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子Glycosyl hydrolases family 17鉴定及在逆境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范玉杰 武晓雄 +3 位作者 董梦迪 高茜 韩彦卿 韩渊怀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60-1670,I0002-I0004,共14页
糖苷水解酶17(GH17)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入鉴定谷子中的GH17s基因,并初步探明其在谷子生长发育以及逆境胁迫响应方面的功能,本试验对58个SiGH17s的生物信息学和谷子响应禾生指梗霉(Sclero... 糖苷水解酶17(GH17)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入鉴定谷子中的GH17s基因,并初步探明其在谷子生长发育以及逆境胁迫响应方面的功能,本试验对58个SiGH17s的生物信息学和谷子响应禾生指梗霉(Sclerospora graminicola)侵染、低氮、低磷以及干旱胁迫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58个SiGH17s编码的蛋白长度存在差异,与水稻、拟南芥具有较高结构和功能的相似性;该家族启动子中存在多种与抗病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谷子中9对共线性片段重复基因受到纯化选择;6个基因在谷子受到低氮、低磷、干旱胁迫以及禾生指梗霉侵染后均不同程度差异表达。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发现6个基因中的4个差异表达基因(SiGH17_4、SiGH17_20、SiGH17_26、SiGH17_38)在谷子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应答中均受到不同程度重调控。本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SiGH17s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胁迫响应 GH17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芹4CL基因家族鉴定及高温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文娟 花立群 +4 位作者 付丹萍 章亮 薛静晗 白龙飞 甘德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156,共14页
【目的】了解水芹Oja4CLs基因家族成员的特性以及在高温、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情况,为水芹Oja4CLs基因家族成员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拟南芥4CL保守序列搜索溧阳白芹基因组数据库,并对水芹4CL家族成员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家... 【目的】了解水芹Oja4CLs基因家族成员的特性以及在高温、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情况,为水芹Oja4CLs基因家族成员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拟南芥4CL保守序列搜索溧阳白芹基因组数据库,并对水芹4CL家族成员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家族成员结构域和保守基序进行分析;同时研究高温、干旱胁迫对水芹Oja4CL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在溧阳白芹基因组数据库中共鉴定得到77个水芹4CL家族成员,命名为Oja4CL01~Oja4CL77,其氨基酸残基数在249~2318,分子质量为27.61~257.47 kD;等电点在5.17~8.82,二级结构α-螺旋占比26.54%~46.78%,β转角占比4.40%~10.61%,延伸链占比15.16%~25.33%,无规则卷曲占比29.53%~46.72%。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25个Oja4CLs蛋白定位于细胞质,19个Oja4CLs蛋白定位于叶绿体,15个Oja4CLs蛋白定位于细胞质膜,12个Oja4CLs蛋白定位于原生质体,3个Oja4CLs蛋白定位于胞外,2个Oja4CLs蛋白定位于内质网,1个Oja4CLs蛋白定位于细胞核。水芹Oja4CLs基因对高温、干旱呈现不同的响应,定植后7 d(幼苗期),Oja4CL01、Oja4CL15、Oja4CL39、Oja4CL59在高温、干旱胁迫下大量表达;定植后28 d(成株期),Oja4CL59和Oja4CL70在高温、干旱胁迫下大量表达;定植后56 d(开花期),Oja4CL15和Oja4CL59在高温、干旱胁迫下大量表达。【结论】77个水芹4CL基因家族成员分为6个亚家族,大部分Oja4CLs都呈现较高表达,幼苗期水芹对高温、干旱比较敏感,高表达4CL基因以响应高温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芹(Oenanthe javanica) 4CL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高温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ICE基因家族鉴定及CsICE43克隆和低温表达分析
3
作者 朱倩 邵陈禹 +3 位作者 周彪 刘硕谦 刘仲华 田娜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60,共18页
近年来全球极端低温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茶树的产量和品质。ICE(Inducer of CBF expression)基因家族主要参与植物的低温胁迫响应,但在茶树领域中的相关研究还不够全面。本研究从茶树基因组中鉴定出51个茶树CsICEs基因,对其理化性质、... 近年来全球极端低温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茶树的产量和品质。ICE(Inducer of CBF expression)基因家族主要参与植物的低温胁迫响应,但在茶树领域中的相关研究还不够全面。本研究从茶树基因组中鉴定出51个茶树CsICEs基因,对其理化性质、基因结构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展开生物信息学分析。茶树CsICEs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富含光响应、植物激素、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相关顺式作用元件,其可能参与多种逆境胁迫响应。转录组分析和RT-qPCR验证结果发现,低温下CsICE43基因的表达量上升了4.24倍,其可能与茶树低温响应相关。