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ylogeny and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Occurring in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es
1
作者 Jiang Qing-yun Gao Yu +4 位作者 Li Wei-qun Ding Fan Juergen Richt Ren Yu-dong Li Guang-x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9年第3期57-65,共9页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 is the causative agent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a highly contagious disease of pigs. But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mbination in natural populations of CSFVs. Therefore, ...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 is the causative agent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a highly contagious disease of pigs. But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mbination in natural populations of CSFVs. Therefore, a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62 fulllength genome CSFV strains, isolated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potential recombination events, with the recombinant sequences being analyzed with the SimPlot and RDP programs. The results identified a mosaic virus, Chinese CSFV HCLV(2)(AF091507.1), which is the one naturally emerged recombinant CSFV with two recombination breakpoints at 2 484 and 2 900 bp of the genome alignment. Its two putative parental-like strains were CSFV Shimen(AF092448.2) and CSFV strain C/HVRI(AY805221.1). This work demonstrated that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id occur in natural CSFV populations. It had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CSFV, and revealed that recombination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high genetic diversities of CSF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PHYLOGENY genetic diver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ylogeny and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in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es
2
作者 Li Xiao-xue Cong Ying-ying +4 位作者 Wang Xin Ren Yu-dong Ren Xiao-feng Lu Ai-guo Li Guang-x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5年第1期40-49,共10页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 is a significant causative agent of arthropod-borne encephalitis and what is less clear that the factors cause the virus wide spread. The objective was to confirm whether the homolog...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 is a significant causative agent of arthropod-borne encephalitis and what is less clear that the factors cause the virus wide spread. The objective was to confirm whether the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imposed on JEV. The phylogenetic and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based on 163 complete JEV genomes which were recently isolated. They were still separated into five genotypes(GI-GV) and the most of recently isolated JEVs were GI rather than GIII in Asian areas including China's Mainland. Two recombinant events were identified in JEV and the evidence of the recombin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solates that partitioned into two distinct subclades, but still the same genotype(GIII). Our data further suggested that most of the nucleotides in JEV genome were under negative selection; however, changes within codon 2 316(amino acid NS4b-44) showed an evidence of the positive se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PHYLOGEN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λ-Red重组技术结合复合诱变提高大肠杆菌L-异亮氨酸合成能力
