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esthetics, Politics, and Art in American Novel 被引量:1
1
作者 Emory Elliott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3,共11页
Literature was viewed as a form of cultural production that should be a vehicle for a different practice of representation, a representation of “art” works, through its aesthetic function to enlighten its audience r... Literature was viewed as a form of cultural production that should be a vehicle for a different practice of representation, a representation of “art” works, through its aesthetic function to enlighten its audience rather than keep them in awe of power as the rhetorics of politics and ideology so often d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小说评论 政治制度 艺术形式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美国小说创伤叙事的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曼曼 汪承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54-256,共3页
20世纪是创伤的世纪。为了警示世人,当代美国涌现出许多以创伤为题材的杰出小说家。他们尝试用各种叙事技巧展示创伤、表达创伤,以唤起人们对遭受创伤群体的关注。本文从创伤叙事理论的发展、创伤叙事的主要类型和创伤叙事的主要特征三... 20世纪是创伤的世纪。为了警示世人,当代美国涌现出许多以创伤为题材的杰出小说家。他们尝试用各种叙事技巧展示创伤、表达创伤,以唤起人们对遭受创伤群体的关注。本文从创伤叙事理论的发展、创伤叙事的主要类型和创伤叙事的主要特征三个方面梳理20世纪美国小说,以期为读者的这方面阅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解读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美国小说 创伤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与伦理:厄普代克兔子系列小说的叙事向度 被引量:4
3
作者 黄诗海 郑芷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69-173,共5页
兔子系列小说充满生活质感的描绘演绎了当代美国社会的历史文化变迁,蕴含着作者厄普代克的历史关怀和叙事伦理。作家将现实感受、历史理解和叙事活动有机结合,激起读者的对历史的想象、发问和反思,启迪读者对生活意义的探讨,展示了一个... 兔子系列小说充满生活质感的描绘演绎了当代美国社会的历史文化变迁,蕴含着作者厄普代克的历史关怀和叙事伦理。作家将现实感受、历史理解和叙事活动有机结合,激起读者的对历史的想象、发问和反思,启迪读者对生活意义的探讨,展示了一个当代文学家所特有的历史意识、叙事方式和伦理倾向。厄普代克用他独特的思维观念来审视历史,通过生活化的历史叙事探询个体的存在和社会的走向,引领读者准确理解历史、观察现实、展望未来。因此,厄普代克关于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的叙述实际上是一种价值行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与伦理构成了兔子系列小说的叙事向度,也使兔子系列小说成为一种蕴含特殊意义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子系列小说 历史 叙事伦理 叙事向度 厄普代克 美国现代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文本价值论 被引量:6
4
作者 胡铁生 宁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8-147,共10页
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评价中,“不确定性”特征是否定派对其进行攻击的焦点之一。事实上,文本结构和故事叙事策略是作品的外部表现形式,思想内涵(即内容)则是作品的灵魂,两者只有达成统一,作品才能取得成功,而以美国当代小说为代表... 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评价中,“不确定性”特征是否定派对其进行攻击的焦点之一。事实上,文本结构和故事叙事策略是作品的外部表现形式,思想内涵(即内容)则是作品的灵魂,两者只有达成统一,作品才能取得成功,而以美国当代小说为代表的欧美后现代主义小说文本恰恰体现出这种机制。约瑟夫 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和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两部黑色幽默和反讽小说是对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形式与内容关系的最好注解:其小说的文本结构和叙事策略表现出后现代主义作家的文艺美学价值追求;而在其看似轻松、滑稽、悖论式话语、碎片加拼接、非线性叙事等书写方式构成的故事表层结构之下却清晰地表达出作家的创作思想倾向,体现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政治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与内容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 《第二十二条军规》 《五号屠场》 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黑色幽默小说及其忧患意识——以《第二十二条军规》和《五号屠场》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侯晓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4-129,共6页
