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岩石脆性材料非闭合裂纹的Ⅰ–Ⅱ压剪复合型断裂准则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部 黄润秋 吴礼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2-668,共7页
实际工程中,结构体裂纹常处于拉剪和压剪复合受力状态,研究适合于复合型裂纹的断裂准则和裂纹扩展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以Ⅰ-Ⅱ复合型裂纹为研究对象,基于线弹性理论,在考虑裂纹几何特征及受力形式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裂... 实际工程中,结构体裂纹常处于拉剪和压剪复合受力状态,研究适合于复合型裂纹的断裂准则和裂纹扩展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以Ⅰ-Ⅱ复合型裂纹为研究对象,基于线弹性理论,在考虑裂纹几何特征及受力形式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裂纹应力强度因子(SIF)的理论解。提出了适用于Ⅱ型断裂的径向剪应力准则和双剪应力准则。对于Ⅰ-Ⅱ复合型裂纹,提出用等效Ⅰ、Ⅱ型SIF比值与Ⅰ、Ⅱ型断裂韧度比值的关系判定裂纹断裂类型,并分别选择适合于Ⅰ、Ⅱ型断裂的断裂准则,计算了裂纹断裂扩展理论角度。理论断裂角与预制非闭合裂纹类岩石脆性材料压剪断裂试验结果符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闭合裂纹 -复合型断裂 应力强度因子 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相关法测定岩石Ⅰ-Ⅱ复合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 被引量:26
2
作者 代树红 马胜利 潘一山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62-1368,共7页
提出了一种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测定岩石Ⅰ-Ⅱ复合型裂纹尖端位置和应力强度因子的试验方法。试验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测定裂纹尖端区域位移场数据,将位移场数据带入极坐标系下位移场方程,计算裂纹尖端位置和应力强度因子。试验结果表... 提出了一种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测定岩石Ⅰ-Ⅱ复合型裂纹尖端位置和应力强度因子的试验方法。试验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测定裂纹尖端区域位移场数据,将位移场数据带入极坐标系下位移场方程,计算裂纹尖端位置和应力强度因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准确的测定岩石Ⅰ-Ⅱ复合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裂纹尖端位置及裂纹扩展长度,解决了以往研究方法因不能准确测定裂纹尖端位置和扩展方向,而无法准确测定岩石应力强度因子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复合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 裂纹扩展长度 岩石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活血消肿Ⅰ、Ⅱ合剂综合治疗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薛长连 贺琲珺 +2 位作者 屈岚 王弘道 曹燕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0期975-976,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清热活血消肿Ⅰ、Ⅱ合剂”综合治疗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43例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Ⅰ组48例、对照Ⅱ组45例。治疗组予“清热活血消肿Ⅰ合剂”150 ml/次,3次/d口服,“清热活... 目的观察中药“清热活血消肿Ⅰ、Ⅱ合剂”综合治疗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43例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Ⅰ组48例、对照Ⅱ组45例。治疗组予“清热活血消肿Ⅰ合剂”150 ml/次,3次/d口服,“清热活血消肿Ⅱ合剂”1次/d外熏洗,并配合“红花油”和TDP治疗仪治疗。对照Ⅰ组予中成药“伸筋丹”6粒/次,3次/d口服,同时予“红花油”和TDP治疗仪治疗;对照Ⅱ组仅予“红花油”外涂患处,配合TDP治疗仪照射。3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并在治疗中同时服用维生素类和钙片等西药。按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Ⅰ组及对照Ⅱ组的总显效率分别为78%、39.58%、24.44%,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P〈0.01);治疗组、对照Ⅰ组及对照Ⅱ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85.42%、75.55%,治疗组高于对照Ⅰ组(P〈0.05),明显高于对照Ⅱ组(P〈0.01)。结论中药“清热活血消肿Ⅰ、Ⅱ合剂”综合治疗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疗效确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膝关节功能障碍 综合疗法 清热活血消肿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 Ⅰ-Ⅱ 复合型断裂试验的试件形式及试验装置系统 被引量:4
