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PR49基因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汤凯雯 唐云强 +4 位作者 龚远锋 赵宏宇 王嘉康 唐辉 麦聪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52-156,共5页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系Huh7细胞中G蛋白偶联受体49(GPR49)基因对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根据转染的小干扰RNA(si-RNA)不同,将Huh7细胞分为GPR49-siRNA(si-GPR49)组和阴性对照NC-siRNA(si-NC)组,另设未转染Huh7细...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系Huh7细胞中G蛋白偶联受体49(GPR49)基因对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根据转染的小干扰RNA(si-RNA)不同,将Huh7细胞分为GPR49-siRNA(si-GPR49)组和阴性对照NC-siRNA(si-NC)组,另设未转染Huh7细胞为对照组(control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3组细胞GPR49、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MTT法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结果 si-GPR49组GPR49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control组的(23.8±3.1)%(P<0.05)。与control组相比,si-GPR49组GPR49、cyclin D1、MMP9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实验结果显示,si-GPR49组细胞在72 h的吸光度(OD)值(0.53±0.12)明显低于control组(1.35±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GPR49组平均穿膜细胞数为(13.6±2.5)个,明显低于control组的(65.3±6.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R49-siRNA可抑制Huh7细胞GPR49基因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cyclin D1水平抑制Huh7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影响MMP9蛋白表达水平抑制Huh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核糖核酸干扰 HUH7细胞 g蛋白偶联受体49 细胞周期素D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全光谱响应W_(18)O_(49)/g-C_(3)N_(4)异质结催化剂的构建及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胡绍争 王菲 +2 位作者 李政 马宏飞 李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16,共6页
太阳光中有一多半是红外光,而利用红外光的光催化反应却鲜有报道。本研究制备了一种全光谱响应的W_(18)O_(49)/g-C_(3)N_(4)异质结催化剂,并考察了催化剂光降解罗丹明B(RhB)的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紫外-可见-近红外(UV-... 太阳光中有一多半是红外光,而利用红外光的光催化反应却鲜有报道。本研究制备了一种全光谱响应的W_(18)O_(49)/g-C_(3)N_(4)异质结催化剂,并考察了催化剂光降解罗丹明B(RhB)的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荧光光谱(PL)、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催化剂对250~1800 nm范围内的光均显示出较强的吸收。制备的异质结催化剂对RhB的降解速率常数达到0.0159 min-1,分别是纯g-C3N4和W18O49的5.3倍、11.4倍,且具有优异的催化稳定性。W18O49一方面作为红外光吸收材料,提高了催化剂对光的吸收利用,另一方面与g-C3N4组成异质结催化剂,显著提高了光生电荷分离效率。此外,本研究还考察了W_(18)O_(49)/g-C_(3)N_(4)异质结催化剂降解RhB可能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 W_(18)O_(49) 全光谱 异质结 光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LA-4基因+49A/G多态性与牙周炎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3
作者 周政 李琦 +2 位作者 高芸 唐小雪 徐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83-787,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基因+49A/G多态性与牙周炎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出版的相关报道,以OR及其95%CI为效应指标,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出1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4...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基因+49A/G多态性与牙周炎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出版的相关报道,以OR及其95%CI为效应指标,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出1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4篇文献包括患者702例,对照92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TLA-4基因+49A/G多态性与总体人群牙周炎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P>0.05)。依种族进行亚组分析,该多态性与亚洲人群牙周炎易感性明显相关(P<0.05),而在欧洲人群中无明显相关性(P>0.05)。根据牙周炎类型进行分层分析,该多态性与慢性及侵袭性牙周炎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TLA-4基因+49A/G多态性与总体人群牙周炎易感性无显著关联,但该基因多态性G等位基因可能是亚洲人群牙周炎的易感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 牙周炎 +49A/g多态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蕊 郭宗伟 +1 位作者 张效云 肖漓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78,共5页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属于非经典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b(MHCⅠb)类分子,包括膜结合型和可溶性HLA-G两种形式,通过相应受体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是形成母胎耐受、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免疫学机制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肺癌中...