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春豆25号秋播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马继凤 冯霞 +2 位作者 王悦 屠乃美 赵激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0-534,共5页
为提高特早熟春大豆湘春豆25号的秋播增产潜力,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苗前期施复合肥、苗后期施尿素等3个主要栽培因子对湘春豆25号秋播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X1)、苗前期施复合肥(X2)两... 为提高特早熟春大豆湘春豆25号的秋播增产潜力,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苗前期施复合肥、苗后期施尿素等3个主要栽培因子对湘春豆25号秋播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X1)、苗前期施复合肥(X2)两因子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苗后期施尿素(X3)主效不显著,与X1,X2互作显著;湘春豆25号翻秋种植适合高密度、高肥力水平下栽培;中等肥力土壤上栽培,产量2400kg/hm^2以上的优化农艺模式有39个,其主要决策因素取值范围:种植密度57.58~61.5l万株/hm^2,苗前期施复合肥316.8~427.65kg/hm^2,苗后期施尿素202.44~284.34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大豆 栽培因子 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秋播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Ⅲ)-5-Br-PADAP-DEA多元配合物分析应用及结构研究
2
作者 薛照明 王学如 刘大威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3期81-86,共6页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法系统地研究了 Cr ( Ⅲ) —5 - Br - P A D A P— D E A 三元配合物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建立了测定 Cr ( Ⅲ) 的新方法,ε595max = 5 .7 ×104 L·mol- 1&...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法系统地研究了 Cr ( Ⅲ) —5 - Br - P A D A P— D E A 三元配合物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建立了测定 Cr ( Ⅲ) 的新方法,ε595max = 5 .7 ×104 L·mol- 1·cm - 1 。将该方法用于合成水样和40 号铬钒钢中铬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并通过紫外—可见及红外光谱对该配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PADAP DEA 吸光光度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5-5B液体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冰 丛斌 +1 位作者 钱海涛 董辉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33-1636,共4页
为降低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5-5B液体培养基的造价,使之适合规模化生产,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5-5B菌株液体培养基的组分配比进行了重新配比和优化。结果表明,在培养基各组分中,玉米淀粉对产菌量影响最大;优化后的培养基5个组... 为降低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5-5B液体培养基的造价,使之适合规模化生产,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5-5B菌株液体培养基的组分配比进行了重新配比和优化。结果表明,在培养基各组分中,玉米淀粉对产菌量影响最大;优化后的培养基5个组分的最佳水平编码分别为0,1,2,1,-2,即玉米淀粉3.0 g·(100mL)-1,黄豆饼粉2.0 g·(100mL)-1,酵母粉2.5 g·(100mL)-1,鱼粉2.0 g·(100mL)-1,蛋白胨0.1 g·(100mL)-1。此培养基的优化配方可应用于大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 液体培养基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综合营养品质指标构建及其对水肥供应的响应 被引量:70
4
作者 吴雪 王坤元 +1 位作者 牛晓丽 胡田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9-127,共9页
为构建番茄综合营养品质指标,分析其对水肥供应的响应,该文以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为试验因素,按照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番茄盆栽试验,监测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 6项单一品质... 为构建番茄综合营养品质指标,分析其对水肥供应的响应,该文以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为试验因素,按照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番茄盆栽试验,监测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 6项单一品质指标,根据主观层次分析法与客观熵权法和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确定番茄单一营养品质评价指标权重,次序为:番茄红素>糖酸比>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通过近似理想解法,构建番茄果实综合营养品质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建立番茄综合营养品质与水肥因子的数学模型,分析其对水肥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各水肥因子对番茄综合营养品质的主效应表现为:施磷量>施氮量>灌水量>施钾量。当其他因素为中间水平时,番茄营养品质随灌水量或施氮量的增加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型变化,随磷肥用量的增加线性增加,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型变化。交互作用表现为,灌水量与施氮量、磷与钾肥用量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表明灌水量、氮肥用量过高不利于番茄综合营养品质的提高,合理增施磷肥和钾肥可有效提高番茄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灌溉 层次分析法 番茄 综合营养品质评价 灌水量 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挤压模拟试验的苜蓿草颗粒成型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19
