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FDG PET/CT和骨髓活检对常见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胡斌 何柳 +3 位作者 李洋 顾程 张晓明 郑立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7-441,447,共6页
目的评估^(18)F-FDG PET/CT和骨髓活检(BMB)对常见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NHL患者的资料,比较PET/CT和BMB对骨髓浸润的诊断效能,比较PET/CT阳性与阴性患者以及BMB阳性与阴性患者PET/CT参数和血清... 目的评估^(18)F-FDG PET/CT和骨髓活检(BMB)对常见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NHL患者的资料,比较PET/CT和BMB对骨髓浸润的诊断效能,比较PET/CT阳性与阴性患者以及BMB阳性与阴性患者PET/CT参数和血清学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PET/CT和BMB检出骨髓浸润的灵敏度分别为90.5%和66.7%,特异度分别为95.1%和100.0%;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中,PET/CT和BMB检出骨髓浸润的灵敏度分别为63.6%和81.8%,特异度分别为98.1%和100.0%;T细胞淋巴瘤(TCL)患者中,PET/CT和BMB检出骨髓浸润的灵敏度分别为60.0%和80.0%,特异度分别为88.0%和100%。DLBCL、TCL患者中,PET/CT阳性与阴性患者比较,血小板计数和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评估DLBCL骨髓浸润,PET/CT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对于FL和TCL骨髓浸润,PET/CT灵敏度偏低,可作为BMB的补充手段。血小板计数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可辅助诊断DLBCL、TCL的骨髓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技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 ^^^(18)f-fdg 骨髓活检 骨髓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8)F-FDG PET/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鉴别淋巴瘤及淋巴炎性增生
2
作者 谢亮 秦甲霖 +5 位作者 吴瑞雪 向春锋 方鹏飞 寿晨锋 陈鸿 庞小溪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4-963,共10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18)F-FDG PET/CT影像组学与临床特征联合模型鉴别淋巴瘤及淋巴炎性增生的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232例淋巴瘤及淋巴炎性增生的患者。分析组间临床与传统影像指标的差异。通过3D-Slicer、Lifex等医学软件勾画并提取特征,... 目的建立并验证^(18)F-FDG PET/CT影像组学与临床特征联合模型鉴别淋巴瘤及淋巴炎性增生的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232例淋巴瘤及淋巴炎性增生的患者。分析组间临床与传统影像指标的差异。通过3D-Slicer、Lifex等医学软件勾画并提取特征,筛选特征,构建PET/CT影像组学Logistic回归模型及PET/CT影像组学与临床特征联合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模型鉴别诊断效能。结果患者一般临床特征组间差异分析显示,年龄、CT_(mean)和肿瘤代谢体积(MTV)在淋巴瘤与淋巴炎性增生患者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PET/CT影像组学Logistic回归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4(95%CI:0.884~0.960)和0.863(95%CI:0.774~0.939)。基于PET/CT影像组学与临床特征联合Logistic回归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933(95%CI:0.889~0.969)和0.884(95%CI:0.792~0.964)。决策曲线分析(DCA)表明影像组学与临床联合模型具有最高的临床净收益。结论基于PET/CT影像组学与临床特征联合模型在淋巴瘤与淋巴炎性增生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淋巴瘤 淋巴炎性增生 PET/CT ^^^(18)f-fdg 核医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基因变异特征与^(18)F-FDG PET/CT SUV_(max)的关系解析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田田 陈晨 +7 位作者 魏然 包龙龙 顾丙新 张群岭 曹军宁 于宝华 李小秋 周晓燕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31-542,共12页
