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crusts重叠以及多元统计应用于安氏Ⅱ类错颅面分类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那宾 许天民 林久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使用Procrusts标准化以及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方法对安氏Ⅱ类错[牙合]颅面形态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使用形态测量以及多元统计对错[牙合]进行分类的方法。方法:收集北京大学13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1997~2000年就诊的安氏... 目的:使用Procrusts标准化以及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方法对安氏Ⅱ类错[牙合]颅面形态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使用形态测量以及多元统计对错[牙合]进行分类的方法。方法:收集北京大学13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1997~2000年就诊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894名,通过影像测量及最小平方和重叠法(PS)进行聚类分析以及亚型划分,并利用判别分析判别聚类分析准确性,建立判别方程,为今后新样本的分类和治疗后样本颅面形态的变化研究打下基础。结果:将样本头颅侧位片进行Procrusts标准化后,使用聚类分析将其分出11个具有各自形态特征的类型。建立3个判别方程,交互验证准确率为80.17%。结论:Ps重叠法用于形态学分类具有一定的优势;利用聚类分析,可以对安氏Ⅱ类错[牙合]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对于不同类别,判别的准确率有所不同;判别方程的建立为今后新样本以及治疗后样本分型的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早期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4
2
作者 马文盛 刘健敏 +2 位作者 卢海燕 左艳萍 董福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名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18例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对照组12例未作矫治。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组观察开始和结...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名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18例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对照组12例未作矫治。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组观察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Pancherz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ANB角、前牙覆盖、磨牙关系、下颌基骨位置、髁突位置和下颌长度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颌基骨位置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覆盖减小和磨牙关系改善主要来源于骨骼效应。结论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快速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可有效改善前牙覆盖和磨牙关系。这种改善包括骨骼效应和牙齿效应,其中下颌骨矢状方向的生长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早期矫治 安氏类错袷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类高角患者矫治后颅面结构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峰 段银钟 +1 位作者 刘岚 毕惠贤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 :探讨Ⅱ类高角患者矫治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采用Tweed Merrifield骨骼测量法对 14例安氏Ⅱ类高角病例治疗前后组织改变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 1)FMIA及Z角在治疗后增加并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 2 )ANB治疗后... 目的 :探讨Ⅱ类高角患者矫治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采用Tweed Merrifield骨骼测量法对 14例安氏Ⅱ类高角病例治疗前后组织改变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 1)FMIA及Z角在治疗后增加并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 2 )ANB治疗后减小 ,SNB增大且治疗前后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 3)牙合平面角 (OP FH)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治疗过程中 ,我们成功地控制了 :( 1)面部垂直向的生长 ;( 2 )牙合平面的旋转 ;( 3)下切牙直立于基骨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面结构 临床研究 类高角 安氏类错He 口腔正畸 矫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摆形矫治器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错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吴勇 罗颂椒 +5 位作者 赵志河 袁晓 郑翼 刘颖 米晓晖 倪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探讨摆形矫治器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错的疗效及对牙颌面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样 本(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各10例)治疗前后的24项X线头影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 上颌磨牙在 不同的垂直骨面型中远中... 目的 探讨摆形矫治器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错的疗效及对牙颌面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样 本(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各10例)治疗前后的24项X线头影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 上颌磨牙在 不同的垂直骨面型中远中移动的距离不同,低角组移动最小,高角组移动最大;上颌磨牙在3组中均被压低,但差 别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样本第一双尖牙向近中移动量和前牙覆盖增加量不同,低角组最多,高角组最少。