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NF-α、INF-γ和EPO与肿瘤伴ACD造血功能低下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
作者 孙艳 刘新月 +1 位作者 张纯 刘革修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和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肿瘤伴慢性病贫血(ACD)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肿瘤患者铁代谢参数;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IFN-γ和EPO水平;观察3种细胞因子及患者血清对骨髓红系集...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和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肿瘤伴慢性病贫血(ACD)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肿瘤患者铁代谢参数;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IFN-γ和EPO水平;观察3种细胞因子及患者血清对骨髓红系集落生成单位(CFU-E)生成的影响。结果:肿瘤伴ACD患者血清EPO水平高于正常对照,而低于IDA患者;血清TNF-α、IFN-γ水平显著升高,且与血球压积、血清铁水平负相关;TNF-α、IFN-γ可抑制正常骨髓CFU-E生成,患者血清可抑制自身骨髓CFU-E生成,rhEPO可部分纠正细胞因子对CFU-E的抑制。结论:TNFα-、IFN-γ和EPO与肿瘤伴ACD造血功能低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红细胞生成素 肿瘤 慢性病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熏蒸联合InfIiximab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及与TNF-α基因-23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崔永建 张红霞 +1 位作者 王英 李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443-1446,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Inf Iiximab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并探讨其疗效与TNF-α基因-23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内分泌科诊及住院部就诊的脑中风患者110例,以甲氨蝶呤片基础治疗基础...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Inf Iiximab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并探讨其疗效与TNF-α基因-23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内分泌科诊及住院部就诊的脑中风患者110例,以甲氨蝶呤片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联合Inf Iiximab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前和最后一次治疗后,采用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和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定,作为RA患者疗效的评定标准。采用高通量荧光PCR检测TNF-α基因-23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中药熏蒸联合Inf Iiximab治疗RA,治疗后DAS28评分和HAQ评分均比治疗前低(P〈0.05),说明中药熏蒸联合Inf Iiximab能有效治疗RA。而在TNF-α基因-23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中仅GG基因型治疗后DAS28评分和HA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AA基因型和AG基因型在这两项评分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熏蒸联合Inf Iiximab治疗后临床缓解情况,TNF-α基因-238位点单核苷酸GG型84例,AG型5例,AA型2例,GG型的临床缓解率显著高于AG型(χ^2=26.134,P=0.000〈0.05)和AA型(χ^2=44.872,P=0.000〈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Infliximab能有效治疗RA,且其疗效与TNF-α基因-238位点的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可能相关,其中对GG型治疗效果最佳,而AG型和AA型疗效反应则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蒸 inf Iiximab 类风湿性关节炎 TNF-α基因-23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儿血清瘦素、IL-4及IFN-γ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壮桂 李鸣 +3 位作者 纪经智 陈岩峰 陈奋华 陈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0-240,F0003,共2页
【目的】测量瘦素(1eptin)在哮喘儿童患者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的变化及其与Th1/Th2细胞因子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瘦素对哮喘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7例在我院哮喘门诊就诊,符合入选标准的哮喘儿童患者急性发作期首诊时取静脉血测IL-4... 【目的】测量瘦素(1eptin)在哮喘儿童患者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的变化及其与Th1/Th2细胞因子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瘦素对哮喘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7例在我院哮喘门诊就诊,符合入选标准的哮喘儿童患者急性发作期首诊时取静脉血测IL-4、IFN-γ和1eptin,同时予吸氧、糖皮质激素吸入、支气管舒张剂等对症支持治疗。症状缓解后按GINA方案进行分级治疗,疗程12周;疗程结束后取静脉血测IL-4、IFN-γ和1eptin,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后血清IL-4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同样,治疗后血清leptin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此外,治疗前leptin水平与IL-4/IFN-γ比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直线相关(r=0.749,P=0.05);治疗后leptin水平与IL-4/IFN-γ比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同样直线相关(r=0.745,P=0.013)。【结论】血浆leptin水平和Th1/Th2细胞因子间的存在负相关,和哮喘儿童免疫功能密切相关,leptin可能参与哮喘儿童气道炎症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哮喘 儿童 糖皮质激素 白细胞介素-4 干扰素-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α对体外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分泌IL-10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赵飞 李红文 王诗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0-732,共3页
