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腺泡细胞癌1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石怀银 韦立新 +1 位作者 李向红 笪冀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9-421,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复习14例胰腺腺泡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切片并做相应的免疫组化染色,5例做电镜观察。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5岁,男性9例,女性5例。肿瘤平均大小为6cm×5cm×4.5cm,与...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复习14例胰腺腺泡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切片并做相应的免疫组化染色,5例做电镜观察。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5岁,男性9例,女性5例。肿瘤平均大小为6cm×5cm×4.5cm,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楚,切面呈灰褐色。镜检:肿瘤细胞排列呈腺泡状、条索状、小梁状或实性排列。细胞核大小一致,核仁清楚。细胞质丰富,呈颗粒状。免疫组化染色14例均弥漫表达抗胰蛋白酶和淀粉酶,神经内分泌标记物NSE和CgA少数细胞呈散在阳性,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均为阴性。14例中6例于术后8~18个月内复发,4例发生肝脏、肺等远处转移。14例患者术后均死于肿瘤,存活时间13~36个月,平均24个月。结论胰腺腺泡细胞癌属于高度恶性肿瘤,在细胞学形态和免疫表型方面均与胰腺导管细胞肿瘤以及胰腺内分泌肿瘤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腺泡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腺泡细胞癌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宋涛 刘敬禹 陆建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为胰腺腺泡细胞癌的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2例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1例既行CT平扫加增强又...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为胰腺腺泡细胞癌的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2例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1例既行CT平扫加增强又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分析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肿瘤影像学特征。结果肿瘤发生在胰头钩突1例、胰尾4例。病灶最大径为44.6~142.3 mm,平均为86.14 mm。5例患者病灶密度或信号均不均匀。1例患者病灶内部见出血、坏死、钙化,余4例内部仅见坏死。位于胰头的1例肿瘤包膜完整,位于胰尾的4例肿瘤包膜均不完整。5例肿瘤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胰腺实质,均于门静脉期达到强化峰值,内部均有坏死。病灶位于胰头钩突的1例患者伴有胰胆管扩张;位于胰尾部的4例肿瘤均侵犯脾静脉,其中2例有肝脏转移瘤。结论胰腺腺泡细胞癌在CT及MRI图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腺泡细胞癌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 被引量:15
3
作者 武宁 顾红军 +1 位作者 尹慧君 李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2,共4页
背景与目的:二甲双胍作为一种胰岛素增敏剂被用于Ⅱ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近来的临床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肿瘤发生率,提示它可能具有抗肿瘤的作用。本研究观察二甲双胍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 背景与目的:二甲双胍作为一种胰岛素增敏剂被用于Ⅱ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近来的临床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肿瘤发生率,提示它可能具有抗肿瘤的作用。本研究观察二甲双胍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二甲双胍干预人肺腺癌A549细胞48h后,采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PCR法检测p53、Bcl-2和Bax mRNA的转录情况。结果:经二甲双胍干预48h后,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且该抑制作用呈药物浓度依赖性增加。当二甲双胍浓度为0.5、2和8mmol/L时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29±5)%、(68±3)%和(84.1±2.6)%。流式细胞术检测提示中、高浓度(2、8mmol/L)二甲双胍可促进A549细胞凋亡;其中,药物作用48h后,8mmol/L组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为(2.1±0.5)%,中、晚期凋亡率为(9±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甲双胍干预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和BaxmRNA表达均上调,且Bcl-2/Bax比值下调。结论:二甲双胍能显著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增加;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的表达及Bcl-2/Bax比值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泡细胞 二甲双胍 增殖 细胞凋亡 培养的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腺泡细胞癌的CT和MRI特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璐珑 肖泽彬 +2 位作者 郑贤应 丁玉芹 姚秀忠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22-426,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ACCP)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T和(或)MRI检查,并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17例ACCP患者的资料,由2名医师分析其影像资料。