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茜素红S对异齿裂腹鱼稚鱼标记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文佳 曾本和 +1 位作者 朱成科 周朝伟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6,共9页
为探索茜素红S对异齿裂腹鱼稚鱼浸泡标记的适宜条件,采用半静态式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确定茜素红S对异齿裂腹鱼稚鱼安全质量浓度,利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茜素红S溶液对45日龄的异齿裂腹鱼稚鱼浸泡不同时间,探究各试验组稚鱼死亡率、生长... 为探索茜素红S对异齿裂腹鱼稚鱼浸泡标记的适宜条件,采用半静态式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确定茜素红S对异齿裂腹鱼稚鱼安全质量浓度,利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茜素红S溶液对45日龄的异齿裂腹鱼稚鱼浸泡不同时间,探究各试验组稚鱼死亡率、生长情况、标记效果和标记有效保存时间,确定茜素红S对异齿裂腹鱼稚鱼的适宜标记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茜素红S对异齿裂腹鱼稚鱼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25.85、147.72、139.21、137.66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28.99 mg/L;0~125 mg/L的茜素红S溶液浸泡稚鱼24 h,质量浓度为75~125 mg/L稚鱼耳石标记效果可见,当茜素红S质量浓度为125 mg/L时,稚鱼死亡率显著升高(P<0.05);75 mg/L茜素红S浸泡稚鱼12~96 h,浸泡24~96 h稚鱼耳石标记效果可见,当浸泡时间为96 h时,稚鱼死亡率显著升高(P<0.05);在4个月的续养过程中,75 mg/L茜素红S溶液浸泡72~84 h,4个月后稚鱼耳石标记效果依旧可见。综合生长、存活率、染色效果及标记保存时间,建议采用75 mg/L茜素红S浸泡标记异齿裂腹鱼72~8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齿裂腹鱼 茜素红s 质量浓度 浸泡时间 染色保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荧光标记物对扁吻鱼标记效果的对比观察
2
作者 刘鸿 米乃瓦尔·木衣提 +4 位作者 胡江伟 贺疆滔 张涛 杨博文 牛建功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3期243-253,共11页
扁吻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增殖放流亟需高效标记技术支持。然而,现有研究对荧光标记物的长期效果缺乏系统性比较。为明确常用荧光标记方法在扁吻鱼标记中的实际效果,文章选取茜素红S(ARS)、钙黄绿素(CAL)... 扁吻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增殖放流亟需高效标记技术支持。然而,现有研究对荧光标记物的长期效果缺乏系统性比较。为明确常用荧光标记方法在扁吻鱼标记中的实际效果,文章选取茜素红S(ARS)、钙黄绿素(CAL)和可见植入荧光标记(VIE)3种标记方法,通过浸泡或植入标记后暂养观察的方法开展效果评价。实验结果显示,ARS能够在扁吻鱼幼鱼的星耳石和背鳍鳍棘上形成有效标记,标记位置主要集中于上述硬组织的边缘和裂纹处,高荧光区相对随机,标记效果整体与标记溶液浓度正相关;ARS的标记保持时长超过12个月,适宜作为长期标记方法开展相关研究和评估工作。CAL适宜作为扁吻鱼幼鱼的荧光标记材料,最佳标记浓度为50 mg/L~100 mg/L,但因其价格较高,不利于大规模应用。VIE标记法结果显示,该种标记的保持效果与鱼体的标记位置有显著关系,头部标记效果好于眼后缘(E)和鳃盖(O)处,但所有位置观测结果均表明该方法不适宜扁吻鱼成鱼3个月(90 d)以上的标记工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VIE标记色带的长度损失率与标记鱼的体长和体重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表明鱼的规格对标记效果影响相对较小。该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ARS在扁吻鱼长期标记中的优势,为濒危鱼类增殖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吻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 荧光标记 茜素红s 钙黄绿素 可见植入荧光标记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素红S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光光度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迟燕华 庄稼 +3 位作者 李克安 李娜 董发勤 童沈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9-12,共4页
