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料浆浸渗法结合CVI制备3D C/SiC-TaC复合材料及其烧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谢翀博 徐永东 +4 位作者 王毅 张立同 成来飞 王一光 童长青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22,共7页
采用含1μmTaC微粉4%(体积分数)的料浆向10mm厚的3D碳纤维预制体中引入TaC,得到微粉含量高、中、低的三种预制体,CVI沉积SiC致密化后制得3DC/SiC-TaC多元基复合材料。氧-乙炔烧蚀试验后采用XRD和SEM对烧蚀产物和显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含1μmTaC微粉4%(体积分数)的料浆向10mm厚的3D碳纤维预制体中引入TaC,得到微粉含量高、中、低的三种预制体,CVI沉积SiC致密化后制得3DC/SiC-TaC多元基复合材料。氧-乙炔烧蚀试验后采用XRD和SEM对烧蚀产物和显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料浆法结合CVI可制备出C/SiC-TaC复合材料,高含量的TaC微粉烧蚀后形成的TaC和Ta2O5的固液混合物,能对烧蚀面进行有效包覆,有助于提高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料浆法 3d c/Sic—Tac 烧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C/SiC-TaC复合材料烧蚀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毅 徐永东 +1 位作者 张立同 成来飞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44,共4页
采用浆料浸渗结合化学气相浸渗SiC工艺制备出高体积分数TaC的3D C/SiC-TaC复合材料。采用氧-乙炔烧蚀试验研究其烧蚀性能,利用SEM和XRD对烧蚀后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相组成进行表征,并分析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机理。结果表明:TaC在高温高速氧-... 采用浆料浸渗结合化学气相浸渗SiC工艺制备出高体积分数TaC的3D C/SiC-TaC复合材料。采用氧-乙炔烧蚀试验研究其烧蚀性能,利用SEM和XRD对烧蚀后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相组成进行表征,并分析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机理。结果表明:TaC在高温高速氧-乙炔焰作用下,形成玻璃态的黏滞Ta2O5相,对C/SiC基体起到封填表面开气孔的作用,阻碍氧化性气氛进入试样内部,从而达到抗高温氧化,提高复合材料的抗烧蚀能力的目的;在超高温阶段,TaC和Ta2O5共同起到抗烧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c/Sic—Tac 烧蚀 烧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重注意力机制优化的C3D视频火灾烟雾分类方法
3
作者 朱家哲 何豪 +2 位作者 阳书林 杨智 黄冬梅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58,共6页
现有研究普遍针对特定类别的火灾烟雾制定模型算法来提高火灾识别的准确度,并没有对火灾进行精确分类。在发生火灾时,明确火灾类别对于后续火灾的扑灭与救援活动有指导作用。对此,文中开展了四种标准火实验,建立四种基本类型火灾(木材... 现有研究普遍针对特定类别的火灾烟雾制定模型算法来提高火灾识别的准确度,并没有对火灾进行精确分类。在发生火灾时,明确火灾类别对于后续火灾的扑灭与救援活动有指导作用。对此,文中开展了四种标准火实验,建立四种基本类型火灾(木材热解阴燃火、棉绳阴燃火、聚氨酯泡沫火、正庚烷油火)的视频图像数据集,并提出一种基于优化C3D卷积网络的视频火灾烟雾分类模型,为提升模型特征提取能力引入双重SE注意力模块,采用全局平均池化层(GAP)替代传统的全连接层,减少模型参数、防止过拟合,提升模型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C3D模型在识别火灾烟雾类型方面准确率达到98.9%,相比原始模型准确率提升了9.28%,同时模型参数数量减少了64.39%,这为火灾烟雾监测与预警提供了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烟雾分类 c3d 注意力机制 火灾识别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纤维NLRP3炎症小体激活、亚细胞定位及3D重建
4
作者 厉洋洋 菅晓婷 +6 位作者 黄静雯 王琪森 桂炜超 张小龙 赵子炜 胡稷杰 廖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目的探讨体外炎性环境中肌纤维内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亚细胞定位及其3D重建。方法C2C12细胞体外培养、马血清分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及尼日利亚菌素(Nigericin/Nig)刺激C2C12肌管内NLRP3炎症小体激活;qPCR及Western blo... 目的探讨体外炎性环境中肌纤维内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亚细胞定位及其3D重建。方法C2C12细胞体外培养、马血清分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及尼日利亚菌素(Nigericin/Nig)刺激C2C12肌管内NLRP3炎症小体激活;qPCR及Western blot分析NLRP3、ASC、Caspase-1基因及蛋白水平;免疫荧光分析NLRP3、ASC的聚集与共定位;共聚焦观察、Imaris软件重建显示聚合态NLRP3、ASC与特定细胞器(高尔基体、线粒体、内质网)的关联。结果体外条件下,LPS/Nig联合刺激可致肌纤维内NLRP3、ASC、Caspase-1基因、蛋白水平上调,胞浆内可见NLRP3、ASC聚集;肌纤维内线粒体功能分子TOM20、高尔基体分子TGN38显著上调,聚集态NLRP3、ASC与线粒体、高尔基体存在共定位。结论LPS/Nig刺激可诱导骨骼肌纤维内NLRP3炎症小体激活。