4
作者 胡蓓雷 赵国藩 +1 位作者 宋玉普 黄承逵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40-46,共7页
在总结分析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对进行稳定混凝土断裂试验所需的条件及试验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于混凝土Ⅰ-Ⅱ复合型断裂试验研究的试件及其加载测量系统,并分析了引起测量误差的原因.结果表明。
关键词 混凝土 断裂/-复合型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损伤理论的混凝土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角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玉琳 王向东 +1 位作者 韩金启 杨林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54,60,共5页
基于混凝土断裂与损伤的基本理论,进行了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方向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趋势是随着缝端损伤场的变化而变化的。通过缝端损伤场及损伤梯度的计算,分析了Ⅰ-Ⅱ复合型裂缝从起裂至失稳断裂裂缝扩展方向的... 基于混凝土断裂与损伤的基本理论,进行了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方向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趋势是随着缝端损伤场的变化而变化的。通过缝端损伤场及损伤梯度的计算,分析了Ⅰ-Ⅱ复合型裂缝从起裂至失稳断裂裂缝扩展方向的变化规律,得到了Ⅰ-Ⅱ复合型裂缝的起裂扩展角和失稳扩展角。将其与文献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用损伤理论研究裂缝的扩展角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损伤梯度 断裂 -复合型裂缝 扩展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变的Ⅰ/Ⅱ/Ⅲ复合型断裂准则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一凡 董世明 +1 位作者 李念斌 华文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7-456,共10页
将已有的适用于平面断裂的最大周向应变(MTSN)准则,推广到适用于空间三维断裂的断裂准则.并具体讨论了Poisson(泊松)比对复合型断裂的面内断裂角与面外断裂角及断裂包络图的影响.Ⅰ/Ⅲ复合型断裂时,面外断裂角与Poisson比无关.Ⅱ/Ⅲ及Ⅰ... 将已有的适用于平面断裂的最大周向应变(MTSN)准则,推广到适用于空间三维断裂的断裂准则.并具体讨论了Poisson(泊松)比对复合型断裂的面内断裂角与面外断裂角及断裂包络图的影响.Ⅰ/Ⅲ复合型断裂时,面外断裂角与Poisson比无关.Ⅱ/Ⅲ及Ⅰ/Ⅱ/Ⅲ复合型断裂条件下,面内断裂角随着Poisson比的增大而减小,面外断裂角随着Poisson比的增大而增大.在复合型断裂条件下,包络图均随着Poisson比增大而减小.且Poisson比对断裂包络图的影响大于面内断裂角,对面外断裂角影响最小.将本准则理论预测值与多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可知推广的MTSN准则能够较好地预测三维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型断裂准则 周向应变 //Ⅲ复合型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Ⅰ-Ⅱ复合型虚拟裂缝模型及断裂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徐道远 钮新强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2期29-36,共8页