以茶树品种‘保靖黄金茶1号’的cDNA为模板,克隆获得了CsICE43基因,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在顶芽和嫩叶中特异性高表达。蛋白氨基酸序列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CsICE43基因包含与ICE家族其他成员一致的S-rich、bHLH、ACT等保守结构域,且与毛花猕猴桃(Actinidiaeriantha)的亲缘关系较近。在STRING在线网站中以拟南芥AtICEs为模型,推测茶树CsICE43蛋白与HOS1、MYB15、DREB1/2存在潜在的互作关系。亚细胞定位试验表明CsICE43定位于细胞核,与跨膜结构分析结果一致。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CsICE43基因可能与茶树低温响应关联,为深入挖掘其基因功能与抗寒分子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ICE基因家族 抗寒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C2H2型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家族鉴定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4
作者 张均 郭飞翔 +2 位作者 田文仲 李春霞 马超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75-1885,I0008-I0010,共14页
C2H2型锌指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和生长发育等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明确C2H2型锌指转录因子家族在绿豆生长发育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绿豆(Vigna radiata L.)基因组数据和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了C2H2转录因子,对其... C2H2型锌指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和生长发育等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明确C2H2型锌指转录因子家族在绿豆生长发育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绿豆(Vigna radiata L.)基因组数据和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了C2H2转录因子,对其理化性质、系统进化、染色体定位、共线性、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基因结构做了预测分析,并通过绿豆转录组数据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了其在不同组织与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共鉴定到60个C2H2转录因子成员,其中53个分布于9条染色体,7个成员染色体信息未知;Motif1和Motif3是绿豆C2H2转录因子家族所特有的保守基序,Motif3则是部分C2H2转录因子家族成员所特有的一段保守序列“QALGGH”;编码155~1 581个氨基酸,均为亲水性蛋白且均定位在细胞核中;系统进化将绿豆C2H2转录因子家族分为7个亚组(V1~V7)。共线性分析表明,片段复制事件均进行了纯化选择;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绿豆C2H2基因启动子区含有大量与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和激素相关的响应元件;基因表达分析表明,叶柄、叶片、下胚轴、籽粒种皮中表达量较高(FPKM值大于10)的基因分别占25.0%、26.7%、20.0%、26.7%;qRT-PCR分析发现,VrC2H2-22和VrC2H2-46对于温度胁迫具有特异性的调控作用,VrC2H2-51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程度较强。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对绿豆C2H2锌指转录因子家族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C2H2锌指蛋白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 共线性分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质膜H+-ATPase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及响应低氮低磷胁迫的表达分析
5
作者 腊贵晓 赵玉龙 +5 位作者 代丹丹 余永亮 郭红霞 史贵霞 贾慧 杨铁钢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0-233,共14页
【目的】对红花质膜H^(+)-ATPase(CtPMA)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为研究该基因家族及其在响应低氮低磷胁迫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tPMA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和系统的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目的】对红花质膜H^(+)-ATPase(CtPMA)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为研究该基因家族及其在响应低氮低磷胁迫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tPMA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和系统的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其组织表达特异性及在低氮低磷胁迫下的响应。【结果】在红花中共鉴定到10个CtPMAs(命名为CtPMA1-CtPMA10),其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数为785-958 aa,相对分子质量为85.23-105.52 kD,等电点为5.26-7.91,亚细胞位点预测显示全部位于细胞膜;都含有Cation_ATPase_N结构域、E1_E2 ATPase结构域和HAD-superfamily hydrolase subfamilyⅢA结构域;顺式作用元件预测显示CtPMA基因家族内广泛存在与生长发育、激素和胁迫相关的调控元件;基因共线性显示全基因组复制和片段复制在Ct PMA基因家族进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RT-qPCR结果表明,在根中高表达的CtPMA1和CtPMA7的表达量显著受到低氮低磷胁迫的诱导,说明CtPMA1和CtPMA7可能与红花根部吸收氮磷的功能密切相关。