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6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化T淋巴细胞核因子5在高盐诱导小鼠平滑肌细胞衰老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1
作者 仲威 戴芝银 +2 位作者 崔星钢 李波 姜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7-575,共9页
目的:探讨活化T淋巴细胞核因子5 (NFAT5)抑制剂KRN5在高盐诱导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衰老中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8周龄雄性ApoE-/-小鼠分为正常组、衰老组和高盐处理衰老组,每组10只,衰老组和高盐处理衰老组构建小鼠... 目的:探讨活化T淋巴细胞核因子5 (NFAT5)抑制剂KRN5在高盐诱导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衰老中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8周龄雄性ApoE-/-小鼠分为正常组、衰老组和高盐处理衰老组,每组10只,衰老组和高盐处理衰老组构建小鼠自然衰老模型;分离培养小鼠VSMCs,将VSMCs分为正常组、衰老组、高盐处理衰老组和高盐处理衰老+KRN5组。采用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组织和VSMCs衰老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组织和VSMCs中NFAT5和磷酸化的组蛋白H2A变异体X (γ-H2AX)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FAT5、 γ-H2AX、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A(P16)和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 (P2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VSMCs中NFAT5、γ-H2AX、P16和P2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Sa-β-gal染色法,与正常组比较,衰老组和高盐处理衰老组小鼠主动脉组织衰老阳性面积比例均明显增加(P<0.05),小鼠VSMCs衰老细胞阳性比例均明显增加(P<0.05)。与衰老组比较,高盐处理衰老组小鼠VSMCs衰老细胞阳性比例明显增加(P<0.05);与高盐处理衰老组比较,高盐处理衰老+KRN5组小鼠VSMCs衰老细胞阳性比例明显减少(P<0.01)。免疫荧光法,与正常组比较,衰老组小鼠VSMCs中γ-H2AX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与衰老组比较,高盐处理衰老组小鼠主动脉组织中SA-β-gal染色和NFAT5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0.05);与正常组比较,衰老组和高盐处理衰老组小鼠VSMCs中NFAT5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与衰老组比较,高盐处理衰老组小鼠VSMCs中NFAT5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RT-qPCR法,与正常组比较,衰老组和高盐处理衰老组小鼠VSMCs中NFAT5、γ-H2AX、P16及P2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衰老组比较,高盐处理衰老组小鼠VSMCs中NFAT5、γ-H2AX、P16和P2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衰老组比较,高盐处理衰老组和高盐处理衰老+KRN5组小鼠VSMCs中NFAT5、γ-H2AX、P16及P21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高盐处理衰老组比较,高盐处理衰老+KRN5组小鼠VSMCs中NFAT5、γ-H2AX、P16和P2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正常组比较,衰老组和高盐处理衰老组小鼠VSMCs中NFAT5、γ-H2AX、P16及P2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衰老组比较,高盐处理衰老组小鼠VSMCs中NFAT5、γ-H2AX、P16和P2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衰老组比较,高盐处理衰老组和高盐处理衰老+KRN5组小鼠VSMCs中NFAT5、γ-H2AX、P16及P2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高盐处理衰老组比较,高盐处理衰老+KRN5组小鼠VSMCs中NFAT5、γ-H2AX、P16和P2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NFAT5对高盐诱导小鼠VSMCs衰老可能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衰老 活化T淋巴细胞核因子5 KRN5 血管平滑肌细胞 Β-半乳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探讨秦巴硒菇提取物FA-2-b-β对AML细胞增殖的影响
2
作者 范俊顺 程明霞 +4 位作者 于尚睿 黄昕 逄搏 何锦 孙延庆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41,共12页
【目的】探讨秦巴硒菇提取物FA-2-b-β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FA-2-b-β作用于AML细胞KG1、HL60,CCK8法检测细胞抑制率,细胞流式(FCM)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和线粒体膜... 【目的】探讨秦巴硒菇提取物FA-2-b-β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FA-2-b-β作用于AML细胞KG1、HL60,CCK8法检测细胞抑制率,细胞流式(FCM)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和线粒体膜电位,RT-qR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线粒体凋亡及关键通路的基因/蛋白表达。【结果】FA-2-b-β抑制AML细胞的增殖,呈时间、浓度依赖性诱导细胞发生凋亡,降低线粒体膜电位(MMP)并将KG1阻滞在G0/G1期、HL60阻滞在S期。在FA-2-b-β的作用下,线粒体凋亡基因Bax和活性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表达量明显升高,抗凋亡基因Bcl-2和上游的JAK2、STAT3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同时活性多聚(ADP-核糖)聚合酶(Cleaved-PARP)蛋白表达升高。此外,加入JAK2/STAT3通路激动剂(coumermycin A1,C-A1)后,Western-blot和FCM结果发生改变,FA-2-b-β诱导AML细胞凋亡的作用被部分抑制。【结论】秦巴硒菇提取物FA-2-b-β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发生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硒菇 FA-2-b-β AML 细胞凋亡 JAK2/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干酪乳酪杆菌CCFM1349对小鼠毛发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张彤彤 唐鑫 +4 位作者 毛丙永 张秋香 赵建新 陈卫 崔树茂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2-279,共8页