活化的NLRP3炎症小体组分与线粒体及高尔基体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3炎症小体 c2c12细胞 Imaris 3d重建 细胞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修丽娟 刘龙 +3 位作者 刘煊 余嘉惠 宋尚晋 岳小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58-1461,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原发灶、癌旁及胃周淋巴结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蛋白表达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胃癌患者的癌、癌旁及胃周淋巴结组织中V... 目的探讨胃癌原发灶、癌旁及胃周淋巴结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蛋白表达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胃癌患者的癌、癌旁及胃周淋巴结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各临床参数包括肿瘤分化程度、Laure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否等对胃癌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C、VEGF-D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2.82±1.66vs 2.13±1.75,4.81±2.30vs 3.78±1.94,n=60,P均<0.05)。VEGFR-3蛋白表达水平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的蛋白表达水平(3.77±2.43、2.86±1.95、2.55±2.11,n=44)均高于未转移淋巴结组织(2.25±2.01、1.98±1.73、0.76±1.13,n=59,P均<0.05)。关于各临床参数的分析结果显示VEGF-C、VEGF-D的蛋白表达水平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高于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H.pylori感染阳性的胃癌组织中VEGFR-3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H.pylori阴性的胃癌组织(P<0.05)。结论 VEGF-C、VEGF-D蛋白表达水平在胃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上调,且与胃癌的淋巴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Gβ与鼠补体片段C3d的连接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明雁 李磊 +2 位作者 李大金 孟毅 朱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45-450,共6页
目的:构建含新型分子佐剂C3d的hCGβ真核细胞表达质粒,以提高hCGβ的免疫原性。方法:用pcr方法在hCGβ cDNA3’端引入BamHI位点,然后利用酶切位点的互补性,与C3d3 cDNA连接,构建了pBS-hCGβ-C3d3质粒,最后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DNA3的... 目的:构建含新型分子佐剂C3d的hCGβ真核细胞表达质粒,以提高hCGβ的免疫原性。方法:用pcr方法在hCGβ cDNA3’端引入BamHI位点,然后利用酶切位点的互补性,与C3d3 cDNA连接,构建了pBS-hCGβ-C3d3质粒,最后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DNA3的CMV启动子下游,以产生pcDNA3-hCGβ-C3d3。将此融合质粒转染瞬时表达系统 COS-7细胞表达相应产物。其无血清培养上清液用免疫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Raji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技术鉴定表达产物准确性。结果:真核细胞瞬时表达系统 COS-7细胞经转染了pcDNA3-hCGβ-C3d3质粒后,可分泌hCGβ重组蛋白。1.0×105个 COS-7细胞转染了pcDNA3-hCGβ-C3d3质粒,经72h培养后,可产生152ng的hCGβ重组蛋白,且表达量随时间延长而增高。在有血清培养基中的分泌量明显高于无血清培养基。同时,用Raji细胞免疫细胞化学分析表达产物显示,纯化的表达产物既有C3d结合受体活性,亦有hCGβ抗原性。结论:利用新型分子佐剂C3d与hCGβ的连接,构建了pc-DNA3-hCGβ-C3d3真核细胞表达质粒,为提高hCGDNA免疫避孕疫苗的免疫原性及抗生育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细胞 hcGβ疫苗 cOS-7细胞株 免疫避孕 分子佐剂c3d 免疫原性 聚合酶链反应 pBS-hcGβ-c3d3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VEGF-C、VEGF-D、VEGFR-3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常超 王平 +2 位作者 李琳 杨慧 张利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77-1084,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及其受体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LVD)、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4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为实验组,以11例肺良...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及其受体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LVD)、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4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为实验组,以1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上述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Prox-1)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并计数微淋巴管密度。