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4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cal behaviour analysis and support system field experiment of confined concrete arches 被引量:5
1
作者 WANG Qi LUAN Ying-cheng +2 位作者 JIANG Bei LI Shu-cai YU Heng-ch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970-983,共14页
Soft rock control is a big challenge i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As for this problem,a high-strength support technique of confined concrete(CC)arches is proposed and studied in this paper.Based on full-scale mechanical... Soft rock control is a big challenge i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As for this problem,a high-strength support technique of confined concrete(CC)arches is proposed and studied in this paper.Based on full-scale mechanical test system of arch,research is made on the failure mechanism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C arch.Then,a mechanical calculation model of circular section is established for the arches with arbitrary section and unequal rigidity;a calculation formula is deduced for the internal force of the arch;an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internal force of the arch;and a calculation formula is got for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CC arch through the strength criterion of bearing capacity.With numerical calculation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and internal force distribution is analyzed for CC arches.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1)CC arch is 2.31 times higher in strength than the U-shaped steel arch and has better stability;2)The key damage position of the arch is the two sides;3)Theoretical analysis,numerical calculation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 have good consistency in the internal force distribution,bearing capacity,and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odes of the arch.All of that verifie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a field experiment is carried out in Liangjia Mine.Compared with the U-shaped steel arch support,CC arch support is more effective in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control.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CC arch support i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fined concrete arch full-scale laboratory experiment theoretical analysis numerical experiment field appl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414试验设计的云南雪茄烟叶生产施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贺晓辉 时雅琪 +6 位作者 郭东锋 周锦龙 沈俊儒 丁乃红 纵坤 甄安忠 兰玉锋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42-47,共6页
为明确云南省瑞丽雪茄烟区土壤合理施肥方案,采用“3414”肥料试验设计,通过熵权法和回归分析,计算了各处理对应的烟株农艺性状综合得分,探究了N、P、K对雪茄烟株长势和烟叶产量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1)株高对雪茄烟株... 为明确云南省瑞丽雪茄烟区土壤合理施肥方案,采用“3414”肥料试验设计,通过熵权法和回归分析,计算了各处理对应的烟株农艺性状综合得分,探究了N、P、K对雪茄烟株长势和烟叶产量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1)株高对雪茄烟株农艺性状的得分所占权重最大,处理6(N_(2)P_(2)K_(2))对应的得分最高。(2)在一定范围内增加N、P、K的施用量,对雪茄烟的产量有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又有所下降。(3)构建了N、P、K施用量对雪茄烟产量的二元二次和三元二次回归模型,最佳施肥方案为N施用量在118.7~126.9 kg/hm^(2)之间,P_(2)O_(5)施用量在75.7~81.4 kg/hm^(2)之间,K_(2)O施用量在342.1~366.5 kg/hm^(2)之间,目标产量在1816.3~1812.5 kg/hm^(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414试验 熵权法 最佳施肥量 云南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al design of vegetation in residential district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field experiment 被引量:5