3
作者 汪吉鹏 朱滕滕 +4 位作者 刘璐 马铖 魏晓博 刘慧燕 方海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4,共8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λ-Red重组技术结合复合诱变方法提高大肠杆菌L-异亮氨酸合成能力。以E. coli NXA为出发菌株,首先采用λ-Red同源重组敲除编码支链氨基酸转运蛋白基因brnQ,获得突变菌株E. coli NXA1。然后将E. coli NXA1经常温常压等离子... 本研究旨在通过λ-Red重组技术结合复合诱变方法提高大肠杆菌L-异亮氨酸合成能力。以E. coli NXA为出发菌株,首先采用λ-Red同源重组敲除编码支链氨基酸转运蛋白基因brnQ,获得突变菌株E. coli NXA1。然后将E. coli NXA1经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紫外(UV)与亚硝基胍(NTG)多轮复合诱变,以α-氨基丁酸(α-AB)为结构类似物进行筛选,筛选得到突变菌株E. coli NXA2。摇瓶发酵结果表明,在37℃、200 r/min条件下发酵40 h后,E. coli NXA1的L-异亮氨酸滴度为2.76 g/L,较E. coli NXA提高了33.98%;E. coli NXA2的L-异亮氨酸滴度为3.22 g/L,较E. coli NXA1提高了16.67%,较E. coli NXA提高了56.31%。对菌株E. coli NXA2经连续传代20代后,表现出较好的遗传稳定性。λ-Red重组技术结合复合诱变对大肠杆菌提高L-异亮氨酸合成能力有明显效果,为选育L-异亮氨酸高产菌株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λ-red重组技术 brnQ基因 复合诱变 发酵 L-异亮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重组法衣原体RNA聚合酶表达载体的构建和应用
4
作者 石禹 包小峰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19,共7页
目的利用同源重组法构建衣原体RNA聚合酶(cRNAP)各亚基质粒,转化入大肠埃希菌中表达蛋白并探讨其在衣原体转录调控中的应用。方法根据Gen Bank中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cRNAP各亚基的目的基因片段,对PCR产物... 目的利用同源重组法构建衣原体RNA聚合酶(cRNAP)各亚基质粒,转化入大肠埃希菌中表达蛋白并探讨其在衣原体转录调控中的应用。方法根据Gen Bank中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cRNAP各亚基的目的基因片段,对PCR产物进行纯化,质粒载体进行质粒抽提、质粒酶切、胶回收等处理。采用同源重组法将基因片段插入到目的载体进行片段融合构建cRNAP各亚基表达质粒,融合产物转化后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验证和测序。构建好的融合产物转化入大肠埃希菌化学感受态细胞表达蛋白。结果成功构建cRNAP各亚基质粒并成功表达cRNAP各亚基蛋白,研究了衣原体转录调节因子GrgA与cRNAP的直接相互作用是GrgA与cRNAP的α、β′亚基有结合,与β亚基无结合。两者可以作为衣原体感染治疗和预防的药物作用新靶点。结论同源重组法可用于构建cRNAP各亚基质粒并成功表达相应蛋白,并用于研究转录调节因子GrgA与cRNAP各亚基蛋白的结合位点,为衣原体感染治疗和预防药物作用新靶点的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重组法 衣原体 cRNAP 亚基 质粒载体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d同源重组和高效自杀性载体系统构建肠炎沙门氏菌突变株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3
5
作者 朱春红 孙晓庆 +1 位作者 何素芬 朱国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84,98,共5页
Red同源重组系统和高效自杀性载体系统都能对革兰氏阴性菌染色体直接进行修饰,本试验利用上述2种系统敲除不同来源肠炎沙门氏菌菌株SEF14菌毛操纵子亚单位sefD或sefA基因,并对构建肠炎沙门氏菌突变株方法进行比较。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国... Red同源重组系统和高效自杀性载体系统都能对革兰氏阴性菌染色体直接进行修饰,本试验利用上述2种系统敲除不同来源肠炎沙门氏菌菌株SEF14菌毛操纵子亚单位sefD或sefA基因,并对构建肠炎沙门氏菌突变株方法进行比较。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国际、国内标准株,鸡源和人源国内分离株sefD和sefA缺失株各4株。Red同源重组系统中能将PCR产物一步法直接转化肠炎沙门氏菌,通过同源重组序列发生同源重组交换,但对PCR产物和感受态细胞的质量要求很高,一次重组效率很低,而二次重组过程则相对简单、高效。自杀性载体系统若将构建好的含同源DNA片段的重组质粒转化宿主菌,其一次重组效率高,二次重组也只需蔗糖筛选传代丢失抗性质粒。Red同源重组系统将在染色体中残留FRT位点;而自杀性载体系统在染色体中可不留任何痕迹。所以2个系统都能对不同源肠炎沙门氏菌染色体进行直接修饰,而且易删除抗性选择标志,与传统的高效自杀性载体系统比较,Red同源重组系统更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氏菌 同源重组 SEF14菌毛 sefA se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d两步同源重组法在大肠杆菌基因敲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鑫 李亚芯 戴建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34-1940,共7页
