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乳腺癌的Meta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丁波泥 钱立元 +2 位作者 赵于军 吴唯 陈学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82-789,共8页
目的:对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及维普、万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并采用... 目的:对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及维普、万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并采用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和会议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 5.0进行Meta分析,以获得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和传统手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是否有差异的相关证据。结果:共纳入25项研究,包括3 02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清扫淋巴结数和肿瘤复发率上与传统开放手术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时间比传统开放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比传统开放手术少(P<0.05)。结论:作为治疗乳腺癌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替代传统开放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腔镜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OSOG Z0011试验标准用于中国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以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淼 王殊 +4 位作者 彭媛 刘鹏 郭嘉嘉 王思源 张嘉庆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5-140,共6页
背景与目的:美国外科医师学会肿瘤学组(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Oncology Group,ACOSOG)Z0011试验的结果改变了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患者的传统治疗模式。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ACOSOG Z0011试验标准用... 背景与目的:美国外科医师学会肿瘤学组(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Oncology Group,ACOSOG)Z0011试验的结果改变了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患者的传统治疗模式。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ACOSOG Z0011试验标准用于中国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以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收集194例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根据Z0011的标准分为可以只做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组和仍需做ALND组。将SLNB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Z0011试验标准的原始入组人群进行比较,再将SLNB组与ALND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194例患者中有77例符合Z0011标准可以只做SLNB,117例患者不符合Z0011标准,需要做ALND;SLNB组患者与Z0011标准原始入组人群比较,T1期肿瘤、ER阳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数目少的肿瘤、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阴性的肿瘤都显著多于Z0011标准原始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ALND组患者与SLNB组患者比较,T2、T3期肿瘤较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ND组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多的患者比例要明显多于SLNB组,NSLN阳性患者比例也高于SLN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Z0011试验标准用于SLN阳性乳腺癌患者,能够筛选出较Z0011标准研究中预后更好、更为低危的患者,使得该部分患者可以更为安全的只接受SLN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腋窝清扫术中上肢淋巴结定位及转移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贾实 李建一 +2 位作者 张文海 张扬 费翔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0-453,共4页
目的在乳腺癌腋窝清扫术中利用上肢淋巴结反转定位(ARM)技术对引流上肢的淋巴管及淋巴结进行定位,分析其转移可能性及对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0例。美兰法进行术前定位。术中行淋巴结清扫,蓝染淋巴结单独分组,... 目的在乳腺癌腋窝清扫术中利用上肢淋巴结反转定位(ARM)技术对引流上肢的淋巴管及淋巴结进行定位,分析其转移可能性及对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0例。美兰法进行术前定位。术中行淋巴结清扫,蓝染淋巴结单独分组,行免疫组化方法病理检测。结果在20例患者中术中发现16例患者存在蓝染淋巴管及淋巴结,4例未发现蓝染的淋巴管或淋巴结。术中发现蓝染的上肢淋巴结均位于腋静脉下方,肋间臂神经上方这一区域内;在施行上肢淋巴结清除的患者中,术后短期内上肢水肿的发生率高于未进行上肢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上肢淋巴结可能出现转移。结论利用美兰法能够对腋窝处的上肢淋巴结进行定位;上肢淋巴结在腋窝的位置相对固定;肿瘤如仅在Level I水平淋巴结发生转移,上肢淋巴结可能不会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上肢水肿 上肢淋巴结反转定位 腋窝清扫术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30例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尼尔马 沈坤炜 +9 位作者 韩企夏 邵志敏 吴炅 陆劲松 张家新 柳光宇 庄传经 沈镇宙 杜会锋 章英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81-484,共4页
