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1)H NMR测定姜中姜辣素与姜黄素
1
作者 张皓然 张琴 +5 位作者 文丽琼 零莉 胡俊杰 岑仕宇 王勤志 陈德慰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0,共8页
该研究采用核磁共振氢谱(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技术对冻干生姜与烘干生姜中的姜辣素和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变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发现姜中姜辣素提取物主要包括6-姜酚、8-姜酚、10-姜酚等姜酚类物质以及少量姜烯... 该研究采用核磁共振氢谱(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技术对冻干生姜与烘干生姜中的姜辣素和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变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发现姜中姜辣素提取物主要包括6-姜酚、8-姜酚、10-姜酚等姜酚类物质以及少量姜烯酚。经过烘干处理后,总姜酚的含量由(1.5±0.3)mg/g降低至(0.89±0.06)mg/g(鲜重),总姜辣素的含量由(2.3±0.4)mg/g降低至(1.4±0.1)mg/g,6-姜烯酚的含量由(4.8×10^(-3)±2.7×10^(-3))mg/g升高至(0.0209±0.0004)mg/g。烘干后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含量由(4.4±0.2)mg/100 g降低至(1.5±0.6)mg/100 g,香草醛的含量由(1.20±0.07)mg/100 g升高至(1.87±0.01)mg/100 g,说明热处理会导致生姜中的姜辣素与姜黄素类化合物降解,姜酚类物质向姜烯酚转化。该试验结果为研究姜中姜辣素与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变化机理以及姜制品的生产与工艺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核磁共振氢谱(^(1)h nmr) 姜辣素 姜黄素 6-姜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aspects of ^(14)N overtone RESPDOR solid-state NMR spectroscopy under MAS beyond 60 kHz
2
作者 Yutaro Ogaeri Yusuke Nishiyama 《Magnetic Resonance Letters》 2024年第1期40-49,共10页
Nitrogen-14(^(14)N)overtone(OT)spectroscopy under fast magic angle spinning(MAS)conditions(>60 kHz)has emerged as a powerful technique for observing correlations and distances between ^(14)N and ^(1)H,owing to the ... Nitrogen-14(^(14)N)overtone(OT)spectroscopy under fast magic angle spinning(MAS)conditions(>60 kHz)has emerged as a powerful technique for observing correlations and distances between ^(14)N and ^(1)H,owing to the absence of the first-order quadrupolar broadenings.In addition,^(14)N^(OT) allows selective manipulation of ^(14)N nuclei for each site.Despite extensiv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the spin dynamics of ^(14)N^(OT) remains under debate.In this study,we conducte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to assess the spin dynamics of ^(14)N^(OT) using the rotational-echo saturation-pulse double-resonance(RESPDOR)sequence,which monitors population transfer induced by a^(14)N^(OT) pulse.The ^(14)N^(OT) spin dynamics is well represented by a model of a two-energy-level system.Unlike spin-1/2,the maximum excitation efficiency of ^(14)N^(OT) coherences of powdered solids,denoted by p,depends on the radiofrequency field(rf-field)strength due to orientation dependence of effective nutation fields even when pulse lengths are optimized.