3
作者 洪波 林波荣 +1 位作者 王冰 李树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688-695,共8页
Vegetation plays a key role in improving wind environment of residential districts,and is helpful for creating a comfortable and beautiful living environment.The optimal design of vegetation for wind environment impro... Vegetation plays a key role in improving wind environment of residential districts,and is helpful for creating a comfortable and beautiful living environment.The optimal design of vegetation for wind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in winter was investigated by carrying out field experiments in Heqingyuan residential area in Beijing,and after that,numerical simulation with SPOTE(simulation platform for out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experiments for out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of vegetation was adopted for comparison.The conclusion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1) By compar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with simulation results,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the wind field simulated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wind field,and the flow distribution impacted by vegetation could be accurately reflected;2) The wind velocity with vegeta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without vegetation,and the wind velocity was reduced by 46%;3) By adjusting arrangement and types of vegetation in the regions with excessively large wind velocity,the pedestrian-level wind velocity could be obviously improved through the simulation and compari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environment simulation platform for out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SPOTE) field experiment optimal design of vegetation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in CO_2 Sequestration Field Experience and Laboratory Studies
4
作者 Lijiang Duan,Shuheng Tang School of Energy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53-153,共1页
Sequestration of carbon dioxide(CO<sub>2</sub>) in deep, unminable coalseam is an innovative technology, because it can not only reduce greenhouse gas in the atmosphere,but also enhance coalbed methane r... Sequestration of carbon dioxide(CO<sub>2</sub>) in deep, unminable coalseam is an innovative technology, because it can not only reduce greenhouse gas in the atmosphere,but also enhance coalbed methane recovery(CO<sub>2</sub>-ECBM).Lots of research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is topic in recent years.However,few of them were focu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SEQUESTRATION ECBM field experiENCE LABORATORY stud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贞丰县下等肥力地小麦“3414”肥料效应试验
