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率变异阈作为无创运动生理阈值识别手段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邓雨潇 汤春雪 +3 位作者 曾显湘 张严焱 吴迎 石丽君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80,共13页
心率变异阈(heart rate variability thresholds,HRVTs)是递增负荷运动中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随运动强度变化而出现的生理拐点,是一种无创、便捷的阈值判定方法。研究通过整理汇总国内外相关研究,针对HRVTs生理机制... 心率变异阈(heart rate variability thresholds,HRVTs)是递增负荷运动中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随运动强度变化而出现的生理拐点,是一种无创、便捷的阈值判定方法。研究通过整理汇总国内外相关研究,针对HRVTs生理机制、与传统阈值的一致性及识别定位方法等问题进行综述。研究表明,HRVTs与传统运动生理阈值一样存在2个生理拐点——HRVT1和HRVT2,基于HRV参数其判定方法可分为时域、频域和非线性分析3种。在选择适宜分析方法的前提下,HRVTs与传统阈值具有一致性,即存在可替代性:时域分析参数可能更适合判断HRVT1;频域分析参数需经适宜处理后,方可应用于判断HRVTs;非线性分析中的去趋势波动分析法是对2个HRVTs生理阈值均具有判断潜能的新方法,且可能对判断HRVT2具有更高的精度,而对HRVT1的精确判断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基于当前HRVTs存在研究异质性、HRV参数较多及人群研究差异等问题,建议未来应围绕HRV参数开展标准化分类研究,以确保研究具有可对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心率变异阈 自主神经系统 递增负荷运动 无氧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锻炼规律健康成年人最大心率与无氧阈心率推算公式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琨 张明军 +1 位作者 苟波 王翠萍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4-720,768,共8页
目的通过递增负荷运动实验(GXT),测试无锻炼规律健康成年人的最大心率(HRmax)与无氧阈心率(ATHR),建立最大心率与无氧阈心率推算公式,为在大众科学健身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身体健康、无锻炼规律的健康成年人665名(年龄20~5... 目的通过递增负荷运动实验(GXT),测试无锻炼规律健康成年人的最大心率(HRmax)与无氧阈心率(ATHR),建立最大心率与无氧阈心率推算公式,为在大众科学健身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身体健康、无锻炼规律的健康成年人665名(年龄20~59岁,其中男性315名,女性350名)为测试对象,采用功率车GXT测试获得其最大有氧能力测试结果,运用统计学方法建立最大心率与无氧阈心率与年龄之间关系的推算公式;并将GTX实测结果与目前普遍采用的国外同类的4个最大心率和靶心率推算公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最大心率为因变量,年龄为自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最大心率拟合公式为HRmax=196.86-0.74×年龄(P<0.001)。从组内相关系数来看,GTX最大心率测试值与Fox的最大心率公式计算值之间相关系数最高,与Astrand的最大心率公式计算值之间的相关系数次之,与Tanaka和Gelish的最大心率公式计算值之间的相关系数最低,4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73、0.70、0.70,均介于0.61~0.80,属于强相关。以无氧阈心率为因变量,年龄为自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无氧阈心率拟合公式为ATHR=155.78-0.60×年龄(P<0.001);GTX测试无氧阈心率测试值与杨静宜等的靶心率公式计算值其组内相关系数为0.60,属于中等程度相关。结论根据GXT测试结果拟合的最大心率公式为HRmax=196.86-0.74×年龄,与普遍使用的4个最大心率公式计算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但拟合公式最大心率推算结果均小于这4个推算公式所得到的结果。通过GXT测试结果拟合的无氧阈心率公式为ATHR=155.78-0.60×年龄,可以为锻炼者有氧运动提供有效和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递增负荷运动测试(GXT) 最大心率 无氧阈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康复有氧运动不同强度设定方法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功亮 杨坚 +2 位作者 王人卫 李擎 范利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50-955,共6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康复不同有氧运动强度设定方法的一致性,为基层康复机构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有氧运动提供安全有效的强度设定方法。方法 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选取本院低、中危冠心病患者25例,采集安静心率和年龄等基本信息,进行心肺运动试... 目的探讨冠心病康复不同有氧运动强度设定方法的一致性,为基层康复机构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有氧运动提供安全有效的强度设定方法。方法 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选取本院低、中危冠心病患者25例,采集安静心率和年龄等基本信息,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获取无氧阈和峰值摄氧量。休息1 d后,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分别使用无氧阈法、峰值摄氧量法、心率储备法、年龄预计法和安静心率+20法计算靶心率,比较不同方法确定靶心率的相关性与一致性。结果年龄预计法确定的靶心率与无氧阈法无显著性相关(r=-0.131,P>0.05),两者存在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安静心率+20法所推算的靶心率与无氧阈法无显著性相关(r=0.372,P>0.05);峰值摄氧量法确定的靶心率与无氧阈法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相关(r=0.872,P<0.01),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Bland-Altman检验显示两种方法具有一致性;心率储备法确定的靶心率与无氧阈法之间存在非常高度显著性相关(r=0.836,P<0.001),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Bland-Altman检验显示两种方法具有一致性。