【结论】红花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0个CtPMA基因,其进化相对保守,在不同的组织部位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当红花遭受低氮低磷胁迫时在根部高表达的CtPMA1和CtPMA7的转录水平显著被诱导,暗示其通过诱导自身转录水平以提高对氮磷的吸收和利用效率,用来抵御营养等逆境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质膜H+-ATPase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低氮胁迫 低磷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葱WRKY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在鳞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6
作者 李艳伟 王振宝 +3 位作者 杨妍妍 霍雨猛 孙亚玲 刘冰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为了探讨洋葱WRKY转录因子家族的功能,本研究基于洋葱全基因组和鳞茎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并鉴定到55个AcWRKY基因家族成员,其编码蛋白序列长度为144~683 aa,等电点为5.11~9.65,脂肪系数为47.14~77.24,均为... 为了探讨洋葱WRKY转录因子家族的功能,本研究基于洋葱全基因组和鳞茎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并鉴定到55个AcWRKY基因家族成员,其编码蛋白序列长度为144~683 aa,等电点为5.11~9.65,脂肪系数为47.14~77.24,均为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表明,这55个AcWRKY蛋白都定位在细胞核中。进化树分析显示,洋葱WRKY家族基因分为GroupⅠ、GroupⅡ和GroupⅢ三大类,其中GroupⅡ组可进一步分为5个亚组,洋葱和拟南芥WRKY蛋白在各组中均有分布,推测相同组或亚组中洋葱与拟南芥的WRKY转录因子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所有AcWRKYs均具有高度保守的WRKYGQK基序及其特有的锌指结构,少数成员存在保守结构域的变异。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AcWRKY成员的外显子和motif在数量和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同一组或亚组的成员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AcWRKYs基因直接或者间接参与了洋葱鳞茎的发育与形成。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AcWRKY基因在洋葱鳞茎形成中的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 WRKY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生草HgS5基因的克隆与抗旱性鉴定
7
作者 汪欣瑶 彭亚萍 +8 位作者 姚立蓉 汪军成 司二静 张宏 杨轲 马小乐 孟亚雄 王化俊 李葆春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95,共12页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干旱环境问题,发掘植物体内的抗旱基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前期盐生草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结果,盐胁迫后HgS5基因的表达量与差异倍数最高,故选其为研究对象,对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行亚细胞定位;通过...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干旱环境问题,发掘植物体内的抗旱基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前期盐生草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结果,盐胁迫后HgS5基因的表达量与差异倍数最高,故选其为研究对象,对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行亚细胞定位;通过qRT-PCR检测目的基因在拟南芥植株叶片和根系的相对表达量,并利用农杆菌完成拟南芥异源表达,以验证目的基因的抗旱能力。结果表明,HgS5基因中碱基对的数量为1738,编码370个氨基酸,编码蛋白为酸性亲水性蛋白且没有跨膜区;具有116个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HgS5基因和巨人柱、苋菜和甜菜相关同源基因拥有相同的A_thal_3526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显示HgS5基因主要在细胞膜上表达;荧光定量结果显示HgS5基因主要在拟南芥根系表达,处理第6天表达量与其他组别差异显著(P<0.05);抗旱鉴定结果显示过表达拟南芥的抗旱性明显增强,具体表现为植株枯萎程度减缓;基因HgS5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对抗干旱环境,过表达拟南芥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干旱胁迫后期整体高于野生型。综上所述,基因HgS5在抗旱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旨在为进一步探索HgS5基因应对干旱胁迫的分子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草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克隆 抗旱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PRX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其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8
作者 陆雯佳 汪军成 +7 位作者 姚立蓉 张宏 司二静 杨轲 孟亚雄 李葆春 马小乐 王化俊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98-1214,共17页