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p factor,contributing to the ^(14)N^(OT) spin dynamics,is nearly independent of the B0 field.Consequently,the filtering efficiency of RESPDOR experiments exhibits negligible dependence on B0 when the ^(14)N^(OT) pulse length is optimized.The study also identifies the optimal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for ^(14)N^(OT)/^(1)H RESPDOR correlation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N OVERTONE RESPDOR ^^(14)N/^(1)h correlation Solid-state nmr Fast M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多苷中α-吡喃糖苷和β-吡喃糖苷比例的^1H NMR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金欣 张淑芬 +2 位作者 杨锦宗 曲俊蓉 吴华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3-665,共3页
报道了一种采用1H NMR快速分析烷基多苷(APGs)中α-吡喃糖苷和β-吡喃糖苷比例的方法。以重水为溶剂,同时加入氘代三氟乙酸,使活泼氢的信号移到低场,消除了干扰,可同时较准确地计算APGs的DP值以及α-和β-吡喃糖苷的比例。该方法可作为... 报道了一种采用1H NMR快速分析烷基多苷(APGs)中α-吡喃糖苷和β-吡喃糖苷比例的方法。以重水为溶剂,同时加入氘代三氟乙酸,使活泼氢的信号移到低场,消除了干扰,可同时较准确地计算APGs的DP值以及α-和β-吡喃糖苷的比例。该方法可作为一种APGs产品质量检测和控制的快速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多苷 α-吡喃糖苷 β-吡喃糖苷 ^^1h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的^1H NMR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罗晓湄 赵新 +1 位作者 孙万赋 陈春丽 《新疆有色金属》 2008年第1期41-42,44,共3页
用1H NMR谱、质子自旋弛豫时间,研究了用γ射线辐射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反应,其聚合转化率和聚合物链运动与反应时间的关系,考察了聚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剂效应。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转化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而增大。从自... 用1H NMR谱、质子自旋弛豫时间,研究了用γ射线辐射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反应,其聚合转化率和聚合物链运动与反应时间的关系,考察了聚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剂效应。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转化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而增大。从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和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测定中得知,自旋-晶格弛豫时间几乎不随反应时间变化而变化。在氯苯溶剂中,不仅提高了谱图的分辨率,也使各质子化学位移发生了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辐射聚合 ^^1h nmr T1 T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H and ^(13)C NMR spectral assignments for low-concentration bile acids in biological samples
5
作者 Hong Lin Junbo He +1 位作者 Weinong Zhang Huiru Tang 《Magnetic Resonance Letters》 2023年第4期277-285,共9页
Bile acids are the main body of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in vivo.They have essential functions such as emulsifying fat,bacteriostasis and regulating multiple metabolic pathways as signal molecules.However,the assignm... Bile acids are the main body of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in vivo.They have essential functions such as emulsifying fat,bacteriostasis and regulating multiple metabolic pathways as signal molecules.However,the assignments of NMR signals for some lowconcentration bile acids are still needed.This study combined 1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and 2D NMR techniques including 1He1H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COSY),1He1H total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TOCSY),1H J-resolved spectroscopy(J-Res),1He13C heteronuclear single quantum coherence spectroscopy(HSQC),and 1He13C heteronuclear multiple