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24Model的动火作业事故致因文本挖掘
1
作者 牛茂辉 李威君 +1 位作者 刘音 王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1-158,共8页
为探究工业动火作业事故的根源,提出一种基于“2-4”模型(24Model)的文本挖掘方法。首先,收集整理220篇动火作业事故报告,并作为数据集,构建基于来自变换器的双向编码器表征量(BERT)的24Model分类器,使用预训练模型训练和评估事故报告... 为探究工业动火作业事故的根源,提出一种基于“2-4”模型(24Model)的文本挖掘方法。首先,收集整理220篇动火作业事故报告,并作为数据集,构建基于来自变换器的双向编码器表征量(BERT)的24Model分类器,使用预训练模型训练和评估事故报告数据集,构建分类模型;然后,通过基于BERT的关键字提取算法(KeyBERT)和词频-逆文档频率(TF-IDF)算法的组合权重,结合24Model框架,建立动火作业事故文本关键词指标体系;最后,通过文本挖掘关键词之间的网络共现关系,分析得到事故致因之间的相互关联。结果显示,基于BERT的24Model分类器模型能够系统准确地判定动火作业事故致因类别,通过组合权重筛选得到4个层级关键词指标体系,其中安全管理体系的权重最大,结合共现网络分析得到动火作业事故的7项关键致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模型(24model) 动火作业 事故致因 文本挖掘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4Model-D-ISM的地铁站火灾疏散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世梅 张家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59,共7页
为预防地铁站火灾事故,深入了解地铁站火灾人员疏散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与层次结构,基于第6版“2-4”模型(24Model)分析63起地铁站火灾疏散事故,充分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提取19个影响地铁站人员疏散的关键因素,建立地铁站火灾... 为预防地铁站火灾事故,深入了解地铁站火灾人员疏散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与层次结构,基于第6版“2-4”模型(24Model)分析63起地铁站火灾疏散事故,充分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提取19个影响地铁站人员疏散的关键因素,建立地铁站火灾人员疏散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采用算子客观赋权法(C-OWA)改进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法(DEMATEL),确定地铁站火灾人员疏散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各个因素间的层次结构及相互作用路径,构建地铁站火灾人员疏散影响因素的多级递阶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疏散引导、恐慌从众行为、人员拥挤为地铁站火灾人员疏散的关键影响因素;地铁站火灾人员疏散受表层因素、中间层因素、深层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其中,疏散教育与培训、设施维护与检查、疏散预案等因素是根源影响因素,重视根源影响因素的改善有利于从本质上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模型(24model) 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法(DEMATEL) 解释结构模型(ISM) 地铁站 火灾疏散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Model与LCM原因因素定义对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袁晨辉 傅贵 +1 位作者 吴治蓉 赵金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4,共8页
为探究损失致因模型(LCM)原因因素定义与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存在的异同和优缺点,梳理2个模型各层面原因和结果的定义,对比定义内容及其对事故原因分析等安全实务的指导作用,并以一起瓦斯爆炸事故为例加以实证分析,获得二者分... 为探究损失致因模型(LCM)原因因素定义与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存在的异同和优缺点,梳理2个模型各层面原因和结果的定义,对比定义内容及其对事故原因分析等安全实务的指导作用,并以一起瓦斯爆炸事故为例加以实证分析,获得二者分析结果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LCM是首个将管理因素纳入事故致因分析的一维事件序列模型,可明确各层面原因因素的定义和因素间的逻辑关系,但部分定义存在交叉重复的问题,并没有揭示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等深层次事故致因因素;24Model作为系统性事故致因模型,对各类因素的定义均以组织为主体,描述事件、事故、安全的概念内涵,划分个体安全动作、安全能力和组织安全管理体系的类别并给出含义解析,探究组织安全文化层面的问题并以32个元素体现;2个模型的事故原因分析方法均建立在对各层级原因因素定义的基础上,并适用于模型理论体系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模型(24model) 损失致因模型(LCM) 事故致因模型 原因因素定义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 Model在道路运输事故成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露 梁志星 +2 位作者 吴君安 严玉琼 张苏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2,共8页
为预防道路运输事故,基于事故致因“2-4”(24 Model)模型,对2015—2021年发生的215起道路运输事故的行为原因进行研究。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及其根源原因。结果表明:发生频次最多的不... 为预防道路运输事故,基于事故致因“2-4”(24 Model)模型,对2015—2021年发生的215起道路运输事故的行为原因进行研究。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及其根源原因。结果表明:发生频次最多的不安全动作是驾驶员超速行驶(占10.67%);22.33%的道路运输事故存在管理者违章安排无资质员工上岗作业;管理者和领导者对57.67%的道路运输事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由人为因素产生的不安全物态占比达71.53%;驾驶员、车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欠缺或执行不到位在根本原因中尤为突出(占20.92%)。基于此,提出道路运输事故预防对策并构建出道路运输系统各因素关系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主动安全 道路运输事故 事故致因 “2-4”模型(24 model)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AM与24Model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晓露 严玉琼 +2 位作者 张苏 高梦瑶 聂晓琴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3-240,共8页
