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rared spectroscopic analysis of O-H bond dynamics in one-dimensional confined water and bulk water
1
作者 ZHANG Lei WANG Tian-Qi FAN Yan-Ping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5,共8页
In sub nanometer carbon nanotubes,water exhibits uniqu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and in the high-frequency region of the infrared spectrum,where the stretching vibrations of the internal oxygen-hydrogen(O-H)bonds are c... In sub nanometer carbon nanotubes,water exhibits uniqu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and in the high-frequency region of the infrared spectrum,where the stretching vibrations of the internal oxygen-hydrogen(O-H)bond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ydrogen bonds(H-bonds)network between water molecules.Therefore,it is crucial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aspects.In this paper,the infrared spectrum and mo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etching vibrations of the O-H bonds in one-dimensional confined water(1DCW)and bulk water(BW)in(6,6)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NT)are studied b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tching vibrations of the two O-H bonds in 1DCW exhibit different frequencies in the infrared spectrum,while the O-H bonds in BW display two identical main frequency peaks.Further analysis using the spring oscillator model reveals that the difference in the stretching amplitude of the O-H bonds is the main factor causing the change in vibration frequency,where an increase in stretching amplitude leads to a decrease in spring stiffness and,consequently,a lower vibration frequency.A more in-depth study found that the interaction of H-bonds between water molecules is the fundamental cause of the increased stretching amplitude and decreased vibration frequency of the O-H bonds.Finally,by analyzing the motion trajectory of the H atoms,the dynamic differences between 1DCW and BW are clearly revealed.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the behavior of water molecules at the nanoscale and are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adv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frared spectroscopy detection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e-dimensional confined water infrared spectroscopy hydrogen bon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cal Spectroscopy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Semiconductor Bandgaps
2
作者 ZHANG Yong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1-1282,共12页
Although there are numerous optical spectroscopy techniques and methods that have been used to extract the fundamental bandgap of a semiconductor,most of them belong to one of these three approaches:(1)the excitonic a... Although there are numerous optical spectroscopy techniques and methods that have been used to extract the fundamental bandgap of a semiconductor,most of them belong to one of these three approaches:(1)the excitonic absorption,(2)modulation spectroscopy,and(3)the most widely used Tauc-plot.The excitonic absorption is based on a many-particle theory,which is physically the most correct approach,but requires more stringent crystalline quality and appropriate sample preparation and experimental