通过建立C57BL/6小鼠脱发模型研究了副干酪乳酪杆菌CCFM1349对毛发再生的影响。在动物实验中,连续21 d向小鼠灌胃副干酪乳酪杆菌CCFM1349活菌,分析其对脱发小鼠背部毛发生长状态,皮肤组织中毛囊数量的影响。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了... 通过建立C57BL/6小鼠脱发模型研究了副干酪乳酪杆菌CCFM1349对毛发再生的影响。在动物实验中,连续21 d向小鼠灌胃副干酪乳酪杆菌CCFM1349活菌,分析其对脱发小鼠背部毛发生长状态,皮肤组织中毛囊数量的影响。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了小鼠背部皮肤中Wnt/β-catenin通路和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皮肤中促毛发生长因子和抑毛发生长因子的含量。结果表明,副干酪乳酪杆菌CCFM1349显著促进脱发小鼠的毛发生长,14 d时小鼠背部毛发覆盖率为76.64%。在分子水平上,副干酪乳酪杆菌CCFM1349干预后,Wnt/β-catenin通路中的Wnt5a mRNA,Wnt10b mRNA和LEF1 mRNA表达分别上调至2.09、4.67和5.53倍,抑凋亡因子Bcl2 mRNA表达显著上调至3.51倍,促凋亡因子BAX mRNA表达下调了16.69%。同时小鼠皮肤中促毛发生长因子VEGF和IGF-1含量有显著性提升,分别增加了10.60%和19.65%。抑毛发生长因子TGF-β1含量显著下调12.70%。结果表明,副干酪乳酪杆菌CCFM1349通过调控Wnt/β-catenin通路,抑制细胞凋亡以及促进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小鼠的毛发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酪杆菌CCFM1349 脱发 WNT 毛囊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量CO_(2)点阵激光通过激活瘢痕表皮细胞Wnt/β-联蛋白通路改善大鼠烧伤后瘢痕
4
作者 顾昊煜 刘莹莹 +3 位作者 杨璐 肖仕初 罗鹏飞 夏照帆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4,共12页
目的探究瘢痕表皮细胞在低能量CO_(2)点阵激光改善烧伤后瘢痕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背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模型。对3只烧伤后瘢痕模型大鼠给予30 mJ低能量CO_(2)点阵激光干预,观察瘢痕表皮细胞活化情况,分离表皮组织行... 目的探究瘢痕表皮细胞在低能量CO_(2)点阵激光改善烧伤后瘢痕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背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模型。对3只烧伤后瘢痕模型大鼠给予30 mJ低能量CO_(2)点阵激光干预,观察瘢痕表皮细胞活化情况,分离表皮组织行转录组测序筛选激活通路。将18只烧伤后瘢痕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n=6):对照组不予激光干预,激光组予30 mJ CO_(2)点阵激光干预,激光+抑制剂组予30 mJ CO_(2)点阵激光干预+IWR-1(Wnt/β-联蛋白通路抑制剂)瘢痕内注射,以验证筛选到的通路激活情况及其效应。通过H-E染色、马松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活化、Wnt/β-联蛋白通路激活及瘢痕改善情况。结果低能量激光干预后,烧伤后瘢痕模型大鼠瘢痕表皮组织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角蛋白19(CK19)、p63阳性细胞数量增多,活化明显;转录组测序结果结合文献分析筛选出Wnt/β-联蛋白通路作为候选通路。在验证性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激光干预后第5天烧伤后瘢痕模型大鼠瘢痕表皮细胞Wnt/β-联蛋白通路被激活,激光干预后第30天大鼠瘢痕组织真皮胶原排列更为疏松、真皮厚度变薄、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成纤维细胞数减少、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及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比例下降;给予Wnt/β-联蛋白通路抑制剂后,上述低能量激光干预诱导的Wnt/β-联蛋白通路激活、瘢痕表皮细胞活化和瘢痕改善现象均被逆转。结论低能量CO_(2)点阵激光可通过激活瘢痕表皮细胞Wnt/β-联蛋白通路活化瘢痕表皮细胞、改善烧伤后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瘢痕 低能量点阵激光 表皮细胞 Wnt/β-联蛋白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arrestin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作用
5
作者 郝小慧 陈敏 +3 位作者 仵楠 丁云杉 朱丽凡 代海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632-1641,共10页
目的 探讨β-arrestin1(ARRB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方法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ARRB1在OSCC中的表达特征,并利用GSEA富集分析表明其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同时探讨其对OSC... 目的 探讨β-arrestin1(ARRB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方法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ARRB1在OSCC中的表达特征,并利用GSEA富集分析表明其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同时探讨其对OSCC患者预后的潜在影响。进一步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评估ARRB1在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合统计分析ARRB1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利用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ARRB1在SCC-15、CAL-27及HOK中的表达特征。构建ARRB1过表达质粒模型,结合克隆形成、EdU、划痕、Transwell实验分析其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TCGA分析显示,ARRB1在HNSC和O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1)。ARRB1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高表达ARRB1的患者生存率较低表达组高(HR=0.50,P=0.041),这与生信分析结果一致。经实验验证,SCC-15、CAL-27中ARRB1表达水平低于HOK(P<0.01),且ARRB1过表达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5)、迁移(P<0.01)和侵袭(P<0.01)。结论 ARRB1在OSCC中低表达,过表达ARRB1抑制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与患者预后改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arrestin1 口腔鳞状细胞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肝癌HepG2细胞三维培养模型的红树林根际放线菌来源放线菌素D抗肿瘤活性机制初步研究