为完善和推动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提高事故防控水平,在对信息流事故致因模型(IFAM)和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理论基础、组成要素和分析过程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辨识二者之间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IFAM与24Model都有较强的... 为完善和推动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提高事故防控水平,在对信息流事故致因模型(IFAM)和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理论基础、组成要素和分析过程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辨识二者之间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IFAM与24Model都有较强的理论基础,部分组成要素存在对应关系,但原因类别划分存在差异。IFAM以信息流和组织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相对复杂,更适用于分析单起事故;24Model以组织为研究对象,事故原因模块通用性和逻辑性强,适用于分析单起或某类事故。在实际应用中,IFAM与24Model均可用于事故调查分析和事故分级定责,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IFAM通过信息流表征事故致因,直观描述组织外部原因因素,但对个体能力的深入研究欠缺;而24Model认为组织外部因素需要通过组织内部原因模块的欠缺体现,认为个体能力是引发事故的间接原因并进行细致分析,但对组织间相关关系的探究欠缺。研究结果可为事故预防工作提供新视角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流事故致因模型(IFAM) 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 事故致因 道路交通事故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形貌纳米Co_(3)O_(4)的表征及其对喹啉的吸附性能
6
作者 王涵 唐克 +4 位作者 洪新 房欣 秦悦 沈硕 李东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6-476,共11页
Co_(3)O_(4)具有吸附位点丰富、稳定性强、易回收等特点,可用于吸附脱除柴油中的碱性含氮化合物。采用水热合成法,通过改变原料配比制备了2种Co_(3)O_(4)样品(样品1和样品2);采用XRD、FT-IR、SEM、N_(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2种样品进行表... Co_(3)O_(4)具有吸附位点丰富、稳定性强、易回收等特点,可用于吸附脱除柴油中的碱性含氮化合物。采用水热合成法,通过改变原料配比制备了2种Co_(3)O_(4)样品(样品1和样品2);采用XRD、FT-IR、SEM、N_(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2种样品进行表征;同时考察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对Co_(3)O_(4)吸附脱除模拟柴油中喹啉的影响;利用Material Studio软件建立Co_(3)O_(4)团簇吸附喹啉分子的模型,模拟计算吸附距离、吸附能及喹啉分子尺寸。结果表明:2种Co_(3)O_(4)样品均为立方尖晶石结构,样品1为纳米颗粒堆积且无规则堆放形成的球状团簇,样品2为纳米颗粒无规则堆积形成的纳米线形,样品1和样品2的平均孔径分别为21.34和16.13 nm,比表面积分别为30.08和14.42 m^(2)/g,孔体积分别为0.19和0.07 cm^(3)/g;当模拟燃料用量15 mL时,不同吸附温度下样品1的吸附脱氮效果明显优于样品2,且样品1的最佳吸附脱氮条件为:吸附温度30℃,吸附时间40 min,吸附剂用量0.6 g。Co_(3)O_(4)中Co^(2+)吸附效果优于Co 3+,2种价态Co对于喹啉配位吸附结构的稳定性与吸附能力均优于π络合吸附,这是由于喹啉分子尺寸为0.7160 nm×0.4998 nm,可以进入到Co_(3)O_(4)孔结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3)O_(4) 模拟柴油 喹啉 吸附 脱除率 Material Studio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煤含水率对CH_(4)吸附/解吸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平 刘延保 张遵国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5,共6页
为了研究水分对煤体吸附/解吸CH_(4)特性的影响,利用煤层瓦斯吸附解吸变形动态测试装置,开展了含水率为0、0.83%、1.52%、2.68%条件下块煤吸附/解吸CH_(4)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对煤体吸附/解吸CH_(4)影响显著,水分有助于煤体解吸CH_(... 为了研究水分对煤体吸附/解吸CH_(4)特性的影响,利用煤层瓦斯吸附解吸变形动态测试装置,开展了含水率为0、0.83%、1.52%、2.68%条件下块煤吸附/解吸CH_(4)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对煤体吸附/解吸CH_(4)影响显著,水分有助于煤体解吸CH_(4),但抑制煤体吸附CH_(4);煤的饱和吸附量a值与饱和解吸量A值基本相等,且与含水率无关;煤的吸附常数b值、解吸常数B值随煤体含水率的增高均呈现指数下降趋势,并最终趋近于0;以Langmuir形式方程为基础,结合吸附/解吸常数与含水率的函数关系,构建了含水率影响条件下的CH_(4)吸附/解吸数学模型,并通过试验数据对该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吸附解吸差异性系数随含水率的增高呈指数衰减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CH_(4) 吸附 解吸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w electromagnetic oscillation phenomenon on vanadium-compensationsemi-insulating 4H-SiC PCSS
8
作者 Lin Zhouyang Chen Zhipeng +7 位作者 Sun Qian Zheng Zhong Xu Kun Jiang Shuqing Zhang Yuming Wang Yutian Hu Yanfei Guo Hui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118,共7页