implementation.The Tauc-plot is based on a single-particle theo⁃ry that neglects the many-electron effects.Modulation spectroscopy analyzes the spectroscopy features in the derivative spectrum,typically,of the reflectance and transmission under an external perturbation.Empirically,the bandgap ener⁃gy derived from the three approaches follow the order of E_(ex)>E_(MS)>E_(TP),where three transition energies are from exci⁃tonic absorption,modulation spectroscopy,and Tauc-plot,respectively.In principle,defining E_(g) as the single-elec⁃tron bandgap,we expect E_(g)>E_(ex),thus,E_(g)>E_(TP).In the literature,E_(TP) is often interpreted as E_(g),which is conceptual⁃ly problematic.However,in many cases,because the excitonic peaks are not readily identifiable,the inconsistency be⁃tween E_(g) and E_(TP) becomes invisible.In this brief review,real world examples are used(1)to illustrate how excitonic absorption features depend sensitively on the sample and measurement conditions;(2)to demonstr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_(ex),E_(MS),and E_(TP) when they can be extracted simultaneously for one sample;and(3)to show how the popular⁃ly adopted Tauc-plot could lead to misleading results.Finally,it is pointed out that if the excitonic absorption is not ob⁃servable,the modulation spectroscopy can often yield a more useful and reasonable bandgap than Tauc-pl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conductor material bandgap excitonic absorption modulation spectroscopy Tauc p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NN-SVM的混合气体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孙超 胡润泽 +2 位作者 吴中旭 刘年松 丁建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4,共8页
当今混合气体检测的研究中,针对多组分气体数据进行分类预测的数学算法百花齐放,如何快速且准确的检测出气体的成分和浓度逐渐成为当今研究的热门。然而在一些研究中,气体数据特征难以捕捉和判断,泛化能力不足,对气体数据进行分类预测... 当今混合气体检测的研究中,针对多组分气体数据进行分类预测的数学算法百花齐放,如何快速且准确的检测出气体的成分和浓度逐渐成为当今研究的热门。然而在一些研究中,气体数据特征难以捕捉和判断,泛化能力不足,对气体数据进行分类预测的精度和效率表现较差。为此,针对一些数据偏差和泛化误差无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K最近邻-支持向量机(KNN-SVM)算法,对一些难以作出分类的模糊气体数据进行二次分类,采用KNN和SVM两种算法共同抉择,更加全面的捕捉数据特征,根据实验确定各自算法的权重比从而提高判别气体类别的准确率,两种算法的集成也能提高算法的效率,对于不同种类的气体也能有良好的适应性的稳定性。该实验气体组分由12 mg·L^(-1)的C_(2)H_(2)、NO_(2)、SF_(6),10 mg·L^(-1)的NO_(2)、SF_(6)和5 mg·L^(-1)的C_(2)H_(2)(背景气体皆为N_(2))以及两瓶纯N_(2)的气瓶组成;通过互相混合和与N_(2)配比制备出实验设定的气体浓度。实验过程通过单一气体的检测可分别对三种气体获得60组训练集,并通过这60组数据可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每种气体的拟合线,得到气体浓度与气体吸收峰值的关系,通过实验检测得到的三种气体拟合线,其中C_(2)H_(2)拟合线的调整后R^(2)为0.991,NO_(2)拟合线的调整后R^(2)为0.981,SF_(6)拟合线的调整后R^(2)为0.987,可得气体检测的准确性。再通过互相混合进行检测可分别获得40组训练集,采用KNN-SVM算法对混合气体进行分类和预测,后通过拟合线即可反演出混合气体中每种气体的浓度。将该算法与传统SVM算法进行各种分类指标对比均可显示出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实验结果表明,KNN-SVM算法在气体分类预测方面表现出卓越的性能,准确率高达99.167%,AUC(area under curve)值达99.375%。这一算法不仅提高了气体检测的准确性,还增强了泛化能力可适应多样化的气体组分,为实时气体检测系统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声光谱 气体检测 KNN-SVM 分类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光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对紫苏油的真伪鉴别 被引量:3
4
作者 卞希慧 刘雨 +2 位作者 王瑶 张强 张妍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7,共9页