6
作者 陈丹丹 叶景静 +1 位作者 梁振益 徐静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02-910,共9页
目的基于肝癌HepG2细胞的二维(2D)和三维(3D)培养模型,研究红树林植物红树根际土壤放线菌Streptomyces parvulus A-30发酵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放线菌素D(Act D)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Ac... 目的基于肝癌HepG2细胞的二维(2D)和三维(3D)培养模型,研究红树林植物红树根际土壤放线菌Streptomyces parvulus A-30发酵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放线菌素D(Act D)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Act D处理HepG2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其对2D培养的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以Matrigel基质胶为基质材料建立体外HepG2细胞3D培养模型,采用MTT法测得其对3D培养的HepG2肿瘤模型的增殖影响;采用细胞集落形成法检测其对HepG2的细胞集落形成能力;采用Transwell迁移、划痕实验检测其对HepG2的细胞的迁移能力影响;采用细胞周期实验检测其对HepG2的细胞周期是否产生阻滞;采用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β-catenin的表达水平。结果CCK-8结果显示Act D对HepG2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24 h的IC_(50)为(2.83±0.24)μmol/L;MTT法测Act D对HepG2体外3D肿瘤模型同样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2D培养比3D培养的增殖率更低;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显示,Act D显著降低细胞集落形成;细胞划痕与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Act D显著降低HepG2细胞迁移能力,存在剂量依赖性(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Act D阻滞HepG2细胞周期于S期(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Act D诱导细胞凋亡呈现剂量依赖性(P<0.01);Western Blot实验显示,Act D显著抑制其细胞内的β-catenin的表达水平。结论Act D可以抑制2D和3D培养的HepG2细胞增殖,能够抑制HepG2细胞集落、迁移、凋亡、阻滞周期于S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素D 肝癌细胞 3D肿瘤模型 细胞迁移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Β-CATENIN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t-7靶向调控Wnt/β-catenin通路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7
作者 刘小莹 王妍心 +4 位作者 苏春波 刘昕 段艳浩 赵佳红 仇永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47-552,共6页
目的阐明let-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人口腔角质细胞系(HOK)、OSCC组织以及OSCC细胞系(CAL-27、SCC-25、SCC-9)中let-7的表达。分别采用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 目的阐明let-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人口腔角质细胞系(HOK)、OSCC组织以及OSCC细胞系(CAL-27、SCC-25、SCC-9)中let-7的表达。分别采用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let-7对SCC-2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Wnt、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分析let-7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let-7在OSCC组织和OSCC细胞中低表达。过表达let-7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的激活,有效抑制SCC-25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凋亡。let-7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分期、淋巴转移和生存状态密切相关,let-7低表达的患者总生存率较低。结论let-7靶向调控Wnt/β-catenin通路,实现抑制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LET-7 WNT/Β-CATENIN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羟基丁酸对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发育的影响
8
作者 林星彤 王楠 +4 位作者 王城名 查安东 齐鸣 谭碧娥 王婧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0-139,共10页
试验选取24头胎次相近的初生仔猪(Landrace×Large×Yorkshire),根据7日龄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分别为健康对照组(control)、出生后生长迟缓仔猪组(PGR)以及出生后生长迟缓仔猪+25 mg/kg BWβ-羟基丁... 试验选取24头胎次相近的初生仔猪(Landrace×Large×Yorkshire),根据7日龄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分别为健康对照组(control)、出生后生长迟缓仔猪组(PGR)以及出生后生长迟缓仔猪+25 mg/kg BWβ-羟基丁酸组(PBHB)。试验期为49 d。