目的 :以同位素为示踪剂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sentinellymphnode ,SLN) ,并根据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淋巴结清扫的病理结果。评价前哨淋巴结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自 2 0 0 0年 5月份起我院乳腺科收治的 30例T1... 目的 :以同位素为示踪剂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sentinellymphnode ,SLN) ,并根据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淋巴结清扫的病理结果。评价前哨淋巴结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自 2 0 0 0年 5月份起我院乳腺科收治的 30例T1— 2 N0 的乳腺癌患者。使用99mTc 硫胶体 (99mTc sulphurcolloid)为示踪剂 ,用Gamma探测仪进行前哨淋巴结探测活检 ,之后行腋窝清扫。结果 :2 7例患者中成功地发现了SLN ,发现率为 90 % (2 7/ 30 ) ,前哨淋巴结的数量为 1— 3个 ,平均每例 1 5个。非前哨淋巴结 (nonsentinelnode) 5— 2 0个 ,平均数 13 3个。 2 7例SNB成功的患者中 14(5 2 % )例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前哨淋巴结未发现转移而非前哨淋巴结有转移的有 2例 ,假阴性率7 4% (2 / 2 7) ,准确性 92 6 % (2 5 / 2 7)。T1乳腺癌无一例假阴性。结论 :使用Gamma探测仪的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准确的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 ,尤其对于早期乳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外科手术 腋窝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清扫术后上肢自我感觉症状分布特点及症状群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玲 周丽华 +2 位作者 王营营 汪苗 潘庆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2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清扫术后上肢自我感觉症状以及症状群的分布特点,为症状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选取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术后患者34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上肢自我感觉症状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患者上肢存在多种症状,发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清扫术后上肢自我感觉症状以及症状群的分布特点,为症状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选取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术后患者34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上肢自我感觉症状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患者上肢存在多种症状,发生率最高的3个症状分别是紧缩感(62.39%)、僵硬感(59.48%)、麻木感(42.86%)。上肢疼痛感(47.94%)、压痛感(17.81%)在术后3个月内发生率最高,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发生率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上肢紧缩感(79.10%)、麻木感(55.22%)、僵硬感(77.61%)、感觉迟钝(28.36%)、无力感(58.21%)在术后3~6个月发生率最高,其中紧缩感、麻木感、僵硬感、无力感4个症状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发生率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上肢沉重感(32.20%)、肿胀感(37.29%)在术后12~24个月发生率最高,术后不同时间段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4个症状群:因子1为瘢痕组织牵拉相关症状群(紧缩感、僵硬感);因子2为手术创伤相关症状群(疼痛感、压痛感、无力感);因子3为上肢淋巴水肿相关症状群(沉重感、肿胀感);因子4为肋间臂神经损伤相关症状群(感觉迟钝、麻木感)。结论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清扫术后存在多个症状,且以群集现象存在。护理人员进行症状管理时根据症状分布和群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轻患铡上肢不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清扫术 症状群 上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0
6
作者 梁阔 康骅 +3 位作者 海涛 张雁 王晓辉 王亚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6期518-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endoscopic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EALND)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2008年12月接受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并随访资料完整的89例Ⅰ、Ⅱ期乳腺癌患... 目的探讨乳腺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endoscopic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EALND)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2008年12月接受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并随访资料完整的89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留肋间臂神经68例,未保留21例。对比2组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感觉情况、手术时间。结果肋间臂神经保留组术后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感觉异常9例(13.2%),未保留组15例(71.4%),二者差异有显著性(χ2=27.859,P=0.000)。保留组EALND时间(93.1±31.2)min,未保留组(87.5±25.6)min,二者差异无显著性(t=0.751,P=0.455)。89例术后随访27~45个月,平均36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切口种植转移。结论Ⅰ、Ⅱ期乳腺癌EALND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临床可行,能够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及疼痛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腔镜 腋窝淋巴结清扫 肋间臂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常规手术的比较 被引量:28
7
作者 丁波泥 李小荣 +1 位作者 陈道瑾 张翼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2期1063-1065,共3页