结论 摆 形矫治器可有效远中移动磨牙,在不同的垂直骨面型磨牙均被压低,为摆形矫治器用于矫治AngleⅡ类高角患者提 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形矫治器 磨牙远中移动 垂直骨面型 安氏类错H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安氏Ⅱ类错正畸人群正中关系位与最大牙尖交错位不调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邓潇 万哲 +3 位作者 何姝姝 Peter Wamalwa 陈嵩 张智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横向调查安氏Ⅱ类错畸形正畸人群中正中关系(CR)位与最大牙尖交错(MI)位不一致的比例及严重程度,为制定临床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类错患者80例,以及个别正常人50例。使用双手法配合负荷试验取得所有受检... 目的横向调查安氏Ⅱ类错畸形正畸人群中正中关系(CR)位与最大牙尖交错(MI)位不一致的比例及严重程度,为制定临床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类错患者80例,以及个别正常人50例。使用双手法配合负荷试验取得所有受检者CR位的咬合记录,使用Panadent架将所有受检者的牙科模型在CR位上架并进行分析。采用髁突位置测量仪(CPI)测量并记录每个受检者CR位与MI位的髁突位置在三维方向上的差异。结果 1)安氏Ⅱ类错组有74例患者存在CR-MI不调,阳性率为92.50%;个别正常组仅有5例,阳性率为10.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安氏Ⅱ类错组中,55例的CR-MI不调类型为一致性不调,占74例CR-MI不调患者的74.32%。3)安氏Ⅱ类错组与个别正常组的干扰大多数位于后牙区,分别占91.25%和66.00%。结论进行正畸治疗前有必要分析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CR-MI的一致性,以制定出正确的治疗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关系位 安氏类错 髁突位置测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氏Ⅱ类2分类错上前牙冠根形态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黎敏 王斯维 +1 位作者 赵一姣 刘怡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描述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上前牙的冠根形态,为此类错畸形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从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患者中分别选取诊断为安...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描述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上前牙的冠根形态,为此类错畸形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从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患者中分别选取诊断为安氏Ⅱ类2分类错、安氏Ⅰ类错者各18例(以下简称为Ⅱ类2组、Ⅰ类组),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均拍摄了CBCT影像,在Invivo Dental 5.0图像处理软件中利用多平面重建方法截取上前牙唇舌向最大截面图,在此截图上从冠根角、面轴角两方面分析研究两组间上前牙的冠根形态差异。所得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Ⅰ类组及Ⅱ类2组冠根角、面轴角差异,以及Ⅱ类2组冠根角与冠根角为180°时的差异,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结果:Ⅰ类组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冠根角分别为179.08°±3.31°、176.55°±2.77°和184.20°±2.51°,面轴角分别为21.00°±2.63°、19.63°±2.35°和19.36°±2.30°;Ⅱ类2组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冠根角分别为176.80°±2.62°、174.13°±3.28°和181.79°±2.88°,面轴角分别为23.20°±2.95°、22.29°±2.19°和20.61°±2.34°,除尖牙面轴角外,与Ⅰ类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Ⅱ类2组各上前牙冠根角与冠根角为180°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这些牙的牙冠长轴和牙根长轴不都在同一直线上,存在冠根成角的现象。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患者上前牙具有更特殊的冠根形态,即牙冠长轴与牙根长轴明显成角,上切牙牙冠相对牙根明显舌倾,牙冠唇面形态有别于安氏Ⅰ类错畸形的患者,这对治疗后牙根位置和转矩表达都会有影响,提示治疗此类患者需要考虑其上前牙的冠根形态,上前牙移动的理想位置应由牙根而不是牙冠的位置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冠根角 面轴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in block矫治器矫治恒牙初期Ⅱ类错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漫 程祥荣 彭友俭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 :观察 Twin block矫治器矫治恒牙初期安氏 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 :在临床随机选择 2 0名安氏 类错牙合用 Twin block矫治器进行矫治 ,以 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评价疗效。结果 :Twin block矫治器可促进下颌生长 ;同时引起上切牙舌倾 ... 目的 :观察 Twin block矫治器矫治恒牙初期安氏 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 :在临床随机选择 2 0名安氏 类错牙合用 Twin block矫治器进行矫治 ,以 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评价疗效。结果 :Twin block矫治器可促进下颌生长 ;同时引起上切牙舌倾 ,下切牙唇倾。结论 :Twin block矫治器可产生明显的生长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活动矫治器 安氏类错He 恒牙 矫治 正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nkel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患者髁突和下颌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艳民 周力 +1 位作者 易新竹 陈扬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 了解Fr nkel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过程中,髁突和下颌位置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经Fr nkel矫治器治疗成功的安氏Ⅱ类错患者30例,男女各15例,对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重叠分析。结果 ①前颅底结构重叠显... 