研究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PGR组仔猪表现出明显的生长抑制;与PGR组相比,灌胃β-羟基丁酸显著增加了PBHB组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及股骨骨长(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PGR组仔猪回肠的绒毛高度(VH)、绒隐比(VCR)以及杯状细胞数量显著下降(P<0.05),而隐窝深度(CD)显著升高(P<0.05);与PGR组相比,PBHB组显著提高了VH、VCR以及杯状细胞数量(P<0.05),CD则显著下降(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PGR组回肠组织中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相关基因Lgr5、Olfm4、Hes1、Notch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Bmi1、ChgA、Muc2、Atoh1、Dll1、Notch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PBHB组仔猪回肠组织中Lgr5、Olfm4、Bmi1、Hes1和Notch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PGR组(P<0.05),而ChgA、Muc2、Atoh1、Dll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PGR组(P<0.05);同时,与PGR组相比,PBHB组仔猪回肠中肠内分泌细胞数量、ChgA蛋白丰度显著升高(P<0.05),Lgr5蛋白丰度有降低的趋势。④添加不同浓度BHB体外培养猪肠道类器官,与对照组相比,0.1 mmol/L和1 mmol/L BHB处理后出芽类器官数量及出芽效率显著升高(P<0.05)。0.1 mmol/L和1.0 mmol/L BHB处理组肠道类器官中Muc2和Dll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Lgr5、Hes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1.0 mmol/L BHB处理显著降低了肠道类器官Olfm4的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此外,随着BHB浓度的增加,肠道类器官ChgA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综上所述,BHB能够提升出生后生长发育迟缓仔猪的生长性能,可能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促进肠道细胞向分泌谱系分化,继而改善肠道形态与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丁酸 肠道 细胞分化 生长发育迟缓 仔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β-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研究
9
作者 徐艳朋 黄佩 +5 位作者 张平平 罗艳 施晓琪 吴柳松 陈艳 何志旭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3391-3398,共8页
背景β-肾上腺素受体(β-AR)与部分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上是否存在β-AR的表达,且β-AR是否与T-ALL的预后及危险度相关,目前国内外报道较缺乏。目的明确T-ALL患儿白血病细胞上β-AR的表达情况,... 背景β-肾上腺素受体(β-AR)与部分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上是否存在β-AR的表达,且β-AR是否与T-ALL的预后及危险度相关,目前国内外报道较缺乏。目的明确T-ALL患儿白血病细胞上β-AR的表达情况,并分析β-AR对T-ALL患儿危险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数据库查询β1-AR、β2-AR及β3-AR在白血病细胞及其他恶性肿瘤上的表达水平,同时查询β1-AR、β2-AR及β3-AR的表达水平对肿瘤预后的影响,并归纳总结数据。收集2019年—2022年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T-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骨髓标本,共40例,根据诊治情况及疗效分为T-ALL初诊组及T-ALL缓解组,其中T-ALL初诊组23例,T-ALL缓解组17例;同时收集15例非血液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骨髓标本作为对照组。将T-ALL初诊组患儿分为中危亚组(9例)及高危亚组(14例)。同时将T-ALL初诊组患儿按预后结果进行分组,死亡及复发者为预后不良亚组(10例),疗效好并完全缓解者为预后良好亚组(13例)。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T-ALL细胞β-AR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或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β-AR与T-ALL患儿危险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ALL患儿高危的影响因素。结果数据库检索结果发现:β1-AR在前列腺癌中表达水平较高,β2-AR在血液及前列腺等相关恶性肿瘤中表达水平较高,β3-AR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极低。与正常血液组织比较,急性髓系白血病血液组织β-AR基因的表达较高,主要以β2-AR基因表达为主,其次是β1-AR基因,而β3-AR基因表达水平较低。β1-AR基因可影响宫颈癌、肺鳞状细胞癌、胰腺癌、肉瘤及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率,β2-AR基因可影响肾癌、肺腺癌及胸腺癌患者的生存率,β3-AR基因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率。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ALL初诊组β1-AR、β2-AR、β3-AR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T-ALL缓解组(P<0.05)。高危亚组β3-AR高于中危亚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β3-AR升高(OR=7.036,95%CI=1.244~39.783,P=0.027)及化疗15 d后骨髓中有白血病细胞(OR=10.667,95%CI=1.035~109.941,P=0.047)是T-ALL患儿高危的危险因素,β3-AR升高(OR=8.447,95%CI=1.557~45.819,P=0.013)是T-ALL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β2-AR与白血病计数、初诊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化疗15 d骨髓白血病细胞呈正相关,β3-AR与T-ALL患儿危险度、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T-ALL患儿白血病细胞上存在β-AR的异常高表达,且β-AR表达水平的下降可作为T-ALL患儿缓解的指标。此外,β3-AR异常高表达是T-ALL患儿发生高危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T细胞 Β-肾上腺素受体 儿童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两面针碱对鸡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机制解析
10
作者 李畅 任文佳 +4 位作者 李莹莹 郭翔 郭晨 刘文婷 赵鹏飞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共7页
