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高原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空间分异特征
1
作者 宋江琴 尹亚丽 +5 位作者 赵文 刘燕 随奇奇 火久艳 郑文贤 李世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96-1707,共12页
黑土滩退化草地作为青海高原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带,植被退化、养分流失严重以及空间异质性高,了解不同区域尺度下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差异及影响因子,有助于制定草地恢复措施策略。通过分析青海省海北(YNG)、玉树(BT)和果洛... 黑土滩退化草地作为青海高原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带,植被退化、养分流失严重以及空间异质性高,了解不同区域尺度下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差异及影响因子,有助于制定草地恢复措施策略。通过分析青海省海北(YNG)、玉树(BT)和果洛藏族自治州(DW)黑土滩退化草地植被、土壤因子和微生物群落组成及构建过程,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较未退化草地,黑土滩土壤中的致病菌如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浮游霉菌门(Planctomycetes)含量显著增加,共生菌如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含量显著降低;2)BT区域的真菌物种数和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区域,表现为BT>DW>YNG;3)随机性过程主导了DW和BT区域黑土滩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构建,而YNG区域黑土滩土壤细菌和真菌由确定性过程主导;4)全钾和地下生物量主要影响了DW区域黑土滩土壤细菌的群落组成,pH是YNG区域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影响因子,而BT区域细菌群落主要受硝态氮、含水量和全磷的影响。研究表明影响不同区域黑土滩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土壤环境因子均有差异,在恢复和调整黑土滩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时,需因地制宜,根据相应的环境驱动因子制定恢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黑土滩 退化草地 土壤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构建过程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育三年对三种高寒草地群落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邓斌 任国华 +2 位作者 刘志云 尚占环 裴世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3-31,共9页
选择青藏高原黄河源区封育三年的灌丛草地、小嵩草退化草地和黑土滩等3个高寒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镜检法,对其土壤种子库的规模、物种组成、空间分布及与地上植被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小嵩草退化草地、黑土滩、灌丛草地围... 选择青藏高原黄河源区封育三年的灌丛草地、小嵩草退化草地和黑土滩等3个高寒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镜检法,对其土壤种子库的规模、物种组成、空间分布及与地上植被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小嵩草退化草地、黑土滩、灌丛草地围栏内外土壤种子库密度分别为(9 938±1 780)粒/m2和(15 330±1 827)粒/m2、(4 074±459)粒/m2和(3 640±486)粒/m2、(9 879±1 453)粒/m2和(12 899±1 695)粒/m2,且只有小嵩草退化草地围栏内外表现出差异显著。2)3种高寒草地群落围栏内外土壤种子库物种数目差异不显著,但禾本科与莎草科种子在土壤种子库中所占的比例表现为围栏内>围栏外,草地围栏能提高原生植被土壤种子库比例。3)各样地的土壤种子库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有着相同的变化规律:黑土滩>灌丛草地>小嵩草退化草地;Margalef丰富度规律为:小嵩草退化草地>黑土滩>灌丛草地。3种高寒草地群落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Sorensen相似性指数大小范围为0.32~0.64,变化为:黑土滩>小嵩草退化草地>灌丛草地,围栏内>围栏外。4)土壤种子库主要集中在0~5cm土层中,平均占土壤种子库的比例为88.56%。黑土滩群落围栏内外5~10cm层土壤种子库种子数所占的比例要显著大于灌丛草地与小嵩草退化草地。围栏封育能够提高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数量,对退化草地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封育 土壤种子库 灌丛草地 小嵩草退化草地 黑土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分类分级体系及分类恢复研究 被引量:41
3
作者 董全民 马玉寿 +5 位作者 许长军 施建军 王苑 王彦龙 盛丽 李世雄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1-447,共7页