5
作者 黄晓鹏 万芳新 +2 位作者 黄建龙 吴劲锋 张克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54-358,共5页
为了确定最佳的苜蓿草颗粒产品制粒成型工艺,以苜蓿草粉为制粒物料,通过环模制粒过程的模拟试验,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探讨了制粒密度与挤出力、物料含水率、草粉粒度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制粒密度之间的数学模型。试验数据... 为了确定最佳的苜蓿草颗粒产品制粒成型工艺,以苜蓿草粉为制粒物料,通过环模制粒过程的模拟试验,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探讨了制粒密度与挤出力、物料含水率、草粉粒度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制粒密度之间的数学模型。试验数据分析显示:建立的回归方程显著;3个因子对制粒密度影响大小顺序为挤出力、含水率、草粉粒度;通过方程模拟选优得出模拟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参数组合为:挤出力5.47kN、含水率16.96%、草粉粒度6.34mm,即制粒密度为最大值1.241g/cm3。该研究可为提高草颗粒及其它颗粒物料产品的质量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控制 优化 回归分析 苜蓿草颗粒 制粒过程模拟 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科宝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曹赞 高振华 +5 位作者 陈广信 黎秋平 陈彩文 张少成 黄志鹏 丁志鹏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553-2564,共12页
本试验通过二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1~21日龄肉鸡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的最佳组合效应。试验选取1日龄健康、体重接近的科宝肉鸡480只,随机分为12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其中1~8组为试验组,9~12... 本试验通过二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1~21日龄肉鸡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的最佳组合效应。试验选取1日龄健康、体重接近的科宝肉鸡480只,随机分为12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其中1~8组为试验组,9~12组为中心组(即0水平组),试验期为21 d。分别以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为自变量,以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等各项指标作为因变量拟合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饲粮中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1~21日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有显著影响(P〈0.05)。从响应面图和回归分析显示,当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0.05~12.40 MJ/kg时,随着粗蛋白质水平的上升,平均日增重逐渐增大,粗蛋白质水平进一步增加对于平均日增重影响逐渐变小,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1.80 MJ/kg和22.85%时,可达到最大平均日采食量;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15 MJ/kg和20.65%时,料重比最小为1.65;当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在12.05~12.15 MJ/kg和20.85%~21.25%时,可以获得较高的胸肌率和腿肌率,同时腹脂率较低。综上所述,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05~12.45 MJ/kg和20.65%~21.25%,1~21日龄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均达到较好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能 粗蛋白质 肉鸡 生产性能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3D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纳米SiO_x复合膜的制备及机械性能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明力 司方 +1 位作者 张义明 赵德刚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6-41,共6页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试验方法,探讨了制备壳聚糖/纳米SiOx复合膜的优化工艺条件,用流延法制得分散比较均匀的纳米复合膜,并对涂膜结构进行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镜(TEM)表征.结果表明:复合膜(CTS-SiOx)中壳聚糖与SiOx...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试验方法,探讨了制备壳聚糖/纳米SiOx复合膜的优化工艺条件,用流延法制得分散比较均匀的纳米复合膜,并对涂膜结构进行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镜(TEM)表征.结果表明:复合膜(CTS-SiOx)中壳聚糖与SiOx粒子表面的大量羟基存在强烈的氢键作用;当配料为壳聚糖1.98 g、SiOx0.017 g、单甘酯0.04 g时,壳聚糖复合涂膜拉伸强度达到最优值、与纯壳聚糖单膜相比,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直角撕裂强度分别提高了63.3%,45.4%和11.6%,透水率降低了73.1%.可见复合膜的性能优于单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复合膜 拉伸强度 二次回归旋转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GX-100型小区小麦种子联合收获机关键作业参数优化(英文) 被引量:11