结果:①NSCLC组织中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7.50%(31/40例)、67.50%(27/40例)、62.50%(25/40例),明显高于肿瘤周边组织(距肿瘤边缘100μm区域内)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1)。②VEGF-C与VEGFR-3(r=0.409,P=0.005)、VEGF-D与VEGFR-3蛋白表达(r=0.492,P=0.000)均存在相关性;而VEGF-C与VEGF-D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256,P=0.093)。③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但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5)、PTNM分期(P<0.05)显著相关。④NSCLC肿瘤中心组织中LYVE-1及Prox-1标记的MLVD分别为4.22±1.25、1.99±1.49,明显低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而NSCLC肿瘤周边部位的MLVD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VEGF-C、VEGF-D、VEGFR-3表达阳性的组织中,MLVD显著高于阴性组织(P<0.05)。MLVD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00)、PTNM分期(P=0.000)显著相关。结论: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蛋白在NSCLC中表达显著增高,并且通过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新生和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生长;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可能成为检测NSCLC淋巴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LYVE-1、Prox-1可以较严格地区分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相对精确地评价肿瘤的脉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Al_4C_3中间合金在AZ91D镁合金中的细化效果及机理 被引量:8
8
作者 刘生发 李波 +3 位作者 韩辉 康柳根 王小虎 苏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7,共6页
采用SEM、EDS和XRD等测试手段研究粉末原位合成法制备的Mg-50%Al4C3中间合金对AZ91D镁合金显微组织的细化效果。结果表明:中间合金的加入可显著细化AZ91D镁合金的α-Mg晶粒。当Al4C3的含量为1.0%时,α-Mg晶粒的尺寸由基体合金的142.9μ... 采用SEM、EDS和XRD等测试手段研究粉末原位合成法制备的Mg-50%Al4C3中间合金对AZ91D镁合金显微组织的细化效果。结果表明:中间合金的加入可显著细化AZ91D镁合金的α-Mg晶粒。当Al4C3的含量为1.0%时,α-Mg晶粒的尺寸由基体合金的142.9μm降至63.2μm,降低幅度约为56%,且共晶组织形貌发生明显改变,由完全离异的骨骼状β共晶组织和共生生长层片状α+β共晶组织转变为蜂窝状的α+β部分离异共晶组织,同时β相的尺寸变小、分布更趋弥散。通过能谱分析、面错配度计算及差热分析,证实Al4C3可成为初生α-Mg晶粒的良好异质核心。此外,显微组织的细化导致合金力学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91d镁合金 Mg—Al4c3中间合金 晶粒细化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佐剂C3d增强hCGβ基因免疫体液免疫效应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欣荣 李大金 +1 位作者 蔡立荣 孙晓溪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19-620,624,共3页
目的 :该实验室前期工作已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hCGβ、pcDNA3 hCGβ C3d3且证明其能在真核表达系统中有效表达。通过动物DNA免疫 ,以期证实分子佐剂C3d增强免疫避孕疫苗免疫原性。方法 :抽提与纯化pcDNA3、pcD NA3 hCGβ、pcDNA... 目的 :该实验室前期工作已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hCGβ、pcDNA3 hCGβ C3d3且证明其能在真核表达系统中有效表达。通过动物DNA免疫 ,以期证实分子佐剂C3d增强免疫避孕疫苗免疫原性。方法 :抽提与纯化pcDNA3、pcD NA3 hCGβ、pcDNA3 hCGβ C3d3质粒 ,进行动物DNA免疫。免疫剂量分别为 5、10、2 0pmol,共免疫 2次 ,每次间隔 3周。末次免疫后 6周采血 ,用间接ELISA分析实验动物外周血抗hCGβ抗体效价。 结果 :C3d分子佐剂能明显提高抗hCGβ抗体滴度 ;且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分子佐剂确实能增强hCGβ免疫原性 ;此结果将有助于免疫避孕疫苗的技术进步及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佐剂 c3d Hc 基因免疫 体液免疫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3d-P28增强乙肝病毒基因免疫诱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立新 徐薇 +1 位作者 关庆东 熊思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 :研究补体C3d中P2 8分子对HBV基因免疫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为增强基因疫苗细胞免疫的效果寻求新方法。方法 :分别分离获取C3d P2 8和HBV preS2 /S编码基因 ,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VAON33中 ,构建相应重组质粒pVAON33 S... 目的 :研究补体C3d中P2 8分子对HBV基因免疫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为增强基因疫苗细胞免疫的效果寻求新方法。方法 :分别分离获取C3d P2 8和HBV preS2 /S编码基因 ,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VAON33中 ,构建相应重组质粒pVAON33 S2 /S (仅含HBV preS2 /S编码基因 )和pVAON33 S2 /S P2 8.4 (含HBV preS2 /S和 4拷贝C3d P2 8的编码基因 ) ,并以PCR、酶切和DNA序列测定进行鉴定。