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翻译修改的三维评价机制研究
1
作者 冯全功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99,112,F0003,共8页
文学翻译修改普遍存在,如何评价译者、编辑等修改主体的修改行为是文学翻译修改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了求真、务实与求美的三维评价机制,并指出这三个维度是“一体两翼”的关系,即求真为体,是文学翻译修改最根本的评价标准,务实与... 文学翻译修改普遍存在,如何评价译者、编辑等修改主体的修改行为是文学翻译修改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了求真、务实与求美的三维评价机制,并指出这三个维度是“一体两翼”的关系,即求真为体,是文学翻译修改最根本的评价标准,务实与求美为两翼,是两大辅助性评价标准。对文学翻译修改的评价要遵循整体性、辩证性与和谐性三大原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其是否有助于提高译文本身的文学性、适应性及其独立存在的价值。三维评价机制与三大原则不仅适用于对文学翻译修改的评价,而且也适用于整个文学翻译批评,有利于全面、辩证地评价译者以及其他翻译行动者的文本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修改 评价机制 求真 务实 求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对真善美精神追求的“源脉”“谱系”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钦敏 余明芳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1,共7页
数学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是全面、精粹与彻底的,深刻体现了数学精神的本质要义,是数学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辨析数学求真、益善、唯美精神的源脉,提出两个观点:数学探求真理的态度与方式是数学求真精神之源,数学求真精神是数学益... 数学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是全面、精粹与彻底的,深刻体现了数学精神的本质要义,是数学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辨析数学求真、益善、唯美精神的源脉,提出两个观点:数学探求真理的态度与方式是数学求真精神之源,数学求真精神是数学益善与唯美精神的根基.数学求真、益善、唯美精神在相互促进中各自形成演化脉络.求实、求理、求广与求新是数学求真精神演化的主要脉络;益知、益事、益国与益人是数学益善精神演化的主要脉络;唯简、唯序、唯统与唯和是数学唯美精神演化的主要脉络.它们共同形成了数学追求真善美精神谱系的结构要素,依演化脉络对这些要素及其内涵进行简要阐释和分析,得到对数学教育的意义、宗旨等问题的影响与启示:富有追求真善美精神内涵的数学教育在培育和谐发展的时代新人方面有更深刻的意义;“以数学的精神和思想育人,旨在涵育精神与思维素养”是数学教育的远大宗旨;数学追求真善美的精神谱系为涵育数学精神素养的教学提供了具体路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精神 求真 益善 唯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理论的诠释学意蕴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泽庆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2,共8页
《摄影小史》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是本雅明论述摄影和电影等现代图像艺术的代表作,体现了他的现代图像诠释思想和对传统“美的表象”理论的突破。摄影和电影失去原真性,但又借助机械中介揭示事物的存在,对事情本身的呈现不满... 《摄影小史》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是本雅明论述摄影和电影等现代图像艺术的代表作,体现了他的现代图像诠释思想和对传统“美的表象”理论的突破。摄影和电影失去原真性,但又借助机械中介揭示事物的存在,对事情本身的呈现不满足于美的表象。摄影和电影表现的重点是真理,而不仅仅是美的表象。重新组合的“第二自然”体现了艺术家的创造性解释。来自各个行业的现代大众取代了在传统绘画和雕塑面前沉默的膜拜者,他们在震惊之后开展批评,是新的诠释主体。各领域的“行家”诠释并非仅从美的表象角度展开,而是立足于自己的专业进行评判。从美的表象到被遮掩的东西是建构现代图像诠释学理论的关键点,本雅明所做的基础性贡献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表象 真理 机械 创造性解释 诠释新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审度与新科技文化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大椿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60,198,199,共17页
审度科技文化,其要在审时度势,得出恰当的结论,作出必要的抉择。从科技审度的观点看,科学成为主流文化后所滋生的科技文化霸权,已使科学与文化渐行渐远。随着宽容文化理念的兴起,在科学与艺术、人文之间,出现了对话与融合的趋势。当下... 审度科技文化,其要在审时度势,得出恰当的结论,作出必要的抉择。从科技审度的观点看,科学成为主流文化后所滋生的科技文化霸权,已使科学与文化渐行渐远。随着宽容文化理念的兴起,在科学与艺术、人文之间,出现了对话与融合的趋势。当下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就是要重新找回科学所失去的文化内蕴,重建一种有文化的科学,即所谓新科技文化。寻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乃是科技发展中最主要的价值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审度 科技文化 对话融合 真善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异、透明与真理——让-吕克·南希论美
5
作者 张执中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5-214,共10页
南希在《上帝,正义,爱,美》一书里较为集中地阐明了自己对美的理解。他越出传统认识论美学的框架,将解构的论域与美学议题相结合。具体而言,通过重新解读那喀索斯的传说,南希将该故事的主题定位为美的自我差异运动,从而揭示了美的延异... 南希在《上帝,正义,爱,美》一书里较为集中地阐明了自己对美的理解。他越出传统认识论美学的框架,将解构的论域与美学议题相结合。具体而言,通过重新解读那喀索斯的传说,南希将该故事的主题定位为美的自我差异运动,从而揭示了美的延异式存在。但是,延异作为普遍化的差异运动,并不能凸显美的特殊性。故凭借对马奈画作《读》的分析,南希指出美作为超越意指的意义运动,其在世表象只能是“几近于无的某物”,即以透明的形态显现。然而,作为意义运动的美在其关系性存在中不断地出离自身,必然会陷入循环指涉或自我取消,进而使美失去可感性。由是,南希认为美最终还需朝向中断性的真理,后者为无尽外展的意义运动提供了暂时的“锚定点”,因而能够与美在彼此分离中互相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希 延异 透明 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武术中的真善美 被引量:7