目的比较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优缺点。方法将2008年12月~2010年6月48例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50例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住院时... 目的比较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优缺点。方法将2008年12月~2010年6月48例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50例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222.8±19.4)min显著长于常规组(140.1±13.9)min(t=24.333,P=0.000),腔镜组住院费用(18587.9±2055.8)元显著高于常规组(14203.8±1396.5)元(t=12.393,P=0.000),但腔镜组术中出血量(36.5±8.5)ml显著少于常规组(58.9±7.0)ml(t=-14.265,P=0.000),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无统计学差异[(16.7±2.6)枚vs(15.9±4.8)枚,t=1.035,P=0.303]。2组随访未发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瘢痕小等优点,值得推广,但腔镜操作缺乏触感,灵活性不足,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腔镜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法腋窝反向淋巴作图30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喻大军 钱军 +1 位作者 李靖 张珂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296-1299,共4页
目的:研究腋窝反向淋巴作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对上肢淋巴回流管网的辨别和保护作用及对减少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水肿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三科300例单侧乳腺癌患者... 目的:研究腋窝反向淋巴作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对上肢淋巴回流管网的辨别和保护作用及对减少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水肿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三科300例单侧乳腺癌患者,在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前,经上臂内侧肌间沟皮下注射亚甲蓝2~3mL,对上肢来源的淋巴管和淋巴结进行染色,术中加以辨别和保护。术后2个月测量双上臂周径差异(患侧臂周径一健侧臂周径≥2cm为淋巴水肿),记录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结果:300例患者中有195例作图成功,成功率65%。分别于术后6、12、18、24个月进行随访,发现和同期作图失败患者相比较,作图成功患者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腋窝反向淋巴作图(ARM)可以辨别保护上肢回流的淋巴管道,对预防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水肿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窝反向作图 乳腺癌 腋窝淋巴清扫 淋巴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与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对保乳手术美容效果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4
9
作者 朱江 康骅 +2 位作者 海涛 梁阔 王亚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6期498-502,共5页
目的探讨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美容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保乳手术中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29例(EALND组),并与同期33例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CALND组)进行比较,根据调查问卷和术后6个月以上站立位乳... 目的探讨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美容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保乳手术中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29例(EALND组),并与同期33例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CALND组)进行比较,根据调查问卷和术后6个月以上站立位乳房照片评价术后乳房的美容效果。结果EALND组无中转开放手术,未发生意外损伤、皮下气肿、脂肪栓塞等并发症。EALND组清扫腋窝淋巴结(18.2±5.9)枚,显著多于CALND组(14.9±3.6)枚(t=2.694,P=0.009)。平均随访时间49.2月(36—69个月)。EALND组主观满意度优良率89.7%(26/29),明显高于CALND组69.7%(23/33;Z=-2.509,P=0.012);EALND组美容效果客观评分优良率86.2%(25/29),明显高于CALND组75.8%(25/33;Z=-2.295,P=0.022)。结论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不仅能够达到传统腋窝淋巴清扫的治疗效果,而且具有缩小手术切口、改善保乳手术后乳房美容效果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手术 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 美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例乳腺癌内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海涛 康骅 +2 位作者 梁阔 张雁 张锋良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77-380,共4页
目的总结内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0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56例乳腺癌患者内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临床分期类似而行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乳腺癌患... 目的总结内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0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56例乳腺癌患者内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临床分期类似而行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内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组56例,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组37例,均为Ⅰ~Ⅱ期乳腺癌。内腔镜组无中转开放手术,未发生意外损伤、皮下气肿、脂肪栓塞等并发症。与传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组比较,淋巴结数目、腋窝引流量、引流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减少了出血量(128.1±24.0mL比194.8±59.1mL,P<0.01),缩小了手术切口(12.9±1.3cm比18.9±1.8cm,P<0.01),延长了手术时间(96.3±24.3min比80.6±14.4min,P<0.01)。术后平均随访15.7个月(12~27个月),无切口感染,内腔镜组患侧肩关节活动受限(1.8%比16.2%)、上臂麻木疼痛症状(3.6%比24%)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复发及切口种植转移。