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属于非经典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b(MHCⅠb)类分子,包括膜结合型和可溶性HLA-G两种形式,通过相应受体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是形成母胎耐受、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免疫学机制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肺癌中占比最高且预后差,研究发现HLA-G的基因多态性及表达水平与NSCL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提示HLA-G可作为NSCLC早期诊断、亚型区分、治疗及预后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具有辅助诊断依据的临床价值,对其机制的深入研究更可能提供NSCLC诊疗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 HLA-g多态性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免疫逃逸 生物标志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谭建聪 祝之明 +4 位作者 祝善俊 于长青 王琳 刘晓莉 王海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5期1381-1384,共4页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 (EH)病人G蛋白 β3亚单位基因 (GNB3 )C82 5T多态性 ,探讨EH发生的遗传学机制。 方法 EH病人 112例 ,设对照组。取血标本提取DNA ,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 ,用限制性内切酶 (BseDⅠ )酶切PCR产物用于基因分型 ,同时...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 (EH)病人G蛋白 β3亚单位基因 (GNB3 )C82 5T多态性 ,探讨EH发生的遗传学机制。 方法 EH病人 112例 ,设对照组。取血标本提取DNA ,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 ,用限制性内切酶 (BseDⅠ )酶切PCR产物用于基因分型 ,同时观察血脂、体质量指数 (BMI)、EH家族史。结果 EH病人GNB3C82 5T基因型分布 (基因型频率CC =0 .3 4,CT =0 .5 3 ,TT =0 .13 )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别 (基因型频率CC =0 .5 9,CT =0 .3 6,TT =0 .0 5。 χ2 =6.9,P <0 0 5 ) ;Logis tic回归分析显示 ,C82 5T等位基因与EH关联最密切 (OR =2 .2 ,95 %CI 1.1~ 4.6)。结论 GNB3基因C82 5T多态性的T等位基因是EH发病的遗传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基因多态性 g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G 14bp基因多态性及HLA-G mRNA表达水平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 被引量:9
6
作者 邵剑春 胡大春 +2 位作者 陈俊 刘云东 王中弥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 14bp(HLA-G 14bp)基因缺失或插入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相关性,了解HLA-G mRNA在URSA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和意义。方法:选择URSA患者39例(URSA组)和有1次以上正常分娩史并行人工流产的妇女52例(正...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 14bp(HLA-G 14bp)基因缺失或插入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相关性,了解HLA-G mRNA在URSA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和意义。方法:选择URSA患者39例(URSA组)和有1次以上正常分娩史并行人工流产的妇女52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4bp基因多态性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人群绒毛组织中HLA-G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进行分析。结果:URSA组14bp基因杂合子(-14bp/+14bp)的基因频率(64.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2.3%)(χ2=6.511,P=0.039);而插入纯合子(+14bp/+14bp)的基因频率(7.7%)低于正常对照组(26.9%)(χ2=5.425,P=0.020);缺失纯合子(-14bp/-14bp)的基因频率(28.2%)与正常对照组(3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0,P=0.791)。URSA组HLA-G mRNA表达水平(-3.018±1.005)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072±0.436)(t=9.681,P=0.000)。结论:14bp基因为-14bp/+14bp杂合子时增加了发病的机会,早期绒毛中HLA-G mRNA低水平表达与URSA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 人类白细胞抗原g 14bp基因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G多态性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吴乾渝 颜卫华 范丽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36-638,共3页
目的 :探索HLA G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是否存在关联。方法 :采用非同位素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 ,对上海地区 5 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regnancy inducedHypertension ,PIH)病人和 14 6例正常孕妇对照进行HLA G等位基因... 目的 :探索HLA G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是否存在关联。方法 :采用非同位素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 ,对上海地区 5 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regnancy inducedHypertension ,PIH)病人和 14 6例正常孕妇对照进行HLA G等位基因分型。结果 :在正常对照组及妊高征组中均可检出 9种HLA G等位基因 :G 0 10 11、G 0 10 12、G 0 10 13、G 0 10 18、G 0 10 3、G 0 10 4 1、G 0 10 4 2、G 0 10 4 3、G 0 10 5N。其中G 0 10 11在PIH病人和正常对照组中均是最常见的等位基因 ,各占31 4 8%和 37 33% ,其次是G 0 10 13分别为 2 5 0 0 %和 2 0 2 1% ,G 0 10 4 1分别占 18 5 2 %和 18 4 9%。检出的各等位基因在两组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g多态性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相关性研究 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β_3基因多态性同维吾尔族人群高血压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经剑颖 王丹 +5 位作者 焦谊 王笑峰 温浩 林仁勇 金建中 金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3-436,共4页
