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坡生态修复工程植被恢复对土壤AMF定殖的影响
1
作者 张昕雅 熊诗源 +6 位作者 夏栋 董悦 蒋佳媛 康东 李铭怡 刘大翔 许文年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6-145,共10页
为探究植被混凝土修复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定殖特征、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及其两者耦合关系,进一步认识植被混凝土基材中菌根生态效应,为后续将AMF应用到边坡植被恢复中,改善植物和根系周围... 为探究植被混凝土修复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定殖特征、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及其两者耦合关系,进一步认识植被混凝土基材中菌根生态效应,为后续将AMF应用到边坡植被恢复中,改善植物和根系周围环境,达到改善边坡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目的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选取不同恢复年限的植被混凝土修复边坡(2、3、5、15 a),以自然恢复地(N1)及次生林(N_(2))作为对照,对AMF定殖特征和土壤生物化学性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植被混凝土修复样地的AMF总侵染率均显著高于N_(2)(P<0.05)。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AMF总侵染率表现先上升后降低趋势,在5 a样地较高,达到69.93%。植被混凝土修复样地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磷含量分别在0.47~1.07、3.47~16.51、14.77~77.60 mg/kg之间,但次生林微生物量碳含量、自然恢复地微生物量磷含量均显著高于植被混凝土修复样地(P<0.05)。AMF定殖特征和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相关性分析显示微生物量碳和土壤蔗糖酶均与侵染率相关(P<0.05),但冗余分析和回归方程明确微生物量碳是侵染率的直接驱动因子。研究表明,在植被混凝土修复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AMF均能侵染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相较于自然恢复地和次生林,植被混凝土修复措施能促进AMF定殖和生长。建议使用植被混凝土技术修复边坡时通过调控基材水分和养分促进AMF定殖,在修复3~5 a时强化微生物管理以优化生态效益。研究为边坡工程中菌根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生物 化学 丛枝菌根真菌 amf定殖特征 植被恢复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东矿区接种AMF对植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及养分回收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董董 肖礼 +2 位作者 毕银丽 聂文杰 张可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363,共10页
矿区采煤沉陷地植被恢复和微生物复垦是打造绿色矿山的关键点。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恢复植被类型对植物−枯落叶−土壤连续体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养分回收的影响尚不明朗,但对阐明西北干旱采煤沉陷区生... 矿区采煤沉陷地植被恢复和微生物复垦是打造绿色矿山的关键点。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恢复植被类型对植物−枯落叶−土壤连续体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养分回收的影响尚不明朗,但对阐明西北干旱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后养分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复垦10 a后接种AMF与对照的紫穗槐、沙棘、文冠果、欧李、野樱桃5种恢复植被及对应植被的0~10 cm土壤进行研究,旨在探明接菌和恢复植被类型对植物−枯落叶−土壤连续体碳(C)、氮(N)、磷(P)含量和生态化学计量比,养分回收率、养分限制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恢复植被各器官平均养分含量与全国水平相比呈现出高C、P低N的特点,土壤N的缺乏限制了枯落物分解和植物生长。冗余分析表明影响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的主要土壤因子是土壤有机碳、P、土壤易提取球囊霉素并且土壤养分与叶养分回收在菌根介导下呈正相关。AMF接种提高了植物、土壤养分含量、N、P回收率和土壤碳氮比,降低了植被的氮磷比,进而缓解植物N限制,增加植物生长速率支持恢复植被重建,促进连续体养分循环。在不同人工重建植被中接菌的固氮植被紫穗槐和沙棘养分含量、稳定性及生长速率高。植物−枯落叶−土壤连续体生态化学计量及养分回收特征预测土壤氮限制沉陷区可持续生态恢复,接种AMF则促进沉陷区持续生态恢复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地 丛枝菌根真菌 矿区生态修复 生态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磷水平接种AMF与PSB对土壤理化性质、磷酸酶活性、AMF多样性的影响
3
作者 郭娟娟 杨帆 +1 位作者 李佳怡 王金龙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4-162,共9页