目的:观察IFN-α对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分泌IL-10的影响并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取银屑病患者的皮损(试验组,n=28)及正常人的健康皮肤(对照组,n=28),进行体外原代细胞培养获得角质形成细胞,然后加入高(100万单位mL-1... 目的:观察IFN-α对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分泌IL-10的影响并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取银屑病患者的皮损(试验组,n=28)及正常人的健康皮肤(对照组,n=28),进行体外原代细胞培养获得角质形成细胞,然后加入高(100万单位mL-1)、低(10万单位mL-1)浓度的IFN-α进行培养,并设空白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IFN-α作用96h后培养液中IL-10水平。结果:试验组中高、低浓度IFN-α作用后角质形成细胞培养液中IL-10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中高、低浓度IFN-α作用后培养液中IL-10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高浓度IFN-α作用后,实验组IL-10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IFN-α可降低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分泌IL-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因子 IL-10 IFN-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干扰素治疗慢丙肝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sIL-2R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缭云 王守义 张玲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2-93,共2页
探讨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变化的作用。用国产α-干扰素治疗18例慢丙肝患者,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检测方法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双... 探讨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变化的作用。用国产α-干扰素治疗18例慢丙肝患者,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检测方法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双抗夹心ELISA法。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随病毒复制指标阴转,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下降,细胞免疫功能改善。免疫反应参与丙型肝炎发病,观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变化,对判断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 T淋巴细胞亚群 SIL-2R α-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6
作者 许蓓 林芝莓 +1 位作者 殷杰 王晨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9期758-759,共2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INFα-2b)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INFα-2b3MIU/d, 肌注, 30d后改隔日肌肉注射, 疗程6个月。并以同期未用干扰素治疗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观察用...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INFα-2b)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INFα-2b3MIU/d, 肌注, 30d后改隔日肌肉注射, 疗程6个月。并以同期未用干扰素治疗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观察用药3个月, 6个月后血清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和治疗反应率。结果 INFα-2b治疗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 ALT复常率分别为52 0%和60 .4%; HBeAg阴转率分别为47. 9%、66. 6%; 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3. 7%和58. 3%, 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INFα-2b治疗后完全反应率为45. 8%, 部分反应率为33 .3%,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轻, 安全性良好。结论 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明显, 安全、使用方便,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2B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infα-2b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ALT复常率 DNA阴转率 重组人干扰素Α HBeAg 干扰素治疗 反应率 临床疗效 肌肉注射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 HBV 后血清 治疗组 显著性 组间差 治疗后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昔洛韦合用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
7
作者 黄加权 田德英 +1 位作者 黄元成 陈焰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2期99-100,共2页