基因敲除是研究基因功能最直接的方法。对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而言,传统的基因敲除方法是利用其原有的RecA系统,此方法依赖于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且所需同源臂长,操作复杂。Red同源重组法的出现使得基因组的改... 基因敲除是研究基因功能最直接的方法。对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而言,传统的基因敲除方法是利用其原有的RecA系统,此方法依赖于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且所需同源臂长,操作复杂。Red同源重组法的出现使得基因组的改造更为快速、简单,在E.coli基因敲除中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和成熟。作者介绍了Red同源重组系统的组成和同源重组原理,阐述了常用的两步同源重组法敲除E.coli基因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大肠杆菌的两步法基因敲除技术已在工程菌改造、病原菌致病机理、耐药机制研究等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由于两步法仍保留有Red同源重组系统电转效率低、有序列残留的缺陷,作者对几个针对两步法的经典的无痕化改造进行了总结介绍,通过对以上方法及应用进行综述,为以大肠杆菌作为工程菌的基因敲除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red同源重组 基因敲除 两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ed同源重组系统进行牛β酪蛋白基因敲除 被引量:8
7
作者 薛可 李峰 +2 位作者 罗光彬 黄玮玮 陈学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0-574,共5页
利用EL350基因工程菌进行同源重组,成功进行基因敲除已有报道,但利用该系统进行乳腺生物反应器质粒构建的研究却未见报道。实验采用含有完整的牛β酪蛋白基因的CSN2质粒作为基因打靶的载体,设计不同的同源臂,成功地敲除了β酪蛋白基因... 利用EL350基因工程菌进行同源重组,成功进行基因敲除已有报道,但利用该系统进行乳腺生物反应器质粒构建的研究却未见报道。实验采用含有完整的牛β酪蛋白基因的CSN2质粒作为基因打靶的载体,设计不同的同源臂,成功地敲除了β酪蛋白基因的编码区。并且同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对敲除不同大小的DNA片段的效率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利用CSN2质粒两端的调控序列,插入新的基因,研究其表达功能,或者进行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重组 牛β酪蛋白基因 Cre-loxP重组系统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d重组系统及在微生物基因敲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8
作者 胡堃 史兆兴 +1 位作者 赛道建 黄留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28-632,共5页
在完成了对各种微生物基因组的测序以后,功能基因学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研究基因功能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将待研究的基因失活。最初构建基因突变体是采用大肠杆菌的RecA系统,但是RecA重组系统操作复杂,重组效率低。最近建立了Red重组系统... 在完成了对各种微生物基因组的测序以后,功能基因学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研究基因功能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将待研究的基因失活。最初构建基因突变体是采用大肠杆菌的RecA系统,但是RecA重组系统操作复杂,重组效率低。最近建立了Red重组系统,该系统由3个蛋白组成:α蛋白(即λ核酸外切酶),β蛋白,Gam蛋白。应用Red系统进行基因敲除,可以直接利用线性打靶DNA,两侧同源臂长度在35~60bp即可发生同源重组,且重组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重组系统 基因敲除 抗药性基因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λRed重组系统敲除鼠伤寒沙门氏菌sopB基因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晔 张西轩 +3 位作者 郭梦征 王素英 张坤生 阮海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1-177,共7页
利用λRed重组系统敲除鼠伤寒沙门氏菌LT2的(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 LT2,S.typhimurium LT2)sopB基因。以pKD4质粒为模板,扩增得到中间带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且两端各带有59 bp分别与sopB基因上下游序列同源的同源打... 利用λRed重组系统敲除鼠伤寒沙门氏菌LT2的(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 LT2,S.typhimurium LT2)sopB基因。以pKD4质粒为模板,扩增得到中间带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且两端各带有59 bp分别与sopB基因上下游序列同源的同源打靶片段,将其转化至表达Red重组酶的S.typhimurium LT2感受态细胞中;在抗生素压力和λRed重组系统帮助下,同源片段和菌体sopB基因发生同源重组,通过卡那霉素筛选得到带有抗性标记的阳性重组菌;转入重组酶表达质粒pCP20以除去抗性标记,得到保留单一FRT位点的突变菌株;利用PCR技术鉴定重组菌,并通过检测沙门氏菌效应蛋白SopB的分泌以及沙门氏菌感染HeLa细胞后pAKT的激活反应来鉴定sopB基因是否被敲除。构建的ΔsopB突变菌株失去了分泌SopB蛋白的能力,且不能够像野生型菌株那样在感染HeLa细胞的过程中激活pAkt。本研究获得了S.typhimurium LT2的sopB基因缺失突变株,为沙门氏菌感染宿主过程中SopB的功能研究提供工具,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索其他类型细菌的基因敲除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氏菌LT2λred 重组系统 sopB 基因敲除 同源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旋藻同源重组载体的构建及自然转化研究