背景与目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分子遗传学特征和患者治疗前^(18)F-FDG PET/CT检查评估的SUV_(max)值均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但两者的关系及其与R-CHOP治疗方案治疗反应的相关性尚不清楚。本研究... 背景与目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分子遗传学特征和患者治疗前^(18)F-FDG PET/CT检查评估的SUV_(max)值均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但两者的关系及其与R-CHOP治疗方案治疗反应的相关性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分析DLBCL分子遗传学特征与治疗前经^(18)F-FDG PET/CT检测的SUV_(max)值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R-CHOP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2-2023年同时经淋巴瘤481基因DNA panel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和治疗前经PET/CT检查的DLBCL患者225例,本研究通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伦理批号:050432-4-2307E)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除基因突变特征外,同时收集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的BCL2、BCL6和MYC基因易位情况;另收集该组病例的临床病理学参数以及经R-CHOP治疗后的PET/CT检查结果。结果:总计191例DLBCL患者纳入最终分析,重要基因MYD88突变、TP53突变、CDKN2A/2B拷贝数异常、CD79B突变发生率分别为24.6%、27.2%、32.5%和16.8%。治疗前SUV_(max)值范围是5.10~63.10(24.44±10.70,中位22.80)。MYD88L265P突变型DLBCL的治疗前SUV_(max)值显著高于MYD88野生型DLBCL(P=0.039),SUV_(max)值与DLBCL其他基因变异类型包括TP53突变、CDKN2A/B拷贝数减少、CD79B突变、KMT2D突变、TNFAIP3突变、B2M突变、EZH2突变、BTG1/2突变、CREBBP突变、MYC、BCL2、BCL6基因重排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治疗前高SUV_(max)值与高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P=0.012)及非生发中心(non-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non-GCB)亚型显著相关(P=0.040),但与R-CHOP治疗反应无显著的相关性(P=0.714)。DLBCL中TP53基因突变与R-CHOP治疗反应差显著相关(P=0.001),是R-CHOP治疗后非完全代谢缓解的独立预测因子。联合TP53基因突变、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及血清LDH水平能够更好地预测患者对R-CHOP治疗的反应。结论:在DLBCL中,MYD88L265P突变型患者具有较高的治疗前SUV_(max)值。DLBCL治疗前SUV_(max)值与R-CHOP治疗反应无关,而TP53基因突变与R-CHOP治疗反应差显著相关,并且是独立预测因子。TP53基因突变联合临床病理学参数可更好地预测R-CHOP治疗反应。关于各基因变异特征及SUV_(max)值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尚需作进一步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基因变异特征 ^^^(18)f-fdg PET/CT SUV_(max) R-CHOP 治疗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API-42与^(18)F-FDG PET/CT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柯渺 张静 +5 位作者 吕杰 李友财 钟凯翔 侯鹏 赵睿玥 王欣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8-1255,共8页
目的 比较^(18)F-FAPI-42和^(18)F-FDG PET/CT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和分期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5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周内同时接受^(18)F-FAPI-42和^(18)F-FDG PET/CT检查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以手术切... 目的 比较^(18)F-FAPI-42和^(18)F-FDG PET/CT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和分期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5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周内同时接受^(18)F-FAPI-42和^(18)F-FDG PET/CT检查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以手术切除及穿刺活检的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随访(CT/MRI增强扫描)为最终诊断金标准,比较^(18)F-FAPI-42和^(18)F-FDG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和肿瘤/背景比以及阳性病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34例原发性肝癌,包括肝细胞癌27例,肝内胆管细胞癌5例,混合性肝细胞-胆管细胞癌2例。^(18)F-FAPI-42在诊断肝内病灶和淋巴结转移方面显著优于^(18)F-FDG(肝内病灶:93.33%比52.22%,P<0.001;淋巴结转移:100%比87.50%,P=0.021)。在远处转移方面两者检出率相当(100%比96.20%,P>0.05)。^(18)F-FAPI-42在肝内病灶、区域淋巴结转移及骨、腹膜转移中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及肿瘤/背景比均高于^(18)F-FDG(Z=5.261~1.183,P均<0.05)。初始分期评估中,^(18)F-FAPI-42改变了20.8%(5/24)患者的T分期、8.3%(2/24)患者的N分期和8.3%(2/24)患者的M分期,与多模态影像结果一致。评估治疗后患者的结果显示,^(18)F-FAPI-42对肝癌复发灶的检出率为92.86%(13/14),高于^(18)F-FDG(64.28%,9/14);^(18)F-FAP-42发现更多复发原发灶和肝内转移子灶,较^(18)F-FDG更敏感。结论^(18)F-FAPI-42 PET/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显著优于^(18)F-FDG,在肿瘤的分期及再分期方面表现优异,提示^(18)F-FAPI-42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18)F-FAPI-42 ^^^(18)f-fdg 肿瘤分期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MDP与^(18)F-FDG显像对转移瘤探测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燕燕 李欣欣 +2 位作者 张松林 毛远 张卫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5-468,共4页