为揭示氯化两面针碱对鸡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调控机制,试验以鸡成肌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EdU染色、CCK-8增殖测定、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等试验检测氯化两面针碱对鸡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 为揭示氯化两面针碱对鸡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调控机制,试验以鸡成肌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EdU染色、CCK-8增殖测定、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等试验检测氯化两面针碱对鸡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氯化两面针碱能够促进鸡成肌细胞增殖,但是对MYF5和MYOD1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Desmin染色显示氯化两面针碱处理前后没有显著变化,表明氯化两面针碱不影响细胞分化。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氯化两面针碱处理能够上调β-catenin和磷酸化GSK3β的表达而不影响GSK3β本身的表达,表明氯化两面针碱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进而促进成肌细胞增殖。研究表明,氯化两面针碱能够促进鸡成肌细胞增殖,结果为鸡成肌细胞高效培养乃至细胞培育肉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两面针碱 鸡成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金子二萜醇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小鼠免疫因子IL-7、IL-10及VEGF表达
11
作者 宋圣佑 周磊 +3 位作者 邰伦伟 潘世杰 蒋俊玲 赵俊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81-1585,1592,共6页
目的:探究千金子二萜醇调控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RCCN)小鼠免疫因子IL-7、IL-10及VEGF表达的机制。方法:构建RCCN移植瘤小鼠,随机划分为模型组、千金子二萜醇组和顺铂组,千金子二萜醇组给予20 mg/kg千金子二萜醇溶... 目的:探究千金子二萜醇调控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RCCN)小鼠免疫因子IL-7、IL-10及VEGF表达的机制。方法:构建RCCN移植瘤小鼠,随机划分为模型组、千金子二萜醇组和顺铂组,千金子二萜醇组给予20 mg/kg千金子二萜醇溶液灌胃,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9%NaCl溶液灌胃,顺铂组腹腔注射4 mg/kg顺铂溶液,记录小鼠体质量及肿瘤体积变化;Western blot检测TGF-β1、Smad2和Smad4蛋白表达;ELISA检测小鼠血清免疫因子IL-7和IL-10表达;IHC检测肿瘤组织VEGF表达。结果:药物干预14 d后,与模型组相比,顺铂组和千金子二萜醇组小鼠移植瘤体积增殖被抑制(P<0.05),TGF-β1、Smad2、Smad4蛋白及VEGF表达降低(P<0.05),血清中IL-7表达增加、IL-10水平降低(P<0.05)。结论:千金子二萜醇能够抑制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进而降低RCCN小鼠IL-7、IL-10及VEGF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金子二萜醇 肾透明细胞癌 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 IL-7 IL-10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脂滴、β-酪蛋白合成的影响
12
作者 马晓聪 杨慧琳 +3 位作者 毛永尽 赵锋 曲波 崔英俊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1,共5页
文章以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为试验模型,探究叶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脂滴、β-酪蛋白合成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叶酸纯化处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别采用CCK-8法和Edu法检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筛选出叶酸最佳使用浓度。采用尼罗红法... 文章以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为试验模型,探究叶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脂滴、β-酪蛋白合成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叶酸纯化处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别采用CCK-8法和Edu法检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筛选出叶酸最佳使用浓度。采用尼罗红法和组织细胞甘油三酯含量酶法检测不同处理组胞内胞外甘油三酯含量,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处理组β-酪蛋白(CSN2)及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2.50μg/mL叶酸是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的最优浓度;叶酸可显著增加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胞内胞外甘油三酯含量,显著提高CSN2蛋白表达,p-Akt、Akt、p-mTOR、mTOR、SREBP1、CyclinD1等蛋白表达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腺上皮细胞 叶酸 泌乳 脂滴 Β-酪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3GAL3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13
作者 沈埝萱 孙陈晨 +4 位作者 孔灵杰 祝梓豪 郝鑫 侯思聪 杭庆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5-935,944,共12页