在pH4.3左右的Bri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茜素红S(ARS)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生成红色的复合物,吸光度值与HSA含量呈线性关系。复合物的吸收峰值λmax为530nm,比ARS试... 在pH4.3左右的Bri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茜素红S(ARS)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生成红色的复合物,吸光度值与HSA含量呈线性关系。复合物的吸收峰值λmax为530nm,比ARS试剂本身红移110nm。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0×104L·mol-1·cm-1。HSA标准曲线在其质量浓度10~900mg/L间呈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3mg/L。研究了该配合物用于蛋白质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基本条件。应用该法测定了人血清样品,回收率在96.9%~102.1%范围内。实验表明该反应选择性、重现性和对照性均好,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素红s 人血清白蛋白 分光光度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素红S荧光猝灭法测定壳聚糖含量 被引量:19
4
作者 高贵珍 焦庆才 +1 位作者 丁一磊 陈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95-898,共4页
在pH 5.0的NaAc-HAc缓冲液中壳聚糖对茜素红S的荧光强度具有明显的猝灭作用,且猝灭程度F0/F与加入的壳聚糖浓度成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一种测定壳聚糖含量的荧光猝灭法。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线性回归方程为F0/F=-0.438 37+0.436 27c(mg... 在pH 5.0的NaAc-HAc缓冲液中壳聚糖对茜素红S的荧光强度具有明显的猝灭作用,且猝灭程度F0/F与加入的壳聚糖浓度成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一种测定壳聚糖含量的荧光猝灭法。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线性回归方程为F0/F=-0.438 37+0.436 27c(mg·L-1),线性范围为0-16.667 mg·L-1,r=0.996,检测限为0.473 mg·L-1;平均回收率为100.60%,测定了样品中壳聚糖的含量,并考察了干扰因素对测定的影响。采用该方法可测定复杂样品中微量壳聚糖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素红s 荧光猝灭法 测定 壳聚糖 含量 荧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素红S对中华倒刺鲃幼鱼不同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金明 霍来江 +3 位作者 杜浩 辛苗苗 张磊 危起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72-1177,共6页
以中华倒刺鲃幼鱼[平均体长(12.3±0.6)cm,平均体重(41.8±3.6)g]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浓度茜素红S溶液(ARS)浸泡24h后肝脏、脑和鳃组织中抗氧化酶(SOD、CAT、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评估ARS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生... 以中华倒刺鲃幼鱼[平均体长(12.3±0.6)cm,平均体重(41.8±3.6)g]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浓度茜素红S溶液(ARS)浸泡24h后肝脏、脑和鳃组织中抗氧化酶(SOD、CAT、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评估ARS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生理生化影响。结果表明:除脑组织GSH-Px随着ARS浓度的升高而不断升高外,肝脏、鳃和脑组织的抗氧化酶活性均表现为低浓度被诱导而高浓度受抑制的规律,与ARS浓度呈抛物线型剂量效应关系。肝脏、鳃、脑组织抗氧化酶活性达到最大值所对应的浓度分别是300、300和400 mg/L。除鳃部MDA含量随着茜素红S浓度升高不断升高外,脑和肝脏组织的丙二醛含量随着ARS浓度的升高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趋势。根据试验的结果,推荐120—200 mg/L为ARS染色标记中华倒刺鲃幼鱼(体长10 cm)的适宜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素红s 中华倒刺鲃幼鱼 抗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素红S螯合树脂分离富集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痕量金、铂和钯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增文 鲍长利 张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1062-1064,共3页
用螯合树脂对金属进行分离富集及测定,前人已做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1~4].曾用含键合S双硫腙(P-D)和脱氢双硫腙(P-DT)功能团的离子交换树脂和螯合树脂分离金和铂族金属[5],用双硫腙负载树脂分离富集Cu(Ⅱ)[... 用螯合树脂对金属进行分离富集及测定,前人已做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1~4].曾用含键合S双硫腙(P-D)和脱氢双硫腙(P-DT)功能团的离子交换树脂和螯合树脂分离金和铂族金属[5],用双硫腙负载树脂分离富集Cu(Ⅱ)[6],用磺基二硫腙负载树脂分离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素红s 螯合树脂 地质样品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Ⅱ)-茜素红S络合物与蛋白质作用的光谱性质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胡秋娈 王春风 +3 位作者 李全民 张永花 曹向阳 刘尚才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77,共4页
