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杨叶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滨豪 李文静 +4 位作者 李文忠 张羽嘉 刘闵豪 彭建 肖兴翠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37-143,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赤杨叶容器育苗关键因素基质配比、缓释肥用量、容器规格的组合对2年生幼苗的生长指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有利于幼苗生长和质量积累的育苗方案,为优化赤杨叶容器苗培育技术提供思路。【方法】以2年生赤杨叶实生幼苗为... 【目的】通过研究赤杨叶容器育苗关键因素基质配比、缓释肥用量、容器规格的组合对2年生幼苗的生长指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有利于幼苗生长和质量积累的育苗方案,为优化赤杨叶容器苗培育技术提供思路。【方法】以2年生赤杨叶实生幼苗为材料,设置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共9个处理,探究关键因素对2年生赤杨叶容器苗生长及质量的影响,并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种因素中,不同基质配比对赤杨叶容器苗苗高和高径比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对地径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不同基质的pH值、有机质、水解氮、容重与容器苗苗高、高径比均显著相关,总孔隙度与苗高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磷含量与高径比呈显著负相关。容器规格和缓释肥量对赤杨叶容器苗地径、苗高和高径比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法表明,A2 B2 C3为赤杨叶容器育苗最优组合。【结论】容器规格、基质配比和缓释肥用量显著影响赤杨叶容器苗的生长,培育赤杨叶容器苗的最优组合为:采用A2(10.0 cm×13.5 cm)为容器,B2(椰糠4∶泥炭4∶土2)为基质,添加C3(4 kg·m^(-3))缓释肥,可培育2年生苗高167.22 cm、地径8.44 mm的容器苗。研究结果为赤杨叶容器育苗提供了技术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器苗 赤杨叶 容器规格 基质配比 缓释肥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次生林甜槠和拟赤杨不同分解程度叶凋落物混合分解动态研究
2
作者 高建新 兰勇 +8 位作者 龚雨 周天玲 赖礼萍 郑崇龙 徐定兰 宋庆妮 杨清培 黄冬梅 刘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9-670,共12页
【目的】旨在探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凋落物混合分解的动态机制,揭示不同分解程度凋落物混合分解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在官山样地中选取甜槠(Castanopsis eyrei)和拟赤杨(Alniphyllum f... 【目的】旨在探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凋落物混合分解的动态机制,揭示不同分解程度凋落物混合分解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在官山样地中选取甜槠(Castanopsis eyrei)和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进行凋落叶混合分解试验,分析单独和混合分解的质量损失率以及养分变化,评价分解过程中的混合效应。【结果】在分解过程的不同阶段,分解程度不同的甜槠凋落叶,包括未分解UC_(EE)和半分解SC_(EE),均显著影响拟赤杨凋落叶(A_(FT))的分解。在分解的第45周,A_(FT)+UC_(EE)的质量残留率(70.36%)显著高于A_(FT)+SC_(EE)(55.64%),而A_(FT)+SC_(EE)的质量残留率与A_(FT)(56.01%)差异不大;A_(FT)+UC_(EE)处理的养分残留率分别为有机碳(51.84%)、全氮(89.57%)、全磷(83.85%),显著高于A_(FT)+SC_(EE)处理的有机碳(38.33%)、全氮(77.91%)、全磷(73.65%),以及单独A_(FT)处理的有机碳(43.17%)、全氮(78.58%)、全磷(72.14%)。【结论】在混合分解过程中,甜槠凋落叶对拟赤杨凋落叶的分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未分解甜槠的抑制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凋落物分解 甜槠 拟赤杨 混合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土壤肥力性状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高培军 郑郁善 +3 位作者 王妍 陈礼光 李庆荣 吴大忠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99-603,共5页
通过对 1 1年生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土壤肥力测定结果表明 :杉拟混交林土壤结构体、孔隙状况、水分状况和土壤化学性质均较杉木纯林有所改善 ;各模式 0~ 2 0cm土壤 >0 .2 5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杉木纯林提高 6.2 1 % ;总孔隙度和通... 通过对 1 1年生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土壤肥力测定结果表明 :杉拟混交林土壤结构体、孔隙状况、水分状况和土壤化学性质均较杉木纯林有所改善 ;各模式 0~ 2 0cm土壤 >0 .2 5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杉木纯林提高 6.2 1 % ;总孔隙度和通气度分别较杉木纯林增加 9.87%和 1 8.0 6% ;杉拟 3∶1混交林 0~2 0cm土层的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比杉木纯林分别提高了 1 1 .96% ,2 0 .5 5 % ,2 2 .46% ;各模式土壤养分含量有所提高 ,杉拟 3∶1混交林土壤有机质比杉木纯林提高 43 .96%。这说明通过落叶阔叶树和常绿针叶树之间的混交具有较强的培肥土壤和水源涵养作用 ,对防止杉木多代连栽造成的地力衰退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拟赤杨 混交林 土壤肥力 土壤结构 土壤孔隙 土壤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拟赤杨人工混交林种内、种间竞争强度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封磊 洪伟 +4 位作者 吴承祯 程煜 王新功 廖成章 范海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6-50,共5页
将林木竞争影响空间划分为两部分:距离对象木最近的一圈竞争木所围成的面积称为内圈,主要包括地上部分对光源的竞争和地下部分对土壤资源的竞争;除内圈外,其它6m以内的竞争木所围成的面积记为外圈,主要包括地下部分对土壤资源的竞争。... 将林木竞争影响空间划分为两部分:距离对象木最近的一圈竞争木所围成的面积称为内圈,主要包括地上部分对光源的竞争和地下部分对土壤资源的竞争;除内圈外,其它6m以内的竞争木所围成的面积记为外圈,主要包括地下部分对土壤资源的竞争。在此基础上,采用Hegyi提出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CI=Nj=1∑(Dj/Di)1Lij对福建省建瓯东安林场的杉木与拟赤杨混交林中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内圈还是外圈杉木种内、种间竞争强度随林木径级的增大而减小;竞争强度顺序为:内圈杉木种内>内圈杉木与拟赤杨种间>外圈杉木种内>外圈杉木与拟赤杨种间。从而为生态学研究植物竞争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拟赤杨 竞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拟赤杨种群年龄结构与动态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蔡冰玲 范海兰 +5 位作者 宋萍 洪滔 林淑伟 刘丽香 李键 唐佳栋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2-586,共5页