目的:探讨β-半乳糖苷α-2,3-唾液酸转移酶3(β-galactoside-α-2,3-sialyltransferase-3,ST3GAL3)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研究ST3GAL3调控ESCC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β-半乳糖苷α-2,3-唾液酸转移酶3(β-galactoside-α-2,3-sialyltransferase-3,ST3GAL3)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研究ST3GAL3调控ESC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生信分析、qRT-PCR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分别检测ESCC组织和其癌旁组织中ST3GAL3的m 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通过CCLE数据库分析ST3GAL3基因在不同ESCC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构建野生型及酶活突变型ST3GAL3过表达、ST3GAL3敲低表达及其敲低后回复ST3GAL3表达的稳转细胞;通过细胞增殖、Transwell和细胞铺展实验分别检测相应细胞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上的增殖、迁移和铺展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和凝集素免疫共沉淀(lectin-immunoprecipitation,Lectin-IP)法分别检测ST3GAL3对黏附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以及整合素Integrin α5和β1上α-2,3-唾液酸化的影响。结果:临床ESCC样本中ST3GAL3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 <0.01),且其蛋白也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其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正相关,并且与TNM分期(P=0.004)、肿瘤侵犯程度(P <0.001)以及淋巴结转移(P=0.017)正相关;ST3GAL3通过酶活依赖的方式促进ECM介导的ESCC细胞迁移;ST3GAL3介导细胞在ECM上的铺展,进而影响黏附信号通路;ST3GAL3可以修饰整合素Integrinα5和β1蛋白上α-2,3-唾液酸化。结论:ST3GAL3在临床ESCC组织标本中高表达,并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并与ESCC患者TNM分期、肿瘤侵犯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正相关。ST3GAL3可能通过修饰整合素Integrin α5和β1等黏附蛋白的α-2,3-唾液酸化增强ECM介导的ESCC细胞铺展和黏附信号,进而促进细胞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β-半乳糖苷α-2 3-唾液酸转移酶3 细胞外基质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nt/β-catenin通路探究三氧化二砷联合去甲斑蝥素对Jurkat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14
作者 刘薇婉 任翠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0-647,共8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TO)联合去甲斑蝥素(NCTD)对Jurkat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评估其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潜在治疗机制。方法:使用Jurkat细胞系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不同浓度的ATO(0、2、4、8...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TO)联合去甲斑蝥素(NCTD)对Jurkat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评估其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潜在治疗机制。方法:使用Jurkat细胞系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不同浓度的ATO(0、2、4、8、16μmol/L)和NCTD(0、10、25、50、100μmol/L)处理细胞72h,通过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评估细胞克隆能力,Transwell实验评估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blot检测凋亡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TO和NCTD在单独使用时均能有效抑制Jurkat细胞增殖,联合使用时抑制效果更为显著(P<0.05)。联合用药显著提高了Jurkat细胞的凋亡率(P<0.05)。同时,联合用药显著降低了细胞的增殖活力和克隆形成能力(P<0.05),并抑制了Jurkat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ATO与NCTD联合使用显著上调了促凋亡蛋白Bax和E-cadherin的表达,下调了抗凋亡蛋白Bcl-2、c-myc和CyclinD1的表达(P<0.05)。结论:ATO与NCTD联合使用在抑制Jurkat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方面具有协同效应,这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去甲斑蝥素 JURKAT细胞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调miR-31表达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牙髓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15
作者 张雅琪 米靖 +2 位作者 杨景荣 李欣明 李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2-419,共8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31对牙髓干细胞(DP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数期DPSCs分为对照组(不处理)、NC组(转染随机序列对照物miRNA)、Agomir组(转染miR-31模拟物agomiR-31)和联合组(转染miR-31模拟...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31对牙髓干细胞(DP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数期DPSCs分为对照组(不处理)、NC组(转染随机序列对照物miRNA)、Agomir组(转染miR-31模拟物agomiR-31)和联合组(转染miR-31模拟物agomiR-31m同时加入XAV939)。转染48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DPSCs中miR-31表达水平,MTT法检测各组DPSCs增殖能力,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各组DPSCs中钙质沉积,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法检测各组DPSCs成骨分化程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DPSCs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蛋白(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和NC组DPSCs中miR-31表达水平,24、48和72 