本文运用白光散斑技术分级测定了混凝土试样Ⅰ-Ⅱ复合型断裂的位移场,并对断裂过程区进行跟踪观察,探讨了断裂机理,据此建立起Ⅰ-Ⅱ复合型断裂虚拟裂纹模型.本文还以四点剪切和直偏缝三点弯曲两种试样,测录了Ⅰ-Ⅱ复合型荷载位移F~δ... 本文运用白光散斑技术分级测定了混凝土试样Ⅰ-Ⅱ复合型断裂的位移场,并对断裂过程区进行跟踪观察,探讨了断裂机理,据此建立起Ⅰ-Ⅱ复合型断裂虚拟裂纹模型.本文还以四点剪切和直偏缝三点弯曲两种试样,测录了Ⅰ-Ⅱ复合型荷载位移F~δ全曲线,并计算出不同复合状态下的断裂能G_F^(Ⅰ-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虚拟纹模型 断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Ⅱ复合型裂缝断裂角剪滞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永光 李忠献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118-125,共8页
建立了混凝土等准脆性材料的Ⅰ-Ⅱ复合型裂缝在单向拉伸荷载作用下断裂角的修正剪滞模型,得到了与试验相吻合且优于传统S判据的断裂角.合理简化了复合型裂缝试样的力学边界条件,得到了裂缝体各剪滞子层位移分布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引用... 建立了混凝土等准脆性材料的Ⅰ-Ⅱ复合型裂缝在单向拉伸荷载作用下断裂角的修正剪滞模型,得到了与试验相吻合且优于传统S判据的断裂角.合理简化了复合型裂缝试样的力学边界条件,得到了裂缝体各剪滞子层位移分布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引用一种所谓的最大应力集中因子的概念,对Ⅰ-Ⅱ复合型裂缝前缘应力场进行了简化描述.得到了复合裂缝断裂角的解析解.根据斜裂缝体的应力分布概况,设置不同的子层分区,得到了更为细化的子层位移分布模式.通过对计算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合理的按应力场分区设置子层的剪滞分析模型,从而得到了更为精确的斜裂缝断裂角.新方法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除个别外的相对误差小于4%,均小于S判据,显示算法的卓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滞理论 混凝土 断裂角 -复合型裂缝 应力集中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Ⅱ复合型裂纹开裂角准则的评价
9
作者 李冬霞 王华 王熙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5-868,共4页
目前对Ⅰ-Ⅱ复合型裂纹开裂角的研究已有许多种不同的判定准则。文中将各种不同的判定准则与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发现,李中华等根据钝裂纹尖端应力场解,将控制断裂的物理量最大切向应力σθmax定义在裂纹尖端裂纹面上,获得一个新的复... 目前对Ⅰ-Ⅱ复合型裂纹开裂角的研究已有许多种不同的判定准则。文中将各种不同的判定准则与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发现,李中华等根据钝裂纹尖端应力场解,将控制断裂的物理量最大切向应力σθmax定义在裂纹尖端裂纹面上,获得一个新的复合型裂纹断裂准则,该准则不但物理意义明确、表达简捷,而且较其他准则更符合可收集到的实验数据。从而得到工程中比较简单实用的断裂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裂纹 断裂准则 开裂角 实验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结构铝合金Ⅰ/Ⅱ复合型断裂的三维弹塑性数值分析
10
作者 王芳丽 佘崇民 郭万林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5-259,共5页
在LC4CS铝合金三维Ⅰ/Ⅱ复合型断裂实验的基础上,对Ⅰ/Ⅱ复合型加载模型进行了细致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计算,系统分析了不同复合度Φ和厚度B对裂纹端部应力场和起裂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Φ和B的试样,周向应力极大值和三维离面约... 在LC4CS铝合金三维Ⅰ/Ⅱ复合型断裂实验的基础上,对Ⅰ/Ⅱ复合型加载模型进行了细致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计算,系统分析了不同复合度Φ和厚度B对裂纹端部应力场和起裂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Φ和B的试样,周向应力极大值和三维离面约束因子极小值出现在相同的角度;根据最大周向应力准则,在Ⅰ型载荷占主导(eβq>65.45°)时,三维有限元计算的裂纹起裂角比采用二维MTS准则预测的起裂角更加接近实验结果。实验中8 mm厚度下的复合型断裂具有比采用现有二维断裂准则的预测值更小的起裂角,说明需要发展更加接近实际情况的新的三维复合型断裂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复合型弹塑性断裂 起裂角 最大周向应力准则 三维离面约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T应力的Ⅰ/Ⅱ型裂纹最大切向应变能密度断裂准则及其验证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建 乔兰 +1 位作者 李庆文 赵国彦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68-2278,共11页