以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内拟赤杨种群的调查材料为基础,利用"空间代时间"、"横向导纵向"的方法编制拟赤杨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该种群的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以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内拟赤杨种群的调查材料为基础,利用"空间代时间"、"横向导纵向"的方法编制拟赤杨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该种群的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拟赤杨种群的死亡率呈波状起伏,出现两个死亡高峰,分别出现在Ⅴ~Ⅵ、Ⅸ~Ⅹ龄级的年龄阶段。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是稳定种群,引入生命表栏目中的几个函数能很好地说明种群的结构。种群生存分析表明,拟赤杨种群生存率函数单调下降,累积死亡率函数呈单调上升,说明拟赤杨种群幼年死亡率较高,长成之后,种群趋于平衡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赤杨 种群 生命表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拟赤杨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3
6
作者 蔡冰玲 范海兰 +5 位作者 宋萍 洪滔 林淑伟 刘丽香 李键 唐佳栋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7年第1期44-47,共4页
根据6块总面积为2300m2样地的实地调查资料,采用C、I、Iδ、Ca和M*/x5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方程对梅花山保护区拟赤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比较其在不同取样尺度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拟赤杨的空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且... 根据6块总面积为2300m2样地的实地调查资料,采用C、I、Iδ、Ca和M*/x5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方程对梅花山保护区拟赤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比较其在不同取样尺度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拟赤杨的空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且在25m2取样单元上聚集密度较大,这可能是拟赤杨种群在天然条件下更新的适合面积。同时,还根据Iwao的M与x的回归方程,计算拟赤杨在不同密度和允许误差下的理论抽样面积。本研究调查获得拟赤杨的种群密度为每25m25-11株,按理论抽样面积计算至少应抽取84个25m2样方,而本研究取样样方数达92个,说明本研究测定拟赤杨为聚集分布是可信的,取样数量能达到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格局 拟赤杨 聚集度指标 取样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土壤肥力的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陈爱玲 陈青山 蔡丽萍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0年第4期284-286,共3页
通过对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及杉木纯林土壤团聚体结构、土壤养分状况及酶活性的研究表明,与杉木纯林相比,混交林土壤结构性能得到改善,供肥和保肥能力加强,各种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较好。表明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具有良好的培肥土壤... 通过对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及杉木纯林土壤团聚体结构、土壤养分状况及酶活性的研究表明,与杉木纯林相比,混交林土壤结构性能得到改善,供肥和保肥能力加强,各种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较好。表明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具有良好的培肥土壤功能,对杉木人工林的地力维持和提高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拟赤杨 混交林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赤杨杉木混交林培肥土壤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郑郁善 邱尔发 徐道旺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331-335,共5页
对11年生拟赤杨纯林、拟赤杨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土壤肥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拟赤杨杉木1:3混交林具有良好的培肥土壤能力,同时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土壤结构系数、土壤孔隙度和通气度也表现最好;其次是拟赤杨纯... 对11年生拟赤杨纯林、拟赤杨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土壤肥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拟赤杨杉木1:3混交林具有良好的培肥土壤能力,同时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土壤结构系数、土壤孔隙度和通气度也表现最好;其次是拟赤杨纯林,最差是杉木纯林.可见拟赤杨杉木1:3混交林可在我省山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赤杨 混交林 土壤肥力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拟赤杨林分类和演替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献溥 李俊清 《木本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58-471,共14页