目的 :比较单用泛昔洛韦和泛昔洛韦联用α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随机分两组各 3 0例。对照组单用泛昔洛韦 50 0mg ,po ,tid ,疗程 4个月 ;治疗组在口服泛昔洛韦基础上加用α 干扰素 3 0 0万U... 目的 :比较单用泛昔洛韦和泛昔洛韦联用α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随机分两组各 3 0例。对照组单用泛昔洛韦 50 0mg ,po ,tid ,疗程 4个月 ;治疗组在口服泛昔洛韦基础上加用α 干扰素 3 0 0万U ,im ,qod ,疗程 6个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肝功能恢复和HBV DNA阴转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而对照组HBeAg阴转率 53 .3 % ,与治疗组 70 .0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两组病例均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泛昔洛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好 ,副作用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昔洛韦 α-干扰素 乙型肝炎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唑卡因麻醉对鲢肝肾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酶活及部分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罗相忠 梁宏伟 +4 位作者 李晓晖 周同 张春燕 邹桂伟 崔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4,共8页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中国特有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产量位居淡水鱼类第二位;但鲢喜跳跃,应激反应强烈,操作与运输较为不便。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苯唑卡因对鲢麻醉的合适浓度;并在合适浓度下探索鲢肝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中国特有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产量位居淡水鱼类第二位;但鲢喜跳跃,应激反应强烈,操作与运输较为不便。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苯唑卡因对鲢麻醉的合适浓度;并在合适浓度下探索鲢肝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酶活及部分免疫基因表达特征的影响。实验方法是将鲢放入不同浓度的苯唑卡因溶液中麻醉,确定合适的麻醉浓度,并测定此浓度下鲢肝脏和肾脏中总SOD和CAT活力的变化,以及IL-10、TNF-α、INF-γ、IgM等免疫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苯唑卡因麻醉鲢的合适浓度为28 mg/L。与对照组相比,鲢肝脏中的IL-10基因表达量在麻醉12 h和复苏6 h实验组中显著上升;TNF-α基因表达量在复苏1 h实验组中显著上升;INF-γ基因表达量分别在鲢麻醉6、9、24 h及复苏3 h和6 h实验组中显著变化;IgM基因表达量分别在鲢麻醉9、12、18、24 h及复苏6 h实验组中显著上升。鲢肾脏中的IL-10、TNF-α和INF-γ基因表达量在鲢麻醉组和复苏组中均显著下降;IgM基因表达量在鲢复苏3 h实验组中显著上升。鲢肝脏和肾脏中的T-SOD活力及CAT活力在麻醉组和复苏组中均有显著变化。在鲢肝脏和肾脏中,T-SOD活力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鲢肝脏中CAT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鲢肾脏中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表明苯唑卡因对鲢不同组织酶活反应的特异性。本项研究为鲢麻醉运输、麻醉时鲢肝肾组织抗氧化酶酶活及部分免疫基因表达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苯唑卡因 酶活 IL-10 TNF-α inf-Γ I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对造血干(祖)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童秀珍 李娟 +4 位作者 邹外一 彭爱华 张祥忠 叶玉津 温春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对造血干(祖)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半固体集落培养法观察28例活动期SLE骨髓基质细胞生长及其上清液对正常细胞、自身骨髓干/祖细胞的抑制作用;检测SLE其骨髓基质细胞上...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对造血干(祖)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半固体集落培养法观察28例活动期SLE骨髓基质细胞生长及其上清液对正常细胞、自身骨髓干/祖细胞的抑制作用;检测SLE其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中TNF-α、IFN-γ的水平;RT-PCR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IFN-γmR-NA的表达。【结果】①29%活动期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的集落数较正常人明显减少(P<0.05)。②体积分数为15%的活动期SLE骨髓基质上清液对正常人骨髓、自身SLE造血干/祖细胞混合集落(CFU-Mix)的形成较对照组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③活动期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的上清液TNF-α、IFN-γ的水平高于稳定期SLE组、正常对照组(P<0.05)。④70%活动期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有IFN-γmRNA的表达,而正常对照则未见有IFN-γmRNA的表达。【结论】活动期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对正常、自身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有抑制作用,这与其基质细胞存在高表达TNF-α、IFN-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骨髓基质细胞 造血干细胞 造血祖细胞 细胞因子 细胞增殖 造血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灵芝浸膏GLE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群豪 於东晖 林志彬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10-214,共5页