bond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HMBC)to assign the 1H and 13C signals of six bile acids in aqueous solution at physiological pH(~7.4)and nine bile acids in methanol.These data are of importance to the NMR-based studies on lipid digestion,absorption,and metabol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e acids ^^(1)h nmr ^^(2)D nmr Signal assignme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双取代烷基苯磺酸钠胶束微结构的~1H NMR研究(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袁汉珍 王琳 +4 位作者 程功臻 赵濉 毛诗珍 俞稼镛 杜有如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35-1440,共6页
利用核磁共振化学位移变化,自旋-自旋弛豫和2D NOESY(two-dimensional nuclear Overhauser enhancementspectroscopy)研究了一系列新合成的双取代烷基苯磺酸盐的胶束化.结果表明,邻位取代的是正烷烃链,间位取代的是支烷烃链.而且,邻位... 利用核磁共振化学位移变化,自旋-自旋弛豫和2D NOESY(two-dimensional nuclear Overhauser enhancementspectroscopy)研究了一系列新合成的双取代烷基苯磺酸盐的胶束化.结果表明,邻位取代的是正烷烃链,间位取代的是支烷烃链.而且,邻位取代的烷烃链越长,参与形成胶束疏水核表面层的亚甲基个数越多.因此,每个分子在饱和吸附的油水界面上的面积越大.间位取代的分支链在胶束疏水核中堆积得没有邻位取代的正烷烃链紧密.分支链越短,堆积得越不紧密.描述了胶束中分子的相对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取代烷基苯磺酸盐 胶束结构 ^^1h nmr 弛豫 2D NOES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FHB理论模型关联和预测醇+惰性溶剂的~1HNMR化学位移(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蓝蓉 李浩然 韩世钧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95-1298,共4页
运用含氢键缔合的格子流体状态方程(LFHB),仅用一个参数关联了一元醇-惰性溶剂共17个体系29套1HNMR化学位移数据.并且用关联参数成功预测了不同温度下丁醇+环己烷的化学位移.所得结果与化学缔合理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对于某些体系在稀... 运用含氢键缔合的格子流体状态方程(LFHB),仅用一个参数关联了一元醇-惰性溶剂共17个体系29套1HNMR化学位移数据.并且用关联参数成功预测了不同温度下丁醇+环己烷的化学位移.所得结果与化学缔合理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对于某些体系在稀浓度范围LFHB的计算氢键缔合度要低于化学缔合理论的结果.并且分析了LFHB理论中的物理参数和化学参数对于缔合度计算的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h nmr化学位移 氢键 格子流体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元瓜环与N,N′-二烷基-1,3-(4,4′-二吡啶基)丙烷衍生物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姜平月 薛赛凤 +3 位作者 吴明强 肖昕 祝黔江 陶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73-1577,共5页
以1,3-(4,4′-二吡啶基)丙烷为母体,合成了N,N′-二乙基、二丁基、二己基以及二辛基1,3-(4,4′-二吡啶基)丙烷衍生物.利用1H NMR技术和紫外吸收光谱法,考察了Q[7]与上述链状吡啶衍生物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Q[7]与客体PC0,PC2作用,... 以1,3-(4,4′-二吡啶基)丙烷为母体,合成了N,N′-二乙基、二丁基、二己基以及二辛基1,3-(4,4′-二吡啶基)丙烷衍生物.利用1H NMR技术和紫外吸收光谱法,考察了Q[7]与上述链状吡啶衍生物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Q[7]与客体PC0,PC2作用,瓜环包结客体的二吡啶基丙烷部分形成1∶1的包结配合物;对于取代烷基碳链数大于4的N,N′-二烷基-1,3-(4,4′-二吡啶基)丙烷衍生物,随着主体与客体摩尔比值的增加,体系中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主导模式是Q[7]逐渐包结了客体二吡啶基丙烷部分,进而形成Q[7]包结客体两端取代烷基,甚至形成一个客体分子上"挂满"3个主体瓜环的包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元瓜环 1 3-(4 4’二吡啶基)丙烷衍生物 作用模式 ^^1h nmr技术 紫外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氨基-1,10-邻菲罗啉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吴宇雄 周尽花 赵鸿斌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9,共3页