目的 对恶性肿瘤患者同时行99 Tcm-MDP、18 F-FDG显像,以探索两种显像在检测转移瘤方面的能力与特点。方法 对43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及1例结核患者在1个月内,分别进行99Tcm-MDP、18F FDG显像。结果 对骨转移瘤99Tcm-MDP与18F ... 目的 对恶性肿瘤患者同时行99 Tcm-MDP、18 F-FDG显像,以探索两种显像在检测转移瘤方面的能力与特点。方法 对43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及1例结核患者在1个月内,分别进行99Tcm-MDP、18F FDG显像。结果 对骨转移瘤99Tcm-MDP与18F FDG检出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 77%、77%,67%、91%,73%、82%。18 F FDG对恶性肿瘤转移灶的总检出灵敏度(包括骨及骨外)为 84%,较99 Tcm MDP高出 7%。结论 18 F FDG较99 Tcm-MDP对骨转移瘤更具特异性和准确性,因能发现早期骨外的软组织转移灶,故病灶隐匿者可先行18 F-FDG显像;由于二者对骨转移瘤检出灵敏度相同,且99Tcm MDP全身一次成像方便,故欲知有无骨转移瘤时,仍为一种准确经济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TC^M-MDP ^^^18f-fdg 显像 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99)Tc^m-HL91乏氧显像与^(18)F-FDG符合显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宋武战 汪静 +3 位作者 池君 王莹 王喜青 王云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67-769,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99Tcm-HL91显像和18F-FDG显像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31例乳腺癌患者行99Tcm-HL91和18F-FDG显像,利用计算机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T/NT值(病灶计数/对侧计数),定性和半定量法计算诊断灵敏度。结果病灶摄取18F-FDG和99Tc... 目的对比研究99Tcm-HL91显像和18F-FDG显像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31例乳腺癌患者行99Tcm-HL91和18F-FDG显像,利用计算机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T/NT值(病灶计数/对侧计数),定性和半定量法计算诊断灵敏度。结果病灶摄取18F-FDG和99Tcm-HL91的T/NT值为(3.16±0.57)、(2.14±0.36)(P<0.01);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摄取18F-FDG T/NT值为(3.14±0.43)、(3.19±0.27)(P>0.05),摄取99Tcm-HL91 T/NT值为(2.16±0.38)、(2.10±0.32)(P>0.05);病灶T/NT值分布18F-FDG为1.56~9.43(中位值3.15),99Tcm-HL91为1.36~6.28(中位值2.95),两者呈正相关(P<0.01);定性法18F-FDG诊断灵敏度为90%,而99Tcm-HL91为84%;半定量以T/NT值2.0为标准,18F-FDG灵敏度为97%,以T/NT值1.5为标准,99Tcm-HL91灵敏度为90%。结论乳腺癌组织对18F-FDG和99Tcm-HL91均有明显的摄取,呈显著正相关;99Tcm-HL91诊断乳腺癌有较高灵敏度,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 ^^^99TC^M-HL91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HL91肿瘤乏氧显像与^(18)F-FDG符合线路显像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蒋宁一 肖亦明 +4 位作者 刘生 梁九根 卢献平 刘幸光 陈少雄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79-380,共2页
目的:探讨99mTc-HL91在肿瘤组织内的摄取,评估99mTc-HL91肿瘤乏氧显像的临床价值,并与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比较分析。材料和方法:对17例恶性肿瘤患者分别进行18F-FDG符合线路成像及99mTc-HL91乏氧显像。结果:1、4小时99mTc-HL91断层显像... 目的:探讨99mTc-HL91在肿瘤组织内的摄取,评估99mTc-HL91肿瘤乏氧显像的临床价值,并与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比较分析。材料和方法:对17例恶性肿瘤患者分别进行18F-FDG符合线路成像及99mTc-HL91乏氧显像。结果:1、4小时99mTc-HL91断层显像与18F-FDG符合线路显像的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放射性比值(T:N值)分别为1.60、2.60、4.73。以T:N值1.5作为截断点,99mTc-HL91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9%、80.0%、87.5%、96.0%、57.1%,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发现的恶性肿瘤病灶中,均见99mTc-HL91摄取。结论:99mTc-HL91显像对探测肿瘤乏氧有意义,与18F-FDG显像一样为临床判断肿瘤预后和采用干预措施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HL91 ^^^18f-fdg 肿瘤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和^(99m)Tc-MIBI双核素心肌代谢/灌注显像及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糖尿病心肌损害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张伟晓 盛丹丹 +3 位作者 许小飞 王成 周玲玲 刘雅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3303-3306,共4页
