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稻曲病菌G蛋白β亚基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连盟 王玲 +2 位作者 黄雯雯 刘恩勇 黄世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3-359,共7页
水稻稻曲病是由稻绿核真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水稻后期穂部病害。G蛋白可能参与了稻曲病菌的致病过程。为了研究G蛋白在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分离并分析了稻曲菌的G蛋白β亚基编码基因。根据丝状真菌G... 水稻稻曲病是由稻绿核真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水稻后期穂部病害。G蛋白可能参与了稻曲病菌的致病过程。为了研究G蛋白在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分离并分析了稻曲菌的G蛋白β亚基编码基因。根据丝状真菌G蛋白β亚基编码基因的同源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同源克隆和热不对称交错PCR的方法,分离得到了稻曲菌的G蛋白β亚基全编码基因序列。该序列的长度为2037bp,包含4个内含子,5个外显子和1个编码359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根据克隆到的UvGβ1设计引物,通过RT-PCR克隆到包含整个开放阅读框的cDNA序列。该基因的DNA序列和cDNA序列在GenBank中注册的登记号分别为GU014921和GU065745。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片段与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的G蛋白β亚基基因亲缘关系最近。将该基因的整个开放阅读框连接于pET-30a构建原核表达载体,通过诱导获得了重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稻曲病菌 异三聚体g蛋白 g蛋白β亚基基因 热不对称交错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与G蛋白beta3亚基基因C825T多态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联合作用(英文) 被引量:6
2
作者 黄文涛 于鸿江 +4 位作者 鲁向锋 赵维燕 王月兰 顾东风 陈润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1-478,共8页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疾病,被认为是多个变异了的基因遗传交互以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证据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和G蛋白beta3亚基基因各自都是重要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基因,并且可能存在共同的通路来导致高血压疾...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疾病,被认为是多个变异了的基因遗传交互以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证据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和G蛋白beta3亚基基因各自都是重要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基因,并且可能存在共同的通路来导致高血压疾病的发展.为了探索这两个基因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是否对高血压有影响,挑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与G蛋白beta3亚基基因C825T多态,在一个包含502个高血压病例和490个健康对照的样本中做了关联研究.连锁不平衡分析揭示,仅仅在男性中有显著性的非随机性分布,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与G蛋白beta3亚基基因倾向在男性中造成高血压.调整了的单位点的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展示,在男性显性模型中DD/ID对Ⅱ的比值比达到显著性水平(OR1.57;95%CI,1.09~2.27;P=0.016).在对性别进行分层后的联合分析中,在男性中经过调整后的比值比具有弱显著性水平: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的DD基因型中,TT对CC的比值比是0.11;95%CI,0.01~0.99;P=0.049;在G蛋白beta3亚基基因的CC+CT基因型中,DD/ID对Ⅱ的比值比是1.52;95%CI,1.01~2.29;P=0.047.结果暗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或附近的某个基因是具有男性性别倾向的高血压易感侯选基因,同时,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基因的D等位基因和G蛋白beta3亚基基因的825C等位基因之间,可能存在具有上位效应的基因-基因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g蛋白beta3亚基 相互作用 联合效应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对氨氯地平降压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东宝 华琦 +2 位作者 皮林 许骥 刘荣坤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与氨氯地平降压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检测147例健康人和3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多态性,其中48例高血压患者口服氨氯地... 目的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与氨氯地平降压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检测147例健康人和3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多态性,其中48例高血压患者口服氨氯地平4周。结果1)高血压组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多态性中基因型频率(CC 28.7%、CT52.0%、TT 19.3%)、等位基因频率(C 54.7%、T 45.3%)与正常对照组基因型频率(CC 27.2%、CT 46.9%、TT 25.9%)、等位基因频率(C 50.7%、T 4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CC基因型的收缩压降低值〔(4.93±2.26)kPa(37.00±16.97)mmHg〕明显高于CT+TT基因型〔(2.99±1.41)kPa(22.40±10.60)mmHg〕(P<0.05)。结论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与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相关,而与原发性高血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Β3亚单位 基因多态性 疗效 高血压 氨氯地平 C825T 降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多态性与奥氮平所致体重增加的相关性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文跃 祁小飞 +6 位作者 鲍晨曦 易正辉 朱强 杨忠 魏英 马俊峰 陆忠桃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54-459,共6页