作为高经济价值且昂贵的非常规植物油,紫苏油易被低价食用油掺假。由于食用油的匀质性及其组成的复杂性,传统鉴别方法难以快速准确地鉴别紫苏油的真伪。该文探索了紫外可见光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对紫苏油真伪鉴别的可行性。首先购买了40... 作为高经济价值且昂贵的非常规植物油,紫苏油易被低价食用油掺假。由于食用油的匀质性及其组成的复杂性,传统鉴别方法难以快速准确地鉴别紫苏油的真伪。该文探索了紫外可见光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对紫苏油真伪鉴别的可行性。首先购买了40个纯紫苏油样品,并将大豆油、棕榈油分别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到纯紫苏油中配制了51个二元掺伪和63个三元掺伪紫苏油样品。根据鉴别目的,从154个总样品中获得两个数据集,一个是由40个纯紫苏油和114个掺伪紫苏油构成的真伪紫苏油二分类数据集;另一个是由40个纯紫苏油、51个二元掺伪和63个三元掺伪紫苏油构成的真伪紫苏油三分类数据集。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簇类独立软模式(SIM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极限学习机(ELM)4种方法,依次对以上两个数据集进行分类。使用混淆矩阵可视化分类结果,并用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对于真伪紫苏油二分类和三分类数据集,PLS-DA均为最佳模型,预测准确率分别为98.04%和100%。因此,紫外可见光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可以实现真伪紫苏油的快速准确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油 紫外可见光谱 化学模式识别 真伪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组合算法的卷烟牌号在线分类识别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石头 廖付 +8 位作者 吴继忠 张军 徐梦瑶 丁伟 李永生 李淑彪 何文苗 王辉 毕一鸣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4-520,共7页
为探究烟丝在线近红外光谱与卷烟牌号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ResNeXt18-CNN-LightGBM混合模型的卷烟牌号分类识别方法。首先对采集的烟丝样本在线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利用ResNeXt18网络模型对预处理后的光谱进行初次特征提取。然后... 为探究烟丝在线近红外光谱与卷烟牌号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ResNeXt18-CNN-LightGBM混合模型的卷烟牌号分类识别方法。首先对采集的烟丝样本在线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利用ResNeXt18网络模型对预处理后的光谱进行初次特征提取。然后将提取后的特征输入自定义的3层卷积神经(CNN)网络模型中,进行二次特征提取。最后将CNN提取的特征代入LightGBM分类器进行牌号分类训练。结果表明,ResNeXt18-CNN-LightGBM模型中烟丝牌号分类的准确率达97%。相较于传统的单个化学计量学算法,该文提出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组合算法的卷烟牌号分类识别方法简单易行、准确性高、稳定性好,可应用于卷烟工业生产中卷烟牌号的在线识别,对卷烟品牌管理、生产质量评价及卷烟质量管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近红外光谱 卷烟牌号 ResNeXt18 LightGBM 分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定量检测香菇面制品中香菇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弓志青 张永琥 +3 位作者 沈小刚 陆秀香 贾凤娟 王文亮 《中国果菜》 2025年第1期8-12,37,共6页
为定量检测香菇面制品中香菇含量,采用近红外光谱扫描添加0.5%~10%的香菇面粉样本,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含香菇面制品中香菇定量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取含香菇的面粉样本120余份,将96个样品作为定标集,24个作为验证集,进行10000 cm^(... 为定量检测香菇面制品中香菇含量,采用近红外光谱扫描添加0.5%~10%的香菇面粉样本,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含香菇面制品中香菇定量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取含香菇的面粉样本120余份,将96个样品作为定标集,24个作为验证集,进行10000 cm^(-1)~4000 cm^(-1)近红外全波长扫描,得到添加含香菇面粉的近红外原始光谱,通过Spectrum Quant软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将光谱预处理后与香菇含量建立近红外模型,并进行模型的验证与预测。结果表明,最优的预处理方法为MSC+平滑点2+二阶导数降噪2预处理,主因子数10,校正集方程与验证集方程的相关性良好(R2>99%),预测性较好(偏差<5%),模型有较好的准确度,为香菇面制品中香菇含量的检测提供了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快速检测 香菇 面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nO/TiO_(2)与SBS复配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映雪 丁秀婷 柳力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8-284,共7页
为了提高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改性沥青的性能,使用纳米ZnO、纳米TiO_(2)与SBS改性沥青进行复合改性。通过对改性沥青进行三大指标、温度扫描以及低温蠕变试验,研究了其物理性能和流变性能,运用红外光谱仪和荧光显微镜进行... 为了提高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改性沥青的性能,使用纳米ZnO、纳米TiO_(2)与SBS改性沥青进行复合改性。通过对改性沥青进行三大指标、温度扫描以及低温蠕变试验,研究了其物理性能和流变性能,运用红外光谱仪和荧光显微镜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纳米ZnO和纳米TiO_(2)添加量的增加,纳米ZnO/TiO_(2)/SBS复配改性沥青的针入度减小、软化点增大,高温性能明显改善。此外,纳米ZnO/TiO_(2)/SBS复配改性沥青的复数剪切模量和车辙因子增加,相位角减小,表明其抗车辙性能得到提升。其中3%ZnO和4%TiO_(2)掺量的性能最佳。纳米ZnO/TiO_(2)/SBS复配改性沥青的延度随着纳米改性剂掺量的增加而减小,劲度模量增大,蠕变速率减小,低温性能略有下降。与基质沥青相比,SBS改性沥青中出现新的吸收峰,表明SBS对基质沥青的改性属于化学改性。而在纳米ZnO/TiO_(2)/SBS复配改性沥青中,并未出现新的吸收峰,表明纳米ZnO和TiO_(2)对SBS改性沥青的改性属于物理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改性沥青 流变性能 荧光显微镜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路多尺度卷积的近红外光谱羊绒羊毛纤维预测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锦妮 田谷丰 +4 位作者 李云红 朱耀麟 陈鑫 门玉乐 魏小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8-684,共7页