在pH 3.80~4.20的Clark-Lubs缓冲介质中,蛋白质与Cu(Ⅱ)-ARS络合物作用,其吸收光谱发生大幅度变化,生成的深红色三元复合物,λmax为538nm,比试剂本身红移118 nm,比络合物λmax红移30 nm.研究了有生物大分子参与的三元复合物反应体系的... 在pH 3.80~4.20的Clark-Lubs缓冲介质中,蛋白质与Cu(Ⅱ)-ARS络合物作用,其吸收光谱发生大幅度变化,生成的深红色三元复合物,λmax为538nm,比试剂本身红移118 nm,比络合物λmax红移30 nm.研究了有生物大分子参与的三元复合物反应体系的光谱性质及其影响因素,解释了初步机理,在确定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建立了以Cu(Ⅱ)-ARS络合物为光谱探针光度法测定人血清蛋白质的新方法.蛋白质在0~300mg/L的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38=2.37×105L·mol-1·cm-1(人血清白蛋白).用于实际人血清样品的测定基本无干扰,灵敏度比茜素红S探针法高23.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茜素红s络合物 蛋白质 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茜素兰S为电化学探针测定DNA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孙伟 尤加宇 +1 位作者 周宇峰 焦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85-388,共4页
在pH4.5的0.2mol/L 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茜素兰S(ABS)于-0.51V(vs.SCE)产生一个灵敏的线性扫描二阶导数极谱还原峰。当在上述溶液中加入DNA后,茜素兰S在-0.51V处还原峰的峰电流降低并且峰电位正移,说明两... 在pH4.5的0.2mol/L 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茜素兰S(ABS)于-0.51V(vs.SCE)产生一个灵敏的线性扫描二阶导数极谱还原峰。当在上述溶液中加入DNA后,茜素兰S在-0.51V处还原峰的峰电流降低并且峰电位正移,说明两者之间可以通过嵌插作用而结合。结合反应的发生使溶液中游离的茜素兰S浓度降低,相应的还原峰电流降低。实验优化了结合反应条件和电化学测定条件。在最佳条件下,峰电流的降低值同DNA的浓度在1.0~60.0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nA)=18.13c(mg/L)~7.61(n=9,r=0.998)。方法应用于合成样品中DNA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素兰s DNA 线扫极谱法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ussian09软件在蒽醌类化合物光谱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李飞玲 贺艳斌 +3 位作者 杨金香 李俊波 王涛 白慧云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3-136,共4页
基于Gaussian 09软件设计了一个融合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药物化学的综合型实验——茜素红的光谱测定及解析。通过该实验,可以使学生在熟悉药物分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特征和解析的同时,利用Gaussian和Gauss View软件形... 基于Gaussian 09软件设计了一个融合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药物化学的综合型实验——茜素红的光谱测定及解析。通过该实验,可以使学生在熟悉药物分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特征和解析的同时,利用Gaussian和Gauss View软件形象地理解此类吸收光谱产生的内在原因。该实验不仅是多个学科教学内容的融合,更是对传统实验教学的改进和补充,可更好地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测定及解析 综合型实验 蒽醌类化合物 茜素红 GAUssIAN 0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素红S-微分吸附计时电位法测定土壤中铝形态 被引量:3
10
作者 干宁 李天华 +2 位作者 陈妮 童爽 徐伟民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93-197,共5页
报道了茜素红S-微分吸附计时电位法分别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直接检测土壤浸提液中的无机单核铝[Ali]和总单核铝[Ala]浓度,并用该法测定了酸消化浸提液中的总铝[AlT],由[Ala]-[Ali]间接得到有机单核铝[Alo],[AlT]-[Ala]得到酸溶态铝[Alr]... 报道了茜素红S-微分吸附计时电位法分别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直接检测土壤浸提液中的无机单核铝[Ali]和总单核铝[Ala]浓度,并用该法测定了酸消化浸提液中的总铝[AlT],由[Ala]-[Ali]间接得到有机单核铝[Alo],[AlT]-[Ala]得到酸溶态铝[Alr],从而实现了土壤浸提液中5种铝形态的电化学测定。应用此方法测定了多个实际土壤样品,与标准Driscoll法进行了对照,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素红s 微分吸附计时电位法 铝形态 土壤浸提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蛋白与铜(Ⅱ)-茜素红S络合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小华 缪吉根 +1 位作者 缪煜清 陈建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68-1171,共4页