结果 5例病变位于胰头部,1例位于胰体部,3例位于胰尾...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ACCP)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T和(或)MRI检查,并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17例ACCP患者的资料,由2名医师分析其影像资料。结果 5例病变位于胰头部,1例位于胰体部,3例位于胰尾部,8例位于胰体尾部。病灶多呈实性肿块,平均最大径约6.7 cm,大多与胰腺实质分界不清,12例可见包膜;17例病灶内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坏死。肿瘤呈乏血供16例,富血供1例,均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15例可见供血动脉。结论 ACCP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腺泡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与结直肠癌宫颈转移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殷卓敏 俞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0-213,共4页
背景与目的:胃癌及结直肠癌宫颈转移十分罕见,治疗效果不理想。为此,本文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胃癌及结直肠癌宫颈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预后等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至2007年收治的22例胃及结直... 背景与目的:胃癌及结直肠癌宫颈转移十分罕见,治疗效果不理想。为此,本文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胃癌及结直肠癌宫颈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预后等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至2007年收治的22例胃及结直肠癌宫颈转移病例。对患者原发部位、病理类型、转移特点、总生存时间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22例患者主要症状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占54.5%)。预后不佳,单纯手术6例,单纯放疗3例,单纯化疗1例,手术、放疗及化疗三种手段中两种或三种联合治疗9例,放弃治疗3例。术后病理分析显示,胃癌转移者的宫体均有内膜受侵,而结直肠转移者的宫体均有浆膜肌层受侵。22例患者除3例仍在治疗中,1例失访外,其余18例均死亡,平均总生存期14.6个月。胃癌及结直肠癌宫颈转移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1.2个月和17.9个月。印戒细胞癌、粘液腺癌和高/中/低分化腺癌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0、13和18.1个月。放疗、手术和综合治疗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期分别为:10.7、13.2和17.7个月。4例行根治性手术和5例行减瘤术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期分别为22.3个月和7.8个月。结论:本组原发瘤为胃癌者的平均总生存期较结直肠癌者短。不同病理类型中,印戒细胞癌平均总生存期最短,其次为粘液腺癌。在所有患者中胃癌转移至宫颈的印戒细胞癌总生存期最短。胃癌宫颈转移除逆行淋巴道转移外,癌细胞经过输卵管、宫体而达到宫颈也可能为其转移途径;而结直肠癌宫颈转移的主要模式则是经腹膜播散,直接浸润转移到宫颈。预后不佳,原发肿瘤类型、病理类型及治疗方式可能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对于能手术的患者应选择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手术及放疗的同时必须联合全身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胃肿瘤 结直肠肿瘤 腺泡细胞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腺泡细胞癌1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丰 潘玮聪 +3 位作者 杨帆 刘亚辉 玄志鲁 刘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4-615,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8岁,因"间断性上腹部胀痛20 d"入本院治疗。既往体健。查体:腹平坦,腹壁未见异常,脐部生理凹陷,体毛发育正常,未见上腹部搏动;腹壁柔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缘下不能触及,胆囊不能触及,Murphy...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8岁,因"间断性上腹部胀痛20 d"入本院治疗。既往体健。查体:腹平坦,腹壁未见异常,脐部生理凹陷,体毛发育正常,未见上腹部搏动;腹壁柔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缘下不能触及,胆囊不能触及,Murphy征阴性,Courvoisier征阴性;全腹叩诊呈鼓音,肝区叩击痛阴性,胆囊区叩击痛阴性,胃泡区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水坑征阴性;听诊肠鸣音约4次/min,未闻及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腺泡细胞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海绵窦转移性腮腺腺泡细胞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林晓燕 宋英华 王家耀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014-1020,共7页