为准确预测Ⅰ/Ⅱ复合型加载条件下岩石类脆性材料的断裂行为,首先,在传统最大切向应变能密度断裂准则的基础上,考虑裂纹尖端应力场Williams展开式中的非奇异应力项(T应力),建立了考虑T应力的Ⅰ/Ⅱ型裂纹广义最大切向应变能密度断裂准则... 为准确预测Ⅰ/Ⅱ复合型加载条件下岩石类脆性材料的断裂行为,首先,在传统最大切向应变能密度断裂准则的基础上,考虑裂纹尖端应力场Williams展开式中的非奇异应力项(T应力),建立了考虑T应力的Ⅰ/Ⅱ型裂纹广义最大切向应变能密度断裂准则;其次,探究T应力及泊松比对初始裂纹起始扩展角及起始扩展条件的影响;最后,基于5种岩石材料的中心直裂纹巴西圆盘复合断裂试验结果对该准则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T应力增大,裂纹起始扩展角逐渐增大,而KII/KIc逐渐减小;随泊松比增大,裂纹起始扩展角及K_(Ⅱ)/K_(Ic)同时减小;纯Ⅱ型断裂时,T应力及泊松比对K_(Ⅱ)/K_(Ic)的影响最显著;考虑T应力的最大切向应变能密度断裂准则所得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相吻合,验证了该准则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断裂 /型裂纹 断裂准则 切向应变能密度 T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Ⅰ-Ⅱ复合型断裂过程声发射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巩妮娜 胡少伟 +2 位作者 范向前 王强 王阳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1-179,共9页
通过对不同位置预制裂缝的混凝土三点弯曲梁进行声发射试验,开展了不同预制裂缝偏移比下混凝土Ⅰ-Ⅱ复合型断裂的声发射过程参数、状态参数、统计参数分布规律,以及参数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振铃计数—时间曲线、能量释放率—时间曲... 通过对不同位置预制裂缝的混凝土三点弯曲梁进行声发射试验,开展了不同预制裂缝偏移比下混凝土Ⅰ-Ⅱ复合型断裂的声发射过程参数、状态参数、统计参数分布规律,以及参数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振铃计数—时间曲线、能量释放率—时间曲线的突变可表征Ⅰ-Ⅱ复合型断裂过程的临界状态,随着预制裂缝偏移比的增大,峰值荷载增大,试件脆断性增强;部分声发射过程参数间具有高度或中度相关性;随着裂缝偏移比的增大,试件起裂阶段主频均以低频占优,失稳阶段主频呈现"高—低"趋势。该研究可为混凝土损伤状态判别提供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复合型断裂 裂缝偏移比 声发射参量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V520B钢Ⅰ-Ⅱ复合型断裂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仁超 陈学东 +4 位作者 范志超 聂德福 吴乔国 王璐 金有海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59,共6页
针对离心压缩机叶轮出现的复合断裂问题,设计了I-II复合型断裂夹具和改进的紧凑拉伸试样,开展了叶轮典型材料FV520B不锈钢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FV520B钢I-II复合型断裂均属微孔聚集型韧性机制,只是在较大加载角度下,断口上的韧窝沿裂... 针对离心压缩机叶轮出现的复合断裂问题,设计了I-II复合型断裂夹具和改进的紧凑拉伸试样,开展了叶轮典型材料FV520B不锈钢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FV520B钢I-II复合型断裂均属微孔聚集型韧性机制,只是在较大加载角度下,断口上的韧窝沿裂纹扩展方向被轻微拉长、深度变浅,主要由剪切分量占比增加所致;随加载角增加,材料总的断裂韧度增大,加载角为22. 5°和45°时较纯I型的分别增加了1. 8倍和4. 4倍,断裂韧度的I型和II型分量、及启裂角亦随之增大,采用复合型J积分断裂准则可以对试验结果进行较好地预测。本研究可为离心压缩机叶轮的复合断裂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断裂 FV520B钢 J积分 启裂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SiC_(f)/SiC复合材料层间Ⅰ型断裂试验及表征
14
作者 师维刚 张超 +2 位作者 李玫 王晶 张程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二维编织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2D-SiC_(f)/SiC)在航空领域中得到广泛使用,然而该材料层间强度低,使其易萌生层间裂纹,引起分层破坏。为此,本工作采用楔形双悬臂梁法(W-DCB)和悬臂梁法(DCB)开展了层间Ⅰ型断裂试验,获得了2D-SiC... 二维编织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2D-SiC_(f)/SiC)在航空领域中得到广泛使用,然而该材料层间强度低,使其易萌生层间裂纹,引起分层破坏。为此,本工作采用楔形双悬臂梁法(W-DCB)和悬臂梁法(DCB)开展了层间Ⅰ型断裂试验,获得了2D-SiC_(f)/SiC的层间裂纹驱动的加载数据,得到了其裂纹端口张开力及张开位移变形曲线。在试验加载过程,通过光学显微镜监测了视觉裂纹扩展过程,探究了2D-SiC_(f)/SiC的层间I型裂纹扩展规律。结合理论分析和裂纹视觉特征解释了加载曲线拐点及其他特征点的断裂力学含义。