为探究土壤磷水平和外源菌剂对玉米根际土壤功能(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和丛枝菌根真菌(AMF)组成和结构)的调节作用,采用大田试验的方式,通过设置低磷和正常磷2个水平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解磷细菌(PSB)、AMF-PSB和不接种外源菌CK 4种... 为探究土壤磷水平和外源菌剂对玉米根际土壤功能(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和丛枝菌根真菌(AMF)组成和结构)的调节作用,采用大田试验的方式,通过设置低磷和正常磷2个水平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解磷细菌(PSB)、AMF-PSB和不接种外源菌CK 4种处理的双因素交互试验来研究这2种因素对玉米不同生育期内根际土壤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拔节期和吐丝期,土壤全磷含量在正常磷水平+AMF处理条件下最高,而拔节期和成熟期,土壤有效磷含量在正常磷水平+AMF处理条件下最高;玉米拔节期和吐丝期,碱性磷酸酶活性在低磷水平+AMF处理条件下最高,且该酶活性在低磷水平+AMF处理和低磷水平+PSB处理高于正常磷水平下的各处理;低磷水平下,全磷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在接种外源菌处理条件下高于CK处理,且提高率高于正常磷水平下对应处理组间的增量;低磷水平下,土壤pH值在接种外源菌处理条件下低于CK处理,正常磷水平在拔节期也低于CK处理;低磷水平下,最高观测AMF群落OTUs数目和α多样性指数出现在CK处理,而正常磷水平下,CK处理的观测OTUs数目和α多样性指数较AMF处理和PSB处理低;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表明,土壤AMF群落组成和结构受接种外源菌种类的趋同调节。综上,中国北方低磷碱性玉米田接种AMF和PSB菌剂,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但会增加土壤AMF间的竞争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解磷细菌 碱性磷酸酶 amf群落组成和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AMF对云南蓝果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珊珊 康洪梅 +1 位作者 杨文忠 向振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6850-6862,共13页
采用盆栽试验与称重控水法,将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100%、91.68%、82.85%、60.00%、41.86%和21.28%,并在这6个不同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条件下,分别设添加苯菌灵(杀真菌剂)(低AMF)和不添加苯菌灵(高AMF)处理,研究干旱... 采用盆栽试验与称重控水法,将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100%、91.68%、82.85%、60.00%、41.86%和21.28%,并在这6个不同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条件下,分别设添加苯菌灵(杀真菌剂)(低AMF)和不添加苯菌灵(高AMF)处理,研究干旱胁迫下AMF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云南蓝果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揭示云南蓝果树濒危的微生物学机制,为云南蓝果树保护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添加苯菌灵处理显著降低了不同水分条件下的AMF侵染率,说明试验中AMF处理的实生苗在生长和光合特征上的差异是苯菌灵处理下侵染率下降导致的;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云南蓝果树幼苗的根部AMF侵染率显著降低、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和净光合速率(Pn)等光合参数都发生显著变化;高AMF处理可以显著增加水分充足和轻度干旱胁迫条件下云南蓝果树幼苗的大部分生长指标和光合参数,而对重度胁迫下的云南蓝果树幼苗没有显著影响,说明重度干旱胁迫对其影响大于AMF的影响;另外,整合了可塑性指数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两种方法对其抗旱性进行评价,云南蓝果树幼苗基本上无法通过调节形态和光合能力来适应水分环境的变化,但是高AMF处理可使云南蓝果树幼苗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更强的抗旱性。实验结果为云南蓝果树的科学保育及种苗繁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干旱胁迫 生长指标 光合特征 云南蓝果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施磷石膏云烟87的生长以及砷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丽 张传光 +4 位作者 柳勇 谷林静 张乃明 岳献荣 夏运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5-484,共10页
【目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能够促进作物养分的吸收及生长,且对土壤砷污染有一定的抗性。磷石膏(phosphogypsum,PG)因含有丰富的磷、硫等养分可以为作物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同时也可能带来砷污染的风险。... 【目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能够促进作物养分的吸收及生长,且对土壤砷污染有一定的抗性。磷石膏(phosphogypsum,PG)因含有丰富的磷、硫等养分可以为作物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同时也可能带来砷污染的风险。【方法】为了探讨接种AMF对云烟87生长的影响以及磷石膏农用可能引起的砷污染风险,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PG添加量(0和40 g/kg以PG0、PG40表示)和接种不同AMF[不接种None mycorrhizal(NM)、接种G.mosseae丛枝菌根真菌(GM)、接种G.aggregatum丛枝菌根真菌(GA)]对云烟87苗期生长及其磷、硫、砷吸收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接种与否,PG40处理的云烟87植株磷含量、吸收量及吸收效率均显著增加,其地上部硫含量及吸收量也显著增加;除NM处理外,添加PG均显著增加了云烟87根系的硫含量、硫吸收量及吸收效率,并显著增加了其植株的生物量。