目的 了解Fr nkel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过程中,髁突和下颌位置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经Fr nkel矫治器治疗成功的安氏Ⅱ类错患者30例,男女各15例,对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重叠分析。结果 ①前颅底结构重叠显示治疗后患者的髁突点、下颌角点和颏前点发生明显的下移,同时男性患者颏前点发生明显的前移。②下颌结构重叠显示治疗后患者的髁突点发生明显的上移和后移(移位比约为2∶1) ,下颌角点相对颏部发生后移。结论 Fr nkel矫治器能刺激安氏Ⅱ类错患者髁突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 功能矫形治疗 安氏类错h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后口腔功能间隙变化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志河 吕丹 +2 位作者 周力 赵美英 宋锦璘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 :探讨用功能矫治器 (FR I)矫治安氏Ⅱ类 1分类错畸形后 ,随着颌关系改变 ,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 ,了解口腔功能间隙与牙颌畸形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 2 0例安氏Ⅱ类 1分类错畸形患者 ,用功能矫治器 (FR I型 )矫治其... 目的 :探讨用功能矫治器 (FR I)矫治安氏Ⅱ类 1分类错畸形后 ,随着颌关系改变 ,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 ,了解口腔功能间隙与牙颌畸形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 2 0例安氏Ⅱ类 1分类错畸形患者 ,用功能矫治器 (FR I型 )矫治其错畸形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 ,研究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口腔功能间隙矢状断面面积增大 ,这是由于治疗后下颌体长度和下颌支高度、前上面高、前下面高和后面高均明显增加引起的。结论 :矫治后口腔功能间隙的增大有利于上下颌骨、齿槽骨的发育及口颌系统功能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1分类错He 口腔功能间隙 功能矫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牙列期与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下颌生长发育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瑜 秦朴 杜跃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对混合牙列期与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下颌生长发育特点进行分析比较。方法研究样本包括95名安氏Ⅱ类2分类错青少年与75名正常青少年。对每个对象拍摄手腕骨片和头颅侧位片,进行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混合牙列期到恒牙... 目的对混合牙列期与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下颌生长发育特点进行分析比较。方法研究样本包括95名安氏Ⅱ类2分类错青少年与75名正常青少年。对每个对象拍摄手腕骨片和头颅侧位片,进行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混合牙列期到恒牙列早期的变化如下。1)角度:对照组SNB、S-Ba-Go增大,Ar-Go-Me、SN-MP、NSGn减小;实验组SNB、Ar-Go-Me、Cd-Go-Me、SN-MP、S-Ar-Go、S-Ba-Go变化无显著性。实验组Y轴角、NSGn增大,对照组Y轴变化无显著性。2)颏部:实验组除了颏凹陷增大外,其余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除颏曲度减小外,颏高、颏厚、颏凹陷、颏厚/颏高、SL、Pog to NB增大。3)线距:对照组Cd-Go、Gn-Cd、Go-Me、Ar-Pog、Ar-Go的生长量大于实验组。结论本研究提出的混合牙列期与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下颌的生长发育特点有助于临床医生治疗中作出合理的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2分类 下颌骨 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氏Ⅱ~1类高角和低角错患者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吉娜 景荣荣 +1 位作者 徐学军 张君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2期66-69,共4页
目的 :研究安氏 1类高角和低角患者的牙面骨骼形态特征。方法 :选择安氏 1类 38名高角和 32名低角患者 ,对 2 2项硬组织 X线头影测量项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高角和低角患者 1 -NB角及 1 -NB距均过小 (P<0 .0 1 ) ,高角患者 Go-Po... 目的 :研究安氏 1类高角和低角患者的牙面骨骼形态特征。方法 :选择安氏 1类 38名高角和 32名低角患者 ,对 2 2项硬组织 X线头影测量项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高角和低角患者 1 -NB角及 1 -NB距均过小 (P<0 .0 1 ) ,高角患者 Go-Po,S-Go及 ODI过小 (P<0 .0 1 ) ;低角患者 N-Me及 ANS-Me过小 (P<0 .0 1 ) ,APDI过大 (P<0 .0 5 )。结论 :1高角和低角患者的上前牙唇倾 ,下前牙直立。 2高角患者的下颌体及下颌支均短 ,后面部高过小 ,使面前后比例失调 ,下颌后缩、后旋 ,有开倾向。 3低角患者前面高过小 ,使面前后比例失调 ,下颌向前聚合 ,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错HE X线头影测量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艾虹 卢红飞 +3 位作者 蔡斌 黄红亮 安爱群 黄伟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6-569,共4页
【目的】探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所引起的牙、牙槽、颌骨以及软组织的改变。【方法】对16例处于生长发育期且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进行Twin-block功能矫治,并对其治疗前后软硬组织X线头影... 【目的】探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所引起的牙、牙槽、颌骨以及软组织的改变。【方法】对16例处于生长发育期且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进行Twin-block功能矫治,并对其治疗前后软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比较及统计学检验。【结果】治疗后,下颌生长朝着有利的方向发生改变,覆盖、覆牙合分别减少8.13mm及4.27mm,SNB、下颌平面角、Ar-Pog及下面高分别增加1.70°、3.47°、4.06mm及2.53mm,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此外,上颌前牙冠有舌向转矩的趋势(P>0.05),鼻唇角有所增加,上唇突度亦减小(P<0.01)。下切牙与下颌平面夹角有少许减小,虽无显著性差异,但对于评价治疗后的下前牙段的稳定性是有意义的。【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具有矫形作用,可以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抑制上颌生长,同时使得上下颌牙及牙槽骨发生改变,从而协调上下颌关系,改善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 错[牙合] 安氏类1分类 X线头影测量 下颌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氏Ⅱ类1分类成年与青少年拔牙治疗的软组织改变 被引量:6