拟赤杨林是亚热带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类型 ,属于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的一个演替阶段 ,主要见于东部中亚热带地区海拔 1 30 0m以下的红壤和黄壤山地山坡中下部环境比较湿润的地方 ,本文研究划分出 3个群丛纲和 1 3个群丛。它向常绿阔叶... 拟赤杨林是亚热带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类型 ,属于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的一个演替阶段 ,主要见于东部中亚热带地区海拔 1 30 0m以下的红壤和黄壤山地山坡中下部环境比较湿润的地方 ,本文研究划分出 3个群丛纲和 1 3个群丛。它向常绿阔叶林恢复的演替趋向 ,从 1 3个群丛之间的群落外貌 ,结构和种类组成变化的分析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落叶阔叶林 群落分类 群落演替 拟赫杨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赤杨的栽培技术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松竹 姜云飞 +2 位作者 邓光华 余林根 雷先高 《江西林业科技》 2001年第6期7-9,共3页
拟赤杨是一种生长快,干形直,用途广的优良速生阔叶树种。通过对拟赤杨的采种、育苗、造林和天然林调查,了解和掌握了该树种的生态特征和生长规律,阐述了该树种的营林主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 速生阔叶树种 拟赤杨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土壤肥力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勇来 《江苏林业科技》 1998年第3期10-13,共4页
杉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但长期的连栽会引起地力衰退。通过对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进行研究,认为混交林土壤结构状况、水分物理性质均比杉木纯林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同时0~20cm土层有机质、... 杉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但长期的连栽会引起地力衰退。通过对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进行研究,认为混交林土壤结构状况、水分物理性质均比杉木纯林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同时0~20cm土层有机质、全N、全P比杉木纯林增加12.43%、14.29%和7.32%;水解N、速效P、速效K分别增加15.49%,7.89%和6.78%,混交林土壤肥力状况明显优于杉木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拟赤杨 混交林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赤杨树干材积及鲜重按相对区分段分布格局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思统 江远清 《江西林业科技》 2000年第3期29-31,共3页
全文对不同起源不同树龄拟赤杨将其树干按高划分 1 0个相对区分段 ,探索材积与鲜重按相对区分段的分布格局。
关键词 拟赤杨 干材积 鲜重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山拟赤杨群落树种种群间联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蔡冰玲 范海兰 +2 位作者 洪伟 吴承祯 魏鑫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7-522,534,共7页
根据2×2联列表,在25 m2、50 m2和100 m23个不同取样水平下,运用方差比率法、共同出现百分率、联结系数、点相关系数和卡方检验对梅花山拟赤杨群落主要树木种群间联结关系进行分析。结合梅花山拟赤杨群落特征及区域植被特征,以25 m... 根据2×2联列表,在25 m2、50 m2和100 m23个不同取样水平下,运用方差比率法、共同出现百分率、联结系数、点相关系数和卡方检验对梅花山拟赤杨群落主要树木种群间联结关系进行分析。结合梅花山拟赤杨群落特征及区域植被特征,以25 m2为取样水平来测定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拟赤杨群落中主要种群在总体上表现出正关联,15个优势种在总体上呈现较弱的联结趋势,说明该群落不稳定,尚处于演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赤杨 主要种群 种间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山拟赤杨次生林优势树种种间竞争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蔡冰玲 魏鑫 +3 位作者 范海兰 吴承祯 洪小兰 洪伟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16-18,共3页
在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拟赤杨次生林,运用生态位重叠计量公式计算Lotka-Volterra竞争系数,比较竞争系数与K值比。结果表明:在调查群落中,拟赤杨在与其他伴生树种的竞争中目前处于优势地位,其他伴生树种有些可能被淘汰。
关键词 拟赤杨 优势树种 竞争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山林场赤杨叶人工林的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赖根伟 吴初平 +4 位作者 邱伟清 沈爱华 袁位高 胡双台 焦洁洁 《浙江林业科技》 2019年第1期16-20,共5页
2016年8月,采用固定样地调查的方法,在遂昌湖山林场的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人工林中建立1个50m×50m的监测样地,并进行了乔木层调查。结果表明:(1)共记录到乔木树种4种,分别为赤杨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黄檀Dalber... 2016年8月,采用固定样地调查的方法,在遂昌湖山林场的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人工林中建立1个50m×50m的监测样地,并进行了乔木层调查。结果表明:(1)共记录到乔木树种4种,分别为赤杨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黄檀Dalbergia hupeana和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2)从空间分布看,该样地林分的混交程度较差,林木分化不明显,林分呈现均匀分布。(3)通过分析环境因子对赤杨叶胸径生长的影响,发现样地内只有土层厚度对赤杨叶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1)。为了促进遂昌湖山林场赤杨叶人工林的生长,本文认为该林分需要及时进行密度调控,并注意加强土壤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杨叶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湖山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山拟赤杨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蔡冰玲 魏鑫 +1 位作者 吴承祯 洪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3-46,共4页
采用连续样方法调查了梅花山保护区拟赤杨种群密度,以此为基础,计算了拟赤杨种群分布的偏离系数,并进行了种群的格局规模和格局纹理分析。结果表明:拟赤杨呈明显的集群分布;平均密度与偏离系数呈正相关;拟赤杨种群存在一个直径在15~50 ... 采用连续样方法调查了梅花山保护区拟赤杨种群密度,以此为基础,计算了拟赤杨种群分布的偏离系数,并进行了种群的格局规模和格局纹理分析。结果表明:拟赤杨呈明显的集群分布;平均密度与偏离系数呈正相关;拟赤杨种群存在一个直径在15~50 m的斑块(包括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赤杨 分布格局 梅花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林和混交林中拟赤杨材性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秀芳 林金国 +1 位作者 王水英 陈慈禄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8-42,共5页