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2D-SiC_(f)/SiC的层间断面特征,揭示了断面分层裂纹扩展机制。结果表明:W-DCB方法测量的2D-SiC_(f)/SiC层间Ⅰ型初始能量释放率与DCB方法等效;2D-SiC_(f)/SiC层间Ⅰ型断裂过程中,裂纹端口变形曲线的多峰性不符合经典线弹性断裂力学预测的加载峰后特征,反映了2D-SiC_(f)/SiC层间约束关系的复杂性;层间断面为结构性非完全损伤,发生了局部纤维桥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SiC_(f)/SiC复合材料 层间型断裂 表征分析 纤维桥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轴载荷下Ⅰ-Ⅱ复合型裂纹构件失效评定图(FAD)研究
15
作者 谈金祝 黄文龙 戴树和 《南京化工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42-49,共8页
通过理论分析和双轴向断裂试验,研究了我国压力容器常用钢16MnR所制成的含中心穿透Ⅰ-Ⅱ复合型裂纹十字形板试样的断裂性能,探讨了英国中央电力局(CEGB)R6法和美国电力研究所(EPRI)工程估算方法在双轴载荷下Ⅰ-Ⅱ复合型裂纹构件... 通过理论分析和双轴向断裂试验,研究了我国压力容器常用钢16MnR所制成的含中心穿透Ⅰ-Ⅱ复合型裂纹十字形板试样的断裂性能,探讨了英国中央电力局(CEGB)R6法和美国电力研究所(EPRI)工程估算方法在双轴载荷下Ⅰ-Ⅱ复合型裂纹构件的失效评定图,作出了经双向载荷和裂纹倾角修正含缺陷结构结构安全裕度的失效评定图,提出 了一种双轴载荷下Ⅰ-Ⅱ复合型裂纹构件完整性评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裂纹 十字形试样 复合型J积分 弹塑性断裂 压力容器 失效评定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型工艺对复合材料Ⅰ型断裂韧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星伊 黎增山 +1 位作者 黄骁 寇哲君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63,共6页
采用双悬臂梁试验和假设检验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成型工艺对复合材料Ⅰ型层间断裂韧度的影响,并采用有限元模型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硅橡胶软模成型试验件的Ⅰ型断裂韧度均值略高于金属硬模成型试验件;而两种工艺试验... 采用双悬臂梁试验和假设检验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成型工艺对复合材料Ⅰ型层间断裂韧度的影响,并采用有限元模型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硅橡胶软模成型试验件的Ⅰ型断裂韧度均值略高于金属硬模成型试验件;而两种工艺试验件的Ⅰ型断裂韧度方差不存在显著差异,且两种工艺成型的试验件的裂纹扩展过程相似。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裂纹扩展过程进行了模拟,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可以有效地预测裂纹扩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型工艺 复合材料 界面 型断裂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页岩地层水力裂缝延伸方位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邵尚奇 田守嶒 +1 位作者 李根生 盛茂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31,共5页
以非线性断裂力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应力叠加原理,推导出了ⅠⅡ型复合水力裂缝起裂角的解析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裂缝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夹角为0°、30°、60°和90°时的裂缝端部塑性区域范围,并将利用该模型计... 以非线性断裂力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应力叠加原理,推导出了ⅠⅡ型复合水力裂缝起裂角的解析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裂缝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夹角为0°、30°、60°和90°时的裂缝端部塑性区域范围,并将利用该模型计算出的起裂角与利用最大周向应力准则计算出的起裂角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裂缝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夹角为0°、30°、60°和90°时的裂缝端部塑性区域的范围分别是0~0.18,0~0.45,0~0.45和0~0.18倍半缝长;裂缝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夹角为0°时,裂缝的起裂角为180°;当裂缝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夹角增大至90°时,起裂角降为0°;在裂缝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夹角及缝内流体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利用该模型计算出的起裂角比利用最大周向应力准则计算出的大0°~20°;在裂缝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夹角相同的情况下,缝内流体压力为55 M Pa时的起裂角比缝内流体压力为45 M Pa时的大0°~40°。