8
作者 戴飞 张锋伟 +1 位作者 高爱民 韩正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53-58,共6页
为了避免因收获机罩壳内部种子残留与混杂所带来的育种试验数据失真问题,结合自行研制的 4GX-100 型小区小麦种子联合收获机进行田间育种收获试验,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探讨了无滞种残留率与脱粒滚筒转速、喂入量、吸杂风机转... 为了避免因收获机罩壳内部种子残留与混杂所带来的育种试验数据失真问题,结合自行研制的 4GX-100 型小区小麦种子联合收获机进行田间育种收获试验,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探讨了无滞种残留率与脱粒滚筒转速、喂入量、吸杂风机转速的关系,建立了各个作业参数与无滞种残留率之间的数学模型。由试验结果分析可得:3 个因子对无滞种残留率影响大小的顺序为脱粒滚筒转速、喂入量、吸杂风机转速;通过方程模拟选优得出 4GX-100 型小区小麦种子联合收获机田间育种收获关键作业参数的最优组合为:脱粒滚筒转速 1 586 r/min、喂入量为 0.305 kg/s、吸杂风机转速 1 076 r/min,即无滞种残留率为最大值 99.98%,且收获机其余各项指标满足小区育种收获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获机 优化 回归分析 小区育种 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 关键作业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供应对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牛晓丽 胡田田 +2 位作者 周振江 代顺冬 陈思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42,共6页
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番茄盆栽试验,研究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对番茄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番茄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随灌水量和施磷量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型变化,随钾肥用量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型变化... 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番茄盆栽试验,研究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对番茄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番茄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随灌水量和施磷量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型变化,随钾肥用量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型变化,但不受氮肥用量的影响;交互效应表现为灌水量和施磷量以及施氮量和施钾量均呈负交互作用。表明合理的灌水量、施磷量和施钾量有利于提高番茄果实中的维生素C含量,而施氮量的改变是通过与施钾量发生负交互作用抑制番茄维生素C累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维生素C 灌水量 磷及钾肥用量 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供应对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牛晓丽 胡田田 +2 位作者 周振江 代顺冬 陈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2-88,共7页
【目的】研究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对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为番茄的优质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金鹏1号"番茄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盆栽试验,通过回归拟合,建立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与灌水量... 【目的】研究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对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为番茄的优质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金鹏1号"番茄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盆栽试验,通过回归拟合,建立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与灌水量及氮、磷、钾肥用量因子间的回归模型,并对各单一因素及两因素的耦合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当其他因子为中间水平时,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随灌水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与施氮量和施磷量均呈正相关关系,且施氮量的增幅大于施磷量。灌水量与施钾量、施氮量与施磷量间的交互作用为正效应,灌水量与施磷量、施氮量与施钾量间的交互作用为负效应。【结论】灌水量较低时,少施磷肥或合理配施钾肥能抑制硝酸盐累积;少施氮肥,增施磷肥或合理配施钾肥也是降低番茄果实中硝酸盐含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硝酸盐 灌水量 氮、磷及钾肥用量 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水肥供应对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振江 牛晓丽 +2 位作者 陈思 代顺冬 胡田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1X期46-51,共6页