羊绒具有轻盈舒适、光滑柔软、稀释透气以及保暖好的特点,由于羊绒价格十分昂贵,因此市场上的羊绒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现有的显微镜法、DNA法、化学溶解法和基于图像的方法具有损坏样本、设备昂贵、主观性强等不足。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 羊绒具有轻盈舒适、光滑柔软、稀释透气以及保暖好的特点,由于羊绒价格十分昂贵,因此市场上的羊绒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现有的显微镜法、DNA法、化学溶解法和基于图像的方法具有损坏样本、设备昂贵、主观性强等不足。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可进行建模操作的快速测量方法。针对传统的建模方法通常无法学习出通用的近红外光谱波段特征,导致泛化能力弱,且羊绒羊毛纤维的近红外光谱波段特征相似,难以区分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路多尺度卷积的近红外光谱羊绒羊毛纤维预测模型。采集了羊绒羊毛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波段数据共1170个进行验证,近红外光谱波段数据范围是1300~2500 nm。利用两个并行卷积神经网络来提取近红外光谱波段的特征,采用原始近红外光谱波段数据和降维近红外光谱波段数据同时输入的方式,并利用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进一步提取中间具有贡献力的近红外光谱波段特征,利用路径交流模块用于两路近红外光谱波段特征的信息交流,最后利用类级别融合得到羊绒羊毛纤维预测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将采集的80%近红外光谱波段数据用于模型训练,20%近红外光谱波段数据用于模型测试。模型测试集的平均预测准确率为94.45%,与传统算法中的随机森林、SVM、1D-CNN等算法相比较分别提升了7.33%、5.22%、2.96%,并进行消融实验对所提模型的结构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双路多尺度卷积的近红外光谱羊绒羊毛纤维预测模型可实现羊绒羊毛纤维的快速无损预测,为近红外光谱羊绒羊毛纤维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绒羊毛 近红外光谱 深度学习 双路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方位影响定向运动员地图表征的脑认知特征——来自行为和fNIRS的证据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龙 赵明生 刘阳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空间方位条件下定向运动员地图表征的行为表现及脑认知特征。方法:以32名定向运动员为被试,采用组内设计,借助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技术,进行不同空间方位(正常方位、旋转方... 目的:探讨不同空间方位条件下定向运动员地图表征的行为表现及脑认知特征。方法:以32名定向运动员为被试,采用组内设计,借助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技术,进行不同空间方位(正常方位、旋转方位)地图表征任务测试,同步采集行为学数据和前额叶皮层氧合血红蛋白(HbO_(2))浓度。结果:1)相较于正常方位,旋转方位地图表征的任务绩效显著降低,表现为正确率下降,反应时升高。2)随着空间方位的旋转,HbO_(2)浓度升高,具体差异脑区为背外侧前额叶和腹外侧前额叶,且背外侧前额叶的HbO_(2)浓度与正确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空间方位制约着定向运动员的地图表征能力,旋转方位地图表征需要动用更多的脑功能活动完成信息处理任务,表现出更多的认知资源消耗,背外侧前额叶和腹外侧前额叶脑区在旋转方位的地图表征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运动 地图表征 空间方位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 前额叶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间隔年限栽培丹参土壤的红外光谱特征分析
10
作者 乔璐 刘永红 +5 位作者 徐可可 余焕英 陈园杰 杨林林 董诚明 王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3-491,共9页
植物通过根际分泌物介导根际有益菌和病原菌差异性变化导致的连作障碍是制约丹参栽培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一种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二维相关光谱的方法,快速检测丹参根际分泌物组成及含量变化。采集同一地区本底土(未种植丹参CK)、正... 植物通过根际分泌物介导根际有益菌和病原菌差异性变化导致的连作障碍是制约丹参栽培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一种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二维相关光谱的方法,快速检测丹参根际分泌物组成及含量变化。采集同一地区本底土(未种植丹参CK)、正在种植丹参(19-ING)、丹参刚采收(19-ED、23-ED)、轮休1年(23-One)、轮休2年(23-Two)、轮休5年(19-Five)等7种丹参土壤样品的光谱,进行平滑降噪、一阶导数等,提取特征图谱,分析土壤化合物指纹图谱。不同间隔年限栽培丹参土壤的红外光谱峰位和峰形相同,主要差异波段在特征吸收峰3622、3380、1638、995、777、693、524和463 cm^(-1)附近,分别表征酚酸中酚羟基—OH、酯类和有机酸类中羰基C=O、亚甲基、苯环的吸收取代、环状酮类等物质的官能团,轮休1年的土壤在各个特征峰处吸光度增强,表明种植过程中酚酸类、酯类等自毒物质不断积累。不同茬次丹参种植土壤2维相关光谱在波段3750~3600、2170~2145、2060~2030和530~585 cm^(-1)处吸收峰的位置、个数、以及颜色都不相同,清晰地表征出官能团的差异。表明采用红外光谱和2D相关光谱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实现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快速检测和监测土壤化合物动态变化,为探索丹参连作障碍的形成机理及消减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土壤 中红外光谱 二维红外光谱 酚酸类 酯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的振动光谱研究