对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 Makino)纯林、拟赤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混交林和拟赤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混交林中拟赤杨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组分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混... 对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 Makino)纯林、拟赤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混交林和拟赤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混交林中拟赤杨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组分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拟赤杨的木材密度、干缩系数和力学强度均大于纯林,且拟赤杨-马尾松混交林中拟赤杨木材的各指标值均最高。拟赤杨-杉木混交林中拟赤杨木材的热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苯醇抽出物、硝酸-乙醇纤维素和Klason木素含量分别为2.31%、18.63%、2.52%、45.74%和21.59%,均高于纯林;拟赤杨-马尾松混交林中拟赤杨木材的戊聚糖含量(22.98%)高于纯林。说明拟赤杨-马尾松混交林中拟赤杨木材的材性总体上最优,在拟赤杨木材品质培育过程中宜选择马尾松作为伴生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赤杨 纯林 混交林 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拟赤杨混交林林分结构和生产力 被引量:19
18
作者 庄孟能 叶章善 马祥庆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339-343,共5页
杉木拟赤杨混交林林分结构及其生产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拟赤杨混交林是具有较高生产力,值得南方林区推广的一种针阔混交模式。林分蓄积量以3:1带状混交的最大,卿次为1:1行间混交,1:1株间混交最小;7年生3:1带状混交... 杉木拟赤杨混交林林分结构及其生产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拟赤杨混交林是具有较高生产力,值得南方林区推广的一种针阔混交模式。林分蓄积量以3:1带状混交的最大,卿次为1:1行间混交,1:1株间混交最小;7年生3:1带状混交林林分蓄积量59.87m3/hm2、叶面积指数7.04、叶净同化率7.13t/hm2,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7.24%、9.49%和16.31%;混交林林分具有一定成层性,其林分结构比杉林纯林更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提高出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拟赤杨 林分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拟赤杨混交对杉木持续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范辉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5-458,共4页
A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ure stand and a mixed stand of Chinese fir and Alniphyllum fortunei planted on the poor site in Jianou of Fujian Province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ynamic growth process.The re... A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ure stand and a mixed stand of Chinese fir and Alniphyllum fortunei planted on the poor site in Jianou of Fujian Province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ynamic growth process.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increments of tree heighe,DBH and volume of pure stand and mixed stand were similar in the first 3 years after planting ,and soon the former exceeded the latter greatly. Compared with pure stand the tree volume of mixed stand at age 16 increased by 63 88%.The peak growth was found to appeared earlier with bigger peak value and longer fast growth period in mixed stand.The results suggests that interplanting with Alniphyllum fortunei could accelerate stem growth of Chinese fir and is a effective way of cultivating large diameter w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纯林 杉木-拟赤杨混交林 生长量 持续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赤杨人工林地上部分净生产力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文荣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34,74,共5页
利用 1 7年生拟赤杨人工林不同胸径的生物量实测资料所做的回归分析 ,确定了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的最优估测方程 ,据此 ,结合树干解析资料对拟赤杨地上部各器官生物量及净生产量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叶的净同化率 ,结果表明 ,拟赤... 利用 1 7年生拟赤杨人工林不同胸径的生物量实测资料所做的回归分析 ,确定了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的最优估测方程 ,据此 ,结合树干解析资料对拟赤杨地上部各器官生物量及净生产量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叶的净同化率 ,结果表明 ,拟赤杨林分在 6年生左右需适当间伐 ,1 3年生时应再次进行适当间伐 ,以提高林分生产力 ;其数量成熟期为 1 8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赤杨人工林 净生产力 生物量 动态变化 地上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