黑色幽默是一种"从残忍中寻求乐趣"的"病态、荒诞的幽默"。在黑色幽默小说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和《五号屠场》中,作家通过对悖理逆情事件、"反英雄"人物、荒诞军规和血腥场面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美... 黑色幽默是一种"从残忍中寻求乐趣"的"病态、荒诞的幽默"。在黑色幽默小说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和《五号屠场》中,作家通过对悖理逆情事件、"反英雄"人物、荒诞军规和血腥场面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美国人的生活现状,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国家前途、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黑色幽默小说也因此在批判荒谬至极的极权社会和构建新的社会秩序方面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幽默 美国小说 忧患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文艺复兴”的重要篇章——两次大战期间的美国小说思潮述评 被引量:4
6
作者 傅景川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4-81,共8页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小说 ,成就尤显卓著。它作为综合体现美利坚民族文化意识的最重要文学样式 ,充分显示了美国文学的现代性、多样性和独创性 ,并从不同的侧面 ,反映了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的各种冲突和矛盾 。
关键词 美国小说 思潮 文化意识 社会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于官方叙事的空白处:当代美国历史小说的历史修正 被引量:4
7
作者 虞建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105,186,共10页
在新历史主义思潮影响下,当代美国文坛呈现出以小说形式重写历史的热情。美国历史上一些争议事件与法案,屡屡被作家们用作素材进行想象性再现,凸显官方历史叙事缺失和淡化的部分,意在打破线性叙事,引向对历史的再认识。文章不是小说个... 在新历史主义思潮影响下,当代美国文坛呈现出以小说形式重写历史的热情。美国历史上一些争议事件与法案,屡屡被作家们用作素材进行想象性再现,凸显官方历史叙事缺失和淡化的部分,意在打破线性叙事,引向对历史的再认识。文章不是小说个案的详细解析,而以扫描与点评的方式从整体上呈现当代美国作家的政治介入和对抗书写,并试图从这幅全景图中提出关联性的思考,说明历史沿袭至今的美国国家意志对“他者”实施的权力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美国小说 新历史小说 新历史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早期小说译介在中国 被引量:5
8
作者 文珊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43-46,共4页
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早期小说在中国的译介成绩卓越。译介最早的美国小说是UncleTom'sCabin,译介最多的美国早期小说家是MarkTwain。尽管如此,美国早期小说译介在中国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没有一个美国小说家在我国享有编全... 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早期小说在中国的译介成绩卓越。译介最早的美国小说是UncleTom'sCabin,译介最多的美国早期小说家是MarkTwain。尽管如此,美国早期小说译介在中国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没有一个美国小说家在我国享有编全集的荣誉;二是因为中国译介外国文学时往往与国内社会现实紧密相联,造成了厚此薄彼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小说翻译 小说介绍 中国 《黑奴吁天录》 林纾 创作手法 创作题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现代性批判 被引量:4
9
作者 蒙柱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3-97,共5页
在后现代主义美学与文化、哲学、政治经验相互交织的视域之中,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继承了现代主义艺术的批判主题,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国家权力和政治制度进行了激烈批判,并且延伸到对于为政治所操纵的宗教、科技的批判。在大众文化的影响... 在后现代主义美学与文化、哲学、政治经验相互交织的视域之中,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继承了现代主义艺术的批判主题,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国家权力和政治制度进行了激烈批判,并且延伸到对于为政治所操纵的宗教、科技的批判。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还表现出其商业化的一面,在对现代性进行批判和解构的同时解构了自身批判的严肃性。这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现代性批判的两面性。在美国作家冯内古特、纳博科夫和品钦等人的作品中,这种现象都有所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 现代性批判 主题 政治 两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美国小说叙事特点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颖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7-92,共6页
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其晦涩、难懂为显著特点,原因在于后现代文学为了表明其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态度,作品在主题、语言和叙事方法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文学,甚至不同于现代主义文学。本文就后现代美国文学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以... 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其晦涩、难懂为显著特点,原因在于后现代文学为了表明其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态度,作品在主题、语言和叙事方法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文学,甚至不同于现代主义文学。本文就后现代美国文学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以期有助于对后现代文学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美国小说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小说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重复与自我塑造:福克纳、沃尔夫、沃伦和泰特作品中的历史意识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欣 石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6-91,共6页