由1,10-邻菲罗啉经硝化制得5-硝基-1,10-邻菲罗啉,再经还原合成了5-氨基-1,10-邻菲罗啉.用UV、IR、1H NMR、MS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5%Pd/C为合成5-氨基-1,10-邻菲罗啉的良好催化剂.适宜反应条件为:还原剂水合肼过量,回流时间10... 由1,10-邻菲罗啉经硝化制得5-硝基-1,10-邻菲罗啉,再经还原合成了5-氨基-1,10-邻菲罗啉.用UV、IR、1H NMR、MS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5%Pd/C为合成5-氨基-1,10-邻菲罗啉的良好催化剂.适宜反应条件为:还原剂水合肼过量,回流时间10 h,产率接近90%,方法简单,5%Pd/C催化剂可重复使用,重复使用5次后产率减少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菲罗啉 氨基 合成研究 PD/C催化剂 可重复使用 还原合成 反应条件 回流时间 ^^1h nmr 水合肼 还原剂 产率 硝基 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缩醛药物载体的合成表征及其降解动力学的NMR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舒婕 彭敏 +3 位作者 余家会 罗淑芳 俞磊 陈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98-1402,共5页
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将聚乙二醇2000(PEG2000)和氨基保护的丝胺醇与三甘醇二乙烯基醚三元共聚,再脱去丝胺醇的氨基保护基团,合成了4种氨基含量不同的聚缩醛PA1,PA2,PA3和PA4,用1HNMR表征了其结构.同时,利用1HNMR监测了聚缩醛PA3在pH值为... 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将聚乙二醇2000(PEG2000)和氨基保护的丝胺醇与三甘醇二乙烯基醚三元共聚,再脱去丝胺醇的氨基保护基团,合成了4种氨基含量不同的聚缩醛PA1,PA2,PA3和PA4,用1HNMR表征了其结构.同时,利用1HNMR监测了聚缩醛PA3在pH值为7·4,6·5和5·7的磷酸缓冲液及pH值为4·7,4·1和3·8的醋酸缓冲液中的降解行为.结果表明,PA3在酸性缓冲液介质中的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且随着介质pH值的减小降解速率常数增大,降解半衰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缩醛合成 降解动力学 一级动力学 ^^1h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金属洗涤剂的NMR分析
11
作者 朱黎明 潘文龙 +1 位作者 王永其 陈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58,共4页
提出利用NMR及其它实验手段对一种金属洗涤剂进行配方剖析的方法。该金属洗涤剂是由多种表面活性剂复配的产品,文中主要利用1H NMR和13C NMR对金属洗涤剂中的各组分尤其是各表面活性剂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并利用1H NMR特征峰对各组分进行... 提出利用NMR及其它实验手段对一种金属洗涤剂进行配方剖析的方法。该金属洗涤剂是由多种表面活性剂复配的产品,文中主要利用1H NMR和13C NMR对金属洗涤剂中的各组分尤其是各表面活性剂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并利用1H NMR特征峰对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本法相对简便、准确。此方法同样适用于由非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其它精细化工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洗涤剂 表面活性剂 ^^1h nmr ^^13C nmr 定性分析 特征峰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N-(1-苯基-3-甲基-5-氯-4-吡唑甲酰基)-N’-酰胺基硫脲
12
作者 刘晨江 解正峰 +2 位作者 李燕萍 付强 刘方明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42,共3页
以1-苯基-3-甲基-5-氯-4-吡唑甲醛为原料,经氧化、酰氯化,然后在PEG-400催化下与硫氰酸铵及酰肼进行相转移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化合物N-(1-苯基-3-甲基-5-氯-4-吡唑甲酰基)-N′-酰胺基硫脲,收率大于80%.题述化合物经元素分析、IR、1H NM... 以1-苯基-3-甲基-5-氯-4-吡唑甲醛为原料,经氧化、酰氯化,然后在PEG-400催化下与硫氰酸铵及酰肼进行相转移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化合物N-(1-苯基-3-甲基-5-氯-4-吡唑甲酰基)-N′-酰胺基硫脲,收率大于80%.题述化合物经元素分析、IR、1H NMR确证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基硫脲 相转移催化法 甲酰基 吡唑 甲基 苯基 合成 PEG-400 相转移反应 硫氰酸铵 新化合物 元素分析 酰氯化 ^^1h nmr 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环与喹啉衍生物包结配合行为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牟兰 薛赛凤 +2 位作者 祝黔江 陶朱 曾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835-1839,共5页