目的研究G蛋白β3亚单位(G-proteinβ3Subunit,GNB3)基因第10外显子C825T多态性同中国维吾尔族人群高血压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较大样本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738),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354例高血... 目的研究G蛋白β3亚单位(G-proteinβ3Subunit,GNB3)基因第10外显子C825T多态性同中国维吾尔族人群高血压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较大样本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738),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354例高血压患者及384例正常血压者GNB3基因C825T多态进行检测。结果GNB3基因C825T多态3种基因型CC、TT、CT分布频率在病例组为27.2%、42.9%、29.9%,在正常对照组为27.7%、42.4%、29.9%,基因型分布在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0.026 2,P=0.99)。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病例组为51.4%、在正常对照组为51.2%,组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 6,P=0.97)。对病例组在不同基因型间进行比较,未发现CC、CT、TT基因型间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血糖、血脂水平有统计学差异。结论GNB3C825CT多态可能与维吾尔族人群高血压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高血压 g蛋白 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对氨氯地平降压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李东宝 华琦 +2 位作者 皮林 许骥 刘荣坤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与氨氯地平降压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检测147例健康人和3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多态性,其中48例高血压患者口服氨氯地... 目的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与氨氯地平降压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检测147例健康人和3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多态性,其中48例高血压患者口服氨氯地平4周。结果1)高血压组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多态性中基因型频率(CC 28.7%、CT52.0%、TT 19.3%)、等位基因频率(C 54.7%、T 45.3%)与正常对照组基因型频率(CC 27.2%、CT 46.9%、TT 25.9%)、等位基因频率(C 50.7%、T 4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CC基因型的收缩压降低值〔(4.93±2.26)kPa(37.00±16.97)mmHg〕明显高于CT+TT基因型〔(2.99±1.41)kPa(22.40±10.60)mmHg〕(P<0.05)。结论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与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相关,而与原发性高血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Β3亚单位 基因多态性 疗效 高血压 氨氯地平 C825T 降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多态性与奥氮平所致体重增加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文跃 祁小飞 +6 位作者 鲍晨曦 易正辉 朱强 杨忠 魏英 马俊峰 陆忠桃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54-459,共6页
目的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G-proteinβ3 subunit,GNB3)基因C825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奥氮平治疗过程中体重增加的关系。方法对90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予奥氮平治疗12周,监测治疗前后的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目的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G-proteinβ3 subunit,GNB3)基因C825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奥氮平治疗过程中体重增加的关系。方法对90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予奥氮平治疗12周,监测治疗前后的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变化,并检测患者GNB3基因C825T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与体重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患者体重、BMI增加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T基因型者治疗后的增重率(weight gain rate,WGR)及BMI增加较CC基因型者更明显(均P<0.01),携T等位基因(TT型+CT型)者治疗后的WGR及BMI增加较非携T等位基因(CC型)者更明显(均P<0.01)。治疗后WGR≥7%者GNB3基因C825T基因型分布(CC型15.69%,CT型54.90%,TT型29.41%)与WGR<7%者(CC型38.46%,CT型43.59%,TT型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GR≥7%者T等位基因频率(63.33%)高于WGR<7%者(39.74%)(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显示TT基因型(以CC型为参照)影响奥氮平治疗后的体重变化(β=1.83,标准化β=0.29,P<0.01)。结论 GNB3基因C825T多态性与奥氮平所致的体重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奥氮平 体重增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VKORC1-1639A/G遗传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剂量调整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顾强 陈柏成 +2 位作者 郝嘉 王学锋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370-2373,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VKORC1-1639A/G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剂量和抗凝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100例重庆地区汉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VKORC1-1639A/G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VKORC1-1639A/G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剂量和抗凝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100例重庆地区汉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VKORC1-1639A/G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同时记录患者服药期间的用药剂量。