过氧化物酶(Class Ⅲ peroxidase, PRX)基因家族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麦(Hordeum vulgare L.)是典型的C3植物,目前关于HvPRXs基因家族的功能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大麦PRX基因家... 过氧化物酶(Class Ⅲ peroxidase, PRX)基因家族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麦(Hordeum vulgare L.)是典型的C3植物,目前关于HvPRXs基因家族的功能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大麦PRX基因家族(HvPRXs)成员进行了分析,探究其在20%PEG-6000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大麦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出了178个HvPRXs基因家族成员,并根据其在染色体上位置顺序依次命名为HvPRX1~HvPRX178。通过对大麦、水稻和拟南芥的过氧化物酶进行进化树分析将其分为5个亚家族,基因结构和Domain分析表明同一亚家族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基因复制分析显示, 15个HvPRX基因(8%)存在片段复制, 34个HvPRX基因(67%)存在串联复制,串联复制事件在HvPRX基因扩增中起重要作用。大麦与拟南芥的物种间共线性分析显示,大麦与拟南芥有4个PRX直系同源基因对,说明基因从单子叶到双子叶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子进化事件。转录组分析显示, HvPRXs基因家族成员在大麦根、叶中表达存在差异。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99个HvPRXs含有与干旱胁迫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最后基于qRT-PCR分析其干旱胁迫下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HvPRX1、HvPRX18、HvPRX63、HvPRX160和HvPRX167受20%PEG-6000诱导在3 h表达量显著升高。本研究结果为全面探索HvPRXs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其调控大麦抗旱性的分子机制以及抗逆作物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PRX基因家族 生信分析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HBD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功能分析
9
作者 姜昊 张琳杰 +5 位作者 蔡嘉茹 王雪晴 卢杰 周毅 朱玉磊 王升星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40,共12页
为探究HBD家族各成员在重要粮食作物小麦中的潜在生物学功能,首先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普通六倍体小麦HBD家族成员及其序列特性,其次通过转录组和荧光定量分析其表达模式及功能。结果显示,共鉴定到90个小麦HBD基因,分别包含2~18个外显子... 为探究HBD家族各成员在重要粮食作物小麦中的潜在生物学功能,首先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普通六倍体小麦HBD家族成员及其序列特性,其次通过转录组和荧光定量分析其表达模式及功能。结果显示,共鉴定到90个小麦HBD基因,分别包含2~18个外显子和编码111~1863个氨基酸,据进化关系可分为6个亚组。组织表达模式的结果显示,多数HBD基因在植株的根、茎、穗和籽粒中相对高表达,体现其生物学功能的多样性。这些HBD成员的启动子区域共包含62种顺式作用元件,主要涉及参与胁迫响应的光和激素调控元件。HBD不同成员分别响应多种非生物胁迫,包括磷、盐、低温、高温、干旱和高温干旱协同胁迫,其中,TaHBD23、TaHBD28、TaHBD67、TaHBD78和TaHBD85等在多种胁迫下均显著差异表达,作为胁迫响应的重要候选基因。针对生物胁迫,HBD基因家族响应假禾谷镰刀菌和半透明黄单胞菌胁迫的数量明显少于响应禾谷镰刀菌,暗示其在赤霉菌抗性应答中的关键作用。通过转录组分析在禾谷镰刀菌和水处理的小麦Bobwhite材料中共鉴定到41个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的HBD基因,其中10个基因与表达数据库的结果重合。定量分析与转录组数据趋势一致,显示TaHBD28/17、TaHBD67和TaHBD90/84负向响应赤霉菌,而TaHBD39/37、TaHBD45和TaHBD68/79正向响应赤霉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HBD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毡毛忍冬bHLH转录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10
作者 瞿美玲 周思敏 +6 位作者 张惊宇 何佳蔚 朱佳源 刘笑蓉 童巧珍 周日宝 刘湘丹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6-268,共13页
【目的】研究灰毡毛忍冬bHLH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其表达特征,为后续深入研究灰毡毛忍冬bHLH基因家族在花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灰毡毛忍冬两品种花转录组数据,筛选bHLH基因家族成员,利用在线工具进行生... 【目的】研究灰毡毛忍冬bHLH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其表达特征,为后续深入研究灰毡毛忍冬bHLH基因家族在花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灰毡毛忍冬两品种花转录组数据,筛选bHLH基因家族成员,利用在线工具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灰毡毛忍冬两品种显著表达差异的基因,通过RT-qPCR验证bHLH的表达情况。【结果】共鉴定到55个bHLH转录因子家族成员,进化树分析显示灰毡毛忍冬bHLH蛋白与拟南芥有较高保守性,并基于进化树对部分bHLH蛋白的功能进行了预测。表达分析显示灰毡毛忍冬两品种bHLH基因存在显著差异,LmbHLH4/21/35在‘常规’中高表达,LmbHLH25在‘湘蕾’花期5-7中高表达。RT-qPCR结果显示,其相对表达量与转录组测序数据基本一致,证实了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可靠性。【结论】推测LmbHLH4/21/15/25/35可能为参与调控灰毡毛忍冬花生长发育的关键转录因子,其为解析灰毡毛忍冬两品种花差异表型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毡毛忍冬 bHLH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大麻XTH基因家族鉴定及不同发育时期表达模式分析