11
作者 张川云 邓荣琴 +2 位作者 鲁建康 李伦 何建南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9-397,共9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对两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他莫昔芬片和来曲唑片的红外和拉曼光谱进行研究。首先采用DFT的B3LYP/6-31G(d,p)基组优化了他莫昔芬和来曲唑分子结构,计算出两种分子的理论红外和拉曼光谱,再与实验采集的他莫昔芬和...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对两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他莫昔芬片和来曲唑片的红外和拉曼光谱进行研究。首先采用DFT的B3LYP/6-31G(d,p)基组优化了他莫昔芬和来曲唑分子结构,计算出两种分子的理论红外和拉曼光谱,再与实验采集的他莫昔芬和来曲唑纯品的红外和拉曼光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理论计算与实验采集的谱图吻合较好。其次,测试并分析了他莫昔芬片和来曲唑片的红外和拉曼光谱,发现两种药物的红外光谱主要为辅料乳糖的红外谱峰,而两种药物的拉曼光谱主要由其主要成分(他莫昔芬、来曲唑)与辅料乳糖的拉曼光谱组成,且他莫昔芬、来曲唑的拉曼特征峰明显。这些特征峰可成为进一步利用拉曼光谱对两种药物的主要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的有效依据。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发展DFT结合光谱技术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快检方面的应用以及其质量监测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莫昔芬 来曲唑 密度泛函理论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矿石中Au的分析技术及最优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鹏 门倩妮 +7 位作者 甘黎明 白金峰 王啸 井斌强 寇少磊 刘慧蓝 何涛 刘玖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6-433,共8页
矿石中Au通常以颗粒金或者晶格金的形式存在,在不同类型的金矿石中赋存状态不同,其特殊的延展性引起的颗粒效应对于Au样品的分析技术带来挑战,并且其制备流程要素繁多且不易控制,直接影响Au分析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矿石中金元素为研究... 矿石中Au通常以颗粒金或者晶格金的形式存在,在不同类型的金矿石中赋存状态不同,其特殊的延展性引起的颗粒效应对于Au样品的分析技术带来挑战,并且其制备流程要素繁多且不易控制,直接影响Au分析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矿石中金元素为研究对象,建立泡塑吸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矿石中Au的分析方法,针对样品测试流程中的关键要素进行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提出基于灰色关联度-响应曲面法的最优化模型。讨论样品分析技术中焙烧、消解、富集和解脱等重要环节,确定焙烧方式、消解酸度、富集时间和硫脲浓度为优化要素,设计正交试验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灰色关联系数并进行极差确定,定性判断各优化要素的显著性。中心组合设计结合响应曲面法原理制作显著水平表,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进行显著性分析,绘制三维响应曲面图和二维等高线图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确定最优化模型参数焙烧方式、消解酸度、富集时间和硫脲浓度分别为阶梯式分段焙烧、10.58%、40.00 min、11.65 g·L^(-1)。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优化模型条件下对金矿石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制备测试,其方法检出限为0.021,测定下限为0.077,加标回收率为91.6%~104.5%,其正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GB/T 20899.2—2019质量控制要求;同时对陕西西秦岭地区和甘肃梅川地区外检样品进行方法验证比对,其相对偏差不超过10%且评价结果均为优秀,表明该检测优化模型方法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依然准确可靠,具备正确性和科学性。该研究对于地质矿产实验室快速、准确、简便分析Au元素提出新方法,为检验检测领域中优化多目标参数组合的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为新一轮战略找矿行动的准确测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吸收光谱法 灰色关联度 响应曲面法 中心组合设计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蛋清粉近红外光谱真实性检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祝志慧 李沃霖 +4 位作者 韩雨彤 金永涛 叶文杰 王巧华 马美湖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5-253,共9页