通过对三江源区120个野外调查样区野外调查数据的分析,依据地形条件以及工程治理的需要,将黑土滩退化草地划分为三种类型,即Ⅰ滩地(坡度在0~7°之间)、Ⅱ缓坡地(坡度在7~25°之间)和Ⅲ陡坡地(坡度≥25°);通过聚类... 通过对三江源区120个野外调查样区野外调查数据的分析,依据地形条件以及工程治理的需要,将黑土滩退化草地划分为三种类型,即Ⅰ滩地(坡度在0~7°之间)、Ⅱ缓坡地(坡度在7~25°之间)和Ⅲ陡坡地(坡度≥25°);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优选出秃斑地比例和可食牧草比例作为黑土滩退化草地分级的主要指标,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等级;在野外调查结合遥感技术的基础上,确定了该地区不同类型和等级下黑土滩退化草地的面积及其分布区域,分析了黑土滩退化草地的发展趋势,即20年间轻、中度退化草地演变为重度退化草地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针对黑土滩的类型和植被恢复后的利用目标,提出不同类型黑土滩人工草地的定义、适宜草种组合及相应的农艺措施,总结出黑土滩退化草地综合治理的3种模式和与之相关的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黑土滩退化草地 分类分级 分布区域 分类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退化高寒草地植物种间联结性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徐松鹤 尚占环 +1 位作者 马玉寿 龙瑞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22-1227,共6页
应用方差检验和2×2列联表方法,对青藏高原黄河源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物种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源区高寒草地退化明显影响到其植物群落物种间的联结性和关联程度;随着草地退化程... 应用方差检验和2×2列联表方法,对青藏高原黄河源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物种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源区高寒草地退化明显影响到其植物群落物种间的联结性和关联程度;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群落中主要优势物种的总体种间联结性由显著负相关过渡到无关联,具有相同生活型和水分生态类型的物种则由互生转为竞争的关系;以毒杂草为优势的重度退化高寒草地黑土滩"植物群落的物种间关系随机性较大,物种构成不稳定,它属于一种不稳定的次生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退化草地 黑土滩 种间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黑土滩”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刘育红 李希来 +3 位作者 魏卫东 芦光新 田丰 乔有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4-308,共5页
对玛多县花石峡镇原生植被土壤和"黑土滩"土壤养分的研究结果表明:玛多县花石峡镇高寒草甸"黑土滩"土壤与原生植被土壤相比,总的养分含量均下降了,并且随着土层的加深,所有供试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都呈下... 对玛多县花石峡镇原生植被土壤和"黑土滩"土壤养分的研究结果表明:玛多县花石峡镇高寒草甸"黑土滩"土壤与原生植被土壤相比,总的养分含量均下降了,并且随着土层的加深,所有供试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都呈下降趋势;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在各土层间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0.05);并且土壤的有机碳密度随退化程度的加剧和土层的加深而显著下降;原生植被(未退化地)土壤的pH均小于"黑土滩"土壤,并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而升高;总的来看,8月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上均高于6月的土壤,并且都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黑土滩 土壤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黑土型”退化草甸人工草地改良的土壤养分响应 被引量:18
6
作者 魏学红 孙磊 武高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3-156,168,共5页
以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寒草甸区"黑土型"退化草甸为例,研究了人工草地建设对"黑土型"退化草甸的土壤养分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人工草地建植年限和土壤深度对土壤养分均表现了显著作用;随着人工草地建立年限的增加,土壤... 以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寒草甸区"黑土型"退化草甸为例,研究了人工草地建设对"黑土型"退化草甸的土壤养分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人工草地建植年限和土壤深度对土壤养分均表现了显著作用;随着人工草地建立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在0-10cm呈显著增加,在10-20cm为不显著增加趋势,而在20-30cm则呈现了显著的下降趋势,0-10cm和10-20cm土层的土壤全氮和全磷均呈显著增加趋势,而20-30cm的全氮和全磷则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速效氮和速效磷则在3个土层均呈现了显著的下降趋势,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也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在高寒地区的"黑土型"退化草甸上进行人工草地建设,有利于退化草地土壤养分条件的改善,可以为后期草地群落的良性演替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土壤养分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黑土型”退化草甸 人工草地改良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首曲湿地功能区“黑土滩”退化草甸恢复改良 被引量:19
7
作者 武高林 任国华 +2 位作者 刘振恒 杨林平 班玛才让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52,59,共6页