11
作者 隋月 闫博巍 +4 位作者 张元野 房郁妍 郑楠 张明 张利国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43-2455,共13页
木葡聚糖内转糖苷酶/水解酶(Xyloglucan endotransglycosylases/hydrolases, XTH)参与纤维素/木葡聚糖交联构建和重塑,在植物细胞壁的可伸展性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工业大麻(Cannabis sativa)中还未有关于该酶的报道。为系统鉴定... 木葡聚糖内转糖苷酶/水解酶(Xyloglucan endotransglycosylases/hydrolases, XTH)参与纤维素/木葡聚糖交联构建和重塑,在植物细胞壁的可伸展性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工业大麻(Cannabis sativa)中还未有关于该酶的报道。为系统鉴定工业大麻XTH家族成员,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鉴定出10个工业大麻XTH基因(CsXTH),分别命名为CsXTH1~CsXTH10,分析了其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和不同生长时期表达模式等。结果表明,XTH家族成员相对分子量在31.14~63.64 kD之间。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10个家族成员均定位在细胞壁上,CsXTH3和CsXTH8也能定位在细胞质中,均属于亲水性蛋白。CsXTH启动子区存在较多光响应、激素响应和逆境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表明CsXTH可能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防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CsXTH基因的表达在不同生长时期存在特异性,CsXTH3,CsXTH5在幼苗期表达量最高,CsXTH7在工艺成熟期表达量最高。上述结果为研究CsXTH家族基因在工业大麻纤维发育中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XTH基因家族 纤维发育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蜜 WRKY 基因家族注释及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
12
作者 马湘玮 朱鹏锦 +7 位作者 杜英俊 宋奇琦 叶维雁 唐秀观 何江 钟云婕 欧景莉 庞新华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3-915,共13页
WRKY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基于菠萝蜜全基因组,共注释出61个菠萝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WRKY基因家族成员,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WRKY基因家族... WRKY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基于菠萝蜜全基因组,共注释出61个菠萝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WRKY基因家族成员,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WRKY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品种菠萝蜜低温胁迫下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1)进化树分析表明,菠萝蜜、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水稻(Oryza sativa)WRKY基因家族成员被分为4个亚族。(2)染色体定位结果显示,61个菠萝蜜WRKY基因家族成员不均匀地分布在23条染色体上。(3)保守基序和基因结构分析表明,位于同一亚族的菠萝蜜WRKY基因家族成员具有相似的保守基序和基因结构。(4)进化分析显示,菠萝蜜WRKY基因家族成员在物种内存在124对片段复制基因对;物种间分析表明,菠萝蜜与拟南芥之间的同源基因对较多,而与水稻和无花果(Ficus carica)之间的同源基因对较少且有8个基因在3个物种中形成同源基因对。(5)低温胁迫下不同品种菠萝蜜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菠萝蜜WRKY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品种中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qRT-PCR分析进一步验证这一结果,说明WRKY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品种菠萝蜜响应低温胁迫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结果为了解WRKY基因家族成员的进化和功能提供了新的见解,为菠萝蜜WRKY基因家族成员的功能研究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蜜 WRKY 基因家族 低温胁迫 表达模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UDP-糖基转移酶家族的全基因组表征、进化和表达分析
13
作者 王媛媛 刘云清 +5 位作者 徐晶宇 刘云婷 胡禧熙 张超 姜泽宇 朱磊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34-146,共13页