目的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G-proteinβ3 subunit,GNB3)基因C825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奥氮平治疗过程中体重增加的关系。方法对90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予奥氮平治疗12周,监测治疗前后的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目的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G-proteinβ3 subunit,GNB3)基因C825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奥氮平治疗过程中体重增加的关系。方法对90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予奥氮平治疗12周,监测治疗前后的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变化,并检测患者GNB3基因C825T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与体重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患者体重、BMI增加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T基因型者治疗后的增重率(weight gain rate,WGR)及BMI增加较CC基因型者更明显(均P<0.01),携T等位基因(TT型+CT型)者治疗后的WGR及BMI增加较非携T等位基因(CC型)者更明显(均P<0.01)。治疗后WGR≥7%者GNB3基因C825T基因型分布(CC型15.69%,CT型54.90%,TT型29.41%)与WGR<7%者(CC型38.46%,CT型43.59%,TT型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GR≥7%者T等位基因频率(63.33%)高于WGR<7%者(39.74%)(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显示TT基因型(以CC型为参照)影响奥氮平治疗后的体重变化(β=1.83,标准化β=0.29,P<0.01)。结论 GNB3基因C825T多态性与奥氮平所致的体重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奥氮平 体重增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G蛋白γ1亚基(BmGγ1)的克隆及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融合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4
5
作者 章玉萍 蒋剑豪 +3 位作者 赵云坡 樊美珍 黄勇平 苗雪霞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7-633,共7页
异三元G蛋白是真核细胞感知外界信号后将信号传递到胞内的重要分子,参与生物体广泛的信号转导。为了研究家蚕体内G蛋白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了家蚕G蛋白γ1亚基(Gγ1)的序列,设计引物验证预测序列后,克隆了家... 异三元G蛋白是真核细胞感知外界信号后将信号传递到胞内的重要分子,参与生物体广泛的信号转导。为了研究家蚕体内G蛋白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了家蚕G蛋白γ1亚基(Gγ1)的序列,设计引物验证预测序列后,克隆了家蚕Gγ1的序列,再通过酶切克隆至表达载体pET-41b(+)后,导入E.coliBL21宿主菌中,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重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融合蛋白,并亲和层析纯化表达产物。家蚕Gγ1重组GST融合蛋白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分析,在分子质量约36 kD处出现特异性蛋白条带,重组蛋白经GST亲和层析柱纯化后,得到了高纯度的融合蛋白,说明已经成功克隆到家蚕Gγ1基因,并在E.coliBL21中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 γ1-亚基 家蚕 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立枯丝核菌G蛋白β亚基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肖勇 李双成 +6 位作者 初明光 周鹏 关鹏 柳莉 王玲霞 郑爱萍 李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1-544,共4页
根据Thanatephorus cucumeris G蛋白β亚基序列(AY884129)设计引物,对水稻立枯丝核菌AG-1IA的G蛋白β亚基基因进行了克隆。PCR结果得到1条约为1.9kb的扩增片段,包含1个约1.7kb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366个氨基酸。同源性检索发现该序列... 根据Thanatephorus cucumeris G蛋白β亚基序列(AY884129)设计引物,对水稻立枯丝核菌AG-1IA的G蛋白β亚基基因进行了克隆。PCR结果得到1条约为1.9kb的扩增片段,包含1个约1.7kb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366个氨基酸。同源性检索发现该序列与大量G蛋白β亚基基因明显同源,一致性介于57.34%~88.14%。根据其推导cDNA序列设计引物进行RT-PCR分析,发现该基因在对数生长期表达量最高,提示水稻立枯丝核菌AG-1IAG蛋白β亚基基因可能具有时空表达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立枯丝核菌 g蛋白β亚基基因 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菌fga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羊玉花 杨腊英 +2 位作者 杨歆璇 李松伟 黄俊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12期1808-1812,共5页