对于福克纳等南方作家来说,家族与个人的历史是对过去的重复,过去成为理解现在的关键;对过去的寻觅是为了恢复并重建失去的秩序。但这种对过去历史的解读是带有差异性的重复,具有消解宏大历史的力量。历史的线性时间的断裂有助于释放被... 对于福克纳等南方作家来说,家族与个人的历史是对过去的重复,过去成为理解现在的关键;对过去的寻觅是为了恢复并重建失去的秩序。但这种对过去历史的解读是带有差异性的重复,具有消解宏大历史的力量。历史的线性时间的断裂有助于释放被宏大历史遮蔽的个人历史。这种对个体的书写最终参与到对美国南方的塑造或想象中。在社会文本与文学文本的交流协商中,社会话语与文本话语的互文中,虚构南方与现实南方的差异中,南方作家的历史意识进入文本,再现并建构了另一个南方,取得叙事的权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学 小说 南方作家 福克纳 历史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份建构中的双重话语——谈美国黑人女作家的创作思想和作品主题 被引量:12
12
作者 骆洪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96-101,共6页
美国黑人女作家的创作思想和作品主题突出反映了黑人女性积极建构种族文化身份以及女性身份的愿望,揭示了黑人女性所受的双重苦难———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黑人女小说家的创作思想集中表现在她们的作品之中,反映了黑人女性在白人为主... 美国黑人女作家的创作思想和作品主题突出反映了黑人女性积极建构种族文化身份以及女性身份的愿望,揭示了黑人女性所受的双重苦难———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黑人女小说家的创作思想集中表现在她们的作品之中,反映了黑人女性在白人为主导和男权统治的社会环境中积极建构种族身份、寻找自我的经历。这些小说家们的努力不仅促进了黑人女性意识的发展,也推动了美国文学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建构 美国黑人女作家 黑人女性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理论在当代美国小说中的嬗变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本标 《山东外语教学》 2015年第1期90-95,共6页
自"9·11"恐怖事件以后,当代美国小说家对社会风险的忧虑加剧,他们在小说中更为敏锐地反映了人们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对于当代美国小说研究而言,新兴的社会科学——"风险理论"或许可以用来解读部分非常出色的小... 自"9·11"恐怖事件以后,当代美国小说家对社会风险的忧虑加剧,他们在小说中更为敏锐地反映了人们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对于当代美国小说研究而言,新兴的社会科学——"风险理论"或许可以用来解读部分非常出色的小说家如德里罗和鲍尔斯的作品。他们把小说人物放置在具有多重风险的社会环境中,让他们去挑战传统的认知方式,获取恶劣条件下生存和死亡的体验,从而再现了复杂的全球性技术经济等风险体系,拓展了后现代小说的多元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理论 当代美国小说 嬗变 德里罗 鲍尔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汉学视阈中的近代小说研究及其学术史意义——以韩南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莉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0,共6页
近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未能清晰地呈现应有的地位和意义。西方汉学家将中国近代小说置于世界文学的视野中展开研究,会通中西,另辟蹊径,引入文学研究及小说文本之外的学术视野,发掘了诸多新的文学史料,成为改变中国近代文学学术格... 近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未能清晰地呈现应有的地位和意义。西方汉学家将中国近代小说置于世界文学的视野中展开研究,会通中西,另辟蹊径,引入文学研究及小说文本之外的学术视野,发掘了诸多新的文学史料,成为改变中国近代文学学术格局的重要因素。文章以汉学家韩南为中心,从学术史的角度可考察美国汉学视域中的中国近代小说研究特色及其学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汉学 近代小说 韩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爱的伦理限度——《男人与天使》中的母性观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76-86,125,共11页
"母爱"长期以来被当作母性的重要参数与母亲身份捆绑在一起,成为母亲赖以存在的伦理向度。然而当代美国小说家玛丽·戈登在《男人与天使》中对该伦理向度进行了置疑,展示了母爱的伦理限度及建构性,为母亲的多样性存在发... "母爱"长期以来被当作母性的重要参数与母亲身份捆绑在一起,成为母亲赖以存在的伦理向度。然而当代美国小说家玛丽·戈登在《男人与天使》中对该伦理向度进行了置疑,展示了母爱的伦理限度及建构性,为母亲的多样性存在发出了独特的声音。本文从母爱的本体性、错位性和异质性三个角度来讨论小说中体现的母爱的伦理限度,即:母爱并非单向的维度,成为爱的主体是打破传统的伦理限度,使母爱最终走向无限的重要途径;母亲的爱很可能指向的是其他孩子,这是理解母爱需要突破的一个伦理维度;母爱是各种矛盾情感的统一体,接纳包括"恨"在内的消极情感将有助于通过对母爱的伦理限度的认可,消解母亲在各种力量中遭受的挤压,从而获得更为繁茂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人与天使》 母爱 伦理限度 母性 美国当代小说 玛丽.戈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具下的叙述:美国黑人女性小说作者型叙述声音的权威 被引量:3
16
作者 方小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8-135,共8页