6
作者 赵燕 彭鹏 曾天雪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4-155,共2页
中华武术以技击为核心,在技击的基础上实现个人的目的和需要。当技击与社会及个人的目的、需要完美地结合起来时,当掌握真与善的本质力量,通过武术这一具体而又光辉的形象显现出来时,武术就进入了美的境界。即武术也讲究真善美相统一。
关键词 武术 真善美 自然力量 社会责任感 技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美学初探 被引量:5
7
作者 乔耀章 姚尚建 芮国强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6,共5页
公共行政或公共行政管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具有美学即行政美学的意义。作为行政哲学分支学科的行政美学的任务就是要从公共行政实践活动中寻找行政美的本质及其规律,促进行政美的创造。研究行政美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于在追求行政管理... 公共行政或公共行政管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具有美学即行政美学的意义。作为行政哲学分支学科的行政美学的任务就是要从公共行政实践活动中寻找行政美的本质及其规律,促进行政美的创造。研究行政美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于在追求行政管理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中实现和谐行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关学 行政的真 行政的善 行政的美 和谐行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文化推动社会文明建设的价值及路径 被引量:2
8
作者 向鹏 彭福扬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0-143,共4页
科技文化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对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科技文化与社会文明具有的共同元素"真、善、美"分析入手,探讨了科技文化对社会文明建设推动价值的三个方面:科技文化决定社会文明的发展动... 科技文化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对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科技文化与社会文明具有的共同元素"真、善、美"分析入手,探讨了科技文化对社会文明建设推动价值的三个方面:科技文化决定社会文明的发展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水平,并提出了科技文化推动社会文明建设路径的两个步骤:科技文化的传播与普及以及科技文化的渗透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文化 社会文明 “真 美” 价值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社会精神家园的建构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韩玉胜 杨明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7,共7页
中国传统社会颇为重视精神家园的建构,作为传统文化主体的儒、道、佛三家在这方面均有丰硕的理论建树。儒家致力于入世的现实精神家园建构,强调在现实世界中要坚持讲求仁义的崇德精神、中庸之道的处事方法、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志于圣... 中国传统社会颇为重视精神家园的建构,作为传统文化主体的儒、道、佛三家在这方面均有丰硕的理论建树。儒家致力于入世的现实精神家园建构,强调在现实世界中要坚持讲求仁义的崇德精神、中庸之道的处事方法、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志于圣贤的理想人格,使人生保持积极有为的进取状态;道家则致力于隐世的自然精神家园建构,强调站在"道"的高度看待人生境遇,追求返璞归真、淡泊名利,以退为进、无为而无不为,物无贵贱、博大宽容的精神境界;佛家致力于出世的解脱精神家园建构,引导众生解脱生、老、病、死之生理诸苦以及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盛等精神苦恼,渡引众生到幸福的彼岸。儒道佛三家对于"精神家园"的建构显示出"求真"的理念设计,即超越现实生活的迷离、追求人性本真、常驻真实之谓;同时也展现出"趋善"的道德愿景,即对美好德性的向往;更流露出"求美"的美好情趣,即注重审美意境的建构。如果我们以理性的眼光来审视这些精神资源,无疑对于摆脱当今人类社会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精神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社会 精神家园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技体育发展中的新理念——更真、更善、更美 被引量:21
10
作者 熊文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9-32,共4页
竞技体育的发展本质上是一个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评价竞技体育是否良性发展,树立竞技体育的发展观均可从这三个方面予以考察。竞技体育发展的真是指竞技体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真实性,表征着竞技体育发展的真理尺度。竞技体育发展... 竞技体育的发展本质上是一个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评价竞技体育是否良性发展,树立竞技体育的发展观均可从这三个方面予以考察。竞技体育发展的真是指竞技体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真实性,表征着竞技体育发展的真理尺度。竞技体育发展的善是指竞技体育发展的利人性或合目的性,由此可引出竞技体育发展的功利尺度。竞技体育发展的美是真、善的和谐化表现与情感体验。此外,竞技体育的真、善、美,有多种表现形式。竞技体育发展的真、善、美的理念应合理吸收与融合中西文化的优秀与精华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 伦理 文化 发展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科学美与真的辩证思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怀中 颜红霞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2-394,共3页