目的探讨左侧海绵窦转移性腮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报告1例临床罕见的左侧海绵窦转移性腮腺腺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经过,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者,50岁。临床表现为左眼视物... 目的探讨左侧海绵窦转移性腮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报告1例临床罕见的左侧海绵窦转移性腮腺腺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经过,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者,50岁。临床表现为左眼视物模糊、阵发性头晕。MRI显示左侧鞍旁海绵窦区占位性病变。术中可见左侧海绵窦上壁灰红色肿瘤组织,质地柔软,血供丰富。组织形态学观察肿瘤组织由体积较大的细胞构成,胞质嗜酸性,呈片状、腺泡状或乳头状排列,胞核为圆形或卵圆形,可见小核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表达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波形蛋白、S 100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呈弱阳性,灶性表达P53蛋白,Ki 67抗原标记指数为5%~10%,不表达神经内分泌和垂体激素标志物。根据患者既往腮腺肿瘤切除术史,并对比腮腺肿瘤与海绵窦肿瘤的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最终明确诊断为海绵窦转移性腮腺腺泡细胞癌,随访21个月无复发。结论海绵窦转移性腮腺腺泡细胞癌来自腮腺,临床十分罕见,诊断过程中应详细了解病史,并注意与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与之相重叠的乳头状型脑膜瘤、脉络丛乳头状肿瘤、乳头状型室管膜瘤、乳头状型胶质神经元肿瘤及脊索瘤等相鉴别,以免误诊或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泡细胞 腮腺 肿瘤转移 海绵窦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例胰腺腺泡细胞癌诊治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郑辰 郎鸣晓 +3 位作者 许超 李娜 任贺 郝继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87-291,共5页
目的: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以期指导临床,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94年1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5例胰腺腺泡细胞癌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特征。结果:15例患者中,男8例,女... 目的: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以期指导临床,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94年1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5例胰腺腺泡细胞癌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特征。结果:15例患者中,男8例,女7例,发病中位年龄44岁。肿瘤位于胰头部8例,胰体尾部6例,钩突部1例。肿瘤直径3~18 cm,平均直径6.67 cm。患者出现黄疸者少,肿瘤标志物多不升高。出现术前转移者6例,12例行根治性切除,3例行保守治疗。术前及术中均不能正确诊断,最终诊断需要靠术后病理或穿刺,行抗胰蛋白酶、抗糜蛋白酶检测均阳性。术后化疗多以吉西他滨为基础。平均生存期20.6个月。结论:胰腺腺泡细胞癌临床特点比较特殊,且现倾向于认为其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应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腺泡细胞癌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腺泡细胞癌的CT表现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来华 唐忠民 +2 位作者 王永生 盛良驹 王冬青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86-688,693,共4页
目的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ACCs)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CT征象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对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胰腺ACC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ACCs患者主要影像学表现:1外生型膨胀性生长;2体积较大(平... 目的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ACCs)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CT征象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对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胰腺ACC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ACCs患者主要影像学表现:1外生型膨胀性生长;2体积较大(平均直径4.7 cm),呈类圆形或椭圆形;3与正常胰腺相比,肿瘤增强扫描均表现为低密度影,实质部分呈渐进性强化;4病灶边缘可见薄层完整或不完整的强化环;5囊变或坏死多见。6胰管或胆管扩张及胰周血管包绕少见;7瘤内钙化、出血少见。结论 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ACCs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腺泡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运用BCL-10和Trypsin在胰腺腺泡细胞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洪荣 蔡永萍 +1 位作者 郑露露 尹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72-1176,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BCL-10和Trypsin在胰腺腺泡细胞癌(pancreatic acinar cell carcinoma,PACC)、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及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PN)中的诊断和鉴别...