Constructing a photoconductive semiconductor switch (PCSS)-metal coil structure, we discovered anew phenomenon of electromagnetic oscillation in vanadium-compensation semi-insulating (VCSI) PCSS. Here thePCSS responds... Constructing a photoconductive semiconductor switch (PCSS)-metal coil structure, we discovered anew phenomenon of electromagnetic oscillation in vanadium-compensation semi-insulating (VCSI) PCSS. Here thePCSS responds to laser pulse and high-voltage signal while the metal coil generates an oscillating voltage pulseenvelope signal. The generation of this oscillating signal is not related to the input bias voltage of the PCSS, the pulsecircuit components, or the electrode structure of the PCSS, rather it is related to the output characteristic of the PCSS.This physical phenomenon can be explained using the current surge model in photoconducting antenna. Preparingohmic contact electrode on the silicon carbide material forms the PCSS, which generates a large number ofphotogenerated carriers when ultra-fast laser pulses irradiate the surface of the material and Simultaneously applies abias voltage signal between the electrode. At this time inside the PCSS the electric field causes the transient current,radiating electromagnetic wave to the metal coil to generate oscillating sign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CSI 4H-SiC PCSS electromagnetic oscillation current surge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随机波动率模型下带有最低担保的动态均值–方差DC型养老金计划
9
作者 郝哲弘 常浩 《应用概率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433,共20页
文章在均值–方差框架下研究了具有4/2随机波动率和最低年金担保的缴费确定(DC)型养老金的最优投资问题.基金管理者可以将养老金财富投资于由一种无风险资产、一种零息债券和一种风险资产构成的金融市场,其中利率期限结构服从仿射利率模... 文章在均值–方差框架下研究了具有4/2随机波动率和最低年金担保的缴费确定(DC)型养老金的最优投资问题.基金管理者可以将养老金财富投资于由一种无风险资产、一种零息债券和一种风险资产构成的金融市场,其中利率期限结构服从仿射利率模型,而风险资产的价格过程服从带有随机利率的4/2随机波动率模型.假设最低担保水平与瞬时利率相关,以终端财富超过最低担保的盈余过程的方差为目标建立均值–方差模型.通过构建辅助过程,将初始问题转化为等价的自融资投资问题,运用拉格朗日对偶定理和随机最优控制理论推导出了有效策略和有效前沿的闭式解.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模型参数对有效策略和有效前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随机波动率模型 随机利率 最低担保 DC型养老金 均值–方差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羟基肉桂酰胺(4-HY)改善油酸诱导的LO2细胞脂质积累
10
作者 陈敏华 彭文元 +3 位作者 曾玉萍 宁功美 吴晓云 字成庭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78-86,共9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病,通常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有关。NAFLD是一种多重因素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还没有批准的用于NAFLD治疗的药物,因此寻找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段和针对NAFLD的药物研...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病,通常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有关。NAFLD是一种多重因素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还没有批准的用于NAFLD治疗的药物,因此寻找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段和针对NAFLD的药物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油酸(OA)诱导人正常肝细胞(LO2)创建NAFLD细胞模型,并使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 γ)、脂肪酸合酶(fasn)、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甾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基因m RNA的表达水平;最后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测定SREBP-1c、ACC、FASN、PPAR γ蛋白表达水平,初步探究4-HY改善LO2细胞脂肪累积的机制。MTT(噻唑蓝)结果表明,低于8μmol/L的4-羟基肉桂酰胺(4-HY)处理LO2细胞24 h没有显著细胞毒性;油红O细胞染色结果显示,OA诱导显著增加了细胞内脂滴的形成和数量,表明NAFLD细胞模型创建成功。与空白对照相比,4-HY有效降低OA诱导的LO2细胞内脂质沉积。通过TG、TC试剂盒检测可知4-HY降低了OA诱导的LO2细胞内的TG、TC的含量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4-HY下调了脂质代谢相关基因srebp-1c、fasn、acc、scd-1、cd36、ppar γ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4-HY抑制了脂质代谢相关蛋白PPAR γ、SREBP-1c、FASN、ACC的表达。结果表明,4-HY通过下调LO2细胞内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抑制LO2细胞内源性脂肪合成途径,降低LO2细胞对游离脂肪酸的摄取,从而减少LO2细胞TG、TC的合成,改善NAFLD细胞模型的脂质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FLD 4-羟基肉桂酰胺 脂质累积 LO2细胞 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FACS与24Model不安全动作因素对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傅贵 薛宇敬阳 +1 位作者 佟瑞鹏 栗继祖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2,共6页