采用UV-Vis光谱法,研究在pH4·2的H3PO4-KH2PO4缓冲溶液中血红蛋白(Hb)与铜(Ⅱ)-茜素红S(ARS)络合物的反应。结果表明:Hb与Cu(Ⅱ)-ARS络合物相互作用形成红色的离子缔合复合物,该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7nm。在此波长下测得复合... 采用UV-Vis光谱法,研究在pH4·2的H3PO4-KH2PO4缓冲溶液中血红蛋白(Hb)与铜(Ⅱ)-茜素红S(ARS)络合物的反应。结果表明:Hb与Cu(Ⅱ)-ARS络合物相互作用形成红色的离子缔合复合物,该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7nm。在此波长下测得复合物的组成为nHb:nCu(Ⅱ):nARS=1:4:8,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52×105L·mol-1·cm-1,Hb浓度在1·0×10-7~2·0×10-6mol·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269+151675c(mol·L-1),相关系数r=0·9972。考察了溶液酸度、试剂用量、反应时间与温度、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Hb-Cu(Ⅱ)-ARS复合物形成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做了初步探讨,发现Hb与Cu(Ⅱ)-ARS络合物之间主要以静电引力相结合。进一步考察了常见氨基酸及金属离子对Hb-Cu(Ⅱ)-ARS复合物形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铜(Ⅱ)-茜素红s络合物 UV-Vis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茜素S络合物在碳糊电极上的吸附伏安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月宣 李益恒 阮湘元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67-568,570,共3页
研究了钒-茜素S络合物在碳糊电极上的吸附伏安行为。在pH5.1的NH_4OAcHOAc缓冲溶液中,钒-茜素S络合物在-0.52V(vs.SCE)产生一灵敏的吸附还原峰,峰高与钒的浓度在2.0×10^(-9)~1.0×10^(-7)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捡... 研究了钒-茜素S络合物在碳糊电极上的吸附伏安行为。在pH5.1的NH_4OAcHOAc缓冲溶液中,钒-茜素S络合物在-0.52V(vs.SCE)产生一灵敏的吸附还原峰,峰高与钒的浓度在2.0×10^(-9)~1.0×10^(-7)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捡出限为8.0×10^(-10)mol·L^(-1)(富集240s)。讨论了电极反应机理,方法已用于水样中痕量钒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茜素s络合物 碳糊电极 吸附伏安法 水样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素红-S螯合形成树脂吸附测定地质样品的金、铂和钯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琳 于亚辉 +3 位作者 来新泽 胡家祯 刘军 刘铮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41,共8页
以茜素红-S(1,2-二羟基蒽醌-3-磺酸钠)为螯合剂,与大孔强碱性阴离子树脂D296-R合成茜素红-S螯合形成树脂,能够在酸性介质中使螯合形成树脂中的-OH离解出H+,变成-O-,与大体积的贵金属碘络阴离子[MeI4]2-相遇形成稳定的螯合物。在较宽的... 以茜素红-S(1,2-二羟基蒽醌-3-磺酸钠)为螯合剂,与大孔强碱性阴离子树脂D296-R合成茜素红-S螯合形成树脂,能够在酸性介质中使螯合形成树脂中的-OH离解出H+,变成-O-,与大体积的贵金属碘络阴离子[MeI4]2-相遇形成稳定的螯合物。在较宽的酸度范围内使Au、Pt、Pd与贱金属有效分离,并抑制NO3-对贵金属吸附的影响。与高压密闭溶矿方式相结合,Au、Pt、Pd的回收率均大于92%,检出限:Au 0.047 ng/g、Pt 0.082 ng/g、Pd 0.051 ng/g。应用于铂族元素地球化学成分分析一级标准物质中Au、Pt、Pd的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的相对误差(RE)为-7.58%~10.9%,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螯合形成树脂 茜素红-s D296-R树脂 AU Pt 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钙-茜素S异多核络合物极谱吸附波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黎拒难 张有发 赵先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72-375,共4页