h时细胞增殖能力,钙化区面积构成比和ALP活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NC组比较,Agomir组DPSCs中miR-31表达水平,24、48和72h时细胞增殖能力,钙化区面积构成比和ALP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与Agomir组比较,联合组DPSCs中miR-31表达水平,24、48和72h时细胞增殖能力,钙化区面积构成比和ALP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和NC组DPSCs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β-catenin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NC组比较,Agomir组DPSCs中GSK-3β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β-catenin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Agomir组比较,联合组DPSCs中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β-catenin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上调miR-31可促进DPSCs增殖和成骨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31 牙髓干细胞 成骨分化 细胞增殖 Β-连环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M2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苏莉舒 王硕晗 +2 位作者 祁欣瑶 高静 许蓬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6-1020,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因其复杂病理和现有治疗的不足,探寻能直击疾病根源的新靶点迫在眉睫。近年来众多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中的髓系细胞激发受体2(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因其复杂病理和现有治疗的不足,探寻能直击疾病根源的新靶点迫在眉睫。近年来众多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中的髓系细胞激发受体2(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2,TREM2)具有延缓AD病程的功能且其异常在AD的发生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并有望成为治疗AD的靶点。本综述以TREM2为切入点,概述TREM2的生物学特点,重点讨论其在AD三大病理特征中的重要作用及作为AD治疗靶点的潜力。旨在加深对TREM2在AD中作用的了解,以期为后续AD治疗探索新靶点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髓系细胞激发受体2 Β-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味蕾发育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17
作者 郑书豪 李梓瑕 徐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1-418,共8页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哺乳动物调控胚胎发育和组织稳态的重要途径。味蕾作为味觉系统的感受器,产生味觉信号,帮助机体评估食物的毒性和营养成分,对哺乳动物新陈代谢起到重要作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味蕾的发育和损伤修复过...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哺乳动物调控胚胎发育和组织稳态的重要途径。味蕾作为味觉系统的感受器,产生味觉信号,帮助机体评估食物的毒性和营养成分,对哺乳动物新陈代谢起到重要作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味蕾的发育和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并可串话其他信号通路和调控因子,共同参与味蕾和味蕾细胞的稳态维持。本文就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味蕾发育和损伤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味蕾祖细胞和前体细胞的分化方向、与其他信号通路的协同作用以及维持味蕾的稳态,以期深入了解味蕾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分子调控机制,为味蕾损伤修复和味觉障碍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味蕾 味觉细胞 发育 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通过miR-23a-3p/IRF1轴下调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表达促进肝癌免疫逃逸
18
作者 于滢 涂丽 +3 位作者 刘洋 宋雪翼 邵倩倩 唐小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7-1408,共12页
目的 探讨肝癌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调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MHC-I)分子的机制及其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方法 设置对照组、TGF-β处理组及TGF-β联合TGF-βⅠ型受体抑制剂SB-431542干预组,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RT-... 目的 探讨肝癌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调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MHC-I)分子的机制及其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方法 设置对照组、TGF-β处理组及TGF-β联合TGF-βⅠ型受体抑制剂SB-431542干预组,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评估TGF-β对肝癌细胞MHC-I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RNA转染及其干扰技术、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探究TGF-β调控肝癌细胞MHC-I表达水平的分子机制。将各组肝癌细胞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共培养,采用CCK-8、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肿瘤增殖能力;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量化T细胞杀伤效率,并利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分析T细胞活化水平。结果 TGF-β抑制肝癌细胞MHC-I表达(P<0.01),且T细胞活化水平降低,导致共培养体系中肿瘤增殖率上升且死亡率下降;TGF-β通过特异性上调miR-23a-3p(P<0.001,P<0.01),负向调控其靶基因IRF1(P<0.05),进而抑制MHC-I转录(P<0.01);过表达miR-23a-3p可重现IRF1/MHC-I表达抑制效应(P<0.05)。结论 TGF-β通过miR-23a-3p/IRF1信号轴下调MHC-I表达,削弱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揭示了肝癌免疫逃逸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 肿瘤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通过TGF-β/Smad通路抑制LPS诱导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