为了解fga1基因在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侵染香蕉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生理小种1号和生理小种4号之间的致病力差异的关系,采用PCR和RT-PCR方法扩增了2个生理小种的fga1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及相似序列搜索和比... 为了解fga1基因在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侵染香蕉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生理小种1号和生理小种4号之间的致病力差异的关系,采用PCR和RT-PCR方法扩增了2个生理小种的fga1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及相似序列搜索和比对,还对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了氨基酸序列比对和功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个生理小种fga1基因开放阅读框均为1062bp,编码353个氨基酸,基因同源性为99.5%,氨基酸序列相同。推测fga1基因可能与香蕉枯萎病菌自身繁殖和附着胞的形成有关。从fga1基因序列及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看,2个生理小种致病力的差异与fga1基因并无明显对应关系,这为进一步研究fga1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 生理小种 fga1 致病性 g蛋白α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矮化突变体G蛋白α亚基基因的结构和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费小雯 邓晓东 +2 位作者 王永胜 刘良式 徐增富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0-74,共5页
利用γ-Co60辐射诱发水稻特光矮-2(Oryza sativa L.cv.TGA-2)产生变异,获得一种稳定遗传的新型水稻矮化突变体dwarf69。dwarf69和TGA-2及其杂交后代F1、F2、F3成熟期的株高数据表明矮化表型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dwar... 利用γ-Co60辐射诱发水稻特光矮-2(Oryza sativa L.cv.TGA-2)产生变异,获得一种稳定遗传的新型水稻矮化突变体dwarf69。dwarf69和TGA-2及其杂交后代F1、F2、F3成熟期的株高数据表明矮化表型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dwarf69和TGA-2的G蛋白α亚基基因(Rice G protein alpha-subunit,RGA)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只有一个核苷酸的差异,但RGA在野生型TGA-2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在突变体dwarf69中的表达量。对矮化突变体dwarf69和野生型TGA-2的RGA基因5'上游区的序列分析表明,dwarf69 RGA 5'上游区比TGA-2RGA 5'上游区多出1 076 bp。首次报道水稻矮化突变体中的RGA 5'上游区序列与其野生种的RGA 5'上游区序列存在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化突变体 g蛋白α亚基 5’上游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B3基因C825T位多态性与肥胖相关性 被引量:4
9
作者 楼晓明 朱心强 +1 位作者 秦建芬 丁刚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95-898,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G蛋白β3亚单位(GNB3)825位基因单个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方法,分析GNB3825位基因SNP与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快速检测国内21个省共420个样品的GNB3825位基因SNP,得出该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并与...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G蛋白β3亚单位(GNB3)825位基因单个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方法,分析GNB3825位基因SNP与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快速检测国内21个省共420个样品的GNB3825位基因SNP,得出该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并与基因测序法比较检测准确性。207位体检人群分别检测GNB3825位基因SNP、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和脂肪含量指标,分析GNB3825位基因SNP与肥胖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结果显示,国内825T和825C单倍体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6.90%和53.10%。基因型825TT、825TC和825CC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2.38%、51.42%和28.10%,未发现其他基因型,其检测结果与基因测序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基因型825TT组BMI和脂肪含量显著高于825TC组和825CC组;基因型825TT组体质量指标显著高于825CC组,但与825TC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成功建立快速检测GNB3825位基因SNP的方法;GNB3825位基因型TT可能与肥胖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Β3亚单位 单个核苷酸多态性 聚合酶链式反应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立枯丝核菌G蛋白β亚基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炳田 曲广林 +2 位作者 黄文娟 林瑜凡 李仕贵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0-374,共5页
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hn,有性世代: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引起的大豆纹枯病(soybean sharp eyespot)是一种重要病害。G蛋白β亚基(guanine nucleotide binding protein beta-subunit)作为重要的信号传导因... 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hn,有性世代: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引起的大豆纹枯病(soybean sharp eyespot)是一种重要病害。G蛋白β亚基(guanine nucleotide binding protein beta-subunit)作为重要的信号传导因子,在植物病原菌致病分子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G蛋白β亚基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根据同源物种G蛋白β亚基相关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和RT-PCR技术克隆了大豆立枯丝核菌G蛋白β亚基的基因序列和开放阅读框(G-protein beta-subunit of soybean Rhizoctonia solani,简写为gbsrs1,GenBank登录号为EU663628)。该片段全长1864bp,含有4个内含子和5个外显子;开放阅读框(ORF)长1047bp,编码348氨基酸残基,与多种真菌G蛋白β亚基的氨基酸序列相似程度较高,达79.72%~99.43%;该蛋白质具有2个α-螺旋和7个β-折叠的二级结构,形成无规则卷曲连接的桶形三级结构。将gbsrs1的ORF连接于原核融合表达载体pGEX-4T-2中,经IPTG诱导,获得了相应蛋白的表达。gbsrs1的克隆和特性研究为了解大豆立枯丝核菌的致病机理、有效防治纹枯病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立枯丝核菌 致病性 g蛋白β亚基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Glycine max)GmDREB5互作蛋白GmGβ1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月华 陈明 +5 位作者 李连城 徐兆师 刘阳娜 曲延英 曹新有 马有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88-1695,共8页