以肌肉注射法对BALB/c小鼠实施 3次基因免疫 ( 10 0 μg/10 0 μL·只 ) ,间隔 3wk ,并以空质粒免疫小鼠作为对照。免疫小鼠脾细胞体外经HBsAg刺激后 ,用3 H TdR掺入法和同位素释放法 ,分别检测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和CTL杀伤活性。结果 :pVAON33 S2 /S和 pVAON33 S2 /S P2 8.4免疫小鼠的脾细胞 ,均显示较强的特异性增殖活性和CTL杀伤活性 ,但后者显著强于前者 (P <0 .0 5 )。结论 :C3d P2 8可增强HBV pre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免疫 细胞免疫应答 补体c3d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VEGF-C VEGF-D VEGFR-3表达与淋巴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常超 王平 +3 位作者 程宏忠 李琳 杨慧 张利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937-942,944,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FGF)-C、-D及其受体3 ( vascular dothelial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icr...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FGF)-C、-D及其受体3 ( vascular dothelial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4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146枚淋巴结为实验组,以1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对上述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并计数微淋巴管密度结果:(①NSCLC组织中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7.50% (31/40例)、67.50% (27/40例)、62.50% (25/40例),明显高于肿瘤周边组织(距肿瘤边缘100μm区域内)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3,P=0.007,P=0.002;P=0.009,P=0.003,P=0.009)。②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但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44,P=0.027,P=0.001 )、PTNM分期(P=0.018,P=0.033,P=0.007)显著相关③VEGF-C与VEGFR-3蛋白表达(r=0.409,P=0.005),VEGF-D与VEGFR-3蛋白表达(r=0.492,P=0.000)均存在相关性;而VEGF-C与VEGF-D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256,P=0.093) ④146枚淋巴结中35 枚有转移,有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4.29% (26/35例)、65.71 %(23/35例)、54.29%(19/35例),明显高于无转移的淋巴结组织(P=0.000,P=0.001,P=0.006)⑤NSCLC肿瘤中心组织中LYVE-1标记的MLVD为4.22±1.25,明显低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而NSCLC肿瘤周边部位的MLVD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 VEGF-C、VEGF-D、VEGFR-3表达阳性的组织中,MLVD)显著高于阴性组织(P<0.05) MLVD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00)、PTN M分期(P=0.000)显著相关。结论: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蛋白在NSCLC中表达显著增高,并且通过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新生和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生长;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可能成为检测NSCLC淋巴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LYVE-1可以较严格地区分血管和淋巴管内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C/SiC复合材料的高温疲劳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杜双明 乔生儒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74,共4页
采用应力比为0.1和0.5,频率为60和20Hz的正弦波从室温至1500℃,在10-4Pa真空中对3D-C/SiC复合材料进行拉—拉疲劳实验;获得其在应力比0.1频率60Hz条件下室温、1100、1300和1500℃的疲劳曲线,以及应力比0.1频率20Hz和应力比0.5频率20Hz... 采用应力比为0.1和0.5,频率为60和20Hz的正弦波从室温至1500℃,在10-4Pa真空中对3D-C/SiC复合材料进行拉—拉疲劳实验;获得其在应力比0.1频率60Hz条件下室温、1100、1300和1500℃的疲劳曲线,以及应力比0.1频率20Hz和应力比0.5频率20Hz条件下1500℃的疲劳曲线。结果表明,若取循环基数为106周,应力比0.1频率60Hz条件下,3D-C/SiC复合材料在室温、1100、1300和1500℃的疲劳极限分别为235、350、285和240MPa,约为其拉伸强度的87%、97%、94%和90%;疲劳极限与比例极限和拉伸强度随温度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即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1100℃达到最大值,尔后随温度增加而下降;但是S—Nf曲线的斜率的变化规律恰好与此相反。应力比的增加和频率的降低,均使复合材料1500℃的疲劳极限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Sic复合材料 疲劳 应力-寿命曲线 疲劳极限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佐剂C3d增强猪流感病毒HA-DNA疫苗免疫原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国新 郑宝亮 +3 位作者 金媛媛 田志军 周艳君 童光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14-820,共7页