为了全面掌握葡萄糖基转移酶(VvUGT)家族基因的基本信息,筛选调控山葡萄花色苷生物合成的候选UGT基因,本研究通过VvUGT的全基因组鉴定、理化性质测定、系统进化、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与基序表征对VvUGT家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基于GEO... 为了全面掌握葡萄糖基转移酶(VvUGT)家族基因的基本信息,筛选调控山葡萄花色苷生物合成的候选UGT基因,本研究通过VvUGT的全基因组鉴定、理化性质测定、系统进化、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与基序表征对VvUGT家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基于GEO数据库芯片平台(GSE36128)进行VvUGT的表达分析,选择不同遗传背景的3个葡萄品种(‘左山一’‘左红一’和‘赤霞珠’)果皮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对果实转色过程中花色苷和VvUGT表达的分析,初步筛选参与山葡萄花色苷积累的VvUGT。结果表明,葡萄UGT家族有230个成员,分为16个组(A~P组),蛋白成员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其基因分布在除chr10外的18条染色体上,该家族基因的内含子个数在1~6之间,所有基因均含有PSPG结构;组织表达分析表明VvUGT在欧亚种葡萄‘Corvina’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和时空特异性;花色苷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葡萄果皮花色苷的含量和糖基化成分组成差异明显,转录组分析表明在果皮转色过程中呈现高表达水平的85个VvUGT基因表达模式在葡萄品种和生长时期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Vitvi15g01073.t01、Vitvi15g01643.t01和Vitvi17g00753.t01(5GT)可能在山葡萄花色苷生物合成中发挥作用。本研究提供了VvUGT基因家族的完整信息,筛选出可能参与山葡萄花色苷生物合成的UGT基因,揭示了其在葡萄皮糖基化中的潜在作用,可为进一步研究候选基因在山葡萄花色苷合成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为山葡萄品种改良及提升山葡萄酒色泽稳定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树bZIP基因家族鉴定及硒代谢相关基因筛选
14
作者 卜宪辰 郭龙飞 +5 位作者 祝嫦晔 陈强文 程水源 张威威 许锋 廖咏玲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8,共14页
【目的】对构树bZIP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及分析,并筛选构树中参与硒代谢的关键基因,为深入研究构树bZIP基因家族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构树硒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构树全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构树bZIP... 【目的】对构树bZIP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及分析,并筛选构树中参与硒代谢的关键基因,为深入研究构树bZIP基因家族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构树硒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构树全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构树bZIP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基因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蛋白的系统进化关系等进行分析,并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烟草叶片的瞬时转化法进行蛋白亚细胞定位。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构树bZIP家族基因在不同硒源及不同浓度处理下的表达水平。【结果】共鉴定得到38个bZIP基因家族成员(BpbZIP01~BpbZIP38),编码的氨基酸数量为140~894个,相对分子质量为16357.39~96969.63 Da,理论等电点为5.24~9.76,均为亲水性蛋白,不稳定系数为52.54~73.89,36个BpbZIPs蛋白定位于细胞核,BpbZIP15和BpbZIP19分别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和内质网。由系统发育进化树可知,将BpbZIPs蛋白分为10个亚族,BpbZIPs蛋白在各亚族中的数量为6个(A亚族)、1个(B亚族)、1个(C亚族)、7个(D亚族)、2个(E亚族)、1个(F亚族)、4个(G亚族)、2个(H亚族)、6个(I亚族)和8个(S亚族),各亚族中多数BpbZiPs与桑树bZIP聚成一支。不同BpbZIPs基因在外显子数量上差异较大,为1~16个,但相同亚族的基因长度和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BpbZIPs基因启动子含有光响应、激素和胁迫应答等多种响应元件。在不同浓度的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处理下,除BpbZIP17基因未表达外,其余BpbZIPs基因均对硒处理有上调或下调表达。结合相关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可知,亚硒酸钠和硒酸钠处理后BpbZIP04和BpbZIP05基因的表达水平均与总硒含量密切相关。【结论】构树bZIP基因家族成员参与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BpbZIP04和BpbZIP05基因在构树硒代谢与耐受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 bZIP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模式 硒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介导下藜麦LAZ1基因家族生信分析及盐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
15
作者 贾子健 王宝强 +4 位作者 桂金凤 朱晓林 陈立飞 魏小红 赵颖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2,共10页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藜麦基因组中鉴定LAZ1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基本理化特性、二级和三级结构、系统进化关系、染色体定位、基因复制、基因结构和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等进行分析。利用转录组数据结合RT-qPCR分析LAZ1家族基因在混合...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藜麦基因组中鉴定LAZ1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基本理化特性、二级和三级结构、系统进化关系、染色体定位、基因复制、基因结构和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等进行分析。