结论在选择性乳腺癌患者内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能够达到传统腋窝淋巴清扫治疗效果,并具有缩小手术切口、增加美容效果,减少并发症等优点,有关长期结果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内腔镜 腋窝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不同术式后患肢功能障碍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锋良 龙志华 +2 位作者 高飞 孙海晨 徐青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比较乳腺癌不同术式后患肢活动、感觉障碍、淋巴水肿的发病情况,评价患肢功能障碍发病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2005年-2012年235例乳腺癌患者按腋窝淋巴结处理术式不同分为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组(A组,n=120)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 目的:比较乳腺癌不同术式后患肢活动、感觉障碍、淋巴水肿的发病情况,评价患肢功能障碍发病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2005年-2012年235例乳腺癌患者按腋窝淋巴结处理术式不同分为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组(A组,n=120)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组(B组,n=115)。测量患者患侧上肢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活动度,并与对侧比较;测量双上肢尺骨鹰嘴上下15 cm的周径,随访患者术后半年、1年、2年患肢功能障碍的发病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2年患肢在肩关节活动、感觉方面(麻木和疼痛)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肢水肿的发病率高于A组(P〈0.05)。放疗与患肢淋巴水肿有关联(P〈0.05)。结论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相比,能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发病率,但在肩关节活动、感觉障碍方面无差别。术后放疗是增加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功能障碍 腋窝淋巴结清扫 淋巴水肿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晕下亚甲蓝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169例应用报告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建东 刘梅 +7 位作者 李席如 张艳君 李捷 郑一琼 马冰 晋援朝 陈凛 李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1期1006-1008,共3页
目的探讨乳晕下注射亚甲蓝示踪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3月,对169例(年龄33~70岁,中位年龄45岁)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术中乳晕下注射亚甲蓝2 ml行... 目的探讨乳晕下注射亚甲蓝示踪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3月,对169例(年龄33~70岁,中位年龄45岁)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术中乳晕下注射亚甲蓝2 ml行SLNB。SLN病理为阴性的患者,SLNB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163例(96.4%)成功实施SLNB,6例(3.6%)术中未能发现SLN,立即改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行SLNB的163例中,23例术中冰冻报告SLN癌转移,即行ALND;140例冰冻切片检查SLN未见癌转移。6例术后HE染色检查发现SLN存在1枚微转移淋巴结,5例接受ALND,1例拒绝行腋窝淋巴结清扫。135例SLNB代替ALND者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3~62个月),均未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结论亚甲蓝法SLNB安全、有效、简便易行,SLNB阴性的患者,可以替代AL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活检 乳腺癌 亚甲蓝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乳房手术治疗老年乳腺癌112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贾志龙 丛义滋 +2 位作者 郑磊 魏丽娟 刘俊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进而探讨腋淋巴结清扫术在老年乳腺癌中的意义。方法:对1986年12月~2006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的11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年... 目的:分析老年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进而探讨腋淋巴结清扫术在老年乳腺癌中的意义。方法:对1986年12月~2006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的11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年龄均≥60岁,均接受乳腺癌局部广泛切除术,其中59例同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即保乳手术。结果:51.8%(58/112)的患者合并其它疾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N_0期患者中,30.6%(15/49)的患者累及腋窝,仅2.0%(1/49)的患者淋巴结转移数>3枚。中位随访31个月(7~288个月),保乳手术组与局部广泛切除术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0%和82.8%(P=0.703);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0.9%和55.0%(P=0.3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临床触诊腋淋巴结阴性患者中49例行保乳手术,36例行局部广泛切除术,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7%和84.9%(P=0.795),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保乳手术组与局部广泛切除术组5年复发率分别为3.7%和8.2%(P=0.258)。结论:保留乳房手术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适用于老年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清扫并未明显增加老年乳腺癌尤其是临床触诊腋淋巴结阴性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乳腺肿瘤 保乳治疗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涛 陈保平 +2 位作者 魏希亮 李中 崔乃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041-104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用同位素法示踪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除常规HE染色外,对前哨淋巴结还进行间隔连续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回顾性分析了1999年5月~2008年7月间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存...