报道了锆-钙-茜素S异多核络合物的形成及该异多核络合物极谱吸附波测定锆的最佳实验条件.用此法测定了矿石样品中的微量锆,并探讨了该极谱波的性质的电极反应机理.在单扫描示波极谱上用单纯形法和斜率比法测得该体系异多核络合物的... 报道了锆-钙-茜素S异多核络合物的形成及该异多核络合物极谱吸附波测定锆的最佳实验条件.用此法测定了矿石样品中的微量锆,并探讨了该极谱波的性质的电极反应机理.在单扫描示波极谱上用单纯形法和斜率比法测得该体系异多核络合物的组成比为:nZr(Ⅳ):nCa2+:nARS=1:1:4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亦得到相同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素s 极谱吸附波 异多核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法研究茜素红S与壳聚糖作用机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贵珍 陈雷 丁一磊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25-28,共4页
应用荧光法研究了茜素红S和壳聚糖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测得Kq=2.9581×1011L.(mol.s)-1;KA=3.26×103;n=102。建立了测定壳聚糖含量的茜素红S荧光猝灭方法,线性回归方程为F0/F=-0.43837+0.43627C(mg.L-1),线性范围为0.000~16.6... 应用荧光法研究了茜素红S和壳聚糖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测得Kq=2.9581×1011L.(mol.s)-1;KA=3.26×103;n=102。建立了测定壳聚糖含量的茜素红S荧光猝灭方法,线性回归方程为F0/F=-0.43837+0.43627C(mg.L-1),线性范围为0.000~16.667mg.L-1,检测限为0.473;平均回收率为10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茜素红s 壳聚糖 荧光猝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素红S用于含锌药物的示波测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建斌 张宏芳 董社英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3-85,共3页
Alizarin red S(ARS) causes a sharp incision in 0.1 mol/L KBr. In the presence of Zn 2+ , the incision depth of ARS decreased and a new incision of Zn-ARS coordination compound appeared. A second order differential sim... Alizarin red S(ARS) causes a sharp incision in 0.1 mol/L KBr. In the presence of Zn 2+ , the incision depth of ARS decreased and a new incision of Zn-ARS coordination compound appeared. A second order differential simple oscillographic voltammetric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Zn 2+ was developed. 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zinc gluconate in tablet. The linear range of Zn 2+ was 2.0×10 -7 ~8.6×10 -6 mol/L,detection limit 1×10 -7 mol/L, and RSD for determinations of 4.2×10 -6 mol/L Zn 2+ ( n=7 ) was 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锌药物 示波测定 茜素红 二次微分简易示波伏安法 葡萄糖酸锌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化g-C3N4/β-Si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茜素红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之强 刘万毅 +6 位作者 王刚 蔡威 岳晓菲 詹海鹃 毕淑娴 孟哲 马保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78-2185,共8页
分别采用热解法和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法合成了石墨相氮化碳(g-C3N4)和纳米级碳化硅(β-Si C),通过浸渍-热处理法将两者复合并通过浓盐酸质子化,分别制备了g-C3N4/β-Si C和质子化g-C3N4/β-Si C(P-g-C3N4/β-Si C)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射... 分别采用热解法和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法合成了石墨相氮化碳(g-C3N4)和纳米级碳化硅(β-Si C),通过浸渍-热处理法将两者复合并通过浓盐酸质子化,分别制备了g-C3N4/β-Si C和质子化g-C3N4/β-Si C(P-g-C3N4/β-Si C)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和光致发光光谱(PL)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g-C3N4/β-Si C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增大,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几率降低,光催化性能明显提高.