为了解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对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番茄红素含量与水肥因子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单一因素的效应及两两因素的耦合效应进行了分... 为了解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对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番茄红素含量与水肥因子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单一因素的效应及两两因素的耦合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因子为中间水平时,番茄果实中的番茄红素含量,随灌水量的增加呈线性降低趋势,随施氮量与施磷量增加呈开口向上抛物线变化,但不随施钾量而变化。灌水量与施钾量、施氮量与施磷量的交互作用表现为阻碍果实番茄红素的积累。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灌水量过高不利于番茄红素含量的增加,合理增施氮、磷肥可有效提高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番茄红素 灌水量 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芳樟叶精油及其主成分芳樟醇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于静波 张国防 +1 位作者 李左荣 冯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6-81,共6页
为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 var.linaloolifera Fujita.)叶精油及其主成分芳樟醇含量的影响,运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检测了不同N、P和K施肥条件下芳樟1年生扦插苗叶精油的含量和芳樟醇的相对含量并建立数... 为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 var.linaloolifera Fujita.)叶精油及其主成分芳樟醇含量的影响,运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检测了不同N、P和K施肥条件下芳樟1年生扦插苗叶精油的含量和芳樟醇的相对含量并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拟合的回归方程进行最优求解,确定最优施肥配比。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芳樟叶精油及芳樟醇相对含量的影响极显著,精油质量分数为1.53%~2.30%、芳樟醇相对含量为88.36%~94.87%。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N和K施用量对精油含量分别有极显著和显著影响,N施用量对芳樟醇相对含量有显著影响而K施用量无显著影响,P施用量对精油含量和芳樟醇相对含量均无显著影响。N、P和K施用量与精油含量和芳樟醇相对含量数学模型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054+0.392X1-0.037X2+0.280X3+0.014X1X2-0.022X1X3+0.018X2X3-0.057X12+0.001X22-0.053X32和Y=87.206+2.802X1-0.279X2+1.115X3+0.180X1X2-0.147X1X3+0.396X2X3-0.525X12-0.137X22-0.275X32;据此计算出最优精油含量为2.22%,对应的N、P和K的每盆施用量分别为3.52、5.00和2.76 g;最优芳樟醇相对含量为95.18%,对应的N、P和K的每盆施用量分别为2.84、5.00和4.87 g。研究结果显示:N施用量对芳樟叶精油含量和芳樟醇相对含量的影响最大,最优精油含量和最优芳樟醇相对含量对应的施肥配比不完全相同,在生产中应根据生产目的并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确定合适的N、P和K施肥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樟 施肥处理 叶精油 芳樟醇 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叶片光合作用对水肥耦合的响应 被引量:24
13
作者 周振江 牛晓丽 +1 位作者 李瑞 胡田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2,37,共6页
研究了不同水肥因子对番茄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盆栽试验,建立了水分、氮、磷、钾和有机肥用量对番茄叶片光合速率的数学模型。随灌水量的增加,番茄叶片光合速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状变化;光合速率随... 研究了不同水肥因子对番茄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盆栽试验,建立了水分、氮、磷、钾和有机肥用量对番茄叶片光合速率的数学模型。随灌水量的增加,番茄叶片光合速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状变化;光合速率随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规律。交互效应表现为,灌水量与施氮量和施磷量呈负的交互作用,有机肥用量与灌水量、施氮量和施钾量、施氮量与有机肥用量、施钾量与有机肥用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具有正交互作用。灌水和氮、磷、钾、有机肥施用对番茄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只有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才能提高番茄叶片的光合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光合速率 灌水量 氮、磷、钾及有机肥用量 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梨子叶不定梢再生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鲁敏 汤浩茹 +3 位作者 余世杰 雷美艳 陈小杨 丁继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1-175,共5页