目的:探索^(18)F-FDG和^(99m)Tc-MIBI双核素心肌代谢/灌注显像(DISA)及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糖尿病心肌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2例糖尿病患者及26例正常志愿者行双核素心肌代谢/灌注显像及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糖尿病患者及正... 目的:探索^(18)F-FDG和^(99m)Tc-MIBI双核素心肌代谢/灌注显像(DISA)及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糖尿病心肌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2例糖尿病患者及26例正常志愿者行双核素心肌代谢/灌注显像及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志愿者心肌缺血、存活及心功能状况。结果:32例糖尿病患者中有21例(21/32,65.6%),共47个区域出现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异常,表现为非节段性、散在的多发放射性核素分布稀疏区,但在心肌代谢显像上均有^(18)F-FDG核素摄取,即血流灌注/代谢不匹配,提示有心肌损害并存活。26例正常志愿者中双核素心肌代谢灌注显像未见明显异常。与正常志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出现心肌血流灌注异常的概率明显增高(P<0.01),但是两组的心肌代谢未见明显差异。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54.3±7.2)%及(67.3±4.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18)F-FDG和^(99m)Tc-MIBI双核素心肌代谢/灌注显像一次显像可同时得到灌注和代谢两种信息,并可同时采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心脏功能,有助于糖尿病心脏损害的早期诊断并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双核素心肌代谢/灌注显像 心肌损害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1
9
作者 刘一 李亚明 +2 位作者 李娜 李雪娜 杜补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7-552,558,共7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诊断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共112例胰腺病变患者行PET/CT检查,后经手术切除、穿刺活检、ERCP等手段取得细胞组织病理学结果或经临床诊断及临床随访,最终综合诊断胰腺恶性病变共74例,胰...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诊断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共112例胰腺病变患者行PET/CT检查,后经手术切除、穿刺活检、ERCP等手段取得细胞组织病理学结果或经临床诊断及临床随访,最终综合诊断胰腺恶性病变共74例,胰腺良性病变38例,分析PET/CT的影像表现特点。结果胰腺良恶性病变早期SUVmax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良性病变早期与延迟SUVmax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恶性病变早期与延迟SUVmax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良恶性病变FDG摄取的轮廓、形态、分布、位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病变肿块大小和早期SUVmax值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PET/CT对胰腺肿块不同大小诊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对胰腺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9.2%、63.2%、82.5%、75.0%和80.4%。结论PET/CT在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18f-fdg PET CT 标准化摄取值 CA19—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分子符合探测成像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荣福 胡怀湘 +5 位作者 范岩 付占立 张春丽 赵光宇 王彦福 林景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7期631-633,共3页