不安全动作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为明确和统一不安全动作的定义及判定标准,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梳理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和24Model中不安全动作的定义和判定标准,建立HFACS与24Model不安全动作因素的对应关系,并以实际事故为... 不安全动作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为明确和统一不安全动作的定义及判定标准,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梳理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和24Model中不安全动作的定义和判定标准,建立HFACS与24Model不安全动作因素的对应关系,并以实际事故为例论述对应关系的应用过程。结果表明,HFACS定义的不安全动作可以通过对应关系与24Model定义的不安全动作相对应;所建立的对应关系统一了不安全动作的判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 对比分析 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 不安全动作 事故致因模型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FACS中组织影响与24Model中组织行为的对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傅贵 周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30,共6页
HFACS是一种广为接受的事故致因模型,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内容,24Model由作者课题组建立,其内容及表达方式符合国内习惯,为深入了解HFACS并完善24Model,对2个模型中均包含的事故组织层面的原因进行对比研究。剖析HFACS中组织影响和24Model... HFACS是一种广为接受的事故致因模型,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内容,24Model由作者课题组建立,其内容及表达方式符合国内习惯,为深入了解HFACS并完善24Model,对2个模型中均包含的事故组织层面的原因进行对比研究。剖析HFACS中组织影响和24Model中组织行为的具体含义,并应用2个模型分析"8·12"天津港火灾爆炸事故。研究表明:HFACS的组织影响和24Model的组织行为有对应关系,但24Model更便于事故分析,得到的分析结果有利于提出事故预防措施;24Model中安全文化元素表还需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因分析和分类系统(HFACS) 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 组织影响 组织行为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4Model的高校危化品实验室事故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4
13
作者 郭海军 唐寒露 +3 位作者 王凯 于英杰 吴昱辰 徐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8-174,共7页
为制定高校危化品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和优化实验室安全培训,以某高校危化品实验室爆炸事故为例,采用行为安全“2-4”模型(24Model)的分析方法,分别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深入研究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根源原因,进... 为制定高校危化品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和优化实验室安全培训,以某高校危化品实验室爆炸事故为例,采用行为安全“2-4”模型(24Model)的分析方法,分别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深入研究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根源原因,进而建立危化品实验室事故行为分析模型,该模型对实验室日常监督检查、实验室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实验室事故应急响应体系建设给出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调研国内高校实验室教学模式,构建高校危化品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结果表明:行为安全24Model普遍适用于事故原因分析,利用该模型研究高校危化品实验室事故发生原因,并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提出改进建议,能够完善高校危化品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学生安全风险意识,进而从根本上防范危化品实验室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模型(24model) 高等院校 危化品实验室 不安全行为 事故致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PA与24Model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炜 傅贵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共10页