10
作者 王康 崔红利 +1 位作者 李文军 秦松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8,共7页
节旋藻(Arthrospira)是一类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多细胞丝状蓝藻。然而,节旋藻的遗传改造极为困难,特别是缺乏易于操作的遗传转化技术。为了进一步开发节旋藻基因工程应用潜力,从12株不同的节旋藻中筛选具备自然转化能力藻株并评估同源侧... 节旋藻(Arthrospira)是一类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多细胞丝状蓝藻。然而,节旋藻的遗传改造极为困难,特别是缺乏易于操作的遗传转化技术。为了进一步开发节旋藻基因工程应用潜力,从12株不同的节旋藻中筛选具备自然转化能力藻株并评估同源侧翼序列和插入片段长度对自然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2株节旋藻中仅S17和S39可通过自然转化实现遗传操作。同源侧翼序列与插入DNA片段长度均影响转化效率,当同源侧翼序列为1500 bp以上时可显著提升阳性率;相反,插入片段长度则与阳性率呈负相关,因此,当插入DNA较长时需要考虑增加同源侧翼序列长度以提高转化效率。此外,研究还表明节旋藻的同质化与持续筛选时间有关,在筛选120 d后同质化藻株可占阳性藻株的50%以上;同质化藻株可在至少6个月内保持遗传稳定。研究结果可为节旋藻作为高价值化合物生产的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旋藻 自然转化 同源重组 基因工程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Red重组系统敲除铜绿假单胞菌弹性蛋白酶基因 被引量:8
11
作者 余华 熊浚智 +4 位作者 何晓梅 盛哈蕾 蔡文强 谢玮 张克斌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9-132,137,共5页
目的敲除铜绿假单胞菌弹性蛋白酶基因,获得无弹性蛋白酶活性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方法采用PCR从pKD46质粒上扩增λ噬菌体的Red重组酶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穿梭质粒pUCP多克隆位点上,电击转化铜绿假单胞菌PAO1感受态... 目的敲除铜绿假单胞菌弹性蛋白酶基因,获得无弹性蛋白酶活性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方法采用PCR从pKD46质粒上扩增λ噬菌体的Red重组酶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穿梭质粒pUCP多克隆位点上,电击转化铜绿假单胞菌PAO1感受态细胞,构建PAO1/pUCP-Red基因敲除体系。常规基因操作构建两端与弹性蛋白酶基因上、下游同源,中间为庆大霉素抗性基因的线性打靶片段;并将其电击转化pUCP-Red/PAO1感受态;采用庆大霉素和羧苄青霉素抗性平板初步筛选阳性重组菌;通过PCR、RT-PCR及弹性蛋白酶活性检测方法,鉴定菌株弹性蛋白酶基因的敲除情况。结果本研究通过构建Red重组系统,获得了无弹性蛋白酶活性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结论本研究成功敲除了铜绿假单胞菌弹性蛋白酶基因,所获无弹性蛋白酶活性的菌株将为系统深入研究弹性蛋白酶在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中的详细作用机理提供材料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弹性蛋白酶 基因敲除 red重组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λ Red重组技术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2
作者 付喜爱 张德显 +3 位作者 周维 于立辉 田春莲 刘明春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5,共5页
由λ噬菌体的exo、beta、gam 3个基因分别编码的Exo、Beta和Gam蛋白组成λRed同源重组系统。λRed重组是细菌靶基因置换的有效技术,该技术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大肠埃希菌等细菌染色体DNA的基因敲除、基因整合,可以对任何大小的DNA分... 由λ噬菌体的exo、beta、gam 3个基因分别编码的Exo、Beta和Gam蛋白组成λRed同源重组系统。λRed重组是细菌靶基因置换的有效技术,该技术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大肠埃希菌等细菌染色体DNA的基因敲除、基因整合,可以对任何大小的DNA分子进行精确修饰。利用λRed重组系统不仅可以构建工程菌,还可以为研究细菌的致病机理和耐药机制提供新的方法。然而,许多应用因重组频率而受到限制,影响重组频率的因素主要有底物浓度、同源片段的长度、内源性核酸酶、错配蛋白等。论文综述了λRed同源重组技术的应用进展及影响重组的因素,以期为优化重组试验方案及提高试验的成功率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λ red同源重组 应用 底物 内源性核酸酶 错配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转移的重组工程系统pYM-Red的建立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梅 周建光 +2 位作者 陈伟 李山虎 黄翠芬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9-364,共6页