5
作者 杨昌进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5期96-98,共3页
[目的]探索贞丰县下等肥力地小麦氮、磷、钾肥最佳施肥配比。[方法]通过小麦“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小麦产量进行分析比较,以确定最佳施肥配比。[结果]施用不同配比的氮、磷、钾肥对小麦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有不同的影... [目的]探索贞丰县下等肥力地小麦氮、磷、钾肥最佳施肥配比。[方法]通过小麦“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小麦产量进行分析比较,以确定最佳施肥配比。[结果]施用不同配比的氮、磷、钾肥对小麦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有不同的影响,当施肥量为N 390 kg/hm^(2),P_(2)O_(5)750 kg/hm^(2),K_(2)O 124.5 kg/hm^(2)时,小麦的产量最高,为4 971.0 kg/hm^(2),较未施肥区增产2 131.5 kg/hm^(2)。[结论]在与该试验相同肥力条件的下等肥力地种植小麦,推荐最佳施肥量为:N 390 kg/hm^(2),P_(2)O_(5)750 kg/hm^(2),K_(2)O 124.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贞丰县 小麦 下等肥力地 3414”肥料效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茬田油菜直播秸秆覆盖还田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青松 齐涛 +3 位作者 燕桓 廖庆喜 杜文斌 蔡家顺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6,共11页
针对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油菜直播作业时,地表留存的水稻秸秆质量大,直播机触土部件进行秸秆混埋、深埋等作业时,存在秸秆全量还田难度大、机具易堵塞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稻茬田油菜直播秸秆覆盖还田装置,该装置可与油菜直播机配合作业,... 针对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油菜直播作业时,地表留存的水稻秸秆质量大,直播机触土部件进行秸秆混埋、深埋等作业时,存在秸秆全量还田难度大、机具易堵塞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稻茬田油菜直播秸秆覆盖还田装置,该装置可与油菜直播机配合作业,完成秸秆后铺覆盖还田、开畦沟、灭茬旋耕碎土、施肥播种等作业工序,实现部分秸秆厢面覆盖还田,可以通过液压系统控制装置作业参数调节部分秸秆混埋还田作业效果和厢面覆盖秸秆质量。秸秆覆盖还田装置主要由拨秸部件、割秸部件、提秸部件、输秸部件和液压系统等组成,通过动力学与运动学分析,确定秸秆覆盖还田装置关键部件结构及运行参数。开展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直播秸秆覆盖还田装置各工作部件作业正常,机组作业通过顺畅,当秸秆覆盖输入量为1.9~2.7 kg/s时,机具作业后厢面秸秆覆盖作业均匀性好,当输入秸秆量达2.7 kg/s时,秸秆覆盖作业均匀性系数可达90.8%,研究结果为稻茬田油菜直播秸秆覆盖还田装置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直播 秸秆覆盖还田装置 稻茬田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视频的治愈功效——基于多维情绪测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春晓 张宸玮 +1 位作者 李辉 刘红旭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48,共25页
近年来,旅游视频在目的地营销等方面的作用愈加凸显,而它的社会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文章力图探索旅游视频能否通过影响情绪,继而使那些受到心理疾病影响的弱势群体也能体验到旅游的益处。基于旅游场概念,研究建构了包含不同旅游情境... 近年来,旅游视频在目的地营销等方面的作用愈加凸显,而它的社会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文章力图探索旅游视频能否通过影响情绪,继而使那些受到心理疾病影响的弱势群体也能体验到旅游的益处。基于旅游场概念,研究建构了包含不同旅游情境的视频,通过人脸情绪识别系统对不同群组进行实时测量后,研究发现:(1)旅游视频可以对人的情绪产生积极作用;(2)不同心理健康状态的群组在情绪反应上存在显著差异;(3)新颖型旅游场对心理健康群组的效果更好,特别是丰富的人文景观以及互动性强的旅游活动能带来更好的体验。依恋型旅游场可以有效稳定抑郁状态群组和心理疾病群组的情绪;而新颖型旅游场的部分情境虽然可以增强这两组群体的情绪效价,但会降低情绪稳定性;值得关注的是不同旅游场中的自然元素发挥出良好的治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视频 旅游场 旅游体验 情绪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叶菜收获机速度协同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8
作者 左志宇 李东旭 +5 位作者 毛罕平 韩绿化 胡建平 张晓东 牟晋东 顾灵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38,共6页
针对电动叶菜收获机切割、输送和行走三者速度不协调导致的叶菜损伤率高、功耗大和收获效率低等问题,开发了一种电动叶菜收获机速度协同控制系统。系统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核心,利用信息传感模块对割刀电机的电流、电压和转速进行数据... 针对电动叶菜收获机切割、输送和行走三者速度不协调导致的叶菜损伤率高、功耗大和收获效率低等问题,开发了一种电动叶菜收获机速度协同控制系统。系统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核心,利用信息传感模块对割刀电机的电流、电压和转速进行数据采集;主控模块根据速度协同控制算法对采集信号进行处理,得到负载信息并协同切割、输送和行走三者速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系统稳定可靠,能够根据收获情况动态协同各部件速度参数,叶菜损伤率为8.88%;与传统定速控制方法相比,收获机功耗降低了13.1%,收获效率提升了3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收获机 速度协同 损伤率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2024年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究进展述评
