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军业 戴淑琴 +6 位作者 李宝江 林鹏 戎铁华 杨名添 龙浩 姚广裕 陈捷鑫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158-1161,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利用KL型图像分析系统检测80例乳腺癌患者,4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25例乳腺炎症患者和75例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T淋巴细胞核仁银...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利用KL型图像分析系统检测80例乳腺癌患者,4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25例乳腺炎症患者和75例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T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比值,即I.S%),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乳腺癌患者CA153和CEA。结果:发现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5.88±6.05%)明显低于健康人(7.07±0.81%)、乳腺纤维腺瘤患者(6.58±0.72%)和乳腺炎症患者(9.58±0.68%)(P=0.000);乳腺炎症患者AgNOR的活性表达明显高于健康人、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患者(P=0.000);健康人与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AgNOR阳性率(65.00%)明显优于CA153(17.50%)和CEA(12.50%)的阳性率(P=0.000)。AgNOR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AgNOR阳性表达可作为评价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客观生物学指标;在乳腺癌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核仁组成区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良、恶性病变细胞核DNA含量及AgNORs定量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彭敦发 陈培辉 许敬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2-34,共3页
本文对83例大肠良、恶性病变细胞核DNA含量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定量研究,结果显示:非肿瘤性息肉核DNA含量接近正常粘膜,均为二倍体,腺瘤及腺癌DNA含量依次增高,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分别有33.33%(10/30)和69.70%(23/33)的... 本文对83例大肠良、恶性病变细胞核DNA含量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定量研究,结果显示:非肿瘤性息肉核DNA含量接近正常粘膜,均为二倍体,腺瘤及腺癌DNA含量依次增高,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分别有33.33%(10/30)和69.70%(23/33)的异倍体率。各组AgNORs计数结果也遵循类似的规律,且正常肠粘膜、非肿瘤性息肉、腺瘤及腺癌各组间AgNORs计数无重叠。表明DNA含量分析结合AgNORs计数及形态学观察对大肠肿瘤的早期诊断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DNA 含量 agnor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0例良、恶性前列腺组织的AgNOR计数研究
3
作者 叶明福 谢青 +1 位作者 王勇 高广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1-34,共4页
应用嗜银核仁组成区(AgNOR)技术对150例良、恶性前列腺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从正常前列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非典型增生(PAH)与前列腺癌(PC)的AgNOR颗粒均数值呈递增性增高,PC的颗粒均... 应用嗜银核仁组成区(AgNOR)技术对150例良、恶性前列腺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从正常前列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非典型增生(PAH)与前列腺癌(PC)的AgNOR颗粒均数值呈递增性增高,PC的颗粒均数值明显高于正常及其它各组,PAH颗粒数量界于BPH与PC之间。PC组的分类统计表明在TUR术组、大泡性高分化腺癌中AgNOR颗粒数偏低。根据AgNOR颗粒的形态、大小与数目,作者将其分为:小圆颗粒、大圆颗粒、卫星状圆形颗粒及不规则异形颗粒4种类型。结果提示AgNOR技术对大多数PC与前列腺良性病变具有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也提示PAH为PC的癌前病变。并表明不同的颗粒类型与不同病理类型的PC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or染色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鳞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表达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门倩倩 欧阳电 +2 位作者 丁卫泉 苏旋 杨安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4-340,共7页