以水晶×金二十世纪花后90 d的梨成熟胚子叶为外植体,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其再生体系研究中的关键因素6-BA、NAA、AgNO3浓度建立数学模型,得到回归方程Y=4.405 3+0.863 8X1-0.386 9X2-0.058 4X3-0.015 7X1X2+0.000 5X1X3... 以水晶×金二十世纪花后90 d的梨成熟胚子叶为外植体,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其再生体系研究中的关键因素6-BA、NAA、AgNO3浓度建立数学模型,得到回归方程Y=4.405 3+0.863 8X1-0.386 9X2-0.058 4X3-0.015 7X1X2+0.000 5X1X3+0.011 2X2X3-0.671 8X12-0.219 2X22-0.749 9X32。6-BA、NAA、AgNO3浓度在试验设定范围内对梨成熟胚子叶不定梢再生系数的影响均呈"低促高抑"现象;且培养基中6-BA、NAA、AgNO3的浓度分别在5.955~7.124 mg·L-1、0.281~0.473 mg·L-1和2.199~2.801 mg·L-1,梨成熟胚子叶不定梢再生系数大于3的可靠性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叶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再生体系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磷、钾耦合效应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代顺冬 韦树谷 +5 位作者 赖佳 黄玲 张骞方 叶鹏盛 盛玉珍 刘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9-304,共6页
【目的】旨在探究水、氮、磷和钾水肥耦合效应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早熟五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桶栽试验建立了大白菜产量与水、氮、磷、钾用量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单因素效应及多因素... 【目的】旨在探究水、氮、磷和钾水肥耦合效应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早熟五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桶栽试验建立了大白菜产量与水、氮、磷、钾用量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单因素效应及多因素耦合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处理14(灌水量:70%W;施氮量:0.185 g/kg;施磷量:0.095 g/kg;施钾量:0.240 g/kg)单株产量最大,最大值为1.44 kg;处理9(灌水量:40%W;施氮量:0.185 g/kg;施磷量:0.095 g/kg;施钾量:0.240 g/kg)单株产量最小,最小值为0.26 kg。水、氮、磷、钾用量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灌水量(X1)>施氮量(X2)>施钾量(X4)>施磷量(X3)。灌水量与氮、磷、钾用量间存在显著正耦合效应。【结论】水、氮、磷、钾用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大白菜产量提高,合理搭配水、氮、磷、钾用量能显著提高大白菜产量。在桶栽试验条件下,灌水量为84.34%W,施氮量为0.307 g/kg,施磷量为0.115 g/kg,施钾量为0.286 g/kg时,理论单株产量最大,最大值为1.52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产量 水肥耦合 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油菜云油杂10号高产栽培因子的优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原小燕 符明联 +1 位作者 李根泽 何晓莹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0-395,共6页
为了探讨在云南省油菜生产中种植密度(X1)、氮肥(纯氮,X2)、磷肥(五氧化二磷,X3)、钾肥(氧化钾,X4)、硼肥(有效硼,X5)5个栽培因子对甘蓝型双低油菜云油杂10号产量的影响,并进一步优化各栽培因子,本文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 为了探讨在云南省油菜生产中种植密度(X1)、氮肥(纯氮,X2)、磷肥(五氧化二磷,X3)、钾肥(氧化钾,X4)、硼肥(有效硼,X5)5个栽培因子对甘蓝型双低油菜云油杂10号产量的影响,并进一步优化各栽培因子,本文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油菜产量优化数学模型:Y=246.15+12.70X2+7.00X3-6.26X12-9.81X22-5.07X32-10.56X1X2-6.37X3X4。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云油杂10号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氮肥、磷肥、种植密度、硼肥、钾肥。其中种植密度、氮肥、磷肥与产量的关系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种植密度过大或过小,施氮、磷肥过多或过少都会对油菜产量造成影响。种植密度与氮肥、磷肥与钾肥交互作用对油菜产量有显著影响,在种植密度10.5万~22.5万株/hm2、施纯氮0~207kg/hm2、施五氧化二磷0~96kg/hm2、施氧化钾0~120kg/hm2时,两因子之间均为正相互作用。频率分析结果表明,油菜产量大于3 900kg/h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种植密度15.48万~17.94万株/hm2,纯N、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有效硼施用量分别为360.2~387.1、170.0~181.4、15.0~30.0、1.46~1.84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杂交油菜 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 数学模型 栽培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紫芝液体发酵培养条件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任丹 辜运富 +1 位作者 张小平 田鸿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81-686,共6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发酵条件对1株野生紫芝菌丝体产量的影响。建立了装液量、初始pH、转速、培养温度和接种量5个因素的正交回归模型:Y=2.85701+0.17458X1-0.19802X...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发酵条件对1株野生紫芝菌丝体产量的影响。建立了装液量、初始pH、转速、培养温度和接种量5个因素的正交回归模型:Y=2.85701+0.17458X1-0.19802X12-0.20552X22-0.19302X32-0.15802X42-0.12302X52。从模型推知,装液量90 mL,pH6.0,转速140 r/m,培养温度27℃,接种量10.5%时,紫芝菌丝达到最大生物量3.15 g,验证实验结果与模型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芝 液体发酵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 菌丝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21~42日龄肉仔鸡胆碱和蛋氨酸需要量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斯佳 蔡辉益 +4 位作者 刘国华 闫海洁 廖瑞波 邓会玲 汤建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9-1029,共11页