9
作者 秦勇 易同生 汪凌霞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共17页
【背景】煤炭地下气化(UCG)技术产业化是保障清洁能源供给安全的一个可能解决方案,当前新一轮UCG技术探索热潮方兴未艾。【方法】系统梳理国内国际文献,评述2023-2024年期间UCG技术研究进展,分析UCG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未来重... 【背景】煤炭地下气化(UCG)技术产业化是保障清洁能源供给安全的一个可能解决方案,当前新一轮UCG技术探索热潮方兴未艾。【方法】系统梳理国内国际文献,评述2023-2024年期间UCG技术研究进展,分析UCG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未来重点探索方向。【进展】提出了基于UCG的煤炭能源开发利用变革性技术,认为发展UCG–煤层气资源–CO_(2)封存与利用(UCG–CBM–CCUS)协同高效联产工艺技术是推进UCG技术产业化的关键。UCG生产动态与过程控制研究重点范围有所扩大,完善了UCG传热传质模型和模拟方法并建立了UCG腔体生长过程主要参数数学模型,探讨了UCG生产行为对炉内温度、压力、气化剂配方、注气工艺的响应特点和变化规律,论证了UCG生产富氢气体的天然优势和成本优势,揭示声发射定位技术在UCG生产动态监控中的潜在多项功能。UCG安全研究关注重点集中在运行安全、地下水安全、地表沉降防控、碳减排4个方面,研究了UCG粗煤气爆炸特性、井筒喷淋降温措施和管材抗氢腐蚀特点,初步开发出耐高温回填新材料,提出了多种UCG地下水污染防控技术,形成多种UCG地面沉降及残余沉降预测方法,提出了UCG碳减排基本策略及“碳调减”主动减排策略。UCG地质约束与选区选址评价、井下关键装备与工具、技术经济性评价等方面研究进展显著,地质评价高度关注UCG工程行为对地层条件的响应,提出和论证了催化剂注入工艺、新型点火方式、外加电磁场激励加热、气化剂注入方式和工艺改进等新设想,成功研制可燃套管、连续管等关键装备工具,多种新工艺新技术设想颇具新意和潜在实用价值。研究展示了UCG粗煤气生产和利用的经济竞争力。首次实施UCGECBM(煤层气增产)高效联采新工艺现场技术验证。【展望】鉴于近期UCG现场实践揭示的重大问题,提出了UCG地质-工程一体化、施工技术水平提升、关键装备工具研发三大未来重点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技术策略 控制与安全 现场试验 进展 未来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化肥配施不同有机物料对亚热带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10
作者 李雪 周萍 +5 位作者 程爱武 戴玉婷 赖佳鑫 李康祺 盛浩 吴金水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5-316,共12页
【目的】利用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化肥与不同有机物料配施下,亚热带稻田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差异,揭示不同有机肥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稳定性的影响特征。【方法】依托位于湖南省宁乡市农... 【目的】利用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化肥与不同有机物料配施下,亚热带稻田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差异,揭示不同有机肥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稳定性的影响特征。【方法】依托位于湖南省宁乡市农技中心的稻田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86年),选取5个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CK)、单施化肥(NPK)、30%猪粪有机肥替代化肥氮(30%OM)、60%猪粪有机肥替代化肥氮(60%OM)、秸秆还田+化肥(NPKS),种植制度为一年三熟,早稻-晚稻-大麦轮作。于2022年9月晚稻成熟期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MBC、MBN、MBP)含量和β-葡萄糖苷酶(βG)、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并计算化学计量比。【结果】长期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SOC、TN和TP含量,60%OM处理3个指标的增幅均最高(P<0.05),30%OM处理的增幅也显著高于NPK处理,而NPKS处理的TN增幅与NPK处理相当。3个有机无机肥配合处理之间土壤C/N无显著差异,而NPKS处理的C/P和N/P均显著高于60%OM和30%OM处理。3个有机无机肥配合处理MBC含量无显著差异,均高于NPK处理;MBN和MBP含量均以60%OM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30%OM处理,NPKS处理MBN含量高于NPK处理,而MBP含量与NPK处理相当,因而NPKS处理的MBC/MBN和MBC/MBP均显著高于两个猪粪处理,低于NPK处理。与CK相比,NPK处理仅显著增加了βG活性,而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了土壤βG、NAG和ACP活性,30%OM处理土壤中的βG/NAG和βG/ACP显著高于NPK处理,而60%OM处理则显著低于NPK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化学计量,以及βG和ACP活性,均与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呈正相关。进一步冗余分析表明,土壤TP含量和N/P是驱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的关键因子。