利用1H NMR以及荧光技术研究了六、七、八元瓜环与2-苯基喹啉、N-正丙基溴化异喹啉、3-氨基喹啉及7,8-苯并喹啉的相互作用.两种方法的考察结果均表明,2-苯基喹啉能与这3种瓜环发生相互作用,其中六、七元瓜环与2-苯基喹啉形成1∶1的稳定... 利用1H NMR以及荧光技术研究了六、七、八元瓜环与2-苯基喹啉、N-正丙基溴化异喹啉、3-氨基喹啉及7,8-苯并喹啉的相互作用.两种方法的考察结果均表明,2-苯基喹啉能与这3种瓜环发生相互作用,其中六、七元瓜环与2-苯基喹啉形成1∶1的稳定包结配合物,包结常数分别为1.6×104和3.2×103L/mol.八元瓜环能与2-苯基喹啉形成1∶2包结物.1H NMR结果还表明,3种瓜环均能与N-正丙基溴化异喹啉相互作用,其化学计量比均为1∶2;七元瓜环与7,8-苯并喹啉相互作用,化学计量比约为1∶1.荧光法也表明八元瓜环能与N-正丙基溴化异喹啉、3-氨基喹啉及7,8-苯并喹啉发生相互作用,并且荧光强度随瓜环浓度增加而下降,其化学计量比为1∶2.同时,讨论了上述主客体包结配合物的作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环 喹啉衍生物 包结配合 ^^1h nmr技术 荧光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衍生化反应机理 被引量:12
14
作者 韩瑞敏 田玉玺 +3 位作者 王鹏 向俊锋 艾希成 张建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16-1720,共5页
合成了葛根素的7,4′-二丙基(Ⅰ),7-单丙基(Ⅱ)和4′-单丙基(Ⅲ)三种取代衍生物.其中7-丙基葛根素Ⅱ属于新型取代衍生物;变温1HNMR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300K时,葛根素和4′-丙基葛根素(Ⅲ)以单一构型存在;而7,4′-二丙基葛根素(Ⅰ)和7... 合成了葛根素的7,4′-二丙基(Ⅰ),7-单丙基(Ⅱ)和4′-单丙基(Ⅲ)三种取代衍生物.其中7-丙基葛根素Ⅱ属于新型取代衍生物;变温1HNMR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300K时,葛根素和4′-丙基葛根素(Ⅲ)以单一构型存在;而7,4′-二丙基葛根素(Ⅰ)和7-丙基葛根素(Ⅱ)则存在两种核磁可分辨的旋转异构体,当温度升至330K时,两种异构体可以相互转化;通过对比分析葛根素及其衍生物脱质子产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并结合理论计算,确定了A环上7位酚羟基比B环上4′位酚羟基先脱去质子,并由此进一步阐明了葛根素衍生化反应机理以及在抗氧化作用中可能的活性位点和结构活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衍生物 ^^1h nmr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对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的双模式包结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杜新贞 孙延春 +2 位作者 周嵘 王亚荣 陶小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74-1177,共4页
通过表面张力法、浊点法、硫氰酸钴铵显色法和1HNMR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PL)的包结作用.结果表明,β-CD可与PL形成2∶1和3∶1型两种超分子包结物,表现出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PL的疏水性烷基链被包络进β-CD空腔中... 通过表面张力法、浊点法、硫氰酸钴铵显色法和1HNMR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PL)的包结作用.结果表明,β-CD可与PL形成2∶1和3∶1型两种超分子包结物,表现出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PL的疏水性烷基链被包络进β-CD空腔中,形成了2∶1的超分子包结物;PL的亲水性聚氧乙烯基链被包络进β-CD空腔中,形成了3∶1的超分子包结物.结合实验结果,通过比较β-CD和PL分子的大小,提出了β-CD对PL分子两种可能的包结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 表面张力 浊点 ^^1h nmr 超分子包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光沸石水蒸气/酸浸渍脱铝的多核固体核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铭金 陈雷 +5 位作者 易德莲 郑安民 杨俊 邓风 岳勇 叶朝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490-1494,M005,共6页
采用 1 H,2 9Si,2 7Al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 ( MAS NMR)及 1 H-2 9Si交叉极化 ( CP)技术研究丝光沸石水蒸气 /酸浸渍脱铝过程中各种铝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结果表明 ,丝光沸石上骨架铝原子在水分子作用下 ,生成非骨架四配位铝物质 [Al( OH... 采用 1 H,2 9Si,2 7Al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 ( MAS NMR)及 1 H-2 9Si交叉极化 ( CP)技术研究丝光沸石水蒸气 /酸浸渍脱铝过程中各种铝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结果表明 ,丝光沸石上骨架铝原子在水分子作用下 ,生成非骨架四配位铝物质 [Al( OH) 3( H2 O) ],分别在 2 7Al谱 δ45和 1 H谱 δ3 .0处出现共振信号 ,这种铝物质不同于扭曲四配位铝 ,在高温下进一步水合生成 Al( OH) 3( H2 O) 2 和 Al( OH) 3( H2 O) 3,即非骨架五配位和六配位铝物质 .1 H-2 9Si CP和1 H谱证实 ,水蒸气脱铝使丝光沸石产生了大量的硅羟基和铝羟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h ^^29Si ^^27Al MAS nmr ^^1h-^29Si CP 水蒸气/酸浸渍脱铝 非骨架四配位铝 脱铝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高浓酿造后稀释工艺对体系氢键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姜甜 董建军 +3 位作者 单连菊 郑飞云 李崎 顾国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3-145,281,共4页