相同PG添加水平下,与NM处理相比,接种GM显著增加了云烟87根系的磷、硫吸收效率和植株的磷、硫含量及吸收量,另外,GM处理显著降低了其地上部砷含量及吸收量但显著增加了其植株的磷砷吸收比。在PG0处理下,接种GA显著增加了云烟87植株的磷含量及吸收量,并显著增加了其地上部硫含量及吸收量。在PG40处理下,接种GA显著增加了云烟87根系的硫含量和吸收量以及植株的生物量。无论是否添加PG,接种GA不同程度地降低了云烟87地上部砷含量和吸收量从而增加了其地上部的磷砷吸收比。【结论】在所有复合处理中,以添加磷石膏40 g/kg和接种GM对云烟87生长的促进效果较好,对施用磷石膏造成的砷污染有一定程度的抵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丛枝菌根真菌 云烟8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沙棘抗旱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6
作者 唐明 陈辉 商鸿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8-52,共5页
采用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水分胁迫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对宿主沙棘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根内总菌丝量>功能菌丝量>活性菌丝量,总菌丝和功能菌丝是活性菌丝的基础,对宿主生物量积累起重要作用的是活性菌丝;具有... 采用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水分胁迫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对宿主沙棘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根内总菌丝量>功能菌丝量>活性菌丝量,总菌丝和功能菌丝是活性菌丝的基础,对宿主生物量积累起重要作用的是活性菌丝;具有磷酸酶活性的菌丝对沙棘生长和抗旱作用最强,随着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提高,宿主林木鲜重增加,萎蔫系数降低。活性菌丝通过直接参与宿主林木磷素营养物质的交换,改善林木养分和水分状况,提高林木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碱性磷酸酶 沙棘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倍增对植物根内AMF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如意 唐建军 +3 位作者 陈欣 陈静 蒋琦清 Shuijin HU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60,共7页
采用环境控制生长室控制CO2浓度的方法,研究了CO2浓度(350—400μmol mol^-1和680—750μmol mol^-1对植物根内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的影响。12种宿主植物于CO2浓度不同的生长室栽培180d后收获取样... 采用环境控制生长室控制CO2浓度的方法,研究了CO2浓度(350—400μmol mol^-1和680—750μmol mol^-1对植物根内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的影响。12种宿主植物于CO2浓度不同的生长室栽培180d后收获取样,通过CTAB法提取共生菌根内丛枝菌根真菌的DNA,由特异引物U1/U2扩增编码核糖体28S大亚基的rDNA部分序列,并进行DG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12种植物根内的AMF存在特异的AMF类群(unique species group,US)和共有类群(common species group,CS),而且CO2浓度倍增使US减少而CS增加。与350μmol mol^-1 对照相比,700μmol mol^-1处理的玉米、刺苋、大豆、陆稻、无芒稗、黑麦草6种植物的AMF群落多样性下降,下降幅度分别达27.12%、16.84%、10.12%、8.62%、8.58%和2.67%;白车轴、牛筋草、早熟禾、鼠曲草、野燕麦、北美车前6种植物的AMF群落多样性上升,分别达76.26%、28.50%、17.60%、15.08%、1.46%和0.96%。CO2倍增处理后12种植物的AMF多样性平均指数略呈上升趋势。研究指出未来环境变化(如CO2增加)将影响AMF群落结构从而影响菌根共生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倍增 丛枝菌根真菌 物种多样性 PCR-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F对宿根高粱抗氧化特性及铯富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黄炜 黄仁华 +2 位作者 陈珂 陆云梅 杨会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17,共6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Glomus geosporum,Glomus mosseae,Glomus versiforme以及Glomus etunicatum等4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土壤低放核素铯污染胁迫下宿根高粱抗氧化特性和铯富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AMF处理均不同程度的增加了宿根高粱...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Glomus geosporum,Glomus mosseae,Glomus versiforme以及Glomus etunicatum等4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土壤低放核素铯污染胁迫下宿根高粱抗氧化特性和铯富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AMF处理均不同程度的增加了宿根高粱地上部和地下部CAT、SOD活性以及根系活力,显著降低了H2O2含量和·O2-产生速率(P<0.05),以G.mosseae和G.etunicatum处理效果较好;同时,外源AMF处理显著增加了宿根高粱地上部和地下部Cs含量、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P<0.05),降低了Cs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均以G.mosseae和G.etunicatum处理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宿根高粱 抗氧化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磷与AMF对间作玉米种植红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张丽 柳勇 +4 位作者 谷林静 岳献荣 顾凯 字国健 夏运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33,共8页