【结论】长期将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显著提升稻田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同时增加微生物生物量和胞外酶活性。其中,以60%的猪粪替代化肥氮的效果最为突出,不仅显著提高了土壤碳、氮、磷的含量,而且显著增加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但降低了胞外酶化学计量比,并维持较低的胞外酶化学计量平衡。因此,猪粪与氮磷钾配施通过增加土壤有机碳、氮、磷投入,维持较稳定的积累,进而提升土壤肥力,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而氮磷钾与秸秆配施可能造成土壤磷素的限制,降低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试验 亚热带稻田 土壤养分 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元素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管结构对循环水圆形养殖池流场影响及试验
11
作者 朱明 齐悦颖 +3 位作者 万鹏 范豪 雷翔 汪荣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7-198,F0003,共13页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池的进水管结构会影响养殖池内的进水状态及水体流场分布,同时影响鱼类的生长及残饵粪便等悬浮颗粒物的排出。为了探索不同进水管结构对圆形养殖池内流场分布的影响规律,确定进水管的结构参数,该研究借助于计算流...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池的进水管结构会影响养殖池内的进水状态及水体流场分布,同时影响鱼类的生长及残饵粪便等悬浮颗粒物的排出。为了探索不同进水管结构对圆形养殖池内流场分布的影响规律,确定进水管的结构参数,该研究借助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建立了圆形养殖池的数值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不同进水管数量、射流角度及射流孔数量对圆形养殖池内的流场均匀性的影响,以速度分布均匀系数U50为评价指标对圆形养殖池内的流场均匀性进行评价,采用正交试验对圆形养殖池进水管结构的最佳参数进行优化;按照最优进水管结构参数构建了循环水养殖系统开展大口黑鲈养殖试验,对养殖过程中的水质变化以及大口黑鲈的生长指标变化进行检测,对养殖系统的流场及进水管最优结构参数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圆形养殖池配置3根进水管、且进水管成120°布置、单根进水管上的射流孔数量为6、进水管射流角度为45°时,圆形养殖池内的流场分布最为均匀;在0.1 m/s流速下,3组不同密度的大口黑鲈养殖池内亚硝酸盐氮的浓度小于等于0.2 mg/L、氨氮的浓度小于等于0.3 mg/L,水体的浊度值均低于0.3 NTU(nephelometric turbidity unit);3组密度养殖池内大口黑鲈样本的饵料系数最低为1.06,体质量增长率最高为161.03%,存活率最高为100%。该研究表明优化进水管结构有助于在圆形养殖池内形成均匀、稳定的流场,有利于悬浮颗粒物的排出及大口黑鲈的生长,可为循环水养殖系统进水管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 流场分布 循环水养殖 进水管结构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导方式对比例阀振荡特性的影响机理
12
作者 李娜娜 何小康 +3 位作者 魏列江 万思毅 张海东 董成龙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9,共14页
比例阀不同先导级控制方式会引起主阀控制腔产生不同程度的空穴和涡流,导致主阀芯具有不同的振荡现象。采用CFD流场仿真技术与可视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速开关阀桥与比例减压阀分别作为比例阀先导级时其控制腔的流场特性,通过流... 比例阀不同先导级控制方式会引起主阀控制腔产生不同程度的空穴和涡流,导致主阀芯具有不同的振荡现象。采用CFD流场仿真技术与可视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速开关阀桥与比例减压阀分别作为比例阀先导级时其控制腔的流场特性,通过流场特性及旋涡结构分析了先导方式对主阀振荡特性的影响机理,提出了优化控制腔流场的方法,即在几何拐角处倒角和提高壁面流畅度。结果表明:控制腔旋涡的生成与消散与阀芯振荡密切相关;高速开关阀桥作为先导级时,流场波动大、涡流结构复杂,旋涡的周期性变化是主阀振荡加剧的主要原因;而比例减压阀作为先导级时,流场相对稳定、压力分布均匀,涡流仅在几何拐角处形成简单的剪切流动,压力差与流速的互补有助于减少主阀振荡。为优化控制腔结构、抑制振荡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阀 动网格 流场特性 振荡特性 可视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房仓准低温储藏稻谷温度场的演变规律
13
作者 吴强 朱豆豆 +2 位作者 熊宏 段海静 金立兵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6-222,共7页
通过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平房仓准低温储藏稻谷温度场的时空分布。通过对平房仓准低温储藏稻谷进行了为期14个月粮温实验,得到了稻谷温度场的演变规律;同时构建了准低温储藏稻谷温度场的数值模型,对其进行模拟,并与... 通过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平房仓准低温储藏稻谷温度场的时空分布。通过对平房仓准低温储藏稻谷进行了为期14个月粮温实验,得到了稻谷温度场的演变规律;同时构建了准低温储藏稻谷温度场的数值模型,对其进行模拟,并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利用本文模型对26个月内的稻谷温度场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在为期14个月平房仓准低温储藏的实验过程中,稻谷的整体平均温度低于17℃,最高值是15.57℃、最低值是11.32℃;依据模型对平房仓准低温储藏26个月进行模拟,在整个模拟过程中稻谷整体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平均粮温仍处于17℃以下;月平均最高粮温均出现在每年的九月份,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为14.85℃、15.34℃,表层粮温最高值同样出现在九月份分别为15.3℃、15.8℃。本文探究的稻谷温度场演变规律,可为稻谷平房仓准低温储藏提供应用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房仓 准低温储藏 现场实验 数值模拟 粮食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实验的自均压真空灭弧室静电场仿真与优化