采用样方法研究了首曲湿地功能区"黑土滩"退化草甸改良后3 a的群落特征变化,分析了围栏封育和补播"高寒1号"生态组合草种对退化草甸的恢复改良效果.结果显示:仅封育3 a后,"黑土滩"退化草甸群落的盖度、... 采用样方法研究了首曲湿地功能区"黑土滩"退化草甸改良后3 a的群落特征变化,分析了围栏封育和补播"高寒1号"生态组合草种对退化草甸的恢复改良效果.结果显示:仅封育3 a后,"黑土滩"退化草甸群落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可食牧草比例均显著提高,丰富度指数由0.55增加到0.75,多样性指数由0.07增加到了0.25;封育后补播"高寒1号"生态草种相对于封育前,使得退化草甸的盖度增加了56.00%,高度增加了11.74 cm,地上生物量增加了222.24 g/m^2,可食牧草比例增加了55.98%,物种数由5种/m^2增加到了15种/m^2,丰富度指数由0.55增加到了3.29,多样性指数由0.07增加到了1.85,均匀度指数由0.06增加到了0.27.相对围栏封育而言,封育后补播是一种更有效的"黑土滩"退化草甸改良恢复措施.围栏封育和补播配套实施可以显著改善"黑土滩"退化草地的群落貌相、草地生产力和组分结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播 封育 生物量 群落结构 “黑土滩”退化草甸 “高寒1号”生态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序列秃斑热岛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魏茂宏 林慧龙 王钊齐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9,共8页
秃斑是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序列普遍存在的地理景观,以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序列秃斑为对象,分析表土5cm处温度日动态、月动态和季节动态及土壤有机碳与全年、生长季>0℃积温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日动态为黑土滩退化样地中坡最高温... 秃斑是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序列普遍存在的地理景观,以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序列秃斑为对象,分析表土5cm处温度日动态、月动态和季节动态及土壤有机碳与全年、生长季>0℃积温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日动态为黑土滩退化样地中坡最高温、升温(降温)速率和温差最大,分别是未退化样地中坡的3.52倍、8.33(7.11)倍和8.21倍。生长季黑土滩退化样地中坡9月温差最大,未退化样地低坡6月温差最大,前者是后者的3.96倍;各样地8月>0℃月积温最高,其中黑土滩退化样地中坡是未退化样地低坡的1.5倍;非生长季各样地最大温差和>0℃月积温相差较小。全年、生长季>0℃积温与土壤有机碳呈极显著负相关,全年、生长季>0℃积温增加1000℃有机碳含量分别减少6.2%和7.3%。秃斑呈现突出的热岛现象,其热岛效应表现为土壤有机碳流失和水分蒸散,继而土壤可蚀性增大,或是高寒草甸退化的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高寒草甸 黑土滩退化草地 热岛现象 热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及人工草地土壤种子库多样性 被引量:5
9
作者 伊晨刚 马玉寿 +2 位作者 李世雄 王彦龙 杨慧茹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3-48,共6页
对江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及单播、混播人工草地土壤种子库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土滩"退化草地、单播人工草地和混播人工草地分别由33种、25种、30种植物组成,密度分别为13 035.6粒/m2、10 138.8粒/m2和1... 对江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及单播、混播人工草地土壤种子库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土滩"退化草地、单播人工草地和混播人工草地分别由33种、25种、30种植物组成,密度分别为13 035.6粒/m2、10 138.8粒/m2和10 672.4粒/m2;"黑土滩"退化草地已没有放牧利用价值,而单播和混播人工草地具有较高的放牧利用价值;土壤种子库中种子数量在垂直分布上呈现由表层土壤向深层逐层减少的变化规律;土壤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为"黑土滩"退化草地>混播人工草地>单播人工草地,"黑土滩"退化草地和混播人工草地、单播人工草地土壤种子库之间相似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滩”退化草地 人工草地 土壤种子库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特征、危害及治理思路探讨 被引量:60
10
作者 尚占环 龙瑞军 马玉寿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69-74,共6页
从江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生态和经济危害入手,对目前“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的治理思路进行探讨。“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不能仅仅局限于追求生态效果,应该看到“黑土滩”生态功能转型的作用。将江河源区按生态... 从江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生态和经济危害入手,对目前“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的治理思路进行探讨。“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不能仅仅局限于追求生态效果,应该看到“黑土滩”生态功能转型的作用。将江河源区按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划分为无干扰生态核心区和生态经济保障区。在生态经济保障区域推行“草地农业家庭牧场模式”,在极度退化不可自然恢复的“黑土滩”建植多年生人工草地,“变废为宝”使“黑土滩”成为高寒地区草地家畜草饲料补充基地,是实现生态建设和畜牧业经济发展双赢的对策。重视江河源区草地系统鼠害的威胁,实施“草地生态建设,防治鼠害先行”的策略是江河源区草地生态和经济建设的保障。强调国家向江河源区持续性投资和持久性加强牧区人民的文化教育是我国江河源区生态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黑土滩”退化草地 生态恢复 草地农业家庭牧场模式 投资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黑土滩”形成的自然因素与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108
11