通过三室隔网分室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分室不同磷(P)源[无机磷(磷酸二氢钾)和有机磷(大豆卵磷脂),P添加量均为50 mg·kg-1]添加和根室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MF)[Glomus mosseae(GM)、Glomus etunicatum(GE)]对间作玉米种植红壤无... 通过三室隔网分室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分室不同磷(P)源[无机磷(磷酸二氢钾)和有机磷(大豆卵磷脂),P添加量均为50 mg·kg-1]添加和根室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MF)[Glomus mosseae(GM)、Glomus etunicatum(GE)]对间作玉米种植红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接种与否,间作处理使根室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说明间作能够促进玉米植株对土壤有效磷的吸收,且有效磷的耗竭从根际土壤开始。除OP50-单作玉米处理的Org-P外,接种AMF均一定程度增加了各形态无机磷含量。此外,根室土壤有效磷的主要组分为Ca2-P、Al-P和Org-P,其中Org-P与土壤有效磷有着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amf) 外源磷 间作 无机磷 磷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增温条件下接种AMF对夏蜡梅幼苗生长与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晓燕 彭礼琼 金则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5204-5214,共11页
全球变暖已对植物尤其是珍稀濒危植物产生重要影响。AMF对植物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濒危植物应对气候变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不清楚。以濒危植物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一年生幼苗为对象,研究人工模拟增温条件下... 全球变暖已对植物尤其是珍稀濒危植物产生重要影响。AMF对植物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濒危植物应对气候变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不清楚。以濒危植物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一年生幼苗为对象,研究人工模拟增温条件下接种AMF对其生长、形态建成、光合生理、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程度、营养物质积累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实验共4个处理:模拟增温条件下添加AMF(AMF+SW)、添加AMF(AMF)、模拟增温(SW)和对照(CK)。结果表明:(1)接种AMF对幼苗株高、叶宽长比、总根长、根平均直径、根尖总数、比根长和比根表面积有显著影响。(2)AMF+SW条件下幼苗光合日进程呈现出明显"双峰"曲线,AMF显著提高叶片日均净光合速率(P_n);光合有效辐射大于50μmol m^(-2)s^(-1)时,AMF+SW和AMF处理的P_n、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和呼吸速率R_d显著高于CK;胞间CO_2浓度大于100μmol CO_2/mol时,AMF+SW与AMF处理的P_n、AMF+SW处理的初始羧化效率(α)及AMF处理的光合能力(A_(max))显著高于CK,而AMF+SW和AMF处理的CO_2补偿点均低于CK。(3)AMF处理的叶可溶性糖显著高于其它处理,AMF+SW和AMF处理的叶可溶性蛋白显著高于CK。因此,AMF能显著促进夏蜡梅幼苗的形态建成和光合作用;在模拟增温条件下,接种AMF对夏蜡梅光合生理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蜡梅 模拟增温 丛枝菌根真菌(amf) 生长 光合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F对葡萄扦插苗矿质营养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晓捷 曾明 +1 位作者 杜建斌 任争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6-289,318,共5页
试验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在灭菌土中,不同接种处理下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 larMycorrh izal Fungi,AMF)球囊霉属真菌(Glomusspp.)及巨孢球囊霉属真菌(G igasporaspp.)对巨峰葡萄(KyohoVitis ViniferaL.×Vitis La-brusca)扦... 试验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在灭菌土中,不同接种处理下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 larMycorrh izal Fungi,AMF)球囊霉属真菌(Glomusspp.)及巨孢球囊霉属真菌(G igasporaspp.)对巨峰葡萄(KyohoVitis ViniferaL.×Vitis La-brusca)扦插苗的生长及N,P,K营养状况的影响。