本试验以低胆碱、低蛋氨酸饲粮为基础饲粮,通过两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21~42日龄肉仔鸡胆碱和蛋氨酸需要量进行研究。试验选用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480只,随机分为12个组,其中1~8组为试验组,9~12组为中心组,每组4个重... 本试验以低胆碱、低蛋氨酸饲粮为基础饲粮,通过两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21~42日龄肉仔鸡胆碱和蛋氨酸需要量进行研究。试验选用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480只,随机分为12个组,其中1~8组为试验组,9~12组为中心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分别以胆碱和蛋氨酸为自变量,以反映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各项指标为因变量拟合回归方程,估计21~42日龄肉仔鸡胆碱和蛋氨酸的需要量。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胆碱和蛋氨酸水平对21~42日龄肉仔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腹脂率和肝脂率有显著影响(P<0.05)。当胆碱水平在860~1 120 mg/kg时,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随着蛋氨酸水平的增加而升高,蛋氨酸水平增至0.40%后,继续增加对平均日采食量的改善作用不明显;蛋氨酸水平在0.35%~0.42%,胆碱水平在860~1 120 mg/kg时,肉仔鸡的料重比达到最低值;蛋氨酸水平在0.30%~0.47%时,随着胆碱水平的增加肉仔鸡腹脂率呈下降趋势;当蛋氨酸水平在0.30%~0.40%,胆碱水平在1 000~1 400 mg/kg时,肉仔鸡肝脂率随着胆碱水平的增加和蛋氨酸水平的降低呈下降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当胆碱水平为990~1 030 mg/kg,蛋氨酸水平为0.40%~0.43%时,肉仔鸡可达到最佳生长性能;当胆碱水平为1 780~1 880 mg/kg,蛋氨酸水平为0.37%~0.38%时,肉仔鸡可达到最佳屠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 蛋氨酸 肉仔鸡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鹰椒氮磷钾高产施肥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武占会 申书兴 +3 位作者 王惠英 陈雪平 王利平 张玉梅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6-29,共4页
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氮磷钾肥对天鹰椒型干辣椒产量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氮磷钾三种肥料中,氮肥对天鹰椒型干辣椒产量影响最大,且氮肥与磷肥两因子之间有明显的互作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天鹰椒型... 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氮磷钾肥对天鹰椒型干辣椒产量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氮磷钾三种肥料中,氮肥对天鹰椒型干辣椒产量影响最大,且氮肥与磷肥两因子之间有明显的互作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天鹰椒型干辣椒氮磷钾优化施肥方案为N:312 33~373 29kg/hm2;P2O5:69 35~103 35kg/hm2;K2O:167 38~282 62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钾肥 天鹰椒 回归方程 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黄芩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5
20
作者 梁英 何雯娟 韩鲁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04-107,共4页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液固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黄芩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黄芩多糖的较优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通过频率分析法得到黄芩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液固比30:1(ml/g)、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100min,...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液固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黄芩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黄芩多糖的较优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通过频率分析法得到黄芩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液固比30:1(ml/g)、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10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黄芩多糖提取率为4.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黄芩多糖 提取率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