13
作者 林立 梁甲兴 +1 位作者 张玉华 杨久晖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成年与青少年拔牙治疗后其软组织改变的差异。方法:选择经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结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32例(其中成人与青少年各16例),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其治疗前后软组织发生...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成年与青少年拔牙治疗后其软组织改变的差异。方法:选择经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结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32例(其中成人与青少年各16例),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其治疗前后软组织发生的变化进行测量研究,并对两年龄组的测量结果加以分析比较。结果:(1)经拔牙治疗青少年患者侧面凸度明显变小,而成年人没有明显改变。(2)青少年患者治疗后由于上唇突软组织增厚,软组织颏前点前移,使正畸治疗后的侧貌轮廓较成人更为满意,而成人由于正畸治疗其上唇及下颌顺时针旋转的改变易致“正畸面容”。结论:临床上预测拔牙治疗后上唇位置,不但要考虑上唇与上切牙后退比例,还应结合上唇软组织厚度的生长发育改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HE 安氏类1分类 拔牙 软组织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cherz分析法评价头帽型肌激动器矫治骨性Ⅱ类错的疗效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军梅 陈虹羽 张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7-560,共4页
目的通过Pancherz分析法评价头帽型肌激动器(HGAC)在矫治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1分类错患者中对牙和颌骨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5例ANB角大于等于5°、覆盖大于6 mm、磨牙远中关系的错患者为研究对象,戴用HGAC矫治8~12个月,每天戴... 目的通过Pancherz分析法评价头帽型肌激动器(HGAC)在矫治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1分类错患者中对牙和颌骨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5例ANB角大于等于5°、覆盖大于6 mm、磨牙远中关系的错患者为研究对象,戴用HGAC矫治8~12个月,每天戴用时间不少于14 h,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Pancherz分析法分析治疗前后上下颌骨和牙齿位置的变化,统计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SNA角减小(P<0.05),SNB角变化不明显(P>0.05),Go/Me、co/OLP、ML/NSL增大,ANB角减小,pg/OLP增大,下切牙角增加,上切牙角减小(P<0.05);覆盖情况改善,其中骨因素44.64%,牙因素55.36%;下磨牙前移,磨牙关系得以改善,其中骨因素65.65%,牙因素34.35%。结论HGAC矫治骨性Ⅱ类1分类错,可有效地内收远移上牙列,刺激髁突和关节窝的改建,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在前牙覆盖改善中,牙因素大于骨因素;在磨牙关系改善中,骨因素大于牙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1分类错 头帽肌激动器 PANCHERZ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mon-Ⅲ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那宾 白雪芹 刘学恒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Damon-Ⅲ自锁托槽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治疗前后的硬组织变化。方法选择采用Damon-Ⅲ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和MBT矫治技术治疗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各20例,均采用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的治疗方案,未额外使用增... 目的探讨Damon-Ⅲ自锁托槽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治疗前后的硬组织变化。方法选择采用Damon-Ⅲ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和MBT矫治技术治疗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各20例,均采用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的治疗方案,未额外使用增强支抗的装置,治疗前后拍摄患者头颅侧位X线片并进行测量。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上下颌骨矢状向变化不明显,垂直向有增大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牙性指标均有变化,但略有不同。结论Damon-Ⅲ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和MBT矫治技术均可快速高效地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后牙支抗消耗较少,但是Damon-Ⅲ自锁托槽矫治技术使患者的前牙转距丧失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on-Ⅲ自锁托槽 安氏类1分类错畸形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固定斜面导板打开咬合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峰 段银钟 冯彬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 :分析固定斜面导板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 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应用固定斜面导板治疗患者 18例 ,男 10例 ,女 8例 ;空白对照组 12例 ,男 6例 ,女 6例 ;年龄 11.5~ 13 .8岁 ,平均 12 .4岁 ;ANB... 目的 :分析固定斜面导板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 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应用固定斜面导板治疗患者 18例 ,男 10例 ,女 8例 ;空白对照组 12例 ,男 6例 ,女 6例 ;年龄 11.5~ 13 .8岁 ,平均 12 .4岁 ;ANB≥ 5° ,GoGn SN≤ 3 8° ,磨牙尖对尖到完全远中关系的Ⅱ类 1分类患者。收集治疗 (观察 )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 ,测量项目 17项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治疗组的ANB减小 ,下颌体增长 ,矢状关系改善 ,覆盖减小 ;②治疗组前面高 ,后面高显著增加 ,而后面高 /前面高减小 ,垂直关系得到改善 ;③治疗组下第一恒磨牙显著萌长 ,咬合打开 ,覆牙合减小。