从大豆(Glycinemax)中克隆了一个与抗逆相关的DREB(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基因GmDREB5。功能分析证明,GmDREB5基因能够显著提高烟草的抗旱性和耐盐性。为了筛选GmDREB5的互作蛋白,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Gm... 从大豆(Glycinemax)中克隆了一个与抗逆相关的DREB(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基因GmDREB5。功能分析证明,GmDREB5基因能够显著提高烟草的抗旱性和耐盐性。为了筛选GmDREB5的互作蛋白,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GmDREB5蛋白73~226位氨基酸区段为诱饵筛选干旱处理的大豆cDNA文库,发现一个互作蛋白含有保守的WD40结构域,与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和水稻(Oryza sativa)的G蛋白β亚基分别具有61%和52%的同源性,说明蛋白可能是一类新的大豆G蛋白β亚基,将其定名为GmGβ1。将GmDREB5与GmGβ1共转化酵母菌株AH109,转化的酵母能够在四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SD/trp^-leu^-his^-ade^-)正常生长,而对照不能生长;同时,共转化的酵母能够激活LacZ报告基因的表达,证明GmGβ1与GmDREB5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表达特性分析表明,GmGβ1基因受干旱、低温、高盐等胁迫和激素ABA处理的诱导而表达,证明GmGβ1不仅参与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同时参与对GmDREB5蛋白水平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DREB基因 酵母双杂交系统 互作蛋白 g蛋白β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发冠心病患者的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晓宁 黄晓红 +3 位作者 宋燕 陈纪林 杨跃进 惠汝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45-348,共4页
目的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GNB3)基因C825T多态性在早发冠心病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特点,分析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内切酶的方法检测了3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早发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男性275例,年龄<55... 目的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GNB3)基因C825T多态性在早发冠心病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特点,分析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内切酶的方法检测了3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早发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男性275例,年龄<55岁;女性67例,年龄<65岁)及13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对照组)的GNB3基因C825T多态性。结果GNB3基因C825T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冠心病组T等位基因和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C等位基因和CT、CC基因型频率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后,825T等位基因携带者和具有825TT基因型者早发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度增加(825T等位基因携带相对危险度=18,95%可信区间为1117~3040,P=0017;825TT基因型相对危险度=24,95%可信区间为1312~4254,P=0004),C等位基因和CC、CT基因型频率与早发冠心病的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NB3基因C825T多态性的825T等位基因和TT基因型可能是冠心病早期发病的遗传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g蛋白Β3亚单位 基因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G蛋白α亚基基因BmGα73B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章玉萍 蒋剑豪 +3 位作者 张建设 王健 樊美珍 苗雪霞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85-791,共7页
异三元G蛋白是真核细胞感知外界信号后将信号传递到胞内的重要分子,在生物中参与了广泛的信号转导途径,如光、神经递质和激素等。为了研究G蛋白在家蚕Bombyxmori中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理,我们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已有的家蚕基因组数... 异三元G蛋白是真核细胞感知外界信号后将信号传递到胞内的重要分子,在生物中参与了广泛的信号转导途径,如光、神经递质和激素等。为了研究G蛋白在家蚕Bombyxmori中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理,我们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已有的家蚕基因组数据库中找到了一段与G蛋白alpha亚基(Gα)同源性很高的序列。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运用PCR和RACE技术,成功地克隆了一个家蚕Gα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全长1509bp(GenBank登录号:EU914850),开放阅读框(ORF)为1158bp,编码385个氨基酸。Blast和DNAstar等软件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编码的蛋白质与其他物种已知的Gα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将它命名为BmGα73B。