为了探讨分子佐剂C3d对猪流感病毒HA-DNA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3种表达不同形式HA的重组质粒,分别为:表达分泌型HA的质粒p-sHA、表达全长HA的质粒p-tmHA和融合表达3拷贝鼠C3d与HA的质粒p-sHA/mC3d3。3种质粒与空载体pCAGGS分... 为了探讨分子佐剂C3d对猪流感病毒HA-DNA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3种表达不同形式HA的重组质粒,分别为:表达分泌型HA的质粒p-sHA、表达全长HA的质粒p-tmHA和融合表达3拷贝鼠C3d与HA的质粒p-sHA/mC3d3。3种质粒与空载体pCAGGS分别免疫BALB/c小鼠后,采用ELISA和HI试验检测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免疫后第8周,p-sHA组与p-tmHA组的抗体水平没有明显差别,而p-sHA/mC3d3免疫组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这两组,说明分子佐剂C3d增强了抗体应答水平。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及细胞因子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免疫后第8周,p-tmHA诱导了更强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更高水平的IFN-,而p-sHA/mC3d3诱导了更高水平的IL-4,说明HA表达形式的变化影响了免疫反应的类型,C3d与HA融合后通过诱导IL-4的产生而使免疫反应倾向于Th2型。总之,本研究证实3拷贝分子佐剂C3d与分泌型HA融合后显著提高了DNA疫苗诱导的抗体水平。这提示质粒p-sHA/mC3d3免疫可能对接种动物提供高水平的保护,有希望成为抗猪流感病毒的候选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感病毒 dNA疫苗 分子佐剂 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佐剂C3d3增强hCGβ蛋白疫苗的体液免疫效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秀丽 李大金 +3 位作者 袁敏敏 王明雁 朱影 孟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52-655,658,共5页
目的:通过分子佐剂C3d3增强hCGβ避孕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以phCMV1为载体分别构建分泌型、带有6个组氨酸纯化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phCMV16HishCGβC3d3和phCMV16HishCGβ,在CHO细胞中获得重组蛋白的稳定、高效表达并... 目的:通过分子佐剂C3d3增强hCGβ避孕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以phCMV1为载体分别构建分泌型、带有6个组氨酸纯化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phCMV16HishCGβC3d3和phCMV16HishCGβ,在CHO细胞中获得重组蛋白的稳定、高效表达并用镍柱和凝胶过滤层析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分别用hCGβC3d3融合蛋白、hCGβ联合C3d3和单用hCGβ对BALBc与C57BL6小鼠进行免疫,共免疫两次,间隔4周,ELISA测定血清中的抗体滴度,比较各组的免疫效果。结果:无论是BALBc小鼠还是C57BL6小鼠,hCGβC3d3融合蛋白诱导产生的抗hCGβ抗体的出现时间都明显早于hCGβ与C3d3联合免疫和hCGβ单独免疫组。在BALBc小鼠,初次和再次免疫结果显示,C3d3使hCGβ的免疫原性增强了1995倍。C57BL6小鼠所显示出的体液免疫反应强度虽不如BALBc小鼠,但C3d3也使hCGβ的免疫原性增强了1259倍。结论:通过分子佐剂C3d3可以大幅地提高hCGβ避孕疫苗的免疫原性,在个性差异很大的不同品系小鼠,C3d3均能增强机体对hCGβ的体液免疫应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佐剂 c3d3 Hc 避孕疫苗 体液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5、PC7、VEGF-C、D及其受体VEGFR-3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淋巴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常超 王平 张利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42-748,共7页
背景与目的:浸润与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性,经血管和淋巴管播散是肿瘤转移的两条重要途径。淋巴管是实体肿瘤转移的最早通路之一,但与肿瘤血管相比,对肿瘤淋巴管的研究甚少。近年,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 背景与目的:浸润与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性,经血管和淋巴管播散是肿瘤转移的两条重要途径。淋巴管是实体肿瘤转移的最早通路之一,但与肿瘤血管相比,对肿瘤淋巴管的研究甚少。