科学中蕴涵着真,也蕴涵着美,这种美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理性的美,既要符合客观世界自身的规律,又要符合人设定的标准和尺度。美与真相辅相成,由真及美,以美达真,二者共同统一在科学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推动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 科学 科学美学 美与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中庸、中和是“真善美”的统一 被引量:17
12
作者 谢树放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63,共8页
中庸、中和是儒家的最高哲学范畴 ,集中体现儒家的世界观 ,更体现儒家的人生观、政治、伦理观。中庸的精义在执中、时中 ,体现儒家的最高哲学智慧 ;中庸中和 ,是“真善美”的统一 ,是儒家追求的人生与社会的理想目标。经剔除糟粕 ,扬弃... 中庸、中和是儒家的最高哲学范畴 ,集中体现儒家的世界观 ,更体现儒家的人生观、政治、伦理观。中庸的精义在执中、时中 ,体现儒家的最高哲学智慧 ;中庸中和 ,是“真善美”的统一 ,是儒家追求的人生与社会的理想目标。经剔除糟粕 ,扬弃改造 ,儒家中庸中和思想有多方面的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中和 真善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觉醒》中艾德娜悲剧的巴尔塔萨式神学美学阐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宫玉波 马歆墨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124-128,共5页
生命本质的孤独感让艾德娜完成了自我超越之后依然难逃死亡。无疑,凯特·肖邦对艾德娜这一悲剧性抉择报以无限同情,然而她极力回避对艾德娜之死的道德怜悯,以直陈事实的勇气和坦诚迎接后世评说,而不是简单的做出品行训诫。从巴尔萨... 生命本质的孤独感让艾德娜完成了自我超越之后依然难逃死亡。无疑,凯特·肖邦对艾德娜这一悲剧性抉择报以无限同情,然而她极力回避对艾德娜之死的道德怜悯,以直陈事实的勇气和坦诚迎接后世评说,而不是简单的做出品行训诫。从巴尔萨塔的神学美学视角解读凯特·肖邦的传世佳作《觉醒》中艾德娜备受争议的自杀行为,可见神学美学将真善美融合统一,共同呈现了生命摇摇欲坠的惊心动魄。对于生死命题的倾心关注,将生死与美学相勾连,构成了凯特·肖邦的唯美主义文学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学美学 相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武术“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求真向善尚美 被引量:58
14
作者 王岗 韩金清 侯连奎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共6页
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和价值取向。中国武术有利于参与者"求真"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参与者"向善"品德的养成,有利于参与者"尚美"境界的提升。在新时代国家把"立德树人&... 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和价值取向。中国武术有利于参与者"求真"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参与者"向善"品德的养成,有利于参与者"尚美"境界的提升。在新时代国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引领下,发掘中国武术"求真""向善""尚美"的育人价值,不仅可以实现在各级各类学校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而且还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的有力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文化 中国武术 真善美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矫克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224-228,共5页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有着儒家美学思想的深刻印记。儒家文化思想审美心理的首要特性是美善相乐,儒家文化思想的最高境界就是尽善尽美、美善统一。孔子的自然美学观是"比德",在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运用植物在"比...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有着儒家美学思想的深刻印记。儒家文化思想审美心理的首要特性是美善相乐,儒家文化思想的最高境界就是尽善尽美、美善统一。孔子的自然美学观是"比德",在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运用植物在"比德"与"比兴"中被赋予的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特有的传统审美方式。中庸思想具体物化为对"中和之美"的追求,儒家中庸文化思想为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理念提供了一个较完整的理论基础。礼乐之美对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精神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礼"的特点是"有秩序"。"乐"是指一种"和谐"的状态。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理念必须具备"礼"的精神和"乐"的精神才算完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景观 美善相乐 礼乐文化 比德与比兴 中和之美 设计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责任的管理研究之学者反思与真善美追求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静 刘军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56-1762,共7页