RT-PCR扩增检测该基因在家蚕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表达活性,结果表明它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家蚕各组织器官中都有表达。从组织水平上看,BmGα73B在中肠中表达量最高,在马氏管、头部和神经索等组织中也有适量表达。在家蚕的不同发育时期中,转录水平峰值出现在幼虫期,在蛹早期也有适量的表达,而在预蛹期、蛹后期和成虫期几乎没有表达。结果说明BmGα73B可能参与了家蚕生长前期的中肠发育过程,为进一步研究G蛋白在家蚕发育过程的作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 α-亚基 家蚕 克隆 表达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β_3亚单位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及降压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东宝 华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9期692-695,共4页
G蛋白参与多种细胞信息传递 ,引发多种生物学效应。G蛋白 β3 亚单位基因 (GNB3)多态性与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密切相关 ,而且可能与降压疗效的个体差异存在联系。
关键词 g蛋白Β3亚单位 基因多态性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乐定对严重烫伤大鼠心肌Gi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斌 李晓辉 李淑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07-709,共3页
目的 探讨可乐定对严重体表烫伤大鼠心肌抑制性G蛋白α亚基 (Giα)表达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建立大鼠背部 3 0 %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 ,分别采用间接酶法、Westernblot测定了烫伤大鼠早期心肌AC活性、Giα水平。结果 可乐定 0 3... 目的 探讨可乐定对严重体表烫伤大鼠心肌抑制性G蛋白α亚基 (Giα)表达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建立大鼠背部 3 0 %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 ,分别采用间接酶法、Westernblot测定了烫伤大鼠早期心肌AC活性、Giα水平。结果 可乐定 0 3、1、3mg kg ,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烫伤后心肌Giα的增加。可乐定 0 .3~ 3mg kg还可显著升高烫伤后心肌AC基础活性 ,而 1~ 3mg kg可明显升高心肌Gpp (NH)p刺激活性 ,0 .3mg kg对心肌Gpp (NH)p刺激活性无明显影响 ;I1咪唑啉受体阻断剂efaroxan( 5、10mg kg)可部分逆转可乐定抑制烫伤大鼠心肌Giα升高的作用。结论 可乐定可抑制烫伤后心肌Giα的升高 ,其机制可能与可乐定激动I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乐定 烧伤 g蛋白α亚基 腺苷酸环化酶 I1 咪唑啉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夜蛾G蛋白αq亚基(HassGαq)的抗血清制备及在触角中的免疫定位 被引量:1
16
作者 乔奇 李海超 +2 位作者 原国辉 郭线茹 罗梅浩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04-1308,共5页
为了明确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 G蛋白αq亚基(HassGαq)在雄性触角中的定位,进而探索该亚基在烟夜蛾嗅觉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作用,本实验首先以原核表达的HassGαq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了抗血清。SDS-PAGE分离雄性烟夜蛾... 为了明确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 G蛋白αq亚基(HassGαq)在雄性触角中的定位,进而探索该亚基在烟夜蛾嗅觉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作用,本实验首先以原核表达的HassGαq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了抗血清。SDS-PAGE分离雄性烟夜蛾触角匀浆上清液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抗血清可识别HassGαq蛋白,同时也与非目的蛋白发生反应,说明在雄性烟夜蛾触角中HassGαq基因可能有多个转录本,或者可能有多种G蛋白α亚基表达。此外,商品化的anti-Gq/11α抗血清可特异地识别HassGαq蛋白。因此,利用anti-Gq/11α抗血清和免疫组化方法对HassGαq蛋白在雄性烟夜蛾触角中进行定位,结果显示HassGαq在雄性烟夜蛾触角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的基部以及感器腔中皆有表达。据此推测HassGαq可能参与烟夜蛾的嗅觉信号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夜蛾 g蛋白αq亚基 抗血清 免疫定位 嗅觉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G蛋白α亚基基因BmGα12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与融合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章玉萍 蒋剑豪 +6 位作者 赵云坡 汤强 代君君 王储炎 吴传华 范涛 苗雪霞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2-319,共8页
异三聚体G蛋白是真核细胞感知外界信号后将信号传递到细胞内的重要分子,参与生物体内广泛的信号转导途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RT-PCR、RACE技术克隆了家蚕G蛋白α亚基基因BmGα12的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374 bp,开放阅读框(ORF)1 1... 异三聚体G蛋白是真核细胞感知外界信号后将信号传递到细胞内的重要分子,参与生物体内广泛的信号转导途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RT-PCR、RACE技术克隆了家蚕G蛋白α亚基基因BmGα12的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374 bp,开放阅读框(ORF)1 128 bp,编码375个氨基酸。将构建的表达载体pET-41b(+)-Gα12转化E.coli BL21宿主菌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BmGα12可在E.coli BL21中高效表达,GST-BmGα12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其分子质量约71 kD。系统进化分析显示BmGα12与大鼠和人Gα12/Gα13的亲缘关系较近,初步推测BmGα12介导的信号传导同样在细胞生长、胚胎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g蛋白α亚基 基因克隆 序列特征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β亚单位C825T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窦贵旺 綦岩 吴志红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8-20,26,共4页