为完善和发展事故致因理论,从基础理论、相关定义、分析过程和分析难度4个方面,对比分析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与“2-4”模型(24Model),并分别进行实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两者都有很强的理论基础;24Model和STPA总体依照线性模式展开,... 为完善和发展事故致因理论,从基础理论、相关定义、分析过程和分析难度4个方面,对比分析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与“2-4”模型(24Model),并分别进行实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两者都有很强的理论基础;24Model和STPA总体依照线性模式展开,部分元素可得到对应。STPA的研究对象为系统中的损失,更擅长系统交互研究,研究复杂程度较高,研究误差较大,更适用于单起事故分析;而24Model的研究对象为组织中的事件,事故原因划分更加明确与通用,分析过程简单,研究误差较小,在单起事故和多起事故分析中均可使用,两者都具有较好的拓展性。在应用方面,STPA能够明确指出系统内危险源与损害的联系,但应用过程复杂,致因因素分析主观性强,缺乏对管理体系和安全文化的研究;24Model原因分析结果全面,应用步骤明确,但缺乏对组织间的交互和设计缺陷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 “2-4”模型(24model) 事故致因理论 对比分析 火灾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4Model的事故原因系统分析与调查报告对比:以响水爆炸事故为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袁晨辉 时雅倩 +2 位作者 麻勇 赵祎豪 傅贵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8-55,共8页
为促进“2-4”模型(24Model)在官方事故调查工作的广泛应用,探究事故调查报告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响水“3·21”爆炸事故为例,基于24Model分析事故原因,绘制事故原因的作用路径,并与调查报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响水天嘉宜公司在个人... 为促进“2-4”模型(24Model)在官方事故调查工作的广泛应用,探究事故调查报告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响水“3·21”爆炸事故为例,基于24Model分析事故原因,绘制事故原因的作用路径,并与调查报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响水天嘉宜公司在个人层面的不安全动作、不安全物态、安全能力,以及组织层面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体系的缺欠导致该事故;事故调查报告并未对组织层面的原因作出详细分析,没有揭示事故发生的机制,并未准确定义和划分各类责任者;24Model在对各类原因和因素完整定义的基础上,能够以系统分析方法总结事故原因并且明确事故责任者的定义和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模型(24model) 事故原因 系统分析 事故调查报告 响水爆炸事故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强化高铁酸盐体系处理刚果红废水的试验研究
16
作者 李亚峰 吕乐 +1 位作者 张富翔 王志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59,共9页
文章旨在研究Fe_(3)O_(4)强化高铁酸盐体系处理刚果红废水的工艺条件和各因素的影响规律,为高铁酸盐体系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K_(2)FeO_(4)投加量、Fe_(3)O_(4)投加量、pH值等对刚果红废水处理效... 文章旨在研究Fe_(3)O_(4)强化高铁酸盐体系处理刚果红废水的工艺条件和各因素的影响规律,为高铁酸盐体系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K_(2)FeO_(4)投加量、Fe_(3)O_(4)投加量、pH值等对刚果红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通过RSM模型确定最优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K_(2)FeO_(4)分2次投加34.65 mg、Fe_(3)O_(4)投加97.53 mg、pH=6.56、反应时间为20 min的条件下,色度为433倍、COD质量浓度为346 mg/L的刚果红废水脱色率达88.41%,COD去除率为60.20%。淬灭实验表明,体系中活性物种为Fe(Ⅴ)与Fe(Ⅳ),此外,·OH也发挥了一定作用。Fe_(3)O_(4)的投加提升了K_(2)FeO_(4)体系处理染料废水的能力,为Fe_(3)O_(4)强化高铁酸盐体系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_(2)FeO_(4) Fe_(3)O_(4) 刚果红 RS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main-specific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for C4ISR capability requirements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庆超 王智学 +2 位作者 陈国友 蒋鑫 张婷婷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5期1334-1340,共7页
An approach was proposed to specify the C4ISR capability of domain-specific modeling language.To confine the domain modeling within a standard architecture framework,formally a C4ISR capability meta-ontology was defin... An approach was proposed to specify the C4ISR capability of domain-specific modeling language.To confine the domain modeling within a standard architecture framework,formally a C4ISR capability meta-ontology was defined according to the meta-model of DoD Architecture Framework.The meta-ontology is used for extending UML Profile so that the domain experts can model the C4ISR domains using the C4ISR capability meta-concepts to define a domain-specific modeling language.The domain models can be then checked to guarantee the consistency and completeness through converting the UML models into the Description Logic ontology and making use of inference engine Pellet to verify the ont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4ISR capability meta-ontology domain-specific modeling description log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executable modeling and analyzing approach to C4ISR architecture 被引量:3