重组工程是近几年发展的新型遗传工程技术.以PCR扩增的线性低拷贝质粒pACYCl84为载体,用Gap-repair方法从大肠杆菌DY330染色体上直接体内亚克隆了包括Red重组酶基因在内的长约6.7kb的基因序列,构建了pYM-Red重组质粒.在宿主菌W3110体内... 重组工程是近几年发展的新型遗传工程技术.以PCR扩增的线性低拷贝质粒pACYCl84为载体,用Gap-repair方法从大肠杆菌DY330染色体上直接体内亚克隆了包括Red重组酶基因在内的长约6.7kb的基因序列,构建了pYM-Red重组质粒.在宿主菌W3110体内进行了染色体上galk基因的敲除,验证了Red重组酶的生物功能,并确定了影响pYM-Red重组效率的诱导时间和线性DNA片段用量.在42℃诱导10 min和线性DNA打靶分子浓度为300 ng时,pYM-Red的重组效率可达到大约每4 000个电转存活细胞中有1个重组阳性克隆,分别比pKD46和pBR322-Red系统高5~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工程 red重组系统 Gap—repair 体内克隆 pYM—red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链DNA退火蛋白介导细菌基因组同源重组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尹号 尤留超 +3 位作者 韩瑞 高鹏程 付磊 储岳峰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8,共10页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研究细菌等微生物在基因功能、耐药机制及致病机制等方面的重要工具,而同源重组是细菌基因组编辑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的细菌内源性重组途径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而一种来自噬菌体的单链DNA退火蛋白(SSAP)表现出了远超内...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研究细菌等微生物在基因功能、耐药机制及致病机制等方面的重要工具,而同源重组是细菌基因组编辑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的细菌内源性重组途径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而一种来自噬菌体的单链DNA退火蛋白(SSAP)表现出了远超内源性重组途径的基因组编辑效率,该蛋白具有单链DNA结合活性、介导基因组定向重组的特点,使其成为目前极具潜力的基因组编辑工具。本文主要对同源重组基本原理、噬菌体源SSAP介导的同源重组途径的基本元件、重组机制模型以及应用策略展开概述,旨在为进一步解析单链DNA退火蛋白介导的同源重组过程提供帮助,为研究更多细菌基因功能、致病机制以及开发工程菌株提供技术支撑,也为缺乏基因编辑方法的细菌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单链DNA退火蛋白 同源重组 机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OmpC响应银胁迫初探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5
作者 沈舒楚 吴钰煌 +5 位作者 蔡丹 安皓月 伍中宝 王君 杜幼芹 邹黎黎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08,共9页
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敲除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外膜孔蛋白C(outer membrane porin channel C,OmpC)编码基因ompC、OmpF编码基因ompF和PhoE编码基因phoE。连续监测ompC缺失株的生长及其对银离子的敏感性;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Omp... 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敲除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外膜孔蛋白C(outer membrane porin channel C,OmpC)编码基因ompC、OmpF编码基因ompF和PhoE编码基因phoE。连续监测ompC缺失株的生长及其对银离子的敏感性;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OmpC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ompC、ompF和phoE缺失株构建成功,ompC、ompF和phoE缺失并不影响E.coli的生长代谢。相比于其他孔蛋白,OmpC蛋白缺失可显著提高E.coli抵御银离子胁迫的能力,与耐抗生素存在差异。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示,OmpC的分子式为C1795H2676N482O577S4,由367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40368.12,原子总数为5534,等电点为4.58;含有跨膜域,定位于细胞外膜中;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比18.80%,β-折叠占比29.16%,β-转角占比6.81%,无规则卷曲占比45.23%;与银离子进行分子对接预测显示无对接位点。这为OmpC主要作为银离子入胞通道提供更多证据,可为解析E.coli应对银离子胁迫的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λred同源重组技术 银离子 OMPC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d重组系统在克雷伯氏肺炎杆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莫隽颖 陶冶 +3 位作者 周佳佳 高黎荣 付水林 宫衡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8期63-66,共4页