在光催化降解染料茜素红(ARS)研究中,样品的可见光催化活性顺序为P-g-C3N4/β-Si C>g-C3N4/β-Si C>P-g-C3N4>g-C3N4>β-Si C.其中P-g-C3N4/β-Si C在60 min内对ARS的降解效率高达99.9%,符合准一阶动力学模型,速率常数为0.0967 min-1,且循环使用9次后,光催化降解效率仍保持9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3N4/β-siC 质子化 光催化降解 高效循环 茜素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B_2在聚茜素红S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顾玲 刘彦平 +2 位作者 闫璟 柯苗 张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0-195,共6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碳糊电极(CPE)上制备了聚茜素红S薄膜修饰碳糊电极(ARS/CPE),运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维生素B_2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 4.6的0.1mol·L^(-1)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该修饰电极对...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碳糊电极(CPE)上制备了聚茜素红S薄膜修饰碳糊电极(ARS/CPE),运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维生素B_2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 4.6的0.1mol·L^(-1)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该修饰电极对维生素B_2的氧化还原反应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扩散系数(D)为3.26×10^(-5)cm^2·s^(-1),电荷转移系数(α)为0.817 4。维生素B_2的浓度在1.0×10^(-6)~8.0×10^(-4) mol·L^(-1)之间与其对应的氧化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2.5×10^(-8) mol·L^(-1)。方法用于维生素B_2片的分析,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1.8%~2.7%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9.5%~10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素红s 修饰碳糊电极 维生素B2 电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薄膜中茜素红S的电化学特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丁杰 邵国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974-1978,共5页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聚合电位和聚合电量对茜素红 S掺杂聚吡咯薄膜修饰玻碳电极性质的影响 ,考察了不同电位范围内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 .发现在茜素红 S的氧化还原过程中存在着茜素红 S分子与聚吡咯链的相互作用 ,且这一相互作用敏感...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聚合电位和聚合电量对茜素红 S掺杂聚吡咯薄膜修饰玻碳电极性质的影响 ,考察了不同电位范围内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 .发现在茜素红 S的氧化还原过程中存在着茜素红 S分子与聚吡咯链的相互作用 ,且这一相互作用敏感于扫描正电位限 .基于实验结果 ,提出了可能的茜素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薄膜 电化学特性 循环伏安法 茜素红s 修饰电极 电极过程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抑茜素红S褪色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汞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美珍 邹小勇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7-359,共3页
在HAc—NaAc介质中,以邻菲啰啉作活化剂,痕量Cr(Ⅵ)对H2O2氧化茜素红S褪色反应存在强烈的催化作用,而Hg(Ⅱ)对此褪色反应具有明显的阻抑作用,由此建立了测定痕量Hg(Ⅱ)的新阻抑动力学光度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1.6μg/mL... 在HAc—NaAc介质中,以邻菲啰啉作活化剂,痕量Cr(Ⅵ)对H2O2氧化茜素红S褪色反应存在强烈的催化作用,而Hg(Ⅱ)对此褪色反应具有明显的阻抑作用,由此建立了测定痕量Hg(Ⅱ)的新阻抑动力学光度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1.6μg/mL,检出限为2.6×10^-8g/mL,应用于污水中Hg(Ⅱ)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抑 动力学光度法 汞(Ⅱ) 茜素红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