18
作者 HE Hongyue ZHU Weixing +1 位作者 LI Ruiyang DENG Qiaoy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0年第1期109-117,共9页
To analyze the behavioral model of the 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computer,intelligence,surveillance,reconnaissance(C4ISR)architecture,we propose an executable modeling and analyzing approach to it.First,the meta c... To analyze the behavioral model of the 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computer,intelligence,surveillance,reconnaissance(C4ISR)architecture,we propose an executable modeling and analyzing approach to it.First,the meta concept model of the C4ISR architecture is introduced.According to the meta concept model,we construct the executable meta models of the C4ISR architecture by extending the meta models of fUML.Then,we define the concrete syntax and executable activity algebra(EAA)semantics for executable models.The semantics functions are introduced to translating the syntax description of executable models into the item of EAA.To support the execution of models,we propose the executable rules which are the structural operational semantics of EAA.Finally,an area air defense of the C4ISR system is used to illu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 computer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reconnaissance(C4ISR)architecture meta model executable model algebraic seman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Electro-thermal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on SOE Estimation for LiFePO_(4)/C Battery 被引量:1
19
作者 Luo Ling Song Wenji +2 位作者 Lin Shili Lv Jie Feng Ziping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01期343-347,共5页
The state of energy(SOE)is an important state parameter and evaluation index to indicate the residual energy for LiFeP0_(4)/C battery.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stimation accuracy of SOE,the influence of the thermal ene... The state of energy(SOE)is an important state parameter and evaluation index to indicate the residual energy for LiFeP0_(4)/C battery.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stimation accuracy of SOE,the influence of the thermal energy inside the battery is researched by the electro-thermal energy model and an enhanced algorithm considering electrical energy and thermal energy is proposed to realize the accurate estimation of SOE.The novel estimation model is verified by lots of experiments that it's highly similar to the situation of actua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as a high accuracy of SOE esti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tro-thermal model SOE LiFePO_(4)/C batte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T-4大语言模型对护理知识理解的测试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文博 陈凤敏 +2 位作者 王超 陈洁 侯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GPT-4大语言模型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潜力。方法选用GPT-4对主管护师考试真题进行量化测试,并对答案准确率进行分类评价。结果GPT-4的整体准确率为81.00%。在知识记忆和简单选项题目上准确率较高,分别为82.64%和82.52%;在解答知... 目的探讨GPT-4大语言模型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潜力。方法选用GPT-4对主管护师考试真题进行量化测试,并对答案准确率进行分类评价。结果GPT-4的整体准确率为81.00%。在知识记忆和简单选项题目上准确率较高,分别为82.64%和82.52%;在解答知识应用和复杂选项题目时,GPT-4的准确率较低,分别为76.60%和70.97%。结论GPT-4展现出作为护理教学和临床护理辅助工具的巨大潜力。未来研究应探索如何将大语言模型与外部知识源结合并创新应用方法,提升大模型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同时,护理教育工作者还应积极探索大模型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人工智能 GPT-4 护理教育 护理教学 护理知识 试题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