通过改造pKD46与pCP20质粒为含四环素抗性标记的pKD46-Tc与pCP20-Tc重组质粒,初步建立了一套能在K.pneumoniae菌株中运用的Red重组系统。以荚膜基因中的高保守基因wzi为敲除对象,导入同源臂为250 bp的打靶片段△wzi::FK,转化后得到6个... 通过改造pKD46与pCP20质粒为含四环素抗性标记的pKD46-Tc与pCP20-Tc重组质粒,初步建立了一套能在K.pneumoniae菌株中运用的Red重组系统。以荚膜基因中的高保守基因wzi为敲除对象,导入同源臂为250 bp的打靶片段△wzi::FK,转化后得到6个重组子,初步确定敲除了K.pneumoniae菌株的荚膜基因wz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 荚膜多糖基因 red重组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d/ET同源重组介导细菌人工染色体的快速修饰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军平 张友明 粟永萍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8-473,共6页
随着基因组测序工程的实施与完成,如何对包含完整基因信息的特定细菌人工染色体(BAC)进行有目的修饰,已成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用新近优化的Red/ET同源重组技术对目标BAC进行修饰,以pSC101-BAD-gbaA为依托质粒,采用rpsL... 随着基因组测序工程的实施与完成,如何对包含完整基因信息的特定细菌人工染色体(BAC)进行有目的修饰,已成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用新近优化的Red/ET同源重组技术对目标BAC进行修饰,以pSC101-BAD-gbaA为依托质粒,采用rpsL鄄neo为正/反向筛选系统,可以快速、高效地对BAC进行剪切、插入、替换等操作,其中能够进行抗性筛选的一步BAC修饰只需一周时间,以插入非抗性标记基因Cre为代表的两步BAC修饰在两周内即可完成.通过阿拉伯多糖诱导调控和简单地变化培养温度,能使pSC101-BAD-gbaA依托质粒在发挥完Red/ET同源重组作用后自然消失,最终获得完整而纯净的修饰后BAC,为加快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ET同源重组 BAC修饰 功能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蓝中靛蓝和靛玉红生源合成途径上关键基因的筛选和验证
18
作者 韩笑雨 杨松 +3 位作者 冯冲 闫建丽 赵志敏 杨得坡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63-2077,共15页
目的探究靛蓝与靛玉红在马蓝中的生源合成途径。方法利用马蓝的转录组与代谢组数据进行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筛选出马蓝中合成靛蓝和靛玉红的关键基因;并将筛选出来的基因在重组大肠杆菌和重组酵母中表达,利用液质联用分析仪进行代谢物检... 目的探究靛蓝与靛玉红在马蓝中的生源合成途径。方法利用马蓝的转录组与代谢组数据进行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筛选出马蓝中合成靛蓝和靛玉红的关键基因;并将筛选出来的基因在重组大肠杆菌和重组酵母中表达,利用液质联用分析仪进行代谢物检测,验证候选基因的功能。结果马蓝中的FMO单加氧酶(基因FMO-EVM0009245)能氧化吲哚形成代谢产物靛蓝和靛玉红,而CYP450酶(基因CYP-EVM0022856、CYP-EVM0028891)能氧化吲哚形成代谢产物靛蓝。结论本研究有助于解析马蓝中靛蓝与靛玉红形成的分子机制,为改善马蓝药材的质量以及提高马蓝药用成分的含量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蓝 靛蓝 靛玉红 生源合成途径 重组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ed重组系统敲除大肠杆菌rnc基因构建dsRNA原核表达体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尹国华 刘楠 +3 位作者 孙兆楠 宋云枝 朱常香 温孚江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7-324,共8页
大肠杆菌的rnc基因编码产物为RNaseIII酶,RNaseIII酶能降解细菌中绝大多数dsRNA。利用来源于λ噬菌体的Red重组系统和重叠延伸PCR技术(gene 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 PCR,SOE-PCR),敲除了大肠杆菌origami(DE3)菌株的rnc基因,获得... 大肠杆菌的rnc基因编码产物为RNaseIII酶,RNaseIII酶能降解细菌中绝大多数dsRNA。利用来源于λ噬菌体的Red重组系统和重叠延伸PCR技术(gene 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 PCR,SOE-PCR),敲除了大肠杆菌origami(DE3)菌株的rnc基因,获得了RNaseIII缺失型菌株M-origami。利用电激法,将构建的TMV运动蛋白基因(movement protein gene,MP)的dsRNA表达载体LMP480导入M-origami菌株中,IPTG诱导表达的结果显示:构建的M-origami/LMP480原核表达系统能高效表达TMV运动蛋白基因的dsRNA。初步的抗病性鉴定显示,表达的dsRNA能够诱发烟草对TMV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重组系统 重叠延伸PCR RNaseIII缺失菌株 DSRNA 病毒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d重组系统介导下大肠杆菌改造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穗生 郭媛 +5 位作者 韦廷宗 裴建新 黎贞崇 陈东 黄志民 黄日波 《广西科学》 CAS 2010年第2期160-163,共4页
对Red重组系统介导下大肠杆菌进行遗传改造的转化条件、诱导条件、复苏条件三方面实验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电转化加入的DNA为20ng,Red重组系统感受态细胞培养浓度为OD600=0.60,所需的电击感受态细胞数为3×108;对大肠杆菌... 对Red重组系统介导下大肠杆菌进行遗传改造的转化条件、诱导条件、复苏条件三方面实验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电转化加入的DNA为20ng,Red重组系统感受态细胞培养浓度为OD600=0.60,所需的电击感受态细胞数为3×108;对大肠杆菌基因做双敲除时,突变第2个基因的阿拉伯糖诱导最适时间比突变首个基因延长,诱导浓度为40μm,复苏时间变化对体系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重组系统 转化条件 诱导条件 复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