引入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构建改进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1D-CNN)蛋清粉真实性检测模型。该模型基于1D-CNN模型,无需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同时在网络中加入有效通道注意力模块和一维全局平均... 引入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构建改进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1D-CNN)蛋清粉真实性检测模型。该模型基于1D-CNN模型,无需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同时在网络中加入有效通道注意力模块和一维全局平均池化层,提高模型提取光谱特征的能力,减少噪声干扰。结果表明,改进后的EG-1D-CNN模型可判别蛋清粉样本的真伪,对于掺假蛋清粉的检测率可达到97.80%,总准确率(AAR)为98.93%,最低检测限(LLRC)在淀粉、大豆分离蛋白、三聚氰胺、尿素和甘氨酸5种单掺杂物质上分别可达到1%、5%、0.1%、1%、5%,在多掺杂中可达到0.1%~1%,平均检测时间(AATS)可达到0.004 4 s。与传统1D-CNN网络结构及其他改进算法相比,改进后的EG-1D-CNN模型在蛋清粉真实性检测上具有更高精度,检测速度快,且模型占用空间小,更适合部署在嵌入式设备中。该研究可为后续开发针对蛋粉质量检测的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检测仪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清粉 近红外光谱 真实性检测 一维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估中应用的进展(综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杰 崔静静 胡珍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8-533,共6页
本文回顾了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ADHD患者在任务态和静息态下的皮层激活异常,并探讨了fNIRS在ADHD诊断和治疗评估中的潜力,为未来ADHD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 生物标志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滤波算法在二次谐波信号降噪中的应用
15
作者 邵昊 李博冉 +2 位作者 王凯 张贝 刘超杰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4-1543,共10页
针对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波长调制光谱(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Wavelength Modulation Spectroscopy, TDLAS-WMS)技术在天然气管道巡检等痕量气体检测过程中常受到光学元件和电子器件噪声对二次谐波信号的... 针对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波长调制光谱(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Wavelength Modulation Spectroscopy, TDLAS-WMS)技术在天然气管道巡检等痕量气体检测过程中常受到光学元件和电子器件噪声对二次谐波信号的干扰问题,为了提高系统检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吸收峰两侧无吸收翼部分噪声作为参考信号的自适应滤波方法,通过递归更新滤波器权重,动态抑制二次谐波中的非平稳噪声,提升系统的检测精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提高了系统的信噪比与线性度,滤波后拟合优度R2从0.996 4提升至0.997 3,检测下限由0.201×10^(-6)降低至0.128×10^(-6),降幅约为3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吸收光谱 波长调制光谱 互相关检测 自适应滤波 二次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灵敏检测鸡肉中拉沙洛西残留
16
作者 王耀 孙莹莹 +7 位作者 景钰冰 杨喜燕 李燕飞 黄佳翔 陈秀金 李兆周 曹力 康怀彬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9-305,共7页
为提高鸡肉中抗球虫类兽药拉沙洛西(LAS)残留的监控检测效率,本研究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建立了LAS残留的灵敏检测方法。本研究首先制备不同粒径的金纳米粒子(AuNPs),根据SERS增强效果选择最优粒径AuNPs作为基底,并利用4-氨... 为提高鸡肉中抗球虫类兽药拉沙洛西(LAS)残留的监控检测效率,本研究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建立了LAS残留的灵敏检测方法。本研究首先制备不同粒径的金纳米粒子(AuNPs),根据SERS增强效果选择最优粒径AuNPs作为基底,并利用4-氨基苯硫酚(PATP)作为探针分子评估AuNPs基底重现性;然后通过添加HNO_(3)改变AuNPs聚集程度并增大LAS溶解度,进一步增强SERS信号;最后通过建立标准曲线并进行鸡肉样品加标回收试验对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粒径40 nm的AuNPs增强效果较好,1118 cm^(-1)处为LAS的SERS特征峰,基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HNO_(3)最优添加浓度为0.5 mol/L。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5×10^(-6)~0.55mg/mL,检测限为0.23ng/mL,鸡肉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1.9%~107.3%,相对标准偏差为3.6%~5.7%,与国标法(GB31613.5-2022)的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为LAS残留的灵敏检测提供了新方法,对于其他兽药残留的SERS检测方法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拉沙洛西 金纳米粒子 鸡肉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样本生成的集成模型提升过期药物光谱识别精度
17
作者 谭超 谭成 +4 位作者 程斌 邹琴 陈慧 吴同 林瓒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1-1138,共8页
