中常见的检疫性害虫,其幼虫多寄生于果实内蛀食,严重影响桃树果实品质,防治难度相对较大。为加强桃园橘小实蝇的有效防控,保障种植效益,该文对云南省昌宁县冬桃种植区域橘小实蝇发生特点进行探究,提出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期为区域内桃树的健康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桃 橘小实蝇 发生特点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故道地区苹果园桔小实蝇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19
作者 赵红亮 卢航 +4 位作者 孙昂 曹依静 聂琳 张俊领 刘利民 《中国果菜》 2025年第2期62-65,共4页
黄河故道地区夏季雨热同季,高温高湿环境适合桔小实蝇繁殖、生长,加之早、中熟苹果品种免套袋栽培技术的推广,为桔小实蝇暴发创造了有利条件,严重影响了当地苹果的质量和产量。本文总结了黄河故道地区苹果园桔小实蝇的发生规律,发现自2... 黄河故道地区夏季雨热同季,高温高湿环境适合桔小实蝇繁殖、生长,加之早、中熟苹果品种免套袋栽培技术的推广,为桔小实蝇暴发创造了有利条件,严重影响了当地苹果的质量和产量。本文总结了黄河故道地区苹果园桔小实蝇的发生规律,发现自2014年于黄河故道地区苹果园首次发现桔小实蝇成虫以来,每年都监测到桔小实蝇危害苹果果实,在苹果园1年发生4~5代,7月中旬至11月中旬为成虫发生期,8月初为第1个成虫发生高峰,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幼虫危害盛期,11月初化蛹越冬,但不能安全越冬;同时分析了桔小实蝇的发生原因和综合防治方法,以期为该地区苹果园桔小实蝇的防控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故道 桔小实蝇 苹果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寄主植物精油对桔小实蝇的驱避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洁 尹伊秀娟 +6 位作者 王丽娟 李国平 李裕展 徐建欣 高冠群 詹儒林 王姝逸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3-1223,共11页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幼虫期隐蔽性的取食习性降低了化学防治的效果,而普遍存在的杀虫剂耐药性则加剧了这一问题。利用非寄主植物挥发物驱避害虫是替代化学防治、有效控制虫害的策略之一。为了筛选更有效的植物源产卵驱避...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幼虫期隐蔽性的取食习性降低了化学防治的效果,而普遍存在的杀虫剂耐药性则加剧了这一问题。利用非寄主植物挥发物驱避害虫是替代化学防治、有效控制虫害的策略之一。为了筛选更有效的植物源产卵驱避剂,本研究选取23种非寄主植物精油作为候选材料,进行4轮试验,首先采用行为趋向反应试验,筛选出8种驱避率较高且选择反应率和驱避反应率差异极显著(P<0.01)的非寄主植物精油:绿花白千层、山鸡椒、广藿香、当归、茶树、茴香、薄荷、艾草;然后通过产卵驱避活性试验,筛选出4种驱避率高且处理组与对照组的产卵量差异极显著(P<0.01)的植物精油:绿花白千层、广藿香、当归、茶树。浓度梯度试验表明,浓度为5000μg/mL时,绿花白千层、广藿香、当归驱避率最高,浓度为3000μg/mL时,茶树精油驱避率最高;在最佳浓度下对桔小实蝇产卵驱避持效性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浓度下4种精油处理过的果实,随着时间延长,桔小实蝇产卵孔和产卵量逐渐增加,驱避率逐渐降低,驱避产卵活性逐渐消失,前3 d降速较快,然后逐渐放缓。本研究通过行为趋向反应试验、产卵驱避活性试验、浓度梯度试验和驱避活性持效试验,从23种非寄主植物精油中,筛选到绿花白千层精油对桔小实蝇有较高的产卵驱避活性,通过剂型改良等措施有望开发成植物源驱避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精油 非寄主植物 产卵驱避 驱避持效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