醇水饮料中易于形成各种氢键,NMR适合于啤酒体系氢键的研究。乙醇浓度在60%左右时,羟基质子化学位移最大,啤酒中羟基质子化学位移在4.896~4.935ppm之间变化。啤酒体系中除乙醇外的其它物质对羟基质子化学位移有-23%~40%左右的影响,即... 醇水饮料中易于形成各种氢键,NMR适合于啤酒体系氢键的研究。乙醇浓度在60%左右时,羟基质子化学位移最大,啤酒中羟基质子化学位移在4.896~4.935ppm之间变化。啤酒体系中除乙醇外的其它物质对羟基质子化学位移有-23%~40%左右的影响,即会减弱醇水氢键的缔合。相同原麦汁度的原浓酿造酒比稀释酒的羟基质子化学位移偏高,且随着稀释率的增加,羟基质子化学位移逐渐减小。啤酒水化阶段氢键缔合作用经历平衡—增强—平衡—增强—极点—减弱—平衡的变化过程,水化14h左右达到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 氢键 ^^1hnmr 乙醇-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化钾对Pd/C催化加氢制备4,4′-二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宏博 赵晓波 +2 位作者 张淑芬 鲁薇薇 熊芳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15,共3页
以Pd/C为催化剂,碘化钾(KI)为助催化剂,研究了液相催化加氢法还原4,4'-二硝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制备4,4'-二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结果表明,当KI用量为原料质量的0.4%时,可显著提高催化加氢反应的选择性,制得产... 以Pd/C为催化剂,碘化钾(KI)为助催化剂,研究了液相催化加氢法还原4,4'-二硝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制备4,4'-二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结果表明,当KI用量为原料质量的0.4%时,可显著提高催化加氢反应的选择性,制得产物的纯度(质量分数)为99.4%,收率可达97.4%.产物用元素分析、IR、1H NMR 和MS进行了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 二磺酸 碘化钾 二氨基 制备 液相催化加氢法 二硝基二苯乙烯 催化加氢反应 助催化剂 原料质量 质量分数 元素分析 ^^1h nmr 产物 还原 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角甾醇及其衍生物的氢化学位移溶剂效应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厚金 林永成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30,共5页
首次研究了麦角甾醇及其衍生物的氢化学位移溶剂效应。发现麦角甾醇和3β,5α,6β_三羟基麦角甾醇分别以CDCl3、CD3COCD3、DMSO_d6为溶剂 ,测 1HNMR谱 ,甾醇中羟基附近的氢有明显的溶剂效应现象。麦角甾醇和3β,5α,6β_三羟基麦角甾醇... 首次研究了麦角甾醇及其衍生物的氢化学位移溶剂效应。发现麦角甾醇和3β,5α,6β_三羟基麦角甾醇分别以CDCl3、CD3COCD3、DMSO_d6为溶剂 ,测 1HNMR谱 ,甾醇中羟基附近的氢有明显的溶剂效应现象。麦角甾醇和3β,5α,6β_三羟基麦角甾醇中19位的甲基虽然和羟基的距离相对比较远 ,但也存在明显的位移改变。当把麦角甾醇羟基乙酰化之后 ,明显的溶剂效应现象消失 ,说明溶剂效应现象跟甾醇羟基有关。不同的溶剂有不同的介电常数 ,和甾醇羟基形成氢键的能力也不同 ,羟基氧的电子云密度不同 ,它能通过空间的相互作用 ,对19位甲基及羟基附近的氢产生不同的屏蔽作用 ,导致了不同的化学位移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角甾醇 6β-三羟基麦角甾醇 ^^1h nmr 化学位移 溶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技术对瓜环与苯并咪唑类化合物自组装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葛军营 石桂珍 +1 位作者 由文颖 刘艳蕊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67-1371,共5页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考察了六、七、八元瓜环与三种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相互作用情况,并对瓜环与这类客体相互作用模式及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客体均能与三种瓜环形成主客体配合物,但作用模式及作用比随瓜环的大小...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考察了六、七、八元瓜环与三种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相互作用情况,并对瓜环与这类客体相互作用模式及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客体均能与三种瓜环形成主客体配合物,但作用模式及作用比随瓜环的大小而各不相同,六、七元瓜环与客体相互作用形成1∶1的包结配合物,八元瓜环与客体相互作用形成1∶2的包结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h nmr 瓜环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 包结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