负责任的管理研究这一问题日益被学术界重视,以往研究更多聚焦在管理研究本身的技术与方法层面,有必要从学者视角对该问题进行反思并采取相应的行动。鉴于此,采用跨学科的分析视角,借用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提出学者自我反思的3条路径:... 负责任的管理研究这一问题日益被学术界重视,以往研究更多聚焦在管理研究本身的技术与方法层面,有必要从学者视角对该问题进行反思并采取相应的行动。鉴于此,采用跨学科的分析视角,借用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提出学者自我反思的3条路径:学术身份反思,即自己的学术“标签”是什么?学术动机反思,即是什么引领自己走上学术道路?学术目标反思,即对学术道路的终极追求是什么?进而,基于负责任管理研究的特定要求,呼吁管理学者以追求真善美为价值核心,坚持“求真以至诚”“求善以明道”和“求美至和合”,承担负责任的管理研究的神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责任的管理研究 可靠性 有用性 真善美 人生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在自由情感——一种新型美学观的构建 被引量:20
17
作者 马立新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8-123,共6页
哲学史上将真善美放置在一起来比较,这种思维模式存在着逻辑上的错误,故真善美三者统一的说法需要在学理上正本清源。首先,美的现象是一种完全的生命现象,也就是说美只存在于鲜活的生命个体,对于死者、不存在者或者其他一切无生命现象... 哲学史上将真善美放置在一起来比较,这种思维模式存在着逻辑上的错误,故真善美三者统一的说法需要在学理上正本清源。首先,美的现象是一种完全的生命现象,也就是说美只存在于鲜活的生命个体,对于死者、不存在者或者其他一切无生命现象的客体谈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其次,美的现象是一种生命现象中的特殊情感活动,在这种特殊的情感活动中,生命体能够从心理和生理上切身体验到一种高度自由愉悦的纯粹情感。再次,美的现象是一种由情感主体、情感客体和情境三种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其中失却任何一种要素的参与,美都会荡然无存。美不是独立存在的自由王国,即美不具有客观实在性;审美主体不具有特殊性,即任何具有完全生命能力的人只要存在着审美情境都可以成为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不具有共同的属性,任何一个客体都存在着成为审美客体的潜能,即在一定的审美情境下都有可能引发主体产生美感。美是抽象的概念,无法比较测量;但美感是具体的,这就意味着美感既是可以分类的,又是可以测量的,我们不妨用"美感指数"来表征美感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情感 主客体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与心理治疗的融合——佛教的禅修方法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建伟 王立娜 王英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1-34,共4页
佛教的哲学思想已经和西方心理治疗逐渐地融合在一起。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四圣谛和八正道,分别揭示苦的根源和应对方法。正念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内深深地影响了心理治疗界,并且目前成为一种主流的治疗方法。而以正念为基础的干预方法... 佛教的哲学思想已经和西方心理治疗逐渐地融合在一起。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四圣谛和八正道,分别揭示苦的根源和应对方法。正念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内深深地影响了心理治疗界,并且目前成为一种主流的治疗方法。而以正念为基础的干预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中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根植于佛教思想的慈悲和宽容等也作为心理治疗的有效方法改善着健康和幸福感。当今佛学和心理学的结合更多地停留于具体的方法层面,而只有结合了佛教背后的哲学思想,才能真正促进心理学本土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四圣谛 八正道 正念 慈心冥想 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红色资源真善美的三重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世润 刘虹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共5页
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它具有"启真"的特点和规律,具有"引人向善"的价值,同时处处体现了美的意境和魅力。研究红色资源的真善美,要以寻找科学的理性、实现向善的合目的性及传播美景、美文为归缩... 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它具有"启真"的特点和规律,具有"引人向善"的价值,同时处处体现了美的意境和魅力。研究红色资源的真善美,要以寻找科学的理性、实现向善的合目的性及传播美景、美文为归缩。促进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要坚持"解释的真"、重在"善教"、"美的规律来建造"三个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资源 真善美 研究 特征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武术:一门“成人”的学问 被引量:25
20
作者 王岗 侯连奎 姜丽敏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7-63,100,共8页
在“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下,解析中国武术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透过习练中国武术的过程,感悟中国武术所蕴含的“成人”的学问。该文在文献资料法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分析法的方法,以哲学为理论支撑,从生命哲学的视野出发,剖析... 在“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下,解析中国武术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透过习练中国武术的过程,感悟中国武术所蕴含的“成人”的学问。该文在文献资料法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分析法的方法,以哲学为理论支撑,从生命哲学的视野出发,剖析中国武术如何使人“成人”的过程。得出:“乃文乃武”是中国武术的“成人”圣图,“武以文养”是中国武术的“成人”策略,“武以成人”是中国武术的“成人”道路,“武以达人”是中国武术的“成人”结果,通过习练武术的过程,使习武者从生理上的“人”达到具有伦理道德的社会人。研究最后指出:中国武术是一门“成人”的深厚学问,习武者通过对中国武术的不断修习,能够逐渐达到由感知到内省、由身体到品行,内化为内在人格的养成,人生境界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立德树人 身体文化 真善美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