目的 探讨18F FDG分子符合探测 (MCD)肿瘤代谢显像应用和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组织学证实的 44例原发性肿瘤、18例转移性肿瘤和 10例肺部良性病变进行氟化脱氧葡萄糖 (18F FDG)MCD显像 ,将显像与组织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 目的 探讨18F FDG分子符合探测 (MCD)肿瘤代谢显像应用和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组织学证实的 44例原发性肿瘤、18例转移性肿瘤和 10例肺部良性病变进行氟化脱氧葡萄糖 (18F FDG)MCD显像 ,将显像与组织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2例肿瘤患者中 ,5 9例FDG影像示单个或多处呈不同程度异常FDG浓聚灶 ,3例未见异常FDG浓聚灶。 10例肺部良性病变FDG影像中 ,3例肺部可见异常摄取增高 ,7例未见异常FDG浓聚影。本组研究的敏感度95 .2 % ,特异性 70 % ,阳性预测值 95 .5 % ,阴性预测值 70 % ,诊断准确率 92 .1%。结论 FDGMCD/AC显像对肿瘤良恶性鉴别、分期和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分子符合探测成像 肿瘤诊断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符合线路SPECT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1
作者 朱旭生 邹德环 +2 位作者 莫耀溥 廖国荣 佘立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 探讨1 8F FDG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 8例肺部占位性病变行1 8F 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经过全能量X线衰减校正和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 (COSEM)叠代重建后 ,将CT图像与核医学图像 (PET)进行同机图像融合 ,获得横断面、矢状面... 目的 探讨1 8F FDG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 8例肺部占位性病变行1 8F 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经过全能量X线衰减校正和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 (COSEM)叠代重建后 ,将CT图像与核医学图像 (PET)进行同机图像融合 ,获得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三维断层图像。计算病灶与对侧相应部位的摄取比值R(T N)。分别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比较1 8F FDG对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以摄取比值R≥ 1.7为判断标准 ,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为 10 0 % ,特异性 88.2 % ,准确性92 .9%。而单纯视觉分析对肺癌的诊断灵敏度为 10 0 % ,特异性为 76.5 % ,准确性 85 .7%。 11例肺癌患者1 8F FDG显像均为阳性 ,ROI分析最大摄取比值达 13 .3 7,最小为 2 .3 6。本组有 2例肺结核病例1 8F FDG显像呈假阳性 ,摄取比值为 2 .8及 4.9。结论 1 8F FDG符合线路显像对肺癌诊断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准确性 ,不仅肺癌病灶部位能清晰显示 ,而且对纵隔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观察疗效和疾病分期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肺癌 符合线路 ^^^18f-fd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节^18F-FDG和^18F-FLT PET/CT鉴别诊断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田嘉禾 杨小丰 +9 位作者 陈萍 于丽娟 马黎明 辛军 冯蕙茹 赵周社 吴文凯 谭业颖 李宏利 王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为探讨其他示踪剂补充18F-FDGPET/CT显像的不足、提供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数据,组织国内6家医院进行18F-FDG/18F-FLT肺结节的研究。材料和方法:用规范化操作、随机、前瞻方式,收集55例临床诊断困难的肺结节病例的18F-FDG和18F-FLTPE... 目的:为探讨其他示踪剂补充18F-FDGPET/CT显像的不足、提供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数据,组织国内6家医院进行18F-FDG/18F-FLT肺结节的研究。材料和方法:用规范化操作、随机、前瞻方式,收集55例临床诊断困难的肺结节病例的18F-FDG和18F-FLTPET/CT显像结果,通过盲法集中阅片方式,以病理组织学或确定临床证据为真实标准,分析双示踪剂PET/CT方式与单一示踪剂/显像方式的诊断效率,通过检查前后临床问卷方式,分析对临床决策的影响。结果:与18F-FDG、18F-FLT单显像比较,双示踪剂PET/CT使诊断特异性从58.97%-76.92%提高到89.74%,准确率从67.27%-74.45%提高到92.73%。以FLT/FDGSUV比值0.4-0.9为阈,可以最大程度区分肿瘤(16例)、结核(16例)和其他良性结节(23例)。双示踪剂PET/CT改变和部分改变了33%和14%病例的临床决策,除3例外,这些改变最终证实是正确的。结论:通过显示病变的不同生物学特征,18F-FDG/18F-FLT双示踪剂显像可以明显改善肺结节PET/CT的诊断效率,并可以对临床决策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PET/CT ^^^18F-FLT ^^^18f-fdg 多中心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18)F-FDG摄取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雄飞 张春丽 +3 位作者 付占立 王荣福 万远廉 徐文怀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 通过对糖负荷、化疗及供应肿瘤的血流量等三种影响肿瘤氟脱氧葡萄糖 ( 18F FDG)摄取因素的实验研究 ,为临床上行18F FDGSPECT/PET符合显像时合理控制影响因素及正确解释显像结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荷瘤 (H2 2肝癌 )昆明种小鼠 3... 