作者 李希来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0-22,共3页
“黑土滩”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海拔范围、区域特征和独特的气象条件。整个过程的主导因素是人为过度放牧 ,导致秃斑地的形成 ;害鼠破坏、风蚀、水蚀和冻融剥离等自然因素起到加速“黑土滩”
关键词 “黑土滩” 形成机制 高寒草甸 退化草地 青藏高原 生物学机制 自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矮嵩草的环境适应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积兰 李希来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2期156-165,共10页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建群种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以自身重要的生态价值、营养价值、耐寒耐牧和高抗逆性,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稳定和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长期超强度的放牧压力和啮齿动物的破坏活动,使矮嵩草...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建群种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以自身重要的生态价值、营养价值、耐寒耐牧和高抗逆性,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稳定和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长期超强度的放牧压力和啮齿动物的破坏活动,使矮嵩草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破坏,使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受到了一系列既有的或潜在的影响。因此,学者们从各方面研究矮嵩草及其生态系统,以期实现矮嵩草草甸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总结了矮嵩草的资源特性、矮嵩草对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环境的适应,以及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态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深入开展矮嵩草相关研究,高寒草甸草地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矮嵩草 高寒草甸 环境适应性 “黑土滩”退化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的分类分级及治理模式 被引量:37
13
作者 马玉寿 董全民 +4 位作者 施建军 孙小弟 王彦龙 盛丽 杨时海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8年第3期1-3,共3页
通过对三江源区120个野外调查样区的数据分析,依据地形条件以及工程的需要,将“黑士滩”退化草地划分为三种类型,即Ⅰ滩地:坡度在0~7°之间,Ⅱ缓坡地:坡度在≥7~25°之间,Ⅲ陡坡地:坡度≥125°。通过聚类分析和... 通过对三江源区120个野外调查样区的数据分析,依据地形条件以及工程的需要,将“黑士滩”退化草地划分为三种类型,即Ⅰ滩地:坡度在0~7°之间,Ⅱ缓坡地:坡度在≥7~25°之间,Ⅲ陡坡地:坡度≥125°。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优选出秃斑地比例和可食牧草比例作为“黑土滩”退化草地分级的主要指标,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黑土滩”退化草地 分级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调控措施对“黑土型”退化草地垂穗披碱草人工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49
14
作者 马玉寿 施建军 +2 位作者 董全民 王彦龙 盛丽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6年第2期1-3,共3页
2000—2005年的试验研究表明:“黑土滩”上建植的垂穗披碱草人工植被在自然演替状态下短期内就会发生严重退化,而人工调控可使人工植被的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保持在90%、60cm和5 630kg/hm2以上,因此,施肥、灭杂、灭鼠等人工调控措施... 2000—2005年的试验研究表明:“黑土滩”上建植的垂穗披碱草人工植被在自然演替状态下短期内就会发生严重退化,而人工调控可使人工植被的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保持在90%、60cm和5 630kg/hm2以上,因此,施肥、灭杂、灭鼠等人工调控措施是“黑土型”退化草地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持续利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士型”退化草地 高寒草甸 垂穗披碱草 人工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椤草的引种栽培试验 被引量:9
15
作者 施建军 王柳英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5年第6期10-11,共2页
野生梭椤草(Kengyilia thoroldiana)在海拔高度3 756m的大武地区“黑土型”退化草地上通过2年的栽培和生长特性观测,结果表明:梭椤草越冬率可达到95%以上,第2年20%的植株在8月5日腊熟,鲜草产量615g/m2,干草产量175g/m2,茎叶比1∶0.74。... 野生梭椤草(Kengyilia thoroldiana)在海拔高度3 756m的大武地区“黑土型”退化草地上通过2年的栽培和生长特性观测,结果表明:梭椤草越冬率可达到95%以上,第2年20%的植株在8月5日腊熟,鲜草产量615g/m2,干草产量175g/m2,茎叶比1∶0.74。在高寒草甸的“黑土型”退化草地上也表现出较好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黑土型”退化草地 梭椤草 牧草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姆滩“黑土滩”退化草地植物量和土壤水分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彦龙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0年第2期1-3,共3页