探讨灵芝浸膏 (GanodermalucidumExtract,GLE)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与体内外抑瘤实验相结合方法。MTT法测肿瘤细胞增殖程度 ,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凋亡 ,同时采用生物法测TNF α,ELISA测定IFN γ ,并用RT PCR方法检测... 探讨灵芝浸膏 (GanodermalucidumExtract,GLE)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与体内外抑瘤实验相结合方法。MTT法测肿瘤细胞增殖程度 ,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凋亡 ,同时采用生物法测TNF α,ELISA测定IFN γ ,并用RT PCR方法检测mRNA表达。结果 :(1)GLE(5、10、2 0 g·kg-1)灌胃显著抑制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的生长 ;(2 )GLE直接加入S180细胞体外培养不能抑制其生长 ,亦无诱导其凋亡的作用 ;(3)GLE血清显著抑制S180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GLE血清中TNF α、INF γ水平显著升高 ,而且GLE显著促进其mRNA的表达。结论 :GLE无直接的抗肿瘤作用 ,其抗肿瘤作用是通过促进TNF α和INF γmRNA表达及其生成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药理学 灵芝浸膏 细胞凋亡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解毒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 :观察乙肝解毒胶囊 (黄柏、草河车、黄芩、大黄 ,等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 :乙肝解毒胶囊 ,4粒 ,口服 ,每日 3次 ,疗程 6个月。并与一般的保肝综合治疗组 ,拉米夫定组 ,干扰素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乙肝解毒胶囊使ALT复... 目的 :观察乙肝解毒胶囊 (黄柏、草河车、黄芩、大黄 ,等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 :乙肝解毒胶囊 ,4粒 ,口服 ,每日 3次 ,疗程 6个月。并与一般的保肝综合治疗组 ,拉米夫定组 ,干扰素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乙肝解毒胶囊使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 5 5 .5 6 %、11.11%、4 4 .4 4 %。HBV DNA阴转率较综合治疗组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比拉米夫定组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和干扰素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乙肝解毒胶囊能改善肝功能 ,对HBV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解毒胶囊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α-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抗人鼻咽癌细胞的活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玮 周水淼 +2 位作者 李兆基 杨如俊 何晓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研究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NrhTNF-α)对鼻咽癌细胞株(CNE-2)的细胞致死性和联合用药的协同作用。方法:用细胞毒分析法观察了NrhTNF-α、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对CNE-2生长的... 目的:研究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NrhTNF-α)对鼻咽癌细胞株(CNE-2)的细胞致死性和联合用药的协同作用。方法:用细胞毒分析法观察了NrhTNF-α、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对CNE-2生长的影响,并对不同联合用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NrhTNF-α对CNE-2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强于rhTNF-α,同一浓度的杀伤作用强2~3倍。细胞杀伤效应为剂量依赖型,NrhTNF-α与重组人干扰素γ(rhIFN-γ)联合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再与顺铂(DDP)联合应用则协同作用更强。结论:NrhTNF-α对CNE-2细胞有很强的细胞杀伤性,rhIFN-γ和DDP可明显增强NrhTNF-α的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的重组枯草芽胞杆菌对母猪乳源性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朋 徐宏军 +3 位作者 王麒文 王永恒 董婷婷 杨倩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8-1123,共6页
[目的]通过给母猪口服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蛋白的重组枯草芽胞杆菌以评估其产生的乳源性免疫力,从而为仔猪提供相应的保护。[方法]分别给母猪口服2 mL重组枯草芽胞杆菌(1×10^9 CFU·mL^-1)和肌肉注射2 mL灭活PEDV疫苗(... [目的]通过给母猪口服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蛋白的重组枯草芽胞杆菌以评估其产生的乳源性免疫力,从而为仔猪提供相应的保护。[方法]分别给母猪口服2 mL重组枯草芽胞杆菌(1×10^9 CFU·mL^-1)和肌肉注射2 mL灭活PEDV疫苗(1×10^7 TCID50·mL^-1),产后1 d收集相应的样品。首先检测了乳汁中特异性SIgA及乳汁细胞中特异性IgA,然后对口腔和鼻腔分泌物中特异性SIgA和细胞因子(INF-γ和TGF-α)的水平进行了检测;最后评估乳汁中的中和抗体滴度。[结果]口服重组枯草芽胞杆菌后乳汁中SIgA及其乳汁细胞中IgA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提高(P<0.05,P<0.01),同时乳汁及其乳汁细胞中INF-γ和TGF-α的水平也显著提高(P<0.05,P<0.01);鼻腔和口腔分泌物中特异性SIgA显著增加(P<0.05,P<0.01);口服重组枯草芽胞杆菌的母猪乳汁中和抗体滴度为1∶128,而肌注组母猪为1∶64。[结论]口服表达PEDV S蛋白的重组枯草芽胞杆菌可提高母猪乳汁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为预防新生仔猪PED的发生提供充足的乳源性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S蛋白 重组枯草芽胞杆菌 乳源性免疫力 特异性SIgA 中和抗体 inf-γ TG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中药颗粒剂对正常小鼠免疫细胞因子调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志惠 兰新财 +3 位作者 欧彬 赵丽丽 麻军法 卢骏 《中国兽药杂志》 2019年第7期56-60,共5页
为评价芪贞增免颗粒和人参茎叶总皂苷颗粒两种中药颗粒剂对正常小鼠相关免疫细胞因子的作用,采用ICR小鼠为试验动物,将芪贞增免颗粒和人参茎叶总皂苷颗粒通过口服给药,观察其对小鼠的临床表现、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对其血清IL-2、IL-4、T... 为评价芪贞增免颗粒和人参茎叶总皂苷颗粒两种中药颗粒剂对正常小鼠相关免疫细胞因子的作用,采用ICR小鼠为试验动物,将芪贞增免颗粒和人参茎叶总皂苷颗粒通过口服给药,观察其对小鼠的临床表现、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对其血清IL-2、IL-4、TNF-α及INF-γ细胞因子含量的检测,结果显示,两种中药颗粒剂均能够显著提高小鼠血清IL-2、IL-4、IFN-γ和TNF-α的分泌,对雌性小鼠的作用尤为显著。表明该两种中药颗粒剂具有显著提高小鼠相关免疫细胞因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贞增免颗粒 人参茎叶总皂苷颗粒 小鼠 IL-2 IL-4 TNF-α inf-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