基于近红外光谱定性识别假药需借助计算机和化学计量学从复杂、重叠、变动的光谱中提取特征信息和建立预测模型。在该类任务中,可能遇到某类样本相对不足的类别不平衡问题。基于生成虚拟样和集成建模,有望提升基于不平衡训练集上所得模... 基于近红外光谱定性识别假药需借助计算机和化学计量学从复杂、重叠、变动的光谱中提取特征信息和建立预测模型。在该类任务中,可能遇到某类样本相对不足的类别不平衡问题。基于生成虚拟样和集成建模,有望提升基于不平衡训练集上所得模型的识别精度。该文以阿奇霉素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组实验样本集,采用基于虚拟样本技术的集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构建了分类器,用于识别药物过期与否。在10个不同光谱区间上比较了单个模型和集成模型的性能,并讨论了不平衡比率、样本组成和集成规模的影响,集成分类器的灵敏度平均提高了约9%。通过实验确认了该集成策略的优势,在少数类样本过少时,所提出的集成算法更能显示出优势,该方法对其他类型体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样本 集成 近红外光谱 药物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磁共振波谱的短期基底节区代谢变化预测帕金森病患者预后
18
作者 王扬 王宁 +4 位作者 孙存可 郑兴娟 朱承伟 王冉超 苏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98-1104,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定量磁共振波谱的短期基底节区代谢变化预测帕金森病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搜集147例帕金森病患者,最终纳入93例作为训练集,54例作为外部验证集;另搜集3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其年龄和性别分布与患者组整体匹配。根据治... 目的:探讨基于定量磁共振波谱的短期基底节区代谢变化预测帕金森病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搜集147例帕金森病患者,最终纳入93例作为训练集,54例作为外部验证集;另搜集3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其年龄和性别分布与患者组整体匹配。根据治疗1个月后的统一帕金森病综合评定量表(UPDRS)评分改善幅度分为预后不良组41例和预后良好组52例。受试者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行磁共振波谱扫描。通过Jmrui软件和Quset算法定量测定NAA、Cr、Cho、mIns四种代谢物浓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并通过ROC曲线分析代谢参数对预后的预测效能。采用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治疗2周后的苍白球ΔNAA、ΔCr,丘脑ΔNAA,壳核ΔNAA、ΔCho、ΔmIns、Δ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苍白球ΔNAA(OR:0.65,P=0.029)、壳核ΔNAA(OR:0.36,P=0.004)和ΔCr(OR:0.38,P=0.007)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苍白球ΔNAA预测预后不良的AUC为0.64,壳核ΔNAA为0.74,壳核ΔCr为0.73,联合模型的AUC为0.81。外部验证中显示了良好的模型校准度(Hosmer-Lemeshow P>0.05)和临床净收益能力。结论:帕金森病患者治疗2周后,苍白球ΔNAA及壳核ΔNAA、ΔCr与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模型可有效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基底节 磁共振波谱 代谢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研究中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方法概述
19
作者 赵志娟 徐鹏 +2 位作者 章小余 屈宝龙 刘芬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5,共12页
催化剂在现代化工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学认知的不断提升,催化剂的研究已经从宏观的动力学性能评估,深入到微观的分子层面和电子结构分析。作为材... 催化剂在现代化工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学认知的不断提升,催化剂的研究已经从宏观的动力学性能评估,深入到微观的分子层面和电子结构分析。作为材料表界面研究领域中最有效的一种分析方法,在过去几十年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以其坚实的物理学基础和表面灵敏性已经成为研究催化材料的标准分析工具,且随着XPS仪器的日益普及,其应用也在不断增长。然而催化剂材料中的活性组分多趋于低含量、小尺度且成分复杂不稳定,对XPS高质量测试提出了巨大挑战。对催化剂研究中的常规XPS分析方法进行系统性的综述,对样品制备、实验设计、数据处理与谱图解析等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并对XPS技术在催化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其他材料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多相催化 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曼光谱法测量有机相中铀浓度不确定度评定
20
作者 白雪 李定明 常志远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5-929,共5页
本文探讨了拉曼光谱法测定核工业乏燃料后处理流程有机相中铀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通过分析母液配制、标准溶液配制、工作曲线线性拟合及样品重复测量等环节,结合A、B类评定法量化各不确定度分量。当铀浓度为49.6 g/L时,扩展不确定度为1... 本文探讨了拉曼光谱法测定核工业乏燃料后处理流程有机相中铀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通过分析母液配制、标准溶液配制、工作曲线线性拟合及样品重复测量等环节,结合A、B类评定法量化各不确定度分量。当铀浓度为49.6 g/L时,扩展不确定度为1.6 g/L(k=2)。研究结果表明,标准溶液配制与工作曲线线性拟合为主要不确定度来源,提出优化工作曲线设计、提升仪器稳定性和增加测量频次等改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度 拉曼光谱 乏燃料后处理 铀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