目的 通过对糖负荷、化疗及供应肿瘤的血流量等三种影响肿瘤氟脱氧葡萄糖 ( 18F FDG)摄取因素的实验研究 ,为临床上行18F FDGSPECT/PET符合显像时合理控制影响因素及正确解释显像结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荷瘤 (H2 2肝癌 )昆明种小鼠 30只 ,随机分为糖负荷组、化疗组及血流组 ,前两组又各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实验组分别用 5 0 %的葡萄糖 (质量分数 ) 0 .5ml灌胃及静脉化疗 ,血流组同时用99Tcm 标记的人血白蛋白 ( 99Tcm HSA)测定肿瘤血流量 ,各组均静脉注射18F FDG 185kBq/0 .2ml,分别观察糖负荷与化疗对肿瘤摄取18F FDG的影响 ,并分析肿瘤18F FDG摄取与肿瘤血流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糖负荷组血糖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 6 .5 9± 0 .86vs 8.87± 1.5 6mmol/L ,t =2 .5 6 ,P <0 .0 5 ) ,其标准摄取值 (standarduptakevalue ,SUV)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 2 .6 94± 0 .415vs 1.90 4± 0 .338,t =3 .10 ,P <0 .0 5 )。②化疗组血糖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 5 .77± 1.81vs 5 .31± 1.79mmol/L ,t =0 .40 ,P >0 .0 5 ) ,其SUV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1.2 2± 0 .2 7vs 0 .87± 0 .14 ,t =2 .5 8,P <0 .0 5 )。③血流组18F FDG与99Tcm HSA摄取之间存在正相关 (r =0 .7731)。结论 血糖浓度升高、化疗可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脱氧葡萄糖 肿瘤诊断 小鼠 ^^^18f-fdg 显像结果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检测阿尔茨海默病的脑葡萄糖代谢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新卿 李德鹏 +5 位作者 闵宝权 马云川 郝红琳 尚建文 贾健平 董会卿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目的 观察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脑的葡萄糖代谢情况及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PET)的影像表现。方法 用1 8F FDGPET对 15例AD患者的脑葡萄糖代谢变化进行了放射性计数测量 ,并与病人的神经心理测验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D... 目的 观察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脑的葡萄糖代谢情况及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PET)的影像表现。方法 用1 8F FDGPET对 15例AD患者的脑葡萄糖代谢变化进行了放射性计数测量 ,并与病人的神经心理测验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D组双侧的顶 /小脑、额 /小脑比及颞 /小脑比的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 ;并与神经心理测验得分有相关关系。结论 AD患者大脑的葡萄糖代谢与正常老年人不同 ,顶 /小脑、额 /小脑比及颞 /小脑比是一个较敏感的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PET 葡萄糖代谢 ^^^18f-fd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PET/CT中CT征象与^18F-FDG最大SUV值提高诊断肺癌水平之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欣 陈萍 +11 位作者 陈仰纯 蔡欣 田嘉禾 杨小丰 于丽娟 辛军 马黎明 冯惠茹 赵周社 李宏利 王爽 吴文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46-249,共4页
目的:探讨结合PET/CT中低剂量CT得到的CT征象和18F-FDG最大SUV值提高对肺癌诊断准确度。材料和方法:多中心临床实验中16例病理证实的肺癌病人和39例非肺癌肺占位病人,对其7项CT征象及病灶SUV值进行判定,并对得到的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结合PET/CT中低剂量CT得到的CT征象和18F-FDG最大SUV值提高对肺癌诊断准确度。材料和方法:多中心临床实验中16例病理证实的肺癌病人和39例非肺癌肺占位病人,对其7项CT征象及病灶SUV值进行判定,并对得到的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PET/CT中低剂量CT的扫描条件下,病灶的分叶征、长毛刺征、周围病灶、淋巴结肿大及18F-FDG摄取被引入回归模型,其中分叶征、长毛刺征和18F-FDG摄取对病变判断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得到的回归模型诊断效能为灵敏性68.8%、特异性94.9%、准确性87.3%。结论;CT征象对最大SUV值法诊断肺癌具有修正作用,其中长毛刺征和周围病灶的观察能明显降低最大SUV值法的假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PET/CT CT ^^^18f-fd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偶发甲状腺癌的葡萄糖代谢与临床病理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雪娜 尹雅芙 +1 位作者 杜补林 李亚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7-532,共6页