背景与目的: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rgyrophilic nucleoar organizer regions,AgNORs)检测已在恶性肿瘤诊断、预后判断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检测T淋巴细胞的AgNORs含量可用于反映恶性肿瘤的预后及复发。研究发现AgNORs定量分... 背景与目的: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rgyrophilic nucleoar organizer regions,AgNORs)检测已在恶性肿瘤诊断、预后判断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检测T淋巴细胞的AgNORs含量可用于反映恶性肿瘤的预后及复发。研究发现AgNORs定量分析是咽癌、多发性骨髓瘤、男性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独立的预后因素。本研究检测喉鳞癌患者外周血AgNORs的表达,分析其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解剖分区、病理分级、切缘和复发等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科2001年2月—2004年6月初治的喉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KL型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喉鳞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的含量;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因素间的相关关系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AgNORs表达阳性组5年生存率(58%)较阴性组(7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年龄、解剖分区、临床病理分期、T分期、N分期、切缘、复发和AgNORs阳性表达是影响喉癌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AgNORs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T分期、复发和切缘相关(P<0.05);声门上型喉鳞癌AgNORs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38),切缘阴性患者中AgNORs阳性表达与复发相关(P=0.046);年龄和复发是影响喉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术后切缘阴性的喉鳞癌患者AgNORs表达阳性推荐术后行积极治疗,声门上型喉癌中AgNORs表达阳性提示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可考虑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癌 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胃溃疡恶性潜能的探讨——AgNOR定量及粘液组织化学分析
5
作者 蒋家康 韩守仁 +2 位作者 鲍晓霞 杨美云 沈铭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3-16,T003,共4页
通过86例胃溃疡(GU)97个病灶及11例GU癌变病灶的组织学观察、粘液组织化学分析及AgNOR定量研究,将GU再生上皮分为四型。结果发现AgNOR定量与组织学、细胞分泌功能有密切关系。GuA型在组织学、粘液性质、AgNOR定量以及GU周边粘膜伴随病... 通过86例胃溃疡(GU)97个病灶及11例GU癌变病灶的组织学观察、粘液组织化学分析及AgNOR定量研究,将GU再生上皮分为四型。结果发现AgNOR定量与组织学、细胞分泌功能有密切关系。GuA型在组织学、粘液性质、AgNOR定量以及GU周边粘膜伴随病变等方面均有别于Gu B、Gu C及Gu D型,确为一种良性溃疡。而Gu D型在各方面均相似于癌性上皮,具有明显的恶性倾向。Gu B及Gu C型中的部分病例具有较大的恶性潜能,有可能癌变,需进一步密切随访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粘液 组织化学 agnor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对大肠粘膜细胞增殖力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卫洪波 韩晓燕 +1 位作者 王吉甫 康跃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33-435,共3页
通过应用维甲酸对大鼠大肠癌的诱发过程进行干预治疗,旨在观察维甲酸对大肠粘膜细胞增殖力学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维甲酸治疗组(Ⅱ组)大肠癌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加维甲酸治疗的对照组(Ⅰ组)。在诱癌的中晚期PCNA指数及AgN... 通过应用维甲酸对大鼠大肠癌的诱发过程进行干预治疗,旨在观察维甲酸对大肠粘膜细胞增殖力学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维甲酸治疗组(Ⅱ组)大肠癌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加维甲酸治疗的对照组(Ⅰ组)。在诱癌的中晚期PCNA指数及AgNOR数亦显著低于Ⅰ组(P<0.01)。Ⅰ、Ⅱ组的PCNA指数和Ag-NOR数显著高于未用诱癌剂的Ⅲ、Ⅳ组(P<0.01)。组内对比结果显示,Ⅰ组PCNA指数和AgNOR数有随着诱癌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Ⅱ、Ⅲ、Ⅳ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组结果表明,维甲酸可完全或部分阻断实验性大肠癌的癌变过程,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对临床应用维甲酸预防和治疗大肠癌提供了有意义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维甲酸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仁组织区在Wistar大鼠腭黏膜癌变过程中表达的变化
7
作者 岳阳丽 刘进忠 杜少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3-565,共3页
目的:研究Wistar大鼠腭黏膜癌变过程中核仁组织区(NOR)的变化及与癌变趋势的关系。方法:通过化学诱导法建立大鼠口腔癌模型,采用银染核仁组织区法对7例正常黏膜和63例不同癌变发展阶段黏膜细胞的增殖状态进行检测。结果:随着异常增生程... 目的:研究Wistar大鼠腭黏膜癌变过程中核仁组织区(NOR)的变化及与癌变趋势的关系。方法:通过化学诱导法建立大鼠口腔癌模型,采用银染核仁组织区法对7例正常黏膜和63例不同癌变发展阶段黏膜细胞的增殖状态进行检测。结果:随着异常增生程度和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增加,AgNOR颗粒计数逐渐增多。单纯性增生、异常增生、原位癌、浸润性鳞癌与正常黏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gNOR的表达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4NQO 银染核仁组织区 腭黏膜 癌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的研究
8