结果100例重庆地区汉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中共筛选到2种等位基因:A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2%和8%。同时VKORC1-1639A/G基因多态性共检测到3种基因型,以AA基因型常见,基因型频率86%,其次为AG和GG型,分别为12%和2%。在达到抗凝指标(1.5~2.0)后,含有等位基因G的患者需要的华法林维持剂量[(5.27±0.55)mg]明显高于基因型为AA患者的华法林维持剂量[(2.41±0.75)mg]。100例重庆地区汉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VKORC1-1639A/G基因多态性与相应的患者的口服剂量有相关。结论VKORC1基因多态性与术后抗凝治疗患者华法林维持剂量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 抗凝稳定状态 重庆地区 VKORC1-1639A/g 基因多态性 个体剂量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配修复基因hMSH2多态性IVS+9C→G与胃癌发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剑秋 张晓梅 +2 位作者 吴晓柳 李金田 王亚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509-511,515,i014,共5页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多态位点IVS1+9C→G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DHPLC和DNA序列分析技术检测126例健康人、72例散发性胃癌患者和71例有家族史胃癌患者的外周血DNA,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hMSH2基因IVS1+9C→G多态性...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多态位点IVS1+9C→G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DHPLC和DNA序列分析技术检测126例健康人、72例散发性胃癌患者和71例有家族史胃癌患者的外周血DNA,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hMSH2基因IVS1+9C→G多态性与胃癌发病的关系。结果:42例(33.3%)健康人、29例(40.3%)散发性胃癌患者和31例(43.7%)有家族史的胃癌患者检出hMSH2基因IVS1+9C→G。低龄(<50岁)胃癌患者中hMSH2基因IVS1+9C→G检出率(60%)高于正常人群(33.3%),P<0.05;在散发性胃癌患者中,病理分化程度低者其检出率(66.7%)高于分化程度较高者(19.2%),P<0.01;有家族史胃癌患者的检出率(43.7%)虽高于健康人(33.3%),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MSH2基因多态位点IVS1+9C→G可能影响部分胃癌的发病年龄,并对胃癌的分化程度起一定作用。提示hMSH2基因IVS1+9C→G的筛查可能成为胃癌风险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SH2基因 多态性 胃癌 IVS1+9C→g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傣族、汉族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金宝 史磊 +8 位作者 姚宇峰 史荔 于亮 林克勤 陶玉芬 易文 黄小琴 孙浩 褚嘉祐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7-582,共6页
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是指存在于HLA-G基因第8外显子3′非翻译区(3′UTR)的一个插入/缺失多态,因其能影响HLA-GmRNA的稳定性,并进一步影响HLA-G蛋白的翻译而受到广泛关注。文章采用PCR和电泳技术对云南傣族和汉族两个人群进行了HLA-G基因... 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是指存在于HLA-G基因第8外显子3′非翻译区(3′UTR)的一个插入/缺失多态,因其能影响HLA-GmRNA的稳定性,并进一步影响HLA-G蛋白的翻译而受到广泛关注。文章采用PCR和电泳技术对云南傣族和汉族两个人群进行了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的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傣族和汉族人群+14b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1.97%和40.87%,+14bp/+14b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20%和17.31%,+14bp/-14b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7.54%和47.11%。与国内外已报道的其他人群的数据比较表明:云南汉族群体中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的分布与其他群体相似;傣族则有自己独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特点,推测其可能受到了遗传漂变的作用,但不排除自然选择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g基因 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 随机遗传漂变 自然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色性干皮病G组基因多态性与喉癌和喉咽癌风险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温树信 唐平章 +4 位作者 张雪梅 赵丹 郭永丽 谭文 林东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03-706,共4页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G组基因(XPG)Asp1104His多态性与喉癌和喉咽癌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检测175例喉癌或喉咽癌患者和525名无肿瘤正常对照者的XPG基因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G组基因(XPG)Asp1104His多态性与喉癌和喉咽癌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检测175例喉癌或喉咽癌患者和525名无肿瘤正常对照者的XPG基因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基因型携带者患喉癌和喉咽癌的风险及各基因型对肿瘤病理分级的影响。结果与Asp/Asp基因型比较,XPG1104Asp/His杂合型增加喉癌的发病风险(OR=2.46;95%CI=1.15~5.24,P<0.05),但不影响喉咽癌的发病风险(OR=1.36;95%CI=0.87~2.12,P>0.05);杂合基因型Asp/His增加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的发病风险(OR=1.88;95%CI=1.05~3.40,P<0.05)。结论DNA修复基因XPG1104Asp/His多态性与喉癌的发病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喉咽癌 着色性干皮病g组基因 遗传易感性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4个民族群体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的分布特征及其HLA-A位点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华 陶玉芬 +6 位作者 史磊 姚宇峰 向昊 林克勤 黄小琴 褚嘉祐 史荔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167,共7页