背景与目的:^(18)F-FDGPET/CT的广泛应用导致偶发甲状腺癌的比例明显增加,偶发甲状腺癌灶的糖代谢与甲状腺癌病理学的相关性尚不清楚。研究因非甲状腺疾病行^(18)F-FDGPET/CT显像、偶发甲状腺癌的患者,分析甲状腺癌灶的糖代谢与肿瘤的... 背景与目的:^(18)F-FDGPET/CT的广泛应用导致偶发甲状腺癌的比例明显增加,偶发甲状腺癌灶的糖代谢与甲状腺癌病理学的相关性尚不清楚。研究因非甲状腺疾病行^(18)F-FDGPET/CT显像、偶发甲状腺癌的患者,分析甲状腺癌灶的糖代谢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F-FDGPET/CT显像偶发甲状腺瘤患者195例,53例患者手术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癌。分别测量甲状腺癌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病变大小、病变个数,同时测量患者正常甲状腺组织的SUV_(max)。通过病理分析病理学分型、淋巴结转移,患者分为G_1组(分化型甲状腺癌)、G_2组(非分化型甲状腺癌)、G_3组(甲状腺癌无淋巴结转移)和G4组(甲状腺癌有淋巴结转移)。分析G_1组与G_2组、G_3组与G4组间甲状腺癌灶的糖代谢的差异。结果:53例患者中,PET显像发现甲状腺癌灶53个。病理学发现甲状腺癌灶62个,乳头状甲状腺癌37例,滤泡状甲状腺癌4例,髓样癌9例,低分化癌3例。正常甲状腺组织的SUV_(max)为1.51±0.30,G_1组(41例)SUV_(max)为4.25±1.70,G_2组(12例)SUV_(max)为6.34±2.45,G_1组和G_2组的SUV_(max)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t=11.0,t=7.10,P<0.01),但G_1组与G_2组的SUV_(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61,P>0.05)。G_3组(29例)的SUV_(max)为4.77±2.15,G4组(24例)的SUV_(max)为4.67±2.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P=0.56)。结论:^(18)F-FDGPET/CT显像偶发癌分化型甲状腺癌、非分化型甲状腺癌均具有高糖代谢改变;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能力的甲状腺癌灶的糖代谢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偶发瘤 甲状腺癌 ^^^18f-fdg PET/CT 分化型甲状腺癌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DG-PET和^(99m)Tc-MDP骨扫描检测骨转移瘤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13
17
作者 丁勇 田嘉禾 +5 位作者 侯亚彬 张艳 姚树林 张书文 何义杰 尹大一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 :评价18FDG PET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作用及与99mTc MDP ECT比较。材料和方法 :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患者 5 1例及非肿瘤性疾病 5例在本科同时接受18F FDG PET和99mTc MDP ECT检查 (时间间隔不超过 2周 )。骨转移的诊断由病理、X线或CT... 目的 :评价18FDG PET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作用及与99mTc MDP ECT比较。材料和方法 :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患者 5 1例及非肿瘤性疾病 5例在本科同时接受18F FDG PET和99mTc MDP ECT检查 (时间间隔不超过 2周 )。骨转移的诊断由病理、X线或CT/MRI、随访超过 1年综合决定。结果 :99mTc MDP和18FDG PET对骨转移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率分别为 93 .7%、93 .7%,97.5 %、5 0 %,90 .8%、62 .5 %。99mTc MDP和18FDG PET均为阳性 15例 ,其中证实骨转移为14例 ,假阳性 1例 ;均为阴性例数为 2 0例。 2 1例不相符的结果中 2 0例99mTc MDP ECT阳性而18F FDG PET为阴性。18F FDG PET和99mTc MDP ECT假阴性各 1例。均诊断为多发骨转移的 12例患者中99mTc MDP ECT发现的骨转移病灶数多于18F FDG PET。结论 :18F FDG PET与99mTc MDP骨扫描相比较对肿瘤骨转移的探测有较高的特异性 ,但敏感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DG-PET ^^^99MTC-MDP 骨扫描 骨转移瘤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体积代谢参数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林晓平 樊卫 +2 位作者 梁培炎 胡莹莹 张旭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65-773,共9页
【目的】探讨治疗前^(18)F-FDG PET/CT不同代谢参数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经病理或细胞学、全面影像学检查确诊的局限期SCLC,在治疗前4周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 【目的】探讨治疗前^(18)F-FDG PET/CT不同代谢参数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经病理或细胞学、全面影像学检查确诊的局限期SCLC,在治疗前4周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的5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记录患者一般特征信息,治疗前KPS评分,吸烟史,发病时是否体重减轻,治疗前同期LDH、NSE、OS和PFS。采用固定阈值法系统自动勾画病灶(原发灶+转移灶),所有病灶(原发灶+转移灶)勾画在1个VOI内,自动测量及记录该VOI内的SUV_(max)、SUV_(mean)及SUV_(peak),自动测量并记录病灶固定阈值为SUV_(max)的40%及50%的TLG及MTV,分别命名为TLG40%、TLG50%、MTV40%、MTV50%。