利用转录组数据结合RT-qPCR分析LAZ1家族基因在混合盐碱胁迫和外源NO处理下不同器官和时间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在藜麦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1个LAZ1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将LAZ1基因家族分为3个亚家族;片段复制是该基因家族进化的主要原因,并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强烈的纯化选择;在转录组分析基础上,对其中6个LAZ1基因在盐碱胁迫和NO处理下的RT-qPCR鉴定分析表明,不同的LAZ1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响应混合盐碱并受到NO的正向调控,其中CqLAZ1-9在盐碱胁迫下根中的相对表达量提高了129.6倍。综上所述,本研究从藜麦基因组中鉴定了11个LAZ1家族成员,不同成员在不同组织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其中CqLAZ1-9响应盐碱胁迫和外源NO的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LAZ1基因家族 NO 生信分析 盐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的北乌头、芍药种子休眠NAC家族成员鉴定与分析
16
作者 乌兰图雅 路景诗 +3 位作者 贾俊英 侯伟峰 潮乐蒙 张晓明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3,共11页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北乌头、芍药种子在低温层积下基于转录组数据的NAC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共鉴定出33个AKNAC和37个PLNAC家族基因。结果表明,AKNAC、PLNAC氨基酸数量分别为85~661个、80~654个;分子量分别为10.13~67.69 kD、9.38~73.87 ...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北乌头、芍药种子在低温层积下基于转录组数据的NAC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共鉴定出33个AKNAC和37个PLNAC家族基因。结果表明,AKNAC、PLNAC氨基酸数量分别为85~661个、80~654个;分子量分别为10.13~67.69 kD、9.38~73.87 kD;等电点分别为4.74~9.84、4.78~10.05;不稳定系数分别为23.13~57.46、22.91~57.53;脂溶指数分别为53.96~90.14、30.05~82.00;亲水系数分别为-0.909~0.014、-1.245~-0.072,均属亲水性蛋白。多数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NAC家族成员存在一定相似性,进化树结果显示,Motif、Domain、NAC序列结构存在一定相似性。北乌头、芍药不同NAC家族成员层积期间相对表达量、不同阶段变化趋势都有所不同,部分NAC家族成员在低温期间上调表达量,体现NAC响应非生物胁迫的特征,并且部分表达量变化趋势相似的家族成员被聚类在一起,体现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基因家族 北乌头 芍药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PAL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7
作者 王崇 兰孟焦 +3 位作者 肖满秋 潘皓 邓佳祺 吴问胜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1-1105,共15页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phenylalanin ammonia-lyase)是苯丙烷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和限速酶,在植物生长发育、抗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在甘薯全基因组中筛选PAL基因家族成员,对甘薯PAL基因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保守结构域...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phenylalanin ammonia-lyase)是苯丙烷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和限速酶,在植物生长发育、抗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在甘薯全基因组中筛选PAL基因家族成员,对甘薯PAL基因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保守结构域、染色体定位及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甘薯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出33个PAL成员,不均匀地分布于2、6、9和15号染色体上,PAL蛋白理化性质差异小,保守基序和基因结构相近。IbPAL启动子上存在多个逆境胁迫应答、激素响应和生长发育调控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甘薯IbPAL与拟南芥、三浅裂野牵牛和三裂叶薯PAL基因存在共线性关系。甘薯转录组数据显示,IbPAL基因在甘薯中的表达存在组织特异性,IbPAL19、IbPAL13、IbPAL7在储藏根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未分化根和须根。qRT-PCR结果显示IbPAL基因受到干旱和盐胁迫的诱导,在不同胁迫处理下表达模式不同。本研究为进一步探明甘薯PAL家族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为甘薯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PAL基因家族 全基因组鉴定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油菜CCDs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18
作者 王琛 刘国梅 +4 位作者 陈畅 张晋龙 姚琳 孙璇 杜春芳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70,共10页