19
作者 刘宁梅 武桃娟 +4 位作者 陈冬梅 刘婷 马晓娜 马海滨 梁雪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7-193,共7页
目的:探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对脂多糖(LPS)处理后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从新生大鼠脑皮质分离、培养星形胶质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纯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将PMSCs与经LPS处理的P3... 目的:探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对脂多糖(LPS)处理后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从新生大鼠脑皮质分离、培养星形胶质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纯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将PMSCs与经LPS处理的P3代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后,通过real time RT-PCR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精氨酸酶-1(Arg-1)、S100钙结合蛋白A10(S100A10)以及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80%的P3代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经10μg/ml LPS处理后,其GFAP、IL-1β、iNOS、TNF-α及IL-6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抗炎因子Arg-1、S100A10表达水平下降(P<0.05);同时其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I型受体(TβRI)、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βRⅡ)、磷酸化Smad2和磷酸化Smad3(p-Smad2,p-Smad3)表达水平上调(P<0.05)。将PMSCs与经LPS处理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后,星形胶质细胞GFAP、IL-1β、iNOS、TNF-α及IL-6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抗炎因子Arg-1、S100A10表达水平升高(P<0.05);同时其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GF-β1、TβRI、TβRⅡ、p-Smad2和p-Smad3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能够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抑制A1型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脂多糖 神经炎症 TGF-Β/SMAD信号通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脑内IMM-H004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的影响
20
作者 张伟琳 张梓倩 +2 位作者 孙韬 李燕 盛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89-499,共11页
目的 探究脑缺血再灌注(CIR)损伤对大鼠和人脑中IMM-H004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的影响。方法 (1)分别将人脑胶质细胞(HEB)和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分为细胞对照组和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组(氧糖剥夺1 h后再灌注)。MTT法测定细胞... 目的 探究脑缺血再灌注(CIR)损伤对大鼠和人脑中IMM-H004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的影响。方法 (1)分别将人脑胶质细胞(HEB)和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分为细胞对照组和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组(氧糖剥夺1 h后再灌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及其调控因子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mRNA水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IMM-H004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生成IMM-H004G及IMM-H004G水解代谢生成IMM-H004的含量。(2)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IR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大鼠不予处理,CIR模型组大鼠通过四血管结扎法手术构建急性CIR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除不进行四血管闭塞外,其余手术操作与CIR模型组保持一致。LC-MS/MS测定大鼠脑组织中UGT和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侧脑室注射IMM-H004后6、15、30、45和60 min取不同脑区(小脑、脑干、下丘脑、海马、中脑、纹状体、皮质)制匀浆,并通过LC-MS/MS测定IMM-H004和IMM-H004G含量。结果 (1) OGD/R损伤使HEB和SH-SY5Y细胞存活率分别降至细胞对照组的72.30%和53.56%。OGD/R损伤显著降低HEB细胞中UGT1A1、UGT1A7、UGT1A8 mRNA表达,IMM-H004G的生成量降至细胞对照组的50.05%~68.95%,但未影响其水解代谢。SH-SY5Y细胞中未检测到IMM-H004G的生成和水解。(2)与细胞对照组相比,CIR模型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UGT和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未见显著性差异;IMM-H004及IMM-H004G在CIR模型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各脑区中含量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OGD/R损伤降低HEB细胞中UGT介导的IMM-H004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但CIR损伤未显著影响IMM-H004的脑内代谢,提示脑组织中可能具有代偿机制以维持药物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β葡萄糖醛酸苷酶 神经胶质细胞 IMM-H004 IMM-H004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