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Cox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本组^(18)F-FDG代谢参数结果:pSUV_(max)中位数为11.4(1.7~24.6),SUV_(max)中位数为13.92(2.61~43.28),SUV_(mean)中位数为8.31(1.71~26.85),SUV_(peak)中位数为10.51(1.49~27.48)。TLG40%中位数340.22(16.58~2 827.26)、TLG50%中位数为215.645(1.70~2 270.36)、MTV40%中位数36.71(1.15~259.47)cm3、MTV50%中位数为19.65(0.93~1 900.00)cm3。局限期SCLC患者预后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LG50%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3),但不是PFS预后影响因素(P>0.05)。pSUV_(max)、SUV_(max)、SUV_(mean)、SUV_(peak)均不是OS及PFS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体积代谢参数TLG50%是LD期SCLC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18)F-FDG PET/CT体积代谢参数(TLG及MTV)与局限期SCLC预后有关,可为临床医生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局限期 ^^^18f-fdg PET/CT 预后 SUV TLG MT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显像诊断恶性肿瘤初步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云川 张琳瑛 +4 位作者 苏玉盛 李德鹏 尚建文 彭程 潘中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93-794,共2页
目的 探讨注射18FFDG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诊断恶性肿瘤的影像特征和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18FFDGPET胸腹部断层显像和标准化摄取值(SUV) 评价10 例正常人和18 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恶性肿... 目的 探讨注射18FFDG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诊断恶性肿瘤的影像特征和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18FFDGPET胸腹部断层显像和标准化摄取值(SUV) 评价10 例正常人和18 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恶性肿瘤病人。结果 所有恶性肿瘤灶均呈较正常组织明显增高的放射性摄取,其中原发灶18 个,平均SUV 值4-42±1-29;转移灶19 个,平均SUV值2-06±0-56。结论 18FFDGPET显像对于探测恶性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具有很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显像 ^^^18f-fdg 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PET、碘油沉积形式及血清AFP在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关系 被引量:6
20
作者 商健彪 李彦豪 +4 位作者 刘方颖 王全师 曾庆乐 陈勇 何晓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CC)介入治疗后1 8F FDGPET显像、CT检查碘油沉积形式及血清AFP在疗效评价中的关系。方法  35例HCC患者 ,均经导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 ,术后行1 8F FDGPET显像及肝区CT扫描 ,并计算治疗前后血清AFP下降百分...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CC)介入治疗后1 8F FDGPET显像、CT检查碘油沉积形式及血清AFP在疗效评价中的关系。方法  35例HCC患者 ,均经导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 ,术后行1 8F FDGPET显像及肝区CT扫描 ,并计算治疗前后血清AFP下降百分率 ,同时观察碘油沉积形式 ,利用半定量的方法通过1 8F FDGPET显像计算肿瘤坏死率。分析、比较肿瘤坏死率、碘油不同沉积形式以及治疗前后AFP下降百分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35例HCC患者中碘油沉积形式为A :密实型 (12例 ) ;B :稀疏型 (13例 ) ;C :散在型 (7例 )和D :缺失型 (3例 )。 35例患者肿瘤坏死率 (7%~ 95 % )与血清AFP下降百分率 (0~ 10 0 % )呈正相关 (r=0 .76 1,P <0 .0 0 1) ;肿瘤坏死率 >75 %的 14例患者中 ,13例AFP下降 70 %~10 0 % ,与其余 2 1例肿瘤坏死率 <75 %患者的血清AFP下降百分率 (0~ 6 1% )比较差异显著 (t=6 .2 12 ,P<0 .0 0 1) ;肿瘤坏死率 >75 %的 14例患者中 12例呈密实型碘油沉积 ,2例呈稀疏型 ;而 2 1例肿瘤坏死率<75 %患者的碘油沉积无密实型表现。肿瘤坏死率 >75 %、AFP下降百分率 >70 %以及密实型碘油沉积三者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AFP下降百分率可以用作为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血清AFP下降百分率 >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 碘油沉积形式 血清AFP 肝细胞癌 介入治疗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