试验共16个处理,4个接种量水平(N1、即CK,不接种,N2,N3,N4分别为每株接种10,30,50个孢子),每个接种量水平下设4种接种时间水平(T1扦插苗成活移栽后立刻接种,T2,T3,T4分别为移栽后第2,3,4周接种),处理时间为120 d。结果表明,AMF真菌侵染葡萄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与其建立共生关系后,能显著增加巨峰葡萄扦插苗的生长量,增加植株的N,P含量,但对K含量无显著促进作用。同时还发现,不同接种处理水平下,AMF真菌的侵染率不同。在试验中,N3T3处理(第3周每株接种30个孢子)下的扦插苗的各项指标综合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f 葡萄 扦插苗 矿质营养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及施磷量对狗牙根抗旱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曾秀华 叶少萍 +2 位作者 白昌军 辛国荣 罗仁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6期1069-1074,共6页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不浇水处理下施磷量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抗旱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正常浇水处理相比,不浇水处理显著降低了狗牙根的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不浇水处理下施磷量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抗旱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正常浇水处理相比,不浇水处理显著降低了狗牙根的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和叶绿素(Chl)含量,同时显著增加了细胞膜透性(RPP)、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但对菌根侵染率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较小;(2)与不接种处理相比,接种AMF处理的狗牙根的菌根侵染率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显著,其它指标则无显著变化,尤其是在不浇水情况下,单一接种聚丛球囊霉(Glomus aggregatum)或摩西球囊霉(G.mosseae)对狗牙根的抗旱性的改善效果最好;(3)不同施磷水平之间狗牙根的菌根侵染率和所测的生理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真菌 施磷量 狗牙根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AMF)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鄢金灼 武发思 冯虎元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36-842,共7页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湿地植物主要共生菌之一,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AMF对湿地植物的营养物质吸收、生长发育、抗逆境胁迫和抗污染能力等的作用,湿地植物、水分、季节、土壤理化性...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湿地植物主要共生菌之一,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AMF对湿地植物的营养物质吸收、生长发育、抗逆境胁迫和抗污染能力等的作用,湿地植物、水分、季节、土壤理化性质因素对根际AMF的多样性、侵染能力、空间分布、生长发育、孢子密度的影响,以及植物与AMF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amf) 湿地植物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量施氮与间作模式对甜玉米AMF侵染和大豆结瘤及作物氮磷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周贤玉 唐艺玲 +1 位作者 王志国 王建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39-1146,共8页
通过4季(2014年秋季,2015年春、秋,2016年春季)大田定位试验,对比研究了两种施氮水平[300 kg·hm^(-2)(N1:减量施氮)和360 kg·hm^(-2)(N2:常规施氮)]和4种种植模式[甜玉米|菜用大豆2∶3(S2B3)、2∶4(S2B4)间作、甜玉米单作(SS... 通过4季(2014年秋季,2015年春、秋,2016年春季)大田定位试验,对比研究了两种施氮水平[300 kg·hm^(-2)(N1:减量施氮)和360 kg·hm^(-2)(N2:常规施氮)]和4种种植模式[甜玉米|菜用大豆2∶3(S2B3)、2∶4(S2B4)间作、甜玉米单作(SS)和菜用大豆单作(SB)]对华南地区甜玉米和大豆产量、甜玉米AMF侵染率、大豆根瘤菌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量施氮间作处理的甜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单作。2016年春季S2B3-N1处理大豆的根瘤数显著高于S2B3-N2处理;4季减量施氮和间作处理对大豆根瘤干重均没有显著影响。2015年春秋两季两种施氮水平间作处理的甜玉米生物量和氮含量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单作处理;且减量施氮间作模式甜玉米AMF侵染率显著高于常规施氮处理。2015年秋季减量施氮间作模式处理甜玉米的磷含量显著高于单作处理。减量施氮与间作菜用大豆显著提高了甜玉米氮和磷含量、AMF侵染率、生物量及产量,是华南地区甜玉米资源高效利用的可持续生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氮 甜玉米||菜用大豆间作 氮吸收 磷吸收 根瘤菌 丛枝菌根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马铃薯接种AMF对坡耕地水土及氮素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桂茹 程易 +4 位作者 杨友琼 周锋 姚高乾 吕凯 安曈昕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3-529,共7页