作者 姚宏 赵玛丽 +3 位作者 平苏萍 王虹 袁瑞香 刘桂卿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777-779,782,T000,共5页
本文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染色技术,对50例乳腺活检标本进行研究。其中包括正常乳腺组织、乳腺良性肿瘤和乳腺癌。结果表明.AgNOR颗粒数量、大小及分布情况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之间均有差异,特别是核内AgNOR颗粒的平均数量... 本文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染色技术,对50例乳腺活检标本进行研究。其中包括正常乳腺组织、乳腺良性肿瘤和乳腺癌。结果表明.AgNOR颗粒数量、大小及分布情况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之间均有差异,特别是核内AgNOR颗粒的平均数量改变更为明显。因此,该技术用于乳腺良、恶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辅助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agnor染色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前病变及3种组织类型鼻咽癌银染核仁组成区 被引量:2
9
作者 程越 区宝祥 +1 位作者 邝珠玑 梁启万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09-212,241,共4页
应用银染技术,对鼻咽上皮不典型增生病变及3种组织类型的鼻咽癌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s)的数量、大小、形态和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不典型增生病变的细胞核内,AgNORs计数低于分化差的癌细胞,而且多为规则型颗粒,甚少见到大型颗粒;但... 应用银染技术,对鼻咽上皮不典型增生病变及3种组织类型的鼻咽癌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s)的数量、大小、形态和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不典型增生病变的细胞核内,AgNORs计数低于分化差的癌细胞,而且多为规则型颗粒,甚少见到大型颗粒;但在癌组织中,分化越差的癌细胞,其核内AgNORs量越多、大型颗粒所占比例越高、规则型颗粒所占比例越低。提示AgNORs技术有助于癌前病变的诊断和肿瘤恶性程度的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组成区 鼻咽肿瘤 银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Cl2、CdCl2对去卵巢大鼠的雌激素样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远辉 王思华 +2 位作者 汤晓阳 陈小玉 吴逸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0-272,共3页
目的:评价HgCl2、CdCl2的雌激素样作用。方法:将成年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8组,去卵巢后,给予低、中、高剂量的HgCl2(0.04mg/kg、0.20mg/kg和1.00mg/kg)和CdCl2(0.08mg/kg、0.40mg/kg和2.00mg/kg),阴性对照给予蒸馏水,阳性对照给予雌二... 目的:评价HgCl2、CdCl2的雌激素样作用。方法:将成年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8组,去卵巢后,给予低、中、高剂量的HgCl2(0.04mg/kg、0.20mg/kg和1.00mg/kg)和CdCl2(0.08mg/kg、0.40mg/kg和2.00mg/kg),阴性对照给予蒸馏水,阳性对照给予雌二醇,连续3d,观察子宫增重作用、子宫内膜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和嗜银染色颗粒数。结果:HgCl2和CdCl2高剂量组可诱导去卵巢SD大鼠子宫明显增重,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gCl2低、中、高剂量组和CdCl2中、高剂量组有丝分裂指数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gCl2和CdCl2高剂量组嗜银染色颗粒数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gCl2、CdCl2在体内可能有雌激素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Cl2 CDCL2 子宫增重试验 有丝分裂指数 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 雌激素样作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细胞核仁组成区和DNA含量FCM检测及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丹毅 庄亚华 王瑞年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10-113,共4页
本文对16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其中高分化癌4例,中分化癌2例,低分化癌7例,未分化癌3例)进行Ag-NORs计数和细胞核DNA含量的FCM测定,探索这两种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在胃癌病理诊断中的意义。研究结果发现胃癌细胞的Ag-NORs值随着细胞周期中增... 本文对16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其中高分化癌4例,中分化癌2例,低分化癌7例,未分化癌3例)进行Ag-NORs计数和细胞核DNA含量的FCM测定,探索这两种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在胃癌病理诊断中的意义。研究结果发现胃癌细胞的Ag-NORs值随着细胞周期中增殖细胞百分比数的增加而增加,呈显著相关性(r=0.67,P<0.01),但它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及DNA倍体无显著关系(P>0.05)。本文的研究结果提示:Ag-NORs技术同样可反映细胞的增殖状态,可作为一种定量指标。如能把Ag-NORs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技术结合起来,联合应用,可以更精确地反映细胞的增殖情况。至于它们与胃癌预后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agnor染色 脱氧核糖核酸 F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