近年来,位于HLA-G基因第8外显子3′UTR的一个14 bp插入/缺失多态位点与复发性流产、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肝癌等疾病相关而引起广泛关注。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表明,不同群体的HLA-G基因14 bp插入/缺失频率具有群体语系分布特点。文章对土族... 近年来,位于HLA-G基因第8外显子3′UTR的一个14 bp插入/缺失多态位点与复发性流产、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肝癌等疾病相关而引起广泛关注。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表明,不同群体的HLA-G基因14 bp插入/缺失频率具有群体语系分布特点。文章对土族、裕固族、傈僳族和怒族进行HLA-G基因14 bp插入/缺失的基因分型,结合HLA-A基因分型数据,分析土族、裕固族、傈僳族和怒族4个民族群体中14 bp插入/缺失与HLA-A等位基因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尽管HLA-G基因14 bp插入频率在不同群体中的分布具有各自群体的特点,但遵循着按语系及语族分布的规律,除汉藏语系汉语族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差异外,语族间差异明显;(2)不同群体中,14 bp插入与不同的HLA-A等位基因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g基因 14bp插入 缺失多态 少数民族群体 语系 HLA-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地区汉、黎族重度子痫前期与HLA-G 14bp基因多态性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林媚 唐荣 +4 位作者 王莉 陈小菊 施蕾 陈文忱 周忠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G第8外显子14bp基因多态性在海南汉、黎族重度子痫前期(sPE)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正常妊娠妇女128例(汉族68例和黎族60例)及sPE患者102例(汉族55例和黎族47...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G第8外显子14bp基因多态性在海南汉、黎族重度子痫前期(sPE)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正常妊娠妇女128例(汉族68例和黎族60例)及sPE患者102例(汉族55例和黎族47例)的血标本,应用PCR及直接测序法对HLA-G的14bp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进行分型,比较两个民族组间该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各组14bp位点可检测出3种基因型:即+14bp/+14bp型、+14bp/-14bp型和-14bp/-14bp型。不同民族间比较:汉族正常对照组与黎族正常对照组,汉族sPE组和黎族sPE组的HLA-G 14bp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民族间比较:汉族sPE组HLA-G 14bp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频率与汉族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黎族sPE组-14bp等位基因频率低于黎族正常对照组(54.4%vs 64.3%,P<0.05)。黎族sPE组HLA-G-14bp/-14bp基因型频率低于黎族正常对照组(22.2%vs 42.9%,P<0.05),而-14bp/+14bp基因型频率高于黎族正常对照组(64.4%vs 42.9%,P<0.05),两组+14bp/+14bp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G基因第8外显子14bp缺失多态性的存在可能有利于降低孕妇PE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种族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子痫前期 人类白细胞抗原-g 14bp基因多态性 种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B3基因C825T位多态性与肥胖相关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楼晓明 朱心强 +1 位作者 秦建芬 丁刚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95-898,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G蛋白β3亚单位(GNB3)825位基因单个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方法,分析GNB3825位基因SNP与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快速检测国内21个省共420个样品的GNB3825位基因SNP,得出该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并与...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G蛋白β3亚单位(GNB3)825位基因单个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方法,分析GNB3825位基因SNP与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快速检测国内21个省共420个样品的GNB3825位基因SNP,得出该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并与基因测序法比较检测准确性。207位体检人群分别检测GNB3825位基因SNP、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和脂肪含量指标,分析GNB3825位基因SNP与肥胖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结果显示,国内825T和825C单倍体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6.90%和53.10%。基因型825TT、825TC和825CC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2.38%、51.42%和28.10%,未发现其他基因型,其检测结果与基因测序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基因型825TT组BMI和脂肪含量显著高于825TC组和825CC组;基因型825TT组体质量指标显著高于825CC组,但与825TC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成功建立快速检测GNB3825位基因SNP的方法;GNB3825位基因型TT可能与肥胖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Β3亚单位 单个核苷酸多态性 聚合酶链式反应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人免疫球蛋白G效应片段基因特征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饶本强 高晓燕 +2 位作者 王磊 黄美近 汪建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14-1216,共3页