【目的】开展玉米‖马铃薯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田间试验,为控制坡耕地水土及氮素流失、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和提高作物产量收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不同处理T_(1)(玉米‖马铃薯+接种AMF)、T_(2)(... 【目的】开展玉米‖马铃薯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田间试验,为控制坡耕地水土及氮素流失、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和提高作物产量收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不同处理T_(1)(玉米‖马铃薯+接种AMF)、T_(2)(玉米‖马铃薯+施用苯菌灵)、T_(3)(玉米‖马铃薯)、T_(4)(玉米单作)和T_(5)(马铃薯单作)对坡耕地水土和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在作物整个生育期内的不同雨强下,间作处理的径流量和侵蚀量均低于单作处理,其中,T_(1)处理的径流总量和侵蚀总量最小,径流总量较T_(2)、T_(3)、T_(4)和T_(5)处理分别减少47.67%、22.52%、72.97%和77.23%,侵蚀总量分别减少65.20%、50.01%、77.10%和96.95%。T_(1)和T_(3)处理的氮素流失总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T_(1)处理较T_(2)、T_(3)、T_(4)和T_(5)处理分别减少56.48%、21.45%、69.70%和70.66%。说明T_(1)处理对水土流失和氮素流失控制效果最好。【结论】玉米‖马铃薯间作体系接种AMF可以有效控制水土及氮素流失,为保持坡耕地水土及氮素资源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马铃薯 间作 丛枝菌根真菌 水土流失 氮素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137)Cs污染土壤下宿根高粱生长、根际磷酸酶和富集核素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仁华 陆云梅 黄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3-959,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Glomus geosporum(G.g),Glomus mosseae(G.m),Glomus versiforme(G.v),Glomus etunicatum(G.e)和Glomus diaphanum(G.d)5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137Cs污染土壤下宿根高粱生长特性、根际磷酸酶活性和核素富集系数的影...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Glomus geosporum(G.g),Glomus mosseae(G.m),Glomus versiforme(G.v),Glomus etunicatum(G.e)和Glomus diaphanum(G.d)5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137Cs污染土壤下宿根高粱生长特性、根际磷酸酶活性和核素富集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G.g,G.m和G.e处理显著提高了宿根高粱茎粗、株高、叶干重和地下部干重等生长指标(P<0.05),均以G.m处理增加最大,较对照分别增加了25.63%、23.25%、26.07%和16.73%;5种AMF处理显著提高了根茎N和K含量(P<0.05),增幅范围分别为6.63%~10.84%和24.28%~29.70%;接种G.m后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了0.31、0.07 mg.kg-1.h-1,但显著降低了宿根高粱根际微域土壤有效磷含量(P<0.05),降低值为3.95 mg.kg-1;另一方面,接种G.m、G.e和G.d处理显著提高了宿根高粱对137Cs的富集能力(P<0.05),富集系数分别是对照的2.79、1.77倍和1.36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宿根高粱富集核素137Cs系数与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有效磷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 丛枝菌根真菌(AFM) 生长特性 宿根高粱 磷酸酶 富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AMF对云南蓝果树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珊珊 康洪梅 +1 位作者 杨文忠 向振勇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65-1274,共10页
苯菌灵为杀真菌剂,在土壤含水量为32.32%、29.63%、25.86%、19.39%、12.93%和6.46%的条件下,分别添加苯菌灵和不添加苯菌灵,形成"低AMF"和"高AMF"处理。该研究以云南蓝果树幼苗叶片为材料,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 苯菌灵为杀真菌剂,在土壤含水量为32.32%、29.63%、25.86%、19.39%、12.93%和6.46%的条件下,分别添加苯菌灵和不添加苯菌灵,形成"低AMF"和"高AMF"处理。该研究以云南蓝果树幼苗叶片为材料,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云南蓝果树幼苗叶片解剖结构及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苯菌灵处理显著降低了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AMF侵染率,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剧,云南蓝果树幼苗根部的AMF侵染率显著降低。