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社会历史语境的限制,黑人女作家只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有限叙述策略来讲述女性的故事。为了建构自己声音的权威,黑人女性小说家在该时期主要采取了作者型叙述交流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模糊了叙述者的种族与性别身份,... 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社会历史语境的限制,黑人女作家只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有限叙述策略来讲述女性的故事。为了建构自己声音的权威,黑人女性小说家在该时期主要采取了作者型叙述交流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模糊了叙述者的种族与性别身份,另一方面第三人称作者型叙述声音模仿历史叙述,显得相对客观,有利于建构黑人女性声音的可信度,从而有利于建构女性声音的权威。左拉·尼尔·赫斯顿、波勒·马歇尔和托妮·莫里森都是带着这种性别模糊的"他"面具,偷偷参与以男性为主宰的社会话语权威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非裔黑人女性小说 黑人女性小说家 作者型叙述交流 声音的权威 左拉·尼尔·赫斯顿 波勒·马歇尔 托妮·莫里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美敌托邦小说的生态书写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言红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8-133,共6页
敌托邦小说与生态思想有内在的契合。生态主义重视从思想和文化角度对人类驾驭自然进行批判,试图通过挖掘深层次的根源来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达到平衡。敌托邦文学同样重视思想与文化的批判,它的危机意识涵盖得更广,而这些危机与环境... 敌托邦小说与生态思想有内在的契合。生态主义重视从思想和文化角度对人类驾驭自然进行批判,试图通过挖掘深层次的根源来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达到平衡。敌托邦文学同样重视思想与文化的批判,它的危机意识涵盖得更广,而这些危机与环境危机叠加在一起,勾勒出一个末日世界。为了更深入地挖掘这二者的深层联系,文章选取了北美敌托邦小说中的一些经典文本,从对自然精神价值的原初体验,循环时间观中的自我和自然,在倾听中存在的"物我合一",艺术对自然的回应这几方面来探讨这一亚文类中蕴含的生态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 敌托邦小说 生态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浪汉小说对美国小说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志斌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4-89,共6页
一般说来,美国最早的流浪汉小说传统,可以追溯到19世纪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的《瑞普.凡.温克尔》,而真正标志着美国流浪汉小说达到第一座艺术高峰的作品,则是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到了20世纪,美国流浪汉文学的声誉,又... 一般说来,美国最早的流浪汉小说传统,可以追溯到19世纪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的《瑞普.凡.温克尔》,而真正标志着美国流浪汉小说达到第一座艺术高峰的作品,则是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到了20世纪,美国流浪汉文学的声誉,又主要是建立在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索尔.贝娄的《奥吉.马奇历险记》、杰克.克茹亚克的《在路上》和威廉.肯尼迪的《流浪汉》之上。这些作品继承了欧洲流浪汉小说的艺术传统,同时也反映出了鲜明的时代风貌与独特的美国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汉小说 人物形象 美国文学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诗学文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以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秀凤 王春霞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59,共6页
面对英美文学课程在我国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日益边缘化的现状,我们提出采用认知诗学教学模式以切实提高英美文学教学的效度,恢复英美文学的专业本体地位。本文介绍该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理论基础、实施步骤,并以伍尔芙的意识流小说《... 面对英美文学课程在我国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日益边缘化的现状,我们提出采用认知诗学教学模式以切实提高英美文学教学的效度,恢复英美文学的专业本体地位。本文介绍该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理论基础、实施步骤,并以伍尔芙的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为例,展示具体的实施过程。本文最后总结该模式实施的效果和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诗学 英美文学教学 意识流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的奥德赛:从弗兰岑的“纠正”看当代美国文化走向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4-160,共7页
面对大众传媒及消费社会对传统小说身份的冲击,当代美国作家乔纳森·弗兰岑发出重构社会小说的文学宣言,并在其代表作《纠正》中进行了诠释。弗兰岑主张以"悲剧现实主义"作为社会小说的新方向,通过真实呈现世界的本真面... 面对大众传媒及消费社会对传统小说身份的冲击,当代美国作家乔纳森·弗兰岑发出重构社会小说的文学宣言,并在其代表作《纠正》中进行了诠释。弗兰岑主张以"悲剧现实主义"作为社会小说的新方向,通过真实呈现世界的本真面目维护小说的艺术主体性,在此理念下,《纠正》以微缩的家庭视角和聚焦个体人物"自我"的危机,展现了当代美国社会传统价值观式微的文化危机。从弗兰岑的文学创作观、《纠正》的人物刻画、当代消费社会危机及后现代主义身份文学与多元文化现状等多个层面,以及不同领域对"自我"主题的共同关注与不同指涉中,可以看出当代美国文学及文化界"回归传统"的保守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纳森·弗兰岑 《纠正》 社会小说 当代美国文学 多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