14
作者 董华军 刘世博 +2 位作者 王宁 盛虎 李金金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98,共9页
自均压结构能够显著改善真空灭弧室绝缘性能,目前自均压真空灭弧室的研究只集中在均压结构的优化分析,对均压结构与真空灭弧室整体结构的综合优化研究不足。基于一种利用环氧树脂将均压屏蔽罩与均压电容固封集成的24 kV自均压真空灭弧室... 自均压结构能够显著改善真空灭弧室绝缘性能,目前自均压真空灭弧室的研究只集中在均压结构的优化分析,对均压结构与真空灭弧室整体结构的综合优化研究不足。基于一种利用环氧树脂将均压屏蔽罩与均压电容固封集成的24 kV自均压真空灭弧室,采用COMSOL软件分析其静电场特性,并结合SPSS软件进行正交实验。选取9个设计参数进行自均压真空灭弧室静电场特性的综合优化研究:均压屏蔽罩与外侧环氧树脂连接处圆弧半径、均压屏蔽罩边缘圆弧半径、内外侧环氧树脂厚度、触头圆角、触头开距、主屏蔽罩半径、卷边角度和坡度。通过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不同设计参数对灭弧室不同部位的最大电场强度是否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自均压真空灭弧室静电场特性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均压真空灭弧室 均压 静电场 正交实验 综合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排沙装置排沙效率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15
作者 王昱 王哲辉 +4 位作者 张宝泉 雒天峰 张晓龙 任伟龙 王玉昆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8,46,共8页
为提高水库中排沙洞的排沙效率,研发了一种新型旋流排沙装置。利用数值模拟试验和水工模型试验两种方法,研究了旋流排沙装置中叶轮组合、旋流场的流速分布特征、旋流排沙装置对排沙洞口泥沙的冲淤特性和排沙效率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 为提高水库中排沙洞的排沙效率,研发了一种新型旋流排沙装置。利用数值模拟试验和水工模型试验两种方法,研究了旋流排沙装置中叶轮组合、旋流场的流速分布特征、旋流排沙装置对排沙洞口泥沙的冲淤特性和排沙效率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旋流排沙装置中单叶轮的流场范围随转速的增大而扩大,但当叶轮转速增加至20r/s时流场范围不再增加;旋流排沙装置中组合旋流场范围取决于叶轮的转速及其布置方式,当以三角形方式布置时,组合流场范围也随叶轮转速的增加而扩大,但叶轮间距布置过小会导致能量耗散过高,叶轮间距布置过大则不能形成有效的组合流场,旋流排沙装置的最优运行状态为叶轮距离为70mm、转速为20r/s。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旋流排沙装置可有效增大排沙洞的排沙效率和冲淤范围,当库区水位较深形成冲沙漏斗时,旋流排沙装置可使排沙洞的排沙效率提高71.5%;当库区水位较浅形成冲沙廊道时,旋流排沙装置能使排沙洞的排沙量增加4.02kg,说明该装置对库区水深较浅的淤积泥沙具有较好的排出效果,对解决甘肃河西水少沙多型水库内的泥沙淤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水工模型试验 库区排沙 旋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网格技术的双进/排气活塞式膨胀机动力性能研究
16
作者 虞启辉 耿延歧 张立从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40,共9页
采用传统的分析方法难以获得活塞式膨胀机气缸内气体的压力场、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因此,基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动力学)动网格技术,研究了双进/排气活塞式膨胀机的动力性能。首先,对双进/排气活塞式膨胀机气缸... 采用传统的分析方法难以获得活塞式膨胀机气缸内气体的压力场、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因此,基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动力学)动网格技术,研究了双进/排气活塞式膨胀机的动力性能。首先,对双进/排气活塞式膨胀机气缸内气体的非定常流动进行数值仿真,得到其压力场、温度场和速度场的瞬态分布;其次,搭建膨胀机输出功率测试平台,比较多工况下输出功率的仿真值与测试值,得出两者的误差小于5.5%,验证了仿真方法的正确性;最后,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进气压力、进气温度对膨胀机动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缩空气进入膨胀机气缸后,气体温度先快速升高,当曲轴转角为15°后持续下降;打开排气阀后,气缸内气体的压力高于环境压力,可以对剩余压力能进行回收;提高进气温度能有效提高膨胀机动力性能,当进气压力为0.5 MPa、进气温度从273 K升高到333 K时,膨胀机的输出功率增加19.8%,气体能量利用率提高18.3%;提高进气压力,则膨胀机的输出功率逐渐增大,气体能量利用率逐渐减小,当进气温度为273 K、进气压力从0.5 MPa提高到2 MPa时,膨胀机输出功率从0.81 kW增大到3.76 kW,气体能量利用率降低15.3%。研究结果为活塞式膨胀机的性能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式膨胀机 计算流体动力学 动网格技术 流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列相液晶材料相变过程分子动力学模拟