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用同位素法示踪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除常规HE染色外,对前哨淋巴结还进行间隔连续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回顾性分析了1999年5月~2008年7月间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存在转移的108例患者,以研究非前哨淋巴结转移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SLN活检的成功率为96%,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100%,假阴性率为8%,假阳性率为0,准确率为96.6%。当原发肿瘤>2cm或者脉管受侵时或者前哨淋巴结转移灶最大径>2mm,非SLN的转移率分别为66.7%(54/81),84.1%(37/44)和87.3%(55/63)。如果原发肿瘤>2cm且脉管受侵,或者原发肿瘤>2cm且前哨淋巴结转移灶最大径>2mm,或者脉管受侵且前哨淋巴结转移灶最大径>2mm,非SLN的转移率分别为85.7%(18/21),93.8%(15/16)和94.7%(18/19)。如果原发肿瘤>2cm,脉管受侵且前哨淋巴结转移灶最大径>2mm,则全部14例非SLN都有转移。结论:非前哨淋巴结是否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前哨淋巴结转移灶最大径和脉管是否受侵有关,患者具有的不良因素越多,则非前哨淋巴结发生转移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预测因素 腋窝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乳晕切口联合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5
作者 魏常胜 骆成玉 张树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4-1020,共7页
目的探讨经环乳晕切口联合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实施乳腺癌保乳手术(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BCS)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治疗效果和美容结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9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BCS,其中46例行环乳晕切口加乳腔镜腋窝淋... 目的探讨经环乳晕切口联合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实施乳腺癌保乳手术(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BCS)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治疗效果和美容结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9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BCS,其中46例行环乳晕切口加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并与同期52例经肿块表面切口联合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保乳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放置引流管时间、住院天数等手术观察指标;根据术后6个月以上乳房外观评价不同手术方式的乳房美容效果。结果2组病例的肿瘤直径、肿瘤位置、肿瘤与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 complex,NAC)距离、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分子分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表面切口组手术时间较短(P<0.05),术中出血、放置引流管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容效果比较,环乳晕切口组在质地与弹性、对称性、患侧乳房凹陷程度、皮肤颜色、手术瘢痕及乳房顺应性差值得分高于肿瘤表面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24分的优良率在环乳晕切口组(78.3%,36/46)明显高于肿瘤表面切口组(51.9%,2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乳晕切口切除肿瘤,能够达到与肿瘤表面切口相同的保乳治疗效果,结合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技术,提高了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效果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获得了最佳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手术 环乳晕切口 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 美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组间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景伟 赵慧 +2 位作者 王振宇 明鹏 王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23-926,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分组间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进一步缩小腋窝清扫范围的可能性。方法:选择87例未接受任何新辅助治疗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按统一标准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均在术中行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所... 目的:分析不同分组间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进一步缩小腋窝清扫范围的可能性。方法:选择87例未接受任何新辅助治疗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按统一标准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均在术中行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所获得的样本按淋巴结分组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和Rotter’s组,分别送检病理。分析各组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87例患者中,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55例(63.2%),阳性患者32例(36.8%);Ⅰ组阴性患者中Rotter淋巴结转移1例,Ⅰ组淋巴结转移1~3枚24例;Ⅱ组阴性者22例(91.7%),Rotter淋巴结转移各1例(共8.3%);多于3枚7例,淋巴结阴性2例(28.6%),淋巴结转移1~3枚1例(14.3%),4~9枚3例(42.9%),多于9枚1例(14.3%);Ⅲ组淋巴结转移4例(57.1%)。结论:①对于无临床腋窝转移证据、术中探查未发现腋窝各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理论上存在仅行Ⅰ组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②术中探查发现仅有腋窝LⅠ1~3个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清扫范围至少达到LⅡ;③术中探查腋窝Ⅰ组淋巴结多于3枚阳性的患者,应结合Ⅱ组转移情况考虑腋窝清扫范围,如Ⅱ组未发现转移,清扫范围应达到Ⅱ组;如Ⅱ组已经出现转移灶,应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腋窝淋巴结转移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评估乳腺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血液转移风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骆成玉 范克民 +1 位作者 葛沙沙 崔智淼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8-312,共5页