近年,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以及多种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如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肾小球足突膜蛋白(glomerular podocyte membrance mucoprotein,podoplanin@和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the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Prox-1@等先后被鉴定,淋巴管生成已成为肿瘤转移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探讨前蛋白转换酶(proprotein convertase,PC@5、7,VEGF-C、-D及其受体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淋巴转移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2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肿瘤周边组织为实验组,以9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上述组织中PC5、PC7、VEGF-C、VEGF-D及VEGFR-3mRNA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NSCLC组织中PC5、PC7、VEGF-C、VEGF-D及VEGFR-3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肿瘤周边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②PC5、PC7、VEGF-C、VEGF-D及VEGFR-3mRNA的表达量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但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00,P=0.000,P=0.012,P=0.000,P=0.004@、PTNM分期(P=0.011,P=0.012,P=0.013,P=0.011,P=0.028@显著相关。③PC5与VEGF-C(r=0.461,P=0.041@、VEGF-D(r=0.793,P=0.000@及VEGFR-3(P=0.498,P=0.026@mRNA表达存在相关性;PC7与VEGF-C(r=0.450,P=0.047@、VEGF-D(r=0.699,P=0.001@及VEGFR-3(r=0.616,P=0.004@mRNA表达存在相关性。并且,VEGF-C与VEGF-D(r=0.532,P=0.016@、VEGF-C与VEGFR-3(r=0.607,P=0.001@及VEGF-D与VEGFR-3mRNA的表达(r=0.451,P=0.048@均存在相关性。结论: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VEGFR-3及调节其成熟的转换酶PC5、PC7mRNA在NSCLC中表达显著增高,并且通过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新生和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生长;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可能成为检测NSCLC淋巴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是一种简单客观敏感的检测肿瘤微转移的方法,有助于早期肺癌淋巴微转移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蛋白转换酶5、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和受体3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军 徐勇刚 +2 位作者 杨树才 张雅芳 郑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临床指标的人胰腺癌组织VEGF-C、VEGF-D、VEGFR-3的表达,来探讨VEGF-C和VEGF-D对人胰腺癌转移的影响,为癌组织中淋巴管的生成机制以及癌的淋巴道转移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人胰腺癌标本33例及癌旁正常胰腺组织15例...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临床指标的人胰腺癌组织VEGF-C、VEGF-D、VEGFR-3的表达,来探讨VEGF-C和VEGF-D对人胰腺癌转移的影响,为癌组织中淋巴管的生成机制以及癌的淋巴道转移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人胰腺癌标本33例及癌旁正常胰腺组织15例,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VEGF-C、VEGF-D及VEGFR-3在人胰腺癌和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VEGF-C、VEGF-D和VEGFR-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比例较在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比例明显增高,并且VEGFR-3的表达与VEGF-D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VEGF-C的表达不具有相关性(P>0.05)。胰腺癌组织中VEGF-C和VEGF-D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论:VEGF-C、VEGF-D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并有可能通过与VEGFR-3的结合促进了癌组织中淋巴管的生成,从而对癌的淋巴道转移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VEGF-c VEGF-d VEGFR-3 淋巴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3D测深侧扫声纳探测系统综述 被引量:5
17
作者 沈蔚 程国标 +4 位作者 龚良平 李勇攀 韩军 章守宇 张进 《海洋测绘》 2013年第4期79-82,共4页