17
作者 刘春波 孙智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0-715,共6页
随着液晶引流微驱动研究的深入,驱动介质的物理参数作为影响驱动性能的重要因素,研究必要性日益突显。本研究以模拟计算液晶材料物理参数为目标,新型热致性液晶材料82832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其相变过程进行研究。运用适合... 随着液晶引流微驱动研究的深入,驱动介质的物理参数作为影响驱动性能的重要因素,研究必要性日益突显。本研究以模拟计算液晶材料物理参数为目标,新型热致性液晶材料82832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其相变过程进行研究。运用适合液晶相分子动力学模拟的Gay-Berne力场,构建了数值计算模型,确定了模拟参数,得到了无量纲温度0.75、0.85与0.95时分子的排列状况,进而得到82832材料宏观相变温度。模拟结果与DSC及参数测量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研究成果为后续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求解复杂液晶材料物理参数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列相 液晶82832 DSC测试 分子动力学 Gay-Berne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作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索
18
作者 李燕 吕典秋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6期131-134,共4页
为提高农业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作物学实验课程部分实验内容存在与科技发展、人才培养不完全对应等方面的教学现状,积极探索新农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措施。具体包括改革经典核心课程内容,以作物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测定实验为... 为提高农业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作物学实验课程部分实验内容存在与科技发展、人才培养不完全对应等方面的教学现状,积极探索新农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措施。具体包括改革经典核心课程内容,以作物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测定实验为例,加入采用仪器测定的实验内容,将实验地点从实验室内调整到田间,让学生全程参与从密度调查、取样到叶面积测定的过程;新增科学实用实验,增加拟南芥和烟草等植物的种植与管理实验,根据最新的科研成果增加植物快速育种、植物室内工厂化杂交等与作物生长发育内容相关的实验项目;加强思政教育,将一生奉献、严谨执着的科学态度等思政元素贯穿课程的每一个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改革,该实验课程内容更符合农业科技发展对现代新农人的培养要求,有助于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作物学实验 田间实验 前沿农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14"肥料试验模型拟合的探讨 被引量:522
19
作者 王圣瑞 陈新平 +2 位作者 高祥照 毛达如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9-413,共5页
以UNDP95-98年在河北唐山进行的27个"3414"冬小麦试验为例,研究了三元二次施肥模型与一元施肥模型对"3414"肥料试验结果的拟合情况。结果表明,三元二次施肥模型进行拟合试验成功率仅为56%,而采用一元施肥模型可以... 以UNDP95-98年在河北唐山进行的27个"3414"冬小麦试验为例,研究了三元二次施肥模型与一元施肥模型对"3414"肥料试验结果的拟合情况。结果表明,三元二次施肥模型进行拟合试验成功率仅为56%,而采用一元施肥模型可以对全部试验进行数据处理。在同一试验中,与一元施肥模型相比,采用三元二次施肥模型计算的推荐施肥量偏高;根据一元施肥模型拟合计算分别有15%、44%、67%的点不需要施用N、P、K肥,而采用三元二次施肥模型则无法获得这一信息。因此,在"3414"试验中,一元施肥模型是三元二次施肥模型拟合的一种很好补充和优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414”肥料 试验 模型拟合 三元二次施肥模型 一元施肥模型 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耕水稻在“3414”试验方案中氮磷钾配施的肥料效应研究 被引量:38
20
作者 朱桂玉 区惠平 +1 位作者 何佳 顾明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52,共5页
在免耕抛秧种植模式下进行"3414"肥料效应试验,通过建立氮、磷、钾施肥量与产量的回归模型,探索当地水稻的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氮磷钾施用量均为中等水平时,产量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佳;各类型函数所获得的最佳经济产量表现为... 在免耕抛秧种植模式下进行"3414"肥料效应试验,通过建立氮、磷、钾施肥量与产量的回归模型,探索当地水稻的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氮磷钾施用量均为中等水平时,产量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佳;各类型函数所获得的最佳经济产量表现为一元函数>二元函数>三元函数。结合一元、二元、三元肥料效应函数及实际生产而获得的推荐施肥指标:最高产量施肥量为每公顷施N 197.70 kg,P2O573.05 kg,K2O 180.00 kg;最佳产量施肥量为每公顷施N 194.10 kg,P2O5 65.55 kg,K2O 170.10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水稻 3414”肥效试验 肥料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