分析大规模日本人群的G蛋白β亚单位基因(GNB3,C825T-Gprotein β3 subunit C825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关系。采集日本同一个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共4,830例,其中高血压组(HT:2,09... 分析大规模日本人群的G蛋白β亚单位基因(GNB3,C825T-Gprotein β3 subunit C825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关系。采集日本同一个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共4,830例,其中高血压组(HT:2,092例),正常血压组(NT:2,738例)。对体检对象做:体重指数(BMI)、吸烟,饮酒等环境因素和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液生化指标的测量。并用Taqman—PCR化学分析方法对GNB3基因的C825T多态性进行分型检测。GNB3基因的C825T多态性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规律。在HT与NT之间,CC、CT、TT遗传表型的频率为NT:24.8%,47.8%和27.4%;HT:22.9%,51.7%和25.4%。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NT:48.72%及HT:48.78%;C825T基因型在HT及NT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基因型频率CC/CT+TT:P=0.027;OR:1.169;CI95%:1.019~1.341;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C,T:P=0.001;OR:1.154;CI95%:1.064—1.252。CT+TT基因型携带者发生EH病的危险性为CC基因型携带者的1.169倍(OR)。GNB3基因的C825T的T等位基因EH发病危险是C的1.154倍。GNB3的C825T基因多态性可能是日本人群EH的一个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g蛋白β亚单位3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A15对重型哮喘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丹 范宇杭 +3 位作者 李耕旭 陈新春 孙国华 李世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8-762,共5页
目的 研究GNA15在重型哮喘(severe asthma,SA)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数据集GSE27011下载于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的基因表达数据库(GEO),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关键基因GNA15。收集儿童的病例资料和血液样本,检测外周血... 目的 研究GNA15在重型哮喘(severe asthma,SA)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数据集GSE27011下载于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的基因表达数据库(GEO),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关键基因GNA15。收集儿童的病例资料和血液样本,检测外周血GNA15、炎症因子IL-4和IL-17的表达水平和呼吸功能指标,进行重型哮喘患儿预后评估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液GNA15预测重型哮喘患儿不良预后的效能。结果 GNA15在对照组、轻度哮喘组和重型哮喘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逐渐升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NA15是重型哮喘组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OR=5.117);GNA15重型哮喘不良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AUC=0.820,灵敏度为0.733,特异性为0.879,准确度为0.820)。结论 GNA15在重型哮喘患儿外周血中高表达且可预测重型哮喘患儿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哮喘 重型哮喘 gα蛋白15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与叶锈菌互作体系中G蛋白α、β亚基的表达及其与抗病蛋白和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静静 李亚宁 +1 位作者 李星 刘大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028-2034,共7页
为了从基因表达水平和抗病生理水平上了解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G蛋白的α、β亚基的作用,进一步揭示小麦的抗叶锈病分子机制和信号转导途径,以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TcLr1和叶锈菌05-22-64/05-8-63①为材料,构建了小麦与叶锈菌互作... 为了从基因表达水平和抗病生理水平上了解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G蛋白的α、β亚基的作用,进一步揭示小麦的抗叶锈病分子机制和信号转导途径,以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TcLr1和叶锈菌05-22-64/05-8-63①为材料,构建了小麦与叶锈菌互作的亲和与非亲和组合,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小麦G蛋白α、β亚基的基因表达量进行了检测。另外,以清水为对照,检测亲和与非亲和互作组合中,以及G蛋白抑制剂百日咳毒素PTX处理后再接种无毒性菌株的处理中,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以及活性氧产生速率的变化。结果发现,G蛋白的α亚基和β亚基都参与了小麦抗叶锈病的反应,并且可能在信号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无毒性叶锈菌可诱导G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升高,而毒性叶锈菌会抑制G蛋白基因的表达。G蛋白α、β亚基在抗病反应信号传递过程中先后次序不同,β亚基基因的表达先于α亚基基因且表达量高于α亚基基因。另外,G蛋白可能通过诱导防卫酶和活性氧产生的增加来提高小麦对叶锈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锈病 异三聚体g蛋白α亚基和β亚基 实时定量PCR 几丁质酶 葡聚糖酶 活性氧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