研究表明,利用非线性断裂力学研究泥页岩地层起裂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水平井分段压裂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水力压裂 塑性核 起裂角 -型复合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模式下的沥青混合料断裂过程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金光来 黄晓明 梁彦龙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0-126,共7页
为了深入研究沥青混合料在Ⅰ型和Ⅰ-Ⅱ复合型模式下的断裂特性与机理,采用了扩展有限元方法对单边切口梁的断裂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发现,扩展有限元方法可以有效地计算不同模式下裂缝扩展的路径以及断裂... 为了深入研究沥青混合料在Ⅰ型和Ⅰ-Ⅱ复合型模式下的断裂特性与机理,采用了扩展有限元方法对单边切口梁的断裂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发现,扩展有限元方法可以有效地计算不同模式下裂缝扩展的路径以及断裂过程中的力学响应.进一步分析表明:小梁的断裂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当加载点的荷载达到峰值时,小梁已经处于损伤累积阶段,荷载开始下降后,裂缝才逐渐形成;断裂过程可以理解为损伤带内拉应力下降、未损伤带内拉应力上升或者上升后再下降的过程,且损伤带长度不断增加;Ⅰ-Ⅱ复合型断裂的临界偏移系数为0.45~0.51,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当偏移系数为0.45时,跨中局部区域在加载过程中出现了“卸载”现象,导致损伤不再增加,抑制了次裂纹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单边切口梁 -复合型开裂 扩展有限元 断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材的层间断裂性质 被引量:11
19
作者 邵卓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2-127,共6页
研究毛竹材的张开型和剪切型层间断裂行为,并基于能量原理,采用双悬臂梁和端部切口弯曲梁试样测定毛竹材顺纹向的Ⅰ型和Ⅱ型层间断裂韧性GIC、GIIC。结果表明:1)竹材的Ⅰ和Ⅱ型层间断裂韧性是材料固有的属性,分别表征毛竹材对张开型裂... 研究毛竹材的张开型和剪切型层间断裂行为,并基于能量原理,采用双悬臂梁和端部切口弯曲梁试样测定毛竹材顺纹向的Ⅰ型和Ⅱ型层间断裂韧性GIC、GIIC。结果表明:1)竹材的Ⅰ和Ⅱ型层间断裂韧性是材料固有的属性,分别表征毛竹材对张开型裂纹和剪切型裂纹在层间扩展时的阻力;2)Ⅰ型裂纹扩展区域沿轴向具有光滑纤维与平整基体的特征,表明竹材基本组织强度及竹纤维/基本组织体间的界面强度较弱;Ⅱ型裂纹扩展区域中基体出现锯齿形受剪切变形的特征,表明基本组织在断裂前产生较大的剪切变形,故后者较前者吸收更多的断裂能(GIIC≈2.5GIC)。从整个断口形貌来看,裂纹扩展是在基体间和纤维/基体的界面上进行的,均为自相似断裂且无纤维桥联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材 层间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判据的剪切破坏型危岩主控结构面断裂扩展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祎 徐利军 王浩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2-135,共4页
将剪切型危岩主控结构面按受力机理归纳为压剪和拉剪两种形式,其本质是Ⅰ-Ⅱ复合型裂纹的断裂扩展问题。应用最大应变能释放准则,建立危岩主控结构面开裂角θ_0和断裂韧度G_(IC)的计算方法。选取重庆万州首立山典型危岩进行计算,结果表... 将剪切型危岩主控结构面按受力机理归纳为压剪和拉剪两种形式,其本质是Ⅰ-Ⅱ复合型裂纹的断裂扩展问题。应用最大应变能释放准则,建立危岩主控结构面开裂角θ_0和断裂韧度G_(IC)的计算方法。选取重庆万州首立山典型危岩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其断裂角与基于最大周向应力准则的断裂角计算结果一致,主控结构面的开裂方向均是指向临空面方向,初步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型危岩 主控结构面 -复合型裂纹 断裂扩展 能量释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