【目的】鉴定白菜型油菜(Brassia rapa L.)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arotenoid cleavage dioxygenases, CCDs)基因家族成员,深入了解BrCCD家族基因功能及组织表达特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白菜型油菜CCDs基因家族进行鉴定,... 【目的】鉴定白菜型油菜(Brassia rapa L.)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arotenoid cleavage dioxygenases, CCDs)基因家族成员,深入了解BrCCD家族基因功能及组织表达特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白菜型油菜CCDs基因家族进行鉴定,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染色体分布、基因结构、保守基序、种内共线性及启动子顺式元件进行分析。结合转录组数据和RT-qPCR技术,分析CCDs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白菜型油菜中鉴定出16个BrCCD基因,划分为6个亚组,不均匀的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共线性分析发现有7对CCDs基因之间存在共线性关系;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CCDs家族成员可能响应生长发育、激素调控、非生物胁迫等多种调控过程。转录组及定量PCR数据分析显示,BrCCD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BrCCD-L基因在花、叶和种子中表达量较高,BrCCD1b在花中表达量较高,其余多在种子和叶中具有较高的表达量。【结论】白菜型油菜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6个CCDs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BrCCD-L基因与藏红花属CCD2基因具有极高的相似性,且在不同组织中都显著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生物信息学分析 CCDs基因家族 表达分析 组织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WIP转录因子家族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19
作者 韩瑞月 刘晓林 +3 位作者 辛同旭 李森 杨学勇 孙进京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5,共12页
WIP蛋白属于C2H2锌指蛋白的A1d亚组,目前研究发现CsWIP1在黄瓜中参与性别决定,但WIP基因在黄瓜生长发育过程中仍存在未知的功能。在黄瓜、甜瓜、西瓜、冬瓜、葫芦和美洲南瓜中鉴定出40个WIP基因家族成员。利用在线网站对葫芦科WIP蛋白... WIP蛋白属于C2H2锌指蛋白的A1d亚组,目前研究发现CsWIP1在黄瓜中参与性别决定,但WIP基因在黄瓜生长发育过程中仍存在未知的功能。在黄瓜、甜瓜、西瓜、冬瓜、葫芦和美洲南瓜中鉴定出40个WIP基因家族成员。利用在线网站对葫芦科WIP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进行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等分析。对黄瓜WIP基因的顺式元件进一步分析表明,WIP家族基因具有空间表达、植物激素、光响应元件等顺式作用元件。黄瓜不同组织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CsaV3_1G014730和CsaV3_4G031370可能在黄瓜的顶芽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CsaV3_4G024150(CsWIP1)、CsaV3_3G039140、CsaV3_7G031140和CsaV3_5G023030则可能参与雌花、雄花、传输通道以及雄配子的生长发育,推测WIP基因可能在黄瓜传输通道发育、叶脉模式调控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WIP基因家族 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组织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ANT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在愈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20
作者 高爱红 张侠 +5 位作者 曹萌 安珂欣 尹海波 郭善利 张平 赵波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31,共10页
ANT/euANT(AINTEGUMENTA)是一类仅存在于植物中的APETALA2(AP2)型转录因子,隶属于AP2/EREBP家族。本研究利用藜麦基因组数据库,对藜麦ANT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qRT-PCR分析藜麦ANT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愈伤组织与芽中... ANT/euANT(AINTEGUMENTA)是一类仅存在于植物中的APETALA2(AP2)型转录因子,隶属于AP2/EREBP家族。本研究利用藜麦基因组数据库,对藜麦ANT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qRT-PCR分析藜麦ANT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愈伤组织与芽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在藜麦中共鉴定出13个含有两个AP2保守结构域的ANT基因家族成员,不均匀地分布在藜麦9条染色体上,根据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将其分别命名为CqANT1—CqANT13。它们编码蛋白的氨基酸长度为244~710 aa,分子量为27.20~77.22 kDa,等电点为5.57~9.21,为不稳定的亲水蛋白,均定位于细胞核。基因共线性分析发现12个CqANT基因组成6对片段复制,未鉴定到串联复制事件。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藜麦ANT家族成员的启动子区含有多种激素和环境响应元件,暗示其参与调控藜麦的非生物胁迫及激素信号级联体调控应答等过程。其与双子叶植物拟南芥的ANT同源性较高;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藜麦ANT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并对非生物胁迫具有一定响应;藜麦ANT基因在发生芽和不同愈伤组织中均有一定的表达,说明其在芽与愈伤组织诱导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藜麦ANT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ANT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愈伤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