目的佐证乳腺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在肿瘤学方面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前瞻临床对照研究,将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乳腺微创中心的治疗的104例乳腺癌病人,利用抽签法随机分成乳腔镜清扫(乳腔镜... 目的佐证乳腺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在肿瘤学方面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前瞻临床对照研究,将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乳腺微创中心的治疗的104例乳腺癌病人,利用抽签法随机分成乳腔镜清扫(乳腔镜组)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常规组),各52例。于术前、术后1、3、5 d抽取病人血清标本。采用ELISA方法,分析2组病人血清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ar-1,VCAM-1)表达。结果常规组病人血清VCAM-1浓度手术后1、3、5 d分别为(51.74±1.37)ng/mL、(52.64±1.24)ng/mL、(52.22±1.29)ng/mL,较手术前(56.56±1.24)ng/mL显著下降,乳腔镜组病人血清VCAM-1浓度手术后1、3、5 d分别为(53.24±1.21)ng/mL、(52.07±1.34)ng/mL、(48.99±1.27)ng/mL,较手术前(58.66±0.95)ng/mL显著下降。乳腔镜组手术后血清VCAM-1浓度低于常规组(结果同上),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后病人血清VCAM-1浓度变化与常规清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手术并没有显示导致肿瘤血液转移风险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在简化的腋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亚兵 沈历宗 吴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5期2568-2570,共3页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早期乳腺癌简化的腋淋巴结清扫(ALND)中的应用及效果,了解EPOS法快速免疫组化发现前口哨淋巴结(SLN)微转移的能力及准确性。方法:30例早期乳腺癌行美蓝染色SLNB术中行SLN冰冻切片联合EPOS法快速免疫组...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早期乳腺癌简化的腋淋巴结清扫(ALND)中的应用及效果,了解EPOS法快速免疫组化发现前口哨淋巴结(SLN)微转移的能力及准确性。方法:30例早期乳腺癌行美蓝染色SLNB术中行SLN冰冻切片联合EPOS法快速免疫组化检查,其中阴性者28例分成两组,15例行简化的ALND(仅清扫胸小肌外侧组淋巴结,简化组),13例行标准ALND(标准组)。结果:EPOS法快速免疫组化使SLN假阴性率降了50%,简化组后腋窝引流时间、积液及患肢水肿发生率较标准组减少,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短期随访无腋窝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EPOS法联合冰冻切片可减少SLN的假阴性率,SLN阴性可安全使用简化的ALND,减小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微转移 腋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蓝染色法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保乳治疗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廖燕如 尹梅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380-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美蓝染色法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对乳腺癌患者保乳治疗(BCT)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蓝染色法对38例乳腺癌BCT患者进行SLNB,标本送术中连续冰冻及常规病理检查,SL-NB阳性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SLNB阴性者仅行SLNB。计... 目的:探讨美蓝染色法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对乳腺癌患者保乳治疗(BCT)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蓝染色法对38例乳腺癌BCT患者进行SLNB,标本送术中连续冰冻及常规病理检查,SL-NB阳性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SLNB阴性者仅行SLNB。计算SLNB的检出率、特异性及灵敏度,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情况。结果:38例BCT患者的前哨淋巴结(SLN)检出率为94.7%(36/38);共切除SLN 73枚,每例1~4(平均2.2)枚。术中连续冰冻敏感度94.1%(16/17),准确率97.2%(35/36),特异性100%(20/20),假阴性5.9%(1/17)。SLNB并发症与ALN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美蓝染色法SLNB在BCT中应用,既廉价、简便、准确,又能指导选择性ALND,避免乳腺癌患者过度治疗,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保留乳房治疗 腋窝淋巴结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示踪技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萍 杨勇 +3 位作者 欧敬民 姜宏华 杜隽铭 朱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B10期55-57,60,共4页
目的 以^(99m)Tc-硫胶体和亚甲蓝为示踪剂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评价两种方法在发现前哨淋巴结中的可行性。方法 42例乳腺癌患者,原发肿瘤最大直径均≤5cm,体检腋窝淋巴结阴性。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20例,以^(99m)Tc-硫胶体为示踪剂... 目的 以^(99m)Tc-硫胶体和亚甲蓝为示踪剂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评价两种方法在发现前哨淋巴结中的可行性。方法 42例乳腺癌患者,原发肿瘤最大直径均≤5cm,体检腋窝淋巴结阴性。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20例,以^(99m)Tc-硫胶体为示踪剂,用γ-探测仪定位前哨淋巴结,其中6例应用术前乳腺淋巴闪烁显像;第二组22例,用亚甲蓝定位前哨淋巴结。两组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前,均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果 共发现29例存在前哨淋巴结(69.05%)。以^(99m)Tc-硫胶体为示踪剂组,前哨淋巴结发现率为75%;以亚甲蓝为示踪剂组,前哨淋巴结发现率为63.64%,且与年龄明显相关(P<0.01)。结论 以^(99m)Tc-硫胶体和亚甲蓝为示踪剂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是可行的。所采用的定位技术和掌握技术的熟练程度等是影响前哨淋巴结发现率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示踪技术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清扫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