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BCL-10和Trypsin在胰腺腺泡细胞癌(pancreatic acinar cell carcinoma,PACC)、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及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PN)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作用。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4~2018年已确诊的46例胰腺肿瘤相关病例,其中7例PACC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及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病理科,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BCL-10、Trypsin、CD10、β-catenin、CgA、Syn在PACC、PNET和SPN中的表达。结果BCL-10、Trypsin在PA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0.0%和70.0%,在SPN中均阴性;BCL-10在PNET中均阴性,Trypsin在PNET中的阳性率为18.8%。CgA、Syn在PNET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93.7%,在PACC和SPN中的阳性率较低(0~40.0%)。在SPN中CD10阳性率和β-catenin核阳性率分别为95.0%和100.0%,β-catenin在另外两种肿瘤中主要呈散在胞膜弱阳性,胞核阳性率较低(10.0%~25.0%)。BCL-10和Trypsin在PACC中的敏感性分别为80.0%、70.0%,特异性分别为94.7%、91.7%。联合使用BCL-10和Trypsi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0%、97.1%。结论与传统指标Trypsin相比,BCL-10对PAC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联合运用BCL-10和Trypsin对PACC、PNET及SPN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腺泡细胞癌 神经内分泌肿瘤 实性假乳头肿瘤 BCL-10 TRYPSIN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腺泡细胞癌的CT表现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辉 卢良建 朱晖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6-280,共5页
背景与目的:胰腺腺泡细胞癌(acinar cell carcinoma of the pancreas,ACCP)是一种罕见的胰腺恶性肿瘤,相关的影像学报道较少。该研究旨在探讨ACCP的CT表现。方法:收集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ACCP的9例患者资料,回顾性... 背景与目的:胰腺腺泡细胞癌(acinar cell carcinoma of the pancreas,ACCP)是一种罕见的胰腺恶性肿瘤,相关的影像学报道较少。该研究旨在探讨ACCP的CT表现。方法:收集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ACCP的9例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征象。结果:在9例ACCP患者中,肿块最大径均值为52 mm,肿瘤边缘不清的6例(66.7%),外生型生长者有6例(66.7%),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组织者8例(88.9%),强化不均者6例(66.7%),累及血管者7例(77.8%),淋巴结转移者5例(55.6%),无出现肝转移病例,仅1例出现胰管扩张。结论:较大体积的乏血供胰腺肿块,内部异质性明显,呈外生型生长而无显著胰管扩张时,提示ACCP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腺泡细胞癌 计算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分泌性癌12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文佳 徐鹏飞 +4 位作者 张天铭 王满香 漆楚波 岳君秋 郭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33-1337,共5页
目的探讨涎腺分泌性癌(salivary secretory carcinoma,S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2例SSC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和FISH法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SSC均发生于涎腺,包括腮腺9... 目的探讨涎腺分泌性癌(salivary secretory carcinoma,S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2例SSC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和FISH法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SSC均发生于涎腺,包括腮腺9例、颌下腺2例和气管小涎腺1例。患者年龄15~78岁,中位年龄48岁;肿瘤平均最大径2.4 cm(0.5~5 cm)。SSC镜下形态结构多样,包括巢状、微囊、乳头状、实性和小管状结构。微囊和小管的腔内常充满黏液及嗜酸性胶样分泌物。瘤细胞核多为卵圆形,小核仁、核分裂象罕见,胞质丰富嗜酸性。免疫表型:9例CK7呈弥漫胞膜阳性,9例S-100呈弥漫阳性,2例S-100呈部分阳性,8例Mammaglobin呈弥漫胞质阳性,1例Mammaglobin呈部分阳性,2例Mammaglobin呈局灶阳性,5例GATA3呈弥漫胞核阳性。9例行DOG1检测,其中4例呈局灶阳性,1例呈部分阳性,4例呈阴性。6例行pan-TRK检测,其中3例呈弥漫核阳性,1例约10%肿瘤细胞核阳性及核仁阳性,另2例为单纯核仁阳性。5例采用融合探针FISH检测显示有特征性ETV6-NTRK3基因融合。12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相应部位的无痛性肿块,8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4.5个月(8~28.5个月),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SSC属于罕见的头颈部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多为惰性,pan-TRK免疫组化检测可用于初筛,确诊需经FISH或二代测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分泌性癌 NTRK 腺泡细胞癌 分子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