对C3D测深侧扫声纳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性能、优点、应用等进行了介绍,对基于C3D构建水下探测系统和工程实践进行了研究,对C3D数据处理工具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对C3D的优势、不足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实测表明,C3D是一款性能优越能... 对C3D测深侧扫声纳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性能、优点、应用等进行了介绍,对基于C3D构建水下探测系统和工程实践进行了研究,对C3D数据处理工具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对C3D的优势、不足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实测表明,C3D是一款性能优越能够满足多种水下工程需要的声纳探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扫声纳 多波束测深 c3d 测深侧扫声纳 TRIT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3d及荷C3d免疫复合物的测定与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虞伟 俞小忠 武建国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C3d与C3d-IC的测定方法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方法:用抗人C3和抗人IgGγ-球蛋白组份作为固相反应物,建立了检测C3d及C3d-IC的ELISA法,并对临床各类疾病患者血清C3d与C3d-IC的水平... 目的:探讨C3d与C3d-IC的测定方法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方法:用抗人C3和抗人IgGγ-球蛋白组份作为固相反应物,建立了检测C3d及C3d-IC的ELISA法,并对临床各类疾病患者血清C3d与C3d-IC的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慢性肾炎、全身性红斑狼疮(SLE)、慢性乙型肝炎及肺炎患者血清中C3d总体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分别有58.5%~72.2%的患者C3d含量高于正常上限(P<0.01),且该类患者亦有较高的C3d-IC阳性检出率(肺炎患者除外)。本研究表明,C3d-IC阳性者,其血清C3d含量均高于正常水平,二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C3d-IC与补体的起始激活有直接关系,因而C3d-IC与C3d可以看作是疾病或组织损伤及补体活化反应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d 免疫复合物 酶联免疫吸附 补体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治淋巴瘤患者血浆中VEGF-C、VEGF-D、VEGFR-2及VEGFR-3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芳 宋玉琴 +9 位作者 张晨 傅志英 平凌燕 应志涛 郑文 王小沛 谢彦 林宁晶 涂梅峰 朱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184-1188,共5页
本研究检测初治淋巴瘤患者血浆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C、VEGF-D、VEGFR-2、VEGFR-3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淋巴瘤临床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寻找指导淋巴瘤抗血管靶向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有价值的指标和因素。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方法检测8... 本研究检测初治淋巴瘤患者血浆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C、VEGF-D、VEGFR-2、VEGFR-3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淋巴瘤临床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寻找指导淋巴瘤抗血管靶向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有价值的指标和因素。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方法检测86例初治淋巴瘤患者血浆中VEGF-C、VEGF-D、VEGFR-2、VEGFR-3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EGF-C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呈低表达水平,而在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VEGFR-2在年龄>60岁淋巴瘤患者中表达较高;VEGF-D在IPI>2分的患者组中表达较低。单因素分析显示,VEGF-D在IPI>2分患者组中呈低水平表达;VEGF-D、VEGF-C在无B症状组高水平表达。因子间的关联性分析表明,VEGF-D与VEGFR-2、VEGFR-3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VEGF-C、VEGF-D、VEGFR-2、VEGFR-3在淋巴瘤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细化指导淋巴瘤抗血管靶向治疗、了解病情、判断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VEGF-c VEGF-d VEGFR-2 VEGFR-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喇嘛甸油田的3D3C地震解释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姜岩 王彦辉 李操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8-162,共5页
针对常规纵波地震资料在断层检测、岩性判别和流体识别等方面有局限性的3D3C地震技术增加了转换波信息,提高了气层及流体边界检测的可靠性。2006年在大庆喇嘛甸油田开展的3D3C地震技术研究表明,利用3D3C地震资料提供的纵波、转换波资... 针对常规纵波地震资料在断层检测、岩性判别和流体识别等方面有局限性的3D3C地震技术增加了转换波信息,提高了气层及流体边界检测的可靠性。2006年在大庆喇嘛甸油田开展的3D3C地震技术研究表明,利用3D3C地震资料提供的纵波、转换波资料及由此联合反演导出的泊松比、纵横波速度比等弹性参数能够直接预测气层和岩性,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很好,提高了地震预测油气藏储层的可靠性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3c 转换波 层位标定 断层解释 流体边界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