结论 :固定斜面导板可以刺激下颌体生长 ,改善面部比例关系 ,是一种有效的打开咬合 ,调整牙合位的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错He 固定斜面导板 测颅法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的髁突运动轨迹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建霞 邓锋 +3 位作者 宋锦璘 张翼 范小平 秦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432-1435,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者髁突运动轨迹的特征及其与正常者的差异。方法选取青少年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和正常各25例,应用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computer aided diagnosis axiograph,CADI-AX)记录各种下颌运动时... 目的探讨青少年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者髁突运动轨迹的特征及其与正常者的差异。方法选取青少年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和正常各25例,应用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computer aided diagnosis axiograph,CADI-AX)记录各种下颌运动时其髁突的运动轨迹。结果实验组双侧髁突开闭口轨迹运动幅度减小、位移量小于正常者(P<0.05);前伸后退轨迹前伸幅度增加,位移量大于正常者(P<0.05);侧方运动时,非工作侧髁突在矢状面上的轨迹较前伸轨迹向前下方倾斜度增加。髁突位移5mm时矢状面倾斜度在各种下颌运动时均大于正常者(P<0.05)。结论实验组髁突运动轨迹与正常相比有显著差异,可能与其髁突位置、前牙覆覆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运动 正常[牙合] 安氏^1类错[牙合] 描记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治疗骨性Ⅱ类错作用机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牛百平 叶湘玉 +2 位作者 王晓荣 司新芹 李湘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34-436,共3页
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acti-vator,activator结合headgear(ACHG)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Ac-tivator组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ACHG组,患者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均为男10~13岁;女9~12岁,ANB角大... 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acti-vator,activator结合headgear(ACHG)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Ac-tivator组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ACHG组,患者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均为男10~13岁;女9~12岁,ANB角大于5°。覆盖大于7mm,后牙远中关系,收集治疗前后X钱头影测量侧位片,测量项目28项,在SAS统计分析软件中进行结果分析,结果:①两组上颌骨的生长均受到抑制,ANB角均减小,ACHG组变化更为明显,两组下颌骨均显著生长。②ACHG组下颌平面角得以保持,面A组明显增大,两组间有差异。③两组上切牙均内收,A组下切牙唇倾,而ACHG组保持不变,ACHG组上颌磨牙有后移,而A组不变。结论:Activator的齿代偿性变化明显,而ACHG则相对的表现出骨性改善的明显,且控制了下颌平面角及下切牙的唇倾度。不失为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HE 安氏类错He 矫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除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子扬 李玉如 黄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通过对拔除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拔除磨牙的适应证,以期为临床选择方法提供指导。方法选择12例患者,根据情况分别拔除上颌第二或第一磨牙以及下颌第三磨牙,均采用MBT技术矫治。比较... 目的通过对拔除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拔除磨牙的适应证,以期为临床选择方法提供指导。方法选择12例患者,根据情况分别拔除上颌第二或第一磨牙以及下颌第三磨牙,均采用MBT技术矫治。比较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结果的差异。结果在10项测量指标中,有4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种差异集中反映了2种治疗方法在牙性变化和骨性变化中的不同。结论拔除磨牙可以成功矫治安氏Ⅱ类错畸形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 磨牙 安氏类错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矫治对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鑫琪 岑啸 刘钧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9-593,共5页
目的评估使用功能矫治对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Pub Med、Cochrane图书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库,纳入所有使用功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 目的评估使用功能矫治对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Pub Med、Cochrane图书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库,纳入所有使用功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进行矫治并评估髁突位置变化的临床对照研究。2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并提取数据,运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6篇,共6项研究(5项高质量研究,1项微低质量研究)。与治疗前相比,Herbst矫治器治疗后关节间隙无明显改变,而使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后关节后间隙平均增加0.31 mm(P<0.000 01)且关节前间隙平均减少0.32 mm(P<0.000 01)。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可以使髁突位置前移,改善Ⅱ类磨牙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治器 安氏类错 髁突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