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SCF基因5′旁侧-1190~- 853 AT富集区功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聂怡玲 谭文斌 +5 位作者 朱敏 罗赛群 郭小珊 成光杰 胡维新 彭兴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5-318,共4页
已有的报告基因和EMSA实验研究表明 ,人干细胞生长因子 (SCF)基因 5′旁侧AT富集区- 1 1 90~ - 853在HeLa和MCF 7细胞中均能增强下游基因转录 ,可能为一个核基质结合区(MAR) ,对人SCF基因的转录发挥调控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该AT富集区... 已有的报告基因和EMSA实验研究表明 ,人干细胞生长因子 (SCF)基因 5′旁侧AT富集区- 1 1 90~ - 853在HeLa和MCF 7细胞中均能增强下游基因转录 ,可能为一个核基质结合区(MAR) ,对人SCF基因的转录发挥调控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该AT富集区的功能 ,将人SCF基因 5′旁侧 - 1 1 90~ - 853AT富集区分别克隆入SV40或CMV启动子前后紧接着CAT报告基因 ,瞬时转染Jurkat,HepG2和 3T3细胞 ,检测CAT报告基因的瞬时表达活性 .结果表明 :人SCF基因 5′旁侧- 1 1 90~ - 853AT富集区在Jurkat和HepG2细胞中 ,对分别由SV40和CMV启动子引导的CAT基因表达均有抑制作用 ;但在 3T3细胞中对SV40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表现出增强作用 ,对CMV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无明显影响 .这些结果提示 ,人SCF基因 5′旁侧 - 1 1 90~ - 853AT富集区转录调控具有组织细胞特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干细胞因子基因 调控元件 启动子 报告基因检测 SC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标志分子在猪脐带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余树民 凌占业 +10 位作者 刘丹 刘欢欢 夏娟 沈留红 曹随忠 左之才 邓俊良 任志华 马晓平 王娅 胡延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44,54,共7页
【目的】研究干细胞标志分子,如干细胞"干性"调控关键基因及胚胎阶段特异性抗原(Stage-specific embryonic antigen,SSEA)在猪脐带组织中的表达状况,为猪脐带来源细胞的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猪脐带为研究材料,利用反转录... 【目的】研究干细胞标志分子,如干细胞"干性"调控关键基因及胚胎阶段特异性抗原(Stage-specific embryonic antigen,SSEA)在猪脐带组织中的表达状况,为猪脐带来源细胞的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猪脐带为研究材料,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干细胞"干性"调控关键基因Oct4、Nanog、Sox2、Rex1以及SSEA-1、SSEA-3和SSEA-4在猪脐带组织中的表达。【结果】RT-PCR分析显示,干细胞"干性"调控关键基因Oct4、Nanog、Sox2、Rex1在所有猪脐带样品中阳性转录,但Nanog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Oct4mRNA、Sox2mRNA和Rex1mRNA,而后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免疫组化分析显示,Oct4、Nanog、Sox2、SSEA-1、SSEA-3和SSEA-4在猪脐带组织中呈阳性染色,表达这些蛋白抗原的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脐带华通氏胶,且多集中于血管附近。【结论】从基因转录和蛋白水平证实猪脐带组织表达干细胞标志分子,SSEAs表达谱与猪胚胎生殖细胞相符,提示脐带组织中含有早期未分化的多潜能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干细胞 “干性”调控关键基因 胚胎阶段特异性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曲基因与牙髓干细胞
3
作者 施俊 刘兴容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94-297,共4页
扭曲(twist)基因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蛋白家族中高度保守的转录因子,在胚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文就扭曲基因的结构特征、与之表达相关的调控机制及其在牙髓干细胞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扭曲基因 调控机制 基因表达 信号通路 牙髓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K1基因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对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平衡的影响
4
作者 周涛 许超平 +2 位作者 肖颖 张倩 李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5-765,共11页
目的考察SPK1基因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对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采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对小鼠进行EAE诱导,将44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 目的考察SPK1基因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对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采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对小鼠进行EAE诱导,将44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C组)、模型组(EAE组)、ADMSC组和ADMSC-鞘氨醇激酶1(SPK1)组。在免疫后40 d时,对小鼠进行脑与脊髓的病理学观察、脑组织Th17/Treg相关炎症指标检测、脑和脊髓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和叉头框蛋白P3蛋白表达检测以及脾脏免疫细胞的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免疫后40 d时,EAE组小鼠脑和脊髓组织发生严重炎性细胞浸润髓鞘脱失严重,ADMSC组与ADMSC-SPK1组脱髓鞘和轴突损伤得到改善;与EAE组比较,ADMSC组和ADMSC-SPK1组的脑组织IL-17A(Z=1.021,P=0.017;Z=1.193,P=0.00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Z=2.540,P=0.004;Z=3.005,P=0.006),与ADMSC组比较,ADMSC-SPK1组的脑组织IL-17A与TNF-α水平显著降低(Z=1.223,P=0.011;Z=2.364,P=0.010);小鼠脑和脊髓组织中IL-17A在ADMSC组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10.323,P=0.013;t=7.422,P=0.008),且ADMSC-SPK1组显著低于ADMSC组(t=14.244,P=0.017;t=16.865,P=0.006);Foxp3在ADMSC组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14.544,P=0.008;t=9.420,P=0.002),且ADMSC-SPK1组显著高于ADMSC组(t=9.654,P=0.005;t=11.535,P=0.009);ADMSC-SPK1组小鼠脾脏中的IL-17+IFN-γ+T细胞比例降低,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升高。结论SPK1转染ADMSC对EAE小鼠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且该效果优于未经SPK1转染的ADMSC,其机制可能与ADMSC-SPK1能显著降低EAE小鼠Th17/Treg细胞比率并减少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症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鞘氨醇激酶1基因转染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