通过对格姆滩“黑土滩”退化草地和中度退化草地植物量和土壤水分的研究,结果表明:“黑土滩”退化草地植物群落以阏叶型杂类草为主,中度退化草地以莎草科为主。地上总植物量“黑土滩”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0—30cm地下总植物量... 通过对格姆滩“黑土滩”退化草地和中度退化草地植物量和土壤水分的研究,结果表明:“黑土滩”退化草地植物群落以阏叶型杂类草为主,中度退化草地以莎草科为主。地上总植物量“黑土滩”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0—30cm地下总植物量“黑土滩”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两样地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总体上为先增高,后降低。各个时期土壤各层及平均含水量均为中度退化草地〉“黑土滩”退化草地。0—20cm土壤水分垂直变化“黑土滩”退化草地总体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中度退化草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姆滩 “黑土滩”退化草地 植物量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栏封育对“黑土型”退化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17
作者 秦海蓉 《草业与畜牧》 2008年第8期12-14,共3页
通过对青海省河南县的不同退化程度小嵩草高寒草甸3年的封育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经过3年围栏封育,植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没有出现明显变化,但与其相比较,重度退化草地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 通过对青海省河南县的不同退化程度小嵩草高寒草甸3年的封育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经过3年围栏封育,植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没有出现明显变化,但与其相比较,重度退化草地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都较低。随封育时间的延长,轻度和中度退化草地的相似性系数增加幅度较大,而重度退化草地则几乎没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育 “黑土型”退化高寒草句 物种多样性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olog指纹解析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18
作者 刘燕 李世雄 +2 位作者 尹亚丽 赵文 王玉琴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94-1403,共10页
黑土滩草地退化不仅体现在植被群落特征的退化,同时也体现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退化。为明确不同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空间异质性,探究植被与土壤微生物对黑土滩草地退化的响应规律,利用样方调查法和Biolog-ECO... 黑土滩草地退化不仅体现在植被群落特征的退化,同时也体现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退化。为明确不同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空间异质性,探究植被与土壤微生物对黑土滩草地退化的响应规律,利用样方调查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了青海省海北州野牛沟乡、果洛州大武镇及玉树州巴塘乡3个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的植被群落特征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黑土滩退化草地毒杂草化,优良牧草成为群落偶见种。3个地区植被群落组成存在差异:大武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最大,为16.25,野牛沟次之,巴塘最小;植被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野牛沟>大武>巴塘;地上生物量和0-1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均为大武地区最大,巴塘次之,野牛沟最小,三者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武和巴塘地区10-2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显著大于野牛沟地区(P<0.05)。(2)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在0-10 cm土层主要利用氨基酸类、酯类和胺类碳源,碳源相对利用率均在19%以上;在10-20 cm土层主要利用氨基酸类和酯类碳源,碳源相对利用率均在22%以上。不同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存在差异,差异主要来源于酸类、氨基酸类和酯类。(3)土壤微生物AWCD(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和H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相关性较高;物种重要值、多样性及生物量对土壤微生物AWCD变化的共同解释率为88.42%。综上,黑土滩退化草地植被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存在地域差异,不同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不同;黑土滩退化草地利用D-半乳糖酸γ内酯、L-精氨酸、D-半乳糖醛酸、L-天冬酰胺酸、D-甘露醇、L-丝氨酸、N-乙酰基-D-葡萄胺等的功能微生物显著富集,利用i-赤藻糖醇、2-羟苯甲酸、L-苏氨酸、α-丁酮酸、α-D-乳糖等的功能微生物显著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滩退化草地 植被群落特征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碳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