轻度胁迫条件下(土壤含水量为29.63%),叶片解剖结构参数未发生显著变化;土壤含水量低于25.86%,云南蓝果树幼苗表现出较高的抗旱性,苯菌灵处理可以显著影响叶片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上表皮厚度等7个叶片结构指标,证明了高AMF可以增强代表云南蓝果树幼苗叶片抗旱性的结构性状。土壤含水量为25.86%、19.39%和12.93%时苯菌灵处理的效果较土壤含水量为6.46%时更显著,这是因为6.46%的土壤含水量严重抑制AMF的侵染,说明AMF侵染程度会影响云南蓝果树幼苗的抗旱性。进一步用隶属函数值法对10个叶片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发现高AMF处理可增强云南蓝果树幼苗的抗旱性。该研究结果为AMF在濒危物种云南蓝果树保护过程中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蓝果树 濒危植物 干旱胁迫 叶片解剖结构 丛枝菌根真菌 植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璐 张倩 叶宝兴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3期32-37,共6页
采用盆栽受控试验法,设置无盐胁迫(0.046%)、轻度盐胁迫(0.2%)和重度盐胁迫(0.5%)3个盐分水平,研究了不同盐分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生长量和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盐胁... 采用盆栽受控试验法,设置无盐胁迫(0.046%)、轻度盐胁迫(0.2%)和重度盐胁迫(0.5%)3个盐分水平,研究了不同盐分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生长量和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盐胁迫程度的增加,相同AMF处理的紫花苜蓿生长量显著降低(P<0.05),叶片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膜透性显著增加(P<0.05);与低AMF处理相比,3个盐分水平下高AMF处理的紫花苜蓿的生长量都显著增加(P<0.05),紫花苜蓿叶片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膜透性都显著降低(P<0.05),表明AMF能增加紫花苜蓿的耐盐性,缓解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丛枝菌根真菌(amf) 紫花苜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MF)对Co污染土壤下番茄生长和核素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代威 王丹 +3 位作者 李黎 贺佳 曾超 江文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9期264-267,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MF)对Co污染土壤下番茄生长和核素富集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Glomus geosporum(G.g)、Glomus mosseae(G.m)、Glomus versiforme(G.v)和Glomus diaphanum(G.d)4种AMF对Co污染土壤下番茄生长特性... [目的]研究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MF)对Co污染土壤下番茄生长和核素富集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Glomus geosporum(G.g)、Glomus mosseae(G.m)、Glomus versiforme(G.v)和Glomus diaphanum(G.d)4种AMF对Co污染土壤下番茄生长特性与吸收土壤重金属Co,以及对土壤中Co的活化能力的影响。[结果]AMF接种处理都提高了番茄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等生长指标(P<0.05),G.m+G.v混合接种处理增加最大,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7.23%、20.96%、44.02%和70.31%;AMF接种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重金属Co的有效态含量,同时明显提高了番茄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富集Co能力最强时分别达到131.24和155.42 mg/kg,是对照组的2.50和2.84倍;各处理番茄地下部分的重金属浓度要高于地上部中的浓度,番茄植株Co含量与土壤有效态Co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综合来看,不同AMF接种能有效活化土壤溶液中Co,促进植物吸收、转运重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番茄 生长特性 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AMF对尖瓣海莲幼苗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晓龙 张晓楠 +4 位作者 严廷良 张颖 叶绵源 杜佳男 张世杰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7期4394-4396,4401,共4页
以红树植物尖瓣海莲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后,不同浓度盐胁迫对尖瓣海莲幼苗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抑制尖瓣海莲幼苗对营养元素氮、磷、钾的吸收和积累,接种AMF后能提高幼苗对3种营养... 以红树植物尖瓣海莲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后,不同浓度盐胁迫对尖瓣海莲幼苗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抑制尖瓣海莲幼苗对营养元素氮、磷、钾的吸收和积累,接种AMF后能提高幼苗对3种营养元素的吸收和积累,说明AMF对促进幼苗生长和缓解盐胁迫毒害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amf) 尖瓣海莲 盐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