目的:分析汉族人免疫球蛋白G(IgG)效应片段(Fc)基因特征,比较中国汉族人IgGFc基因与西方人(基因库)的差异及其对编码氨基酸的影响。方法:取8名中国汉族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合成cDNA互补第一链,进行RT-PCR反应,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和... 目的:分析汉族人免疫球蛋白G(IgG)效应片段(Fc)基因特征,比较中国汉族人IgGFc基因与西方人(基因库)的差异及其对编码氨基酸的影响。方法:取8名中国汉族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合成cDNA互补第一链,进行RT-PCR反应,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与基因库IgGFc基因比较,汉族人IgGFc片段CH2区(CH2)第330个碱基、CH3区(CH3)第321位碱基存在差异,分别为T→G和G→C。包含差异基因在内的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CH2区均为精氨酸,但CH3区分别为甘氨酸和丙氨酸。结论:中国汉族人IgG-Fc片段基因与基因库IgGFc片段基因比较分别在CH2区和CH3区存在1个碱基差异,其密码子在CH2区编码的氨基酸相同,但CH3区编码不同的氨基酸,可能影响IgG的免疫效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免疫球蛋白g 效应片段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修复基因XPG His1104Asp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临床表型及预后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伟敏 翟芸 +8 位作者 周钢桥 张红星 黄文锋 廖小莉 王洪学 覃芳卉 梁安民 谢裕安 崔英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8-463,共6页
背景与目的:着色性干皮病基因G(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G,XPG)对维持DNA修复通路的核心结构——转录/修复因子ⅡH(transcription repair factorⅡH,TFⅡH)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而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会影响XPG基... 背景与目的:着色性干皮病基因G(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G,XPG)对维持DNA修复通路的核心结构——转录/修复因子ⅡH(transcription repair factorⅡH,TFⅡH)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而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会影响XPG基因的功能,继而改变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但XPG的His1104Asp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门静脉侵犯等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分析XPG His1104Asp多态性与H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在191例肝癌患者中,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PCR(PCR-RFLP)方法检测XPG His1104Asp的基因型,分析各基因型与肝癌患者的TNM分期、患者生存期等指标的关系,对可能影响亚组间匹配的混杂因素如性别等因素进行校正。结果:CC基因型在T2+T3+T4组中的频率显著高于T1组中的频率(29.5%vs 12.5%,OR=1.883,P=0.007);在有门静脉侵犯组中,含C等位的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无侵犯组(70.3%vs 61.2%,校正后OR=2.320,P=0.003),但在有转移组中则显著低于无远处转移组(47.4%vs 68.7%,OR=0.309,P=0.006)。在不同原发灶大小组和数目组、不同血清AFP水平组及生存期组之间,各基因型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PG His1104Asp多态性与肝癌的病灶T分期较晚、门静脉癌栓形成及远处转移有显著性关联,但与患者的预后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着色性干皮病基因g 多态性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R1A基因-1019C/G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及氟西汀疗效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宇章 张英 +4 位作者 马欢 谢守付 姜文研 孙光为 刘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7-469,473,共4页
目的探讨5羟色胺1A受体(HTR1A)基因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的相关性及与氟西汀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技术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检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病例组,n=142)和正常人(对照组,n=154)H... 目的探讨5羟色胺1A受体(HTR1A)基因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的相关性及与氟西汀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技术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检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病例组,n=142)和正常人(对照组,n=154)HTR1A基因-1019C/G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氟西汀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疾病严重程度及其变化,分析疗效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HTR1A基因-1019C/G多态性,病例组G等位基因的频率(74.3%)明显高于对照组(65.6%)(P<0.05)。病例组HAMD总分各基因型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基因型组高于C/G、G/G基因型组(P<0.05)。氟西汀治疗6周末,各基因型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患者各基因型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TR1A基因-1019C/G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之间存在关联,G等位基因可能是抑郁障碍的危险因子;C等位基因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存在关联,携带C/C基因型的患者病情可能较严重;该基因多态性与氟西汀的抗抑郁疗效可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抑郁障碍 HTR1A基因-1019C/g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