结论年龄预计法、安静心率+20法确定的有氧运动靶强度与无氧阈法不具有相关性和一致性;心率储备法、峰值摄氧量法确定的有氧运动靶强度与无氧阈法相关,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有氧运动 无氧阈 6分钟步行试验 靶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的血流限制对递增速度跑运动中心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魏文哲 孙科 +3 位作者 赵之光 丁萌 王明波 肖卓威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3,29,共7页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的血流限制对周期性有氧运动中的心率、无氧阈、最大摄氧量等心肺耐力指标的影响,对于研究和实施限制血流条件下的周期性有氧运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在对受试者下肢进行4种不同压力血流限制的情况下,探究进行...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的血流限制对周期性有氧运动中的心率、无氧阈、最大摄氧量等心肺耐力指标的影响,对于研究和实施限制血流条件下的周期性有氧运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在对受试者下肢进行4种不同压力血流限制的情况下,探究进行递增负荷跑步运动时心肺功能的变化。方法:以8名健康青年男性为实验对象,在腿部近心端用40mmHg捆绑压力捆绑5cm宽专用加压训练绑带,并在加压带气压压力分别为80mmHg、160mmHg、240mmHg条件下进行递增跑运动,直至力竭。运动中通过心肺运动功能评估系统连续测量心率和呼气成分,获得无氧阈强度、最大摄氧量强度和力竭时的各项指标,并将所有结果与不佩戴加压带的递增跑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不加压条件相比,在80mmHg、160mmHg、240mmHg的加压条件下,1)无氧阈速度均显著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5.4%,8.9%,13.0%(P<0.001);无氧阈强度下的每公里摄氧量均显著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4.0%,4.9%,5.2%(P<0.05);无氧阈强度下的每公里心脏搏动次数均显著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8.8%,11.2%和12.6%(P<0.01);2)最大摄氧量速度均显著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4.2%(P<0.05),7.1%(P<0.01),9.1%(P<0.001);最大摄氧量分别下降1.5%(P>0.05),8.3%(P<0.05),9.8%(P<0.05),而最大摄氧量心率则无显著变化;3)最大通气量、最大心率以及运动后血乳酸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在下肢近心端捆绑5cm宽度的加压绑带产生的动作改变,会使无氧阈速度和最大摄氧量速度下降约1.5%和1.7%。而加压绑带的气压压力每升高100mmHg则会使无氧阈速度和最大摄氧量速度均下降约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 血流限制 心率 无氧阈 最大摄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心肺运动试验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国栋 唐丽 +3 位作者 刘杰 林伟 张焱 左雪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33-840,共8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心肺运动试验的临床特点和功能能力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博爱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同期行心肺运动试验测试的患者,其中冠脉临界病变组184例,非冠心病组73例。比较两组症状... 目的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心肺运动试验的临床特点和功能能力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博爱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同期行心肺运动试验测试的患者,其中冠脉临界病变组184例,非冠心病组73例。比较两组症状、基线资料、实验室和超声心动图数据、心肺运动试验结果,并观察1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脉临界病变组男性比例显著升高(χ^(2)=15.857,P<0.001),有吸烟史(χ^(2)=9.067,P=0.003)、高血压病史(χ^(2)=15.087,P<0.001)、高脂血症病史(χ^(2)=13.507,P<0.001)的比例明显升高;糖化血红蛋白(Z=2.431,P=0.015)和超敏C-反应蛋白(Z=2.108,P=0.035)水平偏高;达到无氧阈比例明显偏低(χ^(2)=10.702,P=0.001);无氧阈时的心率和呼吸交换率降低(Z>2.156,P<0.05);两组1年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1.000)。结论冠脉临界病变患者心肺功能有所降低,应控制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心肺运动试验 心率 摄氧量 无氧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男生“阳光长跑”个体无氧阈心率回归方程的建立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国军 刘亚 刘石军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138,共7页
旨在通过实验研究建立高中生"阳光长跑"个体无氧阈心率回归方程,使每个学生可以获得个体适宜负荷强度,并以此控制跑速。第1阶段通过文献初选,再通过专家问卷法对初选指标做进一步筛选,然后对确定的指标进行实验测试,以无氧阈... 旨在通过实验研究建立高中生"阳光长跑"个体无氧阈心率回归方程,使每个学生可以获得个体适宜负荷强度,并以此控制跑速。第1阶段通过文献初选,再通过专家问卷法对初选指标做进一步筛选,然后对确定的指标进行实验测试,以无氧阈心率为因变量,筛选出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建立个体无氧阈回归方程;第2阶段用回归方程计算的无氧阈心率与实测无氧阈心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回代检验;第3阶段以回归方程计算出的无氧阈心率作为负荷强度进行为期12周训练,以检验实践应用效果。结果显示:(1)实验对象推测值与实际观察值经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推测值与实际观察值进行相关分析再次应证其一致性较高(r=0.889,P<0.001)。(2)12周训练后,实验组前后VO2max比较有显著提升(P<0.01),对照组VO2max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VO2max比较,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高中男生"阳光长跑"活动推荐使用个体无氧阈心率作为负荷强度监控指标,个体无氧阈心率回归方程为:Y=111.537+6.076x1-0.2821x2-0.569x3+9.944x4(其中,x1为年龄,x2为身高、x3为基础心率,x4为体表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理学 无氧阈心率 靶心率 有氧耐力 回归方程 阳光长跑 高中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无氧阈测试法在赛艇运动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宋高晴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4-65,76,共3页
采用两种不同的无氧阈测试方法(乳酸法和Conconi法)对赛艇运动员进行测试,并比较其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其无氧阈血乳酸值无显著性差异,无氧阈心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心率之间的差异有可能是由最大乳酸稳定状态下的个体乳酸阈最大速度... 采用两种不同的无氧阈测试方法(乳酸法和Conconi法)对赛艇运动员进行测试,并比较其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其无氧阈血乳酸值无显著性差异,无氧阈心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心率之间的差异有可能是由最大乳酸稳定状态下的个体乳酸阈最大速度引起的,在赛艇训练中以Conconi测试的心率拐点作为无氧阈训练的评定指标更有利于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氧阈 赛艇运动员 血乳酸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累进递增负荷与有累进递增负荷测定无氧阈结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勤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57,共2页
通过 10名体育专业健康男性大学生在Jacger程控跑台上分别进行有累进递增负荷与无累进递增负荷 ,并在实验中测定各档跑速时的相应心率 (HR)和血乳酸值 (HLa)。结果无累进递增负荷的AT值明显推迟出现 ;进一步研究发现采用无累进递增负荷... 通过 10名体育专业健康男性大学生在Jacger程控跑台上分别进行有累进递增负荷与无累进递增负荷 ,并在实验中测定各档跑速时的相应心率 (HR)和血乳酸值 (HLa)。结果无累进递增负荷的AT值明显推迟出现 ;进一步研究发现采用无累进递增负荷测定的AT值更能科学地反映机体的实际水平 ,能对评价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和指导运动训练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累进递增负荷 有累进递增负荷 无氧阚 心率 血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儿童少年通气阈特征的探讨
9
作者 关英华 张玉青 +2 位作者 朱一力 梁蕾 洪峰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46-49,共4页
本文报告215 名10~19 岁男性儿童少年在跑台上做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时达通气阈(VT)和最大耗氧量(V·O2m ax)时各指标的变化。受试者按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表明:男童达通气阈(VT)时在10~15 岁... 本文报告215 名10~19 岁男性儿童少年在跑台上做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时达通气阈(VT)和最大耗氧量(V·O2m ax)时各指标的变化。受试者按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表明:男童达通气阈(VT)时在10~15 岁期V·O2、V·O2/HR、MV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5~17 岁期间保持稳定;18、19 岁年龄组达峰值;VT时V·O2 占V·O2m ax 百分比在50.7% ~56.4% 之间;V·O2 相对值、V·O2 /LBM 均未见随年龄增长的规律;HR在150~164 次/m in 范围之间,占HRm ax 的75.4% ~79.8% ;VT时V·O2 、V·O2 /HR与V·O2m ax 时对应值呈高度相关(0.88、0.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阈 无氧阈 耗氧量 心率 儿童 少年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气无氧阈模型与最大心率百分比法建立甲基苯丙胺戒断者的运动强度处方——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静松 郑澜 +8 位作者 谷文志 曹雨柔 苏通明 张文怡 晏官官 连金佩 潘建强 周剑 张军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66,共7页
目的:探讨两种运动强度处方对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戒断者心肺适能的改善效果,并比较两者的优良性。方法:75名男性MA戒断者被随机分为3组:不运动对照组、最大心率百分比(percentage of _(max)imum heart rate,%HR_(max))组、... 目的:探讨两种运动强度处方对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戒断者心肺适能的改善效果,并比较两者的优良性。方法:75名男性MA戒断者被随机分为3组:不运动对照组、最大心率百分比(percentage of _(max)imum heart rate,%HR_(max))组、通气无氧阈(ventilatory anaerobic threshold,VAT)组。运动组执行每天50 min,每周5天,共12周,但运动强度不同的有氧训练方案:1)采用%HR_(max)法设定运动强度(64%~76%HR_(max));2)采用VAT心率值设定运动强度。结果:与运动前相比,运动后%HR_(max)组的VO_(2max)显著升高(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糖显著降低(P<0.05);VAT组的VO_(2max)、最大心率显著升高(P<0.05,P<0.01),体质量、腰围、体脂率、甘油三酯和血糖显著降低(P<0.05)。与%HR_(max)组相比,VAT组在12周时体脂率显著降低(P<0.05),最大心率和VO_(2max)显著升高(P<0.05),且VAT组所有受试者均产生了个体VO_(2max)训练反应。结论:基于VAT和%HR_(max)法建立的运动强度处方均能降低MA戒断者血糖和血脂,但基于VAT的运动强度处方能够显著提高VO_